癫痫的脑电图波形表现怎么看
- 格式:pdf
- 大小:92.14 KB
- 文档页数:2
癫痫病人脑电图的波形表现1.棘波。
棘波为突发性的一过性脑电图变化,明显突出于背景,乃痫样波形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
多为负相,亦可为正相或双相、三相。
其波幅大小各不相同,多在100微伏以上。
50微伏以下者称为短棘波或小棘波。
周期在80毫秒以内。
棘波的出现提示脑部有刺激性病灶。
若在慢波背景上出现的棘波,常揭示来自原发癫痫灶或其附近区域,而在正常背景上出现棘波,波幅常较低,周期长,多由远处病灶传播而来。
若在脑电图描记中出现棘波逐渐增多现象或形成棘节律,常预示即将出现临床发作。
棘波可见于各型癫痫。
2.尖波。
尖波为突发性一过性脑电图变化,意义与棘波相同,乃神经元同步放电的结果,为常见的痫样波的特征波形之一。
其上升支与棘波相似,较陡直,而下降支较缓,其周期在80~200毫秒之间,波幅100~200微伏,常为负相。
它由较大的癫痫灶中多数神经元棘波放电的不完全同步,或为较大的病灶中大量神经元同步性放电恢复的延迟,也可以是病灶在皮质深部或皮质下棘波灶远距离传播,为棘波时间上的延长。
可见于各型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中。
3.棘-慢复合波。
棘-慢复合波是由棘波和周期为200~500毫秒慢波所组成的,均为负相波,正相波出现者极为少见。
波幅一般较高,达105~300微伏,甚者达500微伏以上。
通常两侧同步性阵发出现,额区最明显,亦可散发或局限性出现。
这种异常放电可能起源于皮质深部的中线结构,或始于视丘,而影响的皮质只限于背内侧核的投射部分。
复合波中慢波是主要成分,比较规则而有节律,棘波出现其间,若在慢波的上升支或下降支上,波幅高低不一,一般不超过慢波波幅。
临床中,我们发现除先有棘波后有慢波的典型棘-慢复合波形式外,尚有慢-棘波形式出现,即慢波在前,随后出现一个棘波,或棘波附着于慢波下降支上,其意义与棘-慢复合波相同。
可能系棘-慢复合波的一种变异形式。
棘-慢复合波频率不同其临床意义亦不相同,典型3赫兹棘-慢复合节律,多见于失神小发作,而1、2.5赫兹棘-慢复合波最多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
如何看懂脑电图报告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而得到的一种生物电图。
它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诊断脑部疾病、癫痫、昏迷等疾病。
脑电图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所做的书面报告,它记录了患者脑电图检查的各项指标和结果。
对于普通人来说,脑电图报告单可能会显得晦涩难懂,但只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就能够看懂脑电图报告单。
首先,我们来看脑电图报告单的格式。
一般来说,脑电图报告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医生、脑电图波形图和波谱图、异常波形描述、诊断意见等内容。
在阅读脑电图报告单时,我们可以按照这些内容逐一进行分析。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脑电图波形图和波谱图的含义。
脑电图波形图是记录了患者脑电活动的图形,它反映了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
而脑电图波谱图则是对脑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的图形,它可以反映出脑电信号的频率成分。
通过分析波形图和波谱图,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脑电活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异常信号。
在脑电图报告单中,医生会对异常波形进行描述,并给出诊断意见。
在阅读报告单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医生对异常波形的描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异常脑电活动。
同时,诊断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内容,脑电图报告单中还可能包括其他一些指标和信息,比如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
在阅读报告单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
