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74
地铁矿山法小净距隧道施工施工技术摘要:随着城市立体交通的需要,地铁也已在各个城市逐渐普及并承担着主要的交通任务。
然而矿山在地铁中应用目前仍较为普遍,而位于车站出入场线交汇处的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安全和质量也是地铁施工中的重难点。
本文就将地铁矿山法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安全质量控制予以分析,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爆破开挖;初期支护;二衬施工0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地铁施工的突飞猛进,矿山法小净距隧道施工也被广泛采用,用于地铁出入场线交汇处的隧道施工。
推动了地铁的发展,催进经济增长和出行的便利。
如何安全、高效的完成地铁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凸显的尤为重要。
1 工程简介本文将以深圳地铁8 号线一期盐深区间小净距矿山法隧道施工为例。
主要阐述在此段小净距隧道中所采用的爆破工艺和爆破辅助措施以及在初期支护和二衬施工过程中的通病防治措施。
此段最小净距为0.7 米,净距为0.7~5 米;长度约60 米,最小埋深约10 米。
此段围岩等级为Ⅳ级,岩层为凝灰岩,上覆人工填土。
2 爆破开挖①小净距隧道邻近车站,位于城市主干道之下,一般埋深较浅,隧道顶部路面车流量大。
不宜大进尺掘进。
宜重新调整爆破方案,严格遵守隧道开挖的十八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
”。
在超前小导管的支护下,采用每循环掘进0.5~1 米,整个断面分6 部分的开挖工法开挖掘进。
严格控制开挖顺序及进尺。
如下图所示:②爆破参数:掏槽孔孔深(斜眼)0.7~1.2m,间距0.5 米,布孔6 个。
单孔药量为0.5kg(根据孔深及爆破振速适当调整)。
其它孔孔深均为0.6~1m,间距0.3~0.4 米布置。
单孔药量为0.2~0.3kg。
在掏槽孔中间布4~6 个空孔,以改善掏槽效果[3]。
装药采用炮泥或者锚固剂封堵炮孔。
此段全部采用电子数码雷管爆破。
③爆破辅助工作爆破规范要求爆破振速在初支完成的临近隧道内检测的振速不得超过5cm/s;在二衬施工完成,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临近隧道内检测的振速不得超过8cm/s。
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1.浅暗暗挖法施工因掘进方式不同、可分为从多的具体施工方法,如全断面法、正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等。
全断面开挖法(1)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土质稳定、断面较小的隧道施工,适宜人工开挖或小型机械作业。
(2)全断面法开挖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工序简便;缺点是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台阶开挖法(1)台阶开挖法适用于土质较好的隧道施工,以及软弱围岩、第四纪沉积地层隧道。
(2)台阶开挖法将结构断面分成两个以上部分,即分成上下两个工作面或几个工作,分步开挖。
(3)台阶开挖法优点是具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较快的施工速度,灵活多变,适用性强。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1)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断面较大的隧道施工。
(2)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的优点是因为开挖过程中上部留有核心土支承着开挖面,能迅速及时地建造拱部初期支护,所以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
(3)和台阶法一样,核心土和下部开挖都是在拱部初期支护保护下进行的,施工安全性好。
单侧壁导坑法(1)单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降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中隧道施工。
双侧壁导坑法(1)双侧壁导坑法又称眼镜工法。
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2)双侧壁导坑法一般是交断面分成四块:左、右侧壁导坑、上部核心土、下台阶。
(3)优缺点:1)双侧壁导坑法虽然开挖断面分块多,扰动大,初期支护全断面闭合的时间长,但每个分块都是在开挖后立即各自闭合的,所以在施工中间变形几乎不发展。
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较为安全,但速度较慢,成本较高。
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洞桩法当地层条件差、断面特大时,一般设计成多跨结构,跨与跨之间有梁、柱连接,一般采用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及洞桩法等施工,其核心思想是变大断面为中小断面,提高施工安全度。
浅谈轨道交通工程中矿山法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及技术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及人口的急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被交通堵塞所困扰,而城市轨道交通以它方便、快捷、正点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的主要建设项目。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占了很大比例的暗挖隧道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也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暗挖隧道施工根据工程结构和覆盖地层的条件分为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管棚法等。
