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护理回顾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危重烧伤患者护理治理分析(全文)1危重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在2021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30例危重烧伤患者当中,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15~70岁之间,烧伤深度为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面积30%~49%的19例,50%~98%的11例。
对以上危重烧伤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治理措施。
2批量危重烧伤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危重烧伤患者当中,出现感染情况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医护人员未做好感染预防或感染处理的工作、患者自身的体征问题等。
以下就危重烧伤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展开具体的分析。
2.1医护工作中的影响因素。
当危重烧伤患者以成批的数量出现时,医院救治非常紧急且救治的工作量也非常大。
另一方面,由于烧伤患者数量多,媒体以及各级领导等对此也会予以相当的关注。
由此,医院的人流量剧增,这对医院救治和护理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患者出现感染的可能性则增大[2]。
另外,在医护工作当中,手卫生是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医护人员在对危重烧伤患者实施救治和护理工作当中,没有做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等操纵,以及医护人员未严格做好手卫生,则很容易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及整个监护室感染的暴发。
2.2危重烧伤患者自身情况的影响。
实际上危重烧伤患者受伤的程度、面积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感染性。
①患者烧伤的部位是直接呈现的,另外由于烧伤患者的身体机能如免疫功能等都比较低,发生感染几率本身就非常大,甚至可能还会出现脓毒症,从而出现院内感染。
②出现批量烧伤患者的通常情况是,此前患者均处于相对密闭或狭窄的空间当中,患者除了体表出现烧伤之外,实际上还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
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的呼吸道抵抗力则受到严峻的影响,致使患者极容易出现感染。
2.3外在的环境影响。
批量烧伤患者的出现,医院必定要使用较多数量的烧伤重症监护室,同时必定要使用大量的医疗救护器材,如果这些器材的供应不足以及此前的器材治理工作不到位,患者面临的感染危险则越加严峻[3]。
抢救10例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体会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重大烧伤患者10例,通过精心治疗、护理,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在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35~72岁,烧伤面积在深Ⅱ~Ⅲ度,33%~70%均为煤气爆炸所致,胸背部及四肢为多发部位。
创区情况:创面红、肿、皮肤破溃、基底苍白、有部分皮肤呈皮革样、焦黄、炭化、伴疼痛不适,创面处理方法为湿润暴露法(或湿润包扎疗法)与植皮手术相结合。
1.2 治疗方法及愈后头面部,会阴部创面采用湿润暴露法,定时涂擦美宝烧伤膏,胸腹部及四肢创面采用湿润包扎疗法,络合碘清洗创面后,早期敷磺胺嘧啶银纱布,中期,喷金因肽,涂擦络合碘积极给予抗休克、抗感染、营养支持疗法。
平均住院天数50~80 d,愈合后外观:Ⅱ度烧伤部位有色素沉着,轻度瘢痕增生,Ⅲ度烧伤部位有明显瘢痕形成,皮肤功能正常,无功能障碍,无残缺。
2 护理措施2.1 休克期护理2.1.1 液体复苏由于烧伤患者入院时的情况都比较紧急,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最好采用外围大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切开,进行液体复苏。
再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体质和化验结果加以调整。
老年人在补液时特别注意滴速,勿过快,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防止短时间内大量水分输入,补液原则为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2.1.2 镇痛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立即给予镇痛,预防疼痛性休克。
先用双氯酚酸纳肛并配合静脉推注稀释的镇痛剂如强痛定、盐酸派替叮等。
2.1.3 尿量的观察立即插尿管,行留置导尿。
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
如有血红蛋白和沉淀出现,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防止急性肾小管坏死。
在导尿管通畅的情况下,成人尿量应在30 ml/h,老年人尿量>20 ml/h即可。
有血红蛋白尿者,尿量要求50 ml/h。
可根据尿量调节输液的速度和种类。
当发现少尿或无尿时,应先检查导尿管的位置,是否堵塞、脱出、检查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
10例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心得发布时间:2022-08-25T11:19:17.24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5月9期作者:张友仪[导读]10例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心得张友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外科;广东广州510000): [目的]总结重度烧伤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
