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生物课本实验参照模板
- 格式:pptx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45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引言高中生物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实验教科书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辅助教材,承载了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文档旨在编写一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通过生物实验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1: 细胞的结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封装好的洋葱鳞片、虫尾片。
实验步骤1.将洋葱鳞片放在显微镜镜片上,加上一滴甘油。
2.用显微镜调节清晰度,观察洋葱鳞片的细胞组织结构。
3.再次调节显微镜,观察虫尾片的细胞组织结构。
4.绘制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进行标注。
5.总结并交流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和虫尾片,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洋葱鳞片的细胞结构相对较简单,虫尾片的细胞结构相对复杂一些,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并进行绘制和标注。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加深了对细胞的结构的认识,掌握了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的组成和功能。
同时,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和虫尾片的细胞结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细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实验2: 酶的特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酶的特性和催化作用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试管、酶溶液、淀粉溶液、滤纸、助色剂。
实验步骤1.将试管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组:在实验组试管中加入酶溶液和淀粉溶液,并加热至一定温度。
3.对照组:在对照组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并加热至一定温度。
4.在两组试管中加入助色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5.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组试管中,酶与淀粉反应产生的产物会导致助色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试管中,没有酶参与反应,颜色的变化较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的结论。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学生了解了酶的特性和催化作用机制。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实验操作测试标准
一、测试目标
省普通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测试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主要测试实验方案实施、操作技能、实验能力、实验习惯等。
实验操作测试要有助于引导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二、测试内容及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测试内容为《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社2019版)必修模块中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为参照,结合我省教学实际,考虑实验操作测试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挑选出部分适合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实验。
具体内容如下:
三、测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测试时从以上实验中任选一个实验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20 分钟,考生独立操作完成。
(二)实验操作测试成绩以“合格”与“不合格”呈现。
考生在考试中,实验操作能正确达到所抽取实验的测试要求的60%及以上成绩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学习目标1.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重点)。
2.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重难点)。
|基础知识|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实验原理:将动物细胞放在清水里,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即可得到。
2.实验过程及结果选材: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成熟)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低倍镜→高倍镜)↓滴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结果: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二、细胞膜的成分及与功能的关系1.成分2.成分与功能的关系(1)功能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
(2)与脂质或蛋白质结合为糖脂或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三、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方式实例 间接交流激素随血液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直接接触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形成通道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交流信息 1.主要成分⎩⎪⎨⎪⎧ 纤维素果胶2.功能:支持和保护细胞|自查自纠|1.选用兔、鸡的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因为该类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 )2.制备细胞膜时滴加的是生理盐水。
( )3.细胞膜主要的化学成分有脂质、糖类、蛋白质。
( )4.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
( )5.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6.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 )答案 1.× 2.× 3.× 4.√ 5.√ 6.√|图解图说|纯化细胞膜的方法细胞破裂后细胞内物质流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结构密度不一样,可采用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第2课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 A.用化学方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D.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T2噬菌体3.为了验证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
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可能是()A.S;培养时间过长B.P;培养时间过长C.P;搅拌不够充分D.S;搅拌不够充分4.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占少数B.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在细菌的核糖体和细胞核中合成D.实验中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和细菌分离知识点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6.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③DNA是具有细胞结构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⑤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①②④B.③⑤C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再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1章 实验: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实验: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 【原理解读】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 不同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 相对稳定的机制。
通过三组实验的对比,增强了实验的可信度,也是实验设计最为常用的方法。
【实验步骤】1.画记录表:设计一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2.测自来水PH 的变化(1)测酸对自来水PH 的影响(2)测碱对自来水PH 的影响3.用缓冲液代替步骤2中的自来水,重复上述步骤4.用两种生物材料代替上述步骤2中的自来水,并重复上述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 由实验结果绘图如下:(绘出自来水、生物材料1、生物材料2的变化曲线)①将25mL 自来水倒入50mL 烧杯中,并测起始PH②加入酸并测PH 变化:一次加一滴_________________,每加5滴测一次PH ,直到加入30滴为止,将PH 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①在上述烧杯中加入25mL 自来水之前要____________烧杯,并测起始PH ②如步骤(1)中②,一滴一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测定并记录PH2.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________,不同于________。
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___________,因而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血浆PH调节机制】1.缓冲物质(1)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
(2)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调节机制(1)当酸性物质(如乳酸)增加时:HL + NaHCO3→ NaL + H2CO3 H2CO3→ H2O + CO2↑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不稳定经呼吸系统排出(2)当碱性物质(如Na2CO3)增加时:Na2CO3 + H2CO3→ 2NaHCO3过多的NaHCO3可由肾脏排出,从而缓冲了体内的碱性变化。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离子渗透对植物细胞的影响,了解细胞膜的半透性及渗透压对细胞的影响。
实验原理:在渗透作用下,液体会从浓度较低的地方通过半透膜渗透到浓度较高的地方,直到两侧浓度均衡。
细胞在渗透过程中,如果渗透压差过大,可能导致细胞膜破裂或细胞变形。
实验材料:新鲜的洋葱、甘油、盐水溶液、显微镜、载玻片、尖头镊子、刀片等。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切成薄片,用尖头镊子夹取一块洋葱表皮;
2. 在载玻片上放置一滴甘油,然后将洋葱表皮放在甘油中,静置片刻;
3. 观察洋葱细胞在甘油中的变化;
4. 将载玻片移到装有盐水溶液的容器中,继续观察洋葱细胞的变化;
5. 切换显微镜倍镜,观察细胞膜的状态;
6. 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刀片和镊子,以防划伤皮肤;
2.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焦距,确保清晰观察;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在甘油中,洋葱细胞可能发生脱水现象;在盐水溶液中,洋葱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或破裂现象。
这些变化说明了渗透对细胞的影响。
延伸实验: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离子溶液对植物细胞的影响,以及探究细胞不同状态下的渗透压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离子渗透对植物细胞的影响,并且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通过延伸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索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及适应能力。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实验专练:(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2、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 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
