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5.76 MB
- 文档页数:202
《大地测量学基础》习题与思考题一 绪论1.试述您对大地测量学的理解?2.大地测量的定义、作用与基本内容是什么?3.简述大地测量学的发展概况?大地测量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简述全球定位系统(GPS )、激光测卫(SLR )、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IBL )、 惯性测量系统(INS )的基本概念? 二 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1.简述是开普勒三大行星定律? 2.什么是岁差与章动?什么是极移? 3.什么是国际协议原点 CIO?4.时间的计量包含哪两大元素?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5.恒星时、 世界时、 历书时与协调时是如何定义的?其关系如何? 6.什么是大地测量基准?7.什么是天球?天轴、天极、天球赤道、天球赤道面与天球子午面是如何定义的 ? 8.什么是时圈 、黄道与春分点?什么是天球坐标系的基准点与基准面? 9.如何理解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10.什么是椭球的定位与定向?椭球的定向一般应该满足那些条件? 11.什么是参考椭球?什么是总地球椭球?12.什么是惯性坐标系?什么协议天球坐标系 、瞬时平天球坐标系、 瞬时真天球坐标系?13.试写出协议天球坐标系与瞬时平天球坐标系之间,瞬时平天球坐标系与瞬时真天球坐标系的转换数学关系式。
14.什么是地固坐标系、地心地固坐标系与参心地固坐标系?15.什么协议地球坐标系与瞬时地球坐标系?如何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16.如何建立协议地球坐标系与协议天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写出其详细的数学关系式。
17.简述一点定与多点定位的基本原理。
18.什么是大地原点?大地起算数据是如何描述的?19.简述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新北京54坐标系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20.什么是国际地球自传服务(IERS )、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ITRS 的建立包含了那些大地测量技术,请加以简要说明?21. 站心坐标系如何定义的?试导出站心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之间的关系?22.试写出不同平面直角坐标换算、不同空间直角坐标换算的关系式?试写出上述两种坐标转换的误差方程式? 23.什么是广义大地坐标微分方程(或广义椭球变换微分方程)?该式有何作用? 三 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1.简述地球大气中平流层、对流层与电离层的概念。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大纲与2009年考研考试大纲对比注:教学要求中有下划线的内容即为考研考试大纲内容,不一样的要求用小括号说明并加画下划线。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测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开课对象:测绘专业学生。
二本课程的特点与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删除了陈旧、过时的内容,增添了大量的新理论、新技术。
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
如地球重力学、实用天文学、椭球大地测量学、控制测量学、大地坐标系的建立与变换等相关内容。
内容广、难、深。
但课时短。
在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侧重于(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内容、地位与作用、(了解)发展简史及未来展望,熟练掌握(熟悉)经典大地测量与现代大地测量的区别。
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1、了解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掌握岁差、章动、极移的概念,掌握恒星时、世界时、历书时、力学时、原子时、协调世界时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坐标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惯性坐标系、协议天球坐标系、瞬时平天球坐标系、瞬时真天球坐标系的定义以及其相互关系;3、掌握地固坐标系的定义,熟练掌握协议地球坐标系、瞬时地球坐标系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协议地球坐标系与协议天球坐标系的其相互关系;4、了解参心坐标系的建立方法,一点定位和多点定位的基本原理;了解北京54坐标系、80坐标系、新北京54坐标系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联系与区别;了解地心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掌握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概念;5、熟练掌握站心坐标系的定义、站心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6、熟练掌握坐标系之间的换算关系(平面之间坐标、空间直角坐标、不同大地坐标等)。
(熟练掌握几种坐标系统的定义以及其相互换算关系);第三章地球重力场基本原理1、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重力位、地球重力、正常重力位、正常重力的概念;掌握正常重力公式推导思路;2、了解正常重力场参数;掌握正常椭球、水准椭球、总地球椭球、参考椭球的概念;3、熟练掌握正高系统、正常高系统的概念,了解(掌握)力高高程系统的定义(概念);4、熟练掌握国家高程基准;5、了解(掌握)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定义与测定方法;了解(掌握)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