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聚集与流散
- 格式:ppt
- 大小:608.50 KB
- 文档页数:27
英汉差异之二聚集与流散Compact vs DiffusiveEnglish sentence pattern---Tree-likeChinese sentence pattern---Bamboo-like因此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林黛玉进贾府》She must watch her step in her new home, she decided, be on guard every moment and weigh every words, so as not to be laughed at for any foolish blunder.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群。
As far as eye could see, the pool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was covered with trim leaves, which rose high out of the water like the flared skirts of dancing girls.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在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藤野先生》When cherry-blossom shimmered in Uero, from the distance it actually resembled light, pink clouds; but under the flowers you would always find groups of short-term “ students from the Qing Empire,” their long queues coiled on top of their heads upraising their student caps to look like Mount Fuji.在他们家里,店里,吃着福州菜,喝着茉莉花茶,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福建人是四海都有家的。
Unit Two英汉语言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而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英语单词没有固定的语调,汉字却有四声的变化;英语主要通过词自身的形态变化(格、时、数等)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则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
从句子层面来看,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句式呈聚集型,汉语句式则呈流散型;英语偏用物称,汉语则偏用人称;英语多用被动句,汉语则多用主动句。
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可以不同层面展开,但就与翻译的相关度而言,这里主要介绍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的异同。
一、英汉词汇对比1.词义的理解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词的意义就是如此。
以英语的bird为例,它本来的意思是“鸟”,后来,在口头语中又常用来指“人”、“姑娘”等。
近来,随着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bird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大,可指飞机、火箭、直升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任何飞行器。
又如,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作“帆”解。
但是,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sail一词仍然使用,不过,已经不仅仅是“帆”的意思了。
自潜艇出现以后,sail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含义。
逐渐的,它还被用来表示“变得飘飘然”的意思。
从“鸟”的本义转义为“飞行器”以及从“帆”的本义转义为“变得飘飘然”,这就是词义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时刻牢记它们之间的对应情况是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的。
对英汉词汇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英汉语言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里主要是指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The United Nation 联合国结核病Tuberculosis马克思主义Marxism2)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
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
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
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
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
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Lesson 4 句子结构对比与翻译第一节聚集与流散(一)单元导读:本单元主要从英汉语句子结构特点的对比角度出发,即英语句子结构偏重聚集、繁复,而汉语句子偏重流散、简短,旨在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在英汉语翻译时充分考虑句子结构的相异性,从而使翻译达到两种语言的最佳转化,使目的语更自然、顺畅。
一、英汉句子结构特点对比英语与汉语分属两个共性较少的语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给英汉互译带来了很多问题,在句子结构层面,这些问题是每个译者经常遇到的,因为一般来讲,文章都是积句而成。
因此对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这些差异的总体特点,寻求在翻译中所引发问题的一般解决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 英语句子结构一般类型及总体特点1.英语句子结构基本类型英语句子的主干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语通常由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由动词性短语构成.在这两个成分中,谓语不仅是句子结构的信息中心,而且还决定着句子的句型和其他变化。
因此从谓语的角度,英语句子有以下5种基本句型。
A.SV句型谓语动词为完全不及物动词,单独作谓语。
谓语动词可以接动词补语作补足成分。
例如:1) No rules always hold good.没有永远有效的办法。
2) Friends must part.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3) The tide rises and ebbs.潮起潮落。
4) Knowledge and talent come only from practice.知识和才能只能从实践中来。
5)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天有不测风云。
请翻译以下句子:1)洪水已退。
The flood has receded.2)他心里微微一颤。
His heart quivered a bit.3)拜伦英年早逝了。
Byron died young ./ at a young age.4)在量上有所得,在质上必有所失。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随着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信息数据的互动共享和互联网社交圈的广泛形成,互联网网络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网络语言。
从语言的类型分类来说,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和形式语言学不同,认知语言学与人们的认知能力、主观思想、社会观念、民族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所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汉网络语言在民族属性和语言属性上的对比会更加鲜明。
傅轶飞编著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2013年6月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便是一本经典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对比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专著。
