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和早期发展促进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94.07 KB
- 文档页数:23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指通过对儿童智力、语言、感知、动作、社交情绪等方面的发育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测试,以确定儿童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潜能。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儿童的发展状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提供个体化的教育和康复干预。
1.智力评估:通过测量儿童智力水平,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状况。
最常用的智力评估工具是韦氏智力量表和贝尔斯顿儿童智力量表。
2.语言评估:评估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发展状况,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理解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常用的语言评估工具有雷维尔语言发展评定量表和儿童语言发展检查表。
3.感知评估:评估儿童感觉器官的功能和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等。
常用的感知评估工具有儿童视觉感知评估、听觉感知评估和儿童运动感觉评估等。
4.动作评估:评估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
常用的运动评估工具有布伦克西儿童适应性测验和经典动作发展评定。
5.社交情绪评估:评估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和情绪发展状况,包括社交技能、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等方面。
常用的社交情绪评估工具有儿童社交能力评估和贝尔斯顿儿童情绪行为量表。
评估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信息收集:通过观察和与家长、教师的沟通,了解儿童的背景、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等信息。
2.测试评估:根据评估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测试工具,并进行测试和记录评估结果。
3.结果分析:将测试结果与正常发育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儿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4.结果解释:向家长、教师解释评估结果,讨论儿童的发展问题和干预措施。
5.干预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个体化的康复和教育建议,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
评价的过程需要专业的评估师进行操作,他们具备丰富的儿童发育理论知识和评估技能,并且能够与儿童良好互动,建立信任关系。
综上所述,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发展评估和个体化的教育干预措施,帮助他们实现潜能发展。
0~7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表1大运动
14
表1(续)
表2精细运动
表2 (续)
表3社交行为
表3 (续)
表4适应能力
表4 (续)
表5语言
表5(续)
注1:测查时,应以孩子实际月龄组的项目为中心,再各向前后延伸2个月龄组。
也就是说,一开始必须以主测月龄为中心,同时向前和向后再测2个月龄组的项目。
如一个4个月大的孩子。
先从4个月的项目开始查,再向前第3个和第2个月龄的项目,向后查第5个和第6个月龄的项目。
每个能区的项目应当在两个相邻的月龄组都获得通过后,才能视为通过。
如果某一能区的项目不能同时在两个相邻的月龄组通过,就必须向前面的月龄组延伸继续测查,直到两个相邻的月龄组都通过为止。
如果一开始主测月龄的项目都通过了,还要向后继续延伸测查,只有查到相邻的2个月龄组都不通过时为止如果主测月龄有的项目未通过,也需向后查到相邻的2个月龄都不通过为止。
通过月龄以高的一个月份为准。
注2:记录方法
通过的画√,未通过画×。
注3:智龄及发育商的计算
在5个能区都测查以后,我们将每一项实际得分加在一起,再用5(测查能区数)除,所得的除数即为被测儿童的智龄。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指通过对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社交和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试,以评估其神经心理行为的发育水平和个体差异。
这种评价方法对于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发现潜在问题以及制定干预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评价的目的、常用方法和工具以及发育评价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常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其中包括定性观察、定量评估和标准化测试等。
定性观察主要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来了解其发展情况,如观察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互动和注意力集中情况等。
而定量评估则利用各种评估量表和问卷等工具,对儿童进行多个方面的测量和评估,如儿童认知水平、动作能力和社交技能等。
