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战争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7.21 KB
- 文档页数:3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第一篇:特洛伊之战观后感《特洛伊之木马屠城》之我的战神——阿基里斯细数从古至今,多少战争,到底是为什么而战?也许是为了权力,也许是为了荣誉,也或许是为了爱情。
那么特洛伊之战也难逃宿命。
特洛伊之战是具有历史烙印的既雄伟而又不失华美的传奇神话,是值得后人讴歌和叹诵的杰作。
傲慢、清高、目中无人、自负、自大,几乎所有的贬义词用在他身上似乎都不为过。
但是他也有为了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而维护国家利益,他也有为了保护国民安全而奋不顾身的站出来独当一面,他也会为了名誉而战,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他的影响气概足以掩盖他的种种缺陷,如此铮铮铁血男子汉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也会为了给自己表弟报仇而找赫克托决一死战,他也会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揭下伪装的面具,他也会为了一个真正的对手的失去而痛苦流涕。
在百万人对决的战役中,阿基里斯仅用一剑就致比自己高一倍的敌人死地,便扭转了整个战事局面,避免了一场血流成河的狂屠,挽救数百万人命于不幸。
之后他便隐居了,但是神又怎么会让如此英勇神威的英雄销声匿迹呢,又让他创造了只身带领队伍攻占特洛伊的传奇,终于让他成为雅典人民的依靠,尊奉他为战神,不死的神话。
也就在这场战争中阿基里斯俘获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布里塞伊斯,他尊重自己所爱的人,不强迫她,不仅处处保护她的人身安全还保障她的人格尊严。
他会为了她与国王刀刃相见,他也会被自己爱的女人骂得垂头丧气,甚至放下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兵器。
他爱她的为了和平无所畏惧的精神,他爱她的为了尊严和自由不断抗拒的顽强的品质,他爱她的纯洁,他爱她的勇敢。
阿基里斯由于不甘心赫克托误杀自己表弟而愤怒不已,全然不顾任何的反对和奉劝,执意同赫克托决一死战。
只身一人在特洛伊城下歇斯底里的向赫克托宣战。
两个英雄的交锋,且不说在城楼上观看的赫克托的家人和和他的臣民是多么的撕心裂肺,连在战场之外,隔着几百年之后旁观的我都如此的心力焦悴。
最终略胜一筹的阿基里斯击败了干烈的赫克托,两个英雄用英雄的方式决断了一场战争。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第一篇:特洛伊战争读后感特洛伊战争读后感《荷马史诗》里完全没有涉及“和平”这个话题,但是用我们21世纪人的价值观去读这部巨作的时候,我们完全有权利引入“和平”这个话题,因为,一部作品当它诞生了之后,它就不再属于作者了。
而且,经典之所以会是经典,就是因为在不同的时代,人们都能够在里面找到当代需要的东西。
《特洛伊战争》是根据荷马史诗改编,重要角色的性格也是跟史诗里的基本一致,唯独有一样不同,那就是观念,里面的角色拥有了一些21世纪人的观念,例如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为何而战。
里面的人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反思为何而战。
“告诉我,你杀过人吗⋯⋯你看过战死的人吗⋯⋯我杀过人,听过也看过他们死前的哀嚎,一点也不光荣,一点也不伟大,你说你要为爱而死,你却不懂死亡,更不懂爱情⋯⋯”这是在古希腊时期的赫克托尔不可能会说出的话,这段话是说给21世纪的我们听的,这段话也只对于我们有意义。
阿基琉斯和赫克托尔在太阳神殿里的对话更是直接地反映出现代观念,反映现代人的反思——“你为何而来?”“这场战争将流传千古。
”“千百年后我们早化成白骨⋯⋯你把战争当作游戏,你知道有多少妻子将失去丈夫吗?”显然,赫克托尔的问题是现代人才会问的,也许,编剧问的对象并不是阿基琉斯,他问的对象也是某一些现代人。
只有这样,这个问题才显得有意义。
“你来特洛伊想得到什么?你要的不是斯巴达王后。
”“男人都要些什么,我只想要更多。
⋯⋯“你以为阿伽门农会关心他弟弟,他是为权利而战,不是爱情。
”⋯⋯“人是可怕的动物,我教你如何杀人,却没教你为何而战。
”⋯⋯“我不杀你,你会杀更多的人。
“⋯⋯所有的这些问题、对话都不是古希腊人会想的、会说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影片不仅想到了战争双方首领为何而战,还想到了在战争中、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却又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士兵究竟为何而战——“士兵为了素为谋面的国王而战,奉命行事,为国捐躯。
”“士兵必须服从命令。
”“别为了一个愚蠢的国王赔上自己的性命。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特洛伊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特洛伊观后感》。
第一篇: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电影还算不错吧,宏大的场面加上布拉德皮特的表演都上演了一场特洛伊之战,但是3个小时的影片似乎少点什么,也许是因为电影要表现的主题不是那么明显吧,也许电影就没有试图去表现一个主题。
最后半人半神、所向无敌的阿克琉斯最后竟然被一个花瓶王子射死了,几乎一无是处的花瓶王子,不但骗了美人心,杀死了最强战士,让整个城池的人用死亡为他的错误买单,他却像没事人一样,安然逃跑了……“他是我见过的最强壮的敌人,我不会想和他打的”“这就是没有人会记得你的原因!”他不效忠于任何国王,但是却为名誉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
“他为权利而战,你为荣誉而战。
”奥德修斯说的对,上帝给了阿克琉斯强大的战力,也给了奥德修斯游说能力,他们不过是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罢了,但是阿克琉斯不信奉上帝、不臣服于任何王者,只为能够永世留名痴狂。
“这场战争将被永远铭记,所有参战的勇士都将名留青史”这便成了他参加特洛伊之战的原因。
布拉德皮特,从来都保持放荡不羁的角色特点,但是几乎在所有的影片中都会受一些智者的制约,虽然他知道别人在限制他,但是他却似乎又心甘情愿。
他的母亲明白他,“你会被孩子们记得,但是当他们死后就不会有人再记得你了”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不知道阿克琉斯去之前相不相信他母亲的这句话,但是他终究是要去的。
与阿克琉斯相比赫克托更有传统的骑士风范,不过总感觉古代的战争是这么的搞笑吗?大家正在打仗,然后变成了一群人呢围观两个人拼剑术,然后说今天不打了,各自回家。
第二篇:特洛伊观后感《特洛伊》观后感——关于女人,以及爱情女人和爱情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
《特洛伊》着墨最多的,是双方的两个英雄的个性刻划,他们间的牵扯,以及芸芸众生在这场悲剧战争中的所得所失。
