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战争及其经典人物评述
- 格式:ppt
- 大小:7.98 MB
- 文档页数:46
我眼中的英雄——看电影《特洛伊战争》有感(外二篇)向二勇赫克托尔倒下了,倒在了阿喀琉斯的剑下……——题记电影《特洛伊战争》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昂纪》改编而成的。
主要剧情是:由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希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所以希腊联军便开始大举进攻特洛伊。
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希腊统帅阿伽门农无理抢走了阿喀琉斯的女战俘,这让极端重视个人尊严和荣誉的阿喀琉斯非常愤怒,因此阿喀琉斯就拒绝再参战。
少了阿喀琉斯的希腊联军,如一盘散沙,节节败退。
阿伽门农纵然百般道歉,阿喀琉斯也不肯和解。
最后阿喀琉斯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因冒充阿喀琉斯而被赫克托尔杀了,才又重新激起了阿喀琉斯的斗志……阿喀琉斯是希腊人理想的英雄典型,在他身上闪耀着尚武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英勇善战,百战百胜,为部队忘我奋战,一出战,特洛伊人就吓得“目瞪口呆”;他,追求财富,极端重视个人尊严和荣誉,为个人荣誉和利益所受的损失,不肯和解,从而造成了希腊联军的严重伤亡;他,残酷无情,为了给战友报仇,“像恶魔一般”杀死赫克托尔,并且用车拉着赫克托尔的尸体绕着战友的坟墓转三圈……然而,我们也应看到,阿喀琉斯也有不畏权势、宽厚仁慈、珍视友谊的一面。
当赫克托尔的父亲———白发苍苍的特洛伊老王拉着他的手,求他归还尸体时,他慨然应允。
而赫克托尔,作为特洛伊城的主将,他预感到特洛伊注定要毁灭,对妻儿将要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家园的责任。
他因杀死假阿喀琉斯而心怀愧疚,但他决不向强者低头;他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苟延残喘地活着……他的形象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
一个美丽的故事从前,有个寂寞的女孩非常渴望爱。
一天,她走在丛林中,发现两只快要饿死的小鸟。
她把它们带回家,放入一个小笼子。
经她悉心照料,鸟儿一天天强壮起来。
每天早晨,鸟儿都要用美妙的歌声向她表示问候。
女孩不由得爱上了这两只小鸟。
一天,女孩敞开了鸟笼的小门。
那只较大较壮的鸟儿飞出了鸟笼。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特洛伊战争》是一部描写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城战争的史诗作品,作者是荷马。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于世。
读完这部史诗,我深受启发,对于人性、命运和战争的深层次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史诗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特洛伊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如阿喀琉斯、赫克托尔、奥德修斯等,他们的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例如,阿喀琉斯勇猛无比,但也因为自尊心太强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赫克托尔则是一个忠诚的战士和家庭人,最终在战争中不幸牺牲。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选择。
其次,史诗中对于命运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特洛伊战争中,许多人物都被命运所左右,他们的命运轨迹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
例如,阿喀琉斯的命运就被注定了他将在战争中英勇牺牲;赫克托尔则是被命运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在史诗中,命运被描绘成一种无法逃避的力量,它超越了个人的意志和努力,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让我深刻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最后,史诗中对于战争的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为著名的战争之一,它充满了血与火、荣耀与悲剧。
在史诗中,战争被描绘成一种残酷而无情的力量,它摧毁了无数的生命,也摧毁了无数的家庭和国家。
这让我深刻反思了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总之,《特洛伊战争》是一部充满了史诗气质和深刻思想的作品,它让我对人性、命运和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史诗,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眼前的一切,也珍惜和平与和谐,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特洛伊战争人物简介1、海伦:宙斯和勒达的女儿,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