[方法]10例重度烧伤病人加强临床观察、补液治疗、创面护理、特殊护理、常规护理等。
[结果]8 例病人如期恢复,1例因术后出血死亡,1例因资金不足放弃治疗回家。
[结论] 加强重度烧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有利于身体恢复。
:烧伤、临床观察、护理。
烧伤危害性非常大,如果不进行有效地护理和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终生,所以要提高重视程度。
现将2019.3-2020.3护理的1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心得总结如下:1.1 一般资料2020.3-2020.11护理大面积烧伤病人10 例,男 8 例,女 2 例;年龄:5 岁-48 岁;原因:火烧伤 2 例,化学烧伤 6 例,热水烫伤2例( 患儿60%) ;面积:40%-75%,Ⅱ- Ⅲ度烧伤。
1.2 烧伤程度的划分标准根据烧伤深度, 烧伤患者划分为3个等级。
烧伤Ⅰ度:皮肤有剧烈的痛感, 轻度水肿和发红,没有水泡的产生;烧伤Ⅱ度:皮肤烧伤处充满了流出液, 有水泡产生, 烧伤处的皮肤成白色或是鲜红色;烧伤Ⅲ度:皮肤直接被烧焦, 呈炭黑色, 皮肤变软表面发白, 真皮层的神经末梢也受到了损伤。
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 ~ 7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 21%~49%。
2. 1 环境管理保持病室内温度在 20℃ ~ 22℃,相对湿度在60% ~70%,每日负离子空气消毒两次,定时通风换气,限制探视,每日对物品表面、地面、桌面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擦拭 2 次/天,伤口渗液较多的床单及时更换,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利于伤口愈合,预防感染。
2.2 补液护理重度烧伤病人因烧伤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大量血浆液由创面渗出,极易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微循环障碍,使广泛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所以补液、输氧是预防休克的重要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1月-2013年12月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手术室收治的1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过手术室及时准确的急救护理,10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结论及时、准确的手术室急救护理配合是特重度烧伤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有助于提高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特重度烧伤;手术室;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63特重度烧伤是指烧伤总面积>50%或Ⅲ度烧伤面积>20%的烧伤[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特重度烧伤的患者也逐渐增多。
由于损伤严重,死亡率较高,如何对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临床急救与护理,降低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并发症、死亡率就显的尤为重要。
特重度烧伤急救手术与其他外科急救手术相比较,它具有参加人员多,患者病情重且急,物品准备多且特殊,再污染概率高等特点。
我院地处有多家化工石化企业的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是园区范围内唯一一家综合性三级医院,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烧伤救治是我院的一大特色。
1临床资料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特重度烧伤患者10例,年龄30-65岁,烧伤面积52%-94%TBSA,均伴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烧伤和休克。
10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经过后期的植皮换药治疗均痊愈出院。
2手术室急救护理配合21启动抢救应急预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精湛专业的手术配合是急救手术成功的关键[2]。
根据本科室大面积烧伤抢救应急预案成立4人抢救小组,分工清楚,流程明确。
各部分流程相互渗透,可随病情变化提前或交叉,使抢救工作衔接紧密,提高抢救成功率[3]。
洗手组2名护士负责手术配合,洁污分开,清创和拉网同时进行。
巡回组2名护士负责物品供应和整体协调。
通知麻醉科做全身麻醉准备,通知眼科、泌尿外科、骨科术中会诊。
10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病人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烧伤病人合并呼吸道损伤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烧伤患者的护理病例。
结果 10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
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患者因其病情重变化快,护理的关键在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做好创面、生活、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发现并发症及时汇报处理。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呼吸道损伤护理体会烧伤不仅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而且引起全身反应,反应轻重随烧伤面积的大小和深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多名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10例,男女比例6:4,年龄25~67岁;烧伤面积52%~90%;烧伤原因为热水泥、热油、火焰、电击等,通过积极的急救和护理,住院1个月~2个月陆续病愈出院。
