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葫芦岛市气候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20.46 KB
- 文档页数:3
葫芦岛项目地源热泵设备技术规范书1.工程概况1.1项目所在地概况本工程为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位于河北省葫芦岛市西南部。
葫芦岛市为辽宁省地级市,地处辽宁省西部沿海,中心地理方位为东经 120°38`,北纬 40°56`,东与锦州为邻,西与山海关毗连,南临渤海湾,北与朝阳市接壤,与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等城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东北地区进入关内的重要门户。
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依山傍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葫芦岛境内有京哈公路、G1 京哈高速公路、沈山铁路和京哈线秦沈客运专线四条交通大动脉,海上运输主要有葫芦岛港和绥中港,海岸线长 261 千米,近海海域盛产海产品。
西部山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钼、锌、金、石灰石等储量较大。
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达 40 余处,著名的有兴城古城、九门口水上长城、碣石遗址等。
1.2气候条件葫芦岛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7.8~ 9.0)℃,年极端最低气温-23.3℃,年极端最高气温 33.4℃;年降水量 770~ 1016 毫米;年日照时数(2479.2~2771.3)小时,年无霜期 167 到 217 天。
1.3用户需求分析供暖目前使用小型燃煤锅炉,每天需要不断增加燃料,同时会产生大量烟气,污染周围环境。
需要更新取暖系统,实现用户冬季清洁供暖和冬季生活用热水的要求。
1.4 总体方案概述1)葫芦岛市风光资源富集,充分利用各场站处的风光资源,建设光储一体化多能互补供能系统,白天使用光伏发电,晚上使用储能系统储存光伏电,满足场站的电力供应,在极端条件下仍能满足基本用电需求,增加用电的可靠性,保障用户用电需求。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使用地热作为地源热泵热源实现清洁供暖,同时为用户提供冬季生活用热水,替代原有燃煤锅炉。
2.地能热泵环境系统设计方案2.1设计依据2.1.1规范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66-200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4-2010 《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GB/T13663-201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4-20142.1.2设计参数(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表2-1葫芦岛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表注:全国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辽宁省各城市自然地理情况一、沈阳市沈阳位置在41.8N°、123.4°E温在-35℃~36℃之间,平均气温8.3℃,极端最高气温为38.3℃(1952年7月18日),中心城区极端最低气温为-32.9℃(2001年1月15日),近郊近年来最低气温为-35.4℃(沈北新区2001年1月11日);之前沈阳还观测到39.3℃(1920年)的高温,和-33.1℃(1950年)的低温。
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mm,全年无霜期183天。
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二、大连市大连度58分至123度31度43分至40度10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0.5℃,极端气温最高37.8℃,最低-19.13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三、鞍山市鞍山位置在辽东半岛中部,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
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年降水量为640—8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8.0—9.0℃,而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为6.3—7.0℃;日照小时数年平均为2350—2700小时,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四、抚顺市抚顺位置在东经123度39分至125度28分和北纬41度41分至42度38分。
位于辽宁省东部,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750--850毫米,无霜期150 天左右,年均气温6.6℃,属北温带季节风性大陆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漫长,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5~7℃,≥10℃积温平均为2700~3200℃; 无霜期为130~150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760~790毫米; 年日照时数为2230~252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58%。
