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接骨板固定技术及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7.01 MB
- 文档页数:59
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颜泉;易显树;蒋弟千;李俭东;黄宇;马泽勇;郭隆森【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年(卷),期】2011(024)007【摘要】背景: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系统是生物学固定(BO)原则及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PO)背景下,加压接骨板及"内固定支架"理念结合衍生的新型内固定系统,目前已大量应用于临床.方法:3年中我们共收治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病例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2-76岁.骨折按AO分型:A 型:10例,B型7例,C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5h-7d.闭合复位19例,切开复位7例.应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螺钉在C型臂X线机透视监视下徒手复位、小切口切开复位或切开复位,肌层下骨膜外制备通道,LCP插入,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钢板螺钉固定方式,术后早期CPM机上功能锻炼,术后患肢部分负重活动、锻炼,大量骨痂生长后加大活动.结果:伤口无感染病例,所有患者随访6月以上,全部病例复查见肢体长度正常,无成角畸形,旋转畸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X线复查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月,未见内植物断裂,松动,退出.结论:微创锁定加压锁定板系统在C型臂X线机透视监视下间接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是先进的微创骨科内固定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三级.【总页数】1页(P145-145)【作者】颜泉;易显树;蒋弟千;李俭东;黄宇;马泽勇;郭隆森【作者单位】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相关文献】1.T 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J], 陈鹏;王玉;张哲;高峰;孙焕建;许步伟2.阻挡螺钉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中的应用 [J], 申国庆;张浩;陈俊麒;王朝晖;梁柱;马骏;谈应东;李正文;赵琪3.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r骺端骨折对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 [J], 向黎;陈玲莉4.阻挡螺钉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J], 周新强;汪代东;彭军;赵有春5.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 [J], 颜泉;易显树;蒋弟千;李俭东;黄宇;马泽勇;郭隆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锁定钢板(LCP)锁定钢板(LCP)全称锁定加压接骨板,是在传统加压钢板基础上和内固定支架原理的结合,以及偏心加压,达到坚强内固定,它有加压、中和、桥接、结合(支撑)四大原则,具体来说,是一种带有螺纹孔的骨折固定装置,这些孔在带有螺纹头的螺钉拧入后,钢板就成为一种(螺钉)角度固定装置。
可同时具有锁定和非锁定孔,以供不同螺钉拧入。
任何能够拧入角度固定(稳定)的螺钉、栓的钢板实质上都是锁定钢板。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相比,最主要的生物学差别在于后者须对骨骼上的钢板加压,依赖骨--钢板界面的摩擦力来提供稳定。
普通钢板在生物学上的缺陷是它对骨膜加压,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较易发生下列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
相比而言,锁定钢板遵循外固定的生物学原则,不依赖钢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
由于在螺钉和钢板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允许放置锁定钢板是完全不接触骨骼,因此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内固定器。
从本质上讲,锁定钢板可以被看作皮下的外固定器。
然而,如何有效、成功地使用锁定钢板和微创技术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外科医生在使用锁定钢板时必须清楚地知道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技巧、优点和局限性以及与这些新型植入物相关的典型缺陷和不良事件。
锁定钢板的主要的适应证包括四项不同的“经典”原则:(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2)中和原则,也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3)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原则),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或干骺端的关节外骨折;(4)结合原则(“结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性干骺端关节内骨折。
所以锁定钢板应用的主要适用于: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关节周围短小骨折块、骨质缺乏性骨折,尤其对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双髁骨折或任何高度不稳定的骨折有效。
前面说锁定钢板那么好,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因为锁定钢板+锁定螺钉无复位和加压作用,那么相反锁定钢板应用的禁用于:长管状骨的简单骨折、关节内的移位骨折等。
具体来说:不能改善骨折复位、不能实现骨折块间的加压,不能帮助或促进骨折的愈合、不允许锁定螺钉改变拧入的角度(>5º=失败)、LCP最薄弱的部分是动力加压部分,其次锁定钢板价格比普通钢板昂贵。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孙景城【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19)002【总页数】4页(P164-167)【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治疗进展【作者】孙景城【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天津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5%~9%,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约占3/4,女性是男性的3倍[1],无移位或移位很小的稳定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明显移位的不稳定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非常困难,即使复位也很难维持稳定,这些类型的骨折应当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经皮穿针固定、髓内针固定、钢板固定、肩关节置换等,每种方法有其适应征和并发症,没有治疗的“金标准”[2],本文就各种手术的进展等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经皮穿针内固定经皮穿针内固定适用于不稳定的二部分骨折和一些三、四部分骨折,其优点是采用微创技术,创伤小,失血少,疤痕形成小,可以避免骨折周围软组织的过度剥离,能最好地保护骨折周围的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降低肱骨头坏死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很好地维持骨折对位和稳定性。
