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手工制曲与机械化制曲工艺之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26.88 KB
- 文档页数:2
中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控制探析摘要:曲在《辞源》的解释为酒母,酿酒或制酱的发酵物,亦作“曲”。
酒曲的发展,经过不断地技术改良,由散曲发展到饼曲,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是曲霉,适宜于北方。
大曲作为一种集“糖化、发酵、生香”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生化微生物,是传统固态发酵蒸馏大曲酒的重要物质保障,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
基于此,以下对中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控制;探析引言大曲是白酒生产中的糖化发酵剂,白酒生产过程中参与代谢的微生物大多来自大曲。
大曲在中国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改善大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可以在大曲中生产出许多有益的风味物质。
传统大曲生产是在自然浓缩接种环境下发酵培养各种微生物,利用原料可以生产多种芳香剂。
1概述大曲是白酒生产中的糖化发酵剂,白酒生产过程中参与代谢的微生物大多来自大曲。
大曲在中国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改善大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可以在大曲中生产出许多有益的风味物质。
传统大曲生产是在自然浓缩接种环境下发酵培养各种微生物,利用原料可以生产多种芳香剂。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区系不仅携带着酵母、根霉、曲霉、毛霉等有益细菌,而且还携带着大量对酿造有害的菌类,通过这种传统方法生产的大曲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严重限制,导致了质量不稳定的不利因素。
2关于白酒大曲存在的问题①制曲机械化程度低。
制曲分为机械制曲与人工制曲,研究表明机械化制曲与传统人工制曲在曲块储水率及淀粉含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大部分工厂仍采用人工制曲,存在产品质量难以保持一致,且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曲房与制曲过程优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②曲块活力不稳定。
因为与使用小曲酿酒相比更注重大曲中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制剂与呈香物质的作用,因此大曲酿酒时加曲量大,达到15%~30%,从而增加成本;③发酵方式单一。
使用大曲酿酒虽然口感好但是只适用于固态发酵,其他方式不适用,固态发酵需要劳动力较多,且发酵时间长,出酒率也较低;④目前对于中高温大曲制曲工艺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且与市售酒曲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国际标准来规范。
酿酒机械化操作替代手工操作的实践与发展一、酿酒生产的现状中国白酒作为我国传统的酿造行业,以其天然微生物接种、固态糖化发酵、固态甑桶蒸馏的特殊工艺成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
固态法酿酒,是白酒传统工艺的精髓所在,正是酿酒物料的固态化,使酿酒操作是开放式的人抬肩扛、抡大锨、耍簸箕等粗放式生产方式。
这种开放式的手工操作,存在粮耗高、能耗大、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方面的缺点,同时使酿酒车间的脏乱差成为普遍现象,加上酿酒生产本身的高强度体力劳动,使得白酒行业普遍面临用工难的局面;同时伴随着日益严苛的食品安全要求,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能源消耗的形式愈来愈严重,生产环境更加严格的要求等等,中国白酒改变生产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河套酒业实施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及特点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拥有员工8600多人,各类技术人员400多人,总资产已过40亿元。
历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自90年代以来,企业加快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建立了自治区级技术中心、酒体设计中心以及通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河套酒类检测有限公司。