本文主要就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矿山法暗挖隧道初期开挖、支护施工的主要方法及技术要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轨道交通暗挖隧道方法技术措施1.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1.1工程概况某暗挖隧道全长约700m,覆土厚度约10~12m,采用矿山法施工,正线设人防段一座,设施工竖井及横通道一座。
本区间衬砌类型为复合式衬砌,初衬采用喷射混凝土+格栅钢架措施,二衬采用模筑钢筋混凝土,衬砌之间设防水层。
辅助工程措施采用超前小导管浆、深孔注浆、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封闭。
该工程位于市区,地上、地下均有障碍物和城市管网,且施工中涉及到排水及地下管线等多项地下工程,施工中需要协调和沟通的部门较多。
同时该工程位于交通流量较大地段,施工期间需要合理解决施工区段道路顺畅。
1.2地质情况根据钻探资料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本标段内沿线勘探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Qml)、新近沉积层(Q4a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四大层。
根据收集线路附近地下水位资料,由于地下水开采较为严重,施工区域45m 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以潜水为主。
水位普遍较深,整体地下水位埋深沿东西方向呈漏斗状,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埋深达55m,地下水位向东西两个方向逐渐变浅,水位埋深一般在25~50m之间。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区间未进入潜水层,地下水位埋深在38m以下,且未见上层滞水,区间不需降水施工。
构造相对稳定地带,无新构造活动迹象。
城市地铁矿山法施工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产根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我国城市建设现代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地铁,来适应更快节奏的生活和便捷居民的交通出行。
在城市地铁中暗挖隧道矿山法施工中,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本文对地铁矿山法隧道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矿山法施工中的控制要点,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地铁;矿山法;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矿山法作为地铁道路中主要的施工方法对城市地铁修建的影响巨大。
一、矿山法的概述矿山法是一种传统的施工方法,它主要是利用爆破的方法对岩体进行爆破,然后再对破碎的岩体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在城市地铁建造前,首先要对地层岩性进行勘察,当岩石强度高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就需要考虑用矿山法来进行修建。
由于矿山法有很大的安全风险,所以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新奥法和浅埋矿山法。
在城市地铁修建当中,一般采用浅埋矿山法[1]。
二、矿山法施工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一)做好超前地质预报首先要编制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在暗挖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和工程设计人员应该提前了解地质信息和地质构造,收集隧道沿途所在地层位置的地质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然后交于相关审批单位进行审核检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一般为:掌子面地质素描、地震波反射法(TRT技术)、超前地质钻孔(辅以掌子面加长炮孔钻探(3~6m))。
其中,地震波反射法作为远距离探测方法对掌子面前方100~200m及周边30m范围内的岩溶及异常区进行三维定位,在此基础上实施超前钻孔,对明显异常区域进行直接揭示,并通过地质雷达对隧道开挖显著影响区域范围进行针对性探查;在洞内勘察的同时采用地震波反射法从地面进行补充探测,形成洞内与地表联合探测的超前地质预报体系,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二)加强超前支护工作超前支护是在隧道开挖前,利用管棚或小导管注浆法对隧道顶部预先进行支护,从而防止隧道开挖时,由于岩层松动而引起的脱落。
地铁矿山法重叠隧道施工技术一、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广州地铁八号线昌岗中路站至沙园站区间矿山法隧道线路出昌岗中站后,随即下穿宿舍楼和宏基广场,进入沙园站。
昌沙区间隧道左线长824.582m,断面面积34.3~45.53m2(见图1及图4),主要穿越Ⅲ、Ⅳ级围岩。
图1重叠隧道断面本区间土、岩层从上到下主要有:〈1〉人工填土;〈4-1〉粉质粘土层;〈5-2〉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层;〈6〉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全风化带;〈7〉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带;〈8〉棕红色粉砂泥质中风化带;〈9〉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微风化带。
隧道洞身下穿地层主要从强风化〈7〉、中风化〈8〉、微风化〈9〉中通过,局部地段拱顶位于〈5-2〉、〈6〉地层中。
隧道洞身穿过的岩层完整性较好,岩石强度较低。
二、工程特点、重难点1、上下重叠:昌沙区间由起点隧道平行渐变为上下重叠,其中YDK11+530~YDK11+804段最小净距仅为0.974~2.997m。