但女人和爱情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是在电影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特洛伊战争的观后感800字作文范例5篇有关特洛伊战争的观后感800字作文1爱有很多种,有一种爱可以是〝全盘奉献〞,但有一种爱却是想要〝全盘奉献〞又充满了无奈,比如赫克托尔之爱.影片中,赫克托尔面对自己的弟弟将要被敌人杀死时,他毅然选择了投降和违背诺言,从而救了他深爱着的弟弟.在今天看来,这些都似乎没多大异样,但在当时古希腊时代,人们把尊严.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英雄主义导向下,赫克托尔做出如此选择,足以令人震惊.其原因除了爱——对自己亲弟弟毫不保留的爱,还有什么可以解释呢?他愿意抛弃自己的荣誉.尊严.乃至生命去爱自己的亲人,孰可敬,孰不可敬?显然,赫克托尔在作出决定之前是发生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这一点从他紧盯着的目光可以看出来.他明知自己那样做会带来的后果,但在他内心深深的慈爱下,纵有再多的无奈,他也选择一肩独挑.于是,我恍然大悟:这世上有一种果敢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论英雄,他,该当魁首!由此及彼,再看帕里斯和海伦之爱.他们仅仅为了自己的爱却给赫克托尔以及自己的国家带来致命的损失.追求爱情是值得歌颂的,但为追求一己之爱使家国蒙难,这种不顾一切的爱未免太过狭隘和自私.片中的阿基里斯是人所公认的英雄,但他的英雄仅限于武艺和义气层面.他战斗不是为国家,只是为向世人展示自己无与伦比的勇武.说白了,他爱的只是〝英雄〞的头衔而已,于是他把杀戮当做自己卫冕英雄的垫脚石.由此可见其〝英雄〞的狭隘性.且在他杀死对手赫克托尔之后还大肆侮辱其尸体,这不是真正英雄之所为,甚至有点卑劣——虽然事后有所后悔.因此,他的〝英雄〞不及赫克托尔〝英雄〞的深刻和伟大.赫克托尔之爱,前所未有,〝伟大〞之词,绝非溢美!有关特洛伊战争的观后感800字作文2《特洛伊》全片修罗场,英雄战士没有一个好下场,结局倒是两个祸国殃民的贱人终成眷属,深深地被讽刺到了.赫克托尔,现世中的理想主义英雄,为国为民为兄弟,重情重义,对战争有抱有慈悲心,主张和平共处,他爱子民爱家国,是一个绝对完美的英雄.为了弟弟犯下的错却不得不战,这是他不可避免的使命.败国弟弟风流成性,不顾大局为一己私欲让城邦陷入绝境,导致特洛伊城岌岌可危,百姓妻离子散,人鬼同哭.帕布斯本来可以用自己的命换取城邦安定,可是他临阵脱逃,使得战局发展到覆水难收的地步.赫克托尔是当之无愧的王,他是特洛伊唯一清醒的人,清晰地认识到靠神灵庇佑是没有用的,只有那些愚昧无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国老才信以为真.他的死,惨烈悲壮,煊赫的英雄,马革裹尸血洒疆场.一把火烧掉所有荣誉,身份地位和痕迹.真实残酷得让人泪目.敬英雄一杯酒,愿天地都以你为荣.阿基里斯,不得不说他和我国历史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有些相似.他性格太矛盾,冷酷残忍又善良仁慈,一句话不对就可以撂挑子不干,一句话对头也可以以身赴死.他目空一切,视金钱地位为粪土,因为这一切都拥有.功高盖主,骁勇善战形容他不合适,应该是万无一失,百发百中,所向披靡,是士兵引以为傲的大将军,他所求的,是永垂不朽的荣耀,千古留名的功绩.实打实的个人主义英雄者.为了敌邦的女俘虏,不惜〝冲冠一怒为红颜〞,挑战国王的权威,生气不上战场,结果失去了至亲表弟.终究是为了个人的恩怨身负沙场,杀掉赫克托尔,拖着尸体围着城邦跑,让赫克托尔的妻儿父亲看着亲人落得这个下场,残忍至极.当特洛伊的国王放下尊严恳求要回儿子的尸体时,他善心大发,同意了.他看着赫克托尔面目全非的尸体,嚎啕大哭,我想他应该看到了未来自己的下场.特洛伊沦陷,他只身邦中潜入寻找爱人,被败国贱人帕布斯乘机杀死.号称铜墙铁壁金刚不坏之身的人就这么简单地呜呼了.同样一把火,两枚铜钱,烧掉所有,剩下一捧带血的灰.电影的最后,〝虞姬〞站在山腰上回望故土,太阳初升,白云游走,这片土地已经化为灰烬,一切告终,冥魂在国土彼岸呼啸,哭喊,这片硝烟滚滚的大地仍会有繁衍和新生,和永不止息的战争.特洛伊城邦地势易守难攻,本来不该这么快落败,然而国王相信诸神会替他们打仗,帕布斯不愿意牺牲小家为大家,众多蠢货的危言耸听.阿基里斯不信神,他就是可以让其他人闻风丧胆的神.赫克托尔不信神,他是为特洛伊子民牺牲自我的伟大的神.他们的姓名和光辉名扬千古,与世长存.帕布斯这个小贱人虽然和海伦活下来了,但也不知道被世人诅咒死过多少回了.要顺藤摸瓜的话,海伦可能是罪孽最深重的人,俗话说妖妃祸国,小人乱政,不过我倒觉得她并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起因.〝女人和弱者才需要和平〞那个斯巴达王还是谁说的,忘了.这句话足以证明,就算贱王子不带走海伦,这场灾难迟早也会到来.因为一个女人就颠覆国家命运太荒.唐了,这都是哪些狗男人说的.尽往女人身上扔黑锅,无耻.〝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如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有关特洛伊战争的观后感800字作文3希腊神话故事既美妙神秘,又丰富有趣.这些极具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故事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英雄的传说.可就是,各位神仙的名字实在让人犯晕,更别提神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了.本片删繁就简,将故事中的〝神〞变成了有七情六欲的人类,将长达十年的战争浓缩成几个经典片段,展现了一部悲壮又感人的史诗般巨作.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由外入内的震撼力.场景恢宏壮阔,万军鏖战画面惊心动魄.尤其是最后特洛伊的屠城镜头:婴儿被无情抛下.妇女惨遭蹂躏.无数百姓瞬间失去性命.整座城市化为火海??将视觉震慑发挥到了极致.让我由内心深深受到震动的,是特洛伊老国王深夜独自来到敌军营帐,跪求阿喀琉斯还回爱子尸体的那场戏.虽然一直认为〝可怜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但这段戏在老戏骨彼德·奥图的演绎下,真切感人.大王子赫克托耳在剧中的形象本就完美出色,令人肃然起敬.在这里,观众积压了许久的悲伤情绪,随着老国王的一跪,达到了顶峰,不知不觉中泪水已满眶.本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显然不是那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小王子,而是布拉德·皮特扮演的阿喀琉斯.皮特那个时候真年轻呀!俊美的脸庞配上健硕的肌肉,浑身如散发着金色的光芒.阿喀琉斯英勇善战,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悲剧气质.他遇到自己真正爱的人后,曾一度也想回归故土,曾也想过平凡人的生活,却最终难逃宿命.他说:〝每一刻都稍纵即逝,生命因为有限而显得更加美好.〞人呐,有时候如此强大,有时候又这么脆弱.有关特洛伊战争的观后感800字作文4〝人们不断追求永恒的生命,于是我们问自己,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名垂千古吗?在我们消失很久以后,会有陌生人听过我们的名字后好奇我们是谁吗?会知道我们战斗时多么勇猛吗? 会知道我们的爱情多么伟大吗?〝开篇的自问许是这场战争中每一个战士的疑问,许是阿基里斯的疑问,许是赫克托耳的疑问,许是我们的疑问.这一生,选择安逸平淡的一生还是为了荣誉而战? 我想如果阿基里斯自问自己,心里回荡着的只有五个字:为荣誉而战!阿基里斯和赫克托耳无疑是这部剧的两大主角,在两个都知道自己的命运之后仍选择直面命运.阿基里斯在出发前去见了自己的母亲忒提斯,虽然知道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将会殒命,但攻下特洛伊城,将会是留下千古之名,就更加坚定了出战的信念.阿基里斯的执着.对荣誉的渴望和我国传统的听天由命不同,阿基里斯不信命运.不信众神,甚至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地贬低众神,攻占特洛伊的庙只,一剑斩断太阳之神阿波罗的金身塑身的头颅.这让我不禁想起《悟空传》的悟空——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就像前面大佬说的,如果命运真的存在,如果改变不了那场命运,那为何不忘了那个结局呢?阿基里斯出发了,但他遇到了自己的软肋——布里塞伊斯,阿基里斯这一生杀戮无数,终于遇到了一位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人,也许布里塞伊斯是阿基里斯的又一个〝阿基里斯之踵〞,阿基里斯在特洛伊城破之时,为了去寻找布里塞伊斯才被二王子帕里斯射中脚踝.阿基里斯傲慢自大,说出了〝Do not waste your life following some fool isorders.〞(别为了一个蠢国王搭上性命)这种话,但就像国王阿伽门农所说:〞阿基里斯目空一切,不会为任何国家效忠.〝但阿基里斯的骄傲和野心让他心甘情愿戴上盔甲,对荣誉的追求和名垂千古的渴望难道不是另一个〞阿基里斯之踵〝吗?最后,阿基里斯被王子帕里斯射死,其实,他也是被自己射死的,阿基里斯想要射向帕里斯的长枪举起又放下,布里塞伊斯教会他什么是活着,而他自己也走向了救赎.有关特洛伊战争的观后感800字作文5看完这部电影,也许很多人都为着阿里客斯的死而伤心悲愤,可是Hector的死亡则更具有悲壮的色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着国家的安定,为了臣民的尊严,为了他身上担负着地太重太大的责任,明知结局已定,却还愿拼尽一己之力,一人之躯,战斗到最后一刻.Hector,人慈心善,勇敢与谋略并存,爱护妻儿,保护兄弟,守卫国家.