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发展历史

  • 格式:pdf
  • 大小:1008.1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FUJ I AN NONGJ I
博览天地
福建农机
FUJIAN NONGJI
2007 第4 期
15分钟。约七八成干。②进行摊凉, 拣去梗、黄片。然后 复 焙 , 低 温 慢 烤 , 火 温 75~85℃, 1~2 小 时 , 足 干 后 下 焙 , 继续吃火, 亦称炖火, 趁热收藏。
七 、拣 剔 拣剔与烘焙是交差进行的, 往往精制茶的加工更是 如此。
夷山, 留经崇安, 建阳至建瓯。在当时朝野均视为国宝。 三 、武 夷 岩 茶 的 衰 落 1、从元朝至明朝初年, 武夷岩茶单独进贡始自元
朝, 武夷岩茶的名声日益扩大。至明朝, 武夷岩茶受贡茶 之害, 茶农离家流散, 茶园荒芜, 导致了武夷岩茶从兴旺 走向衰落。
2、在 元 朝 既 大 德 六 年 ( 公 元 1302 年 ) , 设 立 了 皇 家 焙茶局, 称之为“御茶园”。到了明朝, 贡茶制度仍沿袭前 朝 。 御 茶 园 前 后 经 历 255 年 , 到 了 嘉 靖 三 十 六 年 ( 公 元 1557 年) , 受 贡 茶 之 害 , 茶 山 枯 荒 , 茶 农 离 家 , 茶 业 衰 落 , 武夷岩茶逐免于进贡。
二 、萎 凋 : 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它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 础。其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丧失, 促进鲜叶内部发生 理化变化。 1、在日光下萎凋, 要根据日光强度、风速、湿度等因 素和各品种对萎凋的不同要求而掌握。 2、萎 凋 的 翻 拌 等 操 作 要 轻 , 以 不 损 伤 梗 叶 为 宜 , 翻 后适当缩小摊叶面积, 防止水分过多散发。 3、萎凋的原则是“宁轻勿过”, 才能有利于恢复一部 分 弹 性 , 俗 称 “还 阳 ”。 除 日 光 外 , 还 可 以 加 温 萎 凋 等 方 法。 三 、做 青 是 岩 茶 制 作 过 程 中 的 特 有 精 巧 工 序 , 是 形 成 其 “三 红七绿”, 绿叶红镶边独特风格和色、香、味的重要环节。 1、费时长, 要求高, 操作细致, 变化复杂。从“散水”、 “退 青 ”到 “青 水 ”、恢 复 弹 性 , 时 而 摇 动 , 时 而 进 放 , 动 静 结合, 反复相互交替的过程, 既需摇动发热促进变化, 又 要静放散热抑制变化。 2、做 青 的 方 法 是 以 品 种 、萎 凋 彻 底 和 当 时 温 湿 度 变 化 以 及 后 续 工 序 的 要 求 而 采 取 适 当 的 措 施 , 俗 称 “看 青 做 青 ”, 没 有 完 全 相 同 刻 板 式 的 做 法 , 青 变 即 变 , 气 候 变 即变, 需要变则变, 以此来塑造岩茶的特有风格和质量 要求。 四 、炒 青 岩茶炒青主要的是把前段萎凋做青过程形成的品 质相对地固定起来, 并起纯化香气的作用( 高温下完成 团炒、吊炒、翻炒三样主要动作, 才能达到品质要求) 。 五 、揉 捻 揉捻的操作要先轻后重, 必要时可进行复炒复揉。 六 、烘 焙 岩茶烘焙的特点是: 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焙, 形成特 有的火功。①炒揉后初焙, 称“走水 焙 ”, 100~110℃, 10~
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特征
武夷岩茶品种繁多, 各具特色。有采自无性系茶树 品种的, 也有采自有性繁殖的茶树群体。无性系茶树品 种 有 水 仙 、肉 桂 、奇 兰 等 等 。 有 性 繁 殖 茶 树 群 种 俗 称 “菜 茶”, 其成品称为奇种, 产于正岩的称“正岩奇种”。在正 岩奇种中选一、二株品质特优的茶树, 单独采制称为“名 枞”。名枞数以百计, 但其中佼佼者当首推“大红袍”、“铁 罗 汉 ”、“白 鸡 冠 ”、“水 金 龟 ”等 四 大 名 枞 。