经皮穿刺技术要求熟练掌握肩部和腋部的局部解剖关系,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3]。
Brunner等[4]报道了微创经皮穿刺的Humerusblock系统,是多根多向穿针并在体外固定的一套装置,没有术中的并发症,术后的肱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低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可以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维持复位率91%,临床优良率77%。
对青壮年严重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使用经皮穿刺可塑性髓内针固定(flexi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IMN),可以减少对骨骺的损伤,并能坚强的固定,并发症低于传统的经皮穿刺,但外科技术要求高,出血量也较多[5]。
Stefano等[6]最近报道了一种新的经皮穿刺装置,MIROS系统。
这是髓内固定、经皮穿刺和外固定结合在一起的固定装置,可以矫正成角移位,稳定骨折块,适用于老年人三、四部分骨折。
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进展王根;梁杰;魏国;张如骐【摘要】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日益增多,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膝骨性关节炎中以内侧间室型发病率较高.本文对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0)006【总页数】5页(P545-549)【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内侧间室;手术治疗【作者】王根;梁杰;魏国;张如骐【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宜昌 443000;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宜昌 443000;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宜昌 443000;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宜昌 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具有屈伸、内外旋以及内外翻的功能。
可分为外侧、内侧及髌股三个间室。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可发生在各个间室。
依据病变累及范围,KOA可分为髌股型、外侧间室型、内侧间室型和全关节型[1]。
其中最早且最常发生的为内侧间室型。
有文献报道,膝关节累及的间室,内侧是外侧间室型的10倍,87.5%的单间室KOA为内侧间室型KOA,其原因可能是膝关节在内外旋时,是以内侧间室为支点,因此所受压力最高[2]。
目前治疗内侧间室型KOA的主要手术方式有:关节镜手术、软骨修复术、截骨术以及关节置换术。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现对于内侧单间室型KOA的治疗方式更加多样化、个体化,本文主要对内侧间室型KOA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 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常用于KOA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内侧间室型KOA,Moriya等[3]提出了关节镜下内侧关节间室松解治疗内翻型KOA的理念,认为该术式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及关节囊,减小膝内翻力矩及外旋阻力,从而缓解内侧间室压力,但其并不能延缓膝关节退变的进程。
锁定接骨板操作规程接骨板操作规程1. 目的:锁定接骨板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操作,主要用于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
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和术后疗效,制定本规程旨在规范接骨板操作流程。
2. 术前准备:a. 核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认无误后明确手术目的和方案。
b.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校对手术用品,手术场地清洁,配备所需器械和药品。
c. 医生、护士着工作服和手术帽,戴上口罩和手套。
患者进行全身消毒。
3. 手术操作流程:a. 患者卧位,将患肢清洁消毒,覆盖手术巾,保持手术部位暴露。
b. 医生和护士采取无菌操作,将所需器械放置在手术台上,以备不时之需。
c. 医生用麻醉针进行局部麻醉,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部位,避免将药物注射进血管或神经。
d. 医生用无菌巾包裹患肢,暴露骨折处的皮肤,使用无菌剪刀剪开伤口,暴露骨折端。
e. 医生选择合适大小和形状的锁定接骨板,并在骨折端附近截断为适当长度,注意锁定板的位置和方向与骨折端重合。
f. 医生用无菌钻针在骨折端附近进行预钻孔,孔间距离均匀,深度符合手术要求。
g. 医生将锁定板放入预钻孔中,利用螺丝刀拧紧螺丝,将骨折端固定在一起。
h. 若要锁定多个骨折端,医生需要重复上述操作,确保骨折部位完全固定。
i. 将手术区清洗消毒,缝合伤口,覆盖无菌纱布和绷带,确保手术部位干燥清洁。
j. 将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归位,处理手术废物,并对手术记录进行完整和准确的填写。
4. 术后护理:a. 将患者转入恢复室,并观察术后情况。
b. 根据医生的嘱托,对患者进行恰当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减轻手术不适并促进愈合。
c. 定期检查患者的手术部位,观察有无感染,皮肤炎症,螺丝松动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d.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和活动,以促进手术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能力的恢复。
e. 定期复查和随访患者,根据愈合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注意伤口和手术部位的保护。
本规程中所述的操作流程是一般情况下的基本操作,具体操作步骤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4-07-04T11:30:13.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2期供稿作者:王云飞李明张雨于立川[导读] 将锁定接骨板置于骨折部位正外侧,用2根克氏针固定接骨板,C形臂X线机透视钢板位置及复位情况。