他既是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又是弟弟的兄长,父亲的儿子,更是国家的捍卫者,国民心中最坚固的城墙.他既不像阿里客斯是一个半人半神,除了死门刀枪不入,也不像渥波锡是一国之王,坐拥精兵强将,幅员辽阔,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有感情,有弱点,血肉之躯没有一点独天的优厚,身为一个大王子,既没有什么特权还要背负着更大的责任,可是他无怨亦无悔.他的特洛依第一勇士的称呼,远比别人来的要艰辛,他不似阿里客斯从小被天神庇佑,一路顺畅的取得各种荣誉,而他呢,为着这么个结果一次次受伤,咬着牙,流着血,被肩上担负着的责任鞭笞着成长.谁也不知道为了这个结果,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流了多少血与汗.他仅仅是为了这样一个称谓吗?这可笑又单薄的称谓吗?不!当然不是.他只是想要变得强大一点,再强大一点,强大的可以保护自己的国家与臣民免受战争之苦,俘虏之辱为的是孩子可以快乐无忧地成长,妇女老人可以安全稳定地生活,国泰民安,不只是说说而已,它需要的,他都去努力了.一想到他的死都会觉得特别心疼,〝你可以不去的啊!〞,他的妻子问,他的孩子哭,是的啊,他本可以不去的啊,不去那一场必败无疑的决斗,和妻儿在一起,可是他是Hector,他从来不是为自己而活,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得不战.若一直安定下去,他必将成为一个好的国王,带领着他的子民们幸福安稳地生活下去,可是他死了,他的城他的国家也没了.有关特洛伊战争的观后感800字作文。
特洛伊战争电影观后感《特洛伊战争》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它于2004年上映。
这部电影由沙奇斯·科恩执导,布拉德·皮特、埃里克·巴纳和奥兰多·布鲁姆等众多优秀演员参演。
电影以史诗般的布景和复杂的剧情而著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以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特洛伊王国与史上最伟大的希腊英雄之一阿喀琉斯之间的斗争。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带领特洛伊军队绑架了斯巴达王后海伦,这引发了一场希腊与特洛伊之间的惨烈战争。
阿喀琉斯是特洛伊战争中最出色的战士之一,他和特洛伊王室关系紧密的霍克托尔王子赫克托尔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关系。
电影在视觉上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通过细腻的摄影技巧和精心设计的布景,再现了古代特洛伊王国的壮丽景象。
巨大的城市墙、完美复制的古代战士盔甲和精心重建的战场场景,都让观众感受到了古代特洛伊的宏伟与严肃。
特洛伊王宫的宫殿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宫殿大门上的装饰品如同艺术品一般令人赞叹。
此外,电影还通过实景拍摄展示了海战的壮丽景象,激起了观众的无限想象。
剧情构架严密,节奏紧凑。
电影以史诗般的方式展示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让观众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壮丽。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明确的目标,使整个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是一个具备吸引力的人物,他的决定引发了整场战争。
与此同时,阿喀琉斯作为特洛伊战争中的中坚力量,以其非凡的战斗技巧和无畏的勇气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赫克托尔王子是特洛伊战争中最复杂的角色之一,他既是特洛伊的英雄,又是特洛伊王室的儿子,他的命运令人动容。
电影的另一个亮点是优秀的演员表演。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阿喀琉斯将这个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给观众。
他勇敢而冷酷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他的战斗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埃里克·巴纳饰演的赫克托尔王子是电影中最感人的角色之一。
他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真正热爱家人并为国家而战的男人。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特洛伊战争》是一部描写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城战争的史诗作品,作者是荷马。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于世。
读完这部史诗,我深受启发,对于人性、命运和战争的深层次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史诗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特洛伊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如阿喀琉斯、赫克托尔、奥德修斯等,他们的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例如,阿喀琉斯勇猛无比,但也因为自尊心太强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赫克托尔则是一个忠诚的战士和家庭人,最终在战争中不幸牺牲。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选择。
其次,史诗中对于命运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特洛伊战争中,许多人物都被命运所左右,他们的命运轨迹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
例如,阿喀琉斯的命运就被注定了他将在战争中英勇牺牲;赫克托尔则是被命运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在史诗中,命运被描绘成一种无法逃避的力量,它超越了个人的意志和努力,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让我深刻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最后,史诗中对于战争的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为著名的战争之一,它充满了血与火、荣耀与悲剧。
在史诗中,战争被描绘成一种残酷而无情的力量,它摧毁了无数的生命,也摧毁了无数的家庭和国家。
这让我深刻反思了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总之,《特洛伊战争》是一部充满了史诗气质和深刻思想的作品,它让我对人性、命运和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史诗,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眼前的一切,也珍惜和平与和谐,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一篇:特洛伊观后感
我看到的特洛伊电影改编自希腊神话,其中最大的一个故事是关于特洛伊城和特洛伊战争。
这部电影再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过程,从开始的勃朗宁战争,到特洛伊城墙被攻破。
这部电影整体而言都非常有趣又不失真实感,让我对古老的希腊神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特洛伊战争中,我看到了各方阵营的斗争,例如赫拉克勒斯的诱惑、宙斯的介入、奥林波斯的参与、普罗米修斯的反击等等,使我受益良多。
