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测数字化(1:500-1:2000)成图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34.83 KB
- 文档页数:21
2019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0题)1、使用N台(N>3)GPS接收机实行同步观测所获得的GPS边中,独立的GPS边的数量是( )。
A.NB.N-1C.N(N+1)/2D.N(N-1)/22、我国现行的大地原点、水准原点分别位于( )。
A.北京、浙江坎门B.北京、山东青岛C.山西泾阳、浙江坎门D.陕西泾阳、山东青岛3、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中,A、B级GPS观测应采用( )定位模式。
A.静态相对B.快速静态相对C.准动态相对D.绝对4、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点数不得少于( )个点。
A.1B.2C.3D.4)5、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常高为该点沿( )的距离。
A.垂线至似大地水准面B.法线至似大地水准面C.垂线至大地水准面D.法线至大地水准面6、GPS的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ζ三者之间正确的干系是( )。
A.ζ=H-hB.ζ7、按现行《世界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随GPS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只能用于( )。
A.C级及以下各级GPS网基线解算B.A级GPS网基线预处理C.B级GPS网基线静处理D.A级GPS网基线处理8、水准测量时,应使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其方针是减弱( )的误差影响。
A.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数轴B.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C.标尺分划误差D.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单一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准绳是( )。
A.按间隔成比例反号分配B.按间隔成比例同号分配C.按测段均匀反号分配D.按测段均匀同号分配10、一、二等水准路线跨越江、河,当视野长度大于( )M 时,应按照视野长度和仪器设备等情况,选用规范的相对应办法实行跨河水准测量。
A.50B.100C.150D.20011、加密重力测量测线中,当仪器静放3小时以上时,必须在( )读数,按静态零漂计算。
目录1、项目概况 (1)2、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 (2)3、引用标准及作业依据 (2)4、产品规格及技术指标 (3)4.1、数学基础 (3)4.2、数字化地形图产品规格要求 (3)4.3、数字化地形图产品精度要求 (4)5、生产流程 (4)生产流程图 (5)6、像控测量 (1)6.1、技术路线 (1)6.2、技术要求 (2)6.3、像控布点 (3)6.4、像片控制点的判刺和整饰 (4)6.5、像控成果 (5)7、航测内业数据采集 (5)7.1 技术路线 (5)7.2、数据采集总体原则 (5)7.3、空三加密 (6)7.4、航内数据采集要求 (8)8、外业调绘及内业数据成图 (11)8.1、一般规定 (11)8.2、外业补测 (12)8.3、外业调绘 (13)8.4、数字化地形图编辑成图 (19)9、质量控制 (23)9.1、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23)9.2、质量监理制度 (23)9.3、检查验收方法及比例要求 (24)9.4、质量控制内容 (25)10、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安排 (28)10.1、项目期限控制 (28)10.2、组织实施方案 (28)10.3、项目进度计划 (28)11、提交成果 (29)11.1、像控点测量成果 (29)11.2、数字化地形图成果 (29)11.3、项目技术文档 (29)某地区(某地区)综合实验区1:500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测图技术设计书1、项目概况某地区县简称“岚”,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
东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以及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岛县,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市邻,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
全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
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面积267.13平方公里。
航测数字化(1:500-1:2000)成图规程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年月日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一、接收任务 (3)二、资料分析 (3)三、项目设计 (3)四、航飞摄影 (3)五、基础控制 (4)六、像控测量 (8)七、调绘补测 (9)八、空三加密 (12)九、立体采集 (14)十、数据编辑 (17)十一、数字高程模型 (19)十二、数字正射影像 (21)十三、检查验收 (22)十四、项目总结 (23)十五、成果提交 (23)一、接收任务通过投标及市场开拓获得项目,接受客户的委托。
