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Stoppa入路解剖
- 格式:pptx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7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目录1髂腹股沟入路2Kocher-Langenbeck入路3改良Stoppa入路4前后联合入路5腹直肌旁入路6髂骨股骨入路7放射状入路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步骤:患者仰卧位,切口起自髂嵴前2/3交界处,沿髂前上棘,横过下腹部,止于耻骨联合上方3cm(图1)。
图1 髂腹股沟入路,皮肤切口在髂前上棘下方3cm稍内侧处游离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
沿切口切开腹肌和髂肌在髂嵴上的起点,将髂肌从髂骨内板处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髂窝、骶髂关节前方和真骨盆上缘。
在下方切口段切开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前方筋膜,达腹股沟管浅环上方1cm,显露腹股沟管(图2),分离出精索或圆韧带及髂腹股沟神经,用第1根橡皮条牵开(图3)。
图2 髂腹股沟入路,显露腹股沟管前壁,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图3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内斜肌、联合肌腱,皮条牵开精索沿腹股沟韧带方向小心切开腹股沟韧带,保持它有1mm韧带附着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
注意不要损伤腹股沟韧带下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髂外血管。
在腹股沟韧带上松解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共同起点后(图4),即可进入腰大肌鞘。
图4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腹横筋膜及联合肌腱在精索的后内侧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联合肌腱(图5),进入Retzius耻骨后间隙。
图5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联合肌腱、腹横筋膜及腹横肌将髂外血管及淋巴管从髂耻弓上钝性分离并向内侧牵开,将髂耻弓从髂腰肌上分开,牵出剪开髂耻隆起。
继续在髂腰肌下向外侧方游离,直至髂腰肌与骨盆边缘完全游离(图6)。
图6 髂腹股沟入路,游离并牵开髂腰肌,显露髂窝用第2根橡皮条将下方的髂腰肌、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牵开。
将髂腰肌及股神经向内侧牵开,在骨膜下剥离闭孔内肌至髋骨的四边板,剥离时避免损伤髂内血管和臀上、下及阴部内血管。
用手指从外向内钝性分开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将第3根橡皮条包绕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摘要】骨盆髋臼骨折是严重的骨折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旨在探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通过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的特点、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效果分析和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揭示了该治疗方法在保护髋关节功能方面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针对并发症,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在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髋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髋关节功能的保护水平。
【关键词】改良Stoppa切口入路、骨盆髋臼骨折、髋关节功能、治疗效果、并发症、保护意义、未来研究方向、优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骨盆髋臼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通常发生在老年人或高能量外伤患者中。
由于骨盆骨折处位于核心区域,对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见的骨盆髋臼骨折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和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经皮穿刺内固定术。
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且并发症率较高,使得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逐渐受到关注。
该手术经由髂嵴下缘,穿越胼胝部,达臼窝底,通过直视下将骨折复位与内固定。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且能较好地保护臀肌群和关节,有望成为治疗该类骨折的新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术后康复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的特点,探讨其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优势和适用性。
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及髋臼骨折标签:骨盆前环;骨折;Stoppa入路骨盆骨折多系高能量外力所致,交通伤是骨盆伤的重要伤因。
在以前的手术治疗中,骨盆前侧入路多采用髂腹股沟入路。
这种入路在处理骨盆前环和髋臼骨折时,经常陷入困境。
我院自2003.01-2004.01采用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5例,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9—48岁,平均39.4岁,5例患者均为交通事故伤。
5例骨盆骨折均累及前环,4例累及髋臼,1例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
骨折采用Tile[1]分型:TileB型4例,TileC型1例。
均采用Stoppa人路行手术治疗。
1例在术中配合髂嵴处小切口放置钢板固定。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得到积极治疗,术前患者状态均稳定,术前24小时或术中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方法2.1手术方法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作耻骨联合上缘2cm处横形切口.在双侧腹股沟管外环之间切开,长约10-12cm.纵向切开腹白线,注意保持在腹膜外操作,保护膀胱,向两侧拉开腹直肌,剥开腹直肌以显露耻骨联合和耻骨上支。
结扎切断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之间的吻合支(“死亡冠”),寻找到髂腰筋膜后,将其切开,向前外下方牵拉患侧的下腹壁肌、髂腰肌、髂外血管及股神经,向后内侧牵拉腹膜外盆腔脏器,显露耻骨支及耻骨联合,切断髂耻筋膜,对四边体行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后直视下复位用复位钳对合骨折,或用克氏针做临时固定。
屈髋可以减轻对前方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牵拉,有利于骨折的复位。
透视证实复位无误后,将骨盆重建锁定钢板根据模板塑形预弯,沿耻骨上缘放置,予螺钉固定钢板。
注意术中避免螺钉进入关节,可在钢板固定后活动患者髋关节,以进一步明确。
仔细止血,同时检查腹膜完整性,反复冲洗,闭合切口时耻骨后留置引流管,并修复股直肌止点。
此入路用于属于高位耻骨支骨折的骨盆骨折、髋臼骨折(除后壁、后柱及部分横行伴后壁以外的其他髋臼骨折)。
与腹股沟入路相比,无需暴露髂外血管束、髂腰肌和股神经,操作简单。
没有损伤股外侧皮神经的危险,低坐骨神经损伤率、低移位骨化率;沿真性骨盆下方放置钢板,跨髋臼固定高位耻骨支骨折或者髋臼骨折,钢板塑性简单,只需要在一个平面上弯曲。
下腹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纵行劈开腹白线,避开中线向两侧拉开腹直肌,保留腹直肌止点,将下腹壁肌髂外血管股神经髂腰肌拉向前外侧,腹膜外盆腔脏器拉向后内侧,即可暴露耻骨联合至骶髂关节的真性骨盆边缘,对四边体做骨膜下剥离。
钢板远端固定于耻骨支后方,近端固定于坐骨支支撑部。
屈髋,髂腰肌的放松有利肌肉的牵开和骨折的操作。
手术过程:常规留置导尿。
全麻,仰卧位,消毒范围包括下腹部、骨盆区、患侧臀部及同侧下肢,足部包无菌巾,术中下肢可以自由移动。
主刀医师站在骨折的对侧。
作耻骨联合上缘2cm处横形切口,在双侧腹股沟管外环之间切开,长约10cm,纵向切开腹白线,注意保持在腹膜外操作,保护膀胱,向两侧拉开腹直肌,牵开精索(男性),剥开腹直肌以显露耻骨联合和耻骨上支。
探查耻骨上支中部,结扎切断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之间的吻合支(“死亡冠”)。
切开髂耻筋膜,将下腹壁肌、髂外血管、股神经和髂腰肌拉向前外侧,腹膜外盆腔脏器拉向后内侧,按照骨折显露的需要,暴露耻骨联合至骶髂关节的真性骨盆边缘。
切开闭孔筋膜,对四边体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
注意保护闭孔神经血管束和腰骶干。
由大粗隆下方向股骨头颈内钻入1枚Schanz螺钉,向外牵引,用球头顶棒由内向外推压四边体复位骨折,也可用骨钩钩住后柱骨块牵拉使之复位。
根据四边体的复位情况判断关节面的复位质量。
用复位钳夹持或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屈髋可以减轻对前方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牵拉,有利于骨折的复位。
透视证实复位无误。
选用3.5mm重建钢板,根据模板塑形,前方在耻骨上支后方沿着真骨盆缘固定,钢板后部应邻近骶髂关节固定于坐骨支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