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练习题——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练习题——克,千克,吨的认识

.

克千克吨的认识( A)

一、快乐填空。

1、常见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有()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

1 名三年级学生重30(),一张白纸约重3(),一头大象约重2(),一个西瓜约重4()。

3、在()里填上>、<或 =。

5kg() 500g90g()1kg1000kg()10 吨

2 吨() 2000kg 4000g ()4 吨15kg() 1500g

4、填空

2kg = () g8kg=() g() 吨= 2000kg

3000g=()kg6000kg= ()吨() kg=5000 克5、连线

2kg100kg200g55g

6、称量体重,一般用()作单位,称量一枚硬币的重量,一般用()作单位。

7、学校食堂有8 吨煤,用了 3000kg ,还剩()吨。

二、是非审判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1kg。()

2、 1kg 铁和 1000g 棉花一样重。()

3 小兰体重 30g。()

4、一头成年蓝鲸重 30kg。()

5、 300g> 1kg 。()

三、火眼金睛(选填正确答案的代号)

1、最轻的是()。

A.7000 克B.2 吨C.2 千克

2、一枚 2 分硬币约重1()。

.

A .g B. kg C.吨

3、 2 袋水泥重100()。

A .千克B.克C.吨

4、 1 吨铁和 1 吨木材相比()

A .铁重些B.木材重些C.一样重

四、算一算。

136kg+128kg=()kg86吨-80吨=()吨

40g+160g= ()g6kg-4000g=()kg

400 吨 +100 吨 =()吨5kg+15kg=()kg

1600kg-1 吨 =()kg2吨+300kg=()kg

五、解决问题 .

1、在一辆载重 5 吨的货车上,装有8 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 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2、菜店运来 6 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 千克,下午全部卖完。下午卖出大

白菜多少千克?

3、照这样吊 8 次,一共吊运货物多少吨?

4、卡车载重量8 吨, 9 辆这样的卡车一次能

全部运完吗?

.

克、千克、吨的认识 (B)

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大米重25()一袋食盐重500()一袋饼干重250()一艘轮船重2000()一粒花生米重1()一头蓝鲸重35()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2、火眼金睛辨对错

一袋面包重250 克。()一根火腿重100 克。()

一个西瓜重 3 克。()一袋话梅重80克。()3、估一估下面物品的质量

一个苹果()克一瓶矿泉水()克

一棵大白菜()千克一本数学书()克

4、比较大小

560 克()5 千克4吨() 3900 克

6000 千克()6 吨3千克() 3000克

5、单位转换

2吨 200千克= () 千克5千克=( )克

14000 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

5400 千克= ()吨=( )克

6、解决问题

(1)一个农资门市部运来 5 吨化肥,卖出 2300 千克,剩下的 3 天卖完,剩下的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 ?

( 2)食堂运进大米485 千克,面粉495 千克。大米和面粉的总质量比 1 吨少多少千克 ?

.

( 3)一头牛的质量是500 千克, 8 头这样的牛共重多少吨?

(4)毛毛家养了两头猪,一头重 125 千克,另一头重 210 千克,这 1 吨少多少千

克 ?

( 5)把 2 吨大米,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 6)建材商店有水泥3000 吨,运了 4 天,还剩600 吨,平均每天运多少吨?

(7)超市粮食专柜大米每千克 2 元,绿豆每千克 6 元,香米每千克 4 元。特价大米

每千克 1 元,每人限购 1 千克。

(1)买 4 千克绿豆需要多少钱?

(2)买 5 千克大米最少花多少钱?

.

克、千克、吨的认识 (C)

一、填空

1、 1 千克等于 ()克; 1千克又叫 ()公斤

2、 2000 克是 ()千克; 4千克是 ()克

3、( )千克是 5000克;( )克是 7千克

4、比 43 千克多28 千克是 ()千克

5、 350 克比 80克多 ()克

二、判断。 ( 对的打“√” ,错的打“×” )

1、小平身高 136千克。 ()

2、教室长 8米,宽 6.5米。 ()

3、一个苹果重60克。()

4、千克一定比克重。 ()

5、张红体重是60 千克。 ()

6、一个鸡蛋有一千克。( )

7、1000克和 1 千克同样重。 () 8、1个 5分硬币有 1克重。 () 9、 1 千克棉花重量等于1000 克的鸡蛋重量。 ( ) 10、 1 千克大于 990克。( )

三、在○里填上“>“、“<”或“=” 。

1、 4000 克○ 40千克

2、805 克○ 8 千克 500 克

3、 1 千克 30 克○ 1030 克

4、75 克○ 705 克

5、 6800 克○ 6 千克 800 克

6、1 千克○ 100 克

四、列式计算

1、 5 个 9 千克是多少千克 ?