二、资料分析将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整体的分析,例如已知点资料,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
三、项目设计按照客户的最终目的进行整个项目作业流程的设计,流程如下:项目概况-已有资料情况分析-作业内容-作业依据-精度指标-航空摄影-基础控制-水准测量-像片控制-调绘补测-空三加密-立体采集-数据编辑-数据入库-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检查验收-项目总结。
四、航飞摄影1、参数的设定:地面分辨率、相机焦距、像片的要求、照片的存储和包装;2、航空摄影的实施:航摄前准备工作、航空摄影的实施、质量控制与检查;3、摄影质量控制措施:飞行质量控制措施、摄影质量控制措施、航摄结束飞机返场后,摄影员要采用飞行管理软件,立即对获取的摄站点GPS坐标数据作技术处理,当天评价飞行质量,若有不合格航线立即组织补飞。
存储航片影像数据的介质在做妥善包装后,当天由专人护送至基地做数据后期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在第二个飞行日前将航片数据质量检验报告送交现场人员,以便及时修改作业方案;4、成果资料的检查;5、安全生产的风险规避;五、基础控制1、控制网的布设:埋石尺寸、选点埋石:平面控制网按E级GPS点进行布设观测,E 级GPS 控制网在国家四等及其以上等级大地点基础上,按点对布设成由三角形组成的多边形网。
2公里左右布设有一对相互通视的 E 级GPS 点,实际埋设时可以采用手持GPS 测定距离,以保证 GPS 点对的距离;GPS点选择在相对固定位置,E级GPS点的布设,需满足后续像控测量、施工设计、风机位测量建设要求且最终不少于20个。
成都市1:2000比例尺DLG 数据生产规定编写单位: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编写日期: 二00八年八月目录1、本规定的适用范围 (1)2、引用的规范和标准 (1)3、DLG 数据基本规定 (2)3.1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2)3.2基本精度和要求 (2)3.3成图规格与相关规定 (3)4、1:2000 DLG 数据格式标准 (4)4.1数据格式 (4)4.2 DLG要素分层设色及符号标准 (4)4.3注记字体定义 (6)4.4地形要素表示标准 (6)4.5数据接边 (8)4.6图廓整饰 (8)5、1:2000 DLG数据地物采集要求 (8)5.1测量控制点 (8)5.2水系及附属设施 (8)5.3居民地 (9)5.4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10)5.5交通及附属设施 (10)5.6管线及附属设施 (11)5.7境界 (11)5.8地貌 (11)5.9植被 (12)5.10注记 (12)6、1:2000 DLG数据编辑要求 (13)6.1 DLG编辑的一般规定 (13)6.2 DLG编辑的技术要求 (13)7、元数据文件的制作 (14)7.1元数据文件基本要求 (14)7.2元数据文件格式 (14)8、DLG数据的质量要求 (14)8.1数据质量的一般要求 (14)8.2数据质量的具体内容 (15)9、数据文件组织和提交 (15)9.1数据文件组织方式 (15)9.2成果形式 (16)10、附件 (18)附件1、1:2000 DLG图廓整饰样式 (18)附件2、房屋用途代码表 (19)附件3、成都市1:2000DLG元数据格式说明 (21)附件4、成都市1:2000DLG要素分类与编码表 (23)近年来,成都市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2007年成都市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建设活动的频繁,给成都市的基础测绘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成都市快速建设的需要,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测绘服务保障,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都市对市域范围进行航测数字化测图,生产1:2000DLG数字产品,以充实成都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500数字测图规范篇一: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规范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大比例尺测图是指1:500~5000比例尺测图,而1:10000~1:50000比例尺测图目前多采用航测法成图。
小于1:50000的小比例尺图,是根据较大比例尺及各种资料编制而成的。
大比例尺除测绘地形图以外,还有地籍图、房产图和地下管线图等,它们的基本测绘方法是相同的,并且有本地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图幅分幅方法。
技术设计是数字测图最基本的工作,它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规程)及数字图的用途、用户的要求、本单位的仪器设备状况等对数字测图工作进行具体设计。
因此,在测图开始前,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拟定作业计划,以保证测量工作在技术上合理、可靠,经济上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工作。
