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的城市下水道介绍(供给排水同行借鉴)
- 格式:doc
- 大小:5.87 MB
- 文档页数:49
国外不淹城先进的给排水系统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内模拟维修工人作业情景。
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展示能有效清除沉积物的装置———木球(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木球入水后可使水流加速进而冲走沉积物。
)每年的七八月份后,暴雨、洪峰、台风,一个接着一个地在京津、渤海湾及东部沿海地区肆孽逞凶,毫不留情地摧毁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出现了城市“观海”、村庄“孤岛”等景象。
这场灾害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各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合理、交通沟渠的排水系统是否到位、应急管理信息是否通达。
面对暴露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反思、需要补课,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百年大计”。
本期“解析国外不淹城先进的给排水系统”主题是根据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给给排水系统,介绍了国外有关储排水系统发挥防灾抗涝作用的经验和做法,有助于国内有关部门借鉴学习。
一些发展较成熟的城市建有发达的地下管网,这为迅速排除地面积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一些管网不够发达或地面空间较宽阔的地区,多通过绿化涵养、建设蓄水池等方法,减轻排水系统压力。
此外,不少城市设有大型雨水再处理设施,既减少了排水量,又实现了雨水再利用。
他们具有以下优点:一、整个排水系统犹如地下大水库在很多发展较成熟的城市,都建有完备的下水管道排水系统。
宽阔顺畅、四通八达的地下水路,能够承担暴雨后的排水重任。
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地下50米,排布着总长达2400公里的下水管道。
巴黎人前后共花了126年的时间才修建成功,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按沟道大小,可分为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每天有120亿立方米的水经此净化排出。
其中,排水渠最为宽敞,中间是宽约3米的水道,两旁是宽约l米的查检人员通道,顶部排列着饮用水、非饮用水和通讯管线。
在小下水道中,还建有一些蓄水池,用于增加冲刷效应,避免下水道堵塞。
整个排水系统犹如一座地下大水库,即使地面倾盆大雨,也能将路面上的积水很快排掉。
全球城市排水系统TOP10——————————导语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要检验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场暴雨就已经够了。
然而,可是在暴雨面前,很多大城市、特大城市鲜有做作到从容以对的。
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伦敦和巴黎的下水道系统,都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却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排涝功能,巴黎的排水系统甚至成了参观景点,而建成于2006年的东京地下排水系统,更堪称牢固、先进,护卫着东京免遭内涝灾害。
▶英国伦敦下水道:切断霍乱源头英国伦敦下水道的历史也在150年以上,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伦敦地下水道系统的修建也与流行病肆虐有关。
由于水体污染,1848年-1849年间,一场霍乱导致1.4万伦敦人死亡。
疫情结束后,为了改善滋生传染病的温床---伦敦地下水道,英国着手改进城市排水系统。
工程历时7年完成,纵横交错的下水道实际总长达到了2000公里。
弥漫在伦敦空气中的臭味终于消失了。
下水道将污水与地下水分开,从此以后,伦敦再没发生过霍乱。
伦敦市民为纪念建设伦敦下水道的带头人巴瑟杰的贡献,给他塑了一座雕像。
2009年5月,伦敦下水道曾经经过一次巨大的冲洗工程。
脱脂后的下水道变得宽阔、通畅。
▶法国巴黎:欢迎参观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
这个处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从1850年开始修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
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
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
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巴黎下水道还是一处观光旅游点,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每年客流量超过10万人。
下水道四壁整洁而宽敞,没有想象中的污秽与腥臭。
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巨大,后期使用过程中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欧美国家的城市下水道介绍(供给排水同行借鉴)城市良心工程——下水道(世界四大城市)伦敦篇——【伦敦下水道百年历史:为防霍乱而改造排水系统】1848年的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达到200万。