葫芦岛市水文气象等一、水文条件:葫芦岛市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全市水资源总量24.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8.2亿立方米,地下水6.4亿立方米。
葫芦岛境内有大凌河、六股河、女儿河三个水系,境内流域面积5608平方公里。
建国以来,在河流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为农田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提供了保证。
二、气象条件:葫芦岛地区位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风大雨少,回暖迅速;夏季清凉少雨;秋季气温日差明显;冬季风大少雪。
年平均气温9℃,年降水量560-63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无霜期150-180天。
三、其他与供热相关气象参数为:夏季极端最高温度 42.8℃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8℃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5℃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3.7m/s冬季平均室外风速 5.3m/s极端最大风速 32m/s年平均日照时数 2688小时最大降雪深度 14cm基本雪压(N=50) 0.3KN/m2基本风压(N=50)0.45KN/m2最大冻土深度 113cm冬季主导风向 N夏季主导风向SSW冬季大气压力 101.76KPa夏季大气压力 99.74KPa 。
四、地震基本烈度六度施工地质:葫芦岛市处于中纬度地带,四季分明,冬寒夏暑,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风少雨常旱。
无霜期150-190天。
平均风速5.3米/秒,年最大风速为20米/秒。
年降雨量在560-630毫米之间。
葫芦岛市内的土质为要为亚粘土,下层为砂和沙砾基岩。
地震基本裂度为6度。
五、交通运输:①公路葫芦岛市市境内有京沈高速公路、102 国道(京哈公路)、正在建设的滨海公路(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中一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省道兴凌线和兴葫线等多条县道。
其中,京沈高速公路从经济区北侧穿过,葫芦岛市出入口距该区仅 5 公里;102 国道和滨海公路贯穿经济区南北,102 国道为经济区目前主要的对外交通通道,滨海公路路基已全部完成,预计 2009 年 9 月 1 日之前通车,102 国道和滨海公路路面宽度均为 15 米,断面形式双向四车道,均属二级公路。
葫芦岛市农业气候与农业种植结构浅析摘要:根据地势特点大致把葫芦岛市划分成四大区域,根据区域内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现有种植模式等对我市各区域内的种植模式进行细化分析、归纳,从气候资源角度对我市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气象参考依据。
关键词: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区域划分;种植结构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43-20 引言葫芦岛市位于辽东湾西北部的海滨城市,陆岛岸线全长236.5公里,所辖各县(市)区从沿海向西北部内陆呈阶梯式上升,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土质、土壤肥力中下等,且分布不均。
沿海、内陆气候差异明显。
根据地势特点可分为中低山区、低山丘陵区、沿海平原和河谷平原区、沿海洼区。
1 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1.1 气候资源概况我市地处南温带,年平均气温8.3℃~9.3℃,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3250℃~3555℃,各地历年平均无霜期为153~175天,其中绥中、兴城无霜期较长;年平均降水量为560~630mm,沿海平原均在600mm以上。
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日照时数2693~2915小时。
从光、温、水三方面分析,我市光、热条件充足,降水分布不均,但对传统的一年一熟的种植制度来讲,光、温、水是可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的。
1.2 农业气象灾害我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大风和洪涝。
干旱:通过历史资料分析,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尤其是最近几年上升幅度较大,连续十几年出现暖冬现象,夏季温度也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使我市的旱灾频繁发生。
春旱平均两年一遇,伏旱平均3~4年一遇,西北山区土壤贫脊、降水少,出现伏旱概率较高。
秋旱2~3年一遇。
特别是近几年严重的旱灾已经对我市工业和生活用水构成威胁,可见旱灾对我市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
冰雹是我市的又一常见的气象灾害,由于地形地势的关系,我市西北山区冰雹灾害较重,年成灾冰雹2~3次。
葫芦岛市概况葫芦岛市概况000葫芦岛市概况 (发布日期:2005-12-8 15:01:01) 市域地理葫芦岛市地处松岭山脉和燕山山脉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降低,直至渤海湾,由于地貌复杂,土地类型多样。
全市总土地面积15587114 亩,居全省第八位。
人均占有土地6.1亩,与全省水平相等,居全省中游。
