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复评定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 格式:ppt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52
康复评定学第一章总论1、康复评定分为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两部分。
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临床的,功能和障碍的,综合性的,多专业的评定。
2、与康复评定有关的一些术语测量、评估和评定:康复协作组:由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假肢和矫形器师、特殊教育工作者等.康复评定会3、康复评定的对象:(一)残损、残疾、残障(二)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三)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4、康复评定的方法一、康复评定方法的分类(一)定性评定:一种从整体上分析评定对象特性的描述性分析,适用于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中的差异性描述。
交谈、问卷调查和肉眼观察是康复评定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如对偏瘫患者上、下肢痉挛模式的评定,通过调查表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调查等.(二)定量评定1、等级资料的量化评定:如徒手肌力检查的六级分法(0~5级),Brunnstrom评定6个功能等级划分(1-6分),Barther指数(0-15分),功能独立性测量(FIM 1—7分)等2、计量资料的评定:是通过测量获的资料,分析量化结果的方法。
一般用度量衡单位表示(三)半定量评定5、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访谈、问卷调查、观察、量表评定、设备检测康复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信度又称可靠性(包括组内和组间)、效度又称有效性(内容~,标准~,结构效度)、敏感度又称反应度(统计学分析,效应尺度)、统一性、其他.6、康复评定的作用: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判断后,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7、康复评定的内容目前普遍采用的是SOAP法:主观资料:简称S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诉及其他临床症状;客观资料:简称O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功能评定:简称A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脑出血的康复评定内容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康复评定是评估患者康复程度和制定康复计划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介绍脑出血的康复评定内容。
一、神经系统评定1.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患者的感觉、运动、平衡和协调功能。
包括对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评估,以及肌力、肌张力、反射和运动协调的评估。
2. 意识状态评定: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度、意识水平和定向力。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
3. 语言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言语流畅度、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评估。
二、身体功能评定1. 活动能力评定: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自理能力、行走能力、上下楼梯能力等。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度测量量表。
2. 平衡和步态评定:评估患者的平衡和步态功能,包括站立平衡、行走平衡和步态协调的评估。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贝尔、伯根和坎宁汉三项评定。
三、认知和情绪评定1. 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和执行功能。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2. 情绪评定: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包括抑郁、焦虑和情绪波动等。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贝克焦虑量表。
四、社会功能评定1. 社会参与评定:评估患者的社交活动参与程度,包括与他人的交流、社交活动的参与和社会角色的扮演等。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社会参与量表和社会角色评定量表。
2. 生活质量评定: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评估。
常用的评定工具有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和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
脑出血的康复评定内容涵盖了神经系统、身体功能、认知和情绪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医护人员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出血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积极配合和坚持努力。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和智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于脑瘫患者,康复评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康复计划。
康复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评估是康复评定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包括了对患者的感觉、运动、反射、平衡和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神经系统评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二、肌肉骨骼系统评估肌肉骨骼系统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骨骼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肌肉骨骼系统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肌肉萎缩、骨骼畸形、关节僵硬等情况。
通过肌肉骨骼系统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肉骨骼状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三、日常生活评估日常生活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了饮食、穿衣、洗漱、如厕等方面。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日常生活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自理能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日常生活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四、言语和认知评估言语和认知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言语和认知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语言不流畅、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言语和认知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脑瘫患者的康复评定内容包括神经系统评估、肌肉骨骼系统评估、日常生活评估和言语和认知评估等方面,这些评估内容可以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康复计划。
同时,康复评定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康复措施,早期干预、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长期跟踪管理等都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
