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各地降水量
- 格式:docx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收稿日期:2020-04-2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7802);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911)作者简介:刘可群(1963-),男,湖北汉川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与农业气象研究,(电话)************(电子信箱)****************。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明显变化[1]。
据中国科学网报道,2019年5—8月北半球29个国家共打破396项最高温纪录。
2019年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7.1℃,较常年偏高0.7℃;全省年平均降水量906.1mm ,较常年偏少25%。
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初出现了历史少见的长时间的连阴雨,7月下旬后出现了罕见的伏秋高温连旱。
Dutton [2]认为农业、医疗卫生、交通、能源、零售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都对天气气候变化极为敏感。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会给社会经济、农业生产、人民健康等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失。
由于极端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及公众生活与生命的影响很大,受到公众和各级政府的极大关注,及时对气候及其异常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为气候与气候2019年湖北省气候主要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刘可群1,周金莲2(1.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武汉430074;2.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430074)摘要:2019年湖北省气象灾害程度重。
全省年平均气温17.1℃,较常年偏高0.7℃,7月下旬至11月中旬气温偏高1℃以上,其中宜昌至襄阳以东地区偏高1.5~2.8℃。
全省平均降水量906.1mm ,较常年偏少25%,其中7—9月降水量为174.2mm ,较常年偏少50%以上。
年日照时数1544.3h ,较常年偏少8.8%,3月、7月、8月、9月日照时数偏多,其他月份均偏少。
伏秋高温连旱和冬季低温连阴雨为2019年的两大主要气象灾害,范围广,程度重,均为湖北省近70年以来同类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
伏秋高温连旱造成全省秋粮总产量较上年减少7.93%;冬季低温连阴雨造成大棚温度低、湿度大,设施农业病害发生程度重,幼苗死亡率高。
2019年青岛市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量1、降水量201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21.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7.57亿立方米,比201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41.6毫米偏少43.1%,比多年平均降水量691.6毫米偏少39.0%。
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差异较大。
崂山区大部和城阳区东部年降水量大于550.0mm,即墨区西北部和胶州市大部年降水量小于350.0mm,其它地区年降水量在350.0~550.0mm之间;青岛市最大点雨量952.6毫米(北九水),最小点雨量278.4毫米(山角底)。
降水量在行政分区上的分布也不均匀。
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在崂山区,年降水量为562.9毫米,较多年平均偏少34.8%,较上年偏少38.0%。
降水量最低值出现在胶州市,年降水量为334.7毫米,较多年平均偏少51.4%,较上年偏少53.5%。
其他区市降水量在370.0~460.0毫米之间。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
全市6~9月平均降水量为28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8.3%。
汛期降水量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崂山区汛期降水量最大,为358.1毫米,最大点雨量649.5毫米(北九水);其次为黄岛区、莱西市、平度市,在300.0~310.0毫米之间,低值区位于市内三区、即墨区、城阳区、胶州市,降水量小于260.0毫米,最小点雨量156.0毫米(胶县)。
2019年区域代表雨量站南村、青岛、即墨站,南村站降水359.2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46.5%;青岛站降水472.8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33.3%;即墨站降水393.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4.7%。
2、地表水资源量201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2.555亿立方米,相应年径流深为24.0毫米,比上年径流量偏少75.9%,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偏少83.4%。
白沙河区、墨水河区、周疃河区、北胶莱河区、南胶莱河区、大沽河区、洋河区、风河区、白马河区地表径流量分别为:0.7315亿立方米、0.1835亿立方米、0.2740亿立方米、0.2935亿立方米、0.0537亿立方米、0.6522亿立方米、0.0857亿立方米、0.1880亿立方米、0.0925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径流量相比分别偏少66.9%、74.9 %、73.6%、81.4%、94.8%、86.6%、92.1%、90.2%、90.3%。
2019年全国各地降水量
201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45.5毫米,较常年同期(629.9毫米)偏多2.5%。
除黄淮中部、江淮大部、江汉东部及河北西南部、湖南北部、云南中部、新疆东部等地偏少外,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其中东北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及四川北部、新疆南部、西藏西部等地偏多3成至1倍,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