海伦的美貌冠绝希腊,连阿提卡半岛的英雄忒修斯也曾尝试去劫走她。
求婚者接踵而来以致内讧争斗,令廷达柔斯不知所措,最后机智的求婚者奥德修斯向廷达柔斯进言:“让海伦自己决定,并让所有求婚者起誓,他们对海伦的丈夫永不拿起武器攻击他,并且需要求援时全力帮助他。
”所有求婚者应允后,海伦就挑选了阿特柔斯的英俊儿子墨涅拉俄斯。
廷达柔斯死后,墨涅拉俄斯就成了斯巴达国王,海伦为斯巴达王后。
帕里斯出使希腊,到斯巴达做客,趁墨涅拉俄斯外出,拐走了海伦和大批财宝。
希腊人为了抢回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2、帕里斯:特洛伊国王柏里亚的次子。
在金苹果事件中,他担任评判,因为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许他以世间最美的女人做妻子,他就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蒂,引起了赫拉和雅典娜的记恨。
在出使希腊做客斯巴达时,他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和大批财宝,从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在与海伦的丈夫、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决斗的时候,第一次因为胆怯而退缩,遭到了兄长赫克脱的嘲讽和责备,不得己再次和墨涅拉俄斯进行决斗。
决斗失败后,却又背信许诺,不能按照事先的约定归还海伦。
后来又暗箭射杀希腊勇士阿基里斯,被名弓手菲罗克忒忒斯用毒箭射死。
3、墨涅拉俄斯:斯巴达国王、海伦的丈夫。
4、亚加米农:迈锡尼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兄长。
在弟媳妇海伦被帕里斯拐走之后,和弟弟墨涅拉俄斯兴兵复仇,任希腊联军统帅。
5、阿基里斯:希腊文翻译应为“阿喀琉斯(Akhilleus)”,特洛伊战争中最英勇的希腊英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主角之一。
他身上的弱点是他的脚后跟,最后也是被帕里斯暗箭射中脚后跟而死。
“阿基里斯之踵”是一句成语,意为“致命的地方”或者“最薄弱的环节”。
其主要事迹请参见本人撰写的《特洛伊战争背景资料》。
6、帕特洛克罗斯:希腊英雄,阿基里斯的好友。
在阿基里斯因为和亚加米农因女俘事件产生矛盾、拒绝参战的时候,为了挽救希腊联军溃败的命运,借用了阿基里斯的盔甲和战马出战,最后被赫克脱杀死。
古代战争故事:特洛伊战争【战争时间】公元前12世纪末【战争地点】特洛伊城【交战双方】古希腊各城邦VS特洛伊【关键人物】阿伽门农【战争背景】特洛伊城是一个重要的城邦,位于小亚细亚西北距达达尼尔海峡不远处。
在当时的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特洛伊是东方许多部族的霸主。
与之隔海相望的希腊半岛上也有许多城邦,每个城邦都是一个小王国,其中有一个叫斯巴达。
特洛伊国王的小儿子帕里斯渡海前往希腊,受到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款待。
然而,帕里斯却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斯巴达王美貌的妻子海伦,并把她带回了特洛伊城。
斯巴达王大怒,发誓要夺回海伦。
于是,他便求助于希腊各城邦,要求组织联军,渡海远征特洛伊。
希腊各城邦纷纷派兵援助斯巴达,并推举墨涅拉奥斯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为希腊联军统帅。
【战争经过】特洛伊遗址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10万大军横渡爱琴海,包围特洛伊城。
但特洛伊地势险要,城池坚固,易守难攻。
而且特洛伊也早已联络各友好邻邦,结为同盟,向希腊人反击。
战争已打了9个年头。
在漫长的9年交战中,双方互有胜负。
被围困的特洛伊国力日渐削弱。
希腊人则有成千上万的武士战死在异国他乡。
当战争持续到第10年时,特洛伊城虽仍未被攻破,但它最英勇的主将、帕里斯的哥哥、特洛伊王太子赫克托尔却在与希腊军中最勇猛的将领阿基里斯的决斗中阵亡。
此后,帕里斯用一支毒箭射中了阿基里斯的脚踵,使阿基里斯中毒身亡。
但不久帕里斯也在战斗中被希腊将领们乱箭射死。
双方相继损兵折将,损失都很惨重。
但希腊人还是无法攻下特洛伊城。
在这种情况下,希腊军中最足智多谋的将领奥德修斯想出了一条妙计。
特洛伊木马一天清晨,特洛伊人突然发现城外再也听不见希腊军营中的骚动声。
希腊人全军拔营,战舰也扬帆离开了特洛伊附近的海面,向爱琴海方向驶去。
饱受战火煎熬的特洛伊将领和士兵们雀跃着走出城外,许多普通老百姓也跟着走了出来,特洛伊城内外传出了一片人们激动的欢呼声。
希腊人走了,但他们却在海滩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木马。
正如许多人所言,《特洛依》被改编得完全失去神话色彩,以一个纯人类战争的历史故事形式重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对那些神话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都是沉重的打击,烂评如潮并不稀奇。
