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思潮论文

建筑思潮论文

建筑思潮论文
建筑思潮论文

当代建筑思潮分析

——解构主义

姓名:徐敏

学院:土木学院

班级: B建筑091

学号: 0910504103

指导老师:秦殿启

摘要:

解构主义建筑作为一种建筑思潮,以解构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反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消解传统的秩序体系,具有貌似零乱(冲破理性教条的局限性,引入随机、偶然等被理性排斥的因素),实则做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解构主义建筑能带给人们巨大的视觉冲击,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

形象。

关键词:解构主义、建筑、非线性、德里达

一、解构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二战后欧美哲学由过去占主流的理性主义与新发展起来的非理性思潮平行发展,在各分秋色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60年代“人本主义”哲学得到了发展空间,其主要代表流派有: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结构主义。其中结构主义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学派,它在发展过程中吸取语言符号学的方法,对各个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建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和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结构主义哲学受语言符号系统结构主义方法的推动,为以后语言学的解构主义的诞生促使解构哲学的产生并影响到解构主义建筑埋下了伏笔。

1968年,一场激进学生运动席卷整个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在法国,抗议运动被称作“五月风暴”。可悲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昙花一现,转眼即逝。在随之而来的郁闷年代里,激进学者难以压抑的革命激情被迫转向学术思想深层的拆解工作。不妨说,他们明知资本主义根深蒂固、难以摇撼,却偏要去破坏瓦解它所依赖的强大发达的各种基础,从它的语言、信仰、机构、制度,直到学术规范与权力网络。

解构主义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的体系,解构运动大力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换言之,它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哪怕这种自由仅仅是一曲“带着镣铐的舞蹈”。除了它天生的叛逆品格,解构主义又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论。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时无处不在。换言之,解构主义一旦被定义,或被确定为是什么,它本身随之就会被解构掉。解构的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解构一句话、一个命题、或一种传统信念,就是通过对其中修辞方法的分析,来破坏它所声称的哲学基础和它所依赖的等级对立。

解构主义哲学是德里达在胡塞尔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在现象学中,胡塞尔对人的意识中的视觉经验研究表明,人类的所有经验都包含这在场与缺席的混合。比如当人们观看立方体,由于视觉限制,每一次只能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在场),而人们在意识中意识到是立方体(意向),而不是三个面。也就是在意识中,意识自动给它补上其他(缺席的)三个面,才会出现完整的立方体(意识)。胡塞尔认为在场的三个面重要,缺席的三个面也重要。德里达基于此,而受到启发开创解构主义哲学。

二、解构主义建筑起源

解构主义建筑是一个从19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解构主义脱胎于结构主义,它认为后者仍未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因而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扬弃。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

德里达认为,符号之成为符号,就只是所指物的替代品,符号必意味着所指物的不出场。故符号就是区分(differ)和拖延(defer)的双重运动。这种双重运动被定义为“分延”differanee),分延肯定了游戏和差异对于出场和不出扬的优先性,

差异把出场和不出场焊接在一起,而自己藏身于后。而这些方面,也正是以埃森曼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们最感兴趣与能够作为设计理论与方法参照系的。

作为一种策略,解构也是文化的重构者,当一种新的异物——各种相互冲突的差异性的综合,以一种反文化、反建筑、反造型的形式出现的时候,建筑作品也就以逆反的形式展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的形式意识。解构建筑的目的是要对建筑的本质重新定义。如埃森曼对展览类建筑的展览功能的问难,如屈米对公园景观建筑的景观性的问难,又如摩弗西斯事务所对餐馆功能的消解,都是来自于一种重新定义一切的冲动。其潜在意义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一成不变地遵从那套固有的建筑话语体系(它们包括几何形态的纯洁性、功能主义、象征主义及文脉主义等)?为什么我们不能重新制定一套新的建筑游戏规则?

三、解构主义建筑问题及发展

解构主义在声势上很大,在建筑设计探索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解构主义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解构主义建筑理论试图从建筑语言上重组建筑,实现建筑意义的真实表达,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候是不可信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这样,建筑家如何能够使他所希望传达的意义表现出来,如何能够代表社会社区表达意义呢?根据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语言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建立所谓的“建筑语言”呢?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建筑的立场,由于语言的不可靠性,也出现了问题,那么在建筑中有什么是真正可靠,可以传达意义的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解构主义建筑家经常考虑的。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

