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一
- 格式:docx
- 大小:21.72 KB
- 文档页数:17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史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a. 建立夏朝的传说和历史定位b. 夏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c. 夏朝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d. 夏朝的文化和艺术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a. 商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b. 商朝的经济发展和商业交流c. 商朝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d. 商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a. 周朝的政治制度和分封制b. 周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c. 周朝的礼乐制度和文化传统d. 周朝的思想家和学派第二部分:世界古代文明1. 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25年)a.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特点b. 法老王统治下的政治和社会制度c.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神庙建筑d. 古埃及的文学、艺术和数学2. 古希腊文明(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6年)a. 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制度b.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发展c. 古希腊的艺术和体育竞技d. 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化东方文明3. 古罗马文明(公元前753年-公元476年)a. 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政治制度b. 古罗马的法律和行政管理c. 古罗马的城市建设和公共工程d. 古罗马的文学、建筑和艺术第三部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a.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格局b. 战国时期的军事和外交斗争c.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与学派d. 战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a. 秦始皇和秦朝的统一政权b. 秦朝的中央集权和行政制度c. 秦朝的法律制度和经济政策d. 秦朝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3.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a. 西汉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b. 西汉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c. 西汉的儒学思想和文化繁荣d.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和外交关系第四部分:世界中古时期1. 拜占庭帝国(公元330年-1453年)a. 拜占庭帝国在罗马帝国东部的建立b.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宗教制度c. 拜占庭帝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d. 拜占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 阿拉伯帝国(公元622年-1258年)a.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穆罕默德b. 阿拉伯帝国的统一和扩张c.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与科学繁荣d. 西欧对阿拉伯文化的传播与影响3. 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a. 封建制度和领主农庄经济b. 封建骑士与十字军东征c. 教会的权威和修道院文化d. 贵族与市民的政治经济力量第五部分: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与政治变革1.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a. 三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格局b.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动荡c.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 孝文化和世袭制度对社会的影响2. 隋朝与唐朝(581年-907年)a.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b. 唐朝的政治繁荣和外交关系c. 唐朝的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d.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3. 五代十国与北宋(907年-1279年)a. 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和争霸b.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科举考试c. 文化著作的繁荣与科技进步d. 金朝对北宋的入侵与灭亡以上是高一历史复习的提纲,通过对古代中国史和世界古代文明的了解,以及中国古代社会变革与发展和世界中古时期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拓宽历史视野。
历史高一下册知识点期中历史高一下册期中考试即将到来,作为历史课程的学习者,我们需要对这一学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
下面将按照时间顺序,对本学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
第一单元: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本单元主要介绍了15世纪到16世纪初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和文艺复兴运动。
大航海时代标志着欧洲探险家开始向海外航行,开启了世界范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运动则是意大利艺术家们的新兴思潮,对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史的开篇——夏商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篇时期,即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最早的文明王朝,周朝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基础。
第三单元:希腊罗马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古代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马则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帝国,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石。
第四单元:印度佛教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佛教文明。
佛教是印度发源的一种宗教,通过教导人们修行追求解脱和内心的平静,对印度和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五单元:伊斯兰教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伊斯兰教的起源和发展。
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所传播的宗教,对中东和北非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第六单元:明清王朝的兴亡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明清两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华夏民族为主的王朝,清朝则是由满洲族建立的王朝。
两个王朝的兴亡交替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第七单元: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开启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纪元。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命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为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以上各单元的知识点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对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一下期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通过对过去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和演进。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说,下期中考试所涵盖的知识点非常重要,它们对于学生们的历史素养和考试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为大家列举一些高一下期中历史必考的知识点。
1. 二战及对其影响的理解二战是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它对世界格局、国际关系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期中考试中,学生需掌握二战的起因、战争经过、战争结果以及对世界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 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对世界的影响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世界霸权争夺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具体表现,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如柏林围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并深入理解它们对世界政治、经济以及人民生活的影响。
3.中国革命和建国初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革命和建国初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学生需要掌握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并熟悉这些事件背后的重要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
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及其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文化大革命、四人帮、邓小平理论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等内容,并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的影响。
5.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演变在历史的某个阶段,世界上涌现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学生需要学习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政策、社会经济制度等。
此外,学生还需关注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和解体,如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等。
6.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全球化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学生需要了解全球化的定义、特点、驱动力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此外,学生还需具备一定的国际关系知识,如联合国的成立与作用、国际贸易组织、不同国家间的战略合作等。
7. 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历史人物在塑造和推动历史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需要熟悉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思想。
历史高一期中考试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期中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时刻。