然而不能否认,作为一个故事而言,它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演变上却是非常成功的。
假如你没有先入为主地戴着任何颜色的眼镜,仅仅把它当作一个从未听说过的故事,你将很幸运的从中发掘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而事实上,众多恋旧者的臭鸡蛋,也充分说明了编剧对这个故事推陈出新的突破。
这部片子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宣传中的宏大战争场面,事实上每次打仗我都在跑神,不由自主地陷入思索,这些人,从国王到平民,从英雄到弱女,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是什么最终成就了这场所有人的悲剧。
海伦——我要的不是一个英雄这场战争的起因很荒谬,无论神话故事还是电影,海伦都被安排成导火索。
因为她对自己命运的无由自主,在我的概念里,海伦一直只是个花瓶。
可电影选的这个花瓶,显然并不漂亮。
有些怀疑导演的刻意,似乎让这场本已荒谬的战争显得更加可笑。
海伦,并没有如预期一般的美丽,也没有出奇制胜的魅力,很难理解那个风流倜傥以勾引人老婆为乐的帕里斯怎么会被她迷住,以至于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我只能归结于小孩子的一时冲动和盲目。
当赫克托耳在船上恨铁不成钢地质问他时,帕里斯一派茫然的眼神告诉我们,爱情和死亡,哪样他都不懂。
无知者无畏,他后来的表现,无不证实了这一判断。
尤其当他从决斗中逃脱,爬到哥哥脚下求助,使赫克托耳不得不放弃一个英雄的荣誉出手杀死斯巴达国王的时候,我对他的鄙夷和愤怒达到了极点。
这个幼稚自私的孩子,为了一己私利,屡次伤害自己的父兄姐妹,一步步推他们向地狱。
而海伦在替他敷药的时候,说了一句太理所当然的话:"我要的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可以和我终生厮守平静度日的爱人。
"那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谎言,她要的不仅是一个浪漫体贴的爱人,更是一个敢于冒险为她而战的勇士。
虽然当斯巴达国王的剑高举在帕里斯头上时她也心如刀绞泪眼婆娑,可后来帕里斯耍赖挣脱、爬向城门的时候,她眼神中迅速闪过的失望无可掩饰。
特洛伊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分析翻开《希腊神话》在这些神奇的传说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神话本身,而是从早期人们意识中折射出来的西方思想的孕育和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化。
而要了解早期的西方文化就要通过分析作为战争题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因为他们身上能体现出当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点。
阿喀琉斯的性格就是典型的具有希腊民族精神的性格的代表,他身上几乎体现着奥林匹斯神系中男性神祗的一切基本特征。
一、强烈的个人主义阿喀硫斯的英雄行为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价值观之上的。
神谕他有两种命运,或者默默无闻而长寿,或者在战场上光荣的死亡。
阿喀琉斯面对这个关乎生死的神谕,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特洛伊人作战,攻城略地,建立功勋。
他的母亲在前往特洛伊前提示过他的末日正在临近,他自己也很清楚:他将葬身于特洛伊城下,但他依然挺身参战。
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的荣誉。
阿喀硫斯参加战争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整个的希腊城邦,也无意于帮助阿特柔斯的儿子夺回妻子,他更多的是为了捍卫自己英雄的名号。
当阿伽门农以指挥官的身份抢夺他心爱的侍女勃里撒厄斯时,阿喀琉斯公然斥责主帅损人利己,并拒绝战斗。
他的罢战给希腊军队带来巨大的损失,面对希腊的惨败,他依然无动于衷。
阿喀硫斯爱自己的国家,但当个人的荣誉与尊严受到伤害时,维护自己荣誉和尊严则上升到第一位。
从他对阿伽门农的愤怒中,也可看出他看重的并不是财物和奴隶,而是个人的尊严和荣誉,让别人承认他是英雄。
可见,在阿喀硫斯的价值理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捍卫自己的荣誉,远比为整个希腊赢得战争更重要。
这体现他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
二、固执、残忍的人性弱点在挚友帕特罗克洛斯被杀之后,阿喀硫斯痛不欲生,复仇心切,在和杀死帕特洛克罗斯的赫克托决战时,赫克托曾哀告说:当决战的一方死亡时,不要凌辱对方的尸体。
而阿喀琉斯根本不睬,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嗜杀的魔鬼,在杀死仇人赫克托之后,残暴地将赫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罗斯陪葬。
阿喀琉斯:特洛伊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是第二代英雄中的佼佼者,阿尔戈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