名词解释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考察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2.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3.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考察知识点: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1.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2.MMT:即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于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3.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张力有影响,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的前负荷,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增大,肌肉的收缩效果增强。
但在超过某一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至于为零,肌肉的收缩效果也就下降。
神经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基础知识反射的定义:反射式是神经活动的表现,是机体感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的定型反应。
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出现异常。
反射的分类1、按生理功能分类: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射2、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性反射?内感受器反射3、按反射的发育分类:脊髓水平反射脑干水平皮质水平一、概述1、反射的定义: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亲妊娠的后期、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的里会陆续出现一些脊髓、脑干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该类反射与人体的运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故又将此类发射称为发育性反射。
反射与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射发育的水平,将发射分为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层水平的反射。
1、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2、脑干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到出生后4个月能够,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等;3、中脑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
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评定目的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反射发育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
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状况;成年人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原始的反射形式又复出现,如脑卒中后患者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及联合反应等。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发育“倒退”,上述原始反射由于导致脱抑制而被释放出来。
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标题: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引言概述: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是医学领域中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神经系统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检查方法的应用。
一、一般检查评分标准1.1 体温:正常体温范围在36.1°C至37.2°C之间,超出此范围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发热或低体温的情况。
1.2 心率: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在60至100次/分钟,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表明存在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问题。
1.3 呼吸频率:成年人的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至20次,异常的呼吸频率可能表明存在呼吸系统问题或其他疾病。
二、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2.1 肱二头肌腱反射:用橡皮槌轻轻敲击肱二头肌腱,观察患者的肘关节是否有正常的反射动作。
2.2 膝腱反射:用橡皮槌敲击膝腱,观察患者的下肢是否有正常的反射动作。
2.3 踝反射:用橡皮槌敲击踝部的腓骨神经,观察患者的足部是否有正常的反射动作。
三、常见异常反射的评估3.1 克氏征:在敲击膝腱时,腓骨神经受损可能导致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2 巴宾斯基征:在刮擦足底时,正常情况下大脚趾应向上弯曲,反射动作减弱或消失可能表明存在神经系统问题。
3.3 罗氏征:在敲击膝腱时,腓骨神经受损可能导致膝腱反射过度,表现为膝关节的异常弯曲。
四、神经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4.1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神经反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4.2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通过观察神经反射的表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
4.3 指导治疗方案:根据神经反射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五、注意事项5.1 检查环境:进行神经反射检查时,应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外界干扰。
5.2 检查工具:使用专业的橡皮槌进行神经反射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神经反射是人体神经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它对我们的生存和日常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神经反射进行检查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反射检查方法。
1. 肌腱反射检查。
肌腱反射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反射,也是最容易检查的一种。
医生会使用一根橡皮槌敲击患者的肌腱,观察肌肉的收缩和伸展情况。
正常情况下,肌腱反射会引起相应肌肉的短暂收缩,如果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意味着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
2. 光反射检查。
光反射是眼睛对光线刺激的一种自动反应。
医生会使用强光照射患者的眼睛,观察瞳孔的收缩和扩张情况。
通过检查瞳孔的反应速度和幅度,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3. 皮肤反射检查。
皮肤反射是指皮肤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比如温度、触摸等。
医生会使用不同的刺激物,比如冰水或者热水,来刺激患者的皮肤,观察皮肤的反应情况。
通过皮肤反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感觉神经是否正常。
4. 姿势反射检查。
姿势反射是指身体对平衡和重力的反应。
医生会要求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姿势动作,比如站立、走路等,观察患者的平衡和姿势是否正常。
通过姿势反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运动神经是否正常。
5. 反射弧检查。
反射弧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医生会通过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来检查患者的反射弧是否正常。
