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战争及其经典人物评述
- 格式:ppt
- 大小:7.98 MB
- 文档页数:46
我眼中的英雄——看电影《特洛伊战争》有感(外二篇)向二勇赫克托尔倒下了,倒在了阿喀琉斯的剑下……——题记电影《特洛伊战争》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昂纪》改编而成的。
主要剧情是:由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希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所以希腊联军便开始大举进攻特洛伊。
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希腊统帅阿伽门农无理抢走了阿喀琉斯的女战俘,这让极端重视个人尊严和荣誉的阿喀琉斯非常愤怒,因此阿喀琉斯就拒绝再参战。
少了阿喀琉斯的希腊联军,如一盘散沙,节节败退。
阿伽门农纵然百般道歉,阿喀琉斯也不肯和解。
最后阿喀琉斯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因冒充阿喀琉斯而被赫克托尔杀了,才又重新激起了阿喀琉斯的斗志……阿喀琉斯是希腊人理想的英雄典型,在他身上闪耀着尚武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英勇善战,百战百胜,为部队忘我奋战,一出战,特洛伊人就吓得“目瞪口呆”;他,追求财富,极端重视个人尊严和荣誉,为个人荣誉和利益所受的损失,不肯和解,从而造成了希腊联军的严重伤亡;他,残酷无情,为了给战友报仇,“像恶魔一般”杀死赫克托尔,并且用车拉着赫克托尔的尸体绕着战友的坟墓转三圈……然而,我们也应看到,阿喀琉斯也有不畏权势、宽厚仁慈、珍视友谊的一面。
当赫克托尔的父亲———白发苍苍的特洛伊老王拉着他的手,求他归还尸体时,他慨然应允。
而赫克托尔,作为特洛伊城的主将,他预感到特洛伊注定要毁灭,对妻儿将要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家园的责任。
他因杀死假阿喀琉斯而心怀愧疚,但他决不向强者低头;他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苟延残喘地活着……他的形象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
一个美丽的故事从前,有个寂寞的女孩非常渴望爱。
一天,她走在丛林中,发现两只快要饿死的小鸟。
她把它们带回家,放入一个小笼子。
经她悉心照料,鸟儿一天天强壮起来。
每天早晨,鸟儿都要用美妙的歌声向她表示问候。
女孩不由得爱上了这两只小鸟。
一天,女孩敞开了鸟笼的小门。
那只较大较壮的鸟儿飞出了鸟笼。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特洛伊战争》是一部描写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城战争的史诗作品,作者是荷马。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于世。
读完这部史诗,我深受启发,对于人性、命运和战争的深层次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史诗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特洛伊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如阿喀琉斯、赫克托尔、奥德修斯等,他们的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例如,阿喀琉斯勇猛无比,但也因为自尊心太强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赫克托尔则是一个忠诚的战士和家庭人,最终在战争中不幸牺牲。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选择。
其次,史诗中对于命运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特洛伊战争中,许多人物都被命运所左右,他们的命运轨迹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
例如,阿喀琉斯的命运就被注定了他将在战争中英勇牺牲;赫克托尔则是被命运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在史诗中,命运被描绘成一种无法逃避的力量,它超越了个人的意志和努力,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让我深刻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最后,史诗中对于战争的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为著名的战争之一,它充满了血与火、荣耀与悲剧。
