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6.4 祖国的首都——北京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及其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3、了解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变迁。
4、对北京的现代化有一定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资料整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培养爱国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北京)二、新课讲授(一)政治中心1、城市符号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著名建筑,是这个城市的符号。
2、北京概况(面积、人口)3、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势4、北京的城市职能(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2)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3)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悠久的历史2、众多的名胜古迹(三)现代化的大都市1、北京的发展2、北京的城市交通网络(1)立体交通网络:由航空、公路、铁路构成(2)市区快速道路网:呈环形加放射状(3)城市轨道交通发达,初步建设成网(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3、北京的城市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重要性----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了解了北京的地理环境优越和城市的变迁,还了解了作为现代化城市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过程与方法:1.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方法;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2、通过学生对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的现实矛盾的思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辩证对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1、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2、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3、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两会”图片师: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知道这上面说的是件什么事儿吗?两会又是在哪里举办的呢?引入新课祖国的首都-北京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起北京,你对这个地方有什么印象?会让你想起些什么呢?生描述北京印象师:大家说的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这些地方的部分图片欣赏北京图片,感受北京不同风貌与气息。
师: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著名建筑,往往成为这个城市的符号,如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三个方面一起去认识我们的首都---北京回顾图片,出示课件北京符号,引出三个标题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
二、自主学习师:在1949年10月1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我们的首都。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选在北京建都呢?让我们先去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了解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的城市职能。
能力目标1.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
(略)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多媒体展示课题:投影显示2008年奥运会会标教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判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标记?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
师:主办地在哪?生:。
师:对,。
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某某国的首都。
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或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对的印象吗?学生介绍。
(略)师:带给我的印象是古典壮观的,又富有新鲜的现代气息的,我一直很想去,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去,请大家说说你想去的理由,好吗?生: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想去的理由。
师:看起来,大家真的很想去,有人想上清华北大,有人想去中关村、中央电视台,有人想去参观故宫,有的想去八达岭长城……想要去就要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多媒体展示课题: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讲授新课]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X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一、的地理位置“市略图”“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多媒体展示:图片分小组仔细读图查找、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主要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主要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北京这一课题,学生可能存在对北京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京,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北京。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北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课件。
2.素材:准备与北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练习题:准备针对本节内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北京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对北京有更直观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一节关于中国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城市特点的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地貌、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北京这座城市,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不够系统全面。
学生对于北京的认识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媒体,对于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特点等方面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和了解北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地貌、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位置、气候、地貌、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和了解北京的城市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认识北京。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北京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北京的城市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资料。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北京的哪些方面?”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北京的位置、气候、地貌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人文地理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北京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生活经验丰富,好奇心强,乐于探究。
但同时,他们对于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以及旅游资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以及旅游资源。
2.难点: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等。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北京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或者景点,如天安门、故宫、长城等,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对北京有多少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
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趋势。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
如:“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具有哪些城市职能?”“北京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等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趋势。
5.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北京的旅游景点,我们还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北京的历史文化?”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案主要有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河流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流。
探究:教材36页第2题,请读图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
(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分布上是怎么变化的?(2)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城市职能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以及科技创新中心。
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北京的这些城市职能。
运用资料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
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京杭大运河七处世界遗产。
(2)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四合院、胡同等北京历史文化传统。
以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古城风貌进行的大力保护。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现代化的大都市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现代化大都市北京的重点功能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以及发展中出现“大城市病”的治理。
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作业主题:碧水环绕话北京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颁布后,引起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
王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
依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北京的历史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查阅到史料记载;元朝建立后迁都至原金中都城所在地,该地两年内人口猛增,只得选择新址建立都城即元大都。
图1为金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示意图。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1) 元朝选择新址建都,放弃了莲花池、洗马沟,选取了 河和 河,可以解决因为人口增加而带来的 紧张。