并且配备了先进检测设备进行白酒微量元素分析及食品安全检测。
在白酒风格特征的研究、产品的研发、品评、理化分析、卫生指标和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近些年,河套酒业发展迅速,原酒生产能力不断扩张,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原有白酒传统手工操作已不能适应和满足要求。
传统的白酒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比较低,卫生条件与食品生产的环境要求差距甚大。
大量的糟醅要在操作场地翻拌、摊凉、加曲,难以实现清洁生产和食品卫生安全,即使国内大多数白酒生产厂家采用了行车、抓斗、活甑桶,劳动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劳动强度大的摊凉、拌料仍未能实现机械化。
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酿酒生产工人,可劳动力市场已经进入了年轻化的时代,大多数劳动力是独生子女,不愿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
黄酒的加工特点与设备选型及新发展梁敏;邹东恢【摘要】In the last few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yellow rice wine process industry,yellow rice wine pro-cess equipment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yellow rice wine process equipment trends large-scal ,automa-tion development,new type yellow rice wine process equipment hav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some n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is paper, yellow rice wine characteristics, equipment type selection and a useful guidance for future studies to yellow rice wine process equipment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 .%近几年,随着黄酒加工业的发展,黄酒加工设备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黄酒加工设备向着大型化、自动化发展,新型黄酒加工设备得以涌现和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论述我国黄酒的加工特点、设备选型,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17【总页数】6页(P213-218)【关键词】黄酒;特点;设备选型;新发展【作者】梁敏;邹东恢【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黄酒源于中国,是我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 wine),属于酿造酒。
黄酒生产工艺介绍黄酒生产工艺介绍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一、黄酒的原料和辅料:黄酒的原料主要有大米、糯米、黍米、玉米和水稻,辅料有小麦、大麦、麸皮等。
原料与辅料和酒的产量、质量及风格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酒人把米喻为“酒之肉”,把曲喻为“酒之骨”把水喻为“酒之血”,这表明了他们之间对黄酒生产的重要性。
其中,糯米糯米分为粳糯和籼糯两大类。
粳糯的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籼糯含有0.2%~4.6%的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结构疏松,易于蒸煮糊化;直链淀粉结构紧密,蒸煮时需消耗的能量大,吸水多,出饭率高。
糯米蛋白质、灰分、维生素等成分比粳米和籼米少,因此酿成的酒杂味少(蛋白质、灰分、维生素等成分过多会使发酵旺盛,易升温、升酸,并且增加脂肪酸含量,使黄酒产生杂味)。
淀粉糖化酶对支链淀粉的分支点(α-1,6糖苷键)不易完全分解,糖化发酵后酒中残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酒味香醇。
名优黄酒大多都以糯米为原料酿造的,但糯米产量低,为了节约粮食,除了名酒外,普通黄酒大部分用粳米和籼米生产黄酒。
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占10%~15%,支链淀粉为85%~90%。
玉米所含的蛋白质大多为醇溶性蛋白,不含β-球蛋白,这有利于酒的稳定。
玉米所含脂多集中于胚芽中,它给糖化、发酵和酒的风味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玉米必须脱胚加工成玉米渣后才适于酿制黄酒。