虽然实现了反传统的建筑形式,但同时造成了光怪陆离的建筑景观和对解构主义的混乱认识。从为数不多的优秀解构主义作品中,可以看到现代主义风格之外的一种理性风格,从这种意义上说,解构主义建筑作品实现了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冲击。但是由于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如:结构过于复杂,增加工程技术的困难和建筑造价、建筑形式的破碎感与城市的文脉毫无联系,无法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大众对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存在保留心理;这些问题是解构主义与生俱来的弊端,这些使它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国际建筑的主流。它仅仅是实验性、艺术表现性的支流而已,其市场化几乎不可能。或许荷兰建筑师库哈斯为我国中央电视台设计的这一组新大楼,将成为解构主义建筑在新世纪的一个里程碑性的建筑。它由两座高达230 m的“z”字楼交叉缠绕,打破了传统摩天大楼的呆板格局,给人一种标新立异的感觉。可以用“美与力的雕塑”来形容这一设计,其造价当然也是惊人的,可能达100亿人民币。但是象这样的实验建筑,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这也许也只能在“暴发户”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中国才能将这样的建筑付诸实施。当然,如果仅仅从建筑学的角度上看,该建筑的确是建筑形式的一个进步。

四、解构主义建筑实例

1989年10月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落成了埃森曼的一个力作,即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个埃森曼首次“真正完全

实现”他的建筑观的作品轰动一时,在落成后的三、四个月内成为各建筑刊物介绍和评论的焦点。世界性权威刊物都专集介绍埃森曼及其“中心”作品。埃森曼本人认为,“中心”至少在美国建筑中引导了一个新的方向” ,菲利浦·约翰逊则认定,“中心”“以一种比后现代主义更为深刻的方式标志着美国建筑的一个转折点”。

“中心”的表象是一些互不相干而又冲突的建筑要素:一堆砖砌体、一组金属构架、重叠断裂的混凝土块以及西北、东北两角红砂岩植物台基等。这些要素冲突的原动力在于设计同时参照两套互成124度夹角的平面网格。一套是传统的哥伦布城市网格,另一套是大学的校园网格。“中心”的柱网以及铺地,最清楚地体现了它们的同时作用。埃森曼与众不同的或者说获胜的因素,就在于他考虑和强化了这种同时作用的意义城市网格在很大程度或为“中心”空间的参考系,埃森曼通过一条红线强调了这个参考系的力量。这条红线从巧大街向西延伸,进入东校门后沿一条步行道穿过“中心”,擦过椭圆广场,最后经过大学运动场的底边并与它平行。红线暗含多重意义,它标志城市开发的勘侧网,即城市网格的走向,同时恰好从地面上呼应进入哥伦布市的航线,从而体现了城市生活的原动力和活力它与大学真正的活动中心—运动场的底边平行,体现校园真正的自由竞争精神红线上的步行道与金属构架下另一条步行道的相交处,是“中心”的主入口,象征城市生活和校园生活的互相渗透以及“中心”的开放性,等等。同时,埃森曼表示了对校园网格的尊重。与格雷夫斯等人一样他也通过建筑处理来强调广场的轴向性和完整性。广场东端抬起的斜面是“中心”电影示教室因地下岩层抬出地面的屋顶,这个偶然因素被用来呼应广场西端的大图书馆,并通过几级凹进的台阶,体现椭圆长轴的重要性,其东面的一块三角地,通过树木的排列方向图解了两套网格的重叠,并引导出长轴和红线两个视觉走向,这片树林同时也缓和了长轴和高街之间冲突的关系。校园网格作为一种控制力量决定了“中心”西、北两面的外轮廓和植物台基的布局。

金属构架下的步行道,南高北低,顶盖其上的金属构架却南低北高,使构架从任何一端望去都产生向天空或地面的移动感。这种动感同样表现在构架插入两幢已有建筑的过程中:这个“非脚手架”既意味建筑过程的非开始和非终结,又主宰着整个“中心”的运动趋势,并将两债已有建筑拉入“中心”充当重要的角色。格雷夫斯和佩利等的集中式方案都只是校园中的一个孤立景点,而埃森曼却以新老建筑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艺术综合体,这也是对角线设计手法在这个地段上一次成功的运用。疯狂的构架使建筑史论家文森特史考利感动不已。他把“中心”的构架和罗西的加拉拉斯公离的柱廊相比,他说“罗西的柱廊象穿过黑夜列队行进的众“泰坦”,埃森曼的“脚手架”则象一个标记着逝去时光的时钟”。