但是,150多年前的伦敦污染严重,垃圾遍地,城市里到处是粪便的气息,臭气熏天。
整条泰晤士河都在发酵,流淌着褐色的液体。
这一年伦敦爆发霍乱,人员大量死亡。
伦敦下水道与金字塔齐名伦敦以“雾都”闻名于世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雾都”的形成原因,与工厂的烟囱林立有关。
到19世纪为止的近几百年中,伦敦的流行病此起彼伏,猩红热、肺结核、流感、麻疹、天花、伤寒、霍乱等,各种流行病不断爆发。
那时的人们认为,所有这些流行病都是通过空气传染的,因此,伦敦上空的浓密的雾气,被认为就是“瘴气”。
1848年伦敦爆发霍乱疫情时,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病因就是空气中难闻的气味,而空气中恶劣气味的来源就是各种污物,因此,当时的伦敦人认为,只要把各种污物用水冲走,就解决问题了。
于是,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成为最大的下水道。
1849年霍乱疫情结束时,伦敦死于霍乱的人数超过14000人,但是,霍乱病因依然不太清楚。
当时的伦敦,坟场永远不够用,有些地方,死人只能曝尸街头。
停尸房里的尸体往往也要存放好几个星期才能处理。
有些家庭尸体无法处理,只好暂时放在家中,为了避免尸体的气味,伦敦人当时流行用洋葱包裹尸体来掩盖气味。
1849年8月,霍乱疫情结束后,首都污水治理委员会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
当时伦敦有一个地下和地上结合的排放系统,主要是用来排放雨水。
1848年,抽水马桶已经在伦敦普及。
在没有抽水马桶的年代,人类的粪便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
但是,有了抽水马桶,自己家里的粪便用水一冲就不见了,谁也不去管它究竟去了哪里。
粪便进入伦敦原先的排放系统,造成严重的堵塞,甚至从地板下回灌进居民家中。
《泰晤士报》曾经发动民众,征集污水处理方案。
有人建议用火车拉走,有人建议在泰晤士河下再修一条地下河流。
盘点国外大都市排水系统巴黎下水道可堪称伟大近期,从广州到武汉,再到突降暴雨的北京等,中国多个城市的排水系统都在经受着考验,各个大城市也都在积极升级或改造排水系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伦敦、东京,巴黎等一些国外大都市的下水道系统。
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注: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的标准,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
巴黎:古老的排水道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一般的快乐生活。
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就在繁灯初放的夜市中,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柏油马路和泥土,巴黎的地下世界——下水道,却是另外一番样子。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想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
事实上自从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介绍冉阿让背负自己的未来女婿穿过了一段危险又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之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进,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
据报道,巴黎经常下雨,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
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难怪雨水到了地面便迅速了无踪影。
由于巴黎下水道系统享誉世界,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
能成为旅游景点,下水道肯定能容下很多游人,无比宽敞,可以行走奔跑(这种情形在西方电影里经常出现),有通畅的排气系统、有纯净空气,不会、不能臭气熏天。
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这里没有显眼的建筑,只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售票亭,掏3.8欧元购票后即可从旁边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的深处,探究巴黎的“五脏六腑”。
据介绍,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有近10万人。
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
c世界著名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世界著名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2-7-23 12:32:35巴黎:古老的排水道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一般的快乐生活。
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就在繁灯初放的夜市中,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柏油马路和泥土,巴黎的地下世界――下水道,给排水实训装置却是另外一番样子。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想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
