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空肠管喂养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胃肠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7.58 KB
- 文档页数:2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体会分析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往往会伴随吞咽障碍的情况。
吞咽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导致误吸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进行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在一家专门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工作过,接触过许多脑卒中患者。
在我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的体会,我将在下文中分享给大家。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评估,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饮食史、吞咽史、口腔和咽喉部的检查等。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询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吞咽功能的受损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评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吞咽表现,比如吞咽时的咽部肌肉活动、喉部清洁能力等。
还需要观察患者的饮食过程,包括进食速度、咀嚼和吞咽的协调性、咀嚼和吞咽的困难等。
这些观察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在评估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
根据患者的吞咽受损程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饮食方式和营养支持方法。
对于吞咽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可以采用柔软易咽的食物和稠化液体,同时利用姿势调整和食用辅助器具来帮助患者进食。
而对于吞咽功能重度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胃造瘘或胃管喂养来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在实际的护理实践中,我发现营养支持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患者吞咽功能受损严重的情况下,营养支持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患者的营养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关于营养支持护理,我还有一些体会。
我认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十分重要。
在制定营养支持护理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人偏好和饮食习惯,尊重患者的选择,并提供必要的营养教育。
在实施护理方案时,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营养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体会分析我是一个新手护士,最近参与照顾脑卒中患者,并负责评估他们的吞咽障碍和提供营养支持。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获得了一些重要的体会。
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吞咽障碍可能导致食物或液体误入气道,以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
最常用的评估工具是修正版简明脑卒中吞咽评估量表(MSS),它有助于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并指导下一步的护理处理。
在评估中,我发现有几个重要的点需要注意。
患者的意识状态很关键。
只有清醒的患者才能进行吞咽评估。
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和声音,如有异常(如咳嗽、喉咙清理)应及时停止喂食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注意患者的体位,如仰卧位可能会增加吞咽困难,需要首选半坐位或坐位。
及时记录评估结果,并将其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分享,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营养支持是重要的脑卒中护理措施之一。
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吞咽困难,这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吞咽或进食。
对于不能通过口腔进食的患者,我们需要给予营养支持,以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胃管或肠道管给予营养。
在实践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
确保给予合适的流食和配方,以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我会与营养学家一起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进展进行调整。
定期检查和护理导管,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我会定期更换胃管和肠道管,确保管道的通畅和完整。
我鼓励患者家属的参与,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的营养需求。
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和提供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任务。
通过实践和经验,我逐渐掌握了评估技巧和护理方法。
我也认识到有些挑战和困难,如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以及应对并发症的风险。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并发症影响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在关于背景的内容可以是: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急性脑卒中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常常不能进食正常饮食,此时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成为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对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观察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困难的疗效;2.观察患者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对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3.分析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体重变化、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影响;4.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意义。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吞咽困难是指患者在进食或喝水时出现吞咽异常或困难的症状,容易引起误吸和吃东西呛咳等风险。
而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肠道提供营养支持的治疗手段,可以避免吞咽困难患者接受口服进食时可能带来的风险。
本研究选取了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治疗观察,评估其对并发症的影响及疗效。
研究对象的选择旨在探究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营养支持。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体会分析脑卒中患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它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困扰。
脑卒中后遗症中,吞咽障碍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在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时,及时进行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这一类患者进行护理,因此我就这方面的体会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
对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的重要性,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
脑卒中患者因为脑部功能受损,其吞咽功能常常受到影响。
而吞咽功能障碍,容易导致误吸,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
对于这类患者,及时进行吞咽障碍评估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了解患者能否正常饮食,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避免吞咽误吸的发生。
对于吞咽障碍的评估,可以通过观察患者进食时的情况、声音、吞咽时的反应等来初步判断。
还可以配合专业的吞咽功能评估工具,如修式吞咽评定量表(MDT)或简化的修式吞咽功能检测(MDT-S)。
