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3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一、课标解析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不均匀,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提高节水意识.了解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了解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主干知识梳理狭义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水资源的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范畴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水资源及其分布世界水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源的分布七大洲径流量由大到小是水平均径流最多的国家是,其次是 ,居 .总量人均资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时间分布源水资源对人水资源数量影响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水资源质量影响的水资源与科技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在地区发展,世界主要文明发源地也大多产生和发展合于 .人类社会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们不仅大量开发利用,理阶段,水资源数量和陆续开采且开发了技术。
还修利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建工程,缓解水资源分布的不均,拓展了响程度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用开源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节流措施三、典题解析[例1] 阅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漫画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并解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题词:原因:。
(2)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合理利用水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有。
(3)据报道: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本地区地表水资源的20%,民每天的人均用水量比欧洲,日本等国还多20升,35.8%市民不知道这一情况,9.1%市民认为有黄埔江作为水源水费相对便宜,用水并不紧张.作为一个民,请据此对地区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解析:本题把全球水资源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用轻松幽默的漫画形式展示出来,给人以警示和思考.漫画的立意是把地球设想成一个储水器,地球村的公民用尽了力气汗流不止,打开了开关,但却不再水流,只有几个水滴了,也许这就是地球上最后的水资源了吧?从这一立意出发,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答出前两题,第三题则要认真审读给出的材料提高答题的针对性.答案:( 1)全球水危机(全球水荒;全球水资源紧缺) 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水资源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剧增,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体污染;浪费严重(2)建立蓄水工程,调节水资源时间不均;修建跨流域引水工程,调节水资源的空间不均(3)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污染严重,属于水质性缺城市.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03年)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A.干旱地区B.半干旱地区C.半湿润地区D.湿润地区2.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直接利用的极少,不属于水资源C.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如新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图片,了解人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利用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情况;2.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分析常见的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情况,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3.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分布2.水资源与人类的联系3.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学难点】合理利用水资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今年,特别是入秋以来,我们从化市的乡镇普遍出现农田干裂,农作物减产,农民打井抽水灌溉的情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气候干旱,缺水)除气候干旱造成从化的缺水外,还有什么原因造成水短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这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问题。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复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引入水资源的概念。
提问: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什么?(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再问:河水补给主要是什么?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又是什么?(都是大气降水)承转:由此看出大气降水量影响水资源的多少,由于降水量有时空的差异,导致水资源也有时空分布差异。
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地区水资源缺乏: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地区承接:由于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径流,而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因此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读图“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回答:(1)降水量多是哪些大洲?最少是哪个大洲?(2)径流量大是哪些大洲?最少是哪个大洲?(3)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水资源不同?(降水量时空差异)(4)我国水资源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承转:由于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因此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出示“中国地形图”,分析对比南方、北方气候、河流、地形、农产品、交通方式的差异南方北方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多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量少河流河网密布,流量大,流程长,支流众多河网较少,流量小,支流少地形河流中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势平坦平坦农产品著名水稻产区,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小麦产区水路运输内河航运发达不发达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例如:从化云台山矿泉水厂位于水源充足,水质好的地方,降低开采成本,产品质量好,每瓶价格只需1元左右的亚洲矿泉水,但经济效益高讨论:除水资源外,其它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是否也有这样的影响?(有)承转: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高中人教版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水资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3. 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方法;4.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水资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方法;4. 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水资源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
2. 知识讲解(20分钟)(1) 概念和重要性:介绍水资源的定义和其对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分类和分布情况:讲解水资源的分类,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水等,以及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3. 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通过展示多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和方法,并就案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合作探究(25分钟)(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就某一方面的水资源问题展开调查和思考,如节水措施、水污染治理等。
(2)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并让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3) 总结归纳:主持人对每个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重点归纳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拓展学生对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深度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6. 知识检测(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答题或讨论题的形式进行知识检测,检查他们对于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理解程度。
7. 总结与反思(10分钟)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认识和感悟,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并提醒他们定期检查自家的水资源利用情况。
四、教学资源1. PPT课件或教学板书;2. 相关案例材料;3. 视频或图片资源;4. 学生讨论与展示板。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与展示的成果;2. 学生在知识检测环节的表现;3. 学生个人的总结与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分析数据明了水资源的概念。
2、结合事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3、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认识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4、以我国为例,针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合作探究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进而归纳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通过学习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学会用因果关系分析降水与水资源丰歉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从全球和未来的角度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五、教学重点:1、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合理利用水资源。