特洛伊战争的结果也让我意识到,战争的背后总是有着有的技术、精神、策略和意志的考量,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斗争。
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它让我感受到希腊神话里每一个角色所代表的精神与力量,以及电影里蕴含的历史记忆,这部电影带给了我很多深刻的思考。
在我看来,特洛伊电影作为一部古典的历史影片,将希腊神话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具有深度思考的雅俗共赏。
特洛伊观后感大学生篇一特洛伊观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看了那部大名鼎鼎的《特洛伊》,哇塞,真的是让我感触良多啊!一开始,我就被那宏大的场面给震住了!那战场上的厮杀,那士兵们的怒吼,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不过就是一场打打杀杀的戏码,但我觉得,这背后藏着的是人性的复杂。
你看那阿喀琉斯,勇猛无比,简直就是战神下凡!他在战场上的那种威风,那种霸气,谁能不佩服?可他也有自己的弱点,也许这就是英雄的悲哀吧。
我就在想,他这么厉害,到底是为了荣誉,还是为了爱情?或者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再说那帕里斯,可能很多人会骂他是个胆小鬼,是个惹祸精。
但我觉得,他也许只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谁还没有个为爱疯狂的时候呢?说不定我在那种情况下,也会做出一些傻事来。
还有赫克托尔,他真的是个悲剧英雄。
为了国家,为了家人,他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明知可能是死路一条,可他还是去了。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是我,我有这样的勇气吗?影片中的爱情也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帕里斯和海伦的爱情,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值得吗?而阿喀琉斯和布里塞伊斯之间那若有若无的感情,又让人觉得惋惜。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好像跟着他们经历了一场生死之战。
这一路的观影体验,真好!也许它不是完美的,但它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战争,关于爱情,关于人性。
篇二特洛伊观后感《特洛伊》这部电影,可真是把我给震撼得不要不要的!咱先不说别的,就那战争场面,好家伙,简直跟真的似的!尘土飞扬,喊杀震天,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到古代战场上去了。
我就在想啊,古代人打仗可真不容易,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挂了,哪像咱们现在,和平年代,多幸福!不过话说回来,电影里的人物可真是各有各的特点。
阿喀琉斯牛吧?那武力值简直爆表!可他也有自己的小脾气,就像咱们普通人一样,会生气,会冲动。
这让我觉得他挺真实的,也许英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海伦呢?长得美是美,可就因为她,引发了这么一场大战,值不值啊?我觉得可能爱情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让人昏了头,啥也不管不顾了。
特洛伊战争观后感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最为著名的战争之一,被奥黛修斯肯尼迪斯(Hesiod)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广泛的传说”。
这场战争以其众多的英雄和激烈的战斗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对特洛伊战争的观赏使我深入思考了许多关于人性、勇气和战争的问题。
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一颗金苹果,这颗苹果的标签上写着“献给最美的女人”。
希腊神话中的三位女神雅典娜、赫拉和阿芙罗狄忒为了争夺这颗苹果展开了争夺战,最终因为谁是最美的女人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这让我深思:是什么让人们为了争夺一颗苹果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这个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标。
希腊的英雄们要为他们的尊严和荣誉而战,而特洛伊的人民要保卫自己的城市和尊严。
无论是国家间的战争还是个人间的冲突,人们似乎总是为了某种个人或集体的目标而奋斗。
这使我不禁思考,人性中的自私和荣誉感如此强大,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决策的呢?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们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不屈的意志。
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中描绘了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斯等一系列英雄的英勇事迹。
他们不畏困难,不怕死亡,为了自己的荣誉和民族的利益而战斗。
然而,英雄们的勇气也暴露出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不仅仅带来荣耀,更带来死亡和痛苦。
正如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中时所发现的那样,战争可能带来破碎的家庭、失去的生命和无尽的哀伤。
特洛伊战争使我思考到战争的意义与价值。
尽管战争带来了破坏和痛苦,但它也塑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战争激发了人类创造出更好的武器和战略,战争也催生了英雄和领袖。
战争不仅是恐怖和毁灭的象征,它也是人类勇气和坚韧的象征。
战争中的人们必须忍受痛苦,同时也需要以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为支持。
正是通过这种挑战和历练,人们能够展现出最强大和高尚的品质。
特洛伊战争也给了我对于战争中的无辜受害者的思考。
在战争中,不仅仅是战士们在战斗,无辜的平民妇女和儿童也在战火中失去了生命和家园。
他们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这时候我不禁要问,什么才是战争真正的目的?为了保护家园,保卫尊严,还是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特洛伊战争的教训是,战争永远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它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苦难。
特洛伊观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特洛伊观后感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
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
希腊联军的统帅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儿子,特洛伊年轻的国王赫克托耳逐渐成为在战争中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整个故事有几处是非常感人,震撼心灵的,故事中人物的选择与情节变化对比非常明显。
