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建筑高能耗的现状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为了贯彻执行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行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引导打理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地推进建筑生态节能面临着大众观念、经济成本、技术保证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当前,影响我国建筑节能推进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对于建筑领域各个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公众节能意识不足且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次投资成本增加,对业主和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施工监管不力及施工验收手段差.使节能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此,我们也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不够,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明确得知一项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果、节能效果。很多项目选技术时都遇到这个问题。

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的绿色建筑,也是我国绿色建筑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1 、发展策略

在制定政策方面国外的很多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例如,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德国政府和社会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如:国家银行系统为绿色建筑提供低息货款,资助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立针对明确目标群组(如业主,建筑师,开发商)的宣传信息和咨询系统;通过宣传咨询使大众接受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此外,还有把旧房改造目标定为舒适、节能、环保,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等等。

参照欧美国家成功的生态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对具体节能技术体系我们也应规范地进行引导、控制与要求,如:颁布节能法规,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节约夏季制冷能耗,控制建筑外墙的热穿透系数的最高允许值等等。具体要加强的工作有: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建筑物使用能耗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这是生态节能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前提条件。另外,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建筑节能尤其要加强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取暖,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研究。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在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全面系统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努力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开辟各种渠道,结合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达国家有很多先进的产品,根据项目的需求,整合国际、国内技术产品资源形成适当的技术体系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系统立足于国产产品,关键设备材料采用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国外产品。新技术的采用,不求最新、最贵,重在系统化的配合与互动。新技术的采用能够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创造产品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2 、整体环境规划的实施

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一个关键环节,建筑节地与保护环境,需要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通过贯穿从场地选择、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空间利用、施工过程、旧建筑的利用等全过程,营造绿色的建筑环境。

2.1 选址与规划

在选择建筑用地时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先选择已开发具有城市改造潜力的地区,充分利用原有市政基础设施,提高使用效率。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通过改良荒地和废地,将其用作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的价值,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提高环境质。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场地建设应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在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这样既可以减少用于场地平整所带来的建设投资的增加,减少施工的工程量,也避免了因场地建设时对原有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

为减少快速增长的机动交通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过多的能源消耗,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

避免建筑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也是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之一。

2.2 场地安全

众所周知,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场地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近年来研究发现氡、电磁波等对人的健康也会产生危害。因此,绿色建筑选址阶段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

2.3 室外环境

2.3.1日照与采光

住区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和配套公共建筑)的室内外日照环境,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与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室外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居住着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

2.3.2 声环境

噪声不仅仅让人心烦,更重要的是损害人的健康。噪声容易使人精力不能集中,失眠、神经衰弱,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分裂、内分泌紊乱、甚至造成事故率升高。噪声还能损伤女性的生理功能,可导致女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噪声污染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一些不同场所的噪声标准必须严格控制声源,传播途径、保护对象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在总平面规划时不宜把噪声敏感性高的居住用建筑布置在临近交通干道的位置,对各种噪声源在总平面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对场地周边的声环境状况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运行后应进行现场测试。

2.4风环境

风环境不仅和人们的安全有关,也和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建筑设计对风环境因素考虑不周,会造成局部地区气流不畅。在建筑物周围形成漩涡和死角,使得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健康。

风环境还涉及建筑节能,夏季过度季自然通风对于建筑节能十分重要,住宅小区室外环境不良,在夏季可能阻碍室内外自然通风的顺畅进行,增加空调的负荷,在冬季又可能会增加围护结构的渗透风而提高采暖能耗。因此,设计良好风环境品质的建筑也能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