二、护理1.预防感染工作人员入室应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接触病人前应洗净双手,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注意无菌操作,病室内保持清洁、舒适、通风良好,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应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2~25摄氏度,温度40%~60%,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1小时,重视褥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出避免受压,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潮湿应及时更换。
2.全身治疗本组病人均抗休克治疗,烧伤病人如能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并得以平稳度过休克期,是关系预后乃至生命的关键。
监测每小时尿量是评估休克是否纠正的重要指征之一;一般婴儿应维持在10毫升,小儿20毫升,成人30毫升以上;老年或有心血管疾病、吸入性损伤或合并颅脑伤的病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20毫升左右。
补液一般为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尽量避免口服补液,若病情平稳,口渴较重,在严密观察下,适量服用每升含氯化钠0.3克、碳酸氢钠0.15克的烧伤饮料,但要防止急性胃扩张、胃出血的发生。
保持呼吸通畅,减轻休克,有头面,颈烧伤,应给肩下垫小枕,头后仰位,有利于呼吸,未行气管切开者需密切观察呼吸,准备好气管切开的一切用物。
大面积特重烧伤患者的护理患者男性,36岁,有间歇性精神病史,无其他疾病史,不知何故被铁路旁边的电线击中,导致面部、前颈部、躯干、双上肢、右大腿Ⅱ°- Ⅲ°烧伤,在外院抢救治疗两天后转入我科。
按九分法估算:该患者烧伤面积达60%,属特度烧伤。
二入院评估患者入院时神智清楚、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思维正常、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道刺激症状、有口渴、无烦躁不安等、无恶心无咖啡样呕吐物、无便血无腹部胀痛、T36.80C P100、R22 BP 120/70 SPO2 98%,24小时尿量4500ml、全身烧伤处涂满烧伤膏、躯干、双上肢、右大腿敷料覆盖包扎。
因不需考虑治疗费用问题,患者及家属尚能面对现实,无特别害怕、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
三处理原则包括现场急救、防止休克创面处理和防治感染。
1 现场急救1.1保持呼吸道通畅;1.2保护创面。
2 抗休克液体疗法是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2.1 估算补液重量:按照烧伤面积和体重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方案;2.1.1 伤后第一个24h:每1%烧伤面积(Ⅱ°. Ⅲ°)每公斤体重应补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2.1.2 伤后第二个24h:电解质液和胶体液为第一个24h计算量的一半,再加生理需水量。
2.1.3 伤后第三个24h:视病人病情变化而定,在抢救过程中一时不能获得血浆时,可用低分子量的血浆代用品,以助扩张血管和利尿,总用量不超过1000ml。
2.2 安排补液种类:胶体液和电解液的比例为0.5:1,重度烧伤可改为0.75:0.75,电解质溶液应首选平衡盐液、林格氏液等,并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溶液、胶体液首选同型血浆、亦可给全血或血浆代用品,但用量不超过1000ml;三度烧伤病人应输全血,生理需水量多用5%-10%GS液。
2.3 估算补液速度:输液速度先快后慢,补液总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h内输入,另一半于以后16h输完。
特重度烧伤救治成功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11-13T17:19:33.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王书风[导读] 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创面新生皮肤的碰撞、挠抓、摩擦等,以免损伤。
王书风(河南省郑州新密市中医院河南新密 452370)【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303-02我科于2011年5月29日1pm收治一名熟料烧伤面积达95%||-||| 度的病人,男,23岁,在半小时前在工作中不慎被水泥熟料烧伤全身。
当时疼痛难忍,神志清,精神差。
烧伤创面分布于全身,表皮脱落处基地部呈蜡黄色或白中透红,重度污染,为深||度或浅|||度。
诉口渴,烦躁不安有休克症状,经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于2011年10月18日痊愈出院。
现将对此病人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护理烧伤患者由于疼痛均有恐惧、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认真疏导,耐心解释,打消其顾虑,使其增强治疗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向患者介绍烧伤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强调面对现实和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让家属及单位多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并提供经济保障,使之无后顾之忧。
给患者以生活上的协助,如协助进食、大小便,保持创面清洁舒适。
1.2生活护理由于患者烧伤面积大,自理能力严重缺陷。
患者休克期过后,针对病情,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要制定出饮食计划,以保证充分的营养摄入,恢复体力加快创面愈合。
