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议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
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运用知识。
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反复转换、筛选的思维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有时使人耳目一新。
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学生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忽略课外阅读。
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外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明确的阅读目的,可以避免阅读的盲目性,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而且还对课内阅读起着强化和促进的作用。
学生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能增长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
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运用知识。
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反复转换、筛选的思维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有时使人耳目一新。
而那些阅读量少的同学,其作文的思维的主要意向却仅仅限于字词追索回忆,其中不完整、不准确的概念出现较多。
例如,写有关课间操片段,有一位同学写道:“在音乐中,五星红旗慢慢升起”。
例中的“音乐”一词概念太大,含义不明确。
如另一位学生写道:“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很明显,后者的形象思维丰富,这与平时阅读量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以“读”为本。
书刊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借鉴的各种需要,有力的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议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适应时代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生存发展能力,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结合。
关键词:阅读教学基础积累文本体验思维训练语感训练阅读乐趣正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生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为此,阅读教学应该从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上,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阅读教学现状及时代发展要求学生读书,感悟少,教师提问,分析多;学生自主探究少,教师灌输多;学生缺乏兴趣,教师忽略培养;阅读训练不科学,不全面;教学过程和方法单一、呆板、单调,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信息化的社会又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文本为媒介,促进学生发展,使其掌握有益于文章阅读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现代生活必要的思考力和批判力,不断探索求真的精神力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生存发展能力。
阅读教学如何开展面对这样的现状和时代发展之要求,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呢?我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钻研,通过对从事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新审视和反思,认为:一、“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为主要目标首先,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阅读教学对初中学生而言,尤其是对农村初中学生而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是语言学习和阅读理解内容的一种混合物。
初中语文教学要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基本训练,学生适当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达到能切实掌握现代语文的要求。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教会理解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法,能使用一般工具书。
1、词汇:辨析词语的意义。
浅议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读”是师生互动的纽带。
因此,“读”是语文教与学的本,不能只是教师的“讲”本。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高尚的情操。
通过阅读,领悟教师的讲解,使读和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
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
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
“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和发展,提倡自由选择。
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的情趣爱好,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是多元的,如果你试图使多元的一元化,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那就会产生荒谬异化的现象”;“雪融化后是什么”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学生有棱有角,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破除框框,让其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二、创造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韩鹏程(甘肃省渭源县清源学区星光学校 748200)摘要: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兼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能力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中学语文教师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
然而 , 现实中的语文阅读教却不尽人意。
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 即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
尽管近二十几年来,企图改进的见解与实践不少,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体效果难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对阅读教学低效率的现象进行一番认真而深入的剖析,找出制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明确改进的方向,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我认为制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阅读教学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学生兴趣不够浓厚。
阅读是读者语言、心理、文化综合反映的过程。
读者通过复杂的语言活动,把文本的外在语言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语言,而这一转化过程还伴随
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
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引进必要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由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积极知识的探究者。
阅读教学贵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逐渐形成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仅仅依靠教师逐句讲解,没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既不足以培养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也不足以训练学生写作文章的技能。
因此,阅读教学应当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悟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够真正领会它。
假如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够激励学生领会作者的意旨呢?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图画来,学生就感受不到阅读应有的愉快,更谈不上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选取的阅读材料缺乏激发学生阅读的养份。
不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阅读教学还有可能是输入量太小。
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少数经典的范文反反复复地品味,然后叫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
一学期只读20-30篇文章,教师讲的再精彩,学生学得再深入,也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选择适宜的阅读教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学会阅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下功夫、怕读书、不愿阅读是无法取得阅读能力实质性的进展。
3、“一心为考试”的阅读限制了阅读教学的灵活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所谓的人力资本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信息、和数据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事实上 , 广大师生功利性强,不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阅读能力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而是专门研究怎样应付考试,怎样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性,作品中凝聚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有许多内容难以给出实证的分析或准确无误的判断。
大至课文主旨,小至一句话、一个词,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追求标准答案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我们今后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准确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
语文教师的任务决不仅仅是教学生去读解一篇范文,而且还要设计准确的评价体系,及时地、分散地对学生的想法和思维予以评价。
在传统阅读教学的标准答案的束缚下,教师往往追求与标准答案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经过许多思维努力给出的答案—因为该答案虽然很有创意,但与标准答案相差甚远。
有效的评价体系能使学生切实地感爱到他们的付出和所得是超值的或等价的,因而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探究者。
当然评价体系应是综合性的,它不仅包括接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只有这种评价体系才具有交叉互动的功能,从而形成巨大的信息库,正确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2、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愉快、
和谐的情境中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展示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励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学习,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阅读教学形象、生动、具体而直观,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能借助光声等视听效果形象的融入课堂教学。
实物与语言的最佳组合有效的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3、重视课内外衔接,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
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阅读太少。
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教学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
因此,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师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精读教材的内容,而且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信息社会时代,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广播、电视、因特网来学习语文。
语言文字的阅读和多种媒体的阅读相结合,能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4、进行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提高学习效率。
就阅读教学本身而言,阅读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不仅要有统一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逐渐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就要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反复地尝试各种方法,然后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的阅读方法。
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