山丘面积11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75%,平原和洼地及海洋仅占24%。
山丘多,为发展林果业等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全市野生经济植物绝大部分在山丘区;如绥中的人参、木耳、蘑菇、猕猴桃,建昌的山杏、山枣等。
中葫芦岛地区地处沿海,但渤海为内海,所以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8.2-9.2摄氏度,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4.3-15.1摄氏度之间,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3-4.0摄氏度,建昌气温处于下限,绥中气温为上限。
葫芦岛地区平均降水量在560-630毫米,建昌最少,为560.4毫米,绥中为630.5毫米。
由于本地区属于季风性大陆气候,受大气环流影响,四季降水量分布差异很大。
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份,冬季降不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4%。
影响本区的台风路径有二条,第一条是从菲律宾以东向西北方向移动,经台湾在浙江、福建一带登陆,然后减弱北上,在华北平原减弱或消失。
其大风区影响黄海、渤海及沿岸区,一般为6-9级大风,最大可达10-12级。
这类台风影响,降雨范围广、时间长、雨量大,受这类台风影响,本市上可降暴雨。
第二条路径,台风在海上生成位置较偏北,向西北方向移动,经东海、黄海在辽东半岛登陆,登陆后减弱或继续北方向移动。
历史沿革大锦西设县治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称江家屯抚民厅治所置于江家屯(今连山区钢屯镇)后于大同元年(公元1932年)迁至连山。
锦西改县级市始于1985年,升格为省辖市始于1989年。
建昌县名源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始称塔子沟厅,伪康德四年(公元1937年)复名建昌县,距今54年。
葫芦岛的天气预报葫芦岛位于辽宁省东北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滨海城市之一。
因其宜人的气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葫芦岛的天气情况。
一、气候特点:葫芦岛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较低。
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短暂而温暖。
由于其临海的地理位置,降水充沛,湿度较高。
二、春季(3月-5月):春季是葫芦岛气温回升的季节,但初春仍较为寒冷。
3月份的气温在0℃-10℃之间,渐渐升至4月和5月,气温在8℃-17℃之间。
不过春季时常有强风和降雨,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和雨具。
三、夏季(6月-8月):夏季是葫芦岛最炎热的季节,气温在20℃以上。
6月份气温逐渐升高,平均为20℃-25℃;7月和8月是最热的时候,气温可达27℃-32℃左右。
此时,您可以享受到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的美好天气,但也需要做好防晒和防暑措施。
四、秋季(9月-11月):秋季是葫芦岛的金秋季节,气温逐渐回落,凉爽宜人。
9月份气温在20℃左右,10月份在15℃-20℃之间,11月份在10℃-15℃之间。
秋季时,您可以欣赏到金黄色的落叶和清爽的秋风,是旅游的好时候。
五、冬季(12月-2月):葫芦岛的冬季寒冷而漫长。
12月份平均气温在0℃左右,1月份和2月份则更低,约在-5℃-2℃之间。
冬季时需注意保暖,多穿厚衣,以防寒流侵袭。
六、降雨情况:葫芦岛全年分布较为均匀的降雨,但以夏季和秋季为主。
夏季时节多有雷雨,而秋季时则多有阵雨和小雨。
降水量一般偏多,适合旅游和居住。
综上所述,葫芦岛的气候较为宜人,四季分明,具有独特的海滨风光和气候特点。
在不同的季节里,您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美景和氛围。
无论是夏季的阳光沙滩还是秋季的金黄稻田,都会给您带来难忘的旅行体验。
祝您在葫芦岛度过美好的时光!。
葫芦岛城市防洪简介葫芦岛市位于渤海之滨,地处辽宁省西南端,东邻锦州市,西接山海关,北靠朝阳市,东距省会沈阳市315公里。
葫芦岛市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特色各异。
春季少雨干旱,风速较大,气温上升快;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晴朗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少雪寒冷,多北风。
本地区降水主要受华北气旋、台风及高空槽影响形成,多集中在夏秋之季。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750mm之间。
截止2007年底,全市人口约296万,其中城市人口86万人。
葫芦岛城区境内有五里河、连山河、茨山河三条主要河流贯穿新老城区,由西向东经市区注入渤海湾。
五里河发源于寺儿堡镇后千峪村北沟虹螺山脚下,流经寺儿堡、锦郊街道、葫芦岛市区,于连湾街道入海,河长37.1公里,流域面积155平方公里,河道比降2.97‰,枯水期流量为零,洪水期流量较大,多年平均径流量1887万立方米/年,市内河段常年有水;五里河在葫芦岛市城区段长度14.68公里。
秦沈高速铁路至化肥铁路桥段治理4公里堤防,防洪标准现为二十年一遇;1995年至2008年市政府把五里河治理纳入为百姓做的九件实事之一,将五里河大化肥桥至锦葫路茨山北桥段河道进行治理,经过治理,将原河道裁弯取直,拓宽至120米,扩大行洪断面,两侧形成复式堤坝,浆砌石挡土墙,生态护坡,建六座翻板闸坝,形成连续水面,共投入资金1.5亿元。
使五里河现有堤防22.72公里,堤防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标准。
茨山北桥至入海口间距2.5公里,现状堤防多为土堤,防洪标准不足十年,局部无堤防。