与此同时,全国有225站日降水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主要分布在山东、内蒙古、浙江、黑龙江等地,其中,山东临朐(386.7毫米)、青州(353.9毫米)等54站突破历史极值。
49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主要出现在山东、黑龙江、湖南、吉林等地。
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平均气温10.34℃,比常年同期(9.55℃)偏高0.79℃。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东北大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部、华北东南部、黄淮大部、江淮北部及福建东南部、云南东部、海南、新疆东北部、内蒙古中北部等地偏高1-2℃。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共有64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福建、西藏等地;509站连续高温日数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湖北云梦(39天)、江西新建(36天)、江西丰城(36天)等94站突破历史极值。
此外,还有193站日降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河南鸡公山(18.2℃)、辽宁建平县(16.4℃)、青海沱沱河(16.3℃)等17站突破历史极值。
2019 年全国各地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是指某地多年降雨量总和除以年数得到的均值,或某地多个观测点测得的年降雨量均值。
年平均降雨量是一地气候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降水量计算方法
一个月或一年降水量的总和,称为月或年降水量。
降水量是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通常用雨量器测定,每天定时(8 点和20 点)观测两次。
以毫米(mm )为单位。
根据气候资料中月、年降水量,可以求算出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称为月或年的平均降水量,这两个降水特征值,能够反映该地区降水的基本状况。
降水量测量方法
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
感应器用翻斗测量,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在没有测量雨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从当时的降雨状况来判断降水强度: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2019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
2019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达643.4 毫米,较常年偏多14.9 毫米,全国有62%的区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有86%的区域C积温偏多100 C ?日以上,全国大部地区水分、热量条件好于常年。
北京市历年7-8月降水量统计表格序号年份 7月降水量(毫米) 8月降水量(毫米)1 2015 185 1832 2016 165 1753 2017 200 1904 2018 175 1805 2019 190 1706 2020 180 185在北京市的气候中,7月份和8月份是夏季的核心时段,也是降水量较为集中的时候。
了解历年7-8月份的降水量情况,对于气象预测、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来对北京市历年的7-8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1. 降水量统计从以上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历年的7月份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情况。
2015年的7月份降水量最高,达到185毫米,而2016年的7月份降水量最低,仅为165毫米。
整体而言,北京市的7月份降水量在165毫米到200毫米之间波动。
在8月份的降水量方面,各年的数据也呈现出一定的起伏。
2017年的8月份降水量最高,为190毫米,2019年的8月份降水量最低,为170毫米。
总体来看,北京市的8月份降水量在170毫米到190毫米之间波动。
2. 降水量分析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北京市的7-8月份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
但总体上,降水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持续增多或减少的趋势。
这也说明北京市的夏季降水量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气候变化影响。
然而,尽管整体上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仍然需要注意到单年的异常气候情况。
比如2015年的7月份降水量异常偏高,这可能会对当年的农作物生长和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每个具体的年份,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气象分析和灾害防范措施。
3. 对降水量的应对措施尽管北京市的夏季降水量相对稳定,但也需要预防可能出现的特殊天气情况。
特别是在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特殊降水、暴雨等特殊天气事件可能会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城市规划和气象部门需要加强对于夏季降水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
全国不同地区年均降雨量
宁夏,年均降水量445毫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降水量150毫米。
甘肃,青海,年降水量50-700多毫米。
陕西北京,年均降水量641毫米。
山西,年均降水量一般在520毫米。
天津,年均降水量550毫米。
河南,平均降水量约为700毫米。
河北,湖北,年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湖南,全年降水量1500毫米。
广东,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
海南,年均降水量多达1600毫米以上。
江西,年均降水量1550毫米。
浙江,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
内蒙古,年均降水量50-150毫米之间。
江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
澳门,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
香港,年平均降雨量为2214.3毫米。
辽宁,年降水量440~1130毫米。