一、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依据数字测图方案,一般是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数字测图的目的,精度、控制点密度、提交的成果和经济指标等,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和本单位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状况,通过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加密控制方案、数字测图的方式、野外数字采集的方法以及时间。
人员安排等内容。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测量规范(规程)和测量任务书。
1.测量规范(规程)数字测图测量规范(规程)是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目前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房产测量规范》2.测量任务书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是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
这种技术文件是指令性的,它包含工程项目或编号、设计阶级及测量目的、测区范围(附图)及工作量、对测量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和特殊要求以及上交资料的种类和时间等内容。
·北京测绘·2016年第5期[收稿日期] 2016-03-10[作者简介] 晁春浩(1958—),男,汉族,北京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城市测绘工作。
北京城镇航测1∶500成图若干问题探讨晁春浩(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摘 要] 北京东部地区地面沉降每年约5 ,在观测条件不良时网络RTK高程测量数据会出现粗差。
地面沉降降低了高程起算点的精度,网络RTK高程粗差影响地形图高程注记点的高程精度。
空域控制限制了1∶500地形图摄影的飞行高度,影响摄影比例尺的选择。
城镇现代建筑的三维趋势,引起航测内业采集的线不是建筑物与地面的交线,造成地形图平面精度的降低。
结合实例,叙述了应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绘1∶500地形图的作业流程。
探讨了减少地面沉降对高程起算点和地形图的影响的方法,以及加大野外精确测量保证成图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航空摄影测量 地面沉降 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 P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3000(2016)04-4 1 引言北京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地区面积不断扩大,建设和管理需要较快的提供1∶500比例尺地形图和其他基础地理信息。
为了满足规划和建设需求,近年我们进行了东部城镇及相关地区300余平方千米的1∶500地形图测绘,主要测图方法为航空摄影测量。
国内城市1∶500地形图测绘主要方法是全站仪野外测图和航测法成图。
针对航测法生产1∶500比例尺地形图技术问题,收集了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标准,设计了技术流程、研究了成本等相关因素,认为采用航测法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际可行。
由于土地成本愈来愈高,城市建筑向天空和地下发展,建筑物密集,异型建筑众多,建筑顶部复杂,与测绘规范的地物点采集严重偏离,航测法生产1∶500比例尺地形图内业观察到的是房顶,使得正确改正房檐的难度加大。
大面积的阴影遮盖和新增地物降低了平面精度,立体化和绿化造成地面上的线和点不能观察,如:路边线、电杆和检修井无法测绘。
1:500数字化地形图高程测绘采集策划案二○一六年十月七日一技术规范1.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1.5《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1.6《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3—2010;1.7《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1.8《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1.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1.1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1.11本项目策划案。
二系统基准2.1成图方法采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全野外数据采集)。
2.2成图比例尺成图比例尺为1:500。
2.3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为1m。
三项目投入及工期计划投入人员安排投入设备投入主要交通工具:机动车1辆。
工作时间安排早上6点半到7点起床,下午7点下班。
早饭宿舍附近吃饭,午饭就近或送餐,晚饭回宿舍附近吃饭。
为保证项目进度,白天主测外业,晚上回宿舍做内业。
本项目的工期计划为2016年10月31日前完成全部测绘工作,我公司将全力确保工期目标,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四 RTK图根控制测量技术要求4.1 RTK图根控制测量基准站技术要求RTK图根控制测量基准站应符合下述技术要求:4.1.1 基准站应设在测区布设的高等级控制点上。
