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审判中经验法则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审判中经验法则的运用

论文摘要:民事审判:“以事实为根据”包括三类事实 :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达到事实清楚或者高度盖然性的事实;介于两者之间的需要当事人举出一定的证据但又达不到高度盖然性的标准根据经验法则可以认定的事实。民事审判中运用经验法则认定事实容易造成对案件事实的误认且比较混乱。正确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需要立法和司法解释,也需要进行广泛宣传达成共识。

关键词:经验法则高度盖然性证据事实举证

笔者在对证据法尤其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的学习中得出这样一个观点:民事审判“ 以事实为根据” 包括三类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达到事实清楚或者具有高度盖然性的事实;介于两者之间的需要当事人举出一定的证据但又达不到高度盖然性的标准但根据经验法则可以认定的事实。有人通过对我国民事审判案件的调研得出结论认为,二审程序直接改判和发回重审以及再审程序改判的民事案件绝大多数是因为对案件事实的误认。这与笔者多年从事法律实务对民事审判案件的观察和直觉是相符的,相信许多法律同行也会有这样的观察和直觉。笔者还认为,在民事审判案件对事实的误认中,其中第三类事实即运用经验法则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又是最容易造成误认,在误认中占多数。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运用经验法则来认定案件事实呢?在当下的审判实践中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的状况又如何呢?正确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该采取哪些有效对策呢?这些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就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与同仁共同交流、探讨。

一、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的法律依据

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直接的法律依据可以认为是《证据规定》第9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另一事实和第64条关于:“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结果。”但这毕竟不是立法,而只是法律解释。其实立法中也是有规定的,我们先看《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例如第92条关于公告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

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的规定。其实,作为一个正常人都很清楚,公告送达绝对不会是百分之百能送达到要送达的当事人,这只是一种推定送达,其根据当然是来自经验法则。在第184条关于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的规定,这当然也是一种推定,因并不是对下落不明公民的死亡查证属实的结果,因暂时查不清楚,如果花长时间去查,又不利于下落不明人因其下落不明而引起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有序,权衡利弊后作出的一种选择。宁可冒下落不明的公民没有死亡的事实,即冒事实认定不正确的风险也要避免因其下落不明而导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不稳定所带来的祸患等问题。

还有其它实体法中也有一些关于运用经验法则对事实认定的规定,例如,《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它情形。上述证据显然不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直接证据,因不但是对方履行合同义务的期限尚未到来,即使到来了,对方也未必就一定不履行合同义务,如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情形,也有可能举债履行债务的。法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因“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不履行债务的情形,经过利弊权衡,认为如此对经济秩序的维护会比较好些而已。第123条规定,本法分则或者其它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它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还有《侵权责任法》也有这样的规定,例如,第12条的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并不一定就是侵权人的责任同样大小,并且责任不是平均大小的情况还不在少数,这种情况下也就只能推定各侵权人责任是同样大小了。第20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是有证据证明的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或者是侵权人因为侵权而实际获得的利益。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实际情况”,一般应当是同类情况下被侵权人因被侵权遭受的实际损失或者是侵权人因为侵权而可能获得的利益,而这个数额的合理确定当然离不开经验法则或者说也只能依据经验法则。该规定的法律精神应当是即使查不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而发生的损失情况或者是侵权人因侵权获得利益的情

况,也不能不赔偿被侵权的人,也不能不惩戒侵权人。

在一些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中也有一些关于运用经验法则对事实认定的规定。例如,北京市从20XX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公路条例》第44条规定:“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对不能提供通行卡或者通行卡毁损导致无法识别驶入站的车辆,有权按照最远端的驶入站到本站的距离收取车辆通行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 条受害人不能证明误工费时对误工费的计算规定:“……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第21条受害人残疾情况下对护理期限的规定:“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上述规定显然是运用经验法则对案件事实做出的比较合理的认定。

笔者认为,《民事诉讼法》和实体法如《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中以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中上述规定及类似规定,尤其是《合同法》第123条规定和《侵权责任法》第20条的规定,给了法院和法官在事实认定上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侵权责任法》第20条本身说的就是事实认定问题不必那么较真一定要有直接的证据查证属实,在确实查不清的情况下,只要损害确实发生了,总要确定一个大体上公平合理的数额;而《合同法》第123条的规定虽然主要不是说事实问题,但从《合同法》也规定了事实认定问题(如第68条规定)来看,法官当然也可以根据《合同法》中的类似规定去认定案件事实,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纠纷。

以上可以说是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的法律依据。

二、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状况

既然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有法律依据,那么,在现实的具体司法实践中其运用的情况又如何呢?笔者还未曾见有人对这一问题专门撰文论述。笔者在这里只好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思考来谈自己的浅见。笔者总的看法是法官在运用经验法认定案件事实方面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但也确实有运用经验法则正确认定了案件事实使案件得以圆满解决的个案,但也有个别法官对经验法则弃之不用,当事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

首先看具体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的情况。笔者在这里举两个实际发生的案例。案例一:这是20XX年上海市发生一起“装修工在业主准备用于举行婚礼的新房内上吊自杀”的案件。原告业主起诉认为,装修公司的工人吊死在其新房内,使其不仅遭受了重大的精神损害,也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要求被告装修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即除精神损害赔偿外,由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