事实上自从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介绍冉阿让背负自己的未来女婿穿过了一段危险又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之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进,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
古老的巴黎排水道下水道博物馆Tips:交通:坐地铁9号线或RER C线, Pont de l’Alma 站下车;开放时间:5月1日到9月30日 11:00 – 17:00;10月1日到4月30日 11:00 – 16:00;每周四、周五,以及一月的第2-4周休息。
据报道,巴黎经常下雨,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
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难怪雨水到了地面便迅速了无踪影。
由于巴黎下水道排水系统享誉世界,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
能成为旅游景点,下水道肯定能容下很多游人,无比宽敞,可以行走奔跑(这种情形在西方电影里经常出现),有通畅的排气系统、有纯净空气,不会、不能臭气熏天。
塞纳河阿尔玛桥畔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这里没有显眼的建筑,只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售票亭,掏3.8欧元购票后即可从旁边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的深处,探究巴黎的“五脏六腑”。
据介绍,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有近10万人。
古老的巴黎排水道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
德国排水系统介绍暴雨来袭经常造成“城市观海”的奇景,也一再使人们意识到城市排水的重要性。
德国的排水系统不仅高效还兼具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堪称“楷模”。
1842年,汉堡最早开始修建全城范围的排水系统。
1867年,法兰克福建成了第一个系统性的现代化下水道系统。
可以说,德国开启了整个欧洲大陆排水系统建设的新起点。
19世纪,随着工业化发展,德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造成当时的城市卫生系统不堪重负,传染病肆虐。
1831年,德国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霍乱。
到19世纪中期,霍乱、伤寒等疾病在德国城市中频繁爆发。
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排水系统成为必然的选择。
1842年,在英国工程师William Lindley的规划下,德国城市汉堡率先建起了最初的城市排水系统和第一个污水处理厂。
随着汉堡市的不断扩大,排水系统也不断扩展,并先后建起了十几个污水处理厂。
这个系统还包含一个冲水系统,每周利用潮水清理主要的下水道。
虽然当时的设备简陋,并没有彻底解决水污染等问题,但这样的设计理念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很快就被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城市所学习。
1867年,法兰克福建成了第一个系统性的现代化下水道的系统。
该系统将污水进行分类疏导,最后排入河流,并与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整合,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根据2010年德国联邦环保局的统计数据,如今德国的公共排水管道已长达540,000公里,大约可环绕地球13圈半,专门的雨水排水管道长66,000公里。
德国建立了综合性的排水系统,每年可以处理101亿立方米的污水和雨水。
地下排水管道分为污水雨水合流管道和污水雨水分流管道,既可以防止城市内涝,同时还可以蓄积雨水,以便利用。
以慕尼黑为例,暴雨来临时,慕尼黑的13个总容量达70.6万立方米的地下储水库可暂时贮存雨水,成为暴雨进入地下管道之前的缓冲阀门,然后将雨水缓慢释放到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最终将雨水引入Isar河。
细数古今中外值得借鉴的城市排水系统提要:一场大雨暴露了北京地下排水设施的短板。
如何疏通这座城市的下水道是一道难题,但一定不是无解。
本文盘点了古今中外可以极具特色的城市排水案例,或许值得借鉴。
·国外篇巴黎:下水道成旅游景点近代下水道的雏形脱胎于法国巴黎。
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00多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下水道,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
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陆续有外国元首前来参观,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现在每年有十多万人来参观学习。
巴黎的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不会闻到一丁点儿腥臭味。
而且,下水道宽敞得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
经过不断完善,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