2、把 81 千克平均分成9 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

五、应用题

1、一个小皮球重45 克,一个大皮球重54 克,两个球共重多少克?

2、学校食堂买8 箱苹果,每箱重9 千克,又买来了28 千克鸭梨,一共买了

多少千克的水果?

克、千克、吨的认识 (D)

1.填空题

(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2)一头牛约重 480()。( 3)一头鲸重 60()。( 4)2 吨 200千克= ()千克(5) 5 千克= ()克( 6) 14000千克=( )吨

(7)2 吨= ()千克= ()克( 8) 5400千克= ()吨 ( )

千克

2.选择题

(1) 1吨 880千克比 2 000千克少()。

A、120 千克

B、 80 千克 C 、220 千克

( 2)北京牌载重汽车的载重量是8000千克,合 ()吨。

A、8000

B、 80

C、 8

( 3)一个鸡蛋约重 ()。A、50 吨 B 、50 千克C、50 克

3.解决问题

(1)一个农资门市部运来 5 吨化肥,卖出 2300 千克,剩下的 3 天卖完,剩下的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 ?

.

( 2)食堂运进大米485 千克,面粉495 千克。大米和面粉的总质量比 1 吨

少多少千克 ?

( 3)一头牛的质量是500 千克, 8 头这样的牛共重多少吨?

(4)毛毛家养了两头猪,一头重 125 千克,另一头重 210 千克,这两头猪总质量

比 1 吨少多少千克 ?

( 5)把 2 吨大米,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 6)建材商店有水泥3000 吨,运了 4 天,还剩600 吨,平均每天运多少吨?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克、吨测试题汇总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三()班()号姓名: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自测卷(1) (温馨提示:卷面整洁2分) 一、口算。(6分)共错( 题 二、填空题。(28分)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 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 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 2000克=()千克 6米=()厘米 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千米600千克+1400千克=()吨 3吨—800千克=()千克4分米×5=()米 30米÷6=()分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0分)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五、在○里填上“>”“<”或“=”。(6分)

4厘米○39毫米 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 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 3吨+4吨○7000千克 六、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5()。 A、克 B、千克 C、吨 5、小包装食盐每袋重500()。 A、克 B、千克 C、吨 6、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合()。 A、6060千克 B、6600千克 C、60060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Teaching plan of "Ke Zhi Zhi" in mathematics volume I of grade three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建立克的观念。 2、熟记1千克=1000克。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建立克的观念。 2、熟记1千克=1000克。 三、学具准备: 1枚二分硬币、1袋食盐(1千克)。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你已经学习过那些质量单位?你能说一说吗? 2、请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食盐,感受一下有多重。 3、你还能掂出你身边的物品有多重吗?(随便找)

(二)认识质量单位克。 1、建立质量单位克的观念。 A、请用手掂一掂1枚二分硬币有多重, 你能说出它的质量大概是多少千克吗? B、1枚二分硬币太轻了,用千克表示它的质量不太方便,我们用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来表示它的质量。记住哦:1枚二分硬币大约重1克。克还可以用g来表示。 C、你还能列举其它例子,说一说1克有多重吗? D、通过用天平称量我们知道:两粒普通的花生米,大约1克。还有…… E、察看身边物品的质量:(用手掂一掂)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是()g,一袋饼干的质量是()g,一块巧克力的质量是()g,一袋牛奶的质量是()g。 2、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A、我们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那么千克和克又有什么联系呢? 1千克=1000克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 知识梳理 一、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比较物体轻重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还可以看包装上的标注等 二、千克的认识 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右叫作公斤.如果所用的称是以千克作单位,那么称重时指针指着几,就说明物品的质量是几千克.生活中人们习惯把质量称为重量. 三、克的认识 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g”表示.克是一个很小的质量单位. 四、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模块一认识千克 例1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例2 下图的物品一共重多少千克?