连山河发源于大虹螺山,流域面积169.44平方公里,河长30.4公里,河道比降4.58‰,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2520万立方米/年,年内分布不均匀,雨季流量较大,冬季流量较小,区内河段常年有水。
连山河在规划区范围内长度12.5公里。
秦沈高速铁路至魏塔线佟屯铁路桥间距2.925公里,全部为砼板护坡的土堤或河岸,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佟屯铁路桥至沈山铁路(下行)间距5.075公里。
一、辽宁主要气候特征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省内各地气候不尽相同。
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寒冷期长;雨量集中,东湿西干;平原风大,日照丰富。
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1971~2000年整编资料,下同)多在5~10℃之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辽东半岛及沿海各地年平均气温均在9℃以上,而西丰至新宾一带以东地区在5℃以下(图1)。
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朝阳市2000年7月14日43.3℃,最低气温历史极值:铁岭市西丰县2001年1月13日图1辽宁省各地年平均气温-43.4℃。
气温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内陆大于沿海,南部沿海地区在27~31℃之间,其余地区在31~38℃之间。
最低气温≤0℃日数,沿海地区为140~180天,其他地区在180~22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100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东南部地区多达800~1050毫米,西北部地区在400~500毫米之间(图2)。
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
图2 辽宁省各地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多数地区为2300~2900小时,日照时数自西北向东南减少(图3)。
图3 辽宁省各地年日照时数无霜期除东部山区在140天以下,大连南端和长海在200天以上,其他地区一般在150~200天之间(图4)。
图4辽宁省各地无霜期辽宁省主要遭受的灾害性天气为:大风、沙尘暴、暴雨、洪涝、台风、低温冷害、大风雪、干旱、冰雹、霜冻、大雾等,其季节分布见图5。
图5 辽宁省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季节分布春季(3~5月):主要气候特点是回暖较快,风大干旱。
进入春季后,虽有冷空气入侵我省,但降温强度已逐渐减弱,因此全省各地气温回升较快。
4月平均气温除辽东山区的西丰、清原、新宾一带不足8℃外,其他大部地区在8~10℃,西部地区及沈阳、鞍山、营口一带高达10℃以上,为我省春季回暖最早之地。
葫芦岛兴城天气葫芦岛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半岛城市。
兴城是葫芦岛市的一个县级市,也是葫芦岛市政府所在地。
兴城市地处东经120°41′41″,北纬40°36′58″,东临渤海,南靠长海县,西界绥中县,北连建昌县,全市总面积为3233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0万。
由于地处渤海之滨,兴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相对湿润,冬季干燥寒冷。
下面,我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葫芦岛兴城天气的情况。
一、春季(3月-5月)春季的兴城天气温和宜人,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
平均气温在5℃左右,天空晴朗,气温回升较快,白天和夜晚的温差较大,注意适时添减衣物。
但春季也是兴城市的季风季节,风力较大,要注意防风保暖。
二、夏季(6月-8月)夏季的兴城天气炎热而潮湿,是前往海滩避暑的好时机。
气温在25℃左右,最高可达30℃以上。
夏季降雨较多,是丰富的雨水季节,要带好雨具。
同时,夏季也是台风季节,葫芦岛位于渤海湾沿海地区,台风的影响较为明显,注意台风预警信息,做好防台风措施。
三、秋季(9月-11月)秋季的兴城天气宜人,是出游旅游的好时光。
气温较为适中,平均气温在15℃左右,白天温暖,夜晚凉爽,昼夜温差适中。
秋季是葫芦岛的旅游旺季,可以欣赏到秋天美丽的风景,但是也是农民收割作物的时节,部分农村地区可能有烟雾,注意呼吸道健康。
四、冬季(12月-2月)冬季的兴城天气寒冷干燥,是冬季气温较低的时期。
平均气温在-5℃-0℃之间,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
冬季是降雪季节,穿着厚实的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同时,冬季也是风力较大的季节,要注意防风保暖。
总结起来,葫芦岛兴城的天气变化多样,季节差异明显。
春季温和,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在不同季节选择适宜的服装和配备,更好地享受葫芦岛兴城的美丽风景。
同时,个人也要关注天气预报,随时跟进天气变化,做好防范措施。
葫芦岛市是1990年1月新建立的省辖市(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
总面积10415平方公里,总人口267万。
优越的地理位置。
葫芦岛市中心地理方位为东经120°38`,北纬40°56`,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渤海辽东湾,与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等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扼关内外之咽喉,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为山海关外第一市。
