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防灾减灾示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地理必修一《防灾减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通过各种自然灾害的防避,了解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模拟各种自然灾害,进行各种自然灾害防避的演习训练。
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知道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种类。
(二)综合思维结合自然灾害类型的特点,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防避措施。
(三)地理实践力掌握灾害中自救与互助的技能。
(四)人地协调观树立防灾自救的意识。
教学重点不同自然灾害的防避措施。
教学难点不同自然灾害的防避措施。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课本引言入手,导入新课。
(二)推进新课探究一 防灾减灾手段1.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10、P111全部内容,然后小组研讨对防灾减灾手段的认识。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质疑、补充。
3.教师结合课件,进行总结。
教师强调: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建立了灾害监测网。
防洪需要了解天气信息,应利用气象监测网;还要了解洪水动态,应利用水文监测网。
4.师生互动完成P112活动。
(过渡)上述是宏观层面,下面我们来看微观层面,个人在面对在灾害时,如何自救与互救?探究二 自救与互救1.师生互动,研讨:(1)在学校遇到地震,你会怎么办?(2)假如地震后,你被掩埋在废墟中,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获得生存的机会?(3)遭遇突发性洪水,应怎样逃生?(4)遇到溺水者,应如何将溺水者救上岸?(5)台风来临时,室内的人有哪些注意事项?2.师生互动完成P113活动。
(三)课堂小结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
地震是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作业布置2012年8月中旬,四川暴雨不断,导致山谷中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理解防灾减灾对于维护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2.综合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防灾减灾问题的综合能力。
3.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急避险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鼓励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活动。
4.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及防灾减灾策略的差异性,理解区域协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及运作方式。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防灾减灾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制定个性化的防灾减灾计划。
•理解并应用区域协同防灾减灾的策略。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防灾减灾案例、应急演练视频、图表等)。
•相关新闻报道、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阅读材料。
•应急避险手册、自救互救技能指南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加深理解。
•角色扮演或模拟演练,增强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因有效防灾减灾措施而减少损失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提问:“为什么这个故事中的社区能够减少损失?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防灾减灾。
新课教学1.防灾减灾概述•介绍防灾减灾的基本概念、目标和意义。
•强调防灾减灾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防灾减灾原则与措施•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科学应对。
•措施:•监测预警:介绍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成及作用。
•工程防御:讲解各种防灾工程(如防洪堤、抗震建筑)的建设原理及效果。
•非工程措施:包括应急预案制定、公众教育、保险机制等。
3.应急管理体系•介绍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包括应急指挥、救援队伍、物资储备等)。
二〇〇九年河南省高中数学竞赛(平顶山赛区)获奖通报各高中:二〇〇九年河南省高中数学竞赛(即二〇〇九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河南省预赛)(平顶山赛区)的考试、评卷、复评工作已经结束。
现将我市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及优秀辅导员名单发给你们(见附件)。
望各校积极做好获奖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以期在参加今年十月举行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请各校到市教育局南楼103室领取获奖学生证书和优秀辅导员证书。
平顶山市数学会二○○九年七月五日附件:平顶山市获一等奖学生及优秀辅导员名单(获二等奖、三等奖学生名单略)获奖名单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叶县二高田松衡杨俊梅张晓亮左克强罗阳阳段长顺吴拥军程可征王领军张广亚宋变红叶县高中侯建华姚聪聪王文龙赵志端许田福郭鹏辉李明果马小芳张二伟梁梦可王延峰郭晓芳杜帅龙张云超闫自辉孙乃葳孙春晓魏海辉赵瑞营张明超樊克彬马菲菲范易佳刘真真周亚贞李运发陈鹏辉王建国王青芝王文豪赵转灵张骁伟崔洪澎刘慧珠叶县三高李文成吕昀梁跃悟董冠冠蒋永铎刘军磊李小敏郭宝彦刘根军王东华刘利军李玉朝唐付琴张丽娜宝丰一高王凯博马鹏飞魏少斐赵艳艳常方园井俊沛李松茂周盟辉翟为一张希彬王乐乐王彩芳常明高三孩沈耀峰徐占强梁爽梁雪荣李峰李红娜鲁山一高刘高峰李子义王文忻林常青李新旗郭芹良李凯丽郭进东宋旭东李春雨贾帅起黄金宝史家栋何正月王洋洋贾士伟高相举扬淑嫩赵阳阳李亚彭陈永超潘庆丰袁留定李慧卿郭小磊乔清洁徐真真杨靖召李理想张彩玲李浩李晓亮于顺兴赵红军徐小巧陈学超梁艳军李坤峰王晓东王运龙岳艳艳朱森林鲁山二高刘亚西李彦春宋丹丹汪俊杰李鹏辉陈志敏刘媛媛栗慧雅张雁红张林马栋驹李群峰袁延伟郭艳丽黄克亮鲁山四高武小改苑永亮刘姗姗王玉新孙继高赵得运江河高中张小玉王艳艳张学峰曹伍刚杨任崇王艳梅李佳峰潘晓艳魏斐杨文柱沈纳新刘晓燕陈艳彭果何伶俐汝州一高陈旭刚李其卫杨小欢陈晓星苏亚川石毅罗朋霞庞其川汝州二高张丹阳耿少峰宋晓玲路迎春张珍胡延玲栗梦坤葛冠军闵真真王俊奇连占平闫素洁娄延晓余彩霞王永军罗建松靳小妮段玉鹏李建芳陈新建郏县一高赵五星陈亚楠王旭鹏邵碗雷玉娇王耀明崔永星李彩娟赵伦叶曹智勇徐正红丁春艳付会杰李克惠狄小荣王延锋马胜锋周国良郏县二高杨亚垒石利锋霍鹏杰冯增科冷广振李红伟郭红要杨宪彬李军亮。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第3节教学设计第6章自然灾害第3节防灾减灾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防灾减灾手段探究二:自救与互救第6章自然灾害第3节防灾减灾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2.知道常见自然灾害的灾前、灾中与灾后自救与互救措施。
3.熟悉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紧急避险的方式和疏散逃生的方法。
二、必备知识(一)防灾减灾手段1.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主要内容(1)灾害监测①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组成: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
②作用: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3)灾害救援与救助①行动:根据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
②目的: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灾后恢复3. 我国的7小时救灾圈为了提高应急能力,我国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等地建立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
遇灾时若采用空运救援,从距灾区最近的基地出发,最多7小时就可到达受灾地点。
4. 将防灾救灾的内容与其手段连线。
