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和形式美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形式美与艺术美是艺术领域中两个重要而又紧密相关的概念。
形式美指的是作品的外在形式或形态,也就是作品视觉上的美感;而艺术美则包含了形式美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内涵,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情感、表达思想、探讨人生等等。
本文将从相关理论、实例分析等方面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
形式美是艺术作品表现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形式美关注作品的视觉效果,通过各种艺术元素的运用,如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来创造视觉上的和谐与美感。
形式美的追求并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还是对于观者情感的引导与控制。
例如,在绘画中,画家常常通过运用适当的色彩和线条表现方式来营造特定的氛围,以引起观者的共鸣。
因此,形式美可以理解为艺术家通过物质形式对感官的挑逗与激发,以达到对人的审美心理的感染和启发。
形式美的追求也是艺术家对于技巧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然而,艺术美则更加注重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主题,旨在引起观者的思考与共鸣。
艺术美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和表达,是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背景描写和逼真的情感刻画,深入探讨人类情感与人生困境,以此引发读者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艺术美与形式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形式美是对于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美则更加注重作品背后的思想与情感。
尽管形式美与艺术美有其独特的特点,但二者又密不可分。
形式美是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形成了艺术品的基本品质。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形式美的手段来传达艺术美的内容。
形式美是艺术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一种语言,是表达艺术美的媒介和载体。
艺术美则在形式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以此引导观者的审美体验。
形式美和艺术美互为依存,相辅相成。
总之,形式美与艺术美是艺术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形式美强调作品的外在形式和视觉效果,通过艺术元素的运用创造美感;而艺术美更注重作品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传达艺术家的观点和观念。
艺术美和形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形式美则是指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所表达出的美感。
形式美是艺术作品的一种外在表现,通过色彩、构图、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的运用,使艺术作品在整体上给人以美感。
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丰富多样,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首先,色彩运用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能够表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意象。
艺术家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
例如,梵高的《星夜》运用了丰富的蓝色,给人以宁静、神秘的感觉,形成了作品独特的美感。
而梵高的《向日葵》则通过运用鲜艳的黄色,给人以明亮、愉悦的感觉,形成了作品独特的美感。
其次,构图是形式美的关键因素之一、构图是指艺术作品中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艺术家通过对构图的处理,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层次和平衡感。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形象被放置在画面的正中央,同时在她周围的景物也被精心地安排,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和谐的视觉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使作品更具有张力和美感。
再次,线条的运用也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条可以通过粗细、弯曲等方式来表达出作品的动感和节奏感。
艺术家通过对线条的运用,能够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例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中,线条呈现出扭曲、纠结的状态,表达了女性内心的痛苦和困扰,给人以强烈的触动,形成了作品独特的美感。
最后,形状的运用也能够体现出艺术作品的形式美。
形状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外形。
艺术家通过对形状的处理,能够赋予作品以独特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中,通过将物体分解并重新组合,创造出具有抽象形状的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成了作品独特的美感。
总之,艺术美和形式美是不可分割的,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涵盖了色彩运用、构图、线条以及形状等方面。
艺术家通过对这些形式要素的处理,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赞赏。
浅论形式美与艺术美【摘要】本文阐述了形式美与艺术美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艺术美的产生和形式美法则及二者的不同。
指出艺术美不在于表现什么,而在于如何表现。
形式美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语言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
所以,我们要在设计创造过程中,创作出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理上的快乐和心灵上感动的东西。
【关键词】形式美;艺术美;法则;区别美,在生活中广泛存在着。
设计艺术中的形式美,更直观,更形象,更有效地传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人们对美的概括与表达。
那么何为形式美、艺术美呢?本文从形式美与艺术美的概括、艺术美的产生及形式美的法则、艺术美和形式美的不同3个方面来探讨形式美对艺术设计的重要影响和具体体现。
一、形式美与艺术美概述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
它是自然界中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等各种感性因素有规律的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审美特性,经过人类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即审美创造及审美欣赏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
首先,人类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对对象和活动本身各种形式特征的不断认识和反复比较,逐渐形成和发展出人所特有的对于形式的要求和把握能力;其次,在人类活动(包括审美活动)中,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各种形式因素及其不同的组合关系,因其日益明显地体现了人的生命需要和情感色彩,越来越直接地呈示出人的生命运动规律,从而日渐具体地成为一种满足人的生命和情感的存在。
形式美是历史文化积淀的成果,是与人相关的。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包括艺术内容美和艺术的形象美。
人们感受到的艺术作品的美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欣赏来实现的。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形式不能脱离艺术形象的描绘而独立存在。
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根据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用艺术的语言概括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具体生动图画。
我们不能错误的认为艺术形象仅就是人物形象,生活中的自然风景、欢乐的气氛、生活中的情趣等等,都可以是艺术形象。
所以,艺术美是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体现,表现在所有艺术作品中的美,其中包含了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的指引,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出的综合美。
形式美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特征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
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
