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美术课教案
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梵高
板书设计
艺术美和形式美
形式美包含的内容。
〔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及其构成的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比照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共5篇)第一篇: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授课时间:2013年12月5日第十五周星期三课型:鉴赏课题: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与形式美》一节关于美术鉴赏的美术课。
教学重点是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是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本课是有关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的一课,在知识与技能这个方面要让学生了解: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3、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体验、评价。
过程与方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有机地给合起来,侧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有形象的依据。
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探究相给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给合。
整体遵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美术作品艺术美和形式美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准确地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和价值判断。
2、通过运用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作品的审美鉴赏,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进而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课的难点是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除上述外,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的异同、关系及其流动与变异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模式:1.专门为本节课制作的ppt课件2.图片引入→发现探讨→深入分析→实践提高→课后拓展3.分组合作学习导入新课同学们经常看画册或去美术馆、博物馆参观时,面对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①究竟哪些是好的作品?哪些是一般的作品?②画的一点也不好看,为什么会这么“有名”?③呀!这幅画得漂亮,太像了!而又为什么没获奖呢?④我啥也看不懂,这是艺术吗?诸如这样的疑问往往会困惑着我们。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1、知识和技能:(1)了解美术作品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2)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创造出的艺术所特有的美,其中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
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
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调查、网上搜索等方法,搜集有关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素材。
(2)对搜集的材料、作品进行、分析、提炼和归纳。
(3)尝试把“搜集资料→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引入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走近鉴赏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2)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鉴赏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3)懂得鉴赏美术的重要性,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直观性的一面可以为我们所把握,但要能更敏锐地感受、更深刻地理解,还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我们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本镇户口子女,高一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鉴赏美术、对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欣赏能力只留于表面。
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一的学生已具备浏览网页、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维和自主的能力,求知欲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能够在老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教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求。
假如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术作品,也就不会有艺术美。
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及其美进行观察、体验、思考的结果。
美术作品中的美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美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
让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调查等,从而学生可以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感悟生活的真理,得到美的享受。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教案:《艺术美和形式美》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3.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2.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一幅名画,并问学生对这幅画的感受和评价。
2.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感受,是艺术家通过创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形式美指的是作品表面的形式和结构在美学上的组织和表现。
3.特点比较(15分钟)分别列出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和比较两者的异同,并总结归纳。
4.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对其进行欣赏和评价。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5.互动讨论(15分钟)6.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艺术美和形式美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四、课堂延伸:1.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写一篇欣赏和评价的文章。
2.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欣赏和评价的作品,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演讲或展板等形式。
3.课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自己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准备:1.一幅名画;2.相关的教学PPT;3.学生可以选择的艺术作品图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3.学生的互动讨论和课堂表现。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
2. 掌握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
2.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1.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的深入理解。
2.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用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感到美的画和感到美的家具有何区别?2. 讲解艺术美与形式美(10分钟)老师通过PPT或黑板画,讲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艺术美是指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美感。
它强调的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内涵的美,以及观念和艺术手法的独特性。
形式美是指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形式和结构的美感。
它强调的是物体外在的形态和结构的美,以及物体的功能和布局的合理性。
3.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15分钟)老师通过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艺术美强调的是作品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形式美则强调物体的外在形态和结构的美。
艺术美追求的是独特性和创新性,形式美则注重物体的功能和布局的合理性。
联系:艺术美和形式美都是对美的追求,都在追求审美的愉悦和感受。
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很多时候是相互依存的,艺术作品要通过形式的表达来传达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4. 观赏艺术作品与形式美的鉴赏(20分钟)老师选择一些具有艺术美和形式美的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观赏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分享感受。
5. 学生创作(20分钟)老师给学生准备一些美观的素材,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能够既满足艺术美又符合形式美的作品,例如漂亮的手工艺品或装饰品。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思合理的结构,体现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结合。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及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3、培养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感受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
(2)掌握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体会艺术美和形式美。
(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为什么能够被称为艺术杰作,它们的美在哪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艺术美与形式美。
(二)知识讲解(20 分钟)1、艺术美的概念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美,它是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和创造,将现实生活中的美加以提炼、加工和升华,从而创造出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举例说明: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艺术家通过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精确把握,以及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深刻刻画,展现了人体的美和力量,体现了艺术美。
2、艺术美的特征(1)典型性:艺术美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集中和概括,它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创造性:艺术家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3)情感性:艺术美往往蕴含着艺术家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3、形式美的概念形式美是指构成艺术作品形式的各种要素,如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所呈现出来的美。
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计白当黑”,通过巧妙地安排画面中的空白,使画面产生独特的美感。
4、形式美的构成要素(1)线条:线条是构成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情感表现力,如直线给人以刚直、坚定的感觉,曲线则给人以柔和、优美的感觉。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知与欣赏能力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和形式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通过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定义及区别。
2. 艺术美和形式美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体现。
3. 艺术美和形式美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幅具有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画作或一首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和感受。
探究: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
展示:4.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并解读其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元素和特点。
5. 学生观看并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拓展:6.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戏剧等),深入了解其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展示作品。
7.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理解和体验。
总结:8.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艺术美和形式美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9.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艺术美和形式美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作品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3. 学生的个人反思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具有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
2. 各种艺术形式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资源。
3.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作品所需的材料。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拓宽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知。
2. 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比赛或展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身边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②(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2.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
3、教学难点:①、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②、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理解。
4、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导入。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
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的第二自然。
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二、新知探究: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
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
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
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文章标题:探究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一、前言美,是人类最早的追求和探索对象之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也不尽相同。
从古希腊的“形式美”到西方现代艺术的“概念美”,人们对美的追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内在的情感体验。
艺术美和形式美作为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们对美追求的重要路径。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能真正领略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内涵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二、课程设计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并不是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完全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理解、感受。
同样是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程内容中添加对艺术和形式美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艺术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技能所代表的美学意义;二是安排对艺术和形式美的主题学习,包括对于不同主题的艺术品的观赏研究、感性体验和思考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和形式美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交互合作中展开对于艺术和形式美的探究和思考。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艺术品的剖析和解读,从艺术品所代表的主题、情感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艺术品的互动体验和反馈,包括对声音、光影和空间等因素的感知和处理。
四、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必要手段。
在学习评价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感受体验和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估。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作品展示和演示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这样可以有效地考察学生在艺术和形式美方面的认知、感受和表现能力。
五、结语艺术美和形式美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