宜人的气候。
葫芦岛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无霜期175天,日照时数为2600-2800小时,年均降水量550-650毫米,年平均气温8.5 -9.5℃便捷的交通和通讯。
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和底下管道运输,构成了立体运输网络。
北京至哈尔滨公路、铁路横贯境内,地方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境内还有驰名中外的葫芦岛港和绥中港,空运潜力大,西距山海关机场20公里,东距锦州机场50公里,境内兴城机场具有起降大型客机条件,可望建成军民合用机场,地下管道纵横交错,大庆至秦皇岛,盘锦至葫芦岛两条运送原油管线,给葫芦岛这个老石化基地更注入了活力。
通讯设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可直接与海内外传讯各种信息。
富饶的矿藏和物产。
葫芦岛有四大资源值得称道:地下矿藏资源,储有钼、铅、锌、石油、天然气等30多个品种近1000处地下矿藏,且储量丰富;山区林果资源,目前拥有果园总面积195万亩,各种果树5800 万株,其中包括有称之为“亚洲第一大果园”的前所果树农场,现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果品出口基地之一;沿海滩涂资源,拥有237公里海岸线,滩涂13.4万亩,盛产鱼、虾、贝类等各种海产品,海底油气资源,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十分可观,渤海石油勘探局9个钻井平台有5个在这一带作业,已依托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建成一个现代化大型化肥厂─锦天化,1994年,又在绥中海域发现一处全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田。
实力雄厚的沿海工业。
现有大型企业18家,其中特大型企业 3家,炼油化工总厂、葫芦岛锌厂和锦西化工总厂,已形成以石油化工为主体,以冶金、建材、机械、造船和发电为重点的门类齐全.轻重并举的工业格局。
气候变化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来带不同程度的影响,是21世纪各国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1]。
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3]。
本文利用1971—2010年葫芦岛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葫芦岛近40年气候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本文选用葫芦岛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54453)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数据,对各要素的年、月、季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回归分析。
4个季节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翌年2月)。
2结果与分析2.1气温变化特征葫芦岛1971—2010年平均气温为9.6℃,极端最高气温为41.5℃,出现在1972年6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6.7℃,出现在1987年1月13日。
2.1.1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由图1可以看出,葫芦岛1971—2010年这40年间,气温以约0.43℃/10年的速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温度时间序列趋向相关系数为0.67,通过了0.10标准检验,说明气温与年份呈显著相关。
2.1.2月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葫芦岛地区年平均气温为9.6℃,全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显著,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各月平均气温较低,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各月间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升降温速度显著,夏季(6—8月)气温较高。
其中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可达-7.8℃;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可达24.3℃。
2.1.3季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葫芦岛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1971—2010年春季平均气温为10.0℃,其中平均气温最高的是12.0℃,出现在2008年,最低的是7.9℃,出现在2010年。
夏季平均气温为23.2℃,其中平均气温最高的是25.1℃,出现在2000年,最低的是21.3℃,出现在1976年。
秋季平均气温为11.0℃,其中平均气温最高的是12.9℃,出现在2005年,最低的是9.2℃,出现在1986年。
葫芦岛海陆风地理题
1. 葫芦岛位于中国辽宁省南部,东临渤海,北临大连市,西依锦州市,距离沈阳市约341公里。
2. 葫芦岛地处东北亚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 葫芦岛是一个岛屿与沿海平原交错分布的地区,海岸线长,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