总的来说,要想看懂脑电图报告单,首先需要了解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波形图、波谱图的含义,以及常见的异常波形。
其次,需要认真阅读报告单的各项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波形图、波谱图、异常波形描述、诊断意见等。
最后,需要综合考虑各项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脑电图报告单,提高对脑电图检查结果的认识和理解。
从脑电图报告怎么看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通过脑电图(EEG)来诊断。
脑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头皮上的电活动来观察大脑功能的检查方法。
在脑电图报告中,医生可以识别一些特征,以确定是否存在癫痫发作。
以下是一些步骤来理解脑电图报告中的癫痫活动:1.频率分析:在脑电图中,医生会注意到大脑电活动的频率。
正常情况下,脑电图中的信号活动具有特定的频率范围。
然而,在癫痫患者中,这些频率范围可能会有所改变。
例如,慢波活动(2-3 Hz)或快速尖波(10-16 Hz)可能是癫痫发作的指标。
2.幅度分析:医生还会观察脑电图中信号的幅度。
正常情况下,大脑的电活动具有一定的幅度范围。
然而,在癫痫患者中,幅度可能会异常增加或减小。
这种幅度异常通常与癫痫发作相关。
3.时域分析:脑电图报告中还会有一些关于时间的信息,医生会观察这些信息以获得更多的洞察力。
例如,医生可能关注脑电图中的间隔时间、时间持续、事件的顺序等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癫痫发作。
4.空间分析:脑电图报告中的信号还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进行观察。
医生会关注电极位置和信号活动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信号活动在特定的区域中出现,这可能提示存在癫痫病灶。
5.波形形状:正常情况下,脑电图波形应该是规则的和对称的。
然而,在癫痫患者中,波形形状可能会变得不规则或非对称。
医生会观察这些变化来确定是否存在癫痫发作。
需要注意的是,脑电图报告只是癫痫诊断的一部分。
医生还会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做出最终的诊断。
因此,在阅读脑电图报告时,应与医生进行讨论,并结合其他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
总结起来,脑电图报告中的癫痫活动可以通过频率分析、幅度分析、时域分析、空间分析和波形形状来观察和评估。
然而,诊断癫痫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最终由医生来确定。
脑电图检查对于癫痫病的诊断脑电图对于癫痫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诊断癫痫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
据统计:80%的癫痫病人脑电图异常,而有5-20%左右的癫痫病人发作间隙期脑电图检查正常,还有一些脑电图异常的人始终没有癫痫病发作。
因此,临床上不能因脑电图正常就排除癫痫病的诊断,也不能因脑电图异常就诊断为癫痫。
医生必须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发作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1 SR脑神经因子疗法彻底根治顽症随着癫痫治疗中很多问题的日益突出,医学界人士逐渐意识到,治疗癫痫还得追本溯源,从最细微的地方找到治疗的根本方法。
于是癫痫治疗的特色物理疗法应运而生——“SR脑神经因子疗法”作为癫痫的首选诊疗方法,从源头根治癫痫顽疾。
“SR脑神经因子疗法”为广大癫痫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春天,如果有不慎患上癫痫疾病的患者,千万不要误认为癫痫是不能根治的。
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2 癫痫病人脑电图检查前不要停药在做脑电图检查前,癫痫病患者究竟要不要停药,这是许多患者都关心的问题。
在临床上,常有一些癫痫患者,在医院做脑电图、遥控监测脑电图或脑磁图等检查前未停服抗痫药,从而导致没有记录到癫痫波形,影响了诊断和治疗效果。
他们认为,停药后检查才能正确反映脑电生理活动,并记录下有否癫痫波形。
但对这种看法,有些患者也不同意,担心停药会使病情加重。
