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轻谁重-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7.42 MB
- 文档页数:14
《谁轻谁重》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谁轻谁重》所讨论的主题及观点。
2、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文字表达手法。
3、学生能够通过思辨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文字表达手法。
2、让学生通过思辨和讨论,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引导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谁轻谁重》的文本2、准备相关辅助教学材料3、备有课堂互动环节的提问或讨论问题4、提前准备课堂录音设备,方便后续听写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一段与轻重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入主题,引发学生对轻重之间的看法和思考。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是轻的,什么是重的?为什么?二、分析文章内容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整体内容。
2、分组讨论:请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文章中提到的轻和重分别代表什么,有何深层含义。
3、整合讨论结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梳理轻重的象征意义。
三、分析文字表达手法1、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
2、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的表达方式,分析这些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3、让学生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练习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思辨和讨论1、提出问题:你认为作者在文章中想要向我们表达什么观点?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2、组织学生进行思辨和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理性辩论。
3、总结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尊重他人的想法。
五、拓展延伸1、设计与轻重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实践。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朗读技巧。
3、开展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让学生拓宽对轻重主题的理解。
课后作业:1、完成一篇与轻重或文学作品相关的读后感或写作练习。
2、整理课上的讨论内容,写出自己对轻重主题的思考和看法。
大班数学公开课《谁轻谁重》教案1. 教学目标•能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重量比大小的比较•能说出常见材料的重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重量单位进行计算和比较2. 教学内容1.重量的定义和重量单位2.常见的重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使用重量单位进行比较和计算4.实际生活中应用重量单位进行计算和比较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引入问题:小明要买一袋大米,有10斤、5千克和5公斤三种包装。
这三种包装的重量究竟哪个更轻,哪个更重?3.2 讲授重量的定义和重量单位1.重量的定义: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常用重量单位:–克(g)–千克(kg)–毫克(mg)–吨(t)3.进行例题演示:将一个苹果的重量分别用不同的单位表示。
–1克 = 1000毫克;1千克=1000克–1克 = 0.001千克;1毫克=0.001克3.3 讲授常见的重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常见的重量单位及其大小关系:–1千克 = 10斤–1斤 = 500克–1公斤 = 2斤2.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小明骑自行车去市场买菜,他买了5斤鲜菇和3斤白菜,这两种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3.4 使用重量单位进行比较和计算1.提供练习题:小美看见两个箱子,一个是用A单位表示的,一个是用B单位表示的,她想知道哪个箱子更重。
请你告诉她怎么比较。
2.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5 实际生活中应用重量单位进行计算和比较1.提供生活场景:如何使用称重机器计算出一个袋子里的物品重量?2.进行演示,并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4.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不同重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重量单位进行比较和计算,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课涉及到重量单位的换算,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解说和练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0篇【必看】提供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数学教案、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大班数学公开活动教案、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详案等信息。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谁轻谁重》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彩旗飘飘》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复习8的加减》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分西瓜》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小熊电影院》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做饼干》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二等分》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各种各样的尺》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看谁的豆豆多》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测量物体的轻重》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掷骰子》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剪春》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苹果熟了》大班数学公开课说课教案《找对称》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看图学习2的加法》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送小动物回家》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号码》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跳绳计数》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趣味怪兽》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公主来的那天》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合合乐》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学习10以内的连加》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猜猜你是几》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数字对对碰》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双胞胎》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时间顺序》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双双对对》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生活中的规律》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趣味接龙》大班数学公开教案《数一数》幼儿