该书有三个研究关键词:“英语网络语言”“汉语网络语言”和“认知语言学”。
前两个是研究对象,后一个是研究方法。
全书一共分为6章,层层递进地论述了英汉网络语言的定义和现状、网络语言的理论基础、英汉网络语言的词汇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语言特征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构词规律研究,以及认知上英汉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
这对我国英汉双语语言教学以及英汉文化交流和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果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来对比当前英汉网络语言的发展状况的话,笔者认为必须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英汉网络语言共性在认知语言学中,不同民族的语言往往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群体特性而产生不同,英汉网络语言也是如此,它们都是诞生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和交际情境,是互联网中网友约定俗成和互相认同的语言形式,因为其精炼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引申义而在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和传播。
英汉网络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它的认知性更加显著,往往简单的词汇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的事件和背景,但从语言的表面形式是很难猜测到网络语言的正确意义的。
也就是说,英汉网络语言的社会认知性都较强,与互联网语言交际实践的环境、心理、文化、事件、使用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英汉网络语言都有用数字、字母、符号等替代原有字符,如汉语中的“粉丝”(现也指fans),英语中的“Iheartyou”中的“heart”指代“love”。
第四单元句子结构对比与翻译第一节聚集与流散单元导读:本单元主要从英汉语句子结构特点的对比角度出发,即英语句子结构偏重聚集、繁复,而汉语句子偏重流散、简短,旨在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在英汉语翻译时充分考虑句子结构的相异性,从而使翻译达到两种语言的最佳转化,使目的语更自然、顺畅。
一、英汉句子结构特点对比英语与汉语分属两个共性较少的语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给英汉互译带来了很多问题,在句子结构层面,这些问题是每个译者经常遇到的,因为一般来讲,文章都是积句而成。
因此对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这些差异的总体特点,寻求在翻译中所引发问题的一般解决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 英语句子结构一般类型及总体特点1.英语句子结构基本类型英语句子的主干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语通常由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由动词性短语构成.在这两个成分中,谓语不仅是句子结构的信息中心,而且还决定着句子的句型和其他变化。
因此从谓语的角度,英语句子有以下七种基本句型。
A.SV句型谓语动词为完全不及物动词,单独作谓语。
谓语动词可以接动词补语作补足成分。
例如:1) No rules always hold good.没有永远有效的办法。
2) Friends must part.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3) The tide rises and ebbs.潮起潮落。
4) Knowledge and talent come only from practice.知识和才能只能从实践中来。
5)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天有不测风云。
B. SVC句型谓语动词为连系动词或一些相当与连系动词的动词,需要主语补语作补充成分。
1)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为上策。
2) The milk turned sour牛奶变酸了。
3) The rumor has turned out to be true.谣言成真。
英汉语言对比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与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
英汉互译的几项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选词(Diction)、转换(Conversion)、增补(Amplification)、省略(Omission)、重复(Repetition)、替代(Substitution)、变换(Variation)、倒置(Inversion)、拆离(Division)、缀合(Combination)、阐释(Annotation)、浓缩(Condensation)、重组(Reconstruction),以及时态、语态、语气、习语、术语等的译法,都集中地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第一节综合语与分析语(Synthetic vs. Analytic)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汉语就是典型的分析语。
一、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所谓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构词形态,即起构词作用的词缀变化(affixation),包括大量的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
He moved astonishingly fast.He moved with astonishing rapidity.His movements astonished us by their rapidity.His rapid movements astonished us.2、构形形态,即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二、英语词序比较灵活,汉语词序相对固定。
形态变化与词序有密切的关系。
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词序越灵活,反之亦然。
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词没有形态标志,位置不能随便移动,词语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安排词序及使用虚词来表达。
《英汉对比研究》第2章+聚集与流散《英汉对比研究》第2章聚集与流散第二章聚集与流散(Compact vs(Diffusive)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
这个结构通常由名词性短语(NP)和动词性短语(VP)构成。
主语不可或缺,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协调一致(S,V concord),提纲挈领,聚集各种关系网络(connective,nexus)。
因此,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呼后拥,严密规范,句式呈“聚集型”(compactness)。
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搭配,形成句子的核心(kernel),谓语动词控制句子主要成分的格局。
句子尽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根据谓语动词的类别和特征,都可以把英语的主谓结构归结为五种基本句型,即,SV,SVP,SVO,SVOO,SVOC: 基本句型(一)主语十动词The telephone rang(电话铃响过了。
The meeting has begun(会议开始了。
基本句型(二)主语十动词十表语We are students(我们是学生。
She appeared cheerful(她显得很高兴。
基本句型(三)主语十动词十宾语Labor created man(劳动创造了人。
The news surprised me(这消息使我感到惊奇。
基本句型(四)主语十动词十间接宾语十直接宾语She sang us a song(她给我们唱了一首歌。
I sent him a letter(我给他寄了一封信。
基本句型(五)主语十动词十宾语十宾语补足语He painted the door green(他把门漆成绿色。
We elected him our monitor(我们选他当班长。
英语各种长短句子,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这五种基本句型及其变式、扩展、组合、省略或倒装:1、基本句型的变式。
上述五种基本句型都是陈述句、肯定句和主动句。
由这些基本句型可以转换为以下几种主要的变式:a)陈述句变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