一、爱情:帕里斯是一个帅气、富有、浪漫的王子,他一直生活在哥哥与父亲的庇护下,快乐而多情的过着日子,他有过很多情人,他浪漫多情的同时,却没有过真切的爱,当他碰到海伦时,他一瞬间却爱的那么深切,他与海伦决定逃跑时,那种爱情所衍生的伟大力量,让一个王后敢于私奔到另一个国家,这是会引起两个国家的战争,如果按照中国的思维,我想他们不会有爱情,更不会私奔,这是我所欣赏的,爱本来就是爱,在爱面前一切阻碍都是无,这是爱情的伟大之处。
阿喀琉斯是希腊的勇士,他战无不胜,可他去爱上了俘虏太阳神的女祭祀,帕里斯的表妹,于是在爱情和战争前,他选择了爱情,决定放弃战争,却又因为表弟的死,让他疯狂地复仇,杀了赫克托耳,最终在特洛伊城池攻陷后,为了心爱的女人而死。
二、亲情:赫克托耳是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他在得知海伦也随船回特洛伊时,坚决要把海伦送回去,帕里斯也表示,海伦回去,他也会一起回到希腊的。
赫克托耳爱他的弟弟,不希望他失去生命,所以赫克托耳在战争和亲情之中,选择了亲情。
老国王在得知这一情况下,也选择了亲情。
他们都知道,战争不可避免,那是两个国家的战争。
三、宽容:当帕里斯愿意以自己和麦尼劳斯(海伦的丈夫)一决雌雄,他明知道自己不是对方的对手,却依然决定决斗,但当他的剑被抛在地上时,他显现出了懦弱,爬回了自己的阵地,又赫尔托耳将对方杀死,他与海伦的对话中,说自己是个懦夫,海伦却对他说:我要的是一个男人,可以陪我到老,而不是一个勇士。
特洛伊观后感大学生篇一特洛伊观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看了那部大名鼎鼎的《特洛伊》,这一路观影下来,感受可真是复杂得很呐!说真的,一开始我可能就是抱着“看看热闹”的心态去的,可没想到,这电影就像一个黑洞,把我整个儿吸进去了!也许你会问,不就是一部古代战争片嘛,能有多厉害?我觉得吧,它厉害就厉害在能让你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又充满血腥与激情的世界。
电影里的那些英雄们,一个个那叫一个猛!阿喀琉斯,我的天,那肌肉线条,那战斗的英姿,简直帅炸了!我就在想,要是我能有他那本事,是不是也能在战场上横着走?也许不能吧,毕竟咱这小身板,可经不住那么折腾。
还有那爱情线,帕里斯和海伦的爱情,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
他们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这到底是勇敢还是愚蠢呢?我觉得吧,可能爱情这玩意儿,有时候就是让人头脑发昏,啥也不顾了。
但反过来想想,为了爱情引发一场战争,让那么多人死去,这值得吗?我也说不好。
电影里的战争场面,那叫一个惨烈!到处是鲜血,到处是尸体,看得我心里直发毛。
我不禁感叹,战争这东西,可真是残酷得要命啊!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这一路看完《特洛伊》,我心里五味杂陈。
它让我看到了英雄的荣耀,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爱情的美好,也看到了爱情的盲目。
难道这就是历史的真相?也许是,也许不是。
但不管怎样,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思考了很多很多。
篇二特洛伊观后感哇塞,《特洛伊》这部片子,可真是把我给震撼得不行不行的!先来说说那些个战斗场面吧,好家伙,那叫一个惊心动魄!马蹄扬起的尘土,士兵们喊杀的声音,刀剑相交的铿锵,这一切就好像在我眼前发生一样。
我不禁在想,这要是真在现场,我不得被吓尿了?也许不会,说不定我还能鼓起勇气冲上去比划两下子呢,哈哈,开个玩笑!阿喀琉斯这个角色,真的太牛掰了!他就像一头无人能挡的猛兽,在战场上横冲直撞。
我就在琢磨,他到底是靠着啥有这么大的勇气和力量?是对荣誉的渴望?还是对敌人的仇恨?可能都有吧。
特洛伊战争观后感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也是古代文学中一段风云激荡的传说。
这段历史悠久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期我观看了相关的影视作品,深感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精彩之处,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是古希腊文明中的一次重大军事冲突。
源于希腊诸神王后海伦被绑架的事件,战争不断地升级,最终导致特洛伊城破败的结局。
这段历史作为希腊神话和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题材,被反复诗化、文学化,并附会了许多寓意深刻的内涵。
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冲突。
在这场战争中,勇士荣耀与个人命运、爱情与忠诚、荣誉与权谋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和紧张感。
首先,特洛伊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勇无畏的战士,如希罗斯、阿喀琉斯、赫克托耳等。
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勇往直前,以生命为代价与敌人搏斗。
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男子气概的真正意义,也体现了勇士的使命感和忠诚精神。
同时,特洛伊战争中还存在着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
最著名的当属希腊英雄希罗斯与特洛伊公主海伦之间的爱情。
尽管海伦诱使希罗斯离开希腊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引发了整场战争,但希罗斯依然深爱着她,并为之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段爱情故事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
无论是因为荣耀还是情感,特洛伊战争都让人们思考爱情对于个人与国家的意义。
除了英勇与爱情,权谋和智慧也是特洛伊战争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在战争的进程中,各类权谋和智慧的较量成为故事的亮点。
例如奥德修斯的智勇过人、阿喀琉斯的力大无穷、赫克托耳的勇猛无敌等等,这些形象都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悬念和戏剧性。
特洛伊战争中的权谋与智慧是双刃剑,既可以帮助你取得胜利,也可以成为你的绊脚石。
通过观看特洛伊战争的影视作品,我意识到战争是一场残酷而无情的斗争。
特洛伊战争中,双方军队的相互残杀、城市的破败和居民的生灵涂炭,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破坏。
特洛伊观后感特洛伊观后感(精选17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特洛伊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特洛伊观后感篇1日子貌似悠闲,其实如同杂乱的电脑磁盘,时间零碎的很,难以凑出完整的一天,让我痛快淋漓去做件事。
昨日,一位朋友问:“看过特洛伊吗?我想听听你的观后感。
”我觉得惭愧,早知道特洛伊是部好电影,可是一直没看过。
《特洛伊》是讲述一个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和热血汹涌的英雄事迹。
电影取材于荷马史诗,一个瞎眼的诗人所写的史诗,游鱼虽然孤陋寡闻但也听说过,只是没有阅读过。
在历史长河里,有多少英雄“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在中国也上演过。
譬如吴三桂,为陈圆圆引清兵十万入关。
只是吴三桂太汉奸,不值得追念。
可是特洛伊电影里的男人不一样。
《特洛伊》里的英雄为红颜出生入死,显示出男人的真本色。
为何而战?电影里的每个男人都有给出自己的答案。
首先说说我最喜欢的角色——阿基琉斯。
他本是为留名千古而战,为被历史记住而战,为战士的荣誉而战的。
因为战争结束了,英雄死去了,但是英雄的名字被后人记住了,永远不会磨灭。
在那个时代,阿基琉斯无疑非常叛逆,藐视皇帝,批判众神。
在特洛伊的太阳庙里,也只有阿基琉斯敢于斩首阿波罗的黄金塑像。
也只有阿基琉斯,敢无视皇帝命令,不听从任何人的指挥。
阿基琉斯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他是个洒脱的男人,天生的战士,天赋的英雄。
阿基琉斯是为自己而战的男人,这个观点无疑更适合现代人尤其年轻人的品味。