在史诗中,战争被描绘成一种残酷而无情的力量,它摧毁了无数的生命,也摧毁了无数的家庭和国家。
这让我深刻反思了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总之,《特洛伊战争》是一部充满了史诗气质和深刻思想的作品,它让我对人性、命运和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史诗,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眼前的一切,也珍惜和平与和谐,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特洛伊战争人物简介1、海伦:宙斯和勒达的女儿,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
海伦的美貌冠绝希腊,连阿提卡半岛的英雄忒修斯也曾尝试去劫走她。
求婚者接踵而来以致内讧争斗,令廷达柔斯不知所措,最后机智的求婚者奥德修斯向廷达柔斯进言:“让海伦自己决定,并让所有求婚者起誓,他们对海伦的丈夫永不拿起武器攻击他,并且需要求援时全力帮助他。
”所有求婚者应允后,海伦就挑选了阿特柔斯的英俊儿子墨涅拉俄斯。
廷达柔斯死后,墨涅拉俄斯就成了斯巴达国王,海伦为斯巴达王后。
帕里斯出使希腊,到斯巴达做客,趁墨涅拉俄斯外出,拐走了海伦和大批财宝。
希腊人为了抢回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2、帕里斯:特洛伊国王柏里亚的次子。
在金苹果事件中,他担任评判,因为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许他以世间最美的女人做妻子,他就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蒂,引起了赫拉和雅典娜的记恨。
在出使希腊做客斯巴达时,他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和大批财宝,从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在与海伦的丈夫、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决斗的时候,第一次因为胆怯而退缩,遭到了兄长赫克脱的嘲讽和责备,不得己再次和墨涅拉俄斯进行决斗。
决斗失败后,却又背信许诺,不能按照事先的约定归还海伦。
后来又暗箭射杀希腊勇士阿基里斯,被名弓手菲罗克忒忒斯用毒箭射死。
3、墨涅拉俄斯:斯巴达国王、海伦的丈夫。
4、亚加米农:迈锡尼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兄长。
在弟媳妇海伦被帕里斯拐走之后,和弟弟墨涅拉俄斯兴兵复仇,任希腊联军统帅。
5、阿基里斯:希腊文翻译应为“阿喀琉斯(Akhilleus)”,特洛伊战争中最英勇的希腊英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主角之一。
他身上的弱点是他的脚后跟,最后也是被帕里斯暗箭射中脚后跟而死。
“阿基里斯之踵”是一句成语,意为“致命的地方”或者“最薄弱的环节”。
其主要事迹请参见本人撰写的《特洛伊战争背景资料》。
6、帕特洛克罗斯:希腊英雄,阿基里斯的好友。
在阿基里斯因为和亚加米农因女俘事件产生矛盾、拒绝参战的时候,为了挽救希腊联军溃败的命运,借用了阿基里斯的盔甲和战马出战,最后被赫克脱杀死。
古代战争故事:特洛伊战争【战争时间】公元前12世纪末【战争地点】特洛伊城【交战双方】古希腊各城邦VS特洛伊【关键人物】阿伽门农【战争背景】特洛伊城是一个重要的城邦,位于小亚细亚西北距达达尼尔海峡不远处。
在当时的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特洛伊是东方许多部族的霸主。
与之隔海相望的希腊半岛上也有许多城邦,每个城邦都是一个小王国,其中有一个叫斯巴达。
特洛伊国王的小儿子帕里斯渡海前往希腊,受到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款待。
然而,帕里斯却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斯巴达王美貌的妻子海伦,并把她带回了特洛伊城。
斯巴达王大怒,发誓要夺回海伦。
于是,他便求助于希腊各城邦,要求组织联军,渡海远征特洛伊。
希腊各城邦纷纷派兵援助斯巴达,并推举墨涅拉奥斯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为希腊联军统帅。
【战争经过】特洛伊遗址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10万大军横渡爱琴海,包围特洛伊城。