(二)自救与互救1.概念⎩⎪⎨⎪⎧地位: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2.灾前准备(1)对可以较准确预测的灾害,做好灾前准备,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2)对于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的灾害,做好灾前准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灾中救助(1)灾害发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
⎩⎪⎨⎪⎧洪涝来袭―→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地震发生―→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遭遇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2)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4.灾后自我保护: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在地震多发区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
《防灾减灾》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等方法,了解我国防灾救灾的方针、工作内容等。
2.通过在具体灾害中讨论自救与互救措施,培养防灾避险的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情感,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措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难点】1.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工作内容。
2.掌握不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近期北京周边发生了两次地震,分别是河北唐山的4.5级地震和昌平区的2.0级地震,让我们深感地震就在我们身边。
为了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减少灾害的损失。
【讲授新课】(板书)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师:防灾减灾就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核心在于“减”。
我们所谓的减灾并不是杜绝灾害,而是减少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节课前有一项调查活动,让大家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我国防灾工作指导方针、防灾减灾工作目的和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
然后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关于北京防灾减灾的规划。
在此基础上,大家针对不同类型和层面的对象,分7个小组设计关于北京防灾减灾情况的社会调查问卷。
小组合作开展北京防灾减灾情况的社会调查,了解北京防灾减灾工作现状。
调查结束后各小组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制作“防灾减灾宣传画报”。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交给各小组进行汇报调查结果,展示宣传画报,每组三分钟的时间。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大家对我国和北京市的防灾减灾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总结一下:1.我国防灾工作指导方针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防灾减灾工作目的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防止或延迟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后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3.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
板书:师:播放视频“汶川地震与防灾减灾日”。
6.3《防灾减灾》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二、学习目标1.知道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2.说出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宜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学业质量目标(一)基础目标1.知道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能初步具备防灾意识。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所采取的多种手段。
(二)发展目标3.能够理解防灾减灾具有的重要意义,具有较强的防灾意识。
4.能够充分运用资料,针对不同的灾害说明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四、教材分析(一)地位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2019)地理1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
教材在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讲述了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之后,在第三节安排了防灾减灾的内容。
对应课程标准要求,本节介绍了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并用举例说明的方式给出了面对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对于提升社会大众防灾减灾意识有重要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防灾减灾手段,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层面上防灾减灾的措施,尤其突出了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二、自救与互救,本部分说明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同时结合案例,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为了强调认识灾害救援工作及其重要性,教材安排了题为“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的“活动”。
“活动”在介绍我国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及其在2001一2017年参与的地震救援行动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说明地震救援的专业性、及时性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五、学情分析本区域位于西南地质灾害多发区,学生对于干旱、滑坡、泥石流都自然灾害有一些了解,对地震、洪涝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视频等做了了解。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了解的信息,进一步了解国家层面防灾减灾的措施,同时让学生认识如何科学的自救与互救。
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较强的探究兴趣,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六、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难点: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手段和个人自救互救的方法。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6.3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节所对应的内容要求为“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基本构成:本条标准中所对应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行为动词”为了解,“行为结果”是学生能够通过图文资料,了解避灾、减灾的措施。
2.符号意义:“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台风、地震等等;本节课所学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防灾减灾的内涵,防灾减灾是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其核心是“减”,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教学资源开发:结合实际教学有效性,本节教学以“汶川大地震”救援为背景,探讨国家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的措施,帮助学生认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再以为家乡拟定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模拟、地震模拟小活动重点探讨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与互救。