4. 葫芦岛境内有多座山脉,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西部的套马山,海拔539.6米,是葫芦岛市的最高峰。
5. 葫芦岛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52.6%,是中
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保护地之一。
6. 葫芦岛境内有多个河流,其中最长的是位于西北部的辽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
7. 葫芦岛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海鲜资源而闻名,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休闲度假村、海滨浴场和风景名胜区等。
辽宁省葫芦岛市冬季滑雪胜地攻略冬季滑雪是许多人钟爱的户外活动之一,而辽宁省葫芦岛市作为中国北方的滑雪胜地之一,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滑雪资源,吸引着众多滑雪爱好者。
本文将介绍葫芦岛市冬季滑雪胜地的特点、滑雪场地和相关服务,以及一些实用的攻略和建议。
1. 冬季滑雪胜地的特点葫芦岛市地处辽宁沿海地区,气候寒冷、雪量充足,是中国北方理想的滑雪胜地之一。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葫芦岛市的滑雪胜地地势较为平缓,适合不同程度的滑雪爱好者。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高级滑雪者,都能找到合适的滑雪场地和雪道。
其次,葫芦岛市的冬季降雪频率较高,雪质优良。
雪质对于滑雪体验至关重要,柔软的雪花能够提供良好的缓冲和滑行条件,为滑雪爱好者带来极佳的乐趣。
最后,葫芦岛市冬季滑雪胜地周边设施完善。
除了滑雪场地,还有酒店、餐厅、温泉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滑雪度假体验。
2. 主要滑雪场地和相关服务葫芦岛市有多个滑雪场地可供选择,以下为其中两个较为知名的场地:2.1 XX滑雪场XX滑雪场位于葫芦岛市某山区,拥有多条雪道和各种难度等级的滑坡,适合不同水平的滑雪爱好者。
场地内设有设备齐全的滑雪租赁中心,游客可根据自身需求租借专业的滑雪装备。
同时,XX滑雪场还提供专业的教练服务,初学者可报名参加滑雪培训课程,提高滑雪技术。
2.2 XX滑雪度假村XX滑雪度假村位于葫芦岛市市区附近,是一个集滑雪、住宿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滑雪度假胜地。
度假村内有多条雪道、滑雪训练场和专业的滑雪器材租赁中心。
此外,度假村内配有高品质的酒店、温泉、餐厅等设施,让游客能够全方位地享受滑雪度假的乐趣。
3. 实用攻略和建议如果您计划前往辽宁省葫芦岛市冬季滑雪,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攻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享受滑雪之旅:首先,提前了解天气和雪况情况非常重要。
通过天气预报和滑雪场官方网站了解当地的降雪情况和雪道状况,可以更好地做出滑雪场地选择和行程安排。
其次,合理安排滑雪时间。
葫芦岛适合养什么花,市花和市树是什
么
一、葫芦岛的气候特点
葫芦岛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7.8~9.0℃,年降水量770~1016毫米,年日照时数2479.2~2771.3小时,年无霜期167到217天。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舒适,降温急剧;冬季寒冷干旱。
二、葫芦岛适合养什么花
从葫芦岛的气候特点来看,常见的植物基本都可栽培。
具体栽培的植物要看栽培方式,地栽受地域影响严重,建议栽培耐寒、耐旱的植物,例如美女樱、百日草、毛地黄、芍药、蔷薇、凌霄花、紫薇、水仙、石竹、黄刺玫、月季、菊花、金银花、银杏、柳树、迎春、铁线莲、地锦、郁金香、玉兰、木槿、波斯菊、梅花、腊梅、牡丹、丁香等。
若是盆栽,受地域影响小,方便管理,且入冬室内都有暖气,即便南方花卉也可养护,能保证很好的生长。
例如蟹爪兰、发财树、幸福树、平安树、绿萝、滴水观音、散尾葵、吊兰、橡皮树、三角梅、红掌、白掌、栀子、米兰、茉莉、朱顶红等。
三、葫芦岛的市花和市树是什么
葫芦岛的市花是月季花,市树是油松。
月季适应能力强,耐寒、耐旱,栽培历史悠久。
它的品种繁多,花色丰富多样,观赏价值
极高。
油松是葫芦岛常见的绿化树种,四季常绿,且寓意美好,象征着葫芦岛市民努力拼搏、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
2002年全市气候总的特点是气温较历年略偏高,但多次出现了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情况;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沿海地区较历年偏少,西部山区降水略多于历年;全年全市日照较为充足。
【气温】2002年全年平均气温为8.8—10.2℃,比历年偏高0.3—0.8℃,年极端最高气温沿海地区为33.7-35.7℃,出现在7月 7目和 7月 12日,建昌为38.5℃,出现在7月12日。
极端最低气温沿海地区为-(16.6—18.1)℃,建昌为-20℃,出现在12月30日。
1月是全市历史上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和的1月。
全市各县(市)区平均气温为市区-3.7℃,绥中-3.5℃,兴城-4.l℃,建昌-5.1 ℃,比历年均值高出(3~5)℃。
1月11日出现了冬季极端最高气温,分别是绥中12.1℃,建昌12.6℃,兴城10.4℃,均突破历史极值;市区11.4℃,创历史第二高值。
1月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市区-15.1℃,绥中-14.8℃,兴城-13.5℃,建昌-17.3℃,都高于历年各地极端最低气温值。
2月的平均气温为零下(0.2-1.3)℃比历年偏高5℃,也是历史上少见的气温偏高月,但没有突破历史最高值。