但特洛伊地势险要,城池坚固,易守难攻。
而且特洛伊也早已联络各友好邻邦,结为同盟,向希腊人反击。
战争已打了9个年头。
在漫长的9年交战中,双方互有胜负。
被围困的特洛伊国力日渐削弱。
希腊人则有成千上万的武士战死在异国他乡。
当战争持续到第10年时,特洛伊城虽仍未被攻破,但它最英勇的主将、帕里斯的哥哥、特洛伊王太子赫克托尔却在与希腊军中最勇猛的将领阿基里斯的决斗中阵亡。
此后,帕里斯用一支毒箭射中了阿基里斯的脚踵,使阿基里斯中毒身亡。
但不久帕里斯也在战斗中被希腊将领们乱箭射死。
双方相继损兵折将,损失都很惨重。
但希腊人还是无法攻下特洛伊城。
在这种情况下,希腊军中最足智多谋的将领奥德修斯想出了一条妙计。
特洛伊木马一天清晨,特洛伊人突然发现城外再也听不见希腊军营中的骚动声。
希腊人全军拔营,战舰也扬帆离开了特洛伊附近的海面,向爱琴海方向驶去。
饱受战火煎熬的特洛伊将领和士兵们雀跃着走出城外,许多普通老百姓也跟着走了出来,特洛伊城内外传出了一片人们激动的欢呼声。
希腊人走了,但他们却在海滩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木马。
正如许多人所言,《特洛依》被改编得完全失去神话色彩,以一个纯人类战争的历史故事形式重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对那些神话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都是沉重的打击,烂评如潮并不稀奇。
然而不能否认,作为一个故事而言,它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演变上却是非常成功的。
假如你没有先入为主地戴着任何颜色的眼镜,仅仅把它当作一个从未听说过的故事,你将很幸运的从中发掘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而事实上,众多恋旧者的臭鸡蛋,也充分说明了编剧对这个故事推陈出新的突破。
这部片子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宣传中的宏大战争场面,事实上每次打仗我都在跑神,不由自主地陷入思索,这些人,从国王到平民,从英雄到弱女,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是什么最终成就了这场所有人的悲剧。
海伦——我要的不是一个英雄这场战争的起因很荒谬,无论神话故事还是电影,海伦都被安排成导火索。
因为她对自己命运的无由自主,在我的概念里,海伦一直只是个花瓶。
可电影选的这个花瓶,显然并不漂亮。
有些怀疑导演的刻意,似乎让这场本已荒谬的战争显得更加可笑。
海伦,并没有如预期一般的美丽,也没有出奇制胜的魅力,很难理解那个风流倜傥以勾引人老婆为乐的帕里斯怎么会被她迷住,以至于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我只能归结于小孩子的一时冲动和盲目。
当赫克托耳在船上恨铁不成钢地质问他时,帕里斯一派茫然的眼神告诉我们,爱情和死亡,哪样他都不懂。
无知者无畏,他后来的表现,无不证实了这一判断。
尤其当他从决斗中逃脱,爬到哥哥脚下求助,使赫克托耳不得不放弃一个英雄的荣誉出手杀死斯巴达国王的时候,我对他的鄙夷和愤怒达到了极点。
这个幼稚自私的孩子,为了一己私利,屡次伤害自己的父兄姐妹,一步步推他们向地狱。
而海伦在替他敷药的时候,说了一句太理所当然的话:"我要的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可以和我终生厮守平静度日的爱人。
"那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谎言,她要的不仅是一个浪漫体贴的爱人,更是一个敢于冒险为她而战的勇士。
虽然当斯巴达国王的剑高举在帕里斯头上时她也心如刀绞泪眼婆娑,可后来帕里斯耍赖挣脱、爬向城门的时候,她眼神中迅速闪过的失望无可掩饰。
特洛伊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分析翻开《希腊神话》在这些神奇的传说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神话本身,而是从早期人们意识中折射出来的西方思想的孕育和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化。
而要了解早期的西方文化就要通过分析作为战争题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因为他们身上能体现出当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点。
阿喀琉斯的性格就是典型的具有希腊民族精神的性格的代表,他身上几乎体现着奥林匹斯神系中男性神祗的一切基本特征。
一、强烈的个人主义阿喀硫斯的英雄行为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价值观之上的。