2、与既有建筑物的相互干扰昌沙区间隧道从密集的房屋下方穿过,大多数房屋的基础为天然扩大基础,部分房屋为桩基础。
位于隧道上方的桩基础,最小净距5.8米,位于隧道侧面的桩基础,最小净距1.2米。
区间隧道穿过密集房屋地段,上覆土层厚约10~20m,加之许多房屋的使用时间很久,现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隧道邻近建筑和桩基施工,极易出现结构开裂,甚至倒塌破坏的事故。
三、重叠隧道施工技术(一)重叠隧道施工方法概述1、重叠隧道施工方法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Ⅲ级和Ⅳ级围岩,故采用分上、下断面的正台阶爆破开挖,见图2、图3。
A、下洞施工台阶法开挖,钻爆法开挖,采用挖掘机装渣,农用车出渣,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5。
B、上洞施工上洞隧道也主要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考虑两重叠隧道净距较小,上洞荷载对下洞影响,且减少上洞爆破对下洞已完初期支护的影响,对上洞隧道采用掏槽法开挖,而且重叠段施工爆破影响的重点就在上洞隧道上台阶的开挖控制。
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的平安和质量限制原理及要点一、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的平安和质量限制原理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即新奥法施工。
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原文是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简称为NATM。
新奥法概念是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教授于二十世纪50年头提出的。
我国近40年来,铁路、交通、水利和市政等部门通过科研、设计、施工实践,在许多隧道修建中,依据自己的特点成功地应用了新奥法,取得了较多的阅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新奥法在市政地铁建设中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在许多省市地铁建设的应用正日益广泛,目前新奥法几乎成为在软弱裂开围岩地段修建隧道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技术经济效益是明显的。
下面结合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要点,介绍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的平安和质量限制原理及要点。
新奥法是以隧道工程阅历和岩体力学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施工方法,已成为现代隧道工程新技术的标记之一。
新奥法技术摒弃了以整体式混凝土衬砌被动地支撑洞室围岩的传统做法,改由柔性、薄壁、能和围岩紧密帖合的锚喷网支护爱惜、加固围岩,从而发挥围岩的自承和自稳实力形成自然承载结构,从而达到省工、省料和降低造价的目的。
新奥法的基本要点可归纳如下:1.岩体是隧道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在施工中必需充分爱惜岩体,尽量削减对它的扰动,避开过度破坏岩体的强度。
为此,施工中断面分块不宜过多,开挖应当接受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或机械掘进。
2.为了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实力,应允许并限制岩体的变形。
一方面允许变形,使围岩中能形成承载环;另一方面又必需限制它,使岩体不致过度松弛而丢失或大大降低承载实力。
在施工中应接受能和围岩密帖、刚好筑砌又能随时加强的柔性支护结构,例如,锚喷支护等。
这样,就能通过调整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它参加工作的时间(包括闭合时间)来限制岩体的变形。
3.为了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中应尽快闭合,而成为封闭的筒形结构。
新建矿山法隧道穿越既有地铁线路施工技术解析摘要: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城区核心地段新建线路穿越既有线路的情况不可避免。
本文结合某市1号线矿山法隧道穿越既有九号线施工实例,总结矿山法隧道穿越既有线路的重难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如何合理地施工组织并选择相应工法进行穿越,供相类似的工程施工借鉴。
关键词:矿山法;隧道穿越;地铁线路施工1工程概况矿山法段隧道下穿正在运营中的地铁1号线孖岭站~上梅林站盾构区间隧道。
矿山法隧道开挖面洞顶距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底高度为3.2m,隧道洞身穿越土层主要为微风化混合岩,地表为彩田路与梅林路十字交叉路口,车流量大。
根据既有地铁1号线上孖区间纵断面设计图中显示矿山法隧道下穿1号线盾构区间处地质为强、中风化混合岩,矿山法区间隧道地质为中、微风化混合岩,与地铁2号线设计图纸中地质基本相符。
2穿越过程的主要施工措施2.1超前地质预报2.1.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长、中、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预报工作。
综合对多项预测预报手段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相互印证,并结合掌子面揭示的地质条件、发展规律、趋势及前兆进行预测判断,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结果,相应优化施工方案、开挖方法、超前加固手段、泄水释压方案、支护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安全。
2.1.2前方地质判别方法及应对措施①钻进速度变化钻进速度正常说明前进方向岩层与掌子面岩层基本一致;速度快则变软层的可能性较大;卡钻则断层或破碎的可能性较大;既不转动也不冲击就推进则空洞的可能性较大;只是转动推进却不冲击则泥砂土的可能性较大等。