这些评估工具能够更科学地、客观地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并为之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针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营养支持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脑卒中患者因为吞咽困难,往往会出现饮食摄入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提供科学的营养支持护理,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量达标,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针对这一点,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
对于吞咽功能较差的患者,我们可以采取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保证患者的饮食摄入的减少吞咽的困难。
对于无法饮食进食的患者,我们可以采用胃管或其他接受途径来进行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状态。
还要考虑到患者的营养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搭配饮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量,保证患者的全面营养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及时的评估和观察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进食的情况,及时发现吞咽障碍的迹象,避免因此而引发的并发症。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体会分析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且易复发,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重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脑卒中患者常伴随吞咽障碍,影响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摄入,甚至会造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有效地评估和管理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和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护理实践中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的体会和分析。
在实践中,笔者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吞咽障碍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措施。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和经验总结:第一,有效的吞咽障碍评估是成功的营养支持的前提。
吞咽障碍评估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口服饮食的重要步骤。
在评估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口腔和咽部肌肉的功能、吞咽反射的完整性等多个因素。
笔者在评估过程中,会采用标准化的吞咽评估工具,包括多次评估不同食物和饮品的吞咽流程、吞咽过程中是否发生呛咳、咽部返流等一系列要素,以此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口服饮食及其饮食类型、饮食形态和餐前餐后的姿势等。
第二,针对不同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
吞咽障碍评估结果不同,对于营养支持的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应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包括经静脉输注的液体、营养药剂和补液等。
此外,对于能够进行口服饮食但需要特殊饮食形态或姿势的患者,应结合患者的评估结果,包括食物的状态、大小、形态和温度等,选用合适的饮食形态和姿势,如调整患者的身体姿势、食物形态和大小等。
第三,预防肺部并发症是营养支持的关键。
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肺部感染风险,这可能与吞咽障碍、腐蚀性胃食管反流等多个因素有关。
因此,在进行营养支持时,需要采取措施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给予患者充足的水分,定期进行口腔清洁和护理,调整患者的体位并避免其仰卧或平卧久坐,尽可能使用半卧位,鼓励患者进行活动等。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两组。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饲管饮食,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受损状况及营养状况。
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受损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营养指标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及营养状况。
关键词肠内营养;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是指在吸烟、酗酒、运动量少、不健康饮食等因素的诱导下出现的脑血管破裂或堵塞致使血液不能正常流通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是神经内科收治的常见病种。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这部分人群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1]。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且会伴随很多负性问题,例如营养不佳、免疫力低下,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等,所以为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寻找~种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2]。
鼻饲管饮食是对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营养方式,但这种方式会使患者误吸入呼吸道进而导致呼吸性肺炎,从而使得病情加重,延长治疗时间[3]。
肠内营养支持是近几年新兴的营养治疗手段,但鲜有有关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的文献,且仅有的几项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不够严谨;②观察指标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150例进行营养干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150例。
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表现、脑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②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者;③年龄≥60岁;④未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
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急诊ICU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急诊ICU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经鼻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况。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ALB和T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脑卒中;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并发症脑卒中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具有病情发作急促、高病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吞咽困难,容易导致窒息、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2]。
卒中患者在行肠内营养支持后,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其免疫功能,进而加速其康复进程[3]。
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是较为常用的干预方式,但部分患者易出现不耐受、胃潴留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恢复[4]。
本研究将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应用于急诊ICU脑卒中患者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纳入标准:(1)确诊为脑卒中,并入住急诊ICU接受治疗;(2)伴有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
排除标准:(1)预估生存期<3个月;(2)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或心律失常。
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艳芬.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效果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239-240.
[4]李红.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中医辨证施护[J ].齐鲁
护理杂志,
2013,19(4):80-81.[5]周海燕,叶爱琴,尹雪,等.延续护理对手术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2):262-263.
