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4)
- 格式:ppt
- 大小:211.00 KB
- 文档页数:38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分别举实例分析说明阿萨尔的购买行为类型。
(1)复杂的购买行为,(特点:高卷入,品牌差异大)比如:购买贵重物品、大型耐用消费品风险较大的商品、外露性强的商品。
(2)减少失调的购买决策(高卷入,品牌差异小)(3)习惯性的购买行为(低卷入,品牌差异小)(4)寻求变化的购买行为(低卷入,差异大)2.与其他的决策相比,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什么特点相对于其他决策活动来说,消费者的决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非常复杂。
消费者的决策虽然表现为个人的、经常性的、相对简单的活动,但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些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2)消费者决策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决策内容的情境性。
因为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影响消费者信息搜寻范围的因素有哪些(1)消费者对风险的预期(2)消费者对产品货服务的认识(3)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程度(4)情景因素也会影响产品因素的收集4.举例说明多因素关联的决策原则多因素关联决策原则是指消费者为商品的各种属性规定了一个最低的可接受水平,只有这些属性都达到规定水平时,该商品才可以接受。
比如:在选用护肤品的时候,要考虑要保湿效果的、抗过敏的、价格再50到80元之间的、规格是100ML的综合这些因素,符合的就留下,不符合的就排除。
5.影响消费者卷入程度的因素有哪些(1)先前的经验(2)对负面结果的风险的预知(3)消费者的个人特征(4)产品特征(5)环境因素6.什么是购买后失调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消费者的期望与产品的绩效之间的差距越大(指绩效低于期望的状况),消费者购物后产生不满意的体验就越深刻,这种现象叫做购买后失调。
影响因素有:(1)绩效与期望之间的差距(2)差距对个人的重要性(3)差距能够修正的程度(4)购买的费用。
1.知觉的特性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具有自我保护价值和生存价值)(2)知觉的理解性(理解使知觉更为深刻,更为精准,提高知觉的速度)(3)知觉的整体性(4)知识的恒常性(影响因素:过去经验)2.举两个实例说明差别感觉阀限在营销中的应用。
第1-1 节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判断题1、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是形成潜在消费需求的原因之一。
2、消费者心理是其行为的基础,而行为是其心理的表现。
3、市场营销既是适应消费者心理的过程,同时又是对消费者心理加以引导,促成其行为实现的过程。
(四)名词解释1、现实消费者2、潜在消费者3、消费者心理4、消费者行为(五)选择题1、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形成潜在消费需求A 需求意识不明确B 购买欲望不强烈C 购买能力不足D 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2、《消费者行为学》在学科性质上的特点有()A 综合性B 特殊性C 应用性D 具体性3、首先提出将心理学应用到广告活动中的是()A 斯科特B 卢因C 科特勒D 法约尔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A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B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C 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D 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5、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 1960 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心理学科分会。
B 1901 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出版《广告心理学》C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D 美国工程师泰勒创立了“泰勒制” 。
第二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体系(三)判断题1、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包括两大类,即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2、心理因素是对消费者行为影响最为直接的自变量。
3、生理因素在影响消费者行为活动的诸因素中处于支配性的主导地位。
4、消费者的身高、体形等生理特征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5、一般说来,一个地区人口的密度与分布情况不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
6、参照群体会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指导其购买选择。
7、生理需要的内容和形式并非一成不变。
8、任何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都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具体过程。
(四)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2、社会阶层3、需要(五)选择题1、一般行为模型B=f(P,E)是由谁提出的()A 卢因B 斯科特C 科特勒D 法约尔2、以下属于社会群体环境因素,并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是()A 家庭B 社会阶层C 社会组织D 参照群体第三章: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三)判断题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第1章一、简答题1.答: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消费者行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即消费态度的形成过程,具体是指消费者在使用和处置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之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二是消费者的行动,即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实践过程。
在现实中,两者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共同构成消费者行为的完整过程。
2.答: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行为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表现出以下新特点。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消费者选择产品的范围趋于全球化,追求产品设计多样化,满足欲望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欲望而产生购买动机。