专家表示:在做脑电图等检查前,如果短暂停药,确实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脑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从而有助于提高脑电图等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
但是,检查前停药有诱发癫痫大发作的可能,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的危险性更大。
因此,临床上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更高的阳性率,而给患者带来风险,尽管很多情况下这种风险只是潜在的,并不一定会出现。
作为诊断癫痫重要的客观指标之一,脑电图检查非常关键,专家认为:一定要正确理解、认识脑电图的作用。
不能仅凭脑电图报告单上写有“异常”二字就诊断为癫痫。
癫痫的各种脑电图表现你知道多少癫痫病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它们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症状表现不同,脑电图是发作类型判断的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不同发作类型脑电图具有相应的特征。
那这些到底都是怎么样的呢?1.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或见非特异性异常。
发作间期可见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等异常波。
过度换气可诱发上述癫痫波增多。
少数可有光敏性反应。
发作期脑电图强直期以10~20Hz节律性棘波发放开始,波幅渐高而频率渐慢,逐渐转为棘慢波,临床进入阵挛期,棘慢波频率逐渐减慢至消失。
发作后可见一过性电抑制,继以弥漫性慢波活动,并逐渐恢复背景活动。
2.全面性阵挛发作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为节律性高波幅棘慢波、多棘慢波发放,发作后电压抑制一般较轻。
发作间期可见全导或多灶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等异常波。
3.强直发作发作期脑电图为广泛性10-25Hz棘波节律,波幅逐渐增高。
发作间期多缺乏特征性改变,背景活动可有异常,可见痫样放电。
4.失神发作脑电图背景活动一般正常。
发作间期可见单个或短阵的3Hz的全导棘慢波爆发,偶可局限在额区。
睡眠期棘慢波的发放常较清醒时更频繁,但多呈散发性或片断性出现,频率及波形均不规则,并可见限局性放电,主要位于额区。
睡眠中的放电一般不引起发作。
发作期脑电图图形是典型失神发作诊断必不可少的条件,表现为3Hz的双侧同步对称棘慢波爆发,少数可有多棘慢波。
爆发起止突然,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不等,多数为5-20秒,容易为过度换气诱发。
初始阶段棘慢波频率略快于3Hz,结束前则稍慢于3Hz。
5.痉挛发作婴儿痉挛发作间期特征性的改变为高度失律(或称高峰节律紊乱,),背景杂乱无序,包括高波幅的慢波、棘波,不同步,无节律。
局灶性棘波、多棘波和全导放电交替出现。
在慢动眼睡眠期明显,快动眼睡眠期消失或完全抑制。
刚睡醒时以及成串痉挛发作时,高峰失律可以一过性消失。
高峰失律在婴儿早期形成,在儿童早期消失。
同一病人的系列研究可以见到EEG相互转变,如由新生儿期或大田原综合征时爆发-抑制,转变为婴儿痉挛症的高峰失律,再转变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慢的棘慢波。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特点评价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特点多种多样,并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脑电图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反映脑部功能状态,对评价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对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特点进行评价。
1. 脑电图波形特点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在波形上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脑电图会呈现出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的异常放电,包括持续性的高波幅或者尖锐慢波,以及间断性的尖锐快波等。
