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详细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一、秦汉文学的特点1.1 诗歌的崛起秦汉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之前,诗歌主要表现为民间歌谣,而在汉代,诗歌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并开始呈现出丰富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逐渐固定,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散文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尤其是在诸子百家中表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和文学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散文在形式上更加规范,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1.3 辞赋的繁荣辞赋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融合了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汉代辞赋达到了顶峰,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1.4 小说和戏剧的萌芽虽然秦汉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学体系,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小说和戏剧特征的作品。
如《汉书》中的“志怪”篇,就已经具备了小说的雏形。
而汉代的一些戏剧作品,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也为后世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2.1 诗歌代表作品•《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浪漫主义精神。
2.2 散文代表作品•《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3 辞赋代表作品•《子虚赋》: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两都赋》:东汉文学家班固所作,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描绘了洛阳和长安的繁华景象。
2.4 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品•《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代的文学体裁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汉代,有许多文学体裁得到了发展和创新,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包括诗歌、赋、乐府、散文等。
其中,诗歌是汉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汉赋唐诗”之称。
汉代的诗歌以五言为主,形式简洁明快,语言流畅优美,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感情。
代表作品有《离骚》、《长歌行》、《九辩》等。
赋是汉代文学的另一种重要体裁,它是一种以描写事物为主的文学形式。
汉代的赋分为乐府赋和骈文赋两种。
乐府赋以音乐伴奏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乐府之宝”。
骈文赋则注重文辞的华丽和修辞的巧妙,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代表作品有《咏史》、《七发》、《东京梦华录》等。
乐府是汉代民间音乐和文学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以歌谣、民歌为主的文学形式。
汉代的乐府以其朴实自然、感人肺腑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和文学中的珍品。
代表作品有《长歌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
散文是汉代文学中比较新兴的一种体裁,它以散漫、随笔的形式表现人物、事物和社会生活。
汉代散文以其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吕氏春秋》、《淮南子》、《齐民要术》等。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体裁外,汉代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如神话传说、历史演义、官方文件等。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感情,还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汉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汉代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经历了千年风雨洗礼,但这些经典之作仍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影响着后人的思想和创作。
秦汉文学艺术特征一、散文。
1. 政论散文。
2. 史传散文。
二、赋。
1. 汉大赋。
2. 抒情小赋。
三、诗歌。
1. 汉代乐府诗。
2. 文人五言诗。
四、绘画与雕塑艺术。
1. 绘画。
-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宫殿、墓室等地方都有绘画作品。
秦代的绘画由于资料有限,我们了解较少,但从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水平,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汉代绘画艺术更加繁荣。
汉代墓室壁画题材广泛,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
例如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绘有伏羲、女娲、日、月等神话形象,色彩绚丽,画面富有动感。
汉代帛画也很有特色,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画面构图复杂,人物、动物形象生动,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技艺。
它不仅是绘画艺术的杰作,也反映了当时的丧葬观念和宗教信仰。
2. 雕塑。
- 秦汉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
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
它们的面部表情、发型、服饰等都各不相同,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写实雕塑技巧。
兵马俑的造型庄重、严谨,体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威严的统治。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汉代霍去病墓石雕是其典型代表。
这些石雕采用“因势象形”的创作方法,如“马踏匈奴”石雕,利用天然石块的形状,略加雕琢,就塑造出一匹矫健的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在脚下的形象,造型简洁而富有力量感。
汉代陶俑也很有特色,如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说唱俑,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展现了汉代民间艺人的形象,体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的世俗化倾向。