另外,与糯米、粳米相比,玉米淀粉结构致密坚硬,呈玻璃质的组织状态,糊化温度高,胶稠度硬,较难蒸煮糊化。
因此,要十分重视对颗粒的粉碎度、浸泡时间和水温、蒸煮温度和时间的选择,防止因没有达到蒸煮糊化的要求而老化回生,或因水分过高、颗粒过烂而不利发酵,导致糖化发酵不良和酒度低、酸度高的后果小麦。
小麦是制作麦曲的原料。
小麦中含有丰富的颠覆恶补和蛋白质,以及适量的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小麦片具有较强的黏延性以及良好的疏松性,适宜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之产生较高活力的淀粉酶和蛋白酶等酶类,并能给黄酒带来一定的香味成分。
1黄酒酿造工艺黄酒是以粮食谷物(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等)为原料,利用酒药、麦曲或米曲等所含的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经过蒸煮工艺、加曲、糖化工艺、发酵工艺、压榨制取、过滤清液、煎酒、贮存保藏、勾兑而成的发酵原酒。
生产黄酒的主要原料是米和水,辅料是小麦。
而米、水、麦曲被形象的喻为黄酒的“肉”、“血”、“骨”,由此可见,在黄酒酿造过程中原料的重要性。
黄酒按生产方法可分为传统工艺和新工艺两种。
传统工艺是采用传统的酿造方法,即以酒药、红曲、麦曲或米曲及一定量酒母为糖化剂,进行多菌种、自然、混合发酵而成,发酵时间比较长;新工艺是采用纯种酵母发酵剂取代自然发酵过程,实现大工业化生产,即小型手工操作被大型发酵生产设备取代。
传统黄酒加工工艺按米饭冷却及投料方式可分为摊饭法、淋饭法和喂饭法三种形式。
淋饭酒,蒸熟的米饭用冷水淋凉,然后拌入酒药粉末,搭窝,糖化,最后加水发酵成酒。
一般淋饭酒品味较淡薄,不及摊饭酒醇厚,大多数将其醪液作为淋饭酒母用以生产摊饭酒。
摊饭酒,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摊、翻,使米饭在空气中冷却,然后再加入麦曲、酒母(淋饭酒母)、浸米浆水等,混合后直接惊醒发酵。
喂饭酒,因其在前发酵过程中分批加饭而得名。
2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黄酒消费市场的 70%集中在浙江、江苏和上海地区,但是这三个地区的人口只占全国的 10%。
黄酒生产企业数量在浙江、江苏和上海三地合计所占比重高达 83%,尤其集中在浙江、江苏地区。
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的酿酒行业也表现出消费升级带来的变化:消费者对酒的需求从“单纯嗜好”逐渐向“营养保健”转变,人们逐渐摒弃大量饮用高度、烈性白酒的习惯,从而营养、低度、保健的黄酒的优势逐渐得到显现。
近年来,中国黄酒产业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品牌塑造能力大大提升。
近年来,黄酒行业领先企业在抢占江浙沪黄酒主流核心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其他非传统黄酒消费区域,如北京、广东和天津等发达城市区域,以及周边省市,如安徽、福建、湖南和湖北等。
大曲机械压曲生产工艺条件研究熊翔;刘安然【摘要】研究了小麦粉碎度和鲜曲含水量对湘窖机械压制中高温曲质量的影响,培曲28d时取样检测曲块的酸度、水分、糖化力、发酵力、酵母菌数、霉菌数、芽孢菌数、乳酸菌数和醋酸菌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粉碎度为57%时,成品曲感官质量和糖化力、发酵力、主要微生物指标最好;鲜曲含水量为39%时各项指标优于其他鲜曲的指标.【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0(000)010【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大曲;机压曲;小麦粉碎度;鲜曲含水量【作者】熊翔;刘安然【作者单位】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湖南,邵阳,422000;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湖南,邵阳,4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1.3%TQ925.7%TS261.1湘窖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是以大曲为糖化剂和酒化剂,同时也是增香剂。
白酒的整个发酵过程是依赖微生物及其酶类的繁殖代谢而得以进行的,而制曲过程就是一个微生物的培养过程,要想制出好的大曲,就要顺应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创造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从而使酿酒有益微生物充分的繁殖代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手工制曲生产不断向机械化大生产发展。
在传统的大曲生产过程中,大曲块是人工踩制,这样人工踩制的大曲块的松紧度、厚薄都不一样,就是每一块曲中的不同位置也不一样,这样在进入培曲房后,其曲块的升温情况、曲心的干湿程度相差比较大,对培曲过程操作造成很大的难度,培制的曲块质量就千差万别。