但是这个男人在爱上美女,却理解了和平的可贵,放弃自己的战争欲望,甚至萌生为爱人最后一战之后,永远隐退战场的心思。
遗憾的是,阿基琉斯无法遂愿,最后死在影片中我最不齿的男人——帕里斯的冷箭之下。
阿基琉斯的爱情是真情性的爱情,是感动天地的爱情。
阿基琉斯如此桀骜不顺嗜血好战,却顺着所爱女人的心意,放下了杀人利刃。
在攻陷特洛伊之后,阿基琉斯在皇宫里拼命寻找所爱的女人,那焦急的背影担忧的神情,让我分外感动:这个男人真是极品。
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读后感说起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那可真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啊!读完之后,我的内心就像被投进了一颗震撼弹,久久不能平静。
这场战争的起因,说起来还挺荒唐的。
居然是因为一个美女——海伦。
这海伦美到啥程度呢?据说男人看了她就走不动道,女人看了都自惭形秽。
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把她从希腊带走了,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希腊的各路英雄们不干了,觉得这是奇耻大辱,非得把海伦抢回来不可。
要说这战争中的人物,那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点。
阿喀琉斯,那绝对是战神一般的存在。
他勇猛无比,在战场上杀敌就跟切菜似的。
但这家伙脾气也大得很,因为一点小事就跟自己的统帅闹别扭,躲在帐篷里不出战。
可当他的好朋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之后,他又像一头发疯的狮子,冲出去疯狂杀敌,为朋友报仇。
他的那身盔甲,闪闪发光,让人看了就害怕。
每次他出现,敌人都吓得屁滚尿流。
还有赫克托尔,特洛伊的大王子,他可是个真正的英雄。
他明知这场战争可能会让特洛伊毁灭,但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
他不像阿喀琉斯那样有神的庇佑,但他靠的是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他对家人的关爱,对国家的忠诚,真的让人感动。
记得有一次,他在战场上和阿喀琉斯相遇,明知自己不是对手,但他依然毫不退缩,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忍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
这场战争打得那叫一个惨烈。
战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耳欲聋。
士兵们拿着盾牌和长矛,拼命地向前冲。
有的人被长矛刺穿了身体,鲜血四溅;有的人被砍断了胳膊,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
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死亡的气息。
我仿佛能看到希腊的战船在海面上乘风破浪,向着特洛伊逼近。
船上的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而特洛伊城墙上的士兵们则严阵以待,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坚定。
当双方的军队碰撞在一起时,那场面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有人被马蹄踩在脚下,有人被盾牌砸得头破血流。
每一个瞬间都有人死去,每一刻都充满了绝望和希望。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特洛伊木马屠城一《特洛伊木马屠城》是一部关于古希腊与特洛伊王国之间的战争,它发生在3200年前的地中海。
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惊心动魄、场面宏大、制作精良,给我强烈的震撼。
故事的情节是希腊王妃与特洛伊二王子私奔,给希腊人找到战争的借口。
希腊国王调集5万大军,千艘大船横渡地中海侵略特洛伊。
古希腊有一位英雄,叫阿喀留斯,他不想过平庸的生活,为了名垂千古也去参加了这场战争。
他在出发前征求母亲的意见。
母亲说如果你留在家里,你能找到一个漂亮的老婆,生儿育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但只有你的后代能记住你。
但如果你参加这场伟大的战争,你将名垂青史,人们将永远地记住你,但我将永远地失去你。
果真不出他母亲所料,这位希腊英雄最后被特洛伊二王子六箭射死在战场上。
我从这一部电影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尽力展现自己,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辞,才不被世人所忘记,名字流传千古。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内涵丰富、深刻,深受我的喜爱。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二昨天晚上偶然间看到电视里播放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并被这部影片中反映的人类原始的崇尚真善美的情感所感染。
也不由得由衷感叹,此片不愧为好莱乌巨资打造的史诗大片。
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几年前为什么会错过这部大片的放映,以至于昨天晚上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这部影片,心中不免有一种“观看恨晚”的遗憾。
尽管特洛伊以再现当年希腊与特洛伊进行的旷世战争为背景,但此片导演却很巧妙的将这部影片区别于以往的战争片,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血淋淋的战争场面,更有感人至深的爱国情、充满温暖的亲情和至死不渝的,还有勇士间惺惺相惜的英雄气慨。
让人不仅为宏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更为战争中人们在危难时刻表达的真挚情感所感动。
其实史书中记载的特洛伊战争是因众神间的争斗引进的,导火索是特洛伊小王子岶里斯拐走斯巴达王妃海伦,最初误以为影片会以这两个人物为核心展开。
但出乎意料的是,影片抛开这些人们熟悉的情节,而从两个真正的勇士入手。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特洛伊之战观后感特洛伊之战这部影片带给了人们怎样的观影体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观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特洛伊之战观后感一当事实变成了传说,那我们就出版传说把·····这将是一段史诗,如果将它幻化为传说,那么就赋予它一段符合传说的评论把。
是否可以简单的将这首悲歌的启奏交给一个女人呢,名为海伦的美女,由她奏响,演奏了这曲恢弘壮丽的悲歌。
一个女人让世界为之疯狂,为之颠覆。
这样的世界是如此的浪漫,不免单纯,纯粹的有些可爱。
美女是上帝的创造物,不懂得欣赏的人是要遭到天谴的。
即使是因此招来无端祸乱的特洛伊人民,在见到海伦的那一刻,也为她的美貌及高贵的气质而倾倒,将她奉为圣女。
海伦,你究竟有多美,我愿一睹你的芳容,即使从此万劫不复。
海伦看到了百花斗艳,蝴蝶双飞;也看到了流莹点点,蝉鸣声声;她看到了黄叶纷纷,落花阵阵;也看到了冻雨连连,霰雪飘飘····你在惊叹四季的美,岂知我在留恋你的美。
试想谁能预料十年征战,死伤无数,一个简单的木马就成功的让特洛伊人民在热情的怂恿下,丧失理智,自己凿开了城墙。
一部恢宏的史诗竟然是这样的结局!英雄丧失斗志,美人孤独恐慌·····不管是胜者还是败者,这段史诗的落幕都太荒凉了。
即使爱让人罪恶滔天,如此万劫不复,仍将爱下去。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二在浪漫壮观、引人遐思的古希腊,奥林匹亚众神与人类之间的爱恨传奇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在这其中,荷马史诗《伊里亚特》所记录的特洛伊之战更是后世剧作家与观者反复演绎的经典作品。
当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受希腊斯巴达国王之邀赴宴之际,却迷恋上了国王的妻子海伦,对方倾国倾城的容貌让他不能自已,遂将海伦带回自己的国家。