此外,标准化测试还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和测试工具,对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和分类。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评价结果受到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如儿童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
其次,评价结果受到儿童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儿童的发育速度和方向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评价过程中还容易受到评价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如评估者对儿童行为的解读存在个人偏见。
因此,在进行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评估,尽量减少评估的偏见和缺陷,并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了解儿童发展情况、发现潜在问题和制定干预计划的重要手段。
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定性观察、定量评估和标准化测试等,但评价结果受到环境、个体差异和评价者主观判断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判断,以提供准确可靠的评估结果。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一、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神经心理发育的健康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神经心理发育方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医学界提出了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
本文将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以便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工具。
二、什么是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是根据孩子在这个芳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设计的一份检查表格,旨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芳龄段的发育情况。
该检查表以评估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发育水平为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认知能力、情绪社交能力等。
三、0~1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在0~1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主要表现在基本的生理功能和感知能力上。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各项基本生理功能是否协调、感知能力是否灵敏,同时可以关注孩子对声音、触觉、视觉等的反应情况,以此来初步评估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
四、1~3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在1~3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发育主要呈现出语言能力、运动发育、感知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动作协调性、对外界环境的认知能力等方面来评估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
五、3~6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在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家长可以更加关注孩子的情绪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以此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该检查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观察和评估孩子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的工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建议家长们结合该检查表,多与孩子互动,多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意见。
0-6岁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和指导通过对儿童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进行评估,能够为家长提供儿童早期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同时通过提高家长育儿技能,教会家长与孩子交流和玩游戏,帮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技能等,促进儿童早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一、发育状况评估(一) 基本内容和步骤通过与家长交流以及对儿童的检查,监测孩子的发育情况,可以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进行初步评估。