3月平均气温为(5.6—6.3)℃,是有资料以来气温最高的3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平均值高出4℃。
3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为(1.1—2.5)℃,比历年偏高3℃;3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为(7.9一8. 6)℃,比历年偏高(6~7)℃,气温是历年同期温度最高的一旬;3月下旬的平均气温为(7.0一7.6)℃,比历年偏高3℃,3月31日日最高气温分别为市区21.3℃、兴城19.9℃、绥中22.4℃、建昌26.3℃,再次突破了历年同期的极值。
3月的气温出现3个历史极值,属异常气候。
4月份全市各站月平均气温如下:市区11℃,绥中11.6℃,兴城10.9℃,建昌11.2℃。
上旬各站平均气温如下:市区10.3℃,绥中11.1℃,兴城10.2℃,建昌11.2。
2002年全市气候总的特点是气温较历年略偏高,但多次出现了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情况;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沿海地区较历年偏少,西部山区降水略多于历年;全年全市日照较为充足。
【气温】2002年全年平均气温为8.8—10.2℃,比历年偏高0.3—0.8℃,年极端最高气温沿海地区为33.7-35.7℃,出现在7月 7目和 7月 12日,建昌为38.5℃,出现在7月12日。
极端最低气温沿海地区为-(16.6—18.1)℃,建昌为-20℃,出现在12月30日。
1月是全市历史上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和的1月。
全市各县(市)区平均气温为市区-3.7℃,绥中-3.5℃,兴城-4.l℃,建昌-5.1 ℃,比历年均值高出(3~5)℃。
1月11日出现了冬季极端最高气温,分别是绥中12.1℃,建昌12.6℃,兴城10.4℃,均突破历史极值;市区11.4℃,创历史第二高值。
1月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市区-15.1℃,绥中-14.8℃,兴城-13.5℃,建昌-17.3℃,都高于历年各地极端最低气温值。
2月的平均气温为零下(0.2-1.3)℃比历年偏高5℃,也是历史上少见的气温偏高月,但没有突破历史最高值。
3月平均气温为(5.6—6.3)℃,是有资料以来气温最高的3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平均值高出4℃。
3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为(1.1—2.5)℃,比历年偏高3℃;3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为(7.9一8. 6)℃,比历年偏高(6~7)℃,气温是历年同期温度最高的一旬;3月下旬的平均气温为(7.0一7.6)℃,比历年偏高3℃,3月31日日最高气温分别为市区21.3℃、兴城19.9℃、绥中22.4℃、建昌26.3℃,再次突破了历年同期的极值。
3月的气温出现3个历史极值,属异常气候。
4月份全市各站月平均气温如下:市区11℃,绥中11.6℃,兴城10.9℃,建昌11.2℃。
上旬各站平均气温如下:市区10.3℃,绥中11.1℃,兴城10.2℃,建昌11.2。
中旬各站平均气温如下:市区11.8℃,绥中12.2℃,兴城11.7℃,建昌12.6℃。
下旬各站平均气温如下:市区11℃,绥中1 1.5℃,兴城10.9℃,建昌10.8℃。
4月份全市没有明显的升温过程,趋于平稳。
与历年同期相比,平均气温正常略高l℃,但阶段性显著,上旬气温明显偏高(3-4℃),中旬偏高2℃,下旬则偏低(1-3℃)。
暖冬气候背景影响因素逐渐减弱,气温趋向正常。
5月份全市各地月平均气温(18. 4-19.7)℃,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2℃左右,上旬气温接近历年均值,中旬偏高(1.6-3.2)℃,下旬则偏高(2.5—3.9)℃。
6月全市平均气温在20.2-20.6℃,比历年均值偏低l℃。
6月上旬全市各县区平均气温为(20.8-22.3)℃,比历年偏高(1—2)℃;中旬全市各县区气温平均气温为(19.6~20.6)℃,比历年偏低(1—2)℃;下旬全市各县区气温仍持续偏低,平均气温为(18.8-20.l)℃,比历年偏低(2—4)℃。
6月份全市没有出现高温天气,只有6月5日建昌县出现了全月的极端最高气温33.2℃。
7月全市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24.5-25.4℃,比历年均值偏高l℃。
上旬平均气温为(24.4-25 .0)℃,比历年偏高(1—2)℃,极端最高气温为(32.3-33.7)℃:中旬平均气温为(24.7—26.0)℃,比历年偏高(1一2)℃,极端最高气温为(31.8-35.7)℃,建昌在7月12日出现了历史同期少见的38.5℃的高温天气;下旬气温仍持续偏高,平均气温为(24.0-26. 2)℃,西北山区与历年持平,沿海比历年偏高(1-2)℃,极端最高气温为(32.2-33.7)℃。
7月份日最高气温在30℃以上沿海有4~7天,西北部山区有12天。
7月5日至13日出现了连续晴热高温天气,7月25日到 8月3日出现了日最高气温在(30-36)℃的高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在 70%以上的“桑拿”天气,这种湿度大、气温高、持续时间长的闷热天气是全市历年同期所罕见的。
8月全市平均气温为22-24℃,接近历年均值。
上旬平均气温为(22.7-25.1)℃,除建昌比历年偏低1℃外,其它地区与历年接近,极端最高气温为(34.0-35. 8)℃;中旬平均气温为(21. 5-23.7)℃,与历年均值持平,极端最高气温为(28.6-31. 3)℃;下旬气温略高,平均气温为(21.9-23.4)℃,除市区与历年持平外,其它地区比历年偏高l℃,极端最高气温为(29.8—30.9)℃。
9月平均气温在17.3-20.l℃,比历年均值偏高(1—2)℃。
9月上旬全市各县区平均气温为(19.4-22)℃,比历年偏高l℃左右;中旬全市各县区气温平均气温为(16.2-19)℃,比历年略低:下旬全市各县区平均气温为(16.3-19.7)℃,比历年偏高(1.4-3.4)℃。
9月21日建昌县出现极端最低气温达到4.6℃。