随着湘窖酒业的发展壮大,传统的人工踩制大曲块已远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2006年,湖南湘窖酒业就引进了机械压曲设备,替代了传统的人工踩制大曲。
但人工踩制的大曲提浆较好、踩制较紧,培曲过程中上衣较好;而机压曲的提浆稍差,压制的大曲稍松。
原来的人工踩曲制曲工艺参数就不适应了。
为此,公司进行了2年的大曲机械化生产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机压曲制曲工艺参数,提高了制曲质量。
黄酒的制作工艺介绍黄酒,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发酵酒,其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
黄酒的制作工艺包括主要步骤:粮食的选择和处理、制曲、酒曲培育、糖化、发酵、过滤和贮存。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酒的制作过程。
选择和处理粮食1.选择优质原料:黄酒的主要原料是黍米、糯米、高粱、小麦等。
在选择粮食时,要选择外观完整、无虫害、无霉变的粮食作为原料。
2.清洗和浸泡:将选好的粮食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并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充分吸水。
制曲1.擀面:将浸泡好的粮食晾干,并研磨成面粉。
2.混曲:将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面糊。
3.配曲:将混曲后的面糊放入制曲窖中,压实并覆盖上面糠层,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进行培养。
酒曲培育1.准备酒曲:将准备好的纯粮食加工成米糠和米曲,用高温高湿的条件进行培养和发酵,产生酒曲。
2.酒曲配制:将培育好的酒曲与少量的带酵素糖化水混合,搅拌均匀。
糖化1.糖化槽准备:将培养好的酒曲和糖化水放入糖化槽中,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
2.糖化过程:糖化过程中,酒曲中的酵素分解淀粉成为糖,产生酒花香气。
发酵1.发酵槽填充:将糖化好的液体转移到发酵槽中,进行发酵。
2.控制温度:发酵过程中,要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母发酵。
3.发酵时间:一般发酵时间为3-6个月,不同类型的黄酒发酵时间有所差异。
过滤和贮存1.过滤:将发酵好的黄酒进行过滤,去除固体颗粒,使酒液更清澈。
2.质量检测:对过滤后的黄酒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酒精度、酸度、氨基酸等指标。
3.贮存:将质量合格的黄酒贮存于坛子或瓶中,密封保存。
结论黄酒的制作从粮食的选择和处理开始,经过制曲、酒曲培育、糖化、发酵、过滤和贮存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以确保最终制成的黄酒质量优良。
黄酒的制作工艺既是一门技术,也融入了制作者的智慧和经验,让人们在品尝黄酒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黄酒知识与制作⼯艺何谓黄酒黄酒亦称⽶酒、⽼酒,是区别于通过蒸馏技术取得的酒精度较⾼的现代⽩酒(烧酒)的⼀类原汁酒,是将粮⾷发酵后通过压榨过滤⽽得到的低度酒。
黄酒的颜⾊并不总是黄⾊的,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之时,酒是呈混浊状态的,当时称为“⽩酒”或浊酒。
黄酒的颜⾊就是在现在也有⿊⾊的,红⾊的。
黄酒在当代是⾕物酿造酒(压榨过滤⽽成的原汁酒)的统称,在明代可能是专门指酿造时间较长、颜⾊较深的⽼酒,以区别于酿造时间较短、酒⾊混浊,呈⽩⾊的⽶酒。
到了民国时期,黄酒作为⾕物酿造酒的统称已基本确定下来。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的酒类之⼀,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古酒。
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量酿制黄酒。
黄酒产地较⼴,品种很多,著名的有浙江加饭酒(花雕酒、⼥⼉红等)、绍兴状元红、上海⽼酒、福建⽼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锡惠泉酒、⼴东珍珠红酒、⼭东即墨⽼酒等。
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具中国特⾊的,⾸推绍兴酒。
黄酒以⼤⽶、⿉⽶为原料,⼀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
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特中未知氨基酸,⽽⼈体⾃⾝不能合成必须依靠⾷物摄取8种必需氨其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黄酒的起源⼈类发现了⾃然酒后,受到启发,开始了⼈⼯酿酒的历史,从⽽揭开了中国黄酒⽂化的扉页。
⾃然酿酒 远古时代,农业尚未兴起,先祖们过着⼥采野果男狩猎的⽣活。
有时采摘的野果⾷⽤不完,便被贮存起来,因没有保鲜⽅法,野果⾥含有的发酵性糖分与空⽓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就会发酵,⽣成含有酒⾹⽓味的果⼦。