吉林,全省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
山东,年均降水量750毫米左右。
四川,平均降水量在850毫米左右。
重庆,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
西藏,贵州,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
云南,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
广西,安徽,淮北750毫米,南部1250毫米。
上海,平均降水量1124毫米。
福建,年均降水量1350毫米。
台湾,全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
黑龙江,年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第42卷第3期气象与减灾研究V o l .42N o .32019年9月M e t e o r o l o g y an dD i s a s t e rR e d u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 S e pt .2019江西省天气㊁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9年46月)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㊀陈㊀娟1㊀暴雨及强对流过程2019年4 6月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赣北较历史同期偏少1 4成,局部5成,赣中赣南略偏多1 4成.全省10站以上暴雨日数共9d (表1),较历史同期基本持平.4月9日江西出现区域性强对流天气,庐山㊁樟树㊁鹰潭等23县(市㊁区)出现8 10级大风,以庐山25.4m /s 为最大,乐平㊁铅山等地局地出现冰雹,赣北部分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并伴有雷暴天气.5月18 19日江西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范围广㊁强度强,全省有22个国家站出现暴雨,崇仁㊁乐安㊁莲花㊁上高等4县出现大暴雨,并伴有雷电活动及局部冰雹天气,赣州市局地还出现8级以上雷暴大风.6月先后出现两次暴雨集中时段.6月6 13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54.6mm ,以广昌县357mm 最大;金溪㊁抚州㊁都昌㊁湖口㊁庐山等地还出现8级以上大风.6月18 24日降水集中期致赣中大部㊁赣北西部和东南部以及赣南南部等部分地区重复受灾,强降水时段出现在22 23日.表1㊀2019年4 6月江西省暴雨天气过程(20 20时)日期数量/站暴雨大暴雨主要落区最大中心/mm2019G05G13231赣北㊁赣中崇仁县(102.3)2019G05G19224赣北㊁赣中莲花县(146.4)2019G06G072312赣北南部㊁赣中㊁赣南北部永丰县(179.5)2019G06G08172赣北㊁赣中宜丰县(146.3)2019G06G09108赣中㊁赣南石城县(213.8)2019G06G1046赣南信丰县(154.5)2019G06G12111赣中㊁赣南崇义县(124.9)2019G06G222523赣北㊁赣中袁州区(195.9)2019G06G23160赣中㊁赣南大余县(98.6)2㊀大雾过程2019年4 6月,江西省出现超过15站大雾日数为27d,较历史同期明显偏多.4月14 20日连续7d 出现大雾,范围广㊁持续时间长,其中17日全省有61个县(市㊁区)出现大雾.4月23 24日㊁5月1 4日㊁10 12日㊁14 15日㊁17 18日㊁6月2 3日也出现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表2㊀2019年4 6月江西省大雾天气过程(20 20时)日期数量/站主要落区2019G04G0635赣北东部㊁赣中赣南2019G04G1540赣北㊁赣中北部2019G04G1761全省大部2019G04G2635赣北㊁赣中2019G04G2930赣北南部㊁赣中北部2019G05G0331赣北㊁赣中2019G05G1826赣北㊁赣中2019G05G2328赣北㊁赣中气候特点概述江西省气候中心㊀罗少华2019年4 6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略偏高,降水与常年持平,日照时数偏少.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降水过程多,4个县(市㊁区)暴雨日数创新高;4月出现全省型寒潮过程;4㊁5月大雾多发,部分县(市㊁区)雾日数创同期历史新高;入夏时间中北部正常,南部偏早;6月末出现今年首次高温天气.1㊀气候概况1 1㊀气温.4 6月全省平均气温为22.5ħ,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0.3ħ.其中赣北偏高0.4ħ,赣中㊁赣南偏高0.3ħ.4 6月全省平均气温分别为19.1㊁22.4㊁26.1ħ,较常年同期相比,4月㊁6月分别偏高1㊁0.3ħ,5月偏低0.3ħ.1 2㊀降水.4 6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30.1mm ,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少0.4%.其中赣北偏少17.1%,赣中赣南分别偏多18.5%㊁20.1%.4㊁5㊁6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分别为209.8㊁208.5㊁311.8mm ,较常年同期相比,4月㊁5月分别偏少5.8%㊁9.3%,6月偏多11.1%.1 3㊀日照.4 6月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319.2h ,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少64.5h ,排历史第8低位.4 6月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93.7㊁99.0㊁126.5h ,较常年同期相比,各月分别偏少10.8㊁39.1㊁14.6h .2㊀主要天气气候事件1)6月两次降水集中期,致灾严重.6月6 13日和6月18 24日暴雨持续时间长㊁范围广㊁降水强度大㊁累计雨量大.其中6 13日过程影响最大,致灾严重.两次降水集中时段使得赣中大部㊁赣北西部和东南部,赣南南部等地重复受灾.2)极端要素监测.4月,广昌降水日数达26d,排历史同期第1位.4月7 9日全省有40县(市㊁区)日最高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的旬极值.5月,湖口及彭泽的日降水量超历史月极值,均出现在5月26日;莲花和乐安位居历史同期第2高位;分宜位居历史同期第3高位.6月,玉山㊁吉安㊁永新3站日降水量创同月新高,玉山还创了年日降水量新高.井冈山夏坪站暴雨日数为4d ,创同期历史新高.天气㊁气候影响评述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㊀杨爱萍2019年4 6月江西省气温略偏高,暴雨㊁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早稻㊁蔬菜㊁棉花等生长以及油菜结荚等不利,同时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洪涝,农田不同程度受灾,对早稻产量和品质有不利影响.4月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南多北少,日照总体接近常年同期.