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分析图表
- 格式:xls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如何用EXCEL制作成绩分析的正态分布图摘要:教学评价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毋容置疑。
考试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测量,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出题水平的评价。
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使得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测量转化为教学评价得到了有效的帮助。
本文论述了如何用EXCEL制作考试成绩的正态分成图,并结合其它相关的衡量标准,比如,区分度,学生成绩柱状分布图,难度系数,优秀率等,融合于一个图表中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能让每一位教师从图中获得一种易于接受的直观认识,并且方便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以后教学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教学评价,EXCEL,成绩分析,正态分布。
教育评价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
在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中,教育评价、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发展被认为是三大研究范围。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育活动涉及教育方案、教育活动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等等,要提高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评价。
因此,教育评价对于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学校教育的管理和决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备受各国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在学校日常工作中,通过教育评价活动来强化管理,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不论是宏观的教育行政管理还是微观的学校工作管理,都把教育评价当作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就一所学校而言,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校的评价工作开展得怎么样,而评价水平的高低又能体现出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高低。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加大了对教师的管理力度,开展了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
通过有效地评价教师,不仅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所以,要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就要重视教育评价的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考试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手段,来收集有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的信息;以测验作为测量的手段,获得客观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并作出价值上的判断。
学生成绩的数据分析方法考试,是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分析考试成绩是教师必做的工作之一。
但是,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却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尤其是班主任,因为担负着全面推进班级学习成绩的主要责任,这项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推进成绩,需要明确起点,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做出调整,把握变化趋势……这一切都建立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之上。
分析成绩是掌握学情的主要方式之一。
班主任不仅要分析自己所教学科,还要分析学生各门学科成绩;不仅要分析班级整体成绩,还要分析学生个案。
分析成绩不是枯燥的数据堆砌,也不是毫无意义的数字游戏,科学地分析成绩,可以从中了解大量的有关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据此寻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提供参考。
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成绩分析方法十分必要。
一、班级整体的成绩分析学生的成绩可以分成绝对成绩和相对成绩两种。
每次考试的分数就是绝对成绩。
绝对成绩与试卷难易、学生的基础有很大关系,所以只分析绝对成绩是不够的。
与绝对成绩相比,“相对成绩”更有参考意义。
所谓相对成绩,就是绝对成绩在参考人群中的排位,或者叫名次。
虽然有很多人以各种理由反对给学生排名,但因几乎所有的大型选拔性考试(如高考)都是根据相对成绩筛选出入围考生的,所以,排名的问题无法回避。
现在计算机和网络都很发达,获取学生的相对成绩更加容易。