这种⾃然发酵现象,使祖先有了发酵酿酒的模糊意识,时⽇长久,便积累了以野果酿酒的经验,尽管这种野果酒尚称不上黄酒,但为后⼈酿造黄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启⽰。
粮⾷酿酒 时间⼜向前推进了⼏千年,华夏民族开始了原始的农耕时代。
第三章黄酒生产工艺本章提要本章介绍了黄酒的定义、分类和生产原料。
重点介绍了糖化发酵剂的制备和稻米黄酒的生产工艺,简要介绍了黍米欢喝酒和玉米黄酒的工艺过程。
第一节概述一、我国黄酒工业概况黄酒(Chinese rice wine)又称为老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而成的酿造酒。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饮料之一,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传统的黄酒生产为自然发酵,主要是凭检验酿酒,生产规模小,多为手工操作。
改革开放后,黄酒工业迅速发展,并在原料来源、酿酒机械、酿酒菌种等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黄酒酒精浓度适中,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口味醇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集享用和保健为一体的酿造酒,并具有烹饪、药用等功效,因而该酒种被国家列入重点扶植和发展的饮料酒之一。
二、产品分类黄酒产地较广,名称多样,有的以产地取名,如绍兴黄酒(产于浙江绍兴)、即墨老酒(产于山东即墨)等;有的根据酿造方法取名,如加饭酒(发酵一定时间后续加新蒸米饭)、老熬酒(将浸米酸水反复煎熬,代替乳酸培育酒母)等;有的以酒色取名,如元红酒(琥珀色)、竹叶青(浅绿色)、黑酒、红曲酒(红黄色)等,但黄酒大多数品种色泽黄亮,故俗称黄酒。
(一)根据原料分类1.稻米类黄酒使用的主要原料为籼米、粳米、糯米、血糯米、黑米等。
大部分黄酒都属于稻米类黄酒。
2.非稻米类黄酒使用的主要原料为黍米(大黄米)、玉米、青稞、荞麦、甘薯等。
主要代表是山东的即墨老酒。
(二)按照产品含糖量分类1.干黄酒总含糖量等于或低于15.0g/L,如元红酒。
2.半干黄酒总含糖量在15.1~40.0g/L。
我国大多数高档黄酒均属此种类型,如加饭(花雕)酒。
3.半甜黄酒总含糖量在40.1~100g/L,如善酿酒。
4.甜黄酒总含糖量高于100g/L,如香雪酒、福建沉缸酒。
(三)按生产工艺分类1.传统工艺黄酒以传统麦曲或淋饭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周期较长,酒风味较好。
一本机械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的区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科技产品不断创新,酿酒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成熟.在这场新工艺酿酒与传统工艺酿酒的PK中,谁能夺得销售市场的先机?我们拭目以待……第一回合:工艺不管是新工艺或是传统工艺,酿酒两大工艺:一是发酵,二是蒸馏。
用来酿酒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另还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我们针对这两种工艺进行以下对比:经过第一回合,在传统酿酒工艺与新酿酒的PK中我们得出结论:传统酿酒从粮食到成品酒要经过将近10道工序,操作难度与劳动强度都非常大;而新工艺酿酒技术只需要2、3道工序就可完成出酒任务,1个人便可轻松操作。
新工艺酿酒技术通过减少传统工艺的工序大大的节省了燃料、人工及时间,降低了30%-60%左右的成本。
我们按照酿100斤酒每一道工序按1.5元来计算:传统酿酒工艺1.5元X10道=15新工艺酿酒工艺:1.5X3道=4.5新工艺酿酒技术光从工序上来看,每天明显就比传统工艺节省10.5元,以每天酿100斤计算,一年就为我们节省了10.5元/天×30天×12个月=3780元/年。
第二回合:成本企业发展,讲节能、谈成本。
自2003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上升,许多企业因无法合理的控制资源,而相继宣告破产;但也涌现出了一批“谈节能、砍成本”的创业能手。
一本机械的“杀手锏”-“薯类酒催陈去杂技术”充分采用销售低廉的红薯、木薯来酿酒,将薯类酒特有的异味经过催陈去除,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张了销售市场,赢得了利润,占据了成本优势。
以酿100斤白酒为例:传统酿酒成本;100斤粮食(190元)+ 8元(酒曲)+25元(人工)+40元(燃料煮饭和蒸酒)=263元新工艺酿酒成本:100斤粮食(190元)+ 15元(酒曲)+5元(人工)+20元(燃料)=230元新工艺酿酒比传统酿酒节约40元的成本。
新工艺酿酒利用红薯酿酒降低成本,开辟了“薯类酿酒、节粮降耗”先河,用低成本的红薯做原料成本将会更低。
不同类型的白酒机械制曲工艺中国食品设备网2015-11-17 [ 大] [ 中] [ 小] 打印曲为酒之骨,曲药是制酒中的重要原料,大曲又称块曲或砖曲,以大麦、小麦、豌豆等为原料,经过粉碎,加水混捏,压成曲醅,形似砖块,大小不等,让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统称大曲。