上旬天气晴好,有利早稻播种育秧,11日左右早稻基本完成播种;中旬以阴雨天气为主,对早稻栽插进度有一定影响;下旬晴雨相间,早稻栽插进度有所加快,至月底,栽插已基本完成.月内有3次明显降水过程,赣中㊁赣南局部受灾,但未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总体较有利于早稻播种㊁栽插和油菜成熟.5月气温略偏低,降水量中南部多于北部,日照南少北多.上旬至中旬前期出现阶段性的低温寡照和3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导致油菜收割进度偏慢,同时不利于早稻早生快发,影响壮苗.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气温适宜,光照充足,对早稻晒田控蘖㊁一季稻生长发育及病虫防治有利.6月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暴雨过程导致孕穗 抽穗期的早稻受淹或倒伏,结实率有所下降.持续性强降雨造成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导致一季晚稻种子㊁幼苗被冲走或被掩埋,播种育秧受影响.6月6 13日是入汛以来第一次降水集中期,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69mm ,创1959年以来同时段第3高值.18 24日为第二次降水集中期,全省平均降水量99.2mm ,较历史同期偏高3成.自6月6日以来,农作物受灾约2.54ˑ105h m 2㊁绝收约4ˑ104h m 2,主要受灾作物为早稻㊁中稻㊁蔬菜和果树.。
1960-2019年延庆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7T09:43:25.621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7月下14期作者:卢海涛张杰宋楠王猛程婷婷[导读] 利用延庆国家基本站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延庆站降水量的年、季、月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960-2019年延庆降水量呈现出略有减少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21世纪00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少,21世纪10年代略有增加,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
季节差异也相对明显,春季、秋季降水呈缓慢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基本保持不变。
北京市延庆区气象局卢海涛张杰宋楠王猛程婷婷北京延庆 102100摘要:利用延庆国家基本站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延庆站降水量的年、季、月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960-2019年延庆降水量呈现出略有减少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21世纪00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少,21世纪10年代略有增加,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
季节差异也相对明显,春季、秋季降水呈缓慢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基本保持不变。
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故年内降水具有中间高、两端低变化特点;年内降水分布极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8月,其中7月最高,1月和12月最少,延庆年内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存在干、湿两季。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特征,1960-2019年,延庆随着全球变暖,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这促使许多气象工作者投入到气候方面的研究,郝立生和丁一汇[2]从华北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出发,研究海温、东亚夏季风、积雪等因素变化对夏季降水量的影响机制;张陈娴等[3]分析得出清远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分布与暴雨、大雨分布类似,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降水变化对气候变化趋势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对生活、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4]。
本文根据1960年-2019年延庆站60年降水资料,主要从年降水变化趋势、月降水分布以及各季节的变化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当地的降水特征,为以后降水预报提供一定依据,也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又可为地方农业的发展提供气象依据。
2019年全国各地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是指某地多年降雨量总和除以年数得到的均值,或某地多个观测点测得的年降雨量均值。
年平均降雨量是一地气候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降水量计算方法
一个月或一年降水量的总和,称为月或年降水量。
降水量是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通常用雨量器测定,每天定时(8点和20点)观测两次。
以毫米(mm)为单位。
根据气候资料中月、年降水量,可以求算出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称为月或年的平均降水量,这两个降水特征值,能够反映该地区降水的基本状况。
降水量测量方法
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
感应器用翻斗测量,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在没有测量雨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从当时的降雨状况来判断降水强度: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201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
201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达643.4毫米,较常年偏多14.9毫米,全国有62%的区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有86%的区域≥0℃积温偏多100℃•日以上,全国大部地区水分、热量条件好于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