其内容和步骤包括:通过倾听家长的回答,观察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形式,确定家长是否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存在问题。
对家长的正确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及时纠正其对孩子不利的行为。
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向母亲提供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建议,主要是适龄的游戏和交流方式。
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指导家长训练孩子下一年龄段的各种发育行为,如6个月发育正常的婴儿,可以训练朝着7个月儿童正常发育水平的方向努力,不可过于超前训练。
向母亲解释和示范如何与孩子进行游戏和交流,并确认其已经完全理解并学会了基本内容和技能。
向母亲解释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重要性,鼓励母亲在家中坚持进行这些活动。
(二) 儿童各年龄段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状况儿童生长发育包括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体格生长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牙齿等方面。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包括感觉、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等方面。
每个孩子的生长和发育水平基本同步,但可略有先后,而且生长和发育的各个方面也可存在一定范围的超前和落后。
儿童神经精神发育水平可以用量表进行测验和评估。
0—6周岁儿童生长及发育的正常水平:出生至1个月体格生长:出生体重平均3.0㎏左右,体重增加800克左右;出生身长50㎝左右(46-53㎝),平均头围35㎝左右(33-38㎝)。
面部:扁平,阔鼻,双颊丰满,下颌内收,眼睑略肿。
躯干:肩和臀狭小,颈短,腹部膨隆,胸廓饱满,胸围比头围小。
四肢通常是屈曲、两手握拳,腿弯曲,指(耻)甲薄。
0-6岁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大运动大运动主要指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幅度较大的动作,比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独脚站、上下楼梯、四肢活动和姿势反应,躯体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早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精细动作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手眼配合能力,比如抓握、摇动、耙弄、拇食指对捏、握笔乱画、搭积木、穿扣眼、模仿画竖道、折纸、用筷子、画人像等。
这些动作为书写、绘画和劳作的技巧和技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婴幼儿整个神经、心理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从某个角度说,大运动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行为成熟的程序,是从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逐步成熟开始的。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主要指婴幼儿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如对物体和环境的精细感觉,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运动器官的能力,对外界不同情景建立新的调节能力等等。
由此可见,适应有力是在视觉、听觉、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判断能力,通过它可直接观察婴幼儿的智慧。
比如听声音有反应和找到声源,玩具失落后会找,积木对敲,从杯子中取出物或寻找盒内东西,盖瓶子盖,积木搭高和搭桥,能一页一页的翻书,知道主要的颜色和简单的数目,能理解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用拼板拼出圆形、方形、椭圆形和长方形,能提点出画的物体少画了什么等等。
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
比如,孩子彼此之间交谈,听音乐、歌曲,读故事、歌谣,写字、画图画等,这些听、说、读、写都是不同形式的语言活动,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燕尾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间的交往。
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自己的行动有一定的目睥和方向,同时还可以促进孩子认识能力的发展。
语言可以帮助儿童的想象。
总之,言语活动可以促进儿童心理活动的迅速发展。
社交行为社交行为是指孩子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其行为模式也是由内在成长因素所决定的,有一定的发展程序。