美的形式是体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内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重大区别表现在:首先,它们所体现的内容不同。
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
而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内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
其次,形式美和美的形式存在方式不同。
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
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构成因素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主要是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
色彩的物理本质是波长不同的光,人的视觉器官可感知的光是波长在390—77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
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的电磁波程度不同,而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十分复杂的色彩现象。
色彩既有色相、明度、纯度属性,又有色性差异。
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
如红色通常显得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蓝色显得宁谧、沉重、悒郁、悲哀;绿色显得冷静、平稳、清爽;白色显得纯净、洁白、素雅、哀怨;黄色显得明亮、欢乐等。
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一、课程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六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它是在学生前几课初步了解了美术鉴赏相关的基础知识之上,开始学习的专业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从本课开始学生进入到美术专业领域欣赏评鉴活动。
本课涵盖两个概念:艺术美和形式美及二者间的关系,其中涉及美的不同形态,本课应让学生掌握在形式美构成的元素、手段、规则的基础上理解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异同,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
教材容量大且难度深,加之对高中学生是否有相关知识支撑不了解,授课难度非常之大。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涉及整个艺术领域,提到了一个很专业的高度。
而对高中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储备情况和基本素养也一概不了解,本课教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设计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以校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自主学习中注重美术本体知识的渗化理解,运用媒体手段扩大知识的外延与内涵,使学生深入理解全课要点达到掌握新知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美的多种形态,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美术鉴赏活动。
2、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欣赏评述、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阔学生视野,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科体系,完善、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审美品位。
五、教学评价:
①能否积极探究,大胆正确描述范例所展示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人文内涵。
②能否运用艺术美和形式美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美术作品赏鉴问题。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形式美语言元素、手段和语言规则,并能用之进行美术作品赏析。
难点:艺术美和形式美之异同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演示、谈话、讲解、案例
2、学法指导:自学、讨论、观察、汇报
八、教学准备:课本、课件、多媒体。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设计:
(一)赏析导入:
课件播放范冰冰与憨豆照片,他们漂亮吗?(好看/不好看)哪些地方漂亮呢?(引导学生从服饰、外貌和体态、表情等各方面观察)
师生共议,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并板书揭题:师:启发思考:这组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既然漂亮不是美术鉴赏的标准,美术鉴赏的标准是什么呢?导入结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形象对比赏析引入新课,引起兴趣为后面突破全课难点夯实基础。
(二)自学探究: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自学教材找要点,汇报交流。
教师板书全课要点。
设计意图:自学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
(三)体悟美感,直击难点。
1、下面请大家欣赏这些作品,猜猜它们分别体现出哪种美?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师生互动,共议作品内在的精神气韵和美感。
小结:
通过这些作品可见,美具有多种形态。
由于这些问题每一个展开都是大问题,因时间关系只为辅助大家理解本课主题,只作以了解,同学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利用网络进行深入探究。
3、引导学生观察美的结构图,理解相关成分结构。
小结:
明白了美的存在内核下面我们就容易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关系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艺术作品仔细体会它们所包含的艺术美是什么。
(课件播放欧米埃尔组图)
设计意图: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内在关系及区别。
为后面顺利独立深入进行美术鉴赏坚实基础。
(三)案例赏析,审丑验证审美。
(深入感知艺术美丰富内涵。
)
1、导引赏鉴:
①课件展示欧米艾尔雕塑,引导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并汇报欣赏感受。
②小结并引导深入思考:
罗丹为什么要雕凿一个又老又丑的妇人形象?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并拓展延伸知识内涵。
《欧米埃尔》这件雕塑是世界上以丑为美的艺术典范,它昭示了审丑文化潮流的到来。
并引导说出相关文学作品。
小结:通过刚才这一组中以丑为美的艺术作品的赏鉴,我们可见:自然美是一切美的源泉。
(课件展示重点文字及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中既有形式美也有艺术美,二者相互交融互为支撑。
(课件展示艺术美、形式美文字ppt)
过渡:
下面我们来尝试用学到的知识来个小试牛刀,对作品进行进行解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感官入手谈自己的感受,潜在认识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关系。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感悟能力。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牛刀小试。
1、课件展示美术语言元素点、线、面、色、体颇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这些作品中发现了哪些主要的美术作品的形式美语言元素?试着说说。
学生观察,师生共议,互动交流,锻炼口才与鉴赏力。
2、课件展示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美术语言手段相关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分别表现出美术作品形式美的哪些语言手段,结合作品讲一讲。
学生观察讨论并汇报,教师引导点拨升华。
3、课件展示形式美规则相关代表作。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形式美的语言规则,在美术作品中有哪些表现。
学生观察讨论并汇报,教师引导点拨小结并升华。
〔设计意图〕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习惯、探索实践的勇气、锻炼语言表述能力,增强审美力。
(五)团结协作、自主实践。
教师提问并安排探究活动:
分组共同分析作品《死与生》的形式美及艺术美感?
各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小组作品讨论汇报,加强了学生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实践中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明理立志、总结升华。
教师归纳总结,名人励志。
设计意图:结课时对全课进行小结,适当点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更深层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附:板书设计
六含义:形体、形态——语言元素、手段、呈现方式
艺形
术和式
美美语言元素:点、线、面、体、色
构成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机理
语言规则:变化统一对比和谐对称均衡
比例尺度节奏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