这些异常放电波形通常会在患者癫痫发作的时候出现,并且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
脑电图还可能表现出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以及异常电位的扩散等特点。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波形特点、空间分布特点、时间特点和癫痫间期特点等。
对这些特点的评价有助于了解癫痫的发病机制和病情发展规律,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视频脑电图技术,对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脑电图诊断报告怎么看脑电图(EEG)是一种通过电极记录头皮上的电流变化来检测大脑电活动的技术。
脑电图诊断报告提供重要信息,帮助医生判断大脑功能是否正常。
在阅读脑电图诊断报告时,有些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查看脑电图图像。
脑电图诊断报告会提供图像记录,并有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波形图表。
正常情况下,图像应为连续的波形和频谱轮廓。
异常波形和脑电图的缺失可能预示为某些疾病。
例如,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显示异常的脑波和间歇性图像损失。
其次,查看脑电图报告中的技术术语和结果。
脑电图报告通常涵盖许多技术术语和变量。
有时,脑电图可以显示出大脑某些区域的异常变化,例如产生“ 突波”(spikes)或“放电”(discharges)等。
这些变化往往是某些特定神经疾病的先兆,如癫痫发作和癫痫性症状。
第三,查看脑电图专家的结论。
脑电图专家的结论可以帮助识别是否发现了神经疾病。
专家态度应该非常谨慎,结论必须建立在受患者历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的基础上。
脑电图诊断报告通常会列举所有必要的信息和结论,说明任何神经电活动(正常或异常)的细节和来源。
最后,查看脑电图报告的背景和上下文。
脑电图诊断报告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背景综合判断。
患者既往病史,年龄,癫痫发作频率和其他诊断结果等也都是诊断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脑电图诊断,需要多方面考虑。
综上所述,脑电图诊断报告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测量工具,可用于评估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其疾病。
阅读脑电图诊断报告需要注意考虑患者的临床背景,查看图像和报告结论,以及了解专家使用的常见术语。
癫痫病人的脑电图特征分析引言: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脑电图(EEG)是诊断癫痫和评估癫痫发作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癫痫的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一、波形特征分析1.1 尖锐慢波(Sharpe wave)尖锐慢波是一种常见的异常脑电图波形,通常表现为低频率、高振幅的慢波与尖峰结合。
在癫痫患者中,尖锐慢波通常与局部或全面性发作相关。
1.2 间歇性高频活动间歇性高频活动在某些类型的部分性癫痫发作中较常见。
这种高频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以规则的方式出现,并伴随着其他形式的异常脑电图波形。
1.3 多棘波(Spikes)多棘波是指连续出现多个尖锐尖波,通常在癫痫患者中观察到。
多棘波的出现可能提示存在局限性脑损伤或其他异常。
1.4 锥体波(Spike-and-slow wave)锥体波是一种典型的一般化癫痫发作特征,通常由快速尖锐波与缓慢大振幅波形组合而成。
二、频谱特征分析2.1 ᾳ频段增益许多研究表明,癫痫患者在α频段(8-12Hz)存在相对增益,这可能反映了神经元网络异常放电所产生的脑电活动。
2.2 β频段增益β频段(13-30Hz)的增强常见于部分性癫痫和某些类型的全面性发作。
β频段的增强可能反映了神经元超同步放电导致的脑电异常。
2.3 心理活跃度差异通过比较静息状态和认知任务状态下的EEG数据,可以观察到癫痫患者在不同心理活跃度下的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大脑功能连接模式在癫痫中的改变。
三、时域特征分析3.1 平均幅度脑电图的平均幅度是一种常用的时域特征,在癫痫患者中可能存在异常。
前额区和颞区是癫痫发作和功率增加最显著的部位。
