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1).doc
- 格式:doc
- 大小:25.02 KB
- 文档页数:4
苯甲酸的用途1. 引言苯甲酸(化学式:C6H5COOH)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被称为苯甲酸、苯甲酸、苯甲酸或苯羧酸。
它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在许多领域中,苯甲酸被广泛应用,包括医药、农业、染料和化妆品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苯甲酸的用途,包括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医药领域中的应用2.1 药物制剂苯甲酸在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中。
它可作为药物的原料或辅助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调节药物溶解度:苯甲酸可以增加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吸收效率。
•提高稳定性: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苯甲酸可以保护药物免受光、热和氧化的影响,延长药物的保质期。
•改善口感:苯甲酸作为口服药物的添加剂,可以改善药物的味道,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2 防腐剂苯甲酸具有抗菌和防腐作用,因此在医药领域中被广泛用作防腐剂。
它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防止药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
2.3 染料和着色剂苯甲酸还可以用作染料和着色剂的原料。
它可以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各种颜色的染料,并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塑料等领域。
这些染料具有艳丽的颜色、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
3. 农业领域中的应用3.1 杀菌剂苯甲酸可以用作农业杀菌剂,用于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
它对多种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害的发生。
3.2 食品防腐剂苯甲酸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食品防腐剂。
由于其抗菌性能,苯甲酸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4. 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4.1 香精和香料苯甲酸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因此在化妆品和香水中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作香精和香料的成分,为产品赋予特殊的气味。
4.2 防腐剂和抑制剂苯甲酸还可以用作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和抑制剂。
由于其良好的抗菌性能,苯甲酸可以保护化妆品免受微生物污染,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5.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除了上述领域之外,苯甲酸还在其他许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作为溶剂:苯甲酸可以作为有机合成反应的溶剂,促进反应物质的溶解和反应的进行。
食品防腐剂之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及其钠盐(CNS:17.001,17.002;INS:210,211)苯甲酸及其钠盐是使用较早的一类酸性防腐剂,其防腐原理为:使微生物细胞的呼吸系统发生障碍,阻碍细胞膜的正常生理作用,抑制微生物体内的酶活性,破坏微生物的正常代谢。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是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羧基(—COOH)取代形成的化合物。
苯甲酸钠是苯甲酸的钠盐,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
苯甲酸及其钠盐的性状苯甲酸为具有苯或甲醛的气味的鳞片状或针状结晶。
熔点122.13℃,沸点249.2℃,相对密度1.2659。
25%饱和水溶液的PH 值为2.8。
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汽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
他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
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物。
苯甲酸钠是无色或白色的结晶或颗粒粉末,无臭或带苯甲酸气味,易燃,低毒,味甜涩而有收敛性。
可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也溶于甘油、甲醇、乙醇。
水中溶解度为53.0g/100ml,溶液的PH值为8。
苯甲酸及其钠盐的防腐性能苯甲酸及其钠盐属于酸性防腐剂,一般用在酸性条件下,其防腐功能在PH值为2.5-4.0时最佳,在碱性介质中则无杀菌和抑菌作用,此类防腐剂对酵母菌、部分细菌防腐效果很好,对霉菌的效果差一些,但在允许使用的最大范围内,在PH值4.5以下,对各种菌都有效。
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安全性少量的苯甲酸钠对人体无毒害,它可以在体内与甘氨酸结合以马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也有一部分与葡萄醛酸结合为1-苯甲酰葡糖醛酸而排出。
10-14h便可从体内全部排出,因此少量的苯甲酸钠不会有积蓄作用。
苯甲酸的微晶或粉末对皮肤、眼、鼻、咽喉等有刺激作用。
即使其钠盐,如果大量服用,也会对胃有损害。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工具。
需贮存于干燥通风处,防潮、防热、远离火源。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是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羧基(-COOH)取代形成的化合物。
具有抑制真菌、细菌、霉菌生长的作用。
现主要用于抗真菌及消毒防腐、医药、染料载体、增塑剂、香料和食品防腐剂等的生产。
1、医药用途苯甲酸可以制作苯甲酸水杨酸软膏,苯甲酸水杨酸软膏是以苯甲酸、水杨酸为主要原料,加入羊毛脂、黄凡士林制成的药剂。
其中,苯甲酸与水杨酸联合,可以治疗成人皮肤真菌病,浅部真菌感染如体癣、手癣及足癣等疾病。
2、防腐剂苯甲酸可以用作食品、饲料、乳胶、牙膏的防腐剂。
在酸性条件下,对霉菌、酵母和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由于苯甲酸对水的溶解度比苯甲酸钠低,因此在酸性食品中使用苯甲酸钠时,要注意防止由于苯甲酸钠转变成苯甲酸而造成沉淀和降低其使用效果。
苯甲酸在酱油、清凉饮料中可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一起使用而增效。
3、定香剂苯甲酸可以用作果汁饮料的定香剂。
可作为膏香用入薰香香精。
因苯甲酸的溶解度小,使用时须经充分搅拌,或溶于少量热水或乙醇。
在清凉饮料用的浓缩果汁中使用时,因苯甲酸易随水蒸气挥发,故常用其钠盐。
4、化工中间体苯甲酸可以作为生产苯甲酸酯和苯二甲酸酯的中间体,苯甲酸酯和苯二甲酸酯是重要的增塑剂。
也可以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
5、润滑剂苯甲酸钠可以作为金属加工、药品生产中的润滑剂。
6、涂料助剂将苯甲酸引入醇酸树脂之后可使漆膜快干,但又不似苯乙烯那样不耐溶剂。