1、什么是酱香型白酒的制曲?所谓端午踩曲,就是每年端午时节开始制作酒曲。
端午踩曲是茅台镇正宗酱香型白酒一个生产周期的开始,一般是端午时节开始制作酒曲。
酒曲是粮食发酵成酒醅的必备原料。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都是采用当地优质的冬小麦制曲,在高温(一般40摄氏度以上)下制曲。
每年端午后,酒师们开始制造曲药。
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
很多酱酒品牌都是遵循这种古老的踩曲工艺。
像茅台、习酒、国台、珍酒等品牌都是遵循端午踩曲,人工踩曲的古老制曲方式。
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
大约7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
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
40天左右,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3个月以上。
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磨碎,越碎越好。
2、为什么酱香型白酒生产都说端午制曲?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
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每到夏天,制曲车间的门上爬满了一层名为曲蚊的小虫,人一张口甚至能吸进几只。
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微生物环境。
实际上,现在的制曲,全年都可以进行。
3、酱香型白酒的机械制曲是什么?机械制曲就是要用机械化取代传统的人工踩制大曲的方式,节省人工劳动力,包括茅台、国台等企业在内,一直在做相关尝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茅台酒厂就有过大规模机械制曲的尝试。
茅台酒厂的第一代制曲机是仿照砖块成型原理制造,曲坯是一次挤压成型,过于紧密,发酵内外温差大,散热差,曲子断面中心出现烧曲的现象,曲块发酵力低。
一、什么叫黄酒黄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而成的酿造酒。
(突出纯粮、酿造。
)二、什么叫绍兴酒(绍兴黄酒、绍兴老酒)绍兴酒是以优质糯米、小麦和在绍兴特定地域内的鉴湖水为原料,经过独特工艺发酵酿造而成的优质黄酒。
(目前只有15家企业真正使用绍兴黄酒、绍兴老酒的证明商标,只有6家企业真正属于绍兴酒原产地域保护企业,中粮绍兴酒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
)三、绍兴酒的原料主要原料及辅料:(一)糯米(二)小麦(三)鉴湖水(四)酒母(一) 糯米比喻为“酒之肉”。
为什么酿制绍兴酒一定要采用糯米,而不是用粳米或籼米。
1)糯米几乎都是支链淀粉存在,而支链淀粉分子形状不规则,分子间的排列较疏松,吸水快,容易蒸煮糊化,有利于糖化、发酵。
2)糯米中的淀粉分枝点上糖化比较困难,所以最后在酒中残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因此糯米酒的口味比较醇厚。
3)糯米含蛋白质、维生素、灰分比较小,因此用糯米酿成的酒杂味少。
4)粳米支链淀粉为83%,直链淀粉为12%,籼米支链淀粉为60-70%,直链淀粉为30-40%。
糯米强调它的精白度1)糙米表面是一层粗纤维,较多的皮层组织,皮层含有粗蛋白14.8%,粗脂肪18.0%,粗纤维9%,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多,是黄酒异味的来源,会影响到成品酒的质量。
2)糙米和粗白米酿黄酒,植物组织的膨化和溶解受到限制,米粒不易浸透,蒸煮的时间长,出饭率低,糊化和糖化的效果较差。
3)色、味不佳。
饭粒发酵不彻底,糠层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又易导致生酸和产生异味。
所以,酿造绍兴酒的糯米,需标准一等以上的糯米。
(二) 小麦小麦是制曲的原料,小麦制成的麦曲比喻为“酒之骨”。
一般要求小麦为红皮硬质小麦。
含水量在12.5%左右,容重在770g/l以上,杂质在1.0%以下,麦曲的作用——糖化剂,促使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三) 酿造用水鉴湖水喻为“酒之血”。
没有好水是酿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酿出处必有名泉。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及其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摘要:“绍兴黄酒酿制技艺”项目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就该项目对展现中华名族文化创造力和促进地方经济的重要价值进行了探讨,对项目面临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总结思考关键词:绍兴黄酒技艺价值发展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绍兴酿酒的历史非常悠久,关于它的起源,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到南北朝时,就颇负盛名,黄酒已被列为贡品,"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