0-6岁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和指导通过对儿童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进行评估,能够为家长提供儿童早期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同时通过提高家长育儿技能,教会家长与孩子交流和玩游戏,帮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技能等,促进儿童早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一、发育状况评估(一) 基本内容和步骤通过与家长交流以及对儿童的检查,监测孩子的发育情况,可以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进行初步评估。
其内容和步骤包括:通过倾听家长的回答,观察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形式,确定家长是否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存在问题。
对家长的正确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及时纠正其对孩子不利的行为。
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向母亲提供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建议,主要是适龄的游戏和交流方式。
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指导家长训练孩子下一年龄段的各种发育行为,如6个月发育正常的婴儿,可以训练朝着7个月儿童正常发育水平的方向努力,不可过于超前训练。
向母亲解释和示范如何与孩子进行游戏和交流,并确认其已经完全理解并学会了基本内容和技能。
向母亲解释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重要性,鼓励母亲在家中坚持进行这些活动。
(二) 儿童各年龄段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状况儿童生长发育包括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体格生长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牙齿等方面。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包括感觉、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等方面。
每个孩子的生长和发育水平基本同步,但可略有先后,而且生长和发育的各个方面也可存在一定范围的超前和落后。
儿童神经精神发育水平可以用量表进行测验和评估。
0—6周岁儿童生长及发育的正常水平:出生至1个月体格生长:出生体重平均3.0㎏左右,体重增加800克左右;出生身长50㎝左右(46-53㎝),平均头围35㎝左右(33-38㎝)。
面部:扁平,阔鼻,双颊丰满,下颌内收,眼睑略肿。
躯干:肩和臀狭小,颈短,腹部膨隆,胸廓饱满,胸围比头围小。
四肢通常是屈曲、两手握拳,腿弯曲,指(耻)甲薄。
皮肤:在出生时有胎毛和胎脂覆盖。
感觉、运动发育:哭时整个身体都动,皮肤潮红,肢体活动。
所有的活动都是全身的,对特殊的刺激不产生特殊的反应。
唇、舌和面颊部的触觉高度。
对压力、冷、热有反应。
对亮光和黑暗有反应,眼球的运动不协调,在视线范围内能注视物体。
听见声音时,增加活动并凝视。
对苦味和酸味表示拒绝。
俯卧时能抬头,做出爬行的样子。
下列反射存在:巴宾斯基征不对称、伸舌反射、颈紧张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及呵欠、喷嚏、眨眼。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不舒服时剧哭,但无眼泪。
哭吵的特征随环境而变。
喉部发出声音。
个人-社会发育:看见人的面部时活动减少。
大人对他(她)讲话或抱着时表示安静。
被抱着时孩子表现独特的有特征性的姿态,对视觉和听觉刺激有反应。
寻找愉快并立即表示满意。
一日睡20小时左右,大约3小时深睡不醒。
2个月体格生长:体重每月增加1000克左右;哭时有泪。
感觉、运动发育:俯卧时,稍能抬头及挺胸。
仰卧拉坐时,头不完全后仰。
手握拳姿势逐渐松开。
两眼短暂地自旁边向中线随物移动。
握住物体片刻,当物体掉落时不能寻找。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从哭吵声中区别各种原因。
取喂养姿势时,出现吸吮动作。
个人-社会发育:给刺激时微笑。
发出“咕咕”声。
对讲话的声音有反应。
睡眠间隔时间较以前延长。
3个月体格生长:体重每月增加800克左右;体重约6.8㎏。
感觉、运动发育:有目的地抓物来取代握持反射。
对称性姿势占优势。
头位于中线,颈紧张反射减弱。
俯卧位时,下颌及两肩离开桌面,体重由两前臂支撑。
抬头更稳。
取支撑坐位时,背屈、两膝弯曲。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在面前两手握住,并凝视两手。
玩弄手和手指。
发出响亮的笑声,“咯咯”声、“咕咕”声,轻声笑,尖叫声。
能寻找物体,但找不到。
愿意时,将手和物体放入嘴里。
手进一步放松。
两眼随物体从一边转到另一边(180°)迅速的看见物体,两眼视物协调,喂食物能张开嘴。
个人-社会发育:能忍受短时间喂奶的停顿。
看见母亲的脸会笑。
对发出的声音表示愉快。
哭的时间减少。
能拉扯衣服。
4个月体格生长:体重每月增加500克左右;流涎,表示有唾液。
感觉、运动发育:姿势对称。
维持坐位时,头竖直稳。
俯卧位时,能抬头和肩胛成90°角,并向周围看。
能从背后转到一侧。
大拇指参与对指握物。
扶立时,能支撑自己身体部分的重量。
如果保持直立姿势,用脚推开。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大声笑,捧腹大笑。
两眼长时间地注视物体及移动的物体。
伸出两手。
能抓住玩具。
喜欢将头依于一侧。
将两手放在一起,并互相玩弄。
当看见一件玩具时表示高兴。
眼及身体的动作协调。
和他(她)讲话时,发出“咯咯”声、“咕咕”声。
将手放入嘴里。
个人-社会发育:整个晚上睡觉。
人工喂养的孩子看到奶瓶就想吃奶。
对周围事情感兴趣,立即表示微笑。
开始与别人玩。
注意人的声音。
能认出母亲和熟悉的东西。
5个月体格生长:体重每月增加500克左右,体重大约是出生时的2.5倍,流相当多的唾液。
感觉、运动发育:从仰卧翻到俯卧翻。
坐时背能竖直。
在帮助下能直立。
用手一把抓物。
俯卧位时因腹部不能抬高,所以爬受到限制。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伸出1只手,并能抓住玩具,但不够精确。
