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刷题班 第7、8章 讲义-副本
- 格式:pdf
- 大小:8.95 MB
- 文档页数:40
法律法规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关键字!马上搜索法规检索热门标签婚姻继承交通管理劳动工伤合同债权公司企业知识产权卫生医药社会保险请输入搜索关键词搜索扫一扫,关注法律快车微信随为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时间:2008-08-21实施日期:2008-08-21效力级别: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8年8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11号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第二条 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四条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王利明《民法》第7版配套考研题库王利明《民法》(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法条评析题五、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第四章自然人第五章法人第六章非法人组织第七章民事权利第八章物第九章民事法律行为第十章代理第十一章期限与诉讼时效第十二章人格权概述第十三章一般人格权第十四章具体人格权第十五章人格权的保护第十六章物权概述第十七章物权变动第十八章所有权第十九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二十章相邻关系第二十一章共有第二十二章用益物权第二十三章担保物权第二十四章占有第二十五章债的概述第二十六章债的履行第二十七章债的保全和担保第二十八章债的移转和消灭第二十九章合同概述第三十章合同的订立第三十一章合同的内容与形式第三十二章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第三十三章违约责任第三十四章合同分则第三十五章不当得利之债第三十六章无因管理之债第三十七章继承权概述第三十八章法定继承第三十九章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第四十章继承程序第四十一章侵权责任法概述第四十二章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四十三章数人的侵权责任第四十四章侵权责任方式第四十五章不承担侵权责任和减轻侵权责任的事由第四十六章特殊责任主体对他人致害的责任第四十七章法律列举的侵权责任(上):过错与过错推定第四十八章法律列举的侵权责任(下):无过错责任•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民法[浙江工商2015年研;中南财大2005年研]答: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和其他多种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民法相关联。
民法既是行为规范,又是裁判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民法是人们的行为规则;如果不遵守这种规则而发生诉讼时,民法是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准绳。
2017法律硕士复习指导:民法第七章和第八章考查内容凯程法律硕士辅导班复习指导:民法第七章和第八章考查内容第七章诉讼时效与期间第一节诉讼时效概述一、诉讼时效的概念二、诉讼时效的法律性质及意义三、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四、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第二节诉讼时效一、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二、诉讼时效的种类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四、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中止和延长第三节期间一、期间的概念二、期间的种类三、期间的计算第八章物权的—般原理第一节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二、物权的特征三、物权的种类【凯程2017法硕辅导火热开班】第二节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保护原则二、物权法定原则三、公示、公信原则第三节物权的变动一、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二、动产物权的变动第四节物权的保护一、确认物权二、返还原物三、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四、恢复原状五、损害赔偿更多复习资料请登录凯程法硕网,凯程法硕1999年成立于中国政法大学,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共同发起创立,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四校名师资源,凭借可靠的渠道,由内部专家根据权威信息编写考前押题资料,以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优、押题准、内部资料权威高效、提分快、学员通过率高,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赢得社会及考生的一致好评,无论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凯程都是您考研道路上成功的基石。
凯程法硕优势:凯程法硕辅导经验丰富,每年都有大量学员考取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贸大、中财、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社科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在凯程官方网站有他们的经验谈视频,同学们可以查看,相信他们的经验对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法硕参考书、就业、择校、分数线、备考指导等不清楚的同学,可以查看凯程的官方网站,可以联系咨询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解答。
凯程法硕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很多机构说自己考了多少人,亮出来多少经验谈,但是几乎没有机构把自己学员的经验谈视频亮出来,凯程有实力把凯程学员部分学员视频经验谈亮出来,体现凯程的绝对优势。
彭万林《民法学》(第七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法律行为【圣才出品】第七章法律行为7.1复习笔记一、概述1.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1)法律行为的概念①法律行为的名称问题。
法律行为在《民法通则》中被称为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国际通行的关于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②法律行为制度的历史发展。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从合同制度和遗嘱制度中抽象出来的。
在罗马法中,即有了法律行为制度的萌芽。
从立法技术看,法律行为制度之采用表现了法律的抽象化趋势,是立法技术进步的结果。
(2)法律行为的特征①法律行为是人为的法律事实②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
③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④法律行为大部分是合法行为。
2.法律行为的分类(1)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①单方法律行为。
这是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②双方法律行为。
这是当事人双方相对应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才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③多方法律行为。
这又称协定行为,是两个以上当事人并行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才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①行为使当事人双方承担互为对待给付义务的,是有偿法律行为。
②在双方法律行为中,一方当事人承担给付义务,他方当事人不承担对待给付义务的,为无偿的法律行为。