此举引发了希腊诸国的愤怒,在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的号召下,一支强大的联军浩浩荡荡向特洛伊挺进。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一个重要故事,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壮的色彩,让人们对人性、战争、爱情等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读完《特洛伊战争》,我深受感动,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美丽的海伦被希腊英雄帕里斯掳走,引发了希腊与特洛伊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打了十年之久,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贪婪、嫉妒、勇敢、无私等各种面貌。
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勇猛、赫克托尔的英勇、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浪漫、海伦的美丽等形象都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
而在战争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人性的丑恶,比如双方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等。
通过阅读《特洛伊战争》,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失去了很多,无论是生命还是财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而且,这场战争并没有给任何一方带来真正的胜利,只是让双方都陷入了无尽的苦难之中。
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毁灭,而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和平。
除此之外,《特洛伊战争》也对爱情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在这个故事中,海伦的美丽成为了导致战争的导火索,而希腊英雄帕里斯也因为爱情而背叛了自己的家园。
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好的,但是当它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时,就会变得扭曲和丑陋。
爱情应该是纯洁和美好的,而不应该成为战争和破坏的原因。
总的来说,《特洛伊战争》是一部充满了悲壮色彩的史诗,它让我对人性、战争、爱情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战争的可怕和毁灭,也明白了爱情的美好和纯洁。
希望人类能够远离战争,珍惜爱情,让和平与美好永远存在。
特洛伊的观后感特洛伊观后感(一)又是一部关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片子,大部分的欧美片子都是这个套路。
比如这部战争是由一个女人引起。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女人而引起战争的例子数不胜数,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当权者自己的私欲,而不管成千上万士兵以及平民的死活,所以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小王子与海伦的爱情一定也受到了人民的诅咒。
关于海伦,虽然影片中她是真正爱王子的。
但是我怀疑她是否只是为了让男人为他疯狂,一个足以引发战争的女人魅力一定是很大的,她也许只是想展示自己无与伦比的美貌。
历史上美貌的女子一旦卷入政治纷争,往往会引发各种争端。
她就像玫瑰,美丽,抢手,却也刺伤了许多人。
小王子似乎一开始就是一个招花惹草的人,当他带走海伦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而国王与他的哥哥也采取了纵容的态度,这也许是因为爱吧,也许,他们没有把斯巴达人放在眼里。
当小王子说要和斯巴达国王决斗时,我觉得他真的很幼稚,首先他根本赢不了,他没有战斗经验,只是凭着一时冲动,而且退一步讲,兵临城下,即使他胜了,难道就能结束战争让敌人扭头回家?当他要被对方杀死时却又跑掉,虽是人求生的本能,但也让人不齿。
而斯巴达国王,这个时候也过于天真了,居然真的要别人遵守诺言,结果他成了这场战斗中第一个死的人。
赫克托耳是这部电影中形象最好的一个人,他的那句“ALL my life,I live by acode,the code is simple,honor the God,love your women and defend your country!”也让人热血沸腾,可以说,他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私欲,完全是为了别人而战,但我真的不明白当阿基里斯来挑战时他为什么要迎战,对方只有一个人,而他也知道自己几乎不可能赢,难道只是为了一种自己杀了对方的弟弟就心存内疚?这是战争啊,战争是残酷呢,为什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还是他想拥有一个与世上最强之敌的决斗机会?高手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时总是兴奋的。
特洛伊观后感影片一开场,那种宏大的战争场面就把我给震住了。
那些士兵啊,密密麻麻的,就像潮水一样朝着特洛伊城涌去,那场面真的是太壮观了!当时我就想,这战争得有多残酷啊。
说起里面的角色,阿喀琉斯这个人物可太有魅力了。
他英勇无比,在战场上简直就是战神一样的存在。
他冲向敌人的时候,那股子勇往直前的劲儿,真的让我热血沸腾。
不过呢,他也不是那种只知道打仗的莽夫。
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骄傲。
我记得有个情节,他和那个女祭司之间的感情戏,就特别的微妙。
他们之间的那种眼神交流,就好像在诉说着很多很多的故事。
这让我觉得阿喀琉斯这个人物更加的立体了,他不仅仅是个英雄,也是个有血有肉,会爱会恨的人。
还有赫克托尔,他是特洛伊的大英雄。
他背负着整个城市的命运,那种责任感真的让我特别敬佩。
他明知道和阿喀琉斯的对决可能凶多吉少,但还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自己的国家勇敢地站了出来。
他和阿喀琉斯对决的那个场景,我看的时候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真的,太揪心了!赫克托尔倒下的那一刻,我心里特别难受,就好像自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朋友一样。
电影里的战争场面,除了壮观之外,也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那些士兵,可能前一秒还在和你谈笑风生,下一秒就倒在血泊之中了。
这让我不禁思考,战争到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是荣耀?还是无尽的伤痛?我想可能两者都有吧。
但是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呢?电影看完了,我的脑子还一直在想里面的情节。
阿喀琉斯的结局也让我挺感慨的。
他最后虽然死得很壮烈,可是我觉得他的一生好像也充满了无奈。
他被命运牵着走,好像怎么也挣脱不开。
我认为他这个角色的结局其实有点开放,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呢?。
特洛伊战争,是一场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开始,以木马计为结尾的十年攻城战。
战争的双方分别是以阿伽门农及阿克琉斯为代表的希腊军和以帕里斯及赫克托尔为代表的特洛伊城。
同时,在希腊神话中,这也是一场神的战争。
这是一场异常绚烂的战争,其中值得人们深思熟虑的地方实在是数不胜数,因此造就了如荷马史诗这般恢弘的经典之作。
在此,我想就这场战争谈几点个人看法。