②钻进过程中的涌水量在钻进过程中如果探孔打设工程中的涌水量过大,可能导致隧道围岩土体的流失,容易造成突泥、突水的险情,应停止钻进并堵塞孔口,立即开展注浆工序,采用双液浆进行堵水固结。
待注浆体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入开挖,深孔钻孔可采用前进式注浆固结,固结后再前进钻孔。
③成孔后出水量、水颜色变化及泥沙含量根据成孔后的出水量,确定前方地层的含水量,根据含水量的大小来修正围岩等级;同时观察流出水中是否携带泥沙及水中泥沙含量。
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铁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建设地下隧道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施工人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
其中,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是一种常见且高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步骤。
原理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是利用矿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地下挖掘出符合地铁隧道要求的通道。
这种技术与传统的切削法不同,不需要在地表进行大量的开挖工作。
相反,它通过在地下建立基坑,然后在基坑内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
实施步骤第一步:勘察和设计在进行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工作。
这包括确定隧道的位置、长度和宽度,以及确定地下水位和土壤条件等。
根据这些信息,工程师可以制定出施工计划和方案。
第二步:地下基坑开挖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在地下挖掘出基坑,用于后续的隧道开挖。
基坑的大小和形状应与隧道的要求相匹配,并且必须符合安全规范。
开挖基坑时,应注意保持周围地下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避免对地表建筑物和道路的影响。
第三步:隧道开挖在完成基坑开挖后,可以开始进行隧道的开挖工作。
这通常通过使用钻孔机或掘进机等设备进行。
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控隧道内土体的变化和稳定性,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第四步:隧道支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支护工作,以防止土体崩塌和隧道的塌陷。
常见的隧道支护方法包括使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喷射混凝土、聚合物材料等。
支护结构的类型和尺寸应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第五步:施工监测和调整在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施工监测和调整工作。
这包括对隧道内水平和垂直位移、地下水位、土壤稳定性等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这有助于确保隧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结论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地铁隧道施工方法。
通过合理的勘察、设计和实施步骤,可以在地下挖掘出符合要求的通道,并进行有效的支护工作。
地铁矿山法重叠隧道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广州地铁八号线昌岗中路站至沙园站区间矿山法隧道线路出昌岗中站后,随即下穿宿舍楼和宏基广场,进入沙园站。
昌沙区间隧道左线长824.582m,断面面积34.3~45.53m2(见图1及图4),主要穿越ⅲ、ⅳ级围岩。
图1重叠隧道断面本区间土、岩层从上到下主要有:〈1〉人工填土;〈4-1〉粉质粘土层;〈5-2〉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层;〈6〉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全风化带;〈7〉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带;〈8〉棕红色粉砂泥质中风化带;〈9〉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微风化带。
隧道洞身下穿地层主要从强风化〈7〉、中风化〈8〉、微风化〈9〉中通过,局部地段拱顶位于〈5-2〉、〈6〉地层中。
隧道洞身穿过的岩层完整性较好,岩石强度较低。
二、工程特点、重难点1、上下重叠:昌沙区间由起点隧道平行渐变为上下重叠,其中ydk11+530~ydk11+804段最小净距仅为0.974~2.997m。
2、与既有建筑物的相互干扰昌沙区间隧道从密集的房屋下方穿过,大多数房屋的基础为天然扩大基础,部分房屋为桩基础。
位于隧道上方的桩基础,最小净距5.8米,位于隧道侧面的桩基础,最小净距1.2米。
区间隧道穿过密集房屋地段,上覆土层厚约10~20m,加之许多房屋的使用时间很久,现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隧道邻近建筑和桩基施工,极易出现结构开裂,甚至倒塌破坏的事故。
三、重叠隧道施工技术(一)重叠隧道施工方法概述1、重叠隧道施工方法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ⅲ级和ⅳ级围岩,故采用分上、下断面的正台阶爆破开挖,见图2、图3。
a、下洞施工台阶法开挖,钻爆法开挖,采用挖掘机装渣,农用车出渣,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5。
b、上洞施工上洞隧道也主要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考虑两重叠隧道净距较小,上洞荷载对下洞影响,且减少上洞爆破对下洞已完初期支护的影响,对上洞隧道采用掏槽法开挖,而且重叠段施工爆破影响的重点就在上洞隧道上台阶的开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