掌握历史高一期中考试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高一期中考试的主要知识点。
1.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夏、商、周等朝代的基本情况。
要了解古代中国,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朝代的建立、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 世界古代文明除了古代中国,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世界古代文明的基本知识。
比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和特点。
了解这些古代文明可以拓宽我们的历史视野,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 东亚古代文明在高一历史学科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东亚古代文明的一些基本知识。
比如古印度、古日本、古朝鲜等文明,它们在技术、农业、宗教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
了解这些文明有助于我们对东亚地区历史的全面了解。
4. 近代中国近代中国是指清朝末年至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等重大事件。
同时,还需要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军事战争、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5. 近代世界史除了中国的近代史,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近代世界史的知识。
比如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主义的兴起等。
近代世界史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对世界的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
6. 总结与扩展通过掌握以上历史高一期中考试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此外,在备考期中考试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扩展知识。
可以参阅历史书籍、文献材料、历史电影等,深入了解和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历史期中考试高一知识点历史是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高一历史期中考试中,我们将被要求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
本文将逐一介绍高一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包括古代史、近代史以及现代史的内容。
一、古代史知识点1. 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了解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特征,以及新石器时代的开始,石器工具的制作和使用等。
2. 野蛮社会和原始社会:了解野蛮社会和原始社会的区别,原始社会的特征和生产方式等。
3.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了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的特点等。
4. 战国时期和秦汉时代:了解战国时期各国的崛起和战争,秦朝的统一战争和统一中国,以及汉朝的兴起和文化繁荣等。
二、近代史知识点1. 宋朝和元朝: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元朝的建立和统治等。
2. 明朝和清朝: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官员选拔制度,清朝的建立和统治,以及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等。
3. 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开埠: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近代中国开埠运动的推进和影响等。
4.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起和背景,以及其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等。
三、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等。
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全面抗战的进程,解放战争的过程和胜利,以及中共建立新中国的重要意义等。
3.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改革措施等。
4. 当代中国的发展: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对外开放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等。
综上所述,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的知识点涵盖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我们应该通过系统学习和复习,掌握这些知识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高一历史期中知识点归纳在新高一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既包括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具体细节,也包括历史思想和人物的重要性。
在期中考试之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新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供学生们参考和复习。
一、古代社会和文明的发展1.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衰和特点2.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城邦发展及其特点3. 黄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比较4. 古代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的文明及其相互联系二、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和国家1. 罗马帝国的衰亡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2. 教会的权力和天主教的君权合一3. 十字军东征及其对欧洲的影响4. 瓦兹孟朝代的创立和蒙古帝国的崛起5. 古代英国与法国的权力斗争三、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1.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和儒家、道家、墨家的兴起2. 秦朝的统一和法家思想的影响3. 汉朝的兴衰和官僚制度的建立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乱和佛教的传入5. 唐朝的辉煌和科举制度的兴起四、近代欧洲的革命和变革1. 文艺复兴和新大陆的发现2. 宗教改革和新教的兴起3. 巴黎公社的建立和法国大革命4.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5. 欧洲列强扩张和帝国主义思潮五、中国近代史中的思潮和运动1. 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2. 太平天国运动和康有为的思想3.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4.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5. 国共合作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六、二战后国际局势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和冷战的兴起2. 中苏关系的转变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3.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兴起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新高一历史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此外,还要注意理解和分析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发展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只有真正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实社会和世界,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充实和提升自己。
高中历史高一期中知识点在高中历史课程中,高一期中考试通常涵盖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他们的贡献。
下面将详细讨论高一学生在期中考试中常见的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1. 早期人类文明:学生需要了解早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托勒密、苏美尔、古埃及和古中国等文明。
2.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学生需要了解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斯巴达军国主义、罗马法律制度等内容。
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1. 拜占庭帝国:学生需要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和对欧洲的影响。
2. 撒克逊人与诺曼底公爵的征服:学生需要了解威廉征服英国和中世纪英国的封建制度。
3. 十字军东征:学生需要了解十字军东征的目的、结果以及对欧洲和中东的影响。
4. 文艺复兴运动:学生需要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对文化的影响。
三、近代史1. 新大陆的发现与殖民:学生需要了解哥伦布和其他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欧洲列强对新大陆的殖民。
2. 宗教改革:学生需要了解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以及与天主教教廷的斗争。
3. 工业革命:学生需要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生需要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和对社会的影响。
四、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生需要了解一战的原因、参战国、战争进程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 俄国革命:学生需要了解沙皇俄国的社会条件、革命领导者们的思想和行动,以及苏联的建立。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生需要了解二战的起因、参战国、战争进程以及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4.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学生需要了解冷战的原因和主要对抗双方,以及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格局。
以上列举的知识点只是高一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
学生在备考期中考试时,应该全面复习相关的历史知识,理解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分析其对社会、文化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系统学习和准备,相信学生能够成功应对历史考试,并在历史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高一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一高一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历史第一单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阶段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或“火耕”。
(2)七八千年前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标志着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助耕”阶段;(3)春秋时期铁农具问世并开始用牛耕地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推广。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耒耜”、铁犁牛耕的过程。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和交纳赋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