每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
(2)消费者选择范围扩大。
由于互联网具有无限的信息存储空间,因此消费者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在选择产品时不受时间、地域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大范围地甚至全球性地挑选自己满意的产品,不会因为信息缺乏、地域限制、商家说服等因素而被迫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产品。
(3)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所处的环境不同,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其需求也有所不同。
(4)消费主动性增强。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会主动表达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愿望。
消费者可以轻松实现定制产品,自主选择付款方式与物流方式,还可以进行产品组合或拆单购买等。
(5)消费者的互动意识增强。
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产品生产和流通,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共同构成商业的流通循环。
另外,消费者还可以收集其他消费者的使用评价信息,通过与其他消费者的互动更多地了解产品信息。
消费者通过对产品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与比较,可以减少顾虑和担心,增强购买信心。
(6)消费者行为偏理性化。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不再被动地接受商家的推荐。
消费者可以主动表达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欲望,横向地比较价格,理智地选择品牌,理性地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消费者行为)第四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第四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需要层次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A.波登B.赫杰特齐C.马斯洛D.温德尔·史密斯2.下列属于生理动机的是()。
A.对某商品特别喜欢而产生的购买动机B.购买某种物品或行为以炫耀和显示自己C.为求温饱和安全而产生的购买动机D.为组织家庭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购买动机3.你于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于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4.消费者购买是非专家购买,消费者对商品缺乏了解,只根据商品的价格高低判断质量好坏,其购买容易受到销售人员和现场气氛的影响,这种购买特点属于()。
A.购买的可诱导性B.购买的弹性C.购买的层次性D.购买的替代性5.人们的购买行为有时很复杂,有时又很简单,决定人们购买行为复杂程度的因素是()。
A.不同人的心理复杂程度B.是否冲动型购买行为C.人们的经济能力D.商品价值大小和顾客对所购买商品的熟悉程度6.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社会需要7.“刺激-行为”模式的顺序是()。
A.刺激-需要-动机-行为B.需要-刺激-动机-行为C.刺激-动机-需要-行为D.动机-刺激-需要-行为8.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是()。
A.壹手钱壹手货,交换结束,购买行为就结束B.从顾客向售货员询问到到交易完毕,双方道别C.从走进商店到交易完毕,走出商店D.从需求产生到对所购买的商品的最终评价9.影响企业市场营销,但不能够控制的因素有()。
A.居民的货币收入B.本企业商品的价格C.销售渠道D.商品包装10.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生理性购买动机比心理性购买动机更为复杂B.动机是人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的壹种心理失衡状态C.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于力量D.动机由外于和内于的刺激所产生二、多项选择题1.按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消费品可分为()。
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4.1 知识要点本章要求掌握欲望、偏好和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效用最大化法则下行事所形成的消费者均衡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1、基本概念(1)欲望:人们为了延续和发展生命,以一定的方式适应生存环境而对客观事物的要求。
(2)偏好:人们通常在产生某种欲望的紧迫后,通过购买某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3)效用:从某一商品的消费中我们自己得到的满足感、幸福感。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特定的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消费者均衡。
4、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1)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2)需求规律。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
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随着消费者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越低,所以就形成了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的关系,即需求规律。
(3)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企业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4)消费者除了需求量之外的决策行为也可以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进行分析。
4.2 习题解答【关键概念复习】在B栏中寻找与A栏中术语相应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术语前边。
A B3 偏好 1.从某一商品的消费中所能得到的满足感4 消费可能线 2.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1 效用 3.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7 总效用4.表明在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有限的预算所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组合6 边际效用 5.理性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2 消费者剩余 6.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所带来满足感的增量5 消费者均衡7.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从商品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量【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