与金属构架相对的是砖砌体,埃森曼原想保留挖掘出的军火库基础,但不料在清理场地时基础被移走了。他便在原基础的位置上用砖铺了一个基础平面图。砖砌体代表的是军火库老城堡般的形象,但既非砌筑在原基础上规模也较原物小。这里最重要的是军火库形象不但被简化而且被肢解和扭曲:塔体和圆拱等元素都象被撕裂的一层皮。按文丘里的说法,灾难性的砖砌体“只是对原建筑轮廓的歪曲而滑稽的模仿”,显然并不是要唤起对历史的依恋,埃森曼一直对历史主义和风格专递信息这种想法表示怀疑:“如果人们的过去只是许多不连贯的片断所表达的信息,历史样式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军火库”的肢解就是历史学家专业性思想的破裂。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索克拉夫斯基.现象学导论[M].高秉江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邬烈炎.德里达与埃森曼_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学海,2001;

【4】国萃.艾森曼来到贝尔拉格——从符号学角度看消费社会中的建筑法则[M]中外建筑,2010;

【5】张春单、王福魁.从解构主义哲学到解构主义建筑[M].山西建筑,2007;

【6】吴政. 埃森曼和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M].世界建筑,1991;

【7】路易.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M].国外社会科学,1992.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绿色建筑 姓名: 薛迎春 单位:兰州鼎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身份证号: 62014 专业:建筑工程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资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第二章绿色建筑与能源 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房屋建筑学课程论文

房屋建筑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大理建筑 姓名:杨涛 班级: 052136 学号: 20131001632 指导教师:董道军

浅谈大理建筑 ——仓山洱海,风花雪月 关键词: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重院民居 两方一耳一方三墙门楼照壁 摘要:大理古城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而大理的古建筑一直为无数的建筑爱好者津津乐道,古朴雅致的白族民居在大理随处可见,大理作为白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承载着智慧的白族人民的希望与憧憬,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以“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形式构建的白族民居,我们也可以欣赏到“两方一耳,一方三墙”的独特的平面布局形式,我们更可以体会到深藏在白族门楼和照壁下那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千年来白族民居坐落在大理一隅,用它的独特和神秘吸引了无数人踏上了去往云南的道路,踏访那美丽的金花阿鹏的土地。 引言:在彩云之南不乏有这样一种说法,来昆明就是为了离开,而来大理就是为了留下,事实上确实是如此,昆明作为云南最大的交通枢纽,扮演着大多数人不太喜欢的一个角色,而与昆明受人的冷遇不同,古城大理凭借着它的古朴,宁静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梦寐以求的居住地,当然,它极美,“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大理的美景全部浓缩在“风华雪月“这四个字里面,而到一个城市,大多数人可能会沉醉于它的美景,它的文化底蕴,还有它独特的人文气息,但对于古城大理,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也是它吸引天下来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理的建筑保存下来的不多,除去后人为发展旅游业复建的之外,剩下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大理古城从779年南诏王迁都之后已经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如今的大理古城规整划一,也许很多人会说真正的大理古城已经被历史淹没了,但我们却很难想象这座与宗教文化完美结合的古城在1000多年前的建筑美学达到了何种高度,无论是别具一格民族建筑,还是那古朴别致的宗教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大理被誉为“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精神家园”,拥有着丰富多彩,绚丽璀璨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可以说是一座极具包容性的城市,对于大理建筑而言,白族的居民建筑毫无疑问成为了大理建筑的主体,而通过后人不断的复建,我们不难看出白族建筑一直在彰显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世人现在看到的大理城是大理古建筑元素逐渐融入现代建筑的产物,白族人们通过建筑用他们的才华和智慧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人民自古以来从事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存,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定居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大理随处可见以庭院为基础的白族民居,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形式构建的白族民居宽敞舒适,深受白族人们喜爱,而中国古建筑大多数都喜欢因地取材,白族人民广泛采用石头为建筑材料,“鹅卵石砌墙墙不倒”是云南大理白族建筑的一大特色,1000年以来,白族人民利用从大理苍山十八溪冲刷并积存下来的卵石建造房屋,配上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论文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现代建筑体系 摘要: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中外建筑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目前的新型建筑有着 很多感悟,结合很多著名建筑进行了部分新型结构体系的介绍,总结了不同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张拉结构、膜结构、玻璃结构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社交、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商业和军事等方面的需求,建筑形式随之发生变化,其造型千变万化。当今建筑结构随着建筑功能的变化和需要,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是大体型、大空间、大跨度。如体育比赛场馆、会展中心、飞机场的机库与候机楼、文化艺术以及商业建筑等规模都很庞大,跨度也大。现代空间结构是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结构中得到知识、启发和借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传统的和现在的彼此融合,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发展结构体系。目前世界上已经建造了成千上万采用各类空间结构建筑的大型体育馆、飞机库、会议中心和展厅等,这些建筑的恢弘气势、优美造型。许多厂房、仓库等也采用了空间结构,实现了经济、合理的完美统一。 1 张拉整体结构体系 张拉整体结构可定义为一组不连续的受压构件与一套连续的受 拉单元组成的白支承、白应力的空间网格结构。它通过拉索和压杆的不同布置形成各种形态,索的拉力经过一系列受压杆而改变方向,使拉索与压杆相互交织实现平衡。这种结构的刚度依靠对拉索与压杆施加预应力来实现,且预应力值的大小对于结构的外形和结构的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张拉整体体系在拓扑学和形态学上是复杂的结构型