神谕他有两种命运,或者默默无闻而长寿,或者在战场上光荣的死亡。
阿喀琉斯面对这个关乎生死的神谕,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特洛伊人作战,攻城略地,建立功勋。
他的母亲在前往特洛伊前提示过他的末日正在临近,他自己也很清楚:他将葬身于特洛伊城下,但他依然挺身参战。
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的荣誉。
阿喀硫斯参加战争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整个的希腊城邦,也无意于帮助阿特柔斯的儿子夺回妻子,他更多的是为了捍卫自己英雄的名号。
当阿伽门农以指挥官的身份抢夺他心爱的侍女勃里撒厄斯时,阿喀琉斯公然斥责主帅损人利己,并拒绝战斗。
他的罢战给希腊军队带来巨大的损失,面对希腊的惨败,他依然无动于衷。
阿喀硫斯爱自己的国家,但当个人的荣誉与尊严受到伤害时,维护自己荣誉和尊严则上升到第一位。
从他对阿伽门农的愤怒中,也可看出他看重的并不是财物和奴隶,而是个人的尊严和荣誉,让别人承认他是英雄。
可见,在阿喀硫斯的价值理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捍卫自己的荣誉,远比为整个希腊赢得战争更重要。
这体现他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
二、固执、残忍的人性弱点在挚友帕特罗克洛斯被杀之后,阿喀硫斯痛不欲生,复仇心切,在和杀死帕特洛克罗斯的赫克托决战时,赫克托曾哀告说:当决战的一方死亡时,不要凌辱对方的尸体。
而阿喀琉斯根本不睬,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嗜杀的魔鬼,在杀死仇人赫克托之后,残暴地将赫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罗斯陪葬。
阿喀琉斯:特洛伊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是第二代英雄中的佼佼者,阿尔戈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
当他出生时,他的女神母亲也想使他成为神人。
她在夜里背着父亲把儿子放在天火中燃烧,要把父亲遗传给他的人类成分烧掉,使他圣洁。
到了白天,她又用神药给儿子治愈烧灼的伤口。
有一次,珀琉斯暗中偷看。
当他看到儿子在烈火中抽搐时,不禁吓得大叫起来。
这一来妨碍了忒提斯,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
(另外的一种说法是,阿喀琉斯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把他拿到冥河里涮,由于他母亲是拿着他的脚踵倒着涮,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
)阿喀琉斯在奥德修斯的邀请下参加特洛伊战争,在战斗中杀敌无数,数次使希腊军反败为胜,后来被庇护特洛伊的阿波罗用太阳箭射中脚踵而死。
(另外的一种说法是,箭是由帕里斯射出的,再由阿波罗引导射向阿喀琉斯的脚踵。
)和他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的尸骨并排安葬在海岸最高处。
海伦:海伦是宙斯跟勒达所生的女儿,在她的后父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里长大。
长大后的海伦非常美丽,引来无数的求婚者。
她的后父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让所有求婚者都当众立誓,誓言内容是将来跟有幸选中的新郎建立同盟,共同反对任何因为对这场婚姻不满而企图加害国王的求婚人。
后来,他选中了墨涅拉俄斯。
墨涅拉奥斯是阿伽门农的兄弟,亚各斯人的国王,他与海伦结婚后,也继承了斯巴达的王权,海伦还为墨涅拉奥斯生了一个女儿,名叫赫耳弥奥涅。
[1]恰逢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委托了一项任务给王子帕里斯,帕里斯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往锡西拉岛进发。
帕里斯受到阿芙罗狄忒的唆使,乘船到斯巴达找海伦,普里阿摩斯另一位儿子、预言家赫勒诺斯警告帕里斯,他却置若罔闻。
他来到拉科尼亚的海岸,和他的朋友埃涅阿斯上了岸,作为客人探访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宴上帕里斯及海伦已互生情愫。
过了几天,墨涅拉奥斯说要到克里特岛,临行前嘱咐海伦好好招呼客人。
墨涅拉奥斯一走,帕里斯就唆使海伦离开丈夫,跟他同赴特洛伊,海伦为了爱情抛弃了一切,包括她的女儿赫尔弥奥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