改性后的醇酸树脂制成的漆膜的光泽、硬度和耐水性等都有所提高。
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
7、日用苯甲酸分别与二甘醇、三甘醇、二丙二醇反应分别生成重要的常见的树脂增塑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三甘醇二苯甲酸酯(TEDB)和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DPGDB),广泛用于树脂、涂料和粘合剂的生产。
以上就是有关苯甲酸应用的一些相关介绍,希望对您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有所帮助。
苯甲酸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添加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催化剂和基础,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其中防腐剂是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对于保存食品的质、味、营养结构,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本文以苯甲酸为例,进行研究一般防腐剂的性质、安全性、质量指标、在食品中使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字:防腐剂、苯甲酸、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造成食品腐败的原因很多,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这些因素通常是同时或者连续发生的。
由于食品营养丰富,适于微生物生长和增值,而微生物又到处都有,无孔不入,故细菌、霉菌和酵母菌之类微生物的侵袭通常是导致食物败坏的主要原因。
一、苯甲酸的概述苯甲酸(benzoic acid)亦称安息香酸,分子式:C7H6O2;相对分子量:122.12;C6H5COOH外观与性状:白色有荧光的鳞片状结晶或针状结晶,或单斜棱晶,质轻无味或微微有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蒸汽压:0.13kPa/96℃;闪点:121℃;熔点:121~123℃;沸点:249.2℃;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热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丙酮、二硫化碳和挥发性、非挥发性油中,微溶于乙烷;苯甲酸的相对密度(水=1)1.2659;相对密度(空气=1)4.21;稳定性:稳定,但可吸潮。
苯甲酸是法国人于1618年发现的。
它以游离态或盐和酯等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如野生黑色樱桃树皮中含有少量游离苯甲酸。
工业规模化大生产苯甲酸始于19世纪中期。
1940年后,美国联合(Allied),道(Dow),Amoco化学品公司;意大利SNIA先后建成投产,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迅速发展,成为生产苯甲酸的主要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开发了用苯甲酸生产苯酚,对苯二甲酸和已内酰胺的工艺,苯甲酸的产量猛增。
目前,苯甲酸及其盐主要用于防腐、生产苯酚、醇酸树脂、苯甲酸丁脂等方面。
2001年全球需求苯甲酸钠(用于食品防腐保鲜)约6万吨,国内需求约1.5万吨。
食品添加剂论文(理工类)题目: 对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学习研究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年级班号: 2009 级 3 班姓名: 邓凯学号: 312009081401319目录一、摘要二、引言三、食品防腐剂概述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防腐方法2、食品防腐剂的分类3、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四、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制备与应用1、苯甲酸及其盐介绍2、制备方法3、应用技术五、苯甲酸的分析检测1、分析方法2、GC—NMKL—AOAC方法3、AOAC液相色谱法检测橙汁中的苯甲酸六、苯甲酸在绿色食品中的使用与禁用1、绿色食品生产中禁用的防腐剂及其危害2、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安全性与危害七、参考文献对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学习研究作者:邓凯年级专业:200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3)时间:2011.12.06摘要:食品防腐剂是用于防止食品在储存、流通过程中主要是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变质,提高保存性,延长食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
苯甲酸及其盐类是常用的防腐剂,本文介绍了苯甲酸及其盐类的制备与应用,分析与检测,以及在绿色食品中的使用情况等。
关键词: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制备;应用;分析;检测;GC;AOAC液相色谱法;绿色食品;禁用;危害。
引言:食品的营养丰富,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而腐败变质。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可分为:细菌繁殖造成的食品腐败,霉菌代谢造成的食品霉变和酵母菌分泌的氧化还原酶促使的食品发酵。
一、食品防腐剂概述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防腐方法微生物繁殖需要有合适的客观条件,即适当的水分、温度、氧、渗透压、pH值和光等。
控制食品所处的环境条件或加入防腐剂均可达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1)食品腐败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微生物污染,在合适的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导致食品的外观和内在发生劣变而失去食用价值的现象。
食品发生腐败,在感官上丧失食品原有的色泽,产生各种颜色,发出腐臭气味,呈现不良滋味。
从微观上讲,微生物代谢的酶类对食品的蛋白质肽类、胨、氨基酸等含氮有机物进行分解产生多种低分子化合物,如酚、吲哚、腐胺、尸胺、粪臭素、脂肪酸等,然后进一步分解成硫化氢、硫醇、氨、甲烷、二氧化碳等。
包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式食品,通常由面粉、水、酵母等食材制成,口感柔软、营养丰富。
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抗菌、防腐的作用,常用于食品加工中,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在制作包子的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苯甲酸可以起到防腐作用,从而延长包子的保质期。
然而,苯甲酸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否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其中包括了苯甲酸的使用量。
根据国家标准,苯甲酸在包子中的最大使用量为每千克包子不得超过1.0克。
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苯甲酸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食品安全。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可能会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法添加物,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因此,购买包子等食品时,建议选择正规品牌、信誉良好的商家,以确保食品安全。