小农经济的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和后来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自然经济自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1)冶金业:冶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商朝司母戊鼎。
冶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冶钢: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2)制瓷业:商代出现东汉成熟东汉先有青瓷北朝后有白瓷。
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北宋著名的五大名窑。
清代发明珐琅彩。
瓷器从唐代起输出国外(3)纺织业主要成就: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汉代丝绸之开通后丝绸外销激增;明清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丝织中心明中期后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3)纺织业主要成就: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汉代丝绸之开通后丝绸外销激增;明清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丝织中心明中期后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地点:江南地区纺织业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结果:被扼杀和民族资本主义不是一回事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1)宋代以前:市、坊严格分开有专人管理有时间限制。
(2)宋代以后:店铺随处可设“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时间上早晚都可经营。
农村“草市”普及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唐代:广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
两宋:四大名镇汉口、景德、佛山、朱仙。
朝:泉州是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徽商与晋商。
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商)江北则推山右(晋商)”。
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地点:江南地区纺织业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结果:被扼杀和民族资本主义不是一回事“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1)首倡;战国商鞅变法。
(2)积极作用:巩固了封建政权促进了农业发展消极作用: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
海禁”政策:明朝为防止倭寇而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的策;清代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康熙帝时规定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影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历史第二单理解三大改造(1953—1956年)(1)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开始执行有计划经济建设开始。
(2)含义: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4)意义: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值得肯定)(1)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八大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的一次是成功探索。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必须否定)(1)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线(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概况: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提高指标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公有化程度高、集中管理、大锅饭;违背了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必须否定)(1)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线(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概况: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提高指标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公有化程度高、集中管理、大锅饭;违背了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
3)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上严重失误。
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4)纠正:1961年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经济好转。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线;确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长期以来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过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安徽、四川试点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国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真正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具体内容:(1)改革管理体制(2)改革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改革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1)创办经济特区:第一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同年建立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8年设海南经济特区。
具有探索示范作用提宝贵的经验。
(2)1984年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其中江苏是连云港和南通。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
(4)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密集型(5)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目的:以该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理解十四大和十五大的主要决定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997年中共十五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一步完善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建立高一历史第三单了解开辟新航的史实(1)原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社会根源:寻金热商业危机:地中海商被控制精神动力: 传播天主教了解开辟新航的史实(1)原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社会根源:寻金热商业危机:地中海商被控制精神动力: 传播天主教(2)开辟新航的史实——“地理大发现”1487迪亚士非洲最南端“好望角”1497达伽马印度1492哥伦布美洲1512—1522麦哲伦环球航行(大-太-印)认识新航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新航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新航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新航的开辟大大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展1.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1)荷兰: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海上马车夫”。
积极抢占殖民地: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在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地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度尼西亚占据中国的台湾;在美洲建立新尼德兰等殖民地。
17世纪时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1588年(16世纪)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
17世纪中期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夺取新尼德兰改名纽约。
17世纪末荷兰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18世纪中期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胜利。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
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
测试内容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条件、主要发明创造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1765—1840)主要条件:政治条件;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条件:殖民掠夺市场条件:海外殖民地技术条件;工商业发达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动力革命:1785年瓦特制成性能可靠的蒸汽机正式在工投入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交通运输: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
从此交通运输也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2)影响: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基本形成了;英国成为世界工。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条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1)发明:①电的广泛使用是显著成就。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随着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众多的电气产品的涌现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③化工技术的发展。
④推动了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2)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了先进的物质条件;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资产主义列强凭借强大的实力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新航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始走向整体世界;欧洲殖民者的扩展与掠夺世界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请回答:(1)新航开辟过程中实现环球航行的是谁?我们可以从这些航海家的身上学习到什么?(2)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3)工业革命促使那两个时代的到来?(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它是怎样形成的?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①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②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们各有什么影响?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主要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