式,所以用一种有效的几何方式来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张拉整体体系可应用于城市雕塑、大跨度平面或曲面屋盖结构。张拉索网结构或张拉索壳结构的型式可为球壳、扁球壳、筒壳、旋转双曲面等。 张拉整体体系由于其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可充分利用拉索及压杆的单元强度,提供极大的刚度,适用于作为超大跨度建筑的屋盖结构。目前张拉整体体系主要是以索穹顶的结构形式应用于大型体育场的屋盖结构,在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均有建成的工程实例。 2 膜结构体系 膜结构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一种作为覆盖结构的空间形状,并能承受一定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是建筑与结构完美结合的一种结构体系。薄膜既承受膜面的张力,又可防雨、挡风,同时还可以采光。膜结构的建筑造型是结合结构构造的布局而产生的,力的平衡状态直接被表现在结构的形状上,从而使得膜结构成为一种建筑与结构自然有机结合的新型大跨度建筑。 (1)膜结构的特点 由建筑所用材料和其结构形式及其结构组成可知,膜结构具有如下明显的优越性: 1)跨度大、自重轻:在大跨度的结构中采用膜结构要比传统结构轻一个或几个数量级,且单位面积的结构自重与造价也不会随跨度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加。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遵义师范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浅埋矩形闭合框架结构设计学生姓名黎进伟 学号144680201025 课程名称《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学院工学院 所学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欧光照

一、课题设计与分工要求 (一)设计课题 课题:浅埋矩形闭合框架结构设计 (二)课题分工与要求 课题:所有同学完成,每位同学参数不同。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见各地下结构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了解基本的设计流程; 2、综合运用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及工 程施工、工程技术经济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正确地依据和使用现行技术规范,并能科学地搜集与查阅资料(特别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3、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荷载的确定;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截面设 计、构造要求;附建式地下结构的内力计算、荷载组合、截面设计及构造;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计算、稳定性验算、变形计算及构造设计;地下连续墙结构的施工过程及计算要点。 4、掌握绘制地下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技能和方法; 5、要求同学们以课题为核心,即要求团结协作,培养和发扬团队精 神,又要求养成独立自主,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 (一)计算书一份 1、设计资料:任务书、附图及必要的设计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尺寸的确定、内力计算、截面的设计及验算、稳定性 验算、抗浮的验算、基础承载力的计算等(根据各课题的要求不同选择计算内容); 3、关键部位配筋的注意事项。 4、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多施工方案(两个即可)比较。 5、依据施工要求的截面尺寸设计。 四、设计时间:两周(12月17日至12月28日)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地下建筑结构》(第一版),朱合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编,2005 2、《地下结构工程》,东南大学出版社,龚维明、童小东等编,2004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4、《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建航、候学渊编, 1997 5、《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2

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

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建筑高能耗的现状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为了贯彻执行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行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引导打理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地推进建筑生态节能面临着大众观念、经济成本、技术保证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当前,影响我国建筑节能推进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对于建筑领域各个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公众节能意识不足且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次投资成本增加,对业主和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施工监管不力及施工验收手段差.使节能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此,我们也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不够,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明确得知一项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果、节能效果。很多项目选技术时都遇到这个问题。 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的绿色建筑,也是我国绿色建筑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1 、发展策略 在制定政策方面国外的很多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例如,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德国政府和社会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如:国家银行系统为绿色建筑提供低息货款,资助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立针对明确目标群组(如业主,建筑师,开发商)的宣传信息和咨询系统;通过宣传咨询使大众接受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此外,还有把旧房改造目标定为舒适、节能、环保,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等等。 参照欧美国家成功的生态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对具体节能技术体系我们也应规范地进行引导、控制与要求,如:颁布节能法规,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节约夏季制冷能耗,控制建筑外墙的热穿透系数的最高允许值等等。具体要加强的工作有: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建筑物使用能耗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这是生态节能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前提条件。另外,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建筑节能尤其要加强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取暖,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研究。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在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全面系统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努力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开辟各种渠道,结合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达国家有很多先进的产品,根据项目的需求,整合国际、国内技术产品资源形成适当的技术体系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系统立足于国产产品,关键设备材料采用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国外产品。新技术的采用,不求最新、最贵,重在系统化的配合与互动。新技术的采用能够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创造产品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房屋建筑学课程总结