除了苯甲酸外,包子中还可能添加了其他食品添加剂,例如膨松剂、着色剂等。
这些添加剂的使用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不能超标使用。
此外,为了确保包子的品质和口感,商家在制作包子时应该选用优质的原料,例如新鲜的面粉、优质的肉馅等。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卫生和清洁,以减少食品污染的风险。
总之,包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式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确保包子的安全和品质,商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选用优质的原料,注意卫生和清洁。
消费者在购买包子时应该选择正规品牌、信誉良好的商家,以保障自己的健康权益。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
如果发现商家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使用非法添加物,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以维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利益。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对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商家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同时,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
苯甲酸钠防腐剂原理(一)苯甲酸钠防腐剂什么是苯甲酸钠防腐剂苯甲酸钠防腐剂,也被称为苯甲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品中的防腐剂。
它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和药品的保鲜期,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工作原理苯甲酸钠防腐剂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防止食品和药品的腐败和变质。
具体来说,苯甲酸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抑制微生物酶活性:苯甲酸钠可以抑制微生物体内一些关键酶的活性,使微生物无法正常进行代谢和生长。
这就阻断了微生物的能量供应,从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2.破坏微生物细胞膜:苯甲酸钠可以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失去完整性和稳定性。
微生物细胞膜的破坏导致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异常,进而导致细胞死亡。
3.改变微生物环境pH值:苯甲酸钠可以改变食品和药品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pH值,使其无法适应和生存。
微生物对特定的pH值有一定的耐受范围,若超出范围则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苯甲酸钠在食品中的应用苯甲酸钠作为一种有效的防腐剂,在食品加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的应用方式包括:1.果蔬制品:苯甲酸钠常被用于水果和蔬菜制品的保鲜和防腐处理,例如腌制黄瓜、果酱等。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2.饮料和罐头:苯甲酸钠可添加于各种饮料和罐头中,抑制其中微生物的生长,防止产品变质。
常见的应用包括碳酸饮料、果汁、啤酒等。
3.面包和糕点:苯甲酸钠在面包和糕点制作中被用作防腐剂。
它可以延长面包和糕点的保质期,保持其新鲜和口感。
安全性问题虽然苯甲酸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品中,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它的使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主要的问题包括:1.过量使用:长期过量摄入苯甲酸钠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如肝脏损伤、肾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苯甲酸钠防腐剂时,需要控制使用量,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2.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对苯甲酸钠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苯甲酸(知识点总结+典例解析)
苯甲酸(Benzoic Acid)知识点总结+典例解析
苯甲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7H6O2,分子量为122.12。
以下是对苯甲酸的知识点总结和一些典型例子的解析。
1. 物理性质
- 苯甲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状固体。
- 熔点为122-125摄氏度,沸点为250摄氏度。
- 在水中微溶,可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2. 化学性质
- 苯甲酸具有碳酸酯水解反应,当苯甲酸与溶液中的碳酸酯反应时,生成相应的酯和碳酸盐。
- 苯甲酸经过氧化反应可生成苯甲醛,该反应常用于苯甲酸的定量分析。
- 在强酸的催化下,苯甲酸与烷基溴反应生成相应的苯烷。
3. 应用领域
- 苯甲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中,作为防腐剂和杀菌剂使用。
- 苯甲酸还用于某些药物的合成,如苯甲酸钠可用于制备阿司匹林。
- 苯甲酸也可作为研究封闭酸中的羧基的试剂。
4. 典型例子
- 例一:苯甲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苯酯和水。
- 例二:苯甲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新酸化反应,生成苯甲硫酸。
- 例三:苯甲酸可以被溴气氧化,生成苯甲醛和溴化氢。
以上是对苯甲酸的知识点总结和一些典型例子的解析。
苯甲酸具有多种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参考资料:
- 李鹏. 有机化合物实验综合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 黄育诚, 蔡炜, 张希铎. 有机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一种常见的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安全性较高,少量苯甲酸对人体无毒害,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在人体内不会蓄积。
若长期过量食用苯甲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的苯甲酸及其钠盐的使用范围不包括豆制品。
苯甲酸及其钠盐超范围添加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等原因。
2.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在水果、蔬菜干制品,蜜饯、食糖及鲜食用菌等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可以防止食品氧化褐变或微生物污染。
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对身体带来健康危害,但若过量食用可能引起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二氧化硫在蔬菜干制品中最大使用量为0.2g/kg。