绍兴地处我国东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鉴湖水不但为绍兴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便利,更为绍兴酿酒业提供了丰沛而优质的水源。
绍兴黄酒产地主要分布在绍兴鉴湖水系区域,包括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县以及上虞市东关镇。
截止2004年,该地域共有绍兴酒生产企业80多家,黄酒总产量26.4万吨,占全国黄酒产量的14.7%。
源于春秋,成于北宋,兴于明清的绍兴黄酒酿造工艺是越地先民基于丰富实践经验转化而成的一种酿酒技巧和技能,经过千年演变和发展,不断改进和提高,绍兴黄酒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酿造技艺,这一技艺对于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弘扬黄酒文化、越过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良好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由于受新经济发展的影响,绍兴酒传统酿造技艺面临濒危状态,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一些保护措施也相继出台。
(二)研究意义以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长期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探索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及其发展问题,初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探讨在新经济下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发展的若干建议,为今后的文化服务提供更为细化和优异的实践方案,为新经济下绍兴黄酒酿制这一悠远而精湛的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较为切实可行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一)研究对象本次调研的研究对象为参与调查人群、绍兴本土黄酒品牌产业、绍兴黄酒文化旅游业等。
边佳娜黄酒手工制曲与机械化制曲工艺之比较
文章编号:1006—848l(2007)06—0033一02
黄酒号工制曲与机械伯封曲工艺之比较
边佳娜
(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30)
摘。
要:为保证麦曲质量,通过对手工制曲和机械化制曲工艺流程的跟踪和比较,分析了手工制曲和机械化制曲在工艺流程上的主要异同点,相同点主要有:原料均为小麦,工艺上均采用轧麦、拌曲、摆曲和富集有益微生物;不同点主要有:生产效率和劳动强度、制曲坯和曲块微生物生长繁殖情况。
关键词:黄酒;麦曲;工艺比较
中图分类号:髑262.4文献标识码:c
DifferencebetweenmanualandmechanicalkojiproductioninyeUowrice耐ne
BlANj诡一nⅡ
(Kua巧ishanSha似ingwineC0.,LTD.,sha似ing,zhejia“g,312030)
Abstract:Inordertoensurethequality0fwheatkoji,thetechnolo西calprocessesofmanualkojiproductionandme—chanicalkojipmductionarecompared.TheirsimilaritiesanddiⅡ色rencesareanalyzedasthef0Uowing.Theybothtakewheatasrawmaterials,bothhavewheat龟miUing,kojimixing,kojimundingandcollectingpositivemicroorganism.rIheyaredifferentinproductivity,labortense,st甜erfoHIlingand
the伊嘲hofkojimieroorganism.KeyWords:yellowricewine,wheatkoji,technologicalcomparison
U日IJ吾
“中国黄酒,天下一绝”,这是中国黄酒的最高评价;“绍兴老酒,国宴专用”,这是中国黄酒的最高荣誉;“世界三大古酒(中国黄酒、法国葡萄酒、德国啤酒)之一”,这是中国黄酒的世界性历史地位¨J。
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是唯一发源于中国、且只有中国才生产的酒类,有“中华国粹”之誉,其独特的曲法酿造和复式发酵技术,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在世界酿酒史中堪称独步嵋J。
作为中国黄酒的代表——绍兴黄酒,主要由不可缺少的3种原料酿制而成。
“酒之血”——鉴湖水;“酒之肉”——精白糯米;“酒之骨”——小麦。
