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须知
- 格式:docx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童蒙须知》原文注释译文朱熹原序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
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
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
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注释】童蒙:幼稚愚昧。
《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朱熹本义:“童蒙,幼稚而蒙昧。
”涓洁:洁净,清洁。
《逸周书·大匡》:“昭洁非为,为穷非涓,涓洁於利,思义丑贪。
”修身: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
唐元稹《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慎独以修身,推诚以事朕。
”治心: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
穷理尽性:穷究天地万物之理与性。
《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典训:《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
指经典或《尚书》。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准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
”昭然:明白貌。
《礼记·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发矇矣。
”晓达:通晓。
【译文】儿童启蒙之学,从穿衣戴帽开始,然后是言行举止,然后是扫洒清洁,然后是读书写字,以及各种杂事,都是应当懂得的。
今天逐条列出,名字叫《童蒙须知》。
如果是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以及穷究万物的理与性的关键,自有圣贤的训诫,明明白白的可以参考,应当循序渐进地通晓,在此就不再赘述。
宏谋按:前二篇,为学者定其纲宗,端所祈向。
而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
故朱子既尝编次小学,尤择其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者,著为《童蒙须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
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织至悉。
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即此而在矣。
吾愿为父兄者,毋视为易知,而教之不严;为子弟者,更毋忽以不足知,而听之藐藐也。
【注释】祈向:向导;引导。
编次:编排次序;编辑体例。
小学:这是朱熹所编撰的一本书。
朱子童蒙须知衣服冠履第一◎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
”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
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
◎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
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
饮食照管,勿令污坏。
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凡脱衣服,必齐整折迭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
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
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
破绽则补缀之。
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洁。
◎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着短便。
爱护,勿使损污。
◎凡日中所著衣服,夜卧必更。
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
语言步趋第二◎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
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
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
”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
”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
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
◎凡闻人所为不善,宜且包藏,不应便尔声言。
当相告语,使其知改。
◎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洒扫涓洁第三◎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
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
取用既毕,复置元所。
前辈云:“坏笔污墨,废子弟职。
书几书砚,自黥其面。
”此为最不雅洁,切宜深戒。
读书写文字第四◎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
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向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童蒙须知》宋朱熹衣服冠履第一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
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腰谓以条或带束腰;脚谓鞋袜。
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
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
纽带不可令有缺落。
饮食照管,勿令污坏。
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凡脱衣服,必齐整摺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
著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破绽则补缀之,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洁。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
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著短便,爱护勿使损污。
凡日中所著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
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
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
此最饬身之要,毋忽。
语言步趋第二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
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然思省未至。
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
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
凡闻人所为不善,下至婢仆违过,宜且包藏,不应便尔声言,当相告语,使其知改。
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洒扫涓洁第三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试几案,常令洁净。
文字笔砚,百凡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原所。
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札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自取用。
凡借人文字,皆置簿钞录主名,及时取还。
窗壁几案文字间,不可书字,前辈云:坏笔污墨,瘝子弟职。
书几书砚,自黥其面,此为最不雅洁,切直深戒。
读书写字第四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
童蒙须知原叙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
若其修身之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着云。
衣服冠履第一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