本次百合的抽检结果为0.24 g/kg,超过国家标准,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不严或超限量使用。
3.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糕点中微生物过多会造成人体肠胃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GB 7099-2015)中规定,糕点一个样品的5次检测结果均不超过100000CFU/g 且至少3次检测结果不超过10000CFU/g。
糕点中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1.可能是个别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
2.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
3.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4.甜蜜素甜蜜素属于非营养型合成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30倍。
食品生产中要加入糖,成本会比较高,生产企业往往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使用少量的甜蜜素,就能制造出“甜蜜”效果,达到刺激食欲的目的,如果摄入过多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
苯甲酸使用标准
苯甲酸是一种消毒防腐剂,具有抗细菌作用,通常在酸性环境中使用,其抑菌活性最高时的pH值范围是~。
外用时,苯甲酸能抗浅部真菌感染。
将%浓度的苯甲酸加入药品制剂或食品中作防腐剂,可以阻抑细菌和真菌生长。
然而,苯甲酸对水的溶解度低,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通常会加适量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用90℃以上热水溶解,使其转化成苯甲酸钠后再添加到食品中。
如果必须使用苯甲酸,可以先用适量乙醇溶解后再应用。
此外,苯甲酸与铁盐和重金属盐有配伍禁忌。
口服苯甲酸可能会引发哮喘、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而外涂则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
较大剂量的口服甚至可能引起水杨酸盐类反应。
总的来说,苯甲酸的使用应严格遵循规定和标准,并注意控制用量和浓度,以确保安全有效。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的合成1.1合成苯甲酸的工作任务1.苯甲酸概述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有机化工产品,世界年产量达数十万吨。
苯甲酸主要用于生产苯甲酸钠食品防腐剂、染料、农药、增塑剂、媒染剂、医药、香料的中间体,还可用作醇酸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的改性剂,用于生产涤纶的原料对苯二甲酸以及用作钢铁设备的防锈剂等。
1.2苯甲酸合成任务分析1.2.1 苯甲酸分子结构的分析首先要搞清需要合成的物质是什么?对于有机化合物而言,必须搞清楚其分子结构式、分子的基本骨架结构、相关基团组成以及连接的方式等。
①苯甲酸分子式:C6H5C00H。
②苯甲酸分子结构式:不难看出,目标化合物基本结构为苯的结构,在苯环上接有一个羧基。
1.2.2 苯甲酸的合成路线分析一种化合物的制备路线可能有多种,但并非所有的路线都能适用于实验室合成或工业化生产,选择正确的制备路线是极为重要的。
比较理想的制备路线几乎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原料资源丰富,价廉易得,生产成本低;②副反应少,产物容易分离、提纯,总收率高;③反应步骤少,时间短,能耗低,条件温和,设备简单,操作安全方便;④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少,“三废”能得到有效控制,不污染环境;⑤副产品可综合利用。
物质的制备过程中还经常需要应用一些酸、碱及各种溶剂作为反应的介质或精制的辅助材料,如能减少这些材料的用量或用后能够回收,便可节省费用,降低成本,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制备中如能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及产品分离、提纯过程中的物料损失,就可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收率。
因此,要选择一条合理的产品制备路线,根据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方法。
何种方法比较优越,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最后确定一条技术可行、经济效益较好、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制备路线。
在有机化学课程里,我们学习了有关苯环侧链氧化的知识,即中性或碱性条件时苯环的侧链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可被氧化为羧基。
故要合成苯甲酸,可以用含侧链的苯(如甲苯、乙苯等)为原料,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经高锰酸钾(或其它氧化剂,可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即可。
各种防腐剂的用法及应用防腐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用于防止物体(如食品、药品、化妆品)被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污染和腐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腐剂及其用法和应用:1. 苯甲酸:苯甲酸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在食品中,苯甲酸可以作为食品或饮料的防腐剂,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在药品和化妆品中,苯甲酸可以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2. 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也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常用于食品、饮料和保健品等产品中。
抗坏血酸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可以保持食品和饮料的新鲜度,并防止腐败。
此外,抗坏血酸还能够稳定食品中的维生素C,延长其保存时间。
3. 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是一种双效防腐剂,同时具有抗菌和抗氧化作用。
它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和塑料等领域。
硫代硫酸钠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保持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4. 苯氧乙醇:苯氧乙醇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常用于化妆品、洗涤剂和乳液等产品中。
它能够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并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稳定性。
5. 硫酸盐: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行业。
硫酸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延长食品和饮料的保质期。