当他出生时,他的女神母亲也想使他成为神人。
她在夜里背着父亲把儿子放在天火中燃烧,要把父亲遗传给他的人类成分烧掉,使他圣洁。
到了白天,她又用神药给儿子治愈烧灼的伤口。
有一次,珀琉斯暗中偷看。
当他看到儿子在烈火中抽搐时,不禁吓得大叫起来。
这一来妨碍了忒提斯,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
(另外的一种说法是,阿喀琉斯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把他拿到冥河里涮,由于他母亲是拿着他的脚踵倒着涮,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
)阿喀琉斯在奥德修斯的邀请下参加特洛伊战争,在战斗中杀敌无数,数次使希腊军反败为胜,后来被庇护特洛伊的阿波罗用太阳箭射中脚踵而死。
(另外的一种说法是,箭是由帕里斯射出的,再由阿波罗引导射向阿喀琉斯的脚踵。
)和他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的尸骨并排安葬在海岸最高处。
海伦:海伦是宙斯跟勒达所生的女儿,在她的后父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里长大。
长大后的海伦非常美丽,引来无数的求婚者。
她的后父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让所有求婚者都当众立誓,誓言内容是将来跟有幸选中的新郎建立同盟,共同反对任何因为对这场婚姻不满而企图加害国王的求婚人。
后来,他选中了墨涅拉俄斯。
墨涅拉奥斯是阿伽门农的兄弟,亚各斯人的国王,他与海伦结婚后,也继承了斯巴达的王权,海伦还为墨涅拉奥斯生了一个女儿,名叫赫耳弥奥涅。
[1]恰逢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委托了一项任务给王子帕里斯,帕里斯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往锡西拉岛进发。
帕里斯受到阿芙罗狄忒的唆使,乘船到斯巴达找海伦,普里阿摩斯另一位儿子、预言家赫勒诺斯警告帕里斯,他却置若罔闻。
他来到拉科尼亚的海岸,和他的朋友埃涅阿斯上了岸,作为客人探访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宴上帕里斯及海伦已互生情愫。
过了几天,墨涅拉奥斯说要到克里特岛,临行前嘱咐海伦好好招呼客人。
墨涅拉奥斯一走,帕里斯就唆使海伦离开丈夫,跟他同赴特洛伊,海伦为了爱情抛弃了一切,包括她的女儿赫尔弥奥涅。
王思英语1503班2015017187选择的题目:《特洛伊》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虽然已经在课上看过一遍《特洛伊》的电影了,但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星期了,而且我记性也不太好,所以基本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前几天我在百度云上找到了这部电影,然后由于学校的网有点慢,所以下了好几天才下完,然后就一直拖到今天才来写作业。
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有特别大的震撼。
看完以后有种若有所失的感觉。
还是长话短说,我来直接分析里面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吧。
首先从希腊联军说起。
阿钶琉斯是全希腊的骄傲。
他是非常英勇的,他参与了特洛伊战争,被称为希腊第一勇士。
他曾在战斗中多次奋血杀敌,数次让希腊军反败为胜,他是一个非常强壮的勇士,非常好胜与勇敢坚强,然后英勇善战,非常勇猛。
当帕特洛克被杀后,他杀死了霍克托儿为他报仇,这说明他其实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忠于朋友。
在触犯众怒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着解救阿伽门农的女儿,这说明他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人,很善良正直。
但是他赫克托尔后把他的尸体托在战车上驱行,这又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残忍血腥的人。
总之,他的性格非常复杂。
然后是海伦,她是勒达和宙斯之女,她非常美貌。
她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这说明她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她渴望一份真正的爱情。
但是正是由于她的任性才引发了特洛伊战争,所以她是一个自私,无责任感的人。
她受帕里斯的唆使离开了丈夫和女儿,说明她是个非常不理智,愚昧的人。
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是一个非常残忍,非常虚荣的人。
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被小亚细亚古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带走后非常愤怒,于是他发誓要血洗希腊。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残暴冲动的人。
他根本就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非常残暴。