优质的岩茶制成品, 必须具有如下的标准条件: 1、形 状 : 条 索 长 短 适 中 , 细 致 紧 结 , 但 水 仙 茶 除 外 , 因属大叶种, 条索可稍粗, 力求纯净, 整齐美观。 2、色泽: 色须呈鲜明之青褐色。 3、香 气 : 岩 茶 为 半 发 酵 茶 , 故 须 具 有 绿 茶 之 清 香 与 红茶之熟气, 起香气愈强愈佳。 4、水色: 岩茶水色一般呈深橙黄色, 清澈鲜丽, 且须 冲 泡 至 第 三 、四 次 而 水 色 仍 不 变 淡 者 为 贵 。 5、滋味: 上好的岩茶, 入口须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 入口过喉润滑, 初始稍有茶素的苦涩, 过后则渐渐口舌 生津, 岩茶的好坏, 取决于其气味。 6、冲 次 : 通 常 以 能 冲 泡 至 5 次 以 上 , 茶 的 原 有 气 味 仍未变淡者为佳。 7、叶 底 : 好 的 茶 叶 , 冲 开 水 后 , 叶 片 容 易 展 开 , 并 且 极柔软。叶缘可见银朱色; 叶片中央的绿色部分, 清澈淡 绿, 略带黄色, 叶淡脉黄。 在物理因子方面, 为茶梗黄片、茶末含量、其他夹杂 物 要 达 到 要 求 , 越 少 越 好 ; 检 验 所 含 水 分 、水 浸 出 物 、香 油 、茶 素 等 等 的 含 量 不 能 超 出 要 求 。
审评茶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 先干看外行, 后湿评 内质, 再对样定级。以科学的方法审定多由如下因子决 定 : ① 茶 师 观 感 因 子 : 如 形 状 、色 泽 、滋 味 、水 色 及 叶 底 等。② 茶叶物理的因子: 如暗 片 、青 片 、黄 片 、夹 杂 物 之 含量和茶叶比重及浮量等。③ 茶叶化学的因子: 如灰 分 、水 分 、水 浸 出 物 以 及 香 油 、单 宁 、茶 素 等 重 要 成 分 之 含量及其比例。
武夷岩茶的制作加工
武 夷 岩 茶 的 制 作 方 法 : 兼 取 红 、绿 茶 的 制 作 原 理 的 精华, 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 使之岩韵更具醇厚。主要工 序有: 采青—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 等。
一 、采 摘 :
1、开采的时间要恰到好处, 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 前开采, 夏茶在夏至前, 秋茶在立秋后。
FUJ I AN NONGJ I 41
芽开采比水仙品种迟 5 天左右, 且产量不高。 ②大红袍如按工夫茶泡饮, 泡到九次尚不脱真味,
仍具有桂花之香, 其他名枞则七次冲泡, 味以淡薄。大红 袍 堪 称 “臻 ( zhen) 山 川 精 英 秀 气 所 钟 , 品 具 岩 骨 花 香 之 胜”。此茶“自古仙人栽”, 人间难得一回尝。
2、铁 罗 汉 是武夷山最早的名枞。在清代郭柏苍 《闽产录异》 1886 年 记 载 : 铁 罗 汉 为 武 夷 茶 树 , 叶 长 。 具 有 特 殊 的 香 味, 茶树 为 小 乔 木 状 。 高 3.3 米 , 树 姿 半 开 展 , 高 大 而 茂 盛。树皮粗糙, 色灰黄; 分枝稍稀, 枝干细直, 与主干成 40 度角。叶稍向上斜生。 3、白 鸡 冠 白鸡冠之名的传闻早于大红袍。其树不大, 枝干坚 实, 分枝颇多, 生长旺盛, 白鸡冠茶树幼叶薄软如棉, 色 浅绿微黄, 叶面开展欠光泽, 与浓绿色老叶形成明显的 双色层, 这也是白鸡冠名称的由来。 4、水 金 龟 该树传闻较迟, 当在清末。原产于牛栏坑岩石上端, 属天心永乐禅寺之庙产。一日 倾 盆 大 雨 , 茶 园 崩 ( beng) 塌溜到坑底山下。此处的兰谷岩业主便筑阶护围, 旁有 细流润之, 命之为水金龟。自此 1919~1920 年兰谷岩业 主与天心岩寺僧为此树引起诉讼, 耗资数千足见此树的 名贵。 该树皮色灰白, 枝条略有弯曲, 叶长圆形, 翠绿色、 有 光 泽 。 发 芽 、开 采 要 比 水 仙 迟 。 