6. 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酯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常用于化妆品和护肤品中。
它具有很好的抗菌和抗真菌性能,可以有效抑制产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7. 苯并咪唑:苯并咪唑是一种高效的防腐剂,常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
它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各种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并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8. 山梨酸钾:山梨酸钾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常用于食品和饮料中。
它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防腐剂及其用法和应用。
使用防腐剂可以有效保护物体不被微生物污染和腐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合理使用并且遵守剂量限制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防腐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苯甲酸的制备原理及实验操作步骤。
2. 学习苯甲酸的提纯方法,提高苯甲酸的纯度。
3. 了解苯甲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甲苯氧化法制备苯甲酸,通过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特性,采用重结晶法进行提纯。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普通漏斗、玻璃棒、坩埚钳、滤纸、石棉网、药匙、三脚架、试管、胶头滴管、火柴等。
2. 试剂:甲苯、硝酸、硫酸、蒸馏水、NaOH、活性炭等。
四、实验步骤1. 苯甲酸的制备(1)将一定量的甲苯加入烧杯中。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硝酸和硫酸,混合均匀。
(3)加热烧杯,使反应液温度保持在60-70℃。
(4)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反应液。
(5)将反应液倒入过滤器中,过滤掉杂质。
2. 苯甲酸的提纯(1)将过滤后的反应液加热至沸腾,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调节pH值至8-9。
(2)加入活性炭,搅拌反应液,使苯甲酸充分吸附。
(3)将反应液过滤,去除活性炭。
(4)将滤液加热至沸腾,逐渐加入NaOH溶液,使苯甲酸沉淀。
(5)将沉淀物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
(6)将洗涤后的沉淀物干燥,得到苯甲酸纯品。
五、实验数据1. 苯甲酸的制备(1)甲苯用量:10g(2)硝酸用量:5mL(3)硫酸用量:5mL(4)反应时间:1.5h(5)苯甲酸产量:约3g2. 苯甲酸的提纯(1)NaOH用量:10g(2)活性炭用量:1g(3)洗涤次数:3次(4)苯甲酸纯度:>98%六、实验结果分析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苯甲酸,产率为30%。
2. 通过重结晶法,苯甲酸的纯度达到了98%以上,达到了实验要求。
3. 实验过程中,苯甲酸的制备和提纯过程较为简单,操作方便。
七、实验讨论1. 在苯甲酸的制备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关键因素。
2. 在苯甲酸的提纯过程中,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能有效去除杂质。
食品中天然苯甲酸的溯源分析及本底调查张青云,姜竹茂*(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烟台 264005)摘要:苯甲酸除了作为添加剂应用添加于食品中外,也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蜂蜜、牛乳以及发酵食品中。
本综述着重介绍的是通过正确的检测方法研究天然苯甲酸的溯源和存在情况,并对关于添加苯甲酸的相关规定及苯甲酸的每日摄入量进行介绍分析。
通过正确有效的方法逐步加深探究苯甲酸在食品中的本底值以及食品中天然苯甲酸溯源分析,会发现更多相关苯甲酸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影响,更加有利于制定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标准法规。
每个国家地区对于苯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的标准法规也有不同。
由于地域差异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导致每个国家人群的苯甲酸摄入量也有差异。
通过对人群苯甲酸摄入量的统计研究将有助于更科学准确地对苯甲酸对食品以及相关问题的影响作出判断,更加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天然苯甲酸;检测方法;本底值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13(2020)02-0178-04doi:10.19804/j.issn1006-2513.2020.02.023Traceability analysis and background value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benzoic acid in foodZHANG Qing-yun, JIANG Zhu-mao*(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Yantai Univerisity, Shangdong, Yantai 264005)Abstract: In addition to being used as an additive in food, benzoic acid is also found naturally in a variety of plants,honey, milk and fermented food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traceability and presence of natural benzoic acid through proper detection methods, as well as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n the addition of benzoic acid and the daily intake of benzoic acid. Through the correct and effective methods to gradually deepe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benzoic acid in food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natural benzoic acid in food, more relevant benzoic acid effects on food additives will be found,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formulation of more scientific and perfect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Standards for the use of benzoic acid in food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Benzoic acid intake also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due to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and dietary differences. The