(收稿日期:2018-10-23)
鼻空肠管喂养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胃肠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效果分析
刘颖
姜云涛
*
[摘要]目的探究鼻空肠管喂养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胃肠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效果分析。
方法
选自治疗的7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按照随机原则将78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喂养,
观察组给予鼻空肠管喂养,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两种不同喂养方式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低于的对照组,两组之间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鼻空肠管喂养方式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
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明显降低胃肠并发生发生率,降低治疗风险,提供积极的营养支持,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安全可靠。
[关键词]鼻空肠管喂养;脑卒中;吞咽障碍;胃肠并发症;营养支持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434.2019.02.055
作者单位: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辽宁大连116033
*
通讯作者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多,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脑卒中,
又被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者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连续超过24h 的临床症状,其发病迅速,没有任何征兆存在死亡风险,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首位病因。
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吞咽障碍,临床特征表现为不能将食物或者液体从口腔输送到胃肠道而发生误吸,
发病率高达37% 78%[1]。
随着我
国现阶段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针对减少胃肠并发症,加
强营养支持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自2012年3月 2013年4月
治疗的7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制定的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症状确诊标准
[2]。
按照随机原则
将78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対照组,
各3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7 86岁,其中男女比例为21ʒ18,平均年龄为(65.34ʃ4.7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8 87岁,其中男女比例为20ʒ19,平均年龄为(65.72ʃ4.63)岁。
试验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等基本资料参数上比较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比较性和平衡性。
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书[3]。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流程,对照
组采用传统鼻胃管喂养,
使用14号复尔凯传统鼻肠胃管,为浙江简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半坐位,并且测量插管所需距离,固定管道。
观察组给予鼻空肠管喂养,
使用12号螺旋型鼻空肠管,为广东富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测量胸骨剑突到鼻尖再到耳垂的距离,
一般为50cm 左右并用胶布做好记号,从此处插到胃部位置。
鼻管头部使用消毒生理盐水进行浸润,
利用后续插管操作。
选择鼻腔一侧位置,将管道沿着鼻腔壁逐渐插入,
当插管进入到咽喉位置时,使得患者头部稍微向前弯曲,并且叮嘱患者不断进行吞咽动作,同时慢慢将插管推进肠道
[3]
,到记号位置停止。
抽取出插管内的液体排净,
并且向管道内充入空气,腹部听诊胃部过水音,方便明确管道的位置。
送管25cm ,
管道外端悬空大约40cm ,固定于接近耳垂的位置,
一天后床边拍摄腹部X 线检查,认真确认管部位置。
在使用鼻空肠管给予营养支持时,床头抬高大约30-40ʎ为宜,
两组患者均持续给予泵入肠内营养乳剂(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6603),每日总量1000 1500mL ,泵速为150mL /h ,每次间隔6h
2
32Vol.30No.2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Feb 2019
抽取胃液,使用温开水冲刷管路,每天泵入时间为10h 12h,每次间隔4 6h后再次泵入,一天更换一次输液管。
1.3疗效评定标准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胀、腹痛、腹泻、食物反流、便秘、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对营养支持效果的评价主要有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的含有量,以21天为观察周期。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6%,观察组患者胃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的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例数腹胀腹痛腹泻反流便秘胃潴留发生率观察组390(0)0(0)3(6.12)1(2.56)1(2.56)1(2.56)15.38对照组3914(35.90)6(15.38)15(38.46)9(23.08)8(20.51)11(28.21)29.46χ212.326 5.73110.5427.358 6.8949.236 5.926 P<0.01<0.01<0.01<0.01<0.01<0.01<0.01
2.2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留管21天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由于意识因素或者是吞咽功能受损不能够获取到足够的营养补充,机体又由于应激反应长期处于高代谢分解状态,身体支持的营养明显无法满足能量消耗的增加[5]。
传统使用的鼻胃管法由于在应用中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不符合人体正常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
鼻空肠管根据患者对应参数制定规范流程,循序渐进地科学合理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适应患者病情的治疗进展,提供足够的营养能量,促进合成蛋白质发生,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同时有助于保持原有胃肠道的生理保护结构,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何斌.经鼻空肠营养管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应用及护理[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6(5):101.
[2]黄晓哲,杜新慧.鼻胃管和鼻空肠管在脑卒中球麻痹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8(16):2207-2209.
[3]张俊伟,方红雁.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鼻肠管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9(5):65.
[4]杨爽.三腔鼻空肠管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
(04):465-466.
[5]聂俊英,刘桂英.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综述[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229-232.
(收稿日期:2018-11-11)
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
胡林莉
[摘要]目的探究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具体效果。
方法将2016年01月 2017年01月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3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02月 2018年02月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3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PDCA循环模式管理,观察两组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和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6.33%、83.67%,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观察组、对照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0.33%,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具有一定效果,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广泛采用。
[关键词]消化内镜;PDCA循环模式;风险;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434.2019.02.056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内镜室,河南信阳
464000332
第30卷第2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