六、教学难点: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八、教学设计1、以谈话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拉近师生距离,增播放一段公益广告-------珍惜水资源,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看视频并思考有关水资源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共鸣,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交流。
提倡小组学习,彼此互相帮助,调动每个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共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导入新课推进新课知识框架:通过对标题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本节课我们需要探究三部分内容:什么是水资源,分布如何?为什么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学生聆听使学生能够清晰的把握本节课的条理和框架发问:那么到底什么是水资源?人类目前所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哪些?展现图片说明学生看图并积极回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过渡: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何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引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学生看图思考回答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引入概念教学推进新课通过读“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图”,让学生明确“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含义(=降水量—蒸发量)及各大洲水资源多少的分布学生看图回答问题(若学生回答出错,错例教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读“水资源大国表”,了解巴西及俄罗斯水资源丰富原因学生看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分析的能力推进: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总量与人均、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分析)学生看图回答培养学生读图并获取信息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结: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条理性承转:上面我们学习了水资源的含义及其分布,下面我们来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水文循环过程;2.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分析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的原因;3.掌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以及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并深入了解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水文循环过程;2.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分析水资源的不平衡分布的原因;3.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儿时的经历,发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探讨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 讲解与实验1.讲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水文循环过程;2.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探究其不平衡分布的原因并让学生分析咱们国家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3.教孩子们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法,注重儿童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如何节约水资源。
3. 课堂练习作为课堂练习的形式:设置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们在小组里展开讨论,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并从小组中选出代表进行演讲。
4. 总结1.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概括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2.强调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四、课后作业为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际应用能力,本节课堂安排课后作业两项:1.了解本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写一份小结;2.针对所掌握的水资源保护措施进行实践,以此来理解其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第一板水资源的分类水的循环过程地下水蒸发地表水蒸发-降水峰水地面径流洪水蒸散第二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保护措施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建设水利设施依法管理水资源培养环保意识开展水资源科学研究六、教学反思教师应从定位学生需求出发,遵循学生的生活实际,计划课堂教学内容,既使得知识不成为空中楼阁,又能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小组活动等互动的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无疑是推动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把握学生的意愿和行动,应导引学生注意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发扬实践性教学的特点,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从而更好地提高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共三节内容,前面两节主要是介绍地球上水对人类的影响,本节教材主要是要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分布以及人类是如何影响水资源的,要让学生对于我国的甚至全球的水资源现状、未来有个深刻的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以水资源为一点扩散到别的资源,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这就是课标的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节内容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以及海水运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与水的区别、水资源与人类的相互影响等,学生认知较为简单。
但是本节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他们的弱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进行引导。
其实,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学生已接触、了解过的,但却是较零碎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并发现问题,再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对知识加以应用,从而解决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
亦可使学生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强化对人水关系、人地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②、利用图表能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③、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④、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②、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②、从全球和未来的角度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资源概念和我国的时空分布、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3.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3.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辨证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2.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教学难点】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前三张图片反映了某些地区缺水导致农田干裂、饮水困难,最后一张图是反映了某些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我们知道水资源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一、水资源及其分布【板书】:1.水资源概念师:水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广义水资源:水圈内水量总体狭义水资源:陆地淡水我们前面有讲到水体的类型,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水包括陆地淡水和湖泊咸水、地下咸水。
其中陆地淡水仅占2.53%,陆地上的淡水种类多,有些难以利用或者目前直接利用较少,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些储量仅占全球水体总量的0.007%。
那么,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用什么来衡量呢?【板书】:2水资源的衡量标准师: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请同学们读图3.10,思考:径流量、降水量和蒸发量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生:思考回答问题(略)师:多年平均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大洲的水资源总量是有很大的差异。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一、课标以及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课标分解:①什么是水资源?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标准是什么?②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③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各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④水资源数量、质量如何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影响⑤如何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②、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③、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④、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②、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③、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②、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学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手段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10组。