(3)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①诺成法律行为。
这指仅以意思表示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
②实践法律行为。
这又称要物行为,指除意思表示外,还须交付实物才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4)要式法律行为和略式法律行为①要式法律行为。
这指依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才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②略式法律行为。
这指法律不要求采用特定形式,可按当事人自由选择的形式成立的法律行为。
(5)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①主法律行为。
这指不需要有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就可独立成立的法律行为。
司法考试民法精讲:第⼋章所有权(第四节) 第四节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的概念 相邻不动产的所有⼈或使⽤⼈在各⾃⾏使⾃⼰的合法权利时,都要尊重他⽅所有⼈或使⽤⼈的权利,相互间应当给予⼀定的⽅便或接受⼀定的限制,法律将这种相邻⼈间的关系⽤权利义务的形式确定下来,就是相邻关系。
可见,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不动产的所有⼈或使⽤⼈,在⾏使占有、使⽤、收益、处分权利时因给对⽅提供必要便利⽽发⽣的权利义务关系。
不动产的相邻关系,从本质上讲是⼀⽅所有⼈或者使⽤⼈的财产权利的延升,同时⼜是对他⽅所有权或者使⽤权⼈财产权利的限制,反之亦然。
例如,甲、⼄都是集体⼟地的承包经营⼈,甲承包的⼟地处于⼄承包的⼟地公⽤通道之间,⼄如果不通过甲承包的⼟地就不能到达公⽤通道,或者虽有其它通道但⾮常不便,此时⼄就有权通过甲承包的⼟地到达公⽤通道或者⾃⼰承包的⼟地。
这样,在甲、⼄两个承包⼈之间就产⽣了相邻关系。
这种相邻关系对于⼄来说,是其⼟地使⽤权的合理延升,⽽对于甲来说,是对其⼟地使⽤权的必要限制,这种财产权利的必要延升和限制,对于充分发挥财产的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不动产相邻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1、相邻关系发⽣在两个以上的不动产相邻所有⼈或者使⽤⼈之间。
相邻⼈可以是⾃然⼈,也可以是法⼈,可以是财产所有⼈,如集体组织、房屋所有⼈,也可以是⾮所有⼈,如承包经营⼈、承租⼈。
2、相邻关系的客体⼀般不是不动产或动产本⾝,⽽是由⾏使使⽤权或所有权引起的和邻⼈有关的经济利益或者其它利益,如噪⾳影响邻⼈休息,对于不动产或动产的本⾝归属则是没有争议的。
有的相邻关系的客体是物,例如,相邻的⽵林归属关系。
3、相邻关系的发⽣常与不动产的⾃然条件有关,即两个以上所有⼈或者使⽤⼈的财产应当是相邻的。
如上例承包经营⼈⼄不通过甲承包经营的⼟地就不能到达⾃⼰承包经营的⼟地。
如果甲⼄之间的⼟地⼀个地河北,⼀个在西藏,⾃然就不发⽣这种通⾏关系。
第七章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资格的法律制度。
一、诉讼时效的一般规定1.诉讼时效的性质诉讼时效属于法定期间,不因当事人约定而改变。
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2.诉讼时效的效力诉讼时效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其效力法定。
诉讼时效届满后,有如下后果:(1)权利人不丧失实体权利,不丧失起诉权、受领权、处分权。
(2)权利人丧失胜诉权、抵销权、代位权和债权人撤销权。
(3)义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但义务人有权放弃诉讼时效,放弃可以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表达。
明示的方法必须表明“同意履行债务”,仅“承认债务”不构成明示的放弃诉讼时效利益。
义务人自愿履行的,权利人有权接受:义务人履行后又反悔的,不予支持。
3.诉讼时效的适用(1)适用范围:依据我国现行法的规定,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和继承权回复请求权,不适用于支配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包括:①基于合同债权的请求权;②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主要是损害赔偿请求权;③基于无因管理的请求权;④基于不当得利的请求权;⑤其他债权请求权,如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赔偿请求权。
(2)《时效规定》第1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①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②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此处的不适用,指既不适用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也不适用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③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④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公司法解释(三)》第19条规定,下列三种债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a.公司请求瑕疵出资股东缴付出资的债权;b.公司债权人请求公司的瑕疵出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的债权;c.公司的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公司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的债权。
第八章代理制度第一节代理概述第二节代理权第三节无权代理第一节代理制度概述一、代理的概念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行为,由被代理人直接承受该行为后果的制度。
第三人代理效果关系代理行为关系被代理人代理人(受托人)(委托人)代理权关系三、代理的特征(一)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二)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活动(三)代理人以自己的意志与第三人发生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四)行为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二、代理的特征(一)在代理权限内独立为意思表示(二)须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活动(三)行为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第二节代理权一、代理权的产生(一)依据:委托授权行为(二)形式:授权委托书、委托证明(三)授权不明时的法律后果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对第三人负连带赔偿责任二、代理权行使的一般要求(一)在代理权限内行使代理权(二)亲自代理(三)谨慎、勤勉、忠实义务三、代理权滥用的禁止(一)禁止自己代理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行为。
(二)禁止双方代理也称同时代理,一人同时担任双方的代理人为民事行为。
四、复代理(一)概念又称再代理,指代理人为实施代理权限内的行为,以自己的名义选定他人担任自己被代理人的代理人。
(二)复代理的产生情形本人事前授权的;事前本人同意的;事后本人追认的;紧急情况下,为被代理人利益的。
甲委托乙到A市处理一批新鲜水果。
乙到A市后因水土不符住院,若不及时处理,该批水果面临烂掉的危险,而乙又联系不上甲。
无奈之下,乙委托好友丙代为处理水果。
事后,甲表示异议,拒不接受售卖货款。
问:应如何处理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三)复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关系复代理人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
被代理人直接承受其行为的法律后果。
(四)复代理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复代理人和代理人的权限可并存代理人享有监督和解任权代理人只对复代理人的选任和指示负责甲委托同事乙春节回家探亲时代买茶叶10斤,并交给乙5000元钱。
乙受托后回家探亲,适逢春节家乡不产茶叶,于是将情况告知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