房屋建筑学课程总结 园林学院城市规划09级曹传云 20090553015 1、建筑的内涵及功能: 屋建筑学是适合土木工程类专业人员了解和研究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他相关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的密切联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建筑空间是供人使用的场所,它们的大小、形态、组合及流通关系与使用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往往还反映了一种精神上的需求。作为人类栖息活动的场所,建筑物还应满足许多其他方面的物质需求,例如防水、隔热、保温等。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分为居住、教育、交通、医疗等许多类型,但各种类型的建筑都应该满足以下基本的功能要求。 本书从常用的建筑类型与结构支支承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物的围护、分隔系统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细部构造等几个方面介绍对建筑物的实体进行研究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2、建筑物的分类: 2.1 根据使用性质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类: 生产性建筑根据生产内容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 非生产性建筑则可统称为民用建筑。民用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而居住建筑一般包括住宅和宿舍。 而公共建筑有生活服务性建筑、托幼建筑、文教建筑、科研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行政办公建筑、交通建筑、通信广播建筑、体育建筑、观演建筑、展览建筑、旅馆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等等。

按楼层高度区分有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超过100米的建筑一律统称为超高层。 2.2 根据结构分类: 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简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砖混结构、?钢混结构、?砖木结构)、其他结构。 2.3 根据规模分类: 可分为大量性建筑(住宅、学校等)、大型性建筑(火车站、航空港等)。 2.4 根据耐久性能划分: 可分为一级临时性建筑(5年)、二级易于替换性建筑(25年)、三级普通建筑(50年)、四级纪念性建筑和特别建筑(100年)。 2.5 按耐火性能区分: 可分为非燃烧体建筑、难燃烧体建筑、燃烧体建筑等。 3、建筑构造: 建筑的构造有楼地层、屋盖及阳台、雨篷,墙体,墙及楼地面面层,基础,楼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设施,门和窗。 3.1楼层的基本形式 根据力的传递方式,建筑物楼层的形式可以分为板式、梁板式和无梁楼盖等几种类型。 3.2建筑屋盖系统 由于支承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坡屋顶、平屋顶以及曲面屋顶等几种形式。 3.3阳台、雨篷等部件 阳台是有楼层的建筑物中,人可以直接到达的向室外开敞的平台。可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和半挑半凹阳台等几种形式。

中外建筑差异论文

中西方建筑分析 班级: 姓名:

目录 一、摘要 二、正文 1、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2、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表现 3、当代建筑设计 三、总结

一、摘要 历史的车轮已步入21世纪,随着我国建设步伐的加快、综合实力的增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崛起、交通网络的逐步扩大完善,各类大中小型城镇亦在规划建设之中。在这一发展新时期,我们应该努力寻求一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创作道路。寻找传统文化的内涵,获得创作的灵感和题材,建造出既是传统的、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建筑物,从而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和 谐统一。 【关键词】:中西方差异;传统文化;现代建筑 二、正文 1、中西方建筑差异比较 中西方的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结构、布局、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 不同的建筑材料,使得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这以建筑的关键。所以,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建筑便成了全靠石头建造的柱子支撑。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木材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木柱,屋顶等。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因为这些细节方面的不同往往正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1]。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如下三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三)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

地下工程结构论文.

地下工程结构论文 基础2班陈立灏3号 摘要: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它可以满足某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建设现代化城市开辟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地下工程;结构类型;地下结构类型;沉管法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的特点。地下工程存在的不确定性,从工程受力特点看同地面上是不同的,地面上工程先有结构,后有荷载,而地下工程先有荷载,后有结构。工程材料的不确定性,地面工程用材料多为人工材料,如钢材. 砌块材料. 砼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在力学与变形性质方面存在变异性,但是与岩土材料相比,不仅变异性要小得多,而且可以通过方法加以控制和改变。地下工程材料所涉及的材料,除了支护材料性质可以控制外,其工程围岩均属于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地质体。地下工程也是属于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按其工程的几何形状分为硐室工程和隧道工程。硐室工程一般是指长跨比较接近(一般<10 的地下建筑物,如地下商场. 地铁车站. 地下影剧院. 地下试验室. 地下停车场. 地下厂房储备库等。隧道工程是指结构尺寸远大于断面尺寸(最大跨度或高度的建筑结构,通常是公路隧洞,铁路隧洞,煤炭运输巷道,矿山采场进道,人防地下通道及引水涵洞等。 地下结构类型有很多种,如:浅埋式,附建式,逆作法,基坑围 护及支撑,深井。它们都有其适用范围,如沉管法施工的主要条件是:水道河床稳定和水流并不过急。前者不仅便于顺利开挖沟槽,并能减少土方量;后者便于管段浮运、定位和沉放。沉管隧道队地基要求较低,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河床或海岸较浅,易于水上疏浚设施进行基槽开挖的工程特点。由于其埋深小,包括连接段在内的隧道线路总长较采用暗挖法和盾构法修建的隧道明显缩短。沉管断面形状可圆可方,选择灵活。基槽开挖、管段预制、浮运沉放和内部铺装等各工序可平行作业,彼此干扰相对较小,并且管段预制质量容易控制。基于上述优点,在大江、大河等宽阔水域下构筑隧道,沉管法称为最经济的水下穿越方案。如沉井法:在地面下沉预制井筒