让患者少食多餐,进食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饮食后协助患者漱口,每日口腔护理2-3次,由于患者皮肤大面积缺损,失去保护层,体液大量渗出,畏寒,宜保持室温在28-32摄氏度,提供清洁、安静的环境,是病人得到充分休息。
1.3烧伤常规护理患者住院后应着重注意保护创面,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每日紫外线消毒病房二次。
一、病例概述患者,男性,45岁,因不慎触电导致全身多处烧伤,烧伤面积约为40%。
患者入院时神志清醒,但疼痛难忍,伴有休克症状。
经过紧急处理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进入烧伤治疗期。
二、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定时检查患者烧伤创面,了解创面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观察患者疼痛程度,评估疼痛评分,给予相应镇痛措施。
2. 补液治疗(1)根据患者烧伤面积和体重,制定个体化补液方案,保证患者有效循环血量。
(2)密切监测患者尿量,确保尿量在每小时30ml以上。
(3)观察患者皮肤弹性、末梢循环,评估补液效果。
3. 创面护理(1)保持创面清洁,预防感染。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避免污染。
(2)根据创面情况,给予适当的换药,如:清创、抗感染、促进愈合等。
(3)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局部或全身性抗感染治疗。
4. 心理护理(1)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针对患者疼痛、焦虑等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5. 康复护理(1)根据患者烧伤程度和康复需求,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3)协助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三、护理效果经过精心护理,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烧伤创面愈合,生命体征稳定。
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心理状态良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四、总结本次烧伤个案护理过程中,我们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加强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大批烧伤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批烧伤患者的护理质量。
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4次救治大批烧伤病员22例临床资料。
结果治愈20例,死亡2例。
结论在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中,充足的人力资源、合理分工、尽快液体复苏、预防呼吸道梗死是关键,严密观察病情、实施心电监护、严格的消毒隔离、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是重点。
【关键词】烧伤抢救护理我科从2008年4月起至2010年9月止,4次收治大批烧伤病员,在救治过程中护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2例,为三批烧伤病员,其中一批达9例,一批7例,一批6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16~58岁,烧伤面积在10%~99%之间,创面以深Ⅱ度~Ⅲ度为主。
烧伤原因:化学制剂烧伤6例,蒸汽烫伤9例,液化气烧伤7例。
伤后1 h~6 h入院,现场均未进行正规的休克复苏治疗。
1.2 结果治愈20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重度吸入性损伤。
2 护理措施2.1 急救物品的准备准备简易呼吸器、吸痰器、监护仪、气管切开包、导尿包、换药物资、抢救药品、不同型号的输液器、注射器、无菌床。
2.2 人力资源的调配接到通知后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以取得各保障系统的支持,迅速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
护理部紧急在院内抽调一些富有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加入到抢救队伍中,由护士长统一指挥。
2.3 迅速安置、妥善处理患者入院后迅速得到妥善安置,并依据“避轻就重”、“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抢救。
2.4 尽快进行液体复苏,顺利渡过休克期烧伤后及时的休克复苏和平稳渡过休克期,是烧伤抢救成功的前提。
利用较粗的血管并选择大号留置针进行穿刺,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按烧伤补液原则及方法确保各类液体及时补充。
由于处理及时得当,除2例患者因重度化学吸入性损伤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顺利渡过休克期,为后续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 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每小时、24 h尿量、色泽,作好出入量记录。
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病人的疗效和护理要点。
方法创面生理盐水清洗后用碘伏消毒,对头面颈部采用暴露疗法,躯干、四肢采用包扎疗法。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情况,防止创面感染。
结果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分别在3-6周创面愈合,半年后回访患者轻度功能障碍1例。
结论创面采用碘伏消毒,保持创面无菌,减少感染发生再加之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特重度烧伤护理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我科自2004年1月一2011年1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8—45岁,烧伤面积50%- 85%之间,度数深II度〜III度,主要原因为原油、天然气烧伤。