10月全市气温偏低,下旬平均气温创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值。
月平均气温为9.1-11.4℃,沿海地区接近常年,西北山区比历年偏低l℃:各县区平均气温为:市区9.8℃,比历年同期偏低1℃:兴城市9.2℃,比历年同期偏低2℃:绥中县9.4℃,比历年同期偏低2℃;建昌县6.7℃,比历年同期偏低3℃。
同9月份相比,平均气温下降了10℃;与2001年10月相比,平均气温偏低近3℃。
其中,10月下旬全市各县区平均气温达(0.5-3.4)℃,是1959年以来历史最低值,比历年同期偏低5-7℃。
东部沿海地区初霜日在21—23日,西部山区初霜日为10月2日。
11月全市平均气温继续偏低,阶段性明显。
各县区平均气温为:市区0.3℃,比历年同期偏低2℃;兴城0.1℃,比历年同期偏低2℃:绥中0.5℃,比历年同期偏低2℃;建昌-1.7℃,比历年同期偏低2℃。
与历年同期相比,气温变化比较明显,全市各地平均气温11月上旬偏低(2-3)℃,中旬偏低(3-4)℃,下旬基本正常。
极端最低气温均出现在中旬18日,兴城和建昌为-12.7℃,其它地区为-(l1.5-11.8)℃。
12月全市平均气温为-(5.4一7. 4)℃,除市区与历年持平外其它地区均比历年偏低1℃。
上旬的平均气温为-(3.1—5.1)℃,沿海地区接近历年均值,建昌地区比历年偏低1℃。
极端最低气温为-(14-17.5)℃:中旬的平均气温为-(5.5-7.0)℃,除绥中地区比历年略低外,其它地区均接近历年均值,极端最低气温为-(13.5—17.0)℃:下旬的平均气温较低为-(7.4—9.9)℃,比历年均值偏低(1—2)℃,极端最低气温为-(16. 6-20)℃。
12月份气温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相对于最近10多年来是较少见的。
【降水】 2002年全市年总降水量为 464-468毫米,比历年偏少两成多,具体表现为东南沿海偏少,西北山区偏多。
1月份,全市只有一次小雪过程,降雪量分别为:市区0.8毫米,绥中l.0毫米,兴城0.4毫米,建昌0.5毫米,降雪偏少。
2月,全地区无有效降水。
整个冬季,全市无积雪。
3月各地降水量为(20-26)毫米,是历年同期的3-4倍,降水偏多,主要降水集中在3月末连续的三次小雨过程,各地降水量为(18-20)毫米。
4月份全市各县区均有充沛降水,市区最多,为63毫米,比历年均值高出1.21倍,绥中为53毫米,比历年高出近一倍,建昌为31毫米,兴城为45.4毫米,均高出历年平均值。
5月份各地降雨量分别为建昌1.2毫米、市区4.9毫米、兴城75毫米、绥中18.6毫米,除绥中本站外,绝大部分地区雨量突破了历史上的最小值,成为新的历史极值。
6月份全市阴雨绵绵,30天中有22 天在下雨,气温偏低,降水量西部地区偏多,东部沿海地区接近常年均值,全市6月份降水量在83-115毫米,沿海地区接近常年,降水量为83-92毫米,由于对流性天气较多,降水分布不均,西北部山区部分乡镇降水量较多,建昌降水量为115毫米,比历年偏多32毫米。
7月份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沿海27-81毫米,比历年偏少6-9成,建昌等西北部山区大部分降水过程较多,建昌本站雨量为168毫米,接近历年。
上旬除绥中有2毫米的降水外,各地一直无雨,在雨季如此长时间无雨是历史上所罕见的,成为1959年以来新的极值。
7月14日开始受东北冷涡和贝加尔湖高空脊前下滑冷空气影响,全市绝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极不均匀的阵雨或雷阵雨天气过程,除兴城地区降雨偏少外,绥中、建昌、南票、连山北部绝大部分地区乡镇的前期干旱得到缓解。
7月下旬降水过程较多,仍以阵雨、雷阵雨天气为主,雨量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并伴随较强降水。
西北部山区部分乡镇降水量较多,建昌降水量为115毫米,比历年偏多32毫米。
7月29日全市受9号台风倒槽的影响,市气象局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平均雨量46毫米。
8月降水量127-198毫米,正常到略多。
8月4-5日全市各地出现中雨以上的透雨,8月26日,全市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雨到暴雨降雨过程,降雨持续时间较长。
9月份全市前期降水特少,到了下旬出现一次较强的降雨过程,局部雨量特多。
9月份降水量在20-95毫米,沿海地区特少,还不到历年的一半,市区甚至连三分之一都没有达到,西、北部地区降水量特多,建昌降水量为95毫米,超出历年接近一倍,建昌、绥中部分乡镇降水特多,个别乡镇还出现了257毫米的特大暴雨过程。
10月全市各县区降水偏少,分别为:市区21毫米,兴城市18毫米,绥中县18毫米,建昌县1 6毫米。
比历年同期偏少2-4成。
11月全市各县区降水偏少,分别为:市区7毫米,兴城3.l毫米,绥中7毫米,建昌4毫米。
比历年同期偏少3-5成。
12月全地区降水偏少,只有中旬的两次降雪,累积降雪量为(2-3)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近两成。
【冻土】 20O2年,市区最大冻土深度 44厘米,分别出现在12月31日。
由于一月、二月温度异常偏高,使全市春季来的较早,气温高、回暖快,土壤化通日期,沿海地区,与历年相比提前20天,西北部山区在3月19日化通,与历年相比提前10天。
【雷灾】频繁。
2002年,全市发生多起雷暴灾害事故。
连山区农电局农网输变线在4、5、9月三次遭到直击雷、雷电波侵入,造成变压器及附属设备多处受损:8月3日晚,位于兴城市的首山微波站遭雷电波侵入,造成市交警支队、市电信公司。
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位于该地中转站发射机损坏,损失数十万:同日晚,连山区有线电视台部分农村输送线路遭雷击信号中断,锌厂电视台遭雷击,损坏信号调制器、接收机等设备,损失数万元;兴城东电疗养院遭直击雷、雷电波侵入,造成4 4台电视机、4个高频头、调制解调器未D放大器损坏,损失32万元;4日凌晨,中国石油管道公司锦州输油管理处葫芦岛输油站遭雷电波侵入,引起的感应雷,造成电子仪器损坏,损失上万元;9月27日绥中县明水等乡电信、移动基站遭雷电波侵人造成通信设施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