4.1.2 利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应尽量设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4.1.3 采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应确保基准站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4.1.4 利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应按约定的通信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以避串频;4.1.5 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4.1.6 应正确设置基准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天线高等参数。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1∶500 1∶1 000 1∶2 000 GBT 6962—2005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ICS 07.040A 77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6962-2005代替 G B 6962- 1986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erial photography of 1:500sc ale t op og ra p hi c m a p s000 1:2 0002005-04-19发布2005-10-01实施中华⼈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cB/T 6962- 2005⽬次前⾔·························································································,························⋯⋯⼯1 范围·········,··································································· ·······························⋯⋯ 1z 规范性引⽤⽂件································································································⋯⋯ 13 航摄计划与航摄设计······································································,···················⋯⋯ 14 飞⾏质量和摄影质量··························································································⋯⋯ 55 成果质量检查···································································································⋯⋯ 76 成果整理和验收································································································⋯⋯ 87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10附录A(资料性附录)航摄鉴定表···········································································⋯⋯11附录B(资料性附录) 航空摄影常⽤计算公式····························································⋯⋯ 12附录C(规范性附录) 航摄底⽚压平质量检查⽅法 (15)附录D(资料性附录) 航摄资料移交书·····································································⋯⋯ 16附录E(资料性附录) 航摄底⽚移交清单··································································⋯⋯ 17附录F(资料性附录) 航摄像⽚、像⽚索引图移交清单················································⋯⋯ 18GB/T 6962- 2005⽉U 舀本标准代替GB 6962-1986((1,500,1,1 000,1:2 000⽐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化测图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外业数字化测图的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图的技术规定和精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图的测绘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14804——19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005——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3.总则3.1一般规定3.1.1外业数字测图应遵循对照实地测绘的原则,采用电子平板作业模式,或采用数字化侧记模式进行数字地形图的测绘。