”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腰,谓以绦或带束腰;脚,谓鞋袜。
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
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
饮食照管,勿令污坏;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凡脱衣服,必齐整折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
仍易於寻取,不致散失。
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
破绽则补辍之,尽补辍无害,只要完洁。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服,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
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着短便,爱护勿使损污。
凡日中所着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
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
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
此最饬身之要,毋忽!言语步趋第二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言语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
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
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
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而遗忘。
或曰:当是偶而思省未至。
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
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
凡闻人所为不善,下至婢仆违过,宜且包藏,不应便而声言。
当相告语,使其知改。
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洒扫涓洁第三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常令洁净。
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
取用既毕,复置元所。
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札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取自用。
凡借人文字,皆置簿抄录主名,及时取还。
朱子《童蒙须知》译文朱子《童蒙须知》(有序)儿童启蒙之学,从穿衣戴帽开始,然后是言行举止,然后是扫洒清洁,然后是读书写字,以及各种杂事,都是应当懂得的。
今天逐条列出,名字叫《童蒙须知》。
如果是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以及穷究万物的理与性的关键,自有圣贤的训诫,明明白白的可以参考,应当循序渐进地通晓,在此就不再赘述。
衣服冠履第一做人首先要先整齐端正身体。
从头巾、衣服、鞋袜开始,都要收拾爱护,使之保持洁净整齐。
先父常训诫弟子说:“男人有三紧。
”是说头紧腰紧脚紧。
头,说的是扎好头巾,未成年人要总髻。
腰,说的是用条或带束腰。
脚,说的是穿鞋袜。
这三者,要紧束,不可散乱,散乱则身体就会散漫不端庄,被别人轻视。
凡是穿衣服,一定要先提整衣领,系好两襟的纽带,不可有遗漏。
用饭时照管好,以免污染败坏;走路时看管好,以免被泥污染。
凡是脱衣服,一定要整齐地折叠好放在箱子里,不要散乱放置,不要被尘土污秽污染。
这样容易寻找,不至于丢失。
衣服穿久了,就不免有污垢,一定要勤洗晾干。
有破处就缝补,有补丁没有什么,只要完整洁净。
凡是洗脸时,一定要用毛巾遮挡保护衣领,卷起两袖,以免沾湿衣服。
凡是劳动时,一定要脱去长衣,只穿短便服装,保护衣服不要受到损坏污染。
凡是日内所穿的衣服,夜里睡觉要更换下来,就不会藏虱子跳蚤,不这样做衣服就会损坏。
如果能这样,则不但威仪可使人效法,又能不浪费衣服。
晏子一袭裘皮衣穿了三十多年,虽然其用意是为了以简朴来感化世俗,也是因他爱护有道。
这是警饬己身的关键,不要忽视。
语言步趋第二凡是做人弟子的,一定要态度谦恭,说话和缓,不可高声喧闹、玩笑嬉闹。
父兄师长,有所教导,只应当低头听受,不可妄加议论。
师长检查,有时有错误,不可马上辩解,姑且缄默不言。
过段时间再慢慢细心分条陈述说:“此事恐怕是如此,先前可能是不小心遗漏。
”或者说:“应当是偶然没考虑到。
”如果这样,就不会忤逆师长,事理也自然明了了。
至于对于朋友,也应当如此。
卷首语按时上学不迟到,遇见师长要懂礼。
坚持佩戴红领巾,出操整队快静齐。
午后安静早读好,珍惜时间很重要。
课前准备要充分,学习用品需备齐。
课堂纪律要遵守,踊跃发言勤动脑。
课间活动讲文明,追逐打闹要杜绝。
放学排队出校门,不见家长安静等。
独立按时做练习,订正错误及时交。
个人卫生要讲究,环境整洁要记牢。
爱护公物要做到,集体荣誉维护好。
愿班级的每一棵小苗都能茁壮成长!教材说明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自己长年的教育实践中,结合自身的成长,认识到了习惯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他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也”的观点,认为人的巨大差别主要在于后天习惯的不同。
他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天生的一般。
孔子在教育自己学生的过程中,也很重视习惯培养。
《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行”指德行,主要就是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
本教材以主题内容构建单元,全册共设如下八个单元:1、学会思考。
2、克服困难。
3、尊重他人。
4、守时惜时。
5、热爱劳动。
6、主动学习。
7、学会自我保护。
8、勤劳与节俭。
养成教育培养目标1、学会思考2、克服困难3、尊重他人4、守时惜时5、热爱劳动6、主动学习7、学会自我保护8、勤劳与节俭1 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要“学会思考,自主探究”,就是指我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使我们实现自主发展的学习实践过程。
故事屋:徐光启小时候的故事徐光启,是我国明朝末年时的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并且还是朝廷里的文渊阁大学士。
儿时的徐光启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对种庄稼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时常到地里帮爸爸干农活。
一天,他放学回来,路过邻居德章爷爷的棉花地,发现德章爷爷正在摘棉花的顶心。
他连忙好奇地问:“爷爷,您怎么把棉花的顶心摘掉啊?还能结棉花吗?”“能结更多呢!”德章爷爷说,“这是我发现的秘密,道理我可说不清楚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徐光启琢磨开了。
zhūzǐt ónɡménɡx ūzhī《朱子童蒙须知》f ūt ónɡménɡzhīxué shǐ yú yī f úɡuàn l ǚcì j í y án yǔ bù qū c ì j í sǎ sǎo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ju ānji é cì j í dú shūxi ěwén zìj í yǒu zá xì shì yíji ēsuǒdānɡzhī j īn zhú mù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
皆所当知。
今逐目ti áoli è mínɡyuēt ónɡménɡxū zhī ru ò qí xi ūshēn zhìxīn shìqīn ji ēwù yǔ fū条列,名曰童蒙须知。
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qi ónɡl ǐ j ìn xìnɡzhīyào zì yǒu shènɡxi ándi ǎn xùn zhāo r án kě kǎo dānɡcì dìxi ǎo dá zī bù 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
当次第晓达,兹不 f ùxi án ɡzhùyún 复详著云。
译文:儿童启蒙之学,从穿衣戴帽开始,然后是言行举止,然后是扫洒清洁,然后是读书写字,以及各种杂事,都是应当懂得的。
今天逐条列出,名字叫《童蒙须知》。
朱子《童蒙须知》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
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
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
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衣服冠履第一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
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
腰,谓以条或带束腰。