建筑论文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建筑法规》按照土木类专业的建设法规教学大纲要求,根据现行工程建设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编写,全面系统地反映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关法律制度,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建筑法规论文,欢迎借鉴! 目前建筑业顺应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市场主体的法治观念和履约意识还较为薄弱,市场违规行为和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工程建设法律制度迅速建立并不断完善,为维护建筑市场公平竞争,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建筑法规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公民在建设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建筑法》、《建设工程管理条例》对建筑许可、发包与承包、监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作出了全面的规定,协调整个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转,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 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国家对建筑企业实行的是等级主体准入制度,要求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和注册资本注册相应资质等级的公司。但大多数公司在申报资质时,往往是以虚假文件或拼合的注册资本注册的,没有办公场地和固定的从业人员,没有施工机械和设备,这就难以从根源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能与国际全面接轨,尤其是工程咨询业管理粗放,水平低下,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远不能满足市场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监督部门监督不力 政府管理存在执法不严、管理缺位等问题,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竣工验收不严格把关,同时,质监部门只对工程质量进行程序性监督的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 连续发生的一些房屋、构筑物倒塌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建设工程质量缺陷所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以及法学界的关注。 二、建筑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建筑法律法规主要是从以下几点来保证建筑质量的

“中外建筑赏析”课程论文

“中外建筑赏析”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吉隆坡石油双塔赏析 姓名:邱泽新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时间:2012年5月2日

目录 目录------------------------------------------------------------------------------------------- - 2 -(一)吉隆坡石油双塔简介:--------------------------------- - 3 -(二)吉隆坡石油双塔的空间:------------------------------ - 3 -(三)吉隆坡石油双塔的外形--------------------------------- - 4 -(四)吉隆坡石油双塔的材料--------------------------------- - 5 -(五)吉隆坡石油双塔的结构--------------------------------- - 5 -(六)吉隆坡石油双塔的历史背景--------------------------- - 6 -(七)吉隆坡石油双塔的主要用途--------------------------- - 7 -(八)吉隆坡石油双塔的综合评价总结--------------------- - 7 -

(一)吉隆坡石油双塔简介: 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市(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简称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属于此计划区的第一阶段工程。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四高的大楼。 【建设地点】: 吉隆坡市中市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 【开工时间】:1993年12月27日 【竣工时间】:1996年2月13日 【占地面积】:40公顷 【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452米 【建筑层数】:88层 【结构形式】:高轧制钢梁支托的金属板, 钢筋混凝土 【建筑造价】:20亿马币 【投资单位】:马来西亚石油公司 【设计单位】:凯撒培礼建筑事务所·西泽配利 【建设用途】:办公 【英文名称】:The Petronas Twin Towers. 【别称】:佩重纳斯大厦、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大厦、国家石油双塔、双子塔 (二)吉隆坡石油双塔的空间: 建筑设计KLCC计划区共占地超过100英亩,第一阶段工程除了兴建国油双塔楼之外,还包括了50层楼的安邦大厦(Ampang Tower)、一座广达 14万平方公尺的购物中心、 30层楼的挨索大楼(Menara Esso)、拥有645个房间的吉隆坡东方文华酒