比如通过敲击膝盖来观察膝腱反射,或者通过刺激眼睑来观察眼睑反射等。
通过以上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当然,这些检查方法只是初步的评估,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同时,这些检查方法需要由专业医生来进行,不建议在家自行进行。
神经反射的检查对于及早发现神经系统问题,进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神经反射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第一章总论1.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康复评定学是研究患者有关身体、心理、社会及其所处环境的功能状况的一门医学学科2.康复评定的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
ICIDH:残损(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残障(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地位)ICF:损伤(身体功能或结构问题,有显著的差异或丧失)、活动受限(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参与限制(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3.康复评定的意义(1)从患者角度:通过评定,可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活动能力的了解,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更加努力地帮助自己、主动地参与治疗。
对一些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将会鼓励他尽早地向康复医生反映有关情况,以预防和减缓疾病的恶化和功能的减退。
(2)从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角度:全面、系统、准确的评定,可弥补病史和一般临床检查的不足,容易早期发现问题,具体了解患者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如何才能提供和得到帮助,鼓励他制定出更为全面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功能变化,指导我们的康复医疗工作。
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的结果,确定康复的后果,从而控制康复治疗的质量。
(3)从社会角度:通过评定,发现在社会康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对提供资助、改进服务质量、环境状况以及政策法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为社会对残疾人提供帮助提供依据。
此外,评定还可以就残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新的发病资料。
4.康复评定的作用(1)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了解功能障碍的范围、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2)制订康复治疗计划(3)评价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4)帮助判断预后(5)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5.康复评定的内容主观资料(S)、客观资料(O)、功能评定(A)、制定康复治疗计划(P) (1)病史:主诉、现病史、功能史(核心)、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社会史、职业史、家族史(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皮肤和淋巴、头和五官、颈、胸部、心脏和周围血管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3)功能评定:四个功能(认知、言语、躯体、社会)、三个障碍层次(损伤、活动受限、参与限制)6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1.建立治疗目标:(1)依据:①在评定中发现的问题②心理状况③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希望④家庭护理、身体和情绪环境、家庭反应⑤患者的职业计划和目标(2)治疗目标的组成: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一个将要实施的目标应包括:①有可测量的结果②使用具体的检查③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2.康复目标的描述:(1)下肢的功能可根据假肢和支具的有无和种类设定不同的目标:①不能步行:卧床不起、靠物坐位和独立坐位②能乘轮椅:自己驱动、外力驱动③在平行杠内:起立、平衡、步行④用拐杖步行:能否独立起立⑤用手杖步行:有辅助、完全独立⑥无手杖步行:有辅助和完全独立(2)上肢的功能完全失用手:不能主动或被动地用手指固定物品,放在桌子上面的手不能向下推动,但可以上臂、前臂或躯干固定物品候补辅助手:呈握拳状态的手指可被动地使其张开且能够握物体;桌上的物体被动地挂在手指上可以拉到靠近身体并使其固定于腹部与桌子之间;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用健侧手可将放在桌子上的手向下压辅助手:不是实用手,但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抓东西,固定,放开实用手:(左)吃饭时虽然不集中注意力也能端端正正地拿饭碗;(右)吃饭时,匙、叉、筷子可以较正常的使用,可以写出能读的字(3)整体功能:两侧上下肢同时障碍①全面辅助②部分辅助③完全独立完成(4)劳动能力除日常生活活动以外,最好还应预测劳动能力:①恢复原职②恢复工作,改变原职③改变职业,可劳动④帮助家务3.制定康复治疗方案:⑴治疗安排和医嘱的书写⑵常用的康复手段PT、OT、ST、PSY、RE、TCM第二章人体形态的评定一.人体形态评定(一)身体姿势的评定被测者在直立状态下,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眼耳平面”姿势。
《康复评定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专业总学时:80 其中理论学时:34 实践学时:4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制订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
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和详尽记录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确定病人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评定可提供有关的信息,以资对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评估。
病人、治疗师和医生可藉此清楚的了解到病情是在好转、恶化还是维持原状。
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治疗、对是否应改变或停止治疗作出合理的决定。
康复评定学是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专业核心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最常用的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上通用的一些评估量表。
为进入后期康复治疗学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康复评定学以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诊断学、神经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康复医学概论等课程为基础,同时为后续学习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疗法学、言语疗法学、社区康复学、文体疗法学、康复工程学、慢性疾病临床康复治疗学、神经康复学、肌肉与骨骼临床康复治疗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康复评定的定义和内容;重点掌握和理解康复评定的方法;并能准确应用康复评定方法。
五、课程考核本课程针对运动康复与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试课。
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1、出勤记录(包括理论课和见习课),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2、阶段测试,闭卷,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3. 见习考核:每学科实习课结束,带教老师根据本学科重点,给出一个典型病例让学生分析,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出相应的理论问题。
考核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临床思维,为临床实习打基础。
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