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
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巴黎的工程师们还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雨水和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
巴黎有1300多名专业工人来维护下水道,包括清扫坑道、修理管道,寻找、抢救掉进或迷失在下水道中的人,用水淹的方式灭鼠,监管净化站等,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各类遗失物品,包括犯罪凶器和人们不小心掉落在排水道里的贵重物品。
据说,每年工作人员都会接到大约3000个这类求助电话,而寻找到失物的几率高达80%。
伦敦:改造排水系统始于防霍乱早在1700年,伦敦城市的排水系统极其糟糕。
一英尺多深的明渠中塞满了灰烬、动物尸体,甚至粪便。
全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经典一览法国巴黎下水道系统巴黎当前使用的下水道系统建造于19世纪的下半叶,因其系统设计巧妙而被誉为现代下水道系统的鼻祖。
巴黎的下水道总长为2484千米,拥有约3万个井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每天有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通过这个庞大的系统排出城市。
设计之初,管廊里同时修建了两条相互分离的水道,分别集纳雨水和城市污水,使得这个管廊从一开始就拥有排污和泄洪两个用途。
如今,这些管廊已经不仅是下水道,巴黎人的饮用水系统、日常清洗街道及城市灌溉系统、调节建筑温度的冰水系统以及通信管线也从这里通向千家万户,综合管廊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施工挖开马路的次数。
特点:总长已达2100千米,并已制定所有大城市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
日本日比谷地下管廊1926年,日本在关东大地震以后的东京复兴建设中,完成了包括九段坂在内的多处长约1.8千米的共同沟。
采用盾构法施工的日比谷地下管廊建于地表以下30多米处,全长约1550米,直径约7.5米。
日比谷地下综合管廊的现代化程度非常高,承担了该地区几乎所有的市政公共服务功能。
特点:采用盾构开挖,在大深度地下建设综合管廊网络系统。
中国上海浦东张杨路人行道地下管廊上海于1994年在浦东新区张杨路人行道下建造了两条宽5.9米,高2.6米,双孔各长5.6公里,共计11.2公里的支管综合管廊,收容煤气、通信、上水、电力等管线。
特点:我国第一条较具规模的运营地下管廊。
新加坡滨海地下管廊新加坡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有详细规划设计的:地表以下20米内,建设供水、供气管道;地下15米至地下40米,建设地铁站、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和实验室等设施;地下30米至地下130米,建设涉及较少人员的设施,比如电缆隧道、油库和水库等。
滨海地下管廊距地面3米,全长3.9千米,工程耗资8亿新元(约合35.86亿元人民币)。
特点:容纳供水管道、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甚至垃圾收集系统。
德国耶拿地下综合管廊前东德城市耶拿的第一条综合管廊建于1945年,内置蒸汽管道和电缆,以更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
美英德等国下水道123地理位置:位于德国东北部平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分布平均,约为580毫米/年面积:约900平方公里下水管道长度:9500千米兴建时间:1873年维修:每年65千米例行检查柏林市水处理机构:6个污水处理厂,2个地表水厂,4个储水过滤器,9个自来水工作站人均水费(包括排污费):32欧元/月德国人素来重视城市规划,规划几乎覆盖了每一寸德国土地,严谨的德国式规划非常具有前瞻性,至少要考虑50年以上,一朝规划,百年受益。
柏林排水系统也秉承这一原则,从1873年兴建第一条下水道开始到今天,在柏林900平方公里土地下排水管道已长达9500千米,相当于从柏林到北京的距离。
柏林自来水公用事业公司从1852年起,就开始负责柏林的供水,该公司新闻发言人阿斯雷德·哈肯内斯·弘普介绍,按照柏林市政厅要求,公司最初营建柏林地下管道设施时便考虑了柏林未来80至100年的城市发展规模,按照预计给排水规模在地下铺设了满足不同使用需求的管道。
尽管柏林在地理和气象上来看不属于强降雨覆盖地区,但是在规划设计中,设计者预想了柏林可能面临的最极端情况,将内涝等问题都包含在了规划图之中。
直到现在柏林自来水公司还在根据市政发展情况对规划蓝图不断改善和预估,引入更先进和环保的技术对地下排水设施进行维护修缮和扩建。
污水雨水分离排放减轻管道压力柏林市自来水公司首席工程师拉尔夫·杰纳克介绍说,柏林的下水管道分为两种,即污水雨水合流管道和污水雨水分流管道。
整个排水系统的目标是既可以防止城市内涝,同时可蓄积雨水,合理利用废水,节约水资源。
柏林地下管道中,1/4的下水管道是污水雨水通过一个管道排放的,这些管道主要在市中心。
对于市中心而言地下空间有限,这样的处理方式会节省地下空间。
而另外3/4的下水道,则是雨水排涝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分开运行。
雨水通过专门管道直接排入城市周边的河流和湖泊,而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则通过废水管道到达排水站,再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探秘美英德等国下水道:城市良心表里如一(图)在每一座流光溢彩的城市下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这个秘密,便是每个城市的“良心”——下水道世界。
当摩天大楼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天空延伸,不断拉高城市的高度,向下挖掘的地下城,却未必能以同样的速度伸展。