4.教学方法: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的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知识难度不大,因此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同时考虑知识容量,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
5.育人价值: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关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学生通过分析地震防灾减灾案例,根据不同灾害的特点和成因分析所应该对应采取的措施,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进一步认识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通过分析相关案例中不同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通过查阅资料,明确自己家乡常见的灾害类型,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6.质量水平:本节内容属于地理必修一,所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为水平一、二,课标要求是“了解”,要求的水平层次低,应该注意把握课标下限但不封顶的原则,在教学中,注意相关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尽量达成标准的质量水平。
自然灾害防灾减灾1.防灾自救——暴雨(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
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2.防灾自救——台风(1)台风来临前防御措施要及时收听或观看电视、网上的台风预警信息,及时了解到政府防台风的措施。
台风来临之前,要记得将门窗关好,窗台和阳台上有植物花盆之类的也要及时收好,检查并且收好容易被风吹倒的物品。
台风来临前不要出门,以防发生被砸、被压、触电等意外发生。
台风来临前要关闭各类电器电源,以防止遭遇雷击。
(2)台风来临时应对措施行人安全防范:如果在外遇到了台风来袭,行走的路人应该及时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躲避后再联系家里人告知其位置。
在下雨或雷电时,注意切忌使用手机,另外还要留意外面的动向,以方便随时更换躲避的场所。
行车安全防范:开车的司机,在遇到台风来临时,在开车的时候必须提高警惕,善于利用灯光。
并且要降低车速,减少变道行驶。
要绕开路上积水的地方行驶,车子要往高处地方停,避免遭遇水势的危害,必要的时候要先弃车。
(3)台风来临时在外如何自救如果台风来临的时候,你正好在外面,那么记得不要躲在广告牌、大树以及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下。
如果你是开车的,则要快速将车子开到地下停车场或者隐蔽处。
如果你在水里游泳,则要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3.防灾自救——滑坡、泥石流、崩塌(1)雨季不要在沟谷中或危岩附近长时间停留。
(2)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
(3)不要停留在沟谷中坡度大、土层厚的低洼处或躲在滚石、乱石堆后。
(4)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攀爬树木躲避。
(5)当发现滑坡、泥石流或崩塌征兆时,应及时报警或报告当地政府,通知临近的村民尽快撤离。
《防灾减灾》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等方法,了解我国防灾救灾的方针、工作内容等。
2.通过在具体灾害中讨论自救与互救措施,培养防灾避险的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情感,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措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难点】1.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工作内容。
2.掌握不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近期北京周边发生了两次地震,分别是河北唐山的4.5级地震和昌平区的2.0级地震,让我们深感地震就在我们身边。
为了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减少灾害的损失。
【讲授新课】(板书)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师:防灾减灾就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核心在于“减”。
我们所谓的减灾并不是杜绝灾害,而是减少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节课前有一项调查活动,让大家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我国防灾工作指导方针、防灾减灾工作目的和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
然后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关于北京防灾减灾的规划。
在此基础上,大家针对不同类型和层面的对象,分7个小组设计关于北京防灾减灾情况的社会调查问卷。
小组合作开展北京防灾减灾情况的社会调查,了解北京防灾减灾工作现状。
调查结束后各小组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制作“防灾减灾宣传画报”。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交给各小组进行汇报调查结果,展示宣传画报,每组三分钟的时间。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大家对我国和北京市的防灾减灾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总结一下:1.我国防灾工作指导方针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防灾减灾工作目的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防止或延迟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后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3.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
板书:师:播放视频“汶川地震与防灾减灾日”。
师:关于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你知道以下的内容吗?出示:灾害监测系统示意图师:在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灾害的进程和态势,为组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观察灾害监测系统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灾害监测分为几级组织?生:(可能的答案)四级(世界、国家、地方、社区)2.自然灾害监测手段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局……3.自然灾害主要的监测内容?生:(可能的答案)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救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
4.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生:(可能的答案)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为减灾决策提供依据……出示:吊箱测流图片师: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
请观察吊箱测流的照片,思考并回答:1.吊箱测流可以测得河流的哪些水文特征?生:(可能的答案)水量、含沙量、流速、水位……2.吊箱测流主要监测哪类灾害的孕灾环境?生:(可能的答案)洪水灾害3.吊箱测流的优点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测得河道中心数据,避免岸边人为干扰;获取数据速度快……出示:地动仪原理示意图和地震预警原理示意图师: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影响,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
早在东汉我国就出现了地动仪的记载,用来监测地震的发生。
到了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地震的预报有了更加科学和准确的方法。