statistical study of population intake of benzoic acid will help to make a mor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judgment on the impact of benzoic acid on food and related issues, and more conducive to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Key words: food additives; the natural benzoic acid; detection methods; background value收稿日期:2019-12-28作者简介:张青云(1996—),女,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苯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摘要:防腐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苯甲酸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在食品生产中应用较多,本文就从苯甲酸的性质、防腐机理、安全性(对人体的影响)、在食品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讨。
关键字:添加剂、防腐剂、防腐机理、苯甲酸、安全性、发展趋势正文:一、苯甲酸的性质苯甲酸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
苯甲酸,别名安息香酸,分子式为:C7H6O2;相对分子量: 122.12 呈白色有荧光的鳞片状结晶或针状结晶,或单斜棱晶,质轻无味或微微有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蒸汽压: 0.13kPa/96℃;闪点:121℃;熔点: 121~123℃;沸点:249.2℃;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热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丙酮、二硫化碳和挥发性、非挥发性油中,微溶于乙烷;苯甲酸的相对密度(水=1)1.2659;相对密度(空气=1)4.21;稳定性: 稳定,但可吸潮。
苯甲酸为一元芳香羧酸,酸性较弱,其25%(质量)饱和水溶液的pH值为2.8,所以其杀菌、抑菌作用随介质的酸度增高而增强。
在碱性介质中则失去杀菌、抑菌作用。
pH值为3.5时,0.125%(质量)的溶液在1h内可杀死葡萄球菌和其他菌;pH值为4.5时,对一般菌类的抑制最小溶液含量约为0.1%(质量);pH值为5时,即使5%(质量)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可靠;其防腐的最适pH 值为2.5~4.0。
二、苯甲酸的防腐机理苯甲酸类防腐剂]1[是以其未离解的分子发生作用的,未离解的苯甲酸亲油性强,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内的苯甲酸分子,酸化细胞内的储碱,抑制微生物细胞内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起到防腐作用(侯振建,2004)。
苯甲酸是一种广谱抗微生物试剂,对酵母菌、霉菌、部分细菌作用效果很好,在允许最大使用范围内,在pH值4.5以下,对各种菌都有抑制作用。
食品添加剂中苯甲酸的检测班级:姓名:学号: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热点。
苯甲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若过量添加,不仅能破坏维生素B1,还能使钙形成。
我国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其使用限量应<0.1g/kg,许多因素都会导致其含量超标,控制苯甲酸的含量,实现对食品中外源性添加物质的有效检测,急需发展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高通量筛查技术及确证检测技术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其次,综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薄层层析法等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及其近几年在苯甲酸检测技术方面研究进展,最后展望这些检测方法在苯甲酸检测方面发展前景。
关键词:苯甲酸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一、分析食品添加剂中苯甲酸的危害1、苯甲酸的性质苯甲酸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
熔点 122.13℃,沸点249℃,相对密度1.2659(15/4℃)。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汽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
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物。
最初苯甲酸是由安息香胶干馏或碱水水解制得,也可由马尿酸水解制得。
工业上苯甲酸是在钴、锰等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甲苯制得;或由邻苯二甲酸酐水解脱羧制得。
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乳胶、牙膏、果酱或其他食品的抑菌剂,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
2.苯甲酸对人体的危害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
苯甲酸进入机体后,大部分在9~15小时内与甘氨酸化合成马尿酸而从尿中排出,剩余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解毒。
但由于苯甲酸钠有一定的毒性,目前已逐步被山梨酸钠替代。
国家预制菜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国家预制菜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食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家庭、餐厅和快餐店等。
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预制菜中的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等物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
然而,长期摄入过多的苯甲酸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引发过敏反应、肠胃不适等。
山梨酸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酸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口感和保鲜效果。
尽管山梨酸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其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和口腔炎症等问题。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常用于无糖或低糖食品中。
然而,糖精钠的含量超过标准限制可能对肾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制定国家预制菜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标准变得至关重要。
这些标准将确保国家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