脚,谓鞋袜。
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
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
饮食照管,勿令污坏。
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凡脱衣服,必齐整折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
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
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
破绽则补缀之,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洁。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
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着短便,爱护勿使损污。
凡日中所着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
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
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
此最饬身之要,毋忽语言步趋第二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
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
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
”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
”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
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
凡闻人所为不善,下至婢仆违过,宜且包藏,不应便尔声言,当相告语,使其知改。
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洒扫涓洁第三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
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
取用既毕,复置元所。
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札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自取用。
童蒙须知
《童蒙须知》为南宋大学者、理学家宋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成文先于《弟子规》500多年。
其《序》文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
”其
正文便是对上列条目的具体陈说。
人们一般认为,《弟子规》是从《童蒙须知》演变
而来的。
衣服冠履第一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我先人
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
”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腰,谓以绦或带束腰;脚,谓鞋袜。
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
为人所轻贱矣。
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缺落。
饮食照管,
勿令污坏;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凡脱衣服必齐整折叠。
箱箧中勿令散乱顿放,则不
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於寻求,不致散失。
著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干。
破绽则补辍之,尽补辍无害,只要完洁。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服,卷束两褒,勿
令有所湿。
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著短便,爱护勿使损污。
凡日中所著衣服,
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
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
晏
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
此最饬身之要,勿忽!
言语步趋第二
凡为人子弟,须要常低声下气,言语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
父兄长上,有
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
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始则
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而遗忘;或曰当是偶而思省
未至。
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
至於朋友分上,亦当如此。
凡闻人所为不善,下
至婢仆为过,宜且包藏,不应便而声言,当相告语,使其知改。
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洒扫涓洁第三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常令洁净。
文字笔砚,百凡器用,皆当严
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元所。
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札之属,或有
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取自用。
凡借人文字,皆置簿抄录诸名,及时取还。
窗壁
几案文字间,不可画字。
前辈云:“坏笔污墨,瘝子弟职;画几画研,自黥其面。
”此为最不雅洁,切宜深戒!
读书写字第四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
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
细分明。
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
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能到乎?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
济阳张禄,书读未竟,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凡写文字,须
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
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揩著毫。
凡
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书,严正分明,不可潦草。
凡写文字,须要子
细看本,不可差讹。
细事宜第五
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
凡喧哄斗争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但粥饭充饥不可缺。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不惟举止不佳,且防焚爇衣服。
凡相揖,必折腰。
凡对父母长上朋友,必称名;凡称呼长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如弟行者,则云某姓某丈。
大凡出外,及归,必於长上前作揖,虽暂
出亦然也。
凡饮食於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凡饮食之物,勿争较
多少美恶。
凡侍长者之侧,必正言拱手,有所问,则必诚实对言,不可妄。
凡开门揭帘,须徐徐轻手,不可令震惊声响。
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
凡侍长上出行,
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凡饮酒,不可令至醉。
凡如厕,必去上衣,下必浣手。
凡夜
行必以灯烛,无烛则止。
凡待婢仆必端严,勿得与之嬉笑。
执器皿必端严,唯恐有失。
凡危险不可近。
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
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
覆首。
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箸於案。
杂细事宜,品目甚多,
姑举其略,然大概具矣。
凡此五篇,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
修业,入於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汝曹宜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