请观察地震预警原理示意图,思考并回答:1.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生:(可能的答案)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2.地震预警成功的原因?生:(可能的答案)地震探测仪监测到纵波后,抢在横波到达前发出警报,利用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的时间差。
出示:泥石流灾害通道拦网示意图师:我国为了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在做好灾害监测外还积极进行灾害的防御。
观察图片并回答:1.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泥石流、滑坡……2.图中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修建泥石流通道,设立泥石流拦网。
3.除此图反映的措施外,该类灾害还可以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防御?生:(可能的答案)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设立救灾指挥部组织救援……出示:灾害防御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板书)师:面对灾害,我们的防御措施可以大致分为两种:非工程性和工程性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通过减灾规划、制定防灾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前做好减灾管理和民众的防灾减灾教育。
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来达到减灾的目的。
师:当灾害发生并到达应急响应程度时,我们应该按照国家有关的应急预案进行及时、有效的灾害救援与救助。
播放:汶川地震后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mp4出示:灾害救助过程示意图、灾中应急行动流程图师:请大家观看视频,并观察灾害救助过程示意图及灾中应急行动流程图,小组讨论:1.针对地震灾害的救助,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2.地震的灾前物资准备应包含哪些方面?3.灾区救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1.生:(可能的回答)救援人员、资金物品、通信、灾后援建等……2.生:(可能的回答)救灾食物、探生仪器、起重设备、医疗器械、外伤用药、担架、帐篷、棉被……3. 生:(可能的回答)措施包含抢救生命、财产、设备、发放救灾物资;救治伤员;心理援助等。
师:在救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专业的救灾队员,接下来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和课前大家做的准备,来认识一下地震专业救灾队。
在课前大家已经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查阅我国地震救援队的主要救援内容、人员构成、救援设备。
依据教材中提供的数据计算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占全部地震救援次数的比例。
请同学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交流。
生:汇报查阅资料师:结合同学刚才汇报的信息,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体现在何处?生:(可能的回答)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为救灾抢险增添力量……出示:汶川地震遗址图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视频师:当灾害过后,我们应该尽快帮助灾区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是什么?生:(可能的回答)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增强对未来灾害的防御能力……2.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是什么?生:(可能的回答)恢复供水、供电、通信等;修复房屋;恢复生产……师: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要分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阶段。
不同灾害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有所不同,我们以地震和洪水灾害为例。
板书: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避险呢?在警报声响起后大家将有12秒钟时间进行逃生,12秒结束后回到原位,我们来总结在学校遇到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
生:模拟地震演习出示:地震自救视频。
师:大家在模拟演习中采用了不同的避险措施,大家讨论一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不恰当?并结合大家的讨论结果,完善地震的震前准备、震时避险、震后救援等措施。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
出示:震后自救与互救措施、自救互救宣传图师:地震后线自救,主要是灾前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灾害发生后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在互救时应该先救近,再救远,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救“生”后救“人”,认真聆听被困者发出的声音,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后再进行施救。
出示:洪水图片师: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1.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防洪准备包括哪些方面?生:(可能的答案)关注汛期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和划船技能、准备逃生物资……2.遭遇突发性洪水,应该怎样逃生?生:(可能的答案)尽量往高处跑,登上坚固的大树、屋顶、高坡等……3.遇到落水和溺水者,应该如何将他们救上岸?生:(可能的答案)抛救生圈、救生衣、游泳、划船……4.当洪水退去回到家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生:(可能的答案)全面消毒,不吃浸泡过的食物,喝煮沸的水,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出示:洪水应急措施示意图和宣传画师:当遭遇突发洪水时,如果能逃脱,我们应该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如果不能逃脱的话,抓住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出示:洪水中自救和互救措施师:当在洪水中遇险时,要以互救为主,但在救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我们可以抛救生圈、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对于已经昏迷的溺水人员进行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抢救生命。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两种灾害中的自救互救措施,大家思考一下地震与洪水中的救灾重点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不可预知、最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而洪水与降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
师:因此地震的救助主要在震后进行,以自救为主;洪水的救助是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以互救为重点。
出示:应急避难场所图示和概念师:课前我们布置大家一个调查活动:首先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在网络地图上查找所在地区的所有应急避难场所和距离学校和家庭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
然后在网络地图上查找从学校和家庭前往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路线。
最后思考应急避难场所应满足的条件。
接下来我们听一下各个小组的成果汇报。
生:小组汇报【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工作内容、学会了不同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与互救基本措施。
最后我们通过调查居住地和学校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关注灾害发生后的逃生避险方法。
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梳理防灾减灾意识,在灾害来临时更有效的进行自救与互救,为挽救生命和财产提供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