3.1.2采用外业数字测图方法测绘的数字地形图(以下简称地形图)按照用途可分为空间数据库产品和地图制图数字产品,其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
3.1.3外业数字测图多使用的软件应经有关部门测评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3.2采用基础和投影方式3.2.1外业数字测图平面控制测量的坐标应采用投影平面坐标系,并满足测区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
表1数字地形图分类及内容用过地方平均高程的托球面,并通过增减椭球长半径或坐标系平移方法确定投影椭球。
3.2.3投影方式宜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或通过横轴墨卡托投影(UTM)。
投影分带按3°分带,中央子午线可采用标准分带的中央子午线或任意子午线。
简析航测1:2000数字化采集一、引言数据采集是数字化航测成图过程中最基础的部分,它是一幅图的骨架,直接影响到后期数据编辑的工作量及整幅图的总体质量,因此,数据采集是数字化航测成图的关键,是整个成图作业流程中重要的环节.在航测成图过程中一定要严把采集质量关,为后期工作打好基础。
二、主要地物采集方法1、居民地采集居民地是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主要地物要素,居民地要求采集最外围,采集遵循从主到次,从高到低的采集原则,正交的房子必须正交方式采集。
2、交通的采集道路有明显的路边线时采集沿着边线进行采集;道路无明显路边线,采集边线时要求平行等宽,应连贯表示,拐弯圆滑,三叉处要求分开表示,路路相通,并且注意图面美观;对高速公路要注意其中间配套设施如隔离带、栅栏、排水沟、绿化带,铁丝网等的表示;注意道路附属建筑物,如:桥梁、涵洞、路堤等的表示。
3、水系的采集河流的水涯线按摄影时影像的边线绘出,注意岸边的陡坎或斜坡;对于山上流下来的自然形成的用河流表示,单线河流从上游向下游进行采集;对于池塘、湖泊、水库按常水位进行采集并且要锁定高程,线形要求圆滑;双线沟渠采集时要求等宽、拐弯光滑。
4、地貌的采集主要是陡坎、斜坡和高程点的采集,陡坎与斜坡区分在于其坡度,坡度大于70度为陡坎,小于70度为斜坡;采集高程点时,为保证图面的协调性,要用到辅助格网,但此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高程要稍微挪动。
特征点点位应选在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凹地、台地、坎上、坎下、坡顶上、坡底、各种倾斜变换点、河川湖塘岸边、水涯线上,各种道路交叉、各种独立地物中心;建筑区应选在道路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基角地面、检修井中心、桥面、广场、较大庭院内或空地上。
5、管线的采集对于管线,在立体采集时主要就是电杆、消火栓、电线塔;电杆采集位置是电杆与其阴影的交叉处,电杆是极易遗漏采集的,电杆一般是成排和等距的,为了避免漏测作业应该以排为单位进行;电线塔采集其四个角点。
重点| 拿个小本本记下来,航测人必备1“数字测绘成果”的检查项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地图(DRG)。
(4D)包括:1. 参考数据对比。
与已有的成果进行对比2. 野外实测。
与野外调绘的数据对比3. 内部检查。
4.人机交互检查(混淆项:结构检查)1航线计算公式相对航高 = 主距f * 比例尺分母m = f * m (1:m)基准面高 = (最高点+ 最低点)/ 2绝对航高 = 基准面高+ 相对航高m = 地面分辨率/ 像元大小Lx相片宽度;Ly相片高度;p航向重叠度;q旁向重叠度;1航摄比例尺的选择1多像空间前方交会:利用外方位元素和待求点像点坐标,解出待求点三维坐标3个内方位元素(x,y,f)5个相对定向参数(2线+3角)6个外方位元素(3线+3角)7个绝对定向元素(3线+3角+1伸缩)1控制点布设平坦地区,航向上4条基线布设1个平高控制点,旁向上每2条航线布设1排平高控制点(外业像片控制点的布设)丘陵地区,在平坦地区的基础上,在航带每2排平高控制点之间,增加1排高程控制点;(外业像片控制点的布设)每个像对不少于6个内业加密点,立体测图时,不少于4个基本定向点;(内业加密点的要求)像片控制点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读,控制点应布设在航向、旁向6片重叠范围内,选定困难时也可以在5片重叠范围内;控制点建立图像边缘不少于1~1.5cm,对于数字影像或卫星影像距离图像边缘不少于0.5cm,没有特殊说明的话,不少于1.5cm;立体测图时每个像对4个基本定向点,离通过向主点&垂直于方向线的直线,距离少于1cm,最大不超过1.5cm;1控制点精度像控点的精度:相对于基础控制点,不超过地物点平面中误差(0.6mm、0.8mm)的1 / 5(特殊),高程精度为1 / 10的基本等高距;图根点精度要求:相对于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该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该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 / 10;全站仪、GPS校核地物点位置较差:检测结果与已知成果的平面较差少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少于基本等高距的1 / 5界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该大于图上±0.1mm;界桩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基本等高距1 / 10(0.1h),困难地区1 / 2;1航空摄影测量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包括:一. 飞行质量;基本要求,包括:1. 