考试的级别不同,参考的人数不同,相对成绩也是各种各样的。
人数越多,相对成绩的参考价值就越大。
比如高中的市级统考,每一个考生在全市参考学生中的位置是很精确的,结合这个城市每一年高考本科上线的人数(这个数据比较稳定),就可以大致了解这名考生在全体考生中所处的层次。
对于班主任来说,可能更加关心学生在年级级别考试中的相对成绩,所以“年级名次”这项指标非常重要。
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1、建立班级考试成绩档案考试成绩的录入分纸质的和电子的两种。
纸质的主要是记分册,而在电脑上可以很方便地使用excel表格软件建立学生成绩电子档案并执行多种分析功能,更方便也更高效。
Excel 进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处理学生成绩时所分析的项目包括参考班级,参考人数、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各分数段所占的人数:600分以上人数、500~599 分人数、400~499 人数、300~399 人数、300 分以下人数。
这个统计比较复杂,且工作量大,如果用人工计算,不但效率低,且出错机率大,而用EXCEL函数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新建空白Excel工作簿,将自动建立的Sheet1、Sheet2、Sheet3工作表重命名为成绩表、分析表、分数段统计表。
其中各科考试成绩表用于输入各科成绩。
(一)设计各科成绩表在各科考试成绩表第一行中输入分析名称,如“** 中学2007~200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成绩表”,在第二行从A1单元格开始顺序输入记录字段名:考号、姓名、班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
假设全级学生有674 人,10个班,所以从第3行到第676 行用来输入所有学生各科的成绩。
1. 求总分:主要用SUM函数,其语法格式为SUM(Ref),此处Ref为参与计算的单元格区域。
例如:SUM(B2:E2)是表示求B2、C2、D2、E2四个单元格内数字的和。
另外还用到SUMIF函数,语法格式为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其功能是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求和,参数Range表示引用,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表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指出哪些单元格符合被相加求和的条件。
Sum_range表示引用,需要求和的实际单元格。
注意:Criteria如果是文本,那么引号应该是半角的,而不是全角的,否则会出错!在O3单元格中输入=sum(F3:N3),便可求出第一个同学韩威的总分,然后选中O3单元格,当右下角出现小”+”字图标时时使用拖拉大法往下自动填充,或左键双击即可.2.排名次:Microsoft Excel中用RANK函数求名次(排序),它的语法为:RANK(Number,Ref,Order) 返回一个数字在数字列表中的排位。
❑学习,能够使用Excel实行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
❑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比例❑图示成绩分布(饼图绘制)❑学生总成绩及名次❑成绩等级及积点计算❑试卷质量评价❑示例1:用IF函数计算成绩等级❑>=90—A 80-89—B 70-79—C 60-69—D <60—E❑示例2:用COUNTIF函数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比例❑示例3:用FREQUENCY函数统计人数❑FREQUENCY(data_array,bins_array)❑Data_array 为一数组或对一组数值的引用❑Bins_array 为间隔的数组引用,该间隔用于对data_array 中的数值实行分组。
❑对于返回结果为数组的公式,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数组的使用❑选择区域(H81:H85)❑输入公式“=FREQUENCY(C71:C77,G81:G85)”❑使用组合键“Ctrl+Shift+Enter❑示例4:使用数据分析统计❑工具—加载宏—分析工具库❑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成绩分段统计(P59-62)❑各分数段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饼图❑注意数据源,切忌勿先算比例❑图的修饰和格式化❑示例5:学生成绩名次计算❑总评成绩计算Chapter0502.xls❑绝对引用=C2*$H$2+D2*$I$2❑混合饮用=C2*H$2+D2*I$2❑区域命名=C2*平时比例+D2*期末比例❑名次计算❑=RANK(E2,$E$2:$E$77)❑示例6:用IF函数计算成绩等级❑=IF(ISNUMBER(C2),IF(C2>=85,"A",IF(C2>=75,"B",IF(C2>=60,"C","D"))),IF( ISBLANK(C2),"缺考","输入有误"))❑ISBLANK值为空白单元格❑ISNUMBER值为数字❑ISTEXT值为文本❑INDEX函数❑INDEX(reference,row_num,column_num,area_num)❑返回引用中指定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Reference为对一个或多个单元格区域的引用❑Row_num为引用中某行的行序号,函数从该行返回一个引用❑Column_num为引用中某列的列序号,函数从该列返回一个引用❑MATCH( )❑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对应位置❑MATCH(lookup_value,lookup_array,match_type)❑Lookup_value为需要在数据表中查找的数值,它能够是数值(或数字、文本或逻辑值)、对数字、文本或逻辑值的单元格引用。
如何利用Excel进行考试成绩分析在老师的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是十分麻烦的工作,每次考试后,主任要求班主任自已统计本班成绩,尽快上报教导处。