在多代培养的S型细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
现用PenrS型细菌和R型细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D.丁组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3、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体外转化实验中,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B.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 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5、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下列叙述中有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C.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D.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只有S型菌落6、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一些科学家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重、难点)2.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
3.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
(重点)4.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实验原理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的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探讨1:能否在一个装片中观察到精原细胞持续性的变化?提示:否,因为固定装片中细胞为死细胞。
探讨2: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为什么不选择雌性个体?提示:卵细胞产生数量少;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
[思维升华]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被子植物的花药或动物的睾丸(精巢)。
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一般不选择雌性个体。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1.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要想观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必须要求观察材料能够连续地完成减数分裂的过程且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多。
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中的细胞能够完整地进行减数分裂且数量多;而桃花的雌蕊中和动物的卵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很少,并且减数分裂过程不完整,不易观察到。
【答案】 C2.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导学号:10090050】A.人的小肠表皮B.家兔胚胎C.绵羊肝脏D.牛精巢【解析】人的小肠、家兔胚胎及绵羊的肝脏,这些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出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的时期,而牛的精巢内,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1章实验1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知识导航1.实验原理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
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2. 目的要求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Na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碱后,能使pH 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3. 实验过程(1)材料用具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1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自来水,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
(2)方法步骤和记录①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②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并作记录③一次加一滴0.1mol/L HCl,然后,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
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④,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
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⑤充分冲洗烧杯,用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⑥充分冲洗烧杯,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4 记录结果。
(3)现象观察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4)实验结论①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
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pH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pH的变化。
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
②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5)实验评价你的实验测得的不同情况下的pH值是否存在误差?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如何降低误差?[误区警示]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你分析目的是什么?解析: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
新课标⾼中⽣物实验教案新课标⾼中⽣物实验教案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使⽤⾼倍显微镜观察⼏种细胞教师邢华⼀、实验⽬的:1、学会如何使⽤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
⼆、实验材料及⽤具:(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载玻⽚、盖玻⽚、蒸馏⽔、滴管、镊⼦、⼟⾖、⼑⽚、显微镜(物镜5X、10X、40X)三、⽅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1)取⼲净的载玻⽚⼀个平置于试验台上,⽤滴管在载玻⽚中央滴⼀滴蒸馏⽔。
尽量薄的薄⽚,削时,⼿腕不动,靠⼤臂带动⼩臂移动⼑⽚。
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置于载玻⽚的⽔滴上。
(3)从⼀侧轻轻盖上盖玻⽚,不要产⽣⽓泡。
⽤吸⽔纸轻轻吸去盖玻⽚周围的⽔滴,即完成临时切⽚的制作。
2、观察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对准光源。
(3)使⽤5X物镜观察切⽚,使松针切⽚在视野中⼼,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液临时装⽚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切⽚,其他类似)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的观察。
四.实验现象: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清晰的细胞,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多,细胞⼩,视野明亮,⾼倍镜下细胞数⽬少,细胞较⼤,视野较暗。
⽣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质的鉴定教师邢华⼀、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 ⽣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特定的颜⾊反应。
(2)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沉淀。
②脂肪⼩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颗粒。
③蛋⽩质 + 双缩脲试剂→紫⾊反应。
⼆、实验⽬的:初步掌握鉴定⽣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质的基本⽅法。
三、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颜⾊为⽩⾊或近⽩⾊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必修一生物实验报告册答案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答案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问题探讨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教材分析中图版必修11.蛋白质的合成(1)核糖体的结构核糖体含40%的蛋白质、60%的RNA,蛋白按照一定的顺序与RNA结合,组成两个核糖体亚单体,其中RNA是骨架结构,有些蛋白质不直接与RNA结合,而是结合在其他蛋白质组分上。
核糖体中的蛋白质、rRNA以及其他一些辅助因子在一起提供了翻译过程所需的全部酶活性,这些酶活性只有在核糖体整体结构存在的情况下才具备。
要点提炼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两种物质组成。
rRNA表示核糖体RNA。
不同来源的核糖体其形状、大小、化学组成稍有不同,通常根据沉降系数的不同分为70S和80S两种类型,70S核糖体存在于细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80S核糖体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比原核细胞的大。
所有的核糖体都是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核糖体的大小亚单位只有在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才结合在一起,肽链合成终止后,大小亚单位又解离,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
(2)蛋白质的合成探究活动核糖体的两个亚基只有在合成蛋白质时才合在一起。
豚鼠胰腺蛋白的分泌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 min 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 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 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全析提示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细胞学的研究,用来对分子的位置进行跟踪。
据左图回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要点提炼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表明细胞对蛋白质分子的合成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叫做多肽,不是真正的蛋白质。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认识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实验教案(1)苏
教版必修1
[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成水和氧气。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酶催化特性玫催化效率的方法。
2、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材料用具]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动物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溶液、3.5%的FeCl溶液、
量筒、试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
[方法步骤]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1、
2、3,并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2、向1、2、3三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蒸馏水、2滴肝脏研磨液、2滴FeCl溶液。
(注意:不共用试管)
3、堵住试管口,分别振荡三支试管,使试管内物质混合均匀。
4、观察三支试试管内产生气泡的速率。
5、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入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三支试管卫生香的复燃状况。
1、为什么要用新鲜的肝脏?
2、为什么要用肝脏研磨液?
3、三支试管能否共用滴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