像片重叠度;2. 像片倾角;3. 像片旋偏角;4. 航线弯曲度;非基本要求:1. 航摄设计;2. 最大最小航高差;航摄比例尺>1:5000时,航线上相邻像片高差不大于20m,航线最大最小航高差不大于30m;(航高)航摄比例尺≤1:5000时,航线上相邻像片高差不大于30m,航线最大最小航高差不大于50m;3. 边界覆盖保证;4. 像点最大位移值;二. 影像质量;1. 影像最大、最小密度;2. 灰雾密度;3. 反差;(2017)4. 冲洗质量;5. 色调;6. 清晰度;7. 框标影像(框标和数据记录);三. 数据质量四. 附件质量1. 分区图;2. 分区航线结合图;3. 摄区、分区、航线、像片结合图;4. 其他注记,图表;1像片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目一. 数据质量;1. 数学精度;各项闭合差、中误差;2. 观测质量;观测手簿;二. 布点质量;布点的合理性;(不需要埋石)三. 整式质量;控制点判、刺的正确性;四. 附件质量;布点略图、成果表;(注意:没有飞行、像片质量;应该仅仅是野外测量控制点)1空中三角测量成果质量元素一. 数据质量;1. 数学基础;坐标系、投影;2. 平面精度;内业加密点的平面精度;3. 高程精度;内业加密点的高程精度;4. 接边精度;区域网接边精度;5. 计算质量;内定相、相对定向精度,多余控制点(校验点)不符值(残差);公共点较差;二. 布点质量;定向点、检查点、加密点的布置;三. 附件质量;1像片调绘成果的质量元素:1. 地理精度;地物、地貌调绘的全面、正确性;各种注记的正确性、合理性;2. 属性精度;各类地物、地貌性质说明、数字注记;3. 整饰质量;4. 附件质量;1航摄分区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分区界限、区内高差、区内景物反差、分区跨度在xx情况下尽量大、破图幅分区、GPS分区界线,加密分区界线一致)1. 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2. 分区内地形高差一般情况下不大于1 / 4 相对航高;当比例尺大于等于1:7000时,分区内地形高差不大于1 / 6的相对航高;3. 应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分区最小跨度,在地形高差许可的情况下,航测分区的跨度应该尽量大,同时分区划分还应考虑用户提出的加密方法和布点方案;4. 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显著不同时,在用户认可的情况下,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5. 分区内的地物景物(不是地物)反差,地貌类型应该尽量一致;6. 划分分区前,应该考虑航摄飞机侧前方安全距离与安全高度;(安全高度比最高点大于100m)7 当采用GPS辅助空三航摄时,确保分区界线与加密分区界线相一致,一个摄影分区可以涵盖多个完整的加密分区;1航线敷设的基本原则(飞行方向;航线、首末航线;像主点落水;构架航线;调整比例尺,GPS)*1.按东西向(2018)直线飞行。
航测数字化测绘1:2000带状图的优越性摘要:我院于2009-2010年承接海岫铁路、朝建铁路、内蒙长白至松山铁路的1:2000带状图工程。
要求工期短,成图速度快。
本文简单介绍用航测方法测绘1:2000带状图的全过程和优越性。
关键词:航测方法带状图优越性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快了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的建设步伐。
我院于2009年~2010年承接了(海城市-岫岩县)、(朝阳市-建平县)、(内蒙长白—-松山)的铁路1~2000的带状图任务,所要求工期时间短,数字化成图精度高,能及时,准确地提供为铁路选线设计所需的测绘成果和图件资料,因此利用航测数字化成图和极少地面控制网测绘1-2000地形图就成为当务之急,以往测绘带状图及采用传统的地面测量方法进行控制网建立及施测,由于地形的情况常穿越树木茂密,通过困难的地区,而是控制点极少,使得传统的测量方法显得十分的艰难和缓慢,影响了工程速度,使设计单位很不满意。
利用航测数字化成图它具有野外工作量少,数字化成图块的特点。
使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所以航测数字化成图也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带状图的测绘。
1 带状图的特点带状图一般用于市政工程、铁路工程或河道工程的最基本工程用图,需要选择恰当,合理的成图方法。
带状图就是把设计路线总所经过的地物、地貌设施测而形成似带子的地形图,(即狭长、弯曲、不规则),相当于块、面状的区域图并有其特殊性。
(1)带状铁路图是属专业图类,技术要求与常规图有所不同,要求测绘时必须详细。
所经线路的各种沟坎要准确测出高程,高压线必须标注电压数,高压铁塔必须准确测出位置等等,要求内、外业测绘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一定要高,准确无误地提供精度高,数字准的数字化地形图。
(2)由于带状图受线路、长度、方向、宽度等制约。
图幅可采用规格为40X50cm或50X50cm的四边形自由分幅,这取决于设计单位要求线路中心的两侧为多少米,如设计单位要求铁路中心线中心两侧为300米。
航测数字化(1:500-1 :2000)成图规程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年月日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目录一、接收任务 (3)二、资料分析 (3)三、项目设计 (3)四、航飞摄影 (3)五、基础控制 (4)六、像控测量 (8)七、调绘补测 (9)八、空三加密 (12)九、立体采集 (14)十、数据编辑 (17)十一、数字高程模型 (19)十二、数字正射影像 (21)十三、检查验收 (22)十四、项目总结 (23)十五、成果提交 (23)、接收任务通过投标及市场开拓获得项目,接受客户的委托。