2、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3、搜集陈埭水资源状况(水资源问题、如何解决等)。
(二)新课导入:用一张图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没有水就不能“活”)(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有液态水的存在。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那么什么是水资源呢?请同学阅读书本上的第一部分内容,然后谈谈你对水资源的理解。
学生回答: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问:这些淡水资源是不是全部能为人类所利用呢?答: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教师总结:可见,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比较有限,加上这些淡水资源并不能全部为人类所开发利用,所以,“水的星球”实际上严重缺水。
那么这些水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如何判断一个地方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请同学接着看第一部分的内容,稍后进行抢答。
一、判断题(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是径流量。
(错,降水量和蒸发量)(2)判断正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判断正误:降水量大、水资源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乏。
(对)二、读《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抢答:(1)、从大洲看,哪个大洲最多?哪个大洲次之?最少的是哪个大洲?答: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2)、各大洲按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由多到少的是怎样排序的?答: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问:为什么非洲的降水量比南美洲多,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却比南美洲少呢?答:虽然非洲的降水量多,但非洲的蒸发量却比南美洲要大的多。
导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公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一多年平均蒸发量三、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抢答1)、我国的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答: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状况答: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3)、导致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答:受季风、地形条件的影响(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一多年平均蒸发量(3)水资源的分布规律A、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缺。
B、从世界范围看: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极洲除外),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按国家说,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第六。
C、从我国看: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
从时间分配上看,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承转:由于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因此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它的数量跟质量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部分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晋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2000mm,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
径流量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西北部流域中上游地区是多雨径流丰富区,水资源丰富,而在经济较发达、人口稠密的下游沿海地区降水径流少,水资源较贫乏。
加上晋江工农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的增加,导致晋江的水资源严重短缺,部分城镇(如陈埭)出现了严重的用水问题。
由此可见,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
问: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表现哪些方面呢?答: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问: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答: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同时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2、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同时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在不同的时代,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请同学阅读教材P67,图3.12“水资源利用的进步”回答:(1)、2000多年前,罗马人用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靠近哪里发展?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沿河湖地区分布(2)、1870年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哪些水体发展农业生产,生产规模有什么变化?农业生产分布向哪里发展?答:采用地表水,生产规模变大;农业生产开始向有丰富地下水的地区分布(3)、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使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哪里?答:水资源缺乏但又靠近海岸的地区(4)、从这个变化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在科技较落后的时代,人类生产活动主要是靠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类生产在没有自然资源的地区同样得到发展。
教师总结: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就有陈埭的“水污染”事件。
课前曾布置同学去搜索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我们请部分小组来分享他们的成果。
分析陈埭水资源问题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
(学生上台进行资料交流)教师总结:可见科技进步、工业发展的同时,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收获,但是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过度利用和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承转: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第三部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探究一:解析以色列水资源利用的成功之处1、以色列的自然环境适应发展农业吗?答:不适合,只有小部分是地中海气候,其余多数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干旱少雨,不适合于发展农业2、以色列如何将水资源由少变多?答:1、开源:海水淡化;2、节流:采用喷灌与滴灌技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等3、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对中国西北农业发展有何启示?答:采用喷灌与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探究二:解析咸海的忧虑1)咸海忧虑什么?答:咸海的面积不断减少2)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答: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但主要是人为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人类无节制的地灌溉,特别是从咸海的两大入湖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中提水,导致咸海水量大减,湖面面积不断缩小。
3)产生怎样的后果?答:使该地区大量动物灭绝,位于咸海湖滨的城镇出现饮水短缺问题,传统渔业衰落等问题。
✧探究三: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原因: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解决措施: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2、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 探究四:调查陈埭水资源状况(题目由各小组讨论自行确定)本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类容易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只是水资源的一部分,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使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缺水,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人类活动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但科技进步又能对水资源的利用上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修建水库、海水淡化等,然而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因此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主要是开源、节流。
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来采取开源节流等相应措施,才能令水资源“以少变多”,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八、布置作业小组合作性作业:陈埭水资源的调查报告九、板书设计第二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的概念:广义: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主要是指陆地淡水资源。
2、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标志:多年平均径流量3、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1)大洲:最多亚洲,其次南美洲;最少大洋洲2)国家:最多巴西,其次俄罗斯,我国居第六3)我国水资源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空间)夏秋多,冬春少;(时间)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3、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1)在科学技术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靠近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发展2)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发展不一定靠近自然资源丰富地区三、合理利用水资源1、开源:2、节流:十、教学反思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的转变。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又以“抢答、分析、讨论等”活动组织、开展教学,“激活”地理教学,实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在分析水资源案例的过程中分析方法的掌握,作业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份陈埭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