相反,大多数国家,都需要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来构建和完善这个庞大的地下城。
近代下水道的雏形脱胎于法国巴黎。
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00多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下水道,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
但即便是号称拥有“最完善地下城”的巴黎,也同样走过漫长而痛苦的历程。
在1852年拿破仑三世重建现代巴黎之前,巴黎是举世闻名的“臭都”。
巴黎花了20多年,建成600多公里长的下水道,才逐渐摆脱脏乱差,走向文明。
日本东京,一开始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只顾构建现代都市的光鲜面孔,却疏于地下城建设,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决定建一个“表里如一”的都市。
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自此之后,东京“水患”不再。
比起地面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敞亮通达的马路,城市的下水道,才真正保存了一个城市最完整的发展记忆。
于2006年建成的东京地下防洪排水通道高约25米,长177米,宽78米。
巴黎拥有世界上唯一的下水道博物馆,通过图片、设备与真实的排水管道,介绍了巴黎市水处理的历史、排水技术说明、饮用水来源等,每年接待10万名参观者。
美国纽约,城市探险者在纽约市下水道中探险。
由于宽阔敞亮,纽约下水道是《007》系列、《碟中谍》系列电影中的常客。
英国谢菲尔德市中心的巨型排水隧道的一部分。
该市的排水渠是地下抛物线拱形隧道。
英国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1865年完工,下水道全长2000公里。
巴黎地下排水管道。
工人在伦敦地下下水道中清污。
伦敦下水道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国外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建设维护经验有许多城市遭遇大暴雨,期间损失严重。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一些国外大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建设维护经验,或许能为总是暴雨积水成灾的中国大城市带来启示。
伦敦:150年前造的下水道市内污水全部排入大海伦敦如今使用的下水道系统建于150多年前。
有趣的是,当初建造这条下水道的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疾病传播。
150多年前的伦敦是一个垃圾遍地、臭气冲天、霍乱横行的城市。
1848年-1849年间,伦敦死于霍乱的人数超过1.4万人。
1849年,霍乱疫情结束后,人们才意识到真正的根源是水源污染。
英国首都污水治理委员会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以确定城市排水系统未来如何改进。
1856年,巴瑟杰建议将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但他的设计方案连续5次被否决。
1858年夏天,伦敦市内的臭味达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度,伦敦市政当局迫于压力才同意了巴瑟杰的改造方案。
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1859年正式动工,1865年完工,实际长度达到2000公里。
工程完成当年,伦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
不少人担心地下被挖空的伦敦会不会坍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部门特地研制了新型高强度水泥,用这种水泥制造了3.8亿块混凝土砖,构成了坚固的下水道。
由于将污水与地下水隔开,伦敦下水道改造意外地解决了导致霍乱的水源问题。
从此以后,伦敦再也没有发生过霍乱。
巴黎:下水道是座博物馆每年10万人参观近代下水道的雏形脱胎于法国巴黎。
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00多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
由于巴黎下水道系统享誉世界,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
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陆续有外国元首前来参观,现在每年有十多万人来参观学习。
巴黎的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不会闻到一丁点儿腥臭味。
欧美国家的城市下水道介绍(供给排水同行借鉴)城市良心工程——下水道(世界四大城市)伦敦篇——【伦敦下水道百年历史:为防霍乱而改造排水系统】1848年的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达到200万。
但是,150多年前的伦敦污染严重,垃圾遍地,城市里到处是粪便的气息,臭气熏天。
整条泰晤士河都在发酵,流淌着褐色的液体。
这一年伦敦爆发霍乱,人员大量死亡。
伦敦下水道与金字塔齐名伦敦以“雾都”闻名于世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雾都”的形成原因,与工厂的烟囱林立有关。
到19世纪为止的近几百年中,伦敦的流行病此起彼伏,猩红热、肺结核、流感、麻疹、天花、伤寒、霍乱等,各种流行病不断爆发。
那时的人们认为,所有这些流行病都是通过空气传染的,因此,伦敦上空的浓密的雾气,被认为就是“瘴气”。