王云飞李明张雨于立川(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三职工医院骨科 014010)【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锁定支持钢板治疗。
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0%明显好于对照组78.0%,观察组在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方法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四肢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锁定加压接骨板不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085-01随着我国工业、交通迅速发展,交通、工作等意外事故导致的四肢创伤患者逐年增多。
部分患者有可能合并血管、神经损伤[1]。
笔者在2010年10月-2013年1月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PHP)治疗四肢骨折,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
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 35±1.5岁。
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 33±1.8岁。
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 37±1.2岁。
其中,尺桡骨骨折31例,肱骨骨折19例,胫腓骨骨折19例,股骨骨折19例。
锁定板应用在股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锁定板应用在股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2例根据手术分为两组,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36例为对照组,锁定板内固定患者36例为观察组,比较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锁定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时,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速度,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锁定板股骨近端骨折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54-02股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多为跌倒损伤所致,会明显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行走和生活,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大幅降低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股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1-2]。
为了探讨锁定板应用在股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本院选取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2例根据手术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2例,年龄57~71岁,平均年龄64.6±5.8岁,男性41例,女性31例。
患者均符合股骨近端骨折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跌倒伤53例。
排除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根据手术分为两组,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36例为对照组,锁定板内固定患者36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基础情况(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垫高臀部,在C臂X线光机下行骨折复位,于大转子外侧纵向切开6cm,剥离软组织,保证血运正常的情况下给予植骨,使用克氏针在接骨板近端固定,观察复位,旋入锁定螺钉,在接骨板远端固定,适当加压,清洗后封闭切口,放引流管。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程爵富1,蔡亦奇1,木明江·依沙克2,沈进稳2(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摘 要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作为一种新型骨折内固定技术,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为进一步了解该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本文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和不足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骨折;锁骨;骨折固定术,内;外科手术,微创性;综述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且多见于青少年[1]。
目前,临床上治疗锁骨骨折方法较多,但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非手术治疗对一些移位的锁骨骨折并不适用,而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常出现肥厚性瘢痕和锁骨上神经损伤。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和生物学固定理念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是Krettek等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骨折内固定技术[2],最初用于股骨转子下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随着技术进步,将锁定加压钢板应用于该技术后形成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被逐步用于人体多个部位骨折的治疗[3-4],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6]。
为进一步了解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本文从该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和不足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1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按骨折部位锁骨骨折可分为3型,即锁骨中段骨折、外1/3骨折和内1/3骨折[7]。
锁骨中段骨折较为常见,占锁骨骨折的80%,外1/3骨折和内1/3骨折分别占15%和5%[8-10]。
1.1 锁骨中段骨折 对于成人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在骨折愈合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采用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