2 创面处理2.1 首次清创前,先剔除创面部及附近的毛发,修剪指趾甲。
生理盐水清洗后用碘伏消毒创面,深度烧伤创面应及早切痂削痂植皮。
2.2 对头面颈部、会阴部烧伤采用暴露疗法;四肢、躯干采用包扎疗法。
将患者放在铺有灭菌床单和纱布垫的床上,使创面直接暴露在温暖、干燥、清洁的空气中;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暴露最好应用翻身床,用吹风机将创面烘干,并保持创面敷料清洁干燥,每日按时换药。
2.3 抬高患肢,保持关节各部位尤其是手的功能位和髋关节外展位,适当进行局部肌锻炼,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 临床观察和护理3.1 病人入院后,立即送入烧伤病房,要求室温一般在28 C至30C,湿度在45%-60沱间,立即建立静脉补液通道,进行创面清创包扎、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等治疗。
3.2 呼吸道护理3.2.1 严密观察呼吸的变化,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防止窒息。
3.2.2 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护理:室内要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按时更换套管周围的纱布;观察伤口周围有无出血及皮下气肿,气道有无阻塞。
4休克期的护理4.1 病房内要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定时室内消毒,减少探视,避免院内感染。
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护理特重度烧伤病人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任务。
以下是我从护理特重度烧伤病人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1. 疼痛管理:特重度烧伤病人常常面临严重的疼痛,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定制疼痛管理计划,包括使用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缓解措施。
我学会了倾听病人的需求和回应他们的疼痛,以提供最佳的疼痛缓解。
2. 伤口护理:特重度烧伤病人通常有大片的严重烧伤伤口,需要进行定期的伤口清洁和更换敷料。
我学会了使用无菌技巧来防止感染,同时在伤口护理过程中与病人进行交流和提供情感支持。
3. 体液管理:特重度烧伤病人的皮肤功能受损,导致严重的水和电解质失衡。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液体摄入和排出,因此学会了使用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来恢复和维持体液平衡。
4. 情绪支持:特重度烧伤病人常常经历严重的心理创伤和情绪困扰。
作为护理人员,我学会了倾听他们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安慰和支持,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痛苦。
5. 康复计划:特重度烧伤病人的康复过程漫长而复杂。
在护理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康复专家和其他医疗团队密切合作,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特重度烧伤病人需要专业知识、技巧和情感支持。
这个过程中,我感到非常自豪能够帮助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病人,并为他们的康复做出贡献。
这个经验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和健康,并对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
12例特重烧伤病人的抢救护理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了12例特重烧伤病人,经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2例,男7例,女5例;其中小儿7例,年龄在2-5岁,烧伤面积在26%-38%之间,浅Ⅱ至深Ⅱ度之间,均为热液烧伤;成人5例,年龄在32-40岁,烧伤面积在54%-95%,浅Ⅱ至深Ⅱ度2例,深Ⅱ至Ⅲ度3例,合并四肢骨折2例;其中火药爆炸伤1例,石灰烧伤1例,明火烧伤3例。
烧伤部位分布于头、面、颈、躯干、会阴部、臀部、四肢。
二、结果本组小儿病例7例,住院16-26天,经手术治疗3例,全部治愈出院。
成人5例,住院53-197天,除1例因家庭经济困难,经3次手术,病情好转未愈出院,余均治愈出院。
三、护理1、创面护理创面的正确处理是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疗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休克明显者,应首先快速补液,按休克期输液标准执行,待休克基本纠正后再行清创,创面用0.025%稀碘伏清洗消毒,有大水泡者行低位剪水泡,放出液体,保留疱皮。
面、颈部、会阴部清创后直接外涂磺胺嘧啶银霜,厚1mm,采取暴露疗法,定时用红外线照射。
躯干、臀部、四肢创面清创后,可外涂磺胺嘧啶银霜,厚2mm,外加无菌敷料包扎,敷料被渗湿及时更换。
及时处理大小便,避免大小便污染创面。
为保护创面,特重烧伤病人,我们均给予卧气垫床,充气量以不能压触至床板,病人感觉舒适为宜。
2-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避免创面长时间受压迫。
2、安全有效的液体复苏特重烧伤的抢救中,尽早快速补液是防治休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入院后应立即建立2-3个静脉补液通道,迅速进行补液,以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尤其是早期要加快补液速度,液体按国内通用公式计算,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是:按每1%烧伤面积、每公斤体重补胶体晶体液成人1、5ml,2岁以上儿童1、8 ml,2岁以下小儿2、0 ml,同时注意晶体、胶体搭配输入,胶晶体比例为0、5:1(严重烧伤胶晶体比例可为1:1),一般于伤后第一个24小时丧失液体量的1/2应在前8小时内输入体内,其余液体量在第2-3个8小时均匀输入体内,而每日生理需要量则按1/3等份输入。
9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护理回顾