汉朝的文化特点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化特点深远影响了后世。
本文将对汉朝的文化特点进行探讨,为读者展现这一时期独特的文化风貌。
一、重视儒家思想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时期。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忠信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汉朝帝王高度重视儒家学说,推崇儒术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并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教育、官制和法律等各个领域。
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汉朝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繁荣的文学艺术氛围汉朝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如《楚辞》、《世说新语》等,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九章”,即乐府、诗经、楚辞、汉赋、骈文、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辞章、史铭,其中包含了汉朝独有的文化特色。
在艺术方面,汉朝继承了先秦时期的艺术传统,发展了丝织、瓷器等工艺,并培育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
著名的汉代文人画家、书法家和音乐家多有涌现,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对中国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发达的科学技术与制度建设汉朝是中国科学技术与制度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科学技术方面,汉朝人民发明了许多重要的工具和生活用品,如指南针、造纸术和铁铸技术等。
这些发明与创新对中国历史的进步和文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汉朝也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它建立了严格的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汉朝的农业、税收和货币制度等也相对完善,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放的对外交流与文化融合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频繁的时期。
汉代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中亚国家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经济、文化和宗教方面,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同时,汉朝也接纳了西域、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
汉朝的文化特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它重视儒家思想、繁荣文学艺术、发展科学技术与制度建设,并开放对外交流与文化融合,使得中国的文化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发展与壮大。
汉代文学知识点总结汉代文学的特点:1. 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汉代文学在继承古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受到了先秦时期文学思想的影响。
汉代文学家在创作中注重对传统文学题材和形式的继承,但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反映社会风貌和思想风尚:汉代文学作品多以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思想风尚。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政治制度、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3. 文学形式多样:汉代文学形式多样,包括骈文、辞赋、乐府诗、郭辞等。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展现了汉代文学的丰富多彩。
汉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篇章,由屈原所作,被誉为“楚辞之首”。
它以屈原的个人遭遇为背景,借助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其抒写离愁别绪的感情。
《离骚》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形式独特、意境深远,还在于其艰深、奇特的词藻和真挚豪放的情感。
2.《论衡》:《论衡》是战国末年至汉代初年的学术辞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
它由汉代学者扬雄编撰,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神怪等多个领域,是战国至汉代思想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3.乐府诗:汉代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创作多以宫廷乐舞和民间歌谣为主题,表现了民间生活和感情。
其中《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被誉为乐府诗的经典之作。
以上仅为汉代文学的部分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1.文学创作的启蒙和激励作用:汉代文学不仅对于当时的文学创作起着示范和激励的作用,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不竭的源泉。
汉代文学家的创作理念、方法和手法成为后人创作的范本和借鉴对象。
2.思想文化传承和发展:汉代文学作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了重要的作用。
汉代文学的政治性与民族性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汉代文学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又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汉代文学的政治性与民族性。
一、政治性的体现1.宣扬皇权汉代文学中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对皇权的宣扬上。
汉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文学作品往往以歌颂皇帝为主题,宣扬皇权的威严和伟大。
例如《大风歌》中写道:“皇帝圣德,日月所照;四海之内,莫不承风。
”这种宣扬皇权的文学作品,旨在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增强人民对皇权的认同感。
2.批判腐败汉代文学也有一些作品揭露社会腐败现象,对当时的政治现状进行批判。
例如《七发》中写道:“贪污受贿者,官员之耻;贪污受贿者,人民之祸。
”这些作品通过揭露腐败现象,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使当政者改正错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义。
3.歌颂功绩汉代文学也常常歌颂皇帝的功绩和治理成就,以提升皇帝的威望和声望。
例如《长歌行》中写道:“汉家天下,百姓安康。
”这种歌颂皇帝功绩的文学作品,旨在树立皇帝的威信,加强人民对皇权的支持和信任。
二、民族性的体现1.崇尚中华文化汉代文学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卓越性,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性。