例3 商店一共要运9袋大米,每袋重55千克,用下面这辆车来运,能一次运完吗? 例4 “>”“<”或“=” 变式1 估一估,连一连

变式2 (1)4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 (2)如果每千克大米5元,买一袋大米要花多少钱? 变式3 看图填空

变式4 在括号里填上“克”或“千克”

模块二认识克 例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例6 选一选 (1)一瓶酱油的净含量为2千克,如果把这瓶酱油放在盘秤上称一称,盘秤上会显示() A、2千克 B、比2千克大 C、比2千克小 (2)一个的质量约为()克 A、20 B、200 C、200 (3)下列选项中()的质量以“g”作单位比较合适 A、一个鸡蛋 B、一辆汽车 C、无法比较 (4)(易错题)3999克与4千克相比,() A、4千克大 B、3999克大 C、无法比较 例7大瓶装牛奶的净含量是多少克?两瓶牛奶的净含量一共是多少克?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 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超市调查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1角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一块月饼50克,一袋盐350克、两袋白糖、1000克。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 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

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水果、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 千克与克测试卷试题(含答案)

千克与克(含答案) 第一课时认识千克 1.填空。 (1)三(1)班的小云体重是26千克,小芳比小云轻一些,小强比小云重一些。三人中最重的是(),最轻的是()。 (2)超市里有两种规格的白糖,一种每袋2千克,另一种每袋5千克。食堂王阿姨一共要买16千克白糖,可以买()袋2千克的和()袋5千克的。 2.选择。 (1)()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A.8 B.18 C.28 (2)()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A.8 B.18 C.28 (3)1千克大米做成米饭,大约够()人吃。 A.5 B.50 C.500 (4)一个西瓜大约重()千克。 A.4 B.40 C.400 3.一桶油,连桶称共30千克;倒出一半的油。连桶称还有16千克。桶里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4.算一算。 68千克+28千克= 83千克-37千克= 72千克÷9= 26千克×3= 5.小明体重32千克,小莉比他轻3千克,小莉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6.4个人合买一筐梨,共重28千克,每千克梨2元,每人应付多少元? 第二课时认识克、千克与克的换算 1.选择。 (1)1枚5角硬币大约重()克。 A.4 B.40 C.100 (2)1个梨大约重()克。 A.5 B.20 C.200 (3)1个篮球大约重()。 A.450克 B.45克 C.45千克 (4)1大袋洗衣粉大约重()。 A.70克 B.700克 C.70千克 (5)下面物品中,()的质量用克作单位来称比较合适。 A.一根香蕉 B.一把香蕉 C.一筐香蕉 (6)1瓶矿泉水重250克,()瓶这样的矿泉水重1千克。 A.2 B.4 C.8 2.比较大小。 7900克○8千克 600克○6千克 7千克○6090克 5720克○7520克 5千克○5020克 2000克○2千克 3.一个橘子重90克,一个苹果比一个橘子重60克,一个梨的质量是一个橘子的3倍。一个苹果重多少克?一个梨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物体,( )大约重1克。 A.一枚2分硬 B.一个文具盒 C.一个鸡蛋 2、一头牛大约重( )。 A.100克 B.200克 C.200千克 3、1袋糖重500克,10袋这样的糖重( )千克。 A.500 B.5000 C.5 4、下面的三句话,说法不正确的有( )句。 ①5千克比5000克少。 ②一块橡皮大约重2千克。 ③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一样重。 A.1 B.2 C.3 5、小明重25千克,小芳比小明轻一些,小芳大约重( )千克。 A.26 B.10 C.22 6、一袋牛奶重200克,( )袋这样的牛奶重1千克。 A.50 B.5 C.10 7、一袋饼干的净含量是400克,4袋这样的饼干的净含量( )2千克。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8、妈妈买回2千克果冻,分给小丽和小华各一半,小丽分得() A.100克 B.10克 C.1000克 9、一千克盐和一千克棉花相比,()重。 A.一千克盐 B.一千克棉花 C.一样重 10、8吨﹣640千克=()千克. A.8640 B.7360 C.160 二、填空题 1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鸭重2000( )。 (2)小刚的体重为35( ),身高为136( )。 (3)一块橡皮重8( )。 (4)亮亮的妈妈去超市买了一袋大米,重10( ),一袋苹果,重2( ),一袋面包,重200( ),乘坐载重1000( )的电梯到达9楼。