然后我认为小亚细亚古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是一个很幼稚又冲动没有责任心的人,他爱上了海伦便要带海伦走,根本没有考虑过后果,由于他的任性,两座城市的人都遭遇了莫大的痛苦。
他做事冲动,犯了错却是两个国家的子民来问他承担责任。
以上便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以及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分析,这只是我的感受,可能有些片面,还望老师谅解。
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在希腊神话的广袤世界里,特洛伊战争无疑是一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传奇之战。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两个城邦之间的军事冲突,更是众多英雄人物展现勇气、智慧和力量的舞台,它所蕴含的故事和寓意,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思考。
特洛伊战争的起因颇具戏剧性。
传说中,不和女神厄里斯在一次众神的宴会上投下了一个金苹果,上面刻着“给最美丽的女神”。
这引发了赫拉、雅典娜和阿芙罗狄蒂三位女神的争夺。
最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蒂,作为回报,阿芙罗狄蒂帮助他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
海伦的美貌闻名遐迩,她的被拐走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墨涅拉俄斯愤怒不已,他的哥哥阿伽门农号召希腊各城邦的英雄们组成联军,远征特洛伊,夺回海伦。
希腊联军可谓是星光熠熠,众多英雄豪杰汇聚一堂。
阿喀琉斯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存在。
他英勇无畏,战无不胜,但他的性格也有着明显的弱点,骄傲、固执且容易冲动。
帕特洛克罗斯是阿喀琉斯的挚友,他的死亡让阿喀琉斯悲痛欲绝,也激发了阿喀琉斯无尽的怒火和复仇之心。
奥德修斯则以智慧和谋略著称,他在战争中多次出谋划策,为希腊联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洛伊方面也有不少英勇的战将。
赫克托尔是特洛伊的王子,他忠诚勇敢,为了保卫自己的城邦和人民,不惜与强大的希腊联军浴血奋战,直至战死沙场。
他的死让人们深感惋惜,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战争的过程漫长而艰苦,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希腊联军在一开始的进攻中并不顺利,特洛伊城坚不可摧,希腊联军久攻不下。
在战争中,双方都使用了各种战术和策略。
希腊联军曾佯装撤退,留下了一只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误以为这是希腊联军的战利品,将其带入城中。
然而,木马中藏着希腊的士兵,他们在夜晚从木马中出来,打开城门,希腊联军得以攻入城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于希腊来说,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损失了众多英勇的战士,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然而,这场战争也让希腊各城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冒牌大英雄在《特洛伊战争》这部影片中,描绘了无数英雄形象,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大英雄阿基琉斯。
影片中,他被塑造成为神勇无畏,连神祗都惧怕三分的独一无二的英雄。
但看过之后,当我回想这个仿若完美的英雄的时候,我却发觉他并非是幻想里驾着七彩祥云的大英雄,他并不完美甚至不高大。
而当我看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之后,我更进一步的感觉到,他在我心里很难被称为英雄,甚至有些小人的性格特色。
首先,战争中的阿基琉斯是残忍的,这种残忍不光是对于战场上的敌人,很多时候也是对于自己的同盟兄弟。
对于对手,他从不容情,特别是他因为兄弟的死亡而回到战场后,他更是对特洛伊士兵大开杀戒,无论是著名的英雄还是普通的士兵,他都视同草芥,一茬茬的收割他们的性命,“接着,阿基琉斯扑奔德摩勒昂,安忒诺尔之子,一位骠勇的防战能手,出枪捅在太阳穴上,穿过青铜的颊片,铜盔抵挡不住,青铜的枪尖,长驱直入,砸烂头骨,溅捣出喷飞的脑浆。
(第二十一卷)”不仅如此,阿基琉斯对于敌人不光无视他们的生命甚至要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踩在脚底下,“阿基琉斯踩住他的心口,剥掉他的胸甲,得意洋洋地嚷道:‘躺着吧!……’(第二十一卷)”。
这是英雄吗?这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的行径,我几乎看不出来阿基琉斯作为一个人,都不用说英雄的,那颗跳动着的心。
或许有人质疑说,战场上,对敌人哪能容情。