3.2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是指癫痫活动在脑电图上连续存在的时间段。
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提示癫痫发作风险较高。
四、空间特征分析4.1 不对称性左右半球之间的脑电图不对称性常常出现在癫痫患者中,这表明了神经元放电活动在大脑两侧存在差异。
脑电图报告怎么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电活动的生理学检查方法。
它是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测量大脑皮层的电活动,从而反映出大脑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
脑电图报告是由专业医生对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后形成的报告。
那么,脑电图报告怎么看呢?接下来我们将对脑电图报告的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脑电图报告中常见的术语和波形。
在脑电图报告中,常见的术语包括α波、β波、θ波、δ波等。
其中,α波是一种频率较低、振幅较大的脑电波,通常在放松、闭目休息时出现;β波是一种频率较高、振幅较小的脑电波,通常在警觉、专注的状态下出现;θ波和δ波则分别是频率较低的脑电波,通常在睡眠状态下出现。
除了这些基本的脑电波之外,脑电图报告中还会有一些异常波形,如棘波、慢波等,这些异常波形往往与一些疾病或异常状态有关。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脑电图报告中的异常波形和异常放电。
在脑电图报告中,医生会对脑电图中出现的异常波形和异常放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例如,棘波和慢波是常见的异常波形,它们在某些疾病如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常常出现。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异常放电,如间歇性棘波、持续性棘波等,这些异常放电也常常与特定的疾病或异常状态相关联。
因此,对于脑电图报告中出现的异常波形和异常放电,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最后,我们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脑电图报告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对于脑电图中出现的异常波形和异常放电,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例如,对于癫痫患者,脑电图中常常出现棘波和慢波,但并非所有出现这些异常波形的患者都会表现出癫痫发作。
因此,我们需要将脑电图报告中的异常波形和异常放电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脑电图报告的解读需要我们对脑电图中的基本术语和波形有所了解,关注脑电图中的异常波形和异常放电,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癫痫波有哪些?作用是什么?在脑电图检查时,脑电图异常包括非特异性异常,如慢波增多、不对称、调节差等等,不能根据这些诊断癫痫。
如有痫样放电如棘波、棘慢波、多棘慢波、尖波、尖慢波、高度失律等,对癫痫诊断意义较大。
此外,突出于背景波上的高幅阵发性δ、β、θ节律,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称发作性节律波,对癫痫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1、尖(锐)波尖波的意义与棘波相同,也是癫痫性放电的特征波形之一。
典型的尖波是由急速上升支和缓慢下降支组成,呈锯齿形状,其周期在80~200ms之间,波幅较高,常在100~200μV之间,少数可达300μV以上,可见于各种类型癫痫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中。
2、棘波是具有一个明显区别于背景活动的短暂尖锋波型,主波多为负性,波幅大小不一,多在100μV以上,周期在80ms左右。
如在慢波背景上出现的棘波,则常提示来自原发癫痫灶或其附近区域。
周期较长,多由远处病灶传播而来。
如在脑电图描记中出现棘波逐渐增多现象,形成棘波节律,预示临床发作即将发生。
棘波是癫痫性放电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各种类型的癫痫均可出现棘波,它的出现表明脑部有刺激性病灶,临床上有定位意义。