在手所能及的范围内抓住物体,并将物体放入嘴里。
在澡盆内泼水。
能注视掉落的玩具。
发出高兴和不高兴的声音。
咿呀学语,自言自语。
玩脚趾。
个人-社会发育:从众人中辨认出母亲。
害怕陌生人。
6个月体格生长:到12个月,体重每月增加0.3-0.5㎏,身长每个月约增加1.3㎝.长出下切牙。
感觉、运动发育:能坐一会儿。
俯卧位时,手臂伸直,用手支持身体重量,胸及上腹部能离开床面或桌面。
坐下之前已能将头抬起。
除能仰卧翻身外,还能俯卧翻身,扶立时能负身体大部分重量。
能从坐位拉起。
仰卧时将脚放入嘴里。
用手指抓物体。
在坐位时能朝后退。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自己捧奶瓶。
如果手里有玩具,当给另一个玩具时,会扔掉手中的,取另一个玩具;也可以拾起扔下的玩具。
开始选择喜欢的食物。
挑逗时会哭。
乱打乱弄。
用手抓的方式拾起小木块。
用匙羹猛敲桌子。
独自高兴地玩摇摆物体。
咿呀学语。
能清楚某些音节。
将物体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
个人-社会发育:当人们进入房间时,能注视。
知道陌生人。
伸出两手举起。
开始怕羞。
大笑。
对1个人单独在一处或别人拿走他的小玩具表示反对。
7个月体格生长:长出上切牙。
感觉、运动发育:转向俯卧位时,用1只手能支撑身体的重量。
扶立时,臀和膝关节略为弯曲,做蹬跳动作。
握住杯子相当稳。
能咀嚼固体的食物。
会伸出一只手取物。
靠着坐稳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很熟练地将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
用眼睛、嘴及手观察接触物体,如抓、感触、吃、看、拉、转动、传递、敲击等。
发出欢叫声、尖叫声。
发出“嗒)”、“爸”的声音。
能自己吃小甜饼。
给第2块积木时,不扔掉第1块。
当哭叫时发出“m、m、m”的声音。
有目的地向前移动身体抓取他(她)要而够不到的东西。
个人-社会发育:在表演新的游戏或技能时高兴。
对自己的东西很关心。
能单独地玩玩具一段较长的时间。
轻拍镜子中的人像,并对之微笑。
叫孩子的名字有反应。
对陌生人不太关注。
很容易地由哭转笑。
8个月体格生长:上颌长出旁切牙。
感觉、运动发育:单独能坐稳。
两只手都能握住玩具。
扶立时两足能负重。
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取物。
手-眼协调完善,握物的技能熟练,可握物相当长时间。
可以开始爬行或站立。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模仿别人的声音。
在别人的帮助下喂食。
能取手不能及的玩具,能寻找掉落的玩具。
说出两个音节“da、da、ba、ba”。
自己从俯卧位坐起。
个人-社会发育:对“不、不”和不愉快的声音有反应。
表现出喜爱家庭人员。
对陌生人表现出各种行为,如怕羞、转过身、垂头、大哭、尖叫,拒绝玩或接受玩具。
情绪不稳定,表现忧虑。
对熟悉喜欢他(她)的成人伸出手臂。
喜欢躲猫猫游戏。
9个月体格生长:下颌长出旁切牙。
感觉、运动发育:拉住站立,握着家具,也能给自己坐下。
腹部着地爬行或用手和膝爬行。
坐着时身向前倾斜,以获得平衡。
能用拇指、示指拾起小物体。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将两个玩具互相敲击。
喜欢重复做1个动作和讲1个单词。
握住奶瓶,手-嘴动作协调。
显示出偏爱用一只手。
以声音来表示要东西。
喜欢将东西放在杯子中或盒子里,取出后再重复。
个人-社会发育:喜欢照镜子。
会挥手再见,玩拍手游戏。
从他(她)处拿走东西时,会遭到强烈的反抗。
伸出手臂放在脸的前面,以阻止母亲给他(她)洗脸。
骂他(她)时会哭。
10个月体格生长:流涎和做怪脸的次数减少。
感觉、运动发育:躯体、手臂、手、下肢、脚和手指的活动变得协调。
能从坐位到俯卧位和从俯卧位到坐位。
用拇指及示指戳、试探、扯拉物体。
开始将手中握住的东西放掉。
坐时不失去平衡,能左右摇摆和转身,扶家具站立稳。
爬上扶梯台阶。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能比较两个物体。
有目的地说出“妈妈”、“爹爹”和另一个字。
较熟练地自己吃小甜饼。
对口的兴趣减少,而对手指、脚趾及视觉的兴趣增加。
对物体的细小部分能予以区别。
用手指涂写。
捧住自己的奶瓶。
两手同时拿着物体。
能伸手配合穿衣服、穿鞋。
个人-社会发育:伸出手将玩具交给别人,但不肯放手。
拉母亲的衣服,可以引起他的注意。
轻拍和摇动布娃娃。
在家里和外面对新的交往感兴趣。
模仿手势,面部表情,发出声音。
喊他(她)名字时会转头。
能单独1人玩达1个多小时,但喜爱周围的人。
见到陌生人仍怕羞。
除睡觉外不喜欢躺下。
喜欢重复的游戏,例如“再见”、玩拍手和躲猫猫游戏。
11个月体格生长:体重增加250克左右。
感觉、运动发育:对指动作更精细。
扶立时两足交替起步。
扶着墙等两脚能行走。
单独站立片刻。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吃饭时想拿匙、拨弄食物。
把物体从容器中拿出、放进。
对书中简单的图画感兴趣。
能理解一些词句,并说“不、不”。
个人-社会发育:显示出更大的独立性,不喜欢大人搀扶或抱着。
故意把东西扔掉又捡起。
把球滚向别人。
在游戏中自己拿玩具,并把玩具给别人。
重复别人笑话的动作。
不喜欢单独1人留下,特别在床上。
12个月体格生长:体重约达出生时的3倍,身长达75-80㎝。
感觉、运动发育:扶着1只手时能走。
不要别人帮助能从站立的位置坐下。
能坐着转身。
用手指拿东西吃得很好。
用匙吃东西时需要帮助。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除了“爸爸”、“妈妈”外,还会说2-3个字的词。
能找到藏起来的玩具。
有一些记忆;能懂得“小狗在那里?”用蜡笔在纸上乱涂。
能把木栓插入圆孔中。
对音乐有反应,并喜欢有节奏的音乐。
用隐语表达愿望。
在别人帮助下用杯喝水。
个人-社会发育:能玩简单的游戏,惊讶时发笑。
以哭引人注意。
准确地表示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
倔犟。
当众炫耀自己。
听从劝阻。
按请求给玩具。
15个月体格生长:10-16个月时开始长出上下第一乳磨牙。
感觉、运动发育:两脚分得较开,小步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