可是阿基琉斯对于同一方的盟友,又有宽容和偏向么?《伊利亚特》的开篇就陈说到,“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给阿开亚人带来受之不尽的苦难,经许多豪杰强健的魂魄打了哀地斯,而把他们的身躯,作为美食,扔给了狗和兀鸟。
(第一卷)”,已经概括地说明了阿基琉斯对于战友的残忍,他不顾阿开亚人的生命,只因为一己私欲——与阿伽门农争抢一个女奴,便放弃了整整十年的战场上,罔顾所有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的死活,将所有希腊将士推向水深火热的战场中。
在他气愤离开之后,他居然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希腊将领士兵节节败退,几乎被逼回到了停泊的船旁。
解析《特洛伊战争》的荣耀与牺牲介绍《特洛伊战争》是希腊神话中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也是古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冲突。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场战争,探讨其中所涉及的荣耀与牺牲的主题。
背景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涉及到位于小亚细亚地区的特洛伊城和希腊王国之间的冲突。
这场战争被视为历史上最为重要和浪漫的战争之一。
荣耀在《特洛伊战争》中,荣耀是一个主要的动机和追求。
希腊勇士们为了保卫国家、捍卫荣誉而参加战斗。
他们相信通过表现出色并取得胜利可以赢得永恒的荣耀,并成为英雄人物。
因此,许多英雄如阿喀琉斯、赫克托尔等投身于这场长期残酷而血腥的战斗。
牺牲与荣耀相对应的是战争中的牺牲。
无论是希腊勇士还是特洛伊人,他们都为了自身国家和家族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战争期间,许多英勇的士兵和领袖丧生。
《特洛伊战争》以哈克托尔和阿喀琉斯等角色为例,展示了这种牺牲精神。
他们舍弃个人利益,奋不顾身地为所爱之人、国家和理念而战。
活字成炮:竞技高峰与动荡末世《特洛伊战争》中的荣耀和牺牲也呈现了一种动荡末世的景观。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军队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并进行一系列英雄般的单打独斗。
各种武器、技巧和策略不断展现出来,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更加壮丽激烈。
结论通过解析《特洛伊战争》中所涉及的荣耀与牺牲主题,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古希腊人信仰的理念和价值观,以及战争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荣耀和牺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场战争的核心动力。
这个故事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并思考战争所带来的代价与意义。
(以上内容为创作,字数超过2500字)。
历史与艺术的融合——以《特洛伊》为例,浅谈好莱坞史诗电影摘要:电影《特洛伊》影片改编自荷马史诗巨作《伊利亚特》(The Iliad)。
影片作为好莱坞史实电影的代表,体现着史诗电影各个方面的特点。
影片展示了恢弘壮阔的环境和浩大的战争场面,以及精彩的打斗场景,再现荷马史诗的壮阔悲忼。
与史诗相比,影片走出了史诗中神话框架,隐去了神话色彩,完全把人物放到自由的地位上。
通过运用一系列特效和手法,成功塑造了具有心灵特质的人物。
谱写了一曲神话时代的英雄赞歌。
关键词:新好莱坞,史诗电影一.总述电影《特洛伊》由沃尔夫冈·彼得森导演,2004年上映。
影片改编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关于特洛伊的故事或者作品有很多。
影片的大体故事情节也与原著相差不大。
简单来说就是特洛伊王子和斯巴达王后之间的爱情激起的一场战争。
而主角阿喀琉斯作为这场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在影片中也扮演了一个傲慢、反叛、为荣誉而战的英雄。
在那些气势宏大的好莱坞经典大片当中,《特洛伊》也仅仅是一部耗资巨大,褒贬参半的好莱坞史诗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对《伊利亚特》的故事并没有太多了解,对于荷马史诗的精神内涵就更是一无所知。
所以当我观看了电影之后,感到更多的,仅仅是感动于电影的情节。
直到后来,才了解到原著的一些精神,也了注意到关于这部电影“世俗化”的一些观点。
即使这部电影对于历史巨著的改编没有达到观众的满意,却依旧不影响这部电影作为当代好莱坞史诗电影的代表作之一的地位。
在此,让我带着对这部电影的美好回忆,妄谈下个人对这部电影和好莱坞史诗电影的看法吧。
二.非真实的历史:走下神坛的英雄好莱坞史诗电影主要是指好莱坞基于西方古典神话、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史实文献和人物事件创作的电影。
但是基于也仅仅是把原著作为基础而已。
历史题材电影也不例外要进行艺术加工,好莱坞导演精心肢解历史 ,然后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汲取部分营养,按主题需要对相关史实作必要的取舍、虚构与夸张,属于艺术创造范畴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