曲起源甚早,商代末期周朝《书经・说命篇》中有记载日:“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说明当时酿制黄酒已采用生长微生物的谷物(曲)和发芽的谷物(蘖)。
而今,麦曲被广泛应用于黄酒的酿制中,主要起到糖化和产香增色的作用,使黄酒具有特殊的曲香和醇厚的酒味∞J。
所谓麦曲,就是在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以小麦为原料,经轧麦、加水、拌和、制曲坯和摆曲,富集了有益微生物而制成的酿酒专用糖化剂。
其生产季节一般在农历8、9月间,此时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霉菌(根霉、毛霉、犁头霉和曲霉)、
收稿日期:2007—09—20
作者简介:边佳娜(1982一),女,浙江诸暨市人,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黄酒酿造机理。
・33・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7年第24卷第6期(总第108期)
细菌和酵母等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因正值桂花盛开季节,故麦曲又被称为“桂花曲”。
现将手工制曲(下称手工曲)和机械化制曲(下称机制曲)的异同点介绍如下。
1两种曲的相同点
1.1在原料小麦的选择上
小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瞳的糖化能力,所以在麦曲的制造过程中,选择粉质麦(小麦有骨质麦和粉质麦之分)为最佳。
因为粉质麦的淀粉含量高,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比骨质麦多,生长繁殖也就比骨质麦生产的曲好,发酵旺盛。
1.2轧麦
一般在小麦的轧碎过程中,将一粒小麦粉碎为3—5片,使小麦麦皮破裂,淀粉外露,以利于微生物充分利用营养物质。
1.3拌曲
曲块微生物的发酵程度和曲料的加水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曲料含水量过多,升温就会过高,造成曲房湿度过大,这对腐败菌生长繁殖最有利,容易产生黑曲或烂瞳。
相反如果含水量过少,曲中心会因为水分过少而发酵不好,会使曲块产生白心。
因为水分是微生物良好生产繁殖的必要条件,水分不足就会导致霉菌和酵母等生长不良,营养物质利用少,产生的菌丝就少,发酵不良。
1.4摆曲
曲块成形后,可将曲块以“丁”字形堆放于曲房,层数不宜过多,有利于通风和水分、热量的散发,使糖化菌正常生长繁殖。
1.5富集有益微生物
在制曲过程中一般都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以使曲块品温缓慢上升,大约至50℃时,可以去除部分保温物,使水分慢慢蒸发,曲块品温慢慢下降,需要注意的是曲块的降温过程不能过快,因为降温过快会导致水分在蒸发过程中遇到已经干燥的曲皮而不易散发,产生烂曲。
2两种曲的不同点
2.1生产效率和劳动强度
在黄酒的生产中,手工制曲与机械化制曲的・34・生产效率和劳动强度不同。
手工曲依靠投入更大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来维持生产;而机制曲则是依靠机械化设备来提高块曲的生产效率和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
2.2踩曲
在手工曲制作过程中,采用赤脚踩压的方式来实现压曲的目的,该制作工艺被称为“踩曲”。
踩曲后经人工将曲坯裁切成块状。
在曲块的切制过程中,其大小与厚薄都由人工控制,因此曲块会有不均匀、曲面不平整的现象。
机制曲曲坯则是利用机器将一定量的曲料在模型中压成块状,使其不松散。
所以,在机制曲的制作中此工艺被称之为“压曲”,其曲块表面平整,大小、厚薄与软硬程度较人工制曲均匀。
2.3曲块微生物生长繁殖情况
因为机制曲是利用机器压曲,压力比手工曲的人工踩踏大,使机制曲曲料间的空隙比手工曲的小,空气比手工曲的少,使霉菌和酵母由于空气不足而生长不佳;而且机制曲的水分也较手工曲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所以,一般而言是手工曲发酵比机制曲发酵透彻,酿造而成的绍兴酒口味也比机制曲的饱满、醇厚。
3结束语
在绍兴酒的酿制过程中,麦曲的用量达到原料的l/6多,因此麦曲质量的好坏对酒质关系影响极大。
麦曲中含有霉菌、细菌和酵母等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根霉、毛霉和犁头霉,米曲霉次之,此外,尚有少量的黑曲霉和青霉等霉菌,细菌多,酵母少。
麦曲不仅提供了绍兴酒酿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酶(如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而且在制曲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丰富代谢产物赋予了绍兴酒曲香浓郁、刚劲有力的风格。
参考文献
[1]中国黄酒的市场潜力分析[J].中国食品产业网,2003.[2]杨国军,等.绍兴酒,2006.
[3]康明官.黄酒生产问答[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7.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