二、资料分析将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整体的分析,例如已知点资料,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
三、项目设计按照客户的最终目的进行整个项目作业流程的设计,流程如下:项目概况- 已有资料情况分析-作业内容-作业依据-精度指标-航空摄影-基础控制-水准测量-像片控制-调绘补测-空三加密-立体采集-数据编辑-数据入库-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正射影像- 检查验收- 项目总结。
四、航飞摄影1、参数的设定:地面分辨率、相机焦距、像片的要求、照片的存储和包装;2、航空摄影的实施:航摄前准备工作、航空摄影的实施、质量控制与检查;3、摄影质量控制措施:飞行质量控制措施、摄影质量控制措施、航摄结束飞机返场后,摄影员要采用飞行管理软件,立即对获取的摄站点GPS坐标数据作技术处理,当天评价飞行质量,若有不合格航线立即组织补飞。
存储航片影像数据的介质在做妥善包装后,当天由专人护送至基地做数据后期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在第二个飞行日前将航片数据质量检验报告送交现场人员,以便及时修改作业4、成果资料的检查;5、安全生产的风险规避;五、基础控制1、控制网的布设:埋石尺寸、选点埋石:平面控制网按E级GPS点进行布设观测,E级GPS控制网在国家四等及其以上等级大地点基础上,按点对布设成由三角形组成的多边形网。
2 公里左右布设有一对相互通视的E级GPS点,实际埋设时可以采用手持GPS测定距离,以保证GPS点对的距离;GPS点选择在相对固定位置,E级GPS点的布设,需满足后续像控测量、施工设计、风机位测量建设要求且最终不少于20 个。
1.1 埋石尺寸上部尺寸为10cm*10cm,下部尺寸20cm*20cm 桩高60cm。
桩顶面中间布置直径为16mm 长度为10cm、顶端刻划十字的钢筋,作为基础控制点标志。
1.2 选点、埋石A 、选点GPS点应选在点位基础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易于寻找到达、视野开阔,远离大功率无线发射源和大面积水域,便于扩展利用和便于GPS观测的地方,禁止选在耕地中间或易破坏的地方。
不应埋设在山顶及山脊处;点位尽可能避免选择埋设在路面上。
GPS点点位距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如:电视塔、微波站等)不宜小于200 米;距离高压输电线路不宜小于50 米。
B 、埋石选点完成后,采用混凝土现场浇注、预购标石(尺寸为底面20X 20厘米、顶面10X 10厘米、高60厘米)或刻石三种方法进行埋石作业。
开挖口径约30*30cm深60cm 的桩坑,并把水泥沙子埋入坑中搅拌并捣实,埋设钢筋十字丝标志,注意桩顶面与地平或略高于地面,以便寻找使用。
点位也可选择在长期固定的岩石表面,当选择在岩石表面时,需在岩石上刻绘十字丝标志,并以红油漆标识记号和点名。
岩石等凿刻标志的规格为:点位中心凿刻垂直正交的“十”字,其“十”字线凿刻长度不得小于5cm,凿刻深度不得小于5mm凿刻宽度不得大于2mm凿刻标志面要平,四周范围用红色油漆绘15cm-20cm 的正方形,内填写点号。
并在就近明显处地物上用红色油漆标示出点号和方位(栓桩)。
严禁不经凿刻绘标志。
硬地面所钉钢钉规格:其长度不得小于20cm直径不得小于15 mm钉入地面后在钉顶的横截面上凿刻或用钢锯锯出正交的“十”字,其“十”字的凿刻深度不得小于1 mm 水泥地面布设钢钉标志,要先钻孔,灌入混凝土后再镶入钢钉。
硬地面钉、镶钢钉后,四周范围用红色油漆绘15cm-20cm的正方形,内填写点号。
并在就近明显处地物上用红色油漆标示出点号和方位(栓桩),便于甲方施工使用时寻找。
当利用既有控制点时,应对控制点标石的稳定性、完好性、通视要求、仪器观测条件等进行逐一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利用。
埋石完成后要拍摄现场照片远景、近景各一张,作为成果之一提交;同时方便后续空三加密工序准确量测。
现场采用手持GPS测定埋石位置的概略坐标(WGS84&式),以便于后续寻找。
现场完成点之记的绘制。
2、GPS观测与计算:2.1 GPS观测A. 观测仪器采用标称精度为10mm+5ppm的双频GPS接收机,所有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安置天线采用三脚架和对中精度小于0.5mm的光学对中器。
作业开始前统一对仪器进行参数配置,项目进行期间不得随意改变参数。
B. GPS观测按静态定位模式观测,采用大地四边形或三角形形式连接,GPS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GPS 双频接收机控制点观测时间,基线长度小于5km 时不低于45min,10km 以内不低于60min,10km 以上不低于90min, 联测已知点不低于90min;单频接收机观测时间在双频基础上加长1.5倍。
C. GPS 观测前做好星历预报和编制观测计划书,严格按调度任务单规定时间观测,保证各接收机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时间达到规定要求。
未按规定时间开机者,应及时通知外业观测负责人,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不得无故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D. 测站观测注意事项:a. 接收机天线用光学对中基座对中、整平,每个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互差w 3mm时取平均值。
b.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要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输入接收设备,然后用铅笔逐项填写GPS观测手簿,严禁事后补记。