3、尖-慢波是在一个尖波之后跟着一个慢波的波型。
出现形式多样,多呈不规则同步爆发,也可见弥漫性或连续性出现。
局灶性出现者多见于颞叶癫痫,弥漫性尖-慢节律见于顽固性大发作和失动性小发作,表示脑组织深部有较广泛的癫痫病灶。
4、棘-慢波是在一个棘波后跟着一个200~500ms的慢波组成的波型,均为负相波,波幅一般较高,在150~300μV之间,少数可达500μV以上。
通常是两侧同步阵发,以额部多见,也可为散发或局灶性出现,其中慢波是主要成分,比较规则而有节律,棘波出现期间,或在慢波的上升支或下降支上,波幅高低不一,一般不超过慢波的高度。
典型的3C/S的棘-慢波节律为失神小发作的特殊波形,散在或不规则的波形多见于癫痫大发作或顽固性头痛。
5、多棘波及多棘-慢综合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棘波紧紧相连成簇出现时称为多棘波。
癫痫的各种脑电图表现你知道多少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疾病,其脑电图(EEG)是诊断和评估癫痫的重要工具之一。
癫痫的脑电图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癫痫在脑电图上有着特征性的表现。
本文将探讨癫痫的各种脑电图表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癫痫的基本概念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通常在特定时间或特定诱因下发生,表现为异常行为、感知、感觉或意识障碍。
脑电图是观察和分析癫痫发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揭示癫痫发作的脑电生理基础。
癫痫的脑电图类型1. 癫痫发作前期(Preictal)癫痫发作前期是指癫痫发作之前出现的异常脑电图表现,表现为电位振荡的频率增加、幅度增强,并可能伴有不稳定性。
这种脑电图表现通常在癫痫发作前几分钟到几小时出现,是预示癫痫发作的重要征兆之一。
2. 癫痫发作期(Ictal)癫痫发作期是指癫痫发作时出现的脑电图表现,表现为特定类型的异常电活动。
常见的脑电图表现包括快速频率的尖波、慢波和尖波-慢波复合波。
这些脑电图表现在癫痫发作期间持续存在,有助于确定癫痫的类型和定位。
3. 癫痫后期(Postictal)癫痫后期是指癫痫发作结束后出现的异常脑电图表现,表现为电位波幅的减少、频率的减慢,并可能伴有异常波形。
癫痫后期通常持续数小时到数天,是癫痫发作后的一种生理反应。
不同类型癫痫的脑电图表现1. 部分性癫痫部分性癫痫是在特定脑部区域内发生的癫痫发作,其脑电图表现常常表现为局部性异常放电。
部分性癫痫的脑电图表现取决于病变位置和性质,可能包括尖-慢波复合波、局部性电活动增强等。
2. 弥散性癫痫弥散性癫痫是由整个脑部神经元网络异常放电引起的癫痫发作,其脑电图表现常常表现为全脑性广泛、同步的异常电活动。
弥散性癫痫的脑电图表现可能包括广泛的尖波、慢波、急速波等。
3. 癫痫样放电癫痫样放电是指非癫痫患者脑电图上出现的类似于癫痫的异常电活动,但并未引起癫痫发作或癫痫表现。
脑电图报告怎么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头皮上脑部电活动来评估大脑功能的检测方法。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通过表面电极记录脑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以时间为横轴、电压为纵轴的曲线图形。
脑电图报告的解读是由专业医生进行的,他们通过分析脑电图曲线的不同特征、节律和波形,得出对患者脑电活动的评估。
当我们一次脑电图检查结束后,医生通常会给我们一份脑电图报告。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看懂脑电图报告。
一、脑电图曲线的评估脑电图曲线上的不同特点可以用来评估脑电活动的正常或异常程度。
在脑电图报告中,经常会有以下几个指标:1.频率(Frequency):用来描述脑电图曲线中波的快慢程度。
正常的脑电图曲线通常会包含α波、β波、θ波和δ波等多种波,并且各种波的频率也各不相同。
通过观察脑电图曲线上不同频率波的存在与否,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脑电活动是否正常。
2.振幅(Amplitude):用来描述脑电图曲线上波峰和波谷之间的电压差。
振幅较大的波形通常代表脑电活动较强烈,而振幅较小的波形则可能表明脑电活动有所减弱。
医生会通过评估脑电图曲线上波的振幅来判断患者的脑电活动是否正常。
3.节律(Rhythm):用来描述脑电图曲线中重复出现的波动模式。
正常的脑电图通常有一定的节律性,并且波动模式的间隔和出现顺序是有规律的。
医生会通过观察脑电图曲线的节律性来判断患者的脑电活动是否正常。