两年以来,我科共收治 9 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而我科无专设烧伤监护病房及悬浮床等专科条件,在物质条件相对较差,人员少,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严密隔离,对生命体征、出入液量进行严密观察,为医生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对病人实行定时翻身,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导管管理,对于减少并发症,达到治疗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 2011年8月-2013 年 6 月共收治 9 例烧伤总面积达82%-100%的患者,年龄在 34-56 岁,平均 45 岁。
1 例为女性患者。
其中ⅲ烧伤51%-86%,全部合并呼吸道灼伤。
入院后及时予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清创处理,防治感染及等治疗。
经过7-156天积极的治疗和护理,1位患者治愈出院,1位患者仍在院治疗,4位患者死亡,3位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休克期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患者均为特重度烧伤,无法利用浅表血管进行静脉穿刺,入icu后立即给予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导管,于左/右锁骨下静脉置管,保证了休克期液体的快速输入,同时给予监测中心静脉压。
积极配血,及时输入血浆,保证患者有效血容量。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每小时
尿量,严格依据尿量、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调整输液速度。
快速静脉输液时,应用加热装置,对于冰冷液体给予加温,以免因大量输入温度较低的液体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入icu后立即检查鼻腔、口腔及时清除分泌物,急行气管切开术,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当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后,脱离呼吸机,给予气管切开处吸氧、雾化吸入。
2.2 感染期
2.2.1 防止感染的护理
患者入icu后,给予单间严密隔离,专人看护,其余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洗手,穿隔离衣。
严格无菌操作,接触病人前洗手并戴无菌手套。
严格控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病室每日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2小时。
患者床单等物品使用前进行灭菌,床旁诊疗器械,如听诊器等每日消毒2次。
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创面渗出液的量、颜色、气味;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变化、胃肠道反应,注意是否存在脓毒症的表现,意识改变常是其早期出现的症状。
同时注意创面情况,若原来干燥的焦痂变得潮湿、腐烂,创面有出血点等都是感染的征象。
若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时做好创面细菌培养,以便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2.2.2 心理护理
清醒患者的心理压力甚为严重。
烧伤后的恐惧;身体的疼痛,活动不便;患者与家属完全隔绝,无法得到沟通,患者心理上会有
孤独感;特别是担心病情发展及因容貌和形体的改变而影响生活、工作。
因患者气管切开,故不容易交流。
我们在护理时,应对患者态度和蔼,耐心倾听病人的不良感受,给予真诚的安慰和劝导,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2.3 气道管理
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并给予四肢相应的约束,防止非计划性拔管。
患者气管切开,应加强气道湿化,按需吸痰,尤为重要。
床头抬高30—45°,呼吸机集水杯低于患者肺部水平,及时倾倒呼吸机冷凝水,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
清除气管套管气囊上滞留物,每天两次,选择合适吸痰管型号,吸痰前后充分给氧,两次吸痰间,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膨肺,防止肺泡塌陷。
吸痰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变化。
脱呼吸机后,持续雾化吸入,加强气道湿化,防止痰痂形成。
2.2.4 动静脉置管护理
患者皮肤烧伤,无法应用袖带测量血压及粘贴心电监护电极。
必须通过动静脉置管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
而动静脉置管的固定及维护极具挑战。
中心静脉导管一般通过缝线,固定于皮肤。
记录导管外露长度,每班交接。
导管远端、三通阀及输液管道接头处,无菌巾包裹后运用胶布缠绕。
发现污染及时更换。
动脉测压管不仅可以观察患者血压,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而且通过血压波形,监测患者心率。
一般患者选择桡动脉置管,无菌纱布
覆盖穿刺点后,使用透明敷贴固定,纱布被渗出液污染及时更换。
或者应用水胶体泡沫敷料覆盖(效果好,代价高)。
导管各连接口无菌纱布包裹。
导管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接头消毒确保用力擦拭15秒,待干。
所有管道中无血迹残留。
每天评估患者及导管情况,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如有感染征兆,留取导管血、外周血细菌培养,并在拔除导管时,使用无菌剪剪取管尖5cm行细菌培养。
3 体会
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特别的耐心和细心,不怕脏,不怕累,也需要医护人员特别的慎独精神,从严要求自己,任何一个人很小的失误,都可能给病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我们护理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并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