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22
药名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别名第八章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2—10龙沙,卑相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桂枝辛、甘,温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平冲降逆3—10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通;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紫苏叶辛,温.肺脾解表散寒,行气和胃5—10风寒感冒,咳嗽呕恶;肺脾气滞,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生姜辛,微温肺脾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3—10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香薷辛,微温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3—10牛至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荆芥辛,微温肺肝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炒炭) 5—10假苏感冒,头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痒5—10屏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羌活辛、苦、温膀胱肾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3—10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寒湿痹,肩背酸痛。
白芷辛,温肺胃大肠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3—10芳香风寒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通;鼻鼽,鼻渊,鼻塞流涕;带下;疮疡肿痛。
细辛辛、温心肺肾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1—3散剂0.5—1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鼽,鼻渊,鼻塞流涕;痰饮咳喘。
藁本辛、温膀胱祛风,散寒,除湿,止痛3—10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寒湿痹。
苍耳子辛、苦、温;有毒,肺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3—10风寒头痛;鼻渊,鼻鼽,鼻塞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辛夷辛、温;肺胃散风寒,通鼻窍3—10包煎;玉兰,木笔风寒头痛;鼻渊,鼻鼽,鼻塞流涕。
葱白辛、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阳3—10风寒感冒;阴盛格阳。
中药学教材
第一章:中药学概论
1.1 中药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性质、功效、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1.2 中药学的分类
中药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来源、性味归经等。
第二章:中药的分类与性味归经
2.1 中药的来源分类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2.2 中药的性味归经
•四气:寒、凉、温、热
•五味:辛、甘、苦、酸、咸
•归经:归肝经、归心经、归脾经、归肺经、归肾经
第三章:中药学基础理论
3.1 中药药性
中药药性是指中药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通常包括归经、五味、四气等。
3.2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关系
中药的药效主要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有关,不同成分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
第四章:中药的制备和贮藏
4.1 中药的制备方法
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煎煮、蒸发、浸泡等,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4.2 中药的贮藏方式
为了保持中药的药效,中药的贮藏是非常重要的,应避免阳光直射、湿气侵入等情况。
第五章:中药的药理作用
5.1 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作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治疗作用。
5.2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毒性
虽然中药具有治疗作用,但也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和毒性,使用时应当慎重。
第六章:中药的临床应用
6.1 中药的临床常用药物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一些中药常用药物,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6.2 中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中药的使用有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中应当注意遵医嘱。
以上是关于中药学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师承授课教案(中药学)学科中药授课教师白金贵 _______日期2010 年10 月9 日共2 节课内容、方法、重点八、、难点八、、及时间分配授课内容1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及特征。
(10分钟)2•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10分钟)3•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量及贡献等。
4.中药的产地(20分钟)5.中药的采集(20分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重点难点1.中药的来源、特征、概念。
2.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药学成就。
3.地药材的含义,如何发展道地药材。
4.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教具及全程PPT教学课件、纸质教案、电教用具(20分钟)中医师承授课教案(中药学)学科中药授课教师白金贵日期2010年10 月10 日共2节教具及全程PPT教学课件、纸质教案电教用具中医师承授课教案(中药学)学科中药授课教师白金贵______日期2010年10 月16 日节中医师承授课教案(中药学)学科中药授课教师白金贵日期2010年10 月17 日共_2节授课内容1. 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5分钟)2. 药物“七情”的含义及其与配伍的关系。
(5分钟)3.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含义。
(15分钟)4. 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的内容。
(5分钟)5.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的含义及内容。
(10分钟)6. 服药时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一般原则。
(5分钟)7.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10分钟)8. 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25分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重点难点1. 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2. 药物“七情”的含义及其配伍关系。
3. 相畏与相杀的区别。
4. 用药禁忌的内容。
5.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的含义及内容。
6. 对待十八反、十九畏的正确态度。
7. “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
8. 妊娠用药禁忌的含义禁用和慎用药物的类型。
9. 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