12、在里填上“>”“<”或“=”。 6千克6000克 3098千克3098克 999克1千克 700克7千克。 13、一瓶墨水重200克,( )瓶这样的墨水重1千克,一个乒乓球重3克,50个乒乓球重( )克,1000个乒乓球重( )克,合( )千克。 14、一包薯条重200克,售价5元,( )包这样的薯条重1千克,买1千克需要( )元。 15、一瓶果汁重205克,( )瓶这样的果汁大约重1千克。 16、1800千克=( )吨( )千克。 1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000克 1200千克 9千克 20克 ( )<( )<( )<( ) 18、看图填一填。 一只鹅的质量=( )千克,一只鸡的质量=( )千克,一条鱼的质量=( )千克。 三、判断题 19、6千克海绵一定比6000克铁块轻。 ( ) 20、3999克与4千克相比,3999克重。 ( ) 21、小明出生时的体重大约3千克。 ( ) 22、一只鸡大约重500千克。 ( ) 2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四、计算题 24、计算(直接写出结果) 300克+1600克= 2000克+6500克﹣2千克= 400克+1070克=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全单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引起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第30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2、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教材在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左边的台秤上没有放东西,秤面的针指向“0”;右边的台秤上有1袋红枣,秤面的针指向“1”。两幅图连起来看,这袋红枣重1千克。这是教材让学生第一次感知千克。 第二,让学生体会1千克。教学千克不仅要知道它,还要体会它,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因此,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体会几千克,如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是新课程加强的学习活动。学生开展这些活动不是玩,也不是一般的做一做,而要用心去体会,有意识地去感受。 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中有许多照片,如1袋盐水鸭重1kg、1袋大米5kg、电梯可载重1000kg。结合认识秤的练习,用千克作单位显示一些蔬菜、瓜果有多重。还有“你知道吗”里介绍乘坐火车、飞机旅行时携带或托运物品的重量规定。这些素材生活,选自学生的身边,引导学生带着新学习的知识去观察周围,去了解物体。 3、教学“克”的方法有特色。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教案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3.认识了解各种不同的秤,会用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 4.通过认识到质量单位进一步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难点: 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对较轻物品估测质量。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天平、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回形针4枚、1元硬币1枚、橡皮1块、1个苹果、1粒花生米、火腿肠 学生准备:天平、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回形针4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1个苹果、花生米、火腿肠, 一小袋大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对它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师:刚好老师也带来一些小动物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分层展示情境图中的几种动物以及信息。)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蜂鸟是世界上最小 的鸟,孵出来时还 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最大的袋鼠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重300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用到克、千克、吨为单位。 2.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克到底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克 师:像克、千克、吨是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板书课题: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先认识克(板书:克的认识)。 师:猜一猜1克有多重? (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黄豆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 师: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板书:称一称) 2.认识常见的秤。 师:要知道到底有多重,可以借助什么工具?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秤,利用PPT课件展示下面各种秤。 生活中常见的秤。 天平电子称盘称 体重秤 磅秤 台秤 弹簧秤 师: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课件展示天平,教师介绍天平的构造,动画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 3.小组实验操作 学具准备:天平、2分硬币,回形针4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黄豆4粒,1个苹果,活动提示如下: (1)正确使用天平,逐一称出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克、吨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自测卷(1) (温馨提示:卷面整洁2分) 一、口算。(6分)共错( )题 二、填空题。(28分)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2000克=()千克 6米=()厘米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 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 4分米×5=()米30米÷6=()分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0分)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五、在○里填上“>”“<”或“=”。(6分) 4厘米○39毫米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3吨+4吨○7000千克 六、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5()。 A、克 B、千克 C、吨 5、小包装食盐每袋重500()。 A、克 B、千克 C、吨 6、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合()。 A、6060千克 B、6600千克 C、60060千克 7、回形针的长度是28()。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8、一个南瓜重3()。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科书第29~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 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 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 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 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 四、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学时间:4课时 七、教学策略:以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动物操作建立概念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 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 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测试卷苏教版(完整版)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估一估,下面物品各有多重,再连一连。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千克的棉花比1000克的铁轻。( ) 2.今天,妈妈买了6克的苹果。 ( ) 3.红红早上吃了一个2千克的面包。( ) 4.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 5.一本书的质量大约为250千克。( ) 6.王红的身高是130千克。(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6个鸡蛋大约重1( )。 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质量( )1000克棉花的质量。 A.> B.< 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 )克。 A.240 B.2400 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 )千克香蕉。 A.5000 B.5 C.500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手表约重100( )。 6根黄瓜约重1( )。 一头大象约重4000( )。 一本厚厚的字典约重500( )。 一袋面粉重25( )。 五、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千克=( )克2000g=( )kg 1000g=( )kg 6000g=( )kg 7kg=( )g 9kg=( )g 六、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5千克5000克 20千克2000克3千克2990克 604克640克3000克4000克 七、把下面质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040千克4千克4003千克4300克 八、解决问题。 1.一袋奶粉重500克,4袋奶粉一共重多少千克? 2.小丽买了一个8千克的西瓜,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3.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第一杯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重多少克? 4.食品店运来25千克色拉油,要把它们分别装在可装5千克的油桶中,可以装多少桶? 5.下面是三个一样的水杯,看图解决问题。 (1)一个空杯重( )。 (2)2号杯中的水重( )。 (3)估计3号杯中的水重( )。 (4)估计3号杯和水一共重( )。 6.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测试题.doc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千可和克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24 分) 1.称物品有多重的常用单位有()和()。称一般物品的重量 ; 常用字母()作单位;千克又叫作();称比较轻的物品 ; 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2.一袋奶粉重 250 克 ;4 袋奶粉的重量正好是()千克。3.10 克扣子有 5 个 ;20 克扣子有()。 4.一个鸡蛋大约是50 克 ; ()个鸡蛋约是500克。 5.2 千克比 1500 克多()克;2900克比3000克少()克。 6.1 千克=()克2个500克=()千克 7000克=()千克3千克=()克 7.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袋大米重 15()一把小刀约重100()一大袋洗衣粉重1000()2袋精盐重1()一个乒乓球重 10()小刚体重30()一本数学书长 28()1枚2分币重(1)