此外,标准的制定还可以促进食品行业的合规性和规范化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家预制菜的定义和背景,以及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标准,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国家预制菜中这些物质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我们可以确保国家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选择。
总之,国家预制菜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标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标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推动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首先,会对国家预制菜的定义和背景进行介绍,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会详细探讨国家对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在预制菜中的标准制定情况,包括各项标准的依据、限定值以及相关的监测方法。
然后,会总结这些标准在国家预制菜行业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对标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和质量控制。
苯甲酸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添加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催化剂和基础,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其中防腐剂是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对于保存食品的质、味、营养结构,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本文以苯甲酸为例,进行研究一般防腐剂的性质、安全性、质量指标、在食品中使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字:防腐剂、苯甲酸、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造成食品腐败的原因很多,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这些因素通常是同时或者连续发生的。
由于食品营养丰富,适于微生物生长和增值,而微生物又到处都有,无孔不入,故细菌、霉菌和酵母菌之类微生物的侵袭通常是导致食物败坏的主要原因。
一、苯甲酸的概述苯甲酸(benzoic acid)亦称安息香酸,分子式:C7H6O2;相对分子量: 122.12;C6H5COOH 外观与性状:白色有荧光的鳞片状结晶或针状结晶,或单斜棱晶,质轻无味或微微有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蒸汽压: 0.13kPa/96℃;闪点:121℃;熔点: 121~123℃;沸点:249.2℃;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热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丙酮、二硫化碳和挥发性、非挥发性油中,微溶于乙烷;苯甲酸的相对密度(水=1)1.2659;相对密度(空气=1)4.21;稳定性: 稳定,但可吸潮。
苯甲酸是法国人于1618年发现的。
它以游离态或盐和酯等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如野生黑色樱桃树皮中含有少量游离苯甲酸。
工业规模化大生产苯甲酸始于19世纪中期。
1940年后,美国联合(Allied),道(Dow),Amoco化学品公司;意大利SNIA先后建成投产,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迅速发展,成为生产苯甲酸的主要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开发了用苯甲酸生产苯酚,对苯二甲酸和已内酰胺的工艺,苯甲酸的产量猛增。
目前,苯甲酸及其盐主要用于防腐、生产苯酚、醇酸树脂、苯甲酸丁脂等方面。
2001年全球需求苯甲酸钠(用于食品防腐保鲜)约6万吨,国内需求约1.5万吨。
目前,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厂家,已形成年3万吨的生产能力,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苯甲酸生产及供应基地,能够提供给客户达到各类质量标准的系列化产品,且能够满足客户提出的各项特殊质量要求。
苯甲酸为一元芳香羧酸,酸性较弱,其25%(质量)饱和水溶液的pH值为2.8,所以其杀菌、抑菌作用随介质的酸度增高而增强。
在碱性介质中则失去杀菌、抑菌作用。
pH值为3.5时,0.125%(质量)的溶液在1h内可杀死葡萄球菌和其他菌;pH值为4.5时,对一般菌类的抑制最小溶液含量约为0.1%(质量);pH值为5时,即使5%(质量)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可靠;其防腐的最适pH值为2.5~4.0。
苯甲酸亲油性大,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从而干扰了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
进入细胞体内的苯甲酸分子,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能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对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有很强的阻止作用,从而起到食品防腐作用。
但是量添加,不仅能破坏维生素B1,还能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过量食用可诱发癌症,长期使用可诱发哮喘、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二、苯甲酸钠的防腐机理、分类、毒性苯甲酸钠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防腐剂,它对酵母,霉菌和一般细菌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霉菌,酵母的作用稍强,对细菌芽孢基本无作用。
准确的讲,苯甲酸只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不能杀死微生物。
其抗菌机理是由于苯甲酸干扰微生物细胞膜的渗透性而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
另外,它还能引起氧化硫酸化电子传递系统与底物之间的解偶联反应(UNXOUPLING),使A TP的合成反应受到障碍。
苯甲酸还能抑制微生物体内的某些酶系统,尤其是脂肪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
由于苯甲酸难溶于水,直接使用苯甲酸比较困难。
因此,通常使用的是其钠盐---苯甲酸钠,但起抑菌作用的仍是苯甲酸。
苯甲酸钠在水中离解,只有当酸根离子与H+结合生成苯甲酸,防腐效果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它只有在pH较低时才具有较好的效果。
随pH的降低,苯甲酸钠溶液的抑菌作用越大。
当pH大于5时,溶液中未离解的酸的含量已经很少,此时基本无防腐败作用。
故苯甲酸及其钠盐常用于高酸性水果,浆果,果汁,果酱,榨菜,酱油等酸性食品的保藏防腐,且在使用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抑菌而非杀菌。
若原料或食品中的原始菌数太高,那么即使应用也难取得好的效果。
苯甲酸毒性较小,对兔LD50是2g/kg,对鼠LD501.7 g/kg,对大鼠以含0.5—1%的苯甲酸的饲料喂养,经四代以上,未发现异常,每日口服0.5g以下对人体无害,甚至用量4g以下也无损害,苯甲酸在人体中,有66—95%在肝脏内与甘氨酸结合生成马尿酸,而马尿酸对人体无毒害,24h内就会由肾脏排出,其余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也由尿排出。
故一般认为苯甲酸对人体不会产生毒害作用。