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年妈妈的一家》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橘子有几瓣》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楼房与号码》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好玩的立方体》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数积木》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二等分》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看电影》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年妈妈的一家》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智救小白兔》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大嘴巴比多少》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重建家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黑白棋大赛》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剪春》大班数学公开课详案《区分左右》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恐龙园里装电话》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统计》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分类》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乘法运算》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集合》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8的组成》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小小裁判员》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感知10以内的序数》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好好玩的蚕豆》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我给他们排排队》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分苹果》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排序一》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序数》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的组成》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看图填算式》幼儿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黑白棋大赛》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区分左右》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9的相邻数》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裁判员》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感知10以内的序数》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9的相邻数》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玩具小超市》。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轻谁重》我翻阅了以下你提供的素材,根据文本内容,为你整理出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内容如下:一、教学目标1.认识“重量”这一概念,了解轻重的不同表现和判断方法。
2.培养幼儿进行轻重比较的能力。
3.巩固幼儿的数数本领。
二、教学重点1.轻重的判断方法。
2.轻重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幼儿未形成统一准确的轻重概念,容易出现主观性强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给学生出示两个石头,一个大的石头,一个小的石头,让学生分别比较两个石头哪个重,哪个轻。
2.发现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石头的大小是否和重量直接相关?有哪些因素决定了石头的重量?3.引入新知:老师为学生引入重量的概念,并详细讲解“轻重”的含义。
4.集体探究:老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物品,例如:羽毛球、橡皮、小球、大球等,让学生进行轻重比较,并对轻重的判断方法进行讲解。
5.巩固练习:老师拿出不同大小的盒子,放上不同重量的物品,要求学生将这些物品交换后,再次比较哪个比较重,哪个比较轻。
6.拓展延伸:老师展示一些有趣的重量比较活动,例如:哪一个孩子能举起更多的书包,哪个班级的书包总重量更轻等。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认识“重量”这一概念,了解轻重的不同表现和判断方法,培养幼儿进行轻重比较的能力,巩固幼儿的数数本领。
整节课时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新知识。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幼儿的判断标准比较主观,导致判断不准确。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多方面的比较,比如重量、大小、体积等,让幼儿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比较,提高他们的客观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普遍存在一个重量和体积的混淆问题,容易认为一个大的物品就一定比一个小的物品重,这就导致了幼儿的理解失误。
最后,在课堂互动环节,我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比较被动,没有积极参与比较活动。
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的奖励激励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标3)5.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玻璃弹珠、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不锈钢碗和塑料碗学生准备乒乓球、玻璃弹珠、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6.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说说乒乓球和玻璃球,这两个球哪个重哪个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说一说哪些方法可以测量两个物体的轻重?教师活动11.问题引入:乒乓球和玻璃球,这两个球哪个重哪个轻呢?2.回顾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的轻重呢?总结出可以掂量、天平称一称等。
活动意图说明:挖掘学生对测量两个物体重量的认知前科学概念,揭示课题。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21.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教师活动21. 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
在预测轻重之前让学生观察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2.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并说出自己预测的理由是什么?谁轻谁重大橡皮预测结果小橡皮乒乓球木块塑料块3.学生说一说对于两块橡皮,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3: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1.掂重。
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再次将比较的结果用数字表示和记录下来。
谁轻谁重大橡皮掂量结果小橡皮乒乓球木块塑料块2.小组讨论并进行比较掂量的结果。
2.对于这些物体你是如何知道它的重量的呢?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并同一记录的方法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并说一说预测的理由。
《谁轻谁重》大班教案《谁轻谁重》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
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下面是的《谁轻谁重》大班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
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