1848年伦敦爆发霍乱疫情时,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病因就是空气中难闻的气味,而空气中恶劣气味的来源就是各种污物,因此,当时的伦敦人认为,只要把各种污物用水冲走,就解决问题了。
于是,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成为最大的下水道。
1849年霍乱疫情结束时,伦敦死于霍乱的人数超过14000人,但是,霍乱病因依然不太清楚。
当时的伦敦,坟场永远不够用,有些地方,死人只能曝尸街头。
停尸房里的尸体往往也要存放好几个星期才能处理。
有些家庭尸体无法处理,只好暂时放在家中,为了避免尸体的气味,伦敦人当时流行用洋葱包裹尸体来掩盖气味。
1849年8月,霍乱疫情结束后,首都污水治理委员会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
当时伦敦有一个地下和地上结合的排放系统,主要是用来排放雨水。
1848年,抽水马桶已经在伦敦普及。
在没有抽水马桶的年代,人类的粪便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
但是,有了抽水马桶,自己家里的粪便用水一冲就不见了,谁也不去管它究竟去了哪里。
粪便进入伦敦原先的排放系统,造成严重的堵塞,甚至从地板下回灌进居民家中。
《泰晤士报》曾经发动民众,征集污水处理方案。
有人建议用火车拉走,有人建议在泰晤士河下再修一条地下河流。
巴瑟杰当时接受的工作是查明这个旧系统的负荷,以便确定城市排水系统未来如何改进。
1853年,霍乱卷土重来。
一名传染病医生约翰-史劳将发病的案例逐个标在伦敦地图上,最终得出结论,霍乱是由水源造成的。
当时伦敦还没有普及自来水,饮用水很多靠水泵抽取地下水。
史劳医生向城市管理当局说,伦敦的地下水已经严重污染,伦敦的地下就是一个杀人的地狱。
但是,政府卫生部门的官员和顾问们,不接受史劳医生的观点,依然坚信霍乱是由空气传播,没有对伦敦的饮用水做出任何改进。
1856年,巴瑟杰承担了设计伦敦新的下水系统的任务。
他计划将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
从现代观点看,这个设计只是将污水排得更远一点而已。
巴瑟杰当时并不知道史劳医生的研究结论。
巴瑟杰最初的设计方案,地下排水系统全长160公里,位于地下3米的深处,需挖掘土方350万吨。
但是他的方案遭到伦敦市政当局的否决,理由是该系统不够可靠。
巴瑟杰修改后的计划也连续5次被否决。
1858年夏天,伦敦市内的臭味达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度,国会议员们和有钱人大多都逃离伦敦。
伦敦市政当局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同意了巴瑟杰的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方案。
从巴瑟杰第一次提出方案到获得通过,前后经历了7年时间。
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
但是,工程规模已经扩大到全长1700公里以上,下水道在伦敦地下纵横交错,基本上是把伦敦地下挖成蜂窝状。
因此,有人担心,地下被挖空的伦敦会不会坍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部门特地研制了新型高强度水泥。
为了保证水泥的质量,巴瑟杰发明了一套检验方法,成为现代各种商品质量检验的先驱。
用这种新型高强度水泥,一共制造了3亿8千万块混凝土砖,构成了坚固的下水道。
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事故,例如挖坏煤气管道、与地铁工程打通,塌方等等。
但是,由于巴瑟杰严格的管理措施,整个施工过程中,因事故而造成的死亡人数不超过10人。
1865年,工程终于完工。
工程实际长度超过设计方案,全长达到2000公里。
工程完成的当年,伦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伦敦上空的臭味终于消失了。
但是,也就在这一年,霍乱再次降临伦敦。
臭味消失了,空气似乎干净了,为何霍乱还在?市政部门和卫生官员这才想起12年前史劳医生的结论,经过深入的调查发现,1865年的霍乱规模很小,最终证实,它确实是由水源引起。
伦敦下水道由于将污水与地下水隔开,意外地解决了导致霍乱的水源问题。
但是,约翰-史劳医生已经在8年前去世,无法知道自己当年的论断终于得到了证实和彻底接纳。
从此以后,伦敦再也没有发生过霍乱。
不过相比起巴黎可供参观的下水道系统,伦敦的下水道似乎没那么整洁。
两年前一则新闻称,在英国伦敦繁华的莱斯特广场之下,大约1000吨的油质固态垃圾几乎完全堵塞了下水道,极有可能带来污水横流和排涝不畅的风险。
泰晤士水务公司不得不组织了数支清除队,从繁华的伦敦西区下水道开始清理油污。
2009年5月,经过清除队的手工铲除和高压水枪的冲洗,脱脂后的下水道变得宽阔、通畅。
如今,人们行走在伦敦的大街上,丝毫不会觉察伦敦地下庞大的污水渠的存在,但是却享受着它的恩惠。
巴瑟杰对于现代伦敦以及现代大都市的建设功不可没。
伦敦市民为他塑立了一座雕像。
约瑟夫·巴瑟杰雕像1900年1902-1906年1905年4月1907年1907年10月1910年1950年伦敦下水道工作人员2003年,英国BBC拍摄完成了一套纪录片,英文名字叫做“Seven Wonders of the Industrial World”。
内容是介绍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地的七大工业奇迹。
伦敦下水道就是这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现代伦敦下水道内景(《Seven Wonders of the Industrial World》)凯迪深圳城市子版开通巴黎篇——【巴黎下水道:百年历史,地下城的博物馆】1820年的巴黎下水道1854年的巴黎下水道1890年的巴黎下水道1896年的游客坐船游览巴黎下水道1930年的巴黎下水道19世纪末的巴黎下水道19世纪末的巴黎下水道工作人员巴黎下水道旧影现代巴黎下水道(对比上图)工作通道现代巴黎下水道系统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