首先是对这场战争所谓的导火索,海伦和帕里斯。
据说他们两人是真心相爱的,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为爱发动的战争。
我并不想对他们两的爱情做出任何评价,因为相较于这之后发生的种种,他们的爱情只能说太微不足道了。
电影里,帕里斯跟他的哥哥说,他要为爱而战。
赫克托尔反问他:“告诉我,你杀过人吗?你看过战死的人吗?我杀过人,听过也看过他们死前的哀嚎。
一点也不光荣,一点也不伟大。
你说你要为爱而死,你却不懂死亡,更不懂爱情。
”个人觉得这段话完美的揭示了海伦和帕里斯的狭隘与无知。
他们以爱为名,却带给了无数人血与泪。
他们觉得自己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实际上却是因着自己的欲望给别人带来了他们本不应承受的灾难。
尤其是帕里斯,他自私,懦弱,甚至连决斗中的勇气都不够。
因着他,父兄受难,国家受难,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到一个王子该有的担当。
虽然说,帕里斯和海伦的私奔并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起因,然而身为导火索,他们两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较于他们两自私的爱情,另两段爱情更加真挚美好。
其一是安德洛玛克和赫克托尔这一队恩爱的夫妻,他们间感情深远。
而且他们之间除了爱情,还参杂着信任,恩惠,每次赫克托走上战场前,都会望一眼安德洛玛克,而后者也很清楚,丈夫的每次出征都可能有去无回,虽然很担心,很害怕,但是却不能阻止他,而是选择站在他背后默默的祈祷。
他们的爱情是最平凡而又真实的。
另一段是阿基里斯与帕里塞伊丝,他们原本是两类对立的人,一个勇猛,所向披靡,喜欢想要战争追求自己渴望的荣誉,一个纯净,平和,善良,渴望和平,及其痛恨战争,但是战争让他们两个之间产生了爱情。
有人认为阿克琉斯为了布里塞伊丝的爱情而死是可笑的。
而在我眼里,阿基里斯这样做,并非毫无来由。
首先,阿克琉斯之所以会喜欢上帕里塞伊丝,是因为她身上有他所没有的纯净,虔诚,阿克琉斯遇到了帕里塞伊丝,就好像一头浑身是血的野兽站在一个出生的婴儿跟前。
我个人非常喜欢阿克
琉斯临死时对帕里塞伊丝说的一句话:“You gave me p eace.”(“你让我的心平静”)。
戎马一生的阿克琉斯,最终,在一个信仰阿波罗的女孩身上找到了他想要的平和,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神的暗示。
因此,与其说阿克琉斯是爱上了帕里塞伊丝,不如说是他爱上了她身上的平和,抛弃了一切爱恨情仇,回归到生命最原始的平静。
阿克琉斯最后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帕里塞伊丝,也是在拯救他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纯净。
同理,帕里塞伊丝之所以会爱上阿基里斯,也是因为他拥有自己所没有的的野性,不羁,他对神所表露的不敬······这些都是她从未见识过的,她很快就明白了阿克琉斯并非自己想象中的杀人机器,而是看到了他冷酷野蛮的外表下迷茫而痛苦的心。
这一段感情绝非是有些人所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希腊滥情版”,这是两种极端的人生观的碰撞,这种相遇,已经超过了爱情本身。
然后是对赫克托尔与阿克琉斯,特洛伊战争中最熠熠生辉却难逃命运的两颗星辰。
他们都是典型的古希腊英雄,这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
阿克琉斯为追寻荣耀而来,他是一个单纯的战士,追求胜利,渴望流芳百世。
即使在母亲告知他将有的命运之后,他依然选择了荣耀,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因为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抓住了自己认为重要的。
诚然,如每一个天之骄子一般,他有着致命的性格缺陷: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冲动易怒,这些也令他丧失了许多,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相较之下,赫克托尔则更加温和。
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人,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他有着身为王子的责任,有着身为战士的天性,他就像特洛伊的城墙一样,坚定不移地守护着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
他的内心应该是厌恶战争的。
他本该会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这样两个人在战场上相遇了,一个为着荣誉而战,一个为着守护而战。
他们两人的战斗成了这场战争在历史书写的激昂一笔。
之后,赫克托尔落败,阿克琉斯因着愤怒甚至拒绝让这个他本该惺惺相惜之人安息;最后,在特洛伊城墙,阿克琉斯没有死在一场光明正大的决斗中,而因帕里斯的暗箭而亡。
他们两个都是这场战争浓墨重彩的悲伤。
对于其他人,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阿伽门农、帕里赛伊丝和特洛伊老国王。
阿伽门农,可以说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同时也是这场战争本质的操纵者。
他是一个典型的权利爱好者,渴求土地与财富,饱含统治者的傲然。
他无法容忍阿克
琉斯在士兵心目中的神圣,无法容忍阿克琉斯的傲慢,甚至想方设法的压制阿克琉斯,他似乎是这场战争的头号反派。
帕里赛伊丝,是这场战争受害者的代表,她美丽,善良,勇敢,带给阿克琉斯一生征战都未有过的平静,然而这个卫神的圣女却不得不遭受战争带来的迫害,正如同那些本与这战争无关的普通人。
特洛伊老国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赫克托尔死后,独自一人在深夜前往阿克琉斯的营帐乞求自己儿子的安歇。
其实在之前,希腊联军即将到来之时,他对帕里斯说这次要为爱而战,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慈爱的老父亲。
即使知道没有太大的胜算,即使明白儿子其实犯下了大错,却依旧鼓励儿子,与儿子并肩作战。
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然而,他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不管是一开始,还是后来的木马计,他都没能做出一个好的君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再来说说这场战争本身。
战争的本质,无外乎权利与财富的争夺。
这场以爱为名的战争也不免难逃俗套。
阿伽门农以海伦为借口,联合亚细亚各君主进攻特洛伊城,事实上,不过是觊觎特洛伊的土地与财富,渴求更多的财富而已。
阿克琉斯曾经问他的表弟,你为何而战,是啊,为何而战?一个最底层的士兵,可能甚至从没见过自己的君主,却要因为那个素未谋面之人的一个命令赌上自己的性命投入战斗。
更悲哀的是,这场战斗可能并不是为着保护自己的国土,保护自己的家人,而是在异国他乡去屠戮他人的家人,侵占他人的国土,这一切,也不过是为了高高在上的那几个人的私欲罢了。
雨果曾经说,治人者的过错不是治于人者的罪过。
然而,千千万万的治于人者却不得不因着少数几个治人者的一声两声命令或身首异处或横行不义。
对于这种悲哀,实难言明。
除了为何而战,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特洛伊战争》都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为何而活?“你留下来,能过平静的生活,你会找到一个好女人生下许多小孩,儿孙满堂,他们会敬爱你,你走了他们也会记得你,当你的子孙后代都不在人世,你的名字就会被遗忘;如果你去特洛伊,荣耀将属于你,你的伟大事迹将流传千古,世人将永远记住你的名字,但如果你去特洛伊,你将无法再回来,你的荣耀将为你带来灭亡……”阿克琉斯最终选择了为荣耀而死,他无悔!这些体现的是一个很现代的词——人生观。
人生观没有对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愿意如何选择是个人的自由,只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