汉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描绘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以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例如《古文观止》中的《上枢密书》提到:“中华之文,融融乎天人之际。
”这种崇尚中华文化的文学作品,旨在强调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文化自信。
2.讴歌民族英雄汉代文学也常常歌颂民族英雄,以彰显中华民族的英勇和智慧。
例如《木兰诗》中写道:“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这种歌颂民族英雄的文学作品,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3.弘扬传统美德汉代文学强调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例如《论语》中的《子路》篇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种弘扬传统美德的文学作品,旨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对汉代文学的总结汉代文学概述汉代(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流派繁多。
汉代文学不仅是上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为后世文学开创了新的局面。
汉代文学主要包括诗、赋、乐府、辞章、小说等多种形式,其中突出的代表有《楚辞》、《史记》、《论衡》等。
汉代文学的特点历史题材丰富汉代文学注重描写历史题材,通过对历史和人物的描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和贾谊的《新书论》。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深入挖掘了中国历史的宝贵史料,并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影响了后世的史书写作风格。
锦绣丰富的辞章汉代的辞章是一种文辞华丽、文字优美的散文体裁,以散文的形式叙述历史、描写风景和抒发感情。
辞章的作者多为宫廷官员和文人雅士,他们以流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作有刘向的《说苑》和班固的《汉书》。
独特的楚辞风格楚辞是汉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楚辞的特点是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流畅的韵律和豪放的情感。
代表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和《天问》等。
小说的初步发展汉代是中国小说的起点,小说在这个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汉代小说主要包括传奇、志怪和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司马贞通俗演义》,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长篇小说。
汉代文学的影响汉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文学的创新和进步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汉代文学的题材和形式多样化,为后来各个文学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汉代文学对汉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代文学体现了汉族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通过文字将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传承下来,为后代汉族人提供了精神支持和自我认同。
总结汉代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代表作品《史记》、《楚辞》和《论衡》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汉代文学创作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特征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创造了壮丽的历史,也见证了我国文学创作的繁荣。
汉代文学的创作深受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汉代文学创作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
一、社会背景汉代是一段动荡的时期,这段时期不仅见证了战争的频繁,也见证了统一和统治的陆续出现。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制度,这种制度使得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取得了迅速的进展。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政治上的稳定性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得到了保障。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汉代文学的创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汉代文学以寓言、史传、散文为代表,其在题材和形式上都有不同的变化和进化。
二、文化特征1. 讲究说服力和感染力汉代文学的创作尤其注重说服力和感染力。
汉代士人主张的是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文学的核心在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这种思想使得汉代文学的创作充满着情感和表达,每个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
2. 崇尚先秦文化汉代士人强调先秦文化的重要性,认为是文化的根基。
他们致力于研究古代文化,发挥古代思想的灵魂,这种文化的创新让汉代文学呈现出更为独特和深厚的内涵。
3. 强调感性和个性汉代文学强调感性和个性。
汉代文人所关注的是心灵和精神方面,他们探索生命的内在,呈现出一种更为真实和本质的文学作品。
汉代文学不仅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也借此表达出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精神。
4. 社会现实题材广泛汉代文学的创作题材广泛,覆盖各个方面。
文学家们撰写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包括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这种现实题材的创新使得文学作品可以表达社会和个人的现实困境,从而传达出更为深刻的含义和信息。
结语汉代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文学创作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也是各有独到之处。
汉代文学创作强调说服力和感染力,强调先秦文化的重要性,注重个性和感性的表现,同时创作范围广泛,并且追求表达社会和个人现实困境的深层含义。
这些特点和特征不仅为汉代文学创作表现出了独特的风貌,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对于推动文化进步和文学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汉朝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有何特点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汉朝期间,文化和科技呈现出多元化、创新性和高度发达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化发展的特点1. 继承和发展上古文化:汉朝延续了上古时期的许多文化传统,如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墨子的墨家思想等。