第一讲:个体变量与消费者行为学时分配:6学时主要讲授:1.消费者资源2.需要、动机和享乐主义3.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要点:消费者的经济资源;消费者的时间资源;消费者的注意力、信任和能力;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的个性;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重点:消费者的经济资源和时间资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及营销策略;消费者的个性、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一、消费者资源消费者必须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才能完成他的消费行为,进而获得需求和欲望的满足。
消费者个体的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有经济资源、时间、注意力、信任、知识和能力等。
这些资源对于消费者购买什么、如何购买、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购买以及态度的形成等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经济资源(1)收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消费支出水平;消费支出结构(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消费和储蓄行为;消费者所追求的购买利益。
(2)财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凯恩斯消费函数;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储蓄”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假说”。
(3)银行信贷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把未来预期收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另一方面,由于信贷配额的限制,也就限制了消费者选择的自由。
(4)两个问题:①1.理性,还是有限理性?②财富=幸福或快乐?2、消费者的时间今天的消费者由于竞争的压力和太多的责任要承担,一方面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工作,面对信息爆炸带来的时间问题;来进行一定的休闲消费。
这就同时导致了两个方面的需求:对节约时间的产品的需求和对(1)休闲消费——对消费时间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①“休闲”的定义“休闲一般被定义为空闲时间,即:除了工作和其他责任之外的时间”。
休闲普遍地是一种自由状态,是一种“在摆脱义务责任的同时对具有自身意义和目的的活动的选择。
”可见,休闲主要表现为一种摆脱责任的人类生存方式,或者确切地说,是一种摆脱工作责任的生存方式。
蒋殿春《高级微观经济学》第4章 消费者行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满足4.1节中所述公理,证明任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证明:运用反证法,假设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 点,如图4-1所示。
图4-1由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和三点(消费组合)在图中的位置,可得:~A C ,~A B ,但C B f 。
由传递性公理,必然有A A f ,与事实相矛盾,所以任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2.有一个钱币收藏家,同时还是一个投机者,他会根据钱币的市场价格买进或者卖出一些钱币;假设他现在处于均衡状态,即是说目前的市价下他不想买进也不想卖出。
证明:无论钱币市场上钱币的价格上涨还是下跌,这个人的效用水平总会增加。
证明:如图4-2所示,假设现在收藏家在(),M X **处达到均衡,其中M 指钱币数量,X 是所有其他消费品的支出。
图4-2在图4-2中,预算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I *相切。
如果M p 上升,M X p p 增大,预算约束线较以前陡峭,但它必然还通过(),M X **,因为坐标满足预算线方程M X M X Mp Xp M p X p **+=+。
因此,新预算线必然与无差异曲线I *交于两点。
在这两点之间,必然能找到另一点(),M X '',在这点处,预算线相切于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I '。
同理可以证明M p 下跌时,预算约束线更平坦,但同样通过点(),M X **,个体可以达到一条较I *更高的无差异曲线(新均衡点将在(),M X **的右下方)。
试题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阶层2.把握消费者心理需求、满足顾客相关要求、促使顾客接受产品3.需求、消费预期、购买体验消费者、参与程度的高低4.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5. 主诱因,负诱因二、单选题A C DB B三、名词解释1、美国学者麦克里兰提出的显示性需求理论侧重分析环境或社会学习对需求的影响,因此,该理论又被称为习得性需求理论。
马斯洛认为,尽管社会因素对个体如何满足其需求有重要作用,但就其本质而言,这些需求是人生来就具有的。
与此不同,麦克里兰特别强调需求从文化中的习得性,所以,他的理论与学习、人格概念有着紧密联系。
麦克里兰特别关注以下3顼需求,即成就需求、亲和需求和权力需求。
2、所谓市场营销组合是指企业针对选定的目标市场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组合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策略,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指企业为了使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要从各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
4、是指消费者对特定的商品、商店或者商标产生特殊的信任,重复、习惯地在一定的商店或品牌消费。
通常这种活动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采取行动。
形式有多种,主要有习惯、方便及品牌偏好。
偏好的重要性是偏好的有序化,即消费者对于商品组织的偏好程度是有顺序的。
四、简答题1、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三大类:消费者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企业的市场营销因素。
消费者自身因素包括消费者的生理因素,如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生理特点等;心理因素,如消费者的意识、感觉、知觉、情绪、情感、意志等;行为因素,即消费者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外在行为影响其后继行为,如购买汽车后的使用成本、维修、保养、环境因素指消费者外部世界的所有物质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包括有形的物体,如商品和商场;包括空间关系,如消费者与商场的空间距离、商场的位置及商品在商场中的位置;还包括其他人的社会行为,如在商场里购物的都是些什么身份的消费者,他们在想什么,在买什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