一个西瓜重 4()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4分) 1. 1 千克铁比 1000克棉花重。() 2. 1 根跳绳长 5 千克。() 3. 一个排球重 400千克。() 4. 妈妈身高是 162 厘米 ; 体重 53 克。() 三、在里填“>”“<”“ =”。(8分) 700 千克7000 克 5 千克5000 克 1000 克208 克400 克 4 千克 208 ×6 6×208 7 ×399 7×401 302 ×8 203×8 48 ×2 84×2 四、把下面的重量按要求排列。(8 分) 1. 4 克400 千克4004 千克4000 克 () >()>()>() 2. 3090 千克3900 克9030 克 9003 千克 () <()<()<() 五、计算题。( 30 分) 1.口算( 12 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课时:一课时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备课人:徐长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学习有关的时间单位计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学会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时和分,知道1时=60分,对秒的认识有特别的想知道欲望,而且对钟表有亲身感受,这对自主学习秒的知识储备了优势。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信息演示策略、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课件 资源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教师谈话,和学生走在一起,准备亲切合作。 探究(一): 认识钟面上的秒 2、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3、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新苏教版三年级千克和克测试卷

新苏教版三年级千克和 克测试卷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姓名? 一、填一填。32分1、我们学过的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和()。日常生活中称一般重的物品用()作单位,称较轻的用()作单位。2、一袋精盐重500克,2袋精盐重( )克,正好是( )千克。3、一袋盐约重500(),( )袋约重1千克,所以1千克=( )克。4、比56千克多9千克是( )千克,81千克比23千克多( )千克。5、3千克 =()克 9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10千克 =()克4500克=( )千克( )克 6543克=( )千克( )克6、把不对的单位圈出来,在不对的单位下改正。小明体重30克(),他一顿饭能吃50千克的包子。() 7、圈出下面物品正确的重量。 桃子小孩小兔鸡蛋2克3千克2千克7克200克30千克20千克70克2千克3 00千克200千克700克8、连线一个鸡蛋重一张课桌高一个冬瓜重一个人体重一筐苹果重 70厘米 50克 25千克 60千克 5千克9、一个大冬瓜约重6 ( )。一个菠萝大约重700 ( )。 二、想一想,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10分一个足球重250()小明体重是32()一个梨重160()一瓶花生油重4()一本新华字典重340()一个铅球重4()一个鸡蛋约重55()一只母鸡重4000()一袋洗衣粉重1()一支牙膏重100() 三、选一选。选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一筐桔子连筐重30千克,筐重3千克,桔子的重量是( )千克。 A.33 B.27 C.302.一个1元硬币大约重( ) 。A.6克 B.60克C.1千克3.丫丫的身高大约是131( )。A.米 B.千克 C.克 D.厘米4.10千克铁和10千克棉花相比,( )。 A.10千克铁重 B.同样重 C.10千克棉花重 D.无法比较5.2只鸭子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已知1只鸭重3千克,1只鸡重( )。 A.3千克 B.4千克 C.2千克 四、比一比,在○里填上“﹥”“﹤”或“=”。6分

三年级数学千克与克的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千克与克的练习题 姓名成绩: 1、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雪梨约重150();一个南瓜重4(); 一个排球重450();一包方便面重100 ); 小明体重约30();一头大象重3000() 一辆货车载重5000();书包约重8() 2、填空。 1千克=()克;5kg=()g; 6000克=()千克;()千克=2000克; ~ 10000克=()千克;半千克=()克; 620克+380克=()千克;300克+260克= ()克 5千克+3千克=()克。500千克+4千克=()千克。 3、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700克+200 1千克 999克○1千克3千克○3克15千克-68000克4、把下列各数按排列 6千克5600克5500千克7克 (从小到大) & (从大到小) 5、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桶油重15克。() (2)1千克的沙子比1千克棉花重。() (3)1个苹果约重150千克。() (4)汽车的载重量是10千克。() 6、解决问题: (1)商店卖出面粉200千克,卖出去的大米是面粉的4倍,面粉和大米一共卖出多少千克 ' (2)妈妈买来一袋大米。每天吃2千克,8天吃完。这袋大米一共有多少千克 (3)小红一家去采摘苹果,妈妈摘了24千克苹果,妈妈摘的比爸爸少6千克。爸爸摘了多少千克小红的爸爸和妈妈一共摘多少千克苹果 (4)哥哥买4千克的西瓜用24元,每千克的西瓜多少钱 ?