流程包括录入各科成绩→计算总分、平均分并排定名次→统计各科分数段人数、及格率、优秀率及综合指数→打印各种统计报表→制作各科统计分析图表等。
如果能够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就可以让各位老师迅速完成对学生的成绩的各项分析统计工作。
下面就向各位老师介绍利用EXCEL进行学生成绩管理的方法。
一、录入学生基本信息首先,我们要新建一个“Excel工作表”,并将工作表命名为“xx考试xx班xx科成绩统计表”。
然后,打开该工作表,开始录入学生的班别、座号、姓名、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可以根据具体的考试科目输入)、考试成绩等信息(如图1)。
如果我们希望把不及格的学科突出显示,最好用红色显示。
于是拖拉选择C2:G□(说明:“□”为班级最后一位学生的行号),然后执行“格式”菜单下“条件格式”命令,弹出“条件格式对话框”。
我们把条件设为小于60分(或72分)的用红色显示,点击“格式”按钮,把颜色设为红色。
再按“确定”按钮。
二、计算学生考试总分、平均分输入完每位学生的各科成绩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计算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了。
首先,在H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sum(d2:g2)",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总分。
在I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average(d2:g2)",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平均分。
(如图2)平均分只需保留一位小数,多了没用。
所以选中第I列,用鼠标右键单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设置单元格格式(F)…"(如图3),在数字标签中选中"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1位。
(如图4)三、按总分给学生排出名次。
在J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RANK(J2,J$2:J$□,0)"(说明:“□”为班级最后一位学生的行号),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即可得到每人在班中的名次(如图5)。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分析一、试题概况1.试卷结构选择、非选择题基本对半开。
选择题51分,非选择题49分。
考试要求: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科目)学业基础考试的内容为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部分内容以及部分初中地理知识。
2.考查内容表1:知识点分布表2:章节分值分布3、组卷原则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实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二、考试分析1.试卷总体评价本次考试地理试卷完全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重点考查考生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试题强调突出学科特色,既保持了地理学科的基本要求,又对二轮复习油较强的导向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重点考查主干知识,但是考查形式力求创设新颖视角。
本次地理试题均以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为考查重点,内容不偏不怪;考查内容的涵盖面亦较广,主要涉及的主干知识点包括:地球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地貌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的应用等等。
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形式则是“经典问题、新颖视角”。
如第37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这个经典地理知识,但是却放在拉尼娜、北方大旱、南方冻雨等时下热点中去考查,题目设计新颖,突出考查水平。
二、特别注重水平考查,全面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本次试题继续坚持了以水平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方向,注重考查考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
非选择题的水平考核目标均涵盖“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使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中的三项或四项,如第37题,通过图和文字提供的信息材料,全面考查考生上述四个方面的水平。
三、注重考查,描述和概括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与发展变化的水平。
描述和概括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与发展变化的水平,注重地理事物变化性、发展性一直是近年来高考地理命题重要特点。
九年级期中考试成绩分析报告一、引言本篇报告旨在分析九年级学生在期中考试中的成绩情况。
通过考试成绩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教学和辅导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数据来源我们收集了九年级520位学生在期中考试中的成绩数据。
每位学生的成绩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四个科目。
数据记录了每个学生在四个科目中的得分情况。