同时,秦朝的法家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 推崇儒家思想:汉朝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成为了主导的学说。
通过实行儒家思想的政策,汉朝积极倡导“仁政”,强调尊重君权、忠诚与孝道等,这对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文学繁荣:汉朝的文学成就卓越。
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论衡》、《楚辞》、《史记》等。
同时,汉朝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的诞生时期。
4. 艺术与人文关怀:汉朝对艺术的发展充满热情,出现了许多文艺创作精品。
书法、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同时,汉朝注重人文关怀,提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道德观念,推崇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
二、科技发展的特点1. 工程建设:汉朝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修建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如灌江、水车、灌溉系统等;此外,长城的修筑也是汉代科技发展的一大成就。
2. 医药学发展:汉朝医学研究的领域更加广泛,针灸、脉学、草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医学家。
3. 冶金技术:汉朝的冶金技术也十分先进,开发了许多冶金技术,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开创了中国古代冶铁业的新纪元。
4. 科学技术进步:汉代的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天文学家、历法学家如揭谛、刘洪等,他们对天文学和历法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造纸术、印刷术等重要科技也逐渐形成。
综上所述,汉朝的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既继承和发展了上古文化,又注重了儒家思想的推崇;同时,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这一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成就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
汉代文学的风格和特征汉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军事和政治发展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
在文学方面,汉代文学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本文将从汉代文学的流派、艺术手法、题材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探讨汉代文学的风格和特征。
一、流派首先,汉代文学流派较为丰富,包括乐府诗、散文、史传、科举文以及小说等等。
其中,乐府诗的发展在汉代达到了高峰,成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艺术形式。
乐府诗以其道出人们生活苦乐、民生疾苦和政治态度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乐府诗,汉代散文的发展也很出色。
汉代散文以抒情感,抒发情感,传达现实哲理和思想观点为主要特色,形式更为随意、自由。
历史上有许多汉代散文家创作的经典作品,如班固的《汉书》以及《管子》等。
这些文献在当时的汉文化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视和推崇。
二、艺术手法其次,汉代文学的艺术手法也是独特的。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曾在《红楼梦魂》中赞誉汉代乐府诗作品:“班主簿曾劝余大府:“於今讽赋轻丽,多裁辞巧,而讴歌戚戚,如乐府之良工,唱和秦淮,如夜香之盛矣。
”这说明了汉代乐府诗作品的艺术手法和地位。
汉代文学的艺术手法还包括形、意的完美结合。
同时,汉代文学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
例如《离骚》里的“虽冯唐、吕、谢、王之任为政,行死反生,流亡复处,虽九死犹未悔”的话语,深情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性的探寻。
三、主要题材汉代文学的主要题材有爱情、家国、人性、天人合一等。
其中,《离骚》是属于爱情、人性类的作品。
诗人在极力追求爱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
《史记》和《汉书》则是属于家国类的作品,记录了历代君王的政治变革和重大事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汉代文学还有强烈的思想观念和哲学思考。
例如曹操诗歌的《观沧海》中写道:“天与云争高,地与水争低,大壮而不猛,深略而不妍,清峻而不藻,不媚於时。
”这句话中,曹操对天、地、水、云、风等自然界现象进行融合,并借此表达出自己对治国理念和人民生活改进的思考。
汉代文学特点
•1、文学价值受到重视
•2、专门文人出现
•3、创作兴盛
汉赋体式特点
•铺陈
•押韵
汉赋作品概略
•从体式分,有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骚体赋从《楚辞》发展而来,句中含语词“兮”,内容以抒发抑郁愤懑之情为主,代表作品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有《长门》、《哀二世》和《大人》,董仲舒《士不遇》,武帝《悼李夫人》,司马迁《悲士不遇》,刘歆《遂初》、王褒《洞箫》、扬雄《太玄》、崔篆《慰志》、冯衍《显志》、班婕妤《自悼》、班彪《北征》、
班昭(曹大家)《东征》、班固《幽通》、张衡《思玄》蔡邕《述行》•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体式,铺张扬厉、规模宏大,“极声貌以穷文”,但有堆垛繁杂之弊。
内容以游猎、京都、宫殿为主。
典型作品如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杨雄《甘
泉》、《羽猎》,班固《两都》、张衡《二京》、王延寿《鲁灵光殿》等。
又称骋(逞)辞大赋。
•抒情小赋:抒情为主的赋,篇幅短小,内容含蓄隽永,与大赋的敷展无遗不同,句式趋向骈俪。
东汉后期开始兴盛,但西汉实早已有之。
有些是骚体赋。
典型作品如
司马相如《哀二世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班婕妤《自悼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
•作家线索:
•西汉前中期主要有贾谊、枚乘枚皋、司马相如、王褒等
•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重要作家有杨雄、班婕妤、班彪、班固、班昭等。
•东汉中后期主要作家有张衡、马融、王延寿、赵壹、蔡邕
概念:乐府
汉乐府内容:爱情婚姻、下层的艰苦生活、上层的奢华生活、战争、感喟生命•艺术特色:
•1、由诗骚的抒情发展为叙事
•2、杂言、五言为主的句式
•3、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史记》体例: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共130卷,52万字,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史记》的文学性
•1、人物、事件的故事性、情节性强。
如鸿门宴、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
•2、细节描写。
如《项羽本纪》中刘邦无赖性格的细节展示
•3、作者性情的流露。
如书中人物的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