5、肉 桂 肉桂品种为灌木状, 枝条向上伸展, 树叶颇密, 叶厚 而脆, 叶面光滑色浓绿, 叶尖钝而有内缺, 呈长椭圆形, 肉桂茶外形壮实、匀整。内质滋味醇厚回甘, 干香显露, 冲泡后香气辛锐, 具有持久的花果香, 五泡后仍留有余 香。肉桂茶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连年荣获优质名茶称号。 6、水 仙 水仙系半乔木性状, 树势高大, 叶片外形肥壮, 色泽 绿褐油润而带宝色, 部分叶背呈现沙粒, 叶基主脉宽扁 明 显 , 水 仙 茶 香 气 浓 锐 , 具 有 特 有 的 “兰 花 香 ”, 味 浓 醇 厚, 喉韵明显, 回甘清爽, 汤色浓艳, 带橙黄色, 耐冲泡。
博览天地
福建农机
FUJIAN NONGJI
2007 第4 期
武夷岩茶的发展历史
■武夷山市金锁匙茶庄 虞华
武夷岩茶的起源
一 、武 夷 山 何 时 有 茶 1、武 夷 岩 茶 最 早 被 人 称 颂 , 可 追 溯 到 南 朝 时 期 ( 公 元 479 年- 502 年) 。 2、武夷茶最早见于文字记载: 首先是唐朝元和年间 ( 806- 820) 年, 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孙樵在赠送 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中写道 : “晚甘侯十五人, 遣侍斋阁。此图皆乘雷而摘, 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 之乡, 月涧云龛( kan) 之品, 慎勿贱用之! ”孙樵在这封信 中 , 把 出 产 在 “建 阳 丹 山 碧 水 之 乡 ”的 茶 , 用 拟 人 化 的 笔 法, 美称为“晚甘侯”。 二 、武 夷 岩 茶 崛 起 1、唐朝时, 武夷岩茶以研膏茶的形式出现。后来由 研膏茶发展而为腊面茶。初为方形, 后为饼状, 加工极为 精制。 2、宋朝时, 北宋太平兴国初年, 朝廷特置龙风模印, 遣使到建州, 监造团茶以别一般的庶饮, 龙团凤饼从此 诞生( 也叫北苑茶) , 而团茶的原料是取自于武夷山一带 的茶叶。后来, 崇安县正式建县, 武夷岩茶逐渐脱离“北 苑”的统称而独步傲立于茶坛, 加之文人墨客多有诗咏, 使武夷岩茶的名气大扬。宋朝南渡以后, 武夷山成为理 学名山, 享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的殊荣。特别是 理学家朱熹在山中的隐屏峰下建武夷精舍, 讲学, 斗茶 品茗, 以文论道, 极一时之盛, 茶事特别兴旺。著名诗人 陆游到武夷山赞曰: “建溪官茶天下绝”。建溪起源于武
1、大 红 袍 较可信的大红袍名称由来是: 传说大红袍茶树当春 芽萌发时, 嫩梢芽叶紫红色, 远望满树红艳, 有如一团火 焰, 因而得名。 特征: ①植株为灌木状, 树冠为半开展, 高 1.5 米左右。萌
FUJ I AN NONGJ I 39
2007 第4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福建农机
FUJIAN NONGJI
博览天地
2、采 摘 的 嫩 度 对 岩 茶 质 量 影 响 很 大 : 过 嫩 , 不 但 无 法满足焙制技术的要求, 成茶香气偏底, 味较苦涩: 相 反, 采摘太老则味淡香粗, 成茶正品率低。
3、采 摘 优 质 品 种 、名 丛 如 肉 桂 等 , 有 特 殊 要 求 : ① 雨天不采, 有露水不采, 烈日不采。② 一天中最佳的采 摘时间为 9~14 时之间。③ 采摘后的运送要保持鲜叶的 新鲜, 特别是要保持原有鲜叶的完整性, 尽量避免折断、 破 伤 、散 叶 、热 变 等 不 利 于 保 持 品 质 的 现 象 发 生 。
武夷岩茶的审评
目 前 对 武 夷 岩 茶 的 审 评 主 要 是 靠 感 官 审 评 。审 评 茶 是一件极为细致的事情。① 首先要有一个采光明亮、空 气通畅、场地洁净、环境 安 静 的 场 所 。② 审 评 时 要 设 干 评台、湿评台、样柜台、样茶盘。③ 配齐审评台、审评碗、 叶 底 碗 、汤 杯 、汤 匙 、吐 茶 筒 、茶 样 秤 、烧 水 壶 等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