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测控系统设计答辩演讲
- 格式:ppt
- 大小:498.50 KB
- 文档页数:26
答辩状书写格式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精彩演讲和耐心听
取我的答辩,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
今天,我就自己的毕业设计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回顾,并向各位评委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我的成果和收获。
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是关于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在这个项目中,我首先对智能家居系统的原理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可扩展性的智能家居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端进行控制,包括家居电器的开关、温湿度控制、燃气检测、安防监控等多种功能。
在项目的设计和实现中,我主要使用了C++和Python编
程语言,并利用了众多新技术和设备,如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等等。
通过这些技术和设备的运用,我成功地实现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各种功能,保障了生活的便利和安全。
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技术方面的知识不够、硬件设备的配置问题等等。
但是,在我的不懈努力和师兄的帮助下,我终于克服了这些困难和问题,最终完成了项目的实现和调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真谛,也深刻感受到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不仅学到了众多的知识和技能,
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
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争取更好的成绩和成就。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控制电路的设计 本电路采用常开继电器组成控制电路。
它们分别控制加温设备、降温设备等设备。
加温设备工作原理:当温度低于设定下限温度时,与单片机连接的引脚将送入低电平,二极管将导通,继电器有电流通过将吸合,则加热装置将进行加热工作,温度上升。
当温度上升到设定范围之内时,置其引脚为高电平,二极管将截止,继电器不能工作,处于常开状态,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降温等其他继电器控制设备原理与加温设备原理相似。
加温设备原理图如图所示。
V CC U2 J1 2 1 C ON 2 M 6 O UT A NO D E C4 5 0.1n F G ND 6N13 6 31 R5 V CC 10 k K1 R ELA Y -S PST D1 R3 D IO D E 1 0 k 8 V CC C AT HO D E 3 P3 .4 蔬菜大棚温湿度微机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5V R9 1K S4 SW -PB R1 0 1k C1 2 2u F U1 9 RST VCC P0. 0 /AD0 P0. 1 /AD1 P0. 2 /AD2 P0. 3 /AD3 P0. 4 /AD4 P0. 5/AD5 P0. 6 /AD6 P0. 7 /AD7 P2. 0 /A8 P2. 1 /A9 P2. 2 /A10 P2. 3 /A11 P2. 4 /A12 P2. 5 /A13 P2. 6 /A14 P2. 7 /AD15 P1. 0 /T 2 P1. 1 /E X P1. 2 P1. 3 P1. 4 P1. 5 P1. 6 P1. 7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 2 3 4 5 6 7 8 +5V U5 6 7 8 9 10 1112 13 3 4 5 14 15 16 1 18 17 2 19 0 S0 SW -PB S1 2 SW -PB S2 1 SW -PB S3 2 VCC 3 SW -PB 7 4L S08 7 4L S08 U6 B 3 DB0 DB1 DB2 DB3 DB4 DB5 DB6 DB7 RS WR E PSB NC RST VDD L E D+ NC NC L E DGND L CD-1 28 U6 A64 1 3 1 2 7 4L S08 U6 C 3 P3. 2 C2 3 0p F C3 3 0p F VCC R2 1 0K U4 4 3 D VDD GND S DHT 9 0 J1 2 1 CON2 M 6 OUT ANODE C4 0 . 1n F VCC J2 2 1 CON2 M ANODE C5 0 . 1n F 5 GND 6 N13 6 D2 K2 RE L AY-SPST D2 DIODE R4 1 0k 6 OUT 31 R6 VCC 1 0k 5 GND 6N13 6 U3 8 VCC CAT HODE 31 R5 1 0k K1 RE L AY-SPST D1 DIODE R3 1 0k VCC 2 1 U2 8 VCC CAT HODE 3 31 +5V 29 30 17 11 12 13 14 15 16 10 20 E A/VPP 1 2M 2 0 CRYST AL XT AL 2 19 XT AL 1 PSE N AL E P3. 7 /RD P3. 1 /T XD P3. 2 /INT 0 P3.3 /INT 1 P3.4 /T 0 P3.5 /T 1 P3.6 /W R P3. 0 /RXD VSS AT 8 9S52 VCC +5V R7 1K Q1 NPN D3 L E D1 VCC Q2 NPN D4 L E D2 DIODE U7 VOL T RE G L S1 SPE AKE R R8 1K T1 D1 2 20 V 4 1 1:1 1 2 C2 BRIDGE 1 C1 0 . 33 uF 1 00 0u F 1 Vin Vo ut 3C3 0 . 1u F VCC C4 4 7u F 3 GND 2优点和不足 1.设计不足:系统设计中,未能显示实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