(5)、一只鹅重6千克,一只鹅的重量等于2只鸭的重量,一只鸭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一只鸡的重多少千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秒的认识》课后反思 “ 秒的认识 ”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 1 秒、几秒及 1 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 “ 秒 ” 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 “1 秒 ” 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 “ 时、分 ” ,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 “ 怎样计量用 ‘ 秒 ' 做单位的时间 ” 及 “ 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 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 1 秒钟、 1 分钟的长短,在体验 1 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 1 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 、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在有以上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着的不足:我的数学语言不精练,不严密,导致学生在同桌互相提问时钟表的利用率不是很大,在本课的设计上各别之处还不够合理。例如:学生在说完 1 分针能做些什么以后,还应该再让他们说说 30 秒或 10 秒钟能做些什么,这样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这也是本课的缺憾之一。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三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千克和克本课初备 课时 共4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重点难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课前准备:教师:、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学习新课1、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引导学生看图:

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试一试。4、估一估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2、想想做做2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3、想想做做3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1克有多重。 预习自学: 看书自学P 33——35,完成想想做做的铅笔填书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吗? 2. 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 3. 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 认识天平 (1)出示天平并介绍。 (2)认识砝码 2. 称出10克的黄豆 (1)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教师巡视。

(2)1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 (3)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感受1克黄豆的重量。 3. 感受1克的重量 (1)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分硬币。2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比呢?交流汇报。一根羽毛比1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 4. 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多媒体展示P34水果图 (1)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小结:我们在称物品重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重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读出重量? 5. 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 (1)出示一袋食盐,这袋食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食盐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把这两袋食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食盐有多重? (3)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6. 完成“试一试“ (1)用弹簧秤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学生活动。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3)称一称:文具盒的重量。 (4)比一比:估测和称量的结果。班级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 第1题 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 第2题 (1)同桌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