但是掀开这个井盖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
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
聪明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
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全面了解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塞纳河阿尔玛桥畔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这里没有显眼的建筑,只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售票亭,掏3.8欧元购票后即可从旁边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的深处,探究巴黎的“五脏六腑”。
据介绍,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有近10万人。
古老的巴黎排水道成为城市古迹讲述历史现代下水道博物馆下水道中游客在拍照在19世纪就能够设计出这样复杂的地下下水道系统,那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创举,而这项巨大工程的设计师巴龙·奥斯曼当然功不可没。
奥斯曼是在19世纪中期巴黎爆发大规模霍乱之后,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
然而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是厄热·贝尔格朗。
1854年,奥斯曼让贝尔格朗具体负责施工。
到1878年为止,贝尔格朗和他的工人们修建了600公里长的下水道。
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
截止到1999年,巴黎便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
这个城市的下水道和她的地铁一样,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除了正常的下水设施,这里还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和电缆。
直至2004年,其古老的真空式邮政速递管道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多数人大概不知道,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钥匙或是贵重的戒指掉进了下水道,是完全可以根据地漏位置,把东西找回来的。
下水道里也会标注街道和门牌号码。
你所需要的,只是拨个电话,这项服务是免费的!完备的设施和人性化的设计背后,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在博斯凯大街的污水干道,它浓缩了巴黎下水道的全貌。
沿着一条长500米、标着路面街道名的蜿蜒通道前行,脚下是3米来宽的水道,污水在里面哗哗流淌,身边摆放着各种古今的机械,每隔一段又出现岔路和铁梯。
再往前是一个陈列馆,陈列着从高卢罗曼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帝国和七月王朝、现代和近代巴黎下水道6个历史时期的图片、模型,并配以英、法两种文字说明。
通道终端是一个大厅,放着3台电视机,播放一个长约20分钟的介绍巴黎下水道情况的短片。
陈列品展示了巴黎下水道的历史变迁。
早在1200年,菲利普·奥古斯特登基后要为巴黎铺砌路面,曾预见巴黎市区将兴建排水沟。
从1370年开始,时任市长的于格·奥布里奥兴建蒙马特大街,将盖有拱顶的砌筑下水道通向河道。
1850年,在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欧仁·贝尔格朗工程师的推动下,巴黎的下水道和供水网获得了迅速发展。
据介绍,雨果在撰写《悲惨世界》前,曾通过时任下水道督察的好友埃马纽埃尔·布吕内索亲临下水道,并绘制了管道图,从而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冉阿让在下水道中与警察周旋、逃脱追捕的情景。
据博物馆提供的数字,巴黎密如蛛网的下水道总长近2300公里,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
目前,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巴黎下水道仍然在市政排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东京篇——【东京:专门成立“下水道协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除了地震以外,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台风和夹裹而来的大雨。
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工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却因为下水道系统的落后饱受城市内涝之苦,一到暴雨季节,道路上水漫金山,地铁站变成水帘洞;再加上大量生活污水、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人在食用受污染鱼类后引发了水俣病、骨痛病等,公共水体污染成为社会关注重点。
为了解决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1964年4月,日本成立了“下水道协会”,主旨是对下水道系统作全面评估,统一下水道建设以及排污标准,将老化的管道更新换代。
1970年,日本召开“公害国会”,会上政府大幅修改了《下水道法》,明确规定了下水道建设目的,并决定每年投入大量国家预算用作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建设及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