我国1980年成立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和批准我国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每日允许摄入量和使用剂量,使用范围。
根据毒理学评价确定每天每人允许摄入量,ADI表示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这个数量仅是小鼠或大鼠无作用量的0.5—1%。
例:苯甲酸的ADI值5mg/kg,60kg的成人日允许摄入量300mg,台每天食用一斤蜜饯,按照我国GB2760-96标准,蜜饯加工中,苯甲酸的最大使用量500mgg/kg,则此人日摄入苯甲酸为250mg,在日允许摄入的范围内。
且从急性毒理试验来看,苯甲酸钠与食盐的安全性差不多。
三、安全性苯甲酸:苯甲酸有一定的毒性,LD502530mg/kg(大鼠经口);2370mg/kg(小鼠经口);500mg/kg(人经口);人经口6mg/kg最低中毒量,可有皮肤损害。
按FAO/WHO(1985)规定,成人日允许摄入量ADI 值为0~5mg·kg-1。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用添加1%(质量)苯甲酸的饲料喂养大白鼠4代试验证明,对成长、生殖无不良影响;用添加8%(质量)苯甲酸的饲料,喂养大白鼠13d后,有50%(质量)左右死亡:还有的实验表明,用添加5%(质量)苯甲酸的饲料喂养大白鼠,全部大白鼠都出现过敏、尿失禁、痉挛等症状,而后死亡。
成人每日服用1g苯甲酸,连续3月,未呈现反应:体内无蓄积作用,无抗原作用,无畸形、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苯甲酸入口后,经小肠吸收进入肝脏内,在酶的催化下大部分与甘氨酸化合成马尿酸,剩余部分与葡萄糖醛酸化合形成葡萄糖苷酸而解毒,并全部进入肾脏,最后从尿排出。
苯甲酸是比较安全的防腐剂,按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有毒作用。
四、质量指标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苯甲酸的质量指标如下:苯甲酸含量≥9905%(质量),熔点121~123℃,溶状符合规定,易氧化物符合规定,易炭化物不深于17号比色液,氯化合物含量(以Cl-1计)≤0.02%(质量),灼烧残渣≤0.1%(质量),重金属(以Pb计)≤0.001%(质量),砷≤0.0002%(质量)。
FAO/WHO(1977)规定的质量指标为:苯甲酸含量≥99.5%(质量),熔点121.5~123.5℃,,易氧化物阴性,易炭化物阴性,氯化合物(氯的有机化合物)≤0.07%,灼烧残渣(硫酸盐灰分)≤0.05%(质量),重金属(以Pb计)≤10mg/kg,砷≤3mg/kg,水分(干燥减量)≤0.5%(质量),pH值(水溶液)4.0。
五、应用苯甲酸在常温下难溶于水,使用时需充分搅拌,溶于少量热水或乙醇。
苯甲酸用作防腐添加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酱油、醋、果汁类、果酱类、果子露、罐头,最大使用量为1.0g·kg-1;用于葡萄酒、果子酒、琼脂软糖,最大使用量为0.8g·kg-1;用于汽酒、汽水,最大使用量为0.2 g·kg-1,用于果子汽酒,最大使用量为0.2g·kg-1;用于低盐酱菜、面酱类、蜜饯类、山楂糕、果味露,最大使用量为0.5g·kg-1;浓缩果汁不得超过2g·kg-1。
日本食品卫生法规(1985)规定苯甲酸用作防腐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用量为:鱼子酱,2.5 g·kg-1;人造黄油,1 g·kg-1;清凉饮料,0.6 g·kg-1;果子露,0.6 g·kg-1;酱油,0.6 g·kg-1。
按此用量单独使用苯甲酸有损食品风味,最好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复配使用。
按FAO/WHO(1984)规定,苯甲酸的使用范围和最大用量为:人造黄油,1 g·kg-1(单用或与山梨酸及其盐类合用量,以酸计);餐桌用油橄榄,1 g·kg-1(单用或与苯甲酸盐合用量,以苯甲酸计);酸黄瓜,1 g·kg-1(单用或与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苯甲酸钾合用量);浓缩菠萝汁,1 g·kg-1(单用或与山梨酸及其盐类和亚硫酸盐类合用,亚硫酸盐类≤0.5g·kg-1,仅用于制造)。
在清凉饮料用的浓缩果汁中使用时,因苯甲酸易随水蒸气挥发,应改用苯甲酸钠。
忌盐酱油不得含有钠离子,故不可使用苯甲酸钠,通常将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复配使用,用时先用乙醇溶解,将生酱油加热至80℃杀菌,然后冷却至40~50℃左右添加进去。
苯甲酸应贮存于干燥库房中,包装必须严密,勿使受潮变质,防止有害物质的污染。
六、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防腐剂的用量越来越严格,既要尽量的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又要对人体健康没有伤害。
苯甲酸有一定的毒性,这是困扰人们的重大问题,因此许多国家已逐渐用山梨酸取代苯甲酸作食品防腐剂。
在防腐剂的发展历史中,人们一方面致力于改进工艺,尽量减少防腐剂的用量;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应用一些无毒无害或者低毒的防腐剂,如山梨酸、生物防腐剂,或复配型防腐剂等。
据报道为了解决合成防腐剂的安全性问题,有人研究了一种人体不能吸收的高分子型防腐剂,这为防腐剂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1、侯振建·食品添加剂及其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曾名湧,董士远·天然食品添加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胡国华·食品添加剂应用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郝素娥,庞满坤,钟耀广,刘稼方·食品添加剂制备与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李祥·食品添加剂使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6、王俊红·食品添加剂本酸钾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07、祝伟霞,魏蔚等·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饮料和奶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58、周家华,崔英德,黎碧娜·食品添加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李炎·食品添加剂制备工艺·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10、郑建仙·功能性食品·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1、黄梅丽,姜汝焘,江小梅·食品色香味化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12、刘程,周汝忠·食品添加剂实用大全·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3、金时俊·食品添加剂现状、生产、性能、应用·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314、王立志·精细化工·2002,19(3):15215、张芳,徐学万·食品工业·2001,(3):3016、郭新竹,宁正祥,胡新宇等·食品科技·2001,(5):4017、郭新竹,宁正祥·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218、Russel A D·J.Appl.Bacteriol·1991,71:19119、Delves-Broughton·J.Biodeteroration Biodegradation·1992,32(1):1520、Dielbandhoesing S K,et al·Appl environ mocrobiol·1998,64:404721、添加食品防腐剂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存期、方便加工和保全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