c. 仪器观测过程中,严禁擅离工作岗位,注意观察仪器工作状态;在施测过程中,不得改变天线位置,防止人员或其他物品碰动天线和遮挡信号;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必须使用时,应距天线10 米以外。
d. 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模糊度和电池余量等等,并作必要记录,同时要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e. 每日观测完毕,作业人员应及时上交观测手簿、点之记和记录介质给数据处理人员。
f. GPS 网一般应与附近收集到的国家四等及以上大地点联测一次,测区计划联测平面已知点2〜3个,特殊情况下联测点的总数不少于二个。
网的两周围应有国家大地点,其它点宜在网中均匀分布,且能有效控制本控制网。
g. 每天观测作业完成后,及时对当天数据进行传输和数据预处理,检查数据有无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补测或重测。
2.2 GPS观测数据计算基线处理采用中海达公司的专业软件行进静态处理或TGO1.6 版本进行,基线处理输入观测数据时应对照观测手簿核对点号、天线高等参数,对每日符合要求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剔除有效观测时间不足40分钟的卫星,然后进行基线处理,处理基线时要进行重复基线、同步环闭合差和异步环闭合差的检验,检验不合格要求的基线应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计划安排重测。
具体基线处理要求如下:A. 同一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不应大于土2..2 (5mm+1ppm X D)B. 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WxC sqrt(n)/5* cWy sqrt(n)/5* cWzC sqrt( n)/5* cW sqrt(3 n)/5* cC. 由若干条独立边组成的闭合环,其闭合差应满足:w y 3*SQRT(n)* cW y 3*SQRT(n)* cW y 3*SQRT(n)* cW 3*SQRT(3n)* cD. 重复观测的基线较差应满足:ds < 2*SQRT(2)* c上面各式中:c—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按环平均边长由下式计算:艺=SQR^(a*a +(b .d) *( b .d) ]E. 在各项质量检核符合技术要求后,进行WGS-84坐标系中的无约束平差,并输出所有GPS控制点的WGS-84坐标及其精度信息。
在无约束平差中,应对观测值的先验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观测值改正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异常观测值,并对其进行核查和分析,决定舍弃和重测,参加无约束平差的观测值不得有异常值存在。
F. 约束平差使用的大地点应采用边长比长法进行可靠性检验。
方法是先进行GPS网无约束平差,将得到的GPS点间斜距经投影变换与边长的反算值比较。
G. 以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为基础,在国家坐标系下进行三维/二维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dvxdvy < 2 cdvz < 2 c平差完成后,查看平差报告,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土5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20000 。
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应分析原因,进行补测。
最后输出国家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参数和精度信息。
3、高程控制测量:咼程米用GPS以合咼程,通过观测不少于3个咼程控制点,进行咼程拟合平差。
拟合高程应通过对多余控制点进行检核,高程检查点较差应小于5CM。
六、像控测量1、像控点的布设:A、像控点布设:航向方向按照10-15条基线,旁向方向按照每隔1-2条基线进行布设。
布点时应注意,所布点应能有效控制住成图范围,测段接头处不得有漏洞,点位不少于70 个点。
检查点布设:一个区域网内的检查点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点位选取应充分满足像片条件,选刺在像片航向及旁向重叠六片(五片)范围内,并确保在相邻各片都清楚。
B、像控点两人一组,一人刺点,一人检查,测量作业时,区域网角点原则上布设双点,避免点位刺错等问题。
C、像控点编号原则:像控点编号原则为P+象片号+序号,如:P5341: P表示为像控点类型(平高点),后四位编号5341 为534片的第一个点。
像控点高程点编号原则为G+象片号+序号,如:G5341: G表示为像控点类型(咼程点),后四位编号5341 为534 片的第一个点。
检查点编号原则为J+像片号+序号,如:J5341: J表示为像控点类型(检查点),后四位编号5341 为534片的第一个点。
D像控点布设完成后绘制布点示意图供内业加密和存档。
2、像控点的点位和目标要求:A、应选在线状地物的交点、明显地物拐角顶点处、影像大于0.2m m点状地物中心(如:小灌木中心),交角必须良好。
电杆、弧形地物、不固定的地物(如:阴影、活动门、汽车)、点状目标影像大于0.2mm不得作为刺点目标。
B、应选在高程变化不大的地方,不应选在狭沟、尖山头或高程急剧变化的斜坡上。
C、当像控点与基准面在不同平面时,应标注比高,量注至0.1m;当点位周围不等高时,应标注比高量注的位置。
如:接收机放在房角时,像控点的高程应是房角的高程(平面位置应是房角得外角的位置),外业需注明房高到0.1m,计算时只需减掉接收机天线的高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