三、成绩分布概况3.1 总体成绩分布我们首先对九年级期中考试的总体成绩进行了分析。
图表1展示了各科目成绩分布的情况。
科目 | 优秀(90-100分) | 良好(80-89分) | 及格(60-79) | 不及格(<6 0)----|----------------|----------------|--------------|--------------语文 | 102 | 215 | 146 | 57数学 | 88 | 189 | 140 | 103英语 | 92 | 198 | 174 | 56综合 | 100 | 205 | 150 | 65图表1. 九年级期中考试各科目成绩分布从图表1可以看出,各科目的成绩分布情况比较均衡,都有一定比例的优秀、良好和不及格学生。
另外,语文和英语科目的优秀学生比例较高,数学和综合科目的不及格学生比例较高。
3.2 学生成绩整体情况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分析九年级学生的成绩整体情况。
图表2显示了九年级学生在四个科目中分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科目 | 平均分 | 标准差-------|---------|----------语文 | 77.4 | 13.5数学 | 72.3 | 16.7英语 | 78.6 | 12.9综合 | 76.5 | 14.8图表2. 九年级学生各科目平均分和标准差从图表2可以看出,九年级学生在各科目的平均分比较接近,其中语文和英语的平均分稍高一些,数学的平均分稍低一些,综合的平均分居中。
考试成绩分析及柱形图制作操作指南一、将成绩表中多列成绩复制到另外工作表中形成一列成绩(如图1、图2)。
图1 图2二、在工作表Sheet1中成绩列旁边做出分数段列(用函数统计人数时用到:59表示59分及以下人数,69表示60—69分人数……)和成绩分段列(做柱形图用)。
如图3。
如图3 如图4三、将分数段列右侧一列命名为“成绩分布柱形图”(做柱形图的图表名称),选中“成绩分布柱形图”单元格以下5个单元格。
如图4。
四、在插入菜单下选择单击“函数”选项(如图5),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
如图6。
图5图6 图7五、插入函数—统计-----FREQUENCY ,在函数分类栏选择单击统计,在函数名栏选择FREQUENCY ,单击确定。
如图7。
1、光标放在第一个引用格时(如图8),选中全部成绩列(如图9)。
123图8图92、将光标放在第二个引用格(如图10),选中分数段列5行(最后一行为空,默认表示统计结果大于89分的人数)(如图11)。
图10图113、同时按下CTRI+SHIFT+ENTER三个键。
这时就算出了每一分数段的人数(如图12)。
图12五、做柱形图1、先选中成绩分数段列(含“成绩分段”单元格),再按住Ctrl 键,同时选中成绩分布柱形图列(含“成绩分布柱形图”单元格)(如图13),在插入菜单下选择单击图表项(如图14),打开插入“图标向导”对话框(如图15)。
图13图14图152、在图标向导对话框中左边选择“柱形图”,右边“子图表类型”栏选左上角第一个图,单击下一步(如图16),得到图17所示对话框。
图16图173、继续单击下一步(如图17)。
得到图18对话框。
图184、在分类(X)轴下框输入“成绩分段”,在分类(Y)轴下输入“人数”,如图19。
图19图205、单击网格线栏,去掉数值(Y)轴下主要网格线前面的“√”。
如图20。
6、单击图例栏,去掉显示图例前面的“√”。
如图21。
图217、单击完成,得到如图22所示图表。
初中成绩分析报告模板一、前言初中学习是每位学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
成绩是衡量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
本报告将基于某市某初中学生的成绩数据,对学生们的成绩表现进行分析。
本报告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份参考,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并作出复习和学习计划。
二、数据分析1. 总体成绩概况某初中的学生总数为1000人。
以下为学生总分数的统计数据:•平均分:80.6分•中位数:82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8分•标准差:8.6分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总体成绩表现中等偏上,但是存在一些分数较低的学生。
2. 成绩分布情况以下是学生成绩分布情况的图表:分数段人数占比90分以上150人15.0%80~89分450人45.0%70~79分250人25.0%60~69分100人10.0%60分以下50人 5.0%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成绩在8089分之间。
只有15%的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反之,有5%的学生成89分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但是这个分数段的学绩在60分以下。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成绩在80生成绩的波动性较大,需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3. 科目成绩情况以下是学生数学、语文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数据:科目平均分标准差数学79.0 9.2语文85.0 6.8英语83.0 7.2可以看出,三个科目的平均分数都在80分以上,其中语文的平均分是最高的。
标准差数据显示,数学的分数波动性较大,需要加强练习。
4. 学生成绩与性别、班级的相关性以下是学生性别、班级和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数据:特征相关性性别与成绩0.67班级与成绩0.78数据分析表明,学生的性别和班级与成绩有正相关性。
这意味着,同一性别和同一班级的学生成绩表现更为接近。
需要提醒学生们,尽管班级的因素对学习有影响,但是学习更应该是一个个人的过程,需要加强自学能力。
三、建议基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学生们需要加强数学方面的练习,以提高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