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讲义 第五讲
- 格式:ppt
- 大小:663.00 KB
- 文档页数:54
《人口社会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点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今世界人口的基本形态。
人口过程受到人口结构、经济、文化和政治变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口结构和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粗出生率:又称一般出生率,是最基本的出生指标,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1000人中出生(活产)人数。
粗死亡率:也叫总死亡率,简称死亡率,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
生育意愿:生育意愿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它包括三个方面:①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②对生育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理想子女数;③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人口迁移: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出生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人口年龄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创造。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婚姻制度:社会规定的有关夫妇关系建立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任何社会都有特定的婚姻制度。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
人口分布主要关注两点:一是空间位置:所在地点的地理特征、行政区划、社会特征。
人口社会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人口与人口社会学一、什么是人口1.人口的内涵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社会生产力构成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
“人口”是生物学种群的概念,就是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里所有个体的总和,人口作为一个生物群体,其生、老、病、死整个生命过程被规定于自然的生物过程之中。
在统计术语中,凡是具有某种特征的群体,都可以称之为一个人口(population),它是总体(universe)的同义词。
但在人口学中,人口(population)这一术语是指某一地区的全体居民(inhabitants),尽管有时这一术语可用来仅指某一部分居民,如:学龄人口、可婚人口这样的人口,严格说来,应叫作分人口(sub—population)。
人口这一术语往往用来更具体地表示规模(size),即总体中个体的总数(total number)。
2.人口的群体特征群体与个体是有区别的:第一,群体的特征要用数量表示它的规模、结构分布和质量,而个体则不能这样表示。
第二,群体可以表现出规律(受大数定律支配),而个体变化是无规律的。
第三,群体运动的客观性更强,而个体行为的主观性更强。
3.人口的一般特征(1)人口的双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
人口是有生命现象的个体组成的生物群体。
人有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也有自身遗传、变异以及全部生理机能。
这些个人的自然属性影响和决定着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生物基础。
其二是社会属性。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互动过程之中,如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派生出来的其它社会关系。
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口区别于生物群体的根本标志。
因此,人口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
这决定了人口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2)人口结构从静态考察:通过一定时点上的人口数、人口密度及各种人口构成反映出来的,主要指人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