”(学习词汇:垂、翘)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师小结: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
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教学目标:1、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1、课件。
2、《幼儿画册》、笔教学重点与难点:比较轻重理解重量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谁轻谁重》反思:《谁轻谁重》语言活动教案本次语言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字的重量概念,以及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能够提高幼儿对字的认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我认为本次教案设计中的活动形式选择得当,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活动中包括了游戏、讨论和制作,这样的多样性不仅让幼儿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乐趣,也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他们的能力。
其次,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我认为自己能够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进行了合理的准备。
我提前准备了活动所需的材料,并进行了适当的复习和练习,以确保我能够顺利地引导幼儿们进行活动。
然而,在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活动的时间安排过长,导致有些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疲劳和不耐烦的情况。
下次应该对活动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让幼儿感到过度无聊或疲惫。
其次,在活动的引导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时候过于急躁和直接地指导幼儿,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下次应该更加耐心地引导幼儿,并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表达。
此外,在活动的反思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
一部分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困惑和不理解的情况,没有完全理解活动的目的和规则。
下次应该在引导的过程中更加细致地解释活动的目的和规则,以确保每个幼儿都明白活动的意义和要求。
另外,一部分幼儿在活动的制作环节中存在了一定的困难,他们的操作技巧和手眼协调能力还不够熟练,导致最终的制作效果不理想。
下次应该在活动之前提前帮助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总之,这次《谁轻谁重》语言活动教案的准备和实施中,我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这次反思,我明白了自己在教案设计和引导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得到了一些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我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谁轻谁重幼儿园教案谁轻谁重幼儿园教案1活动目标:1、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出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关系。
2、能依据三个物体在天平上的轻重关系示意图进行简约的推理,培育幼儿的规律思维技能。
活动预备:1·苹果、桔子、黑布林、剪刀、橡皮、胶水,天平称一台,记录表等。
2·操作材料假设干。
3:PPT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起爱好1、情景导入:今日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它们是喜羊羊和美羊羊,大家欢迎。
喜羊羊好,美羊羊好。
可是今日它们为了一件事吵得不快乐,喜羊羊说它带来的东西重,美羊羊说它带来的东西重。
2、提问:出示一个橘子和一个黑布林,请幼儿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知道谁轻谁重。
〔大的重,小的轻。
用手掂一掂,用称来称一称。
〕二、比较轻重,理解关系1、认识天平:小伙伴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想到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精确又省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方法好不好?〔出示天平〕小伙伴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仪器吗?这个仪器的名字叫天平,它可以测得某一物体的重量。
可以比较物体的重量。
2、用天平进行秤橘子和黑布林,得出橘子重,黑布林轻。
3、美羊羊很不服气的取走了黑布林又拿出了一个苹果放到了天平上。
提问:让我们再来称下看看哪个重些。
我们看见苹果那边往下沉,所以我们通过天平称得苹果重些。
所以苹果比橘子要重。
4、提问:现在小伙伴们说说这三个水果哪个最重呢?5、小结:苹果最重,黑布林最轻。
6、师:刚才喜羊羊和美羊羊竞赛谁的水果重。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些东西出来也比比看哪个重,哪个轻,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好吗?师出示剪刀和橡皮。
〔1〕小伙伴们你们来猜猜看哪个重些,哪个轻些?让我们用天平来称称看〔2〕师:通过天平称得剪刀比橡皮重。
〔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3〕师:取走橡皮,再出示胶水。
让我们看看胶水和剪刀哪个重呢?〔4〕幼:胶水比剪刀重。
〔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5〕师:剪刀、橡皮、胶水,三个东西哪个最重呢?〔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7、总结:三个物体进行比较轻重时,先进行两者之间比较轻重,然后再拿重的物品和另一个物体进行比较。
大班数学教案《谁轻谁重》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1. 授课班级大班,共32名学生。
2. 教学时间每周三节课,每节课为40分钟。
3. 学生学情大部分学生对于科学有好奇心和积极的态度,但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欠佳,需要不断地激励和引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轻重的概念。
•能通过探究掌握物体质量的大小比较。
2.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物体轻重的概念。
•能够借助实际物品比较物体质量大小,并进行判断。
3. 态度目标•养成观察事物、发现规律、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体验轻重物体的不同表现。
•学习比较物体质量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轻重的概念。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践掌握物体质量大小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请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发表一下“什么是轻,什么是重”。
2. 课堂探究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让学生感受轻重的不同表现形式。
1.分组进行质量比较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发给不同质量的物品。
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不同质量表现的物体之间的减速度不同。
2.吊重物比较请学生进行两个重物体重的比较。
将两个物体悬挂到一个支点上(可用绳子、吊钩等)。
通过重力的作用,感受物体重量的不同。
3. 知识总结通过上述实践探究,让学生自主总结轻重的概念及物质质量的比较方法。
4. 练习巩固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知识,完成以下练习:1.请用自己的话简述什么是轻,什么是重?2.如果有一个书包和一只小鸟,你会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质量,为什么?3.如果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你如何更准确地判断它们的质量大小?5. 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物品,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轻重比较。
五、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1.通过分组比较物质质量大小,让学生感受轻重的不同表现形式,并从实践中理解轻重的概念。
2.通过吊重物比较的探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践掌握物体质量大小的比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