中外建筑史 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 在世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绵延数千年,直至20世纪初还保持着自己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规则,并传播影响到东亚等邻近国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和陵墓,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新的生产关系和中央集权的建立,经济趋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故而有能力修建起规模空前的宫殿、陵墓、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等,建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划最严密的都城——长安城。 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但同时也走向衰微。著名的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中国古代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规划思想在此得到了最完整、最精彩的体现,其建筑群体布局艺术可谓臻于化境。始于商周时代的中国园林,至明清时也达到了极度的艺术境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以汉民族木构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自古以来就以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而称颂于世。这种建筑风格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和鲜明而一贯的特征: 它以木构架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了与这种结构方式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形式和外观造型,常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抬梁式”的木构架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沿房屋进深方向在右基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屋矮柱和短梁,构成“一品”木构架。在平行的两品木构架之间用横向联系的“枋”联络“柱”的上端,产在各层梁头和短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90度直角的檀,起联系构架和承载屋面重量的作用。这样由两组木构架形成的空间称为“间”。一座房屋通常由二三间乃至若干间沿面阔方向排列为长方型平面,同时也可以组成三角型、正方形、多角型、圆形、扇形、万字形等特殊平面的建筑。由于这种“抬梁式”建筑的木构架类似“框架”,建筑物上部分荷载沿梁架、立柱传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不承受荷载,这就赋予建筑以极大的灵活性。室内空间可用各种隔扇、门、罩、屏等分隔空间,并随需要安装或拆卸。 由建筑单体的外部造型特征看,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由:台基、屋身、屋顶三大部分组面。台基——由砖石砌成,承托着整座房屋,一方面起保护木柱不受雨水和潮气侵蚀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与柱的侧脚、墙的收分相结合增架建筑物的稳定感,使其显得庄严雄伟。如故宫太和殿及天坛祈年殿的台基,前者显示了皇宫难以企及的尊贵;后者则表现了祈天建筑的高耸云霄、与天相通的气度。 架设于台基之上的屋身,一般采取明间略大,两侧面阔递减的方式,既满足功能要求,又使外观取得了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在较为重要的建筑物上,在其屋身和屋顶的交接部分设置有一种称为“斗拱”的构件,称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斗拱”,实际上是用短木块,木枋所组成的一种悬挑结构,主要起支撑巨大的屋顶出檐和减小室内大梁跨度的作用。明清时期斗拱逐渐蜕化,成了柱网与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科技论文主要结构及框架

科技论文主要结构及框架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是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 科技论文的主要内容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一)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目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20个汉字。 (二)著名 著名是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应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做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和写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时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讯地址。 (三)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述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是100~300字左右。 (四)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瀚如烟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入《汉语主题词表》的规范性词。 (五)引言

房屋建筑学论文 (2)

浅谈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建筑设计 ——第一餐厅 摘要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一共有在校生四个年级,共约25000余人。学生食堂作为一种特定的功能建筑在河北科大新校区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由于新校区离城市主城区较远,周边饮食业不发达甚至存在一定卫生安全隐患,所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优质的饮食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考虑到学生食堂人员的固定性及使用的多功能性,河北科大新校区一餐厅的设计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 关键字河北科大新校区第一餐厅层高净高楼板消防给水通风空调火灾报警照明电器 建筑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随着人来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不断的发展着。建筑作为名词是指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它是人类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结构技术手段与物质生产资料,在科学规律与美观艺术的指导下,通过对空间的组织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生产环境。建筑设计和其他设计一样,它是有目的的建造建筑物的活动,是建造活动前的必然环节。它是空间环境的构建过程的前提,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必须协调好人、环境和建筑的关系。河北科技大学学生人数众多,且由于课程的安排较紧,每天食堂早中晚三次便会迎来人数的高潮,这对食堂的设计是一大考验。但设计师们在建造新校区第一餐厅时,充分克服了这些困难,将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对一餐厅进行具体的介绍,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从整体上谈。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一餐厅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同时该建筑为三层,其中第一第二层作为学生餐厅使用,第三层是作为教职工餐厅使用。在整体的外形上,它雄伟壮观。建筑的立面都是以乳白色石材贴面,给人一种安稳的感觉。整体形象又不乏大气。一餐厅外设有生活广场。广场上设有两个人工喷泉,让人看去显得格外舒适。由于学生食堂为人员聚集处,随意广场的设计方便了各个学院各个社团在此进行一系列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并且在广场上经举办学校组织的各大产品促销活动,因此,这两个广场的设计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整体方面来看,河北科大新校区第一餐厅的确是一座造型简单明了、古朴大方的建筑。 下面,再从局部谈谈。在建筑物的室内我们主要追求的是可用空间的大小,这个可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净高和层高。层高:相邻的两层地坪的高度差。净高:

中外园林赏析论文

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尝试 ——南苏园欣赏与批评 南苏园是我校西南一隅学术活动中心后的一处江南园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交大为数不多的具有较浓厚人文气息的景观之一。然而,由于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较为封闭的管理方式,交大学生很少了解其情况。2012年11月1日,我们一行人在老师带领下,前往南苏园考察。 一,基本情况 南苏园属于南方园林,人工山水园林,按照中国古典园林样式兴建,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在园中均有体现。园子占地面积不大,除去功能性较强的学术活动中心会议室,余下的几乎是几步路就可以逛遍。这也体现了江南园林“轻盈淡雅”的特点,这在交大广阔的校园中,也是很有特色的。园子挖有一池,号河从园边流经。南苏园现在基本作为学术活动中心的附属空间,且看上去并未受到精心打理,实为可惜之处。 (图1 南苏园一景) 二,建筑 南苏园建有舫、亭、廊、堂、阁等中国古典建筑,以及一些半古典半现代的会议建筑。规划者似乎力图让古典的园林发挥一些现代的作用。 入口处是现代气息较浓厚的会所,掩映在河畔垂柳之中。(图2) 园中建有一座蔚然舫。(图3)分为前厅和后厅两部分。比起一般的舫,还是有所简化。然而飞檐斗拱,映入水中,还是趣味无穷的。 园中建有鸳鸯亭,还有普通的四角亭。其中鸳鸯亭与画舫隔水相望,亦是情趣盎然。(图4)

园中花窗、门洞的设计,亦是体现出一种“隔”的效果,走在其间,颇具韵味。(图5) (图2 河畔功能性较强的会所) (图3 蔚然舫) (图4 鸳鸯亭与画舫隔水相望)

(图5 花窗:框景手法的运用) 三,理水与置石 理水是园林中各种水景的设计建造。水是造园的重要元素,古人常把水比作园林的血脉,“有水则活”。 南苏园体量较小,全园环绕小池而建,属于“聚”的布局手法。在入口处,是以号河分隔,辅以亲水植物柳树,杨柳依依,为游人营造出一种私密感。人工建造的小池以土岸为主,兼有石岸,以植物掩蔽水岸,试图营造出幽深的意境。遗憾的是,水中较为空虚,所置湖石亦毫无特色。(图6) 园中置石除湖中置石外,岸边亦有置石,采用散置手法,所惜置石皆乏善可陈。 四,花木配置

《中外建筑史》论文格式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公民的监督参与意识不断加强,原有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在现阶段,我国必须实现政府转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法治性、高效性、有限性、责任性和科学性等特征。它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是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自身完善的现实需求,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队伍建设者,在真正意义上确立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从而推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公民的监督参与意识不断加强,原有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在现阶段,我国必须实现政府转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法治性、高效性、有限性、责任性和科学性等特征。它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是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自身完善的现实需求,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 关键词:特征必要性必然性构建

Abstract As China enters WTO,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mprove little by little,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supervision and participation enhances increasingly, the role that primary government act has not adapte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at present, china must realize the transform of government, establish public and service government. The role that primary government act has not adapte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at present, china must realize the transform of government, establish public and service government. As China enters WTO,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mprove little by l ittle,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supervision and participation enhances increasingly. So, at present, China must realize the transform of government, establish public and service government. T 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supervision and participation enhances increasingly. As China enters WTO,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mprove little by little. Keywords:character necessity inevitability establish

浅论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

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 随着建筑结构新规范全面颁布,新规范在工程设计中已全面开始,这对于如何在工程设计中正确应用理解规范条文,正确选择设计软件及合理选取设计参数显得优为重要。大家知道:各新规范都明确要求结构设计必须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依据。如何判断:当然只能依靠概念设计来判断;另外大家一定要注意,编程序的人以再讲“设计者采用他们的程序计算,出了问题他们并不负责,仍然由设计者负责”;另外施工图审查单位只承担相应的技术审查失察责任,主要的质量责任还由设计者负责(在合理使用年限内负终身责任)。 一、上部结构与防空地下室分析模型 上部结构与防空地下室组成一个承力体系,具有共同的位移场,相互协调变形。地下室外的回填土对结构侧向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地下室楼层侧移刚度通常较大。 上部结构与防空地下室分析模型可简化为①分离模型(有条件的):将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分开,分别设计计算。按规范确定嵌固层作为二者分界。②共同工作分析(无条件的):将上部结构与地下室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共同作用,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之一来考虑地下室外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方法1:地下室水平位移的侧向嵌固(-K法)。方法2:地下室水平位移的有限(弹簧)约束(K 法)。 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上部结构固定端,当高层建筑仅设单层地下室且底板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或桩一筏基础时,通常选择基础底板而非首层作为结构嵌固端,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其基础的“无限”刚度,为首层楼面的灵活结构选型创造条件,即使是首层楼面留有大孔洞,或选用无梁楼盖结构,都不会有什么影响。此外,规范规定地下室负一层的抗震等级与上部结构必须一致,以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不会造成地下室结构造价的提高,反而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即使单层地下室底板是以桩为基础的普通梁板结构,一般情况下仍然取底板处为结构嵌固端,唯一例外的是地下室作为抗爆级别较高的防空地下室时,其顶板通常具有作为结构嵌固端的刚度,因此可取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二、可用于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设计软件 可用于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软件有:1、理正人防设计软件包,只能计算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