二、脑电图异常指标的解读除了上述常见指标外,脑电图报告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指标,如:1.癫痫样放电(Epileptiform discharge):指脑电图曲线中出现异常的、类似癫痫的放电活动。
这种放电活动通常表现为尖锐、快速的波形,且振幅较大。
当脑电图报告中出现癫痫样放电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癫痫或潜在的癫痫风险。
2.脑电活动减弱(Reduced brain activity):指脑电图曲线上脑电活动的振幅较小或节律性较差。
癫痫的脑电图波形表现怎么看
癫痫病患者在发病之后到医院检查时候,一般都要接受脑电图检查,当然没有医学常识的患者是看不懂脑电图检查的结果的,脑电图结果怎么看?怎么看出来是有病的?如何看脑电图是异常放电的等这些问题是患者比较常见和关心的问题,一般医生都会有交代,这里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关于脑电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1.棘波。
棘波为突发性的一过性脑电图变化,明显突出于背景,乃痫样波形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
多为负相,亦可为正相或双相、三相。
其波幅大小各不相同,多在 100微伏以上。
50微伏以下者称为短棘波或小棘波。
周期在80毫秒以内。
棘波的出现提示脑部有刺激性病灶。
若在慢波背景上出现的棘波,常揭示来自原发癫痫灶或其附近区域,而在正常背景上出现棘波,波幅常较低,周期长,多由远处病灶传播而来。
若在脑电图描记中出现棘波逐渐增多现象或形成棘节律,常预示即将出现临床发作。
棘波可见于各型癫痫。
2.尖波。
尖波为突发性一过性脑电图变化,意义与棘波相同,乃神经元同步放电的结果,为常见的痫样波的特征波形之一。
其上升支与棘波相似,较陡直,而下降支较缓,其周期在80~200毫秒之间,波幅100~200微伏,常为负相。
它由较大的癫痫灶中多数神经元棘波放电的不完全同步,或为较大的病灶中大量神经元同步性放电恢复的延迟,也可以是病灶在皮质深部或皮质下棘波灶远距离传播,为棘波时间上的延长。
可见于各型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中。
3.棘-慢复合波。
棘-慢复合波是由棘波和周期为200~500毫秒慢波所组成的,均为负相波,正相波出现者极为少见。
波幅一般较高,达105~300微伏,甚者达500微伏以上。
通常两侧同步性阵发出现,额区最明显,亦可散发或局限性出现。
这种异常放电可能起源于皮质深部的中线结构,或始于视丘,而影响的皮质只限于背内侧核的投射部分。
复合波中慢波是主要成分,比较规则而有节律,棘波出现其间,若在慢波的上升支或下降支上,波幅高低不一,一般不超过慢波波幅。
临床中,我们发现除先有棘波后有慢波的典型棘-慢复合波形式外,尚有慢-棘波形式出现,即慢波在前,随后出现一个棘波,或棘波附着于慢波下降支上,其意义与棘-慢复合波相同。
可能系棘-慢复合波的一种变异形式。
棘-慢复合波频率不同其临床意义亦不相同,典型3赫兹棘-慢复合节律,多见于失神小发作,而1、 2.5赫兹棘-慢复合波最多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
4.尖-慢复合波。
尖-慢复合波乃尖波后跟一个慢波。
一般为1.5~2.5赫兹尖-慢复合波,亦觉见4~6赫兹尖-慢复合波。
出现形式多种多样,多呈不规则同步爆发,也可见弥漫性或连续性出现,亦可一侧性或局限性出现。
多见于颞叶癫痫,弥漫性尖-慢节律见于顽固性大发作和失动性小发作,提示脑组织深部存在较广泛的癫痫病灶。
5.多棘-慢复合波。
是由数个棘波和一个慢波组成,常成串连续出现或不规则出现。
棘波波幅高低不一,但一般不超过慢波。
常预示有痉挛发作,是肌阵挛性癫痫最具特征的波形之一。
6.多棘波。
为2~6个棘波成簇单独出现。
有时也随附一个或多个慢波,形成多棘-慢复合波,多见于肌阵挛性癫痫,是多棘-慢复合波的一种变异形式。
但当棘波连续出现,数量增加,频率变快,或由某一脑区逐渐扩散至整个大脑时,则预示患者将出现临床发作,或系发作开始的脑电图表现,且多为大发作。
7.阵发性或爆发性活动。
亦称发作性节律波。
即于原有脑电图背景上出现阵发性高波幅节律。
其成分为δ节律、θ节律、α节律和β节律,多呈高波幅发放,明显区别于背景脑电图,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多源于中央脑系统病灶发出,但诊断价值不如上述放电波形。
8.高度节律失调。
1974年被国际脑电图组织列入脑电图术语词汇中。
特点为高波幅(300~2000微伏)棘波、尖波、多棘波或多棘~慢复合波,及慢波在时间和部位上杂乱地、毫无规律地出现的一种独特图型。
见于3个月至5岁婴幼儿,以3-8个月最常见。
最多见于婴儿痉挛,预示患儿存在严重的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