第二小组以“北京的河流”为主题进行学习,撰写了研究报告。
图2为北京市地形图。
(2)下面是某同学的研究报告摘录,其中有些错误表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第4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祖国的首都──北京》,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第4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的地位和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一些地理知识,对于首都北京,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如北京的地理位置、天安门等。
但学生对于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及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北京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京的特点和优势。
4.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案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自然环境和城市风貌。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北京的特点。
第六章第四节北京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运用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定都北京的原因为线索,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合作探究来认识区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逐步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城市职能。
难点:北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奥运五环!哪个国家可以使用这个标志也代表了这个国家拥有了奥运会的举办权!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的首都北京成功申奥并在2008年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当时申奥成功时的喜悦!(我们能够看出这是两段不同时间的视频,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2001年宣布举办城市是北京的时候,整个中国沸腾了,我们真的赢了;当巴赫主席在15年宣布2022年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是北京的时候,我们再次沸腾,我们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北京是全球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为之自豪的首都——北京!问:同学们有谁去过北京?老师还没有去过,你能不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代表性的建筑可以作为北京市的符号呢?生:师:同学们说出了古城北京的代表建筑,也有现代北京的建筑,现在就让我们游览一下“老”北京和“新”北京。
(领学生打节拍,与学生建立互动)转折:领略了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新北京的现代化,同学们是否曾想过:为什么把首都定在北京呢?中国包括县级市有六百多个城市,为何偏偏选择北京?生:师:同学们的理由都很充分,有的同学说北京历史悠久,我们看看有多久?从人类产生——建立城市——定都城,有着70多万年人类史,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真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啊。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4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我国首都北京的深入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北京,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我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但对于北京这一首都城市的详细内容,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我国首都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及其在全国的发展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北京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2.课件:北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具: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京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首都北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
该平原是我国第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和。
(2)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3)北京与_______海直线距离仅有150千米。
二、自然条件(1)北京的地势表现为高,低。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平原。
(2)北京属典型的 ____ 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3)北京的河流多属于_________水系。
三、北京的城市职能(1)全国政治中心:拥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___________,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__________,还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及外国新闻机构驻京记者站。
(2)全国的文化中心:全国_______学校最集中的地区;有众多的体育馆,经常举办国内外体育赛事;还集中了许多国家级文艺团体。
四、悠久的历史(1)古都;北京旧城的格局形成于,两代,成形。
(2)独特的历史文化,突出了北京的_______职能,可以大力发展_____业。
(3)名胜古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五、城市建设(1)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建设卫星城。
(2)建设新城中,要注意保持旧城的基本面貌和原有面貌。
即“______”与“_______”并存;“_______”与“_______”并重。
(3)未来的北京将成为一个。
【例题解析】1、关于北京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B、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C、东南是伸向黄海的平原,与其直线距离仅150千米D、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一个地区的位置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以北京为例纬度大致位于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是一节关于我国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但关于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北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图片素材: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建筑等图片。
3.视频素材:关于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的视频。
4.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建筑等,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等内容,让学生对北京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 6.4祖国的首都──北京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
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
(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多媒体展示课题:投影显示2008年奥运会会标
教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判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标记?
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
师:主办地在哪?
生:北京。
师: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
学生介绍。
(略)
师:北京带给我的印象是古典壮观的,又富有新鲜的现代气息的,我一直很想去北京,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去北京,请大家说说你想去北京的理由,好吗?[来@源:中教网#&~%]
生: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想去北京的理由。
师:看起来,大家真的很想去北京,有人想上清华北大,有人想去中关村、中央电视台,有人想去参观故宫,有的想去八达岭长城……想要去北京就要了解北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多媒体展示课题: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一、北京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多媒体展示:北京图片
分小组仔细读图查找、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1.北京市的海陆位置。
2.北京市的经纬度位置。
3..北京市在什么方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提问,小组代表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二、北京的气候
多媒体显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分小组讨论、分析、归纳下列问题。
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1.北京所处的温度带。
2.北京所处的干湿地区。
3.北京处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4.北京市的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
提问,小组代表上前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北京市的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
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由此得出,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北京的河流
多媒体展示课本19页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仔细观察,查找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
1.北京市的主要河流有哪些?
2.河流的流向是什么?可以反映什么问题?
3.最后注入什么地方?
4.河流对于北京市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提问,小组代表上前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四、北京的地形
多媒体展示课本19页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中国地形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查找、分析、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
1.北京地形以什么为主?
2.北京的地势向什么方向倾斜?
3.北京周围主要的地形区主要有哪些?
4.北京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样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应特别强调: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五、北京的交通
多媒体展示课本18页图6.1《北京市略图》、19页图6.3《北京古今城区
的地理位置图》《北京交通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查找、分析、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
1.北京过去的交通是什么样的?
2.现在的交通又是如何的?
3.北京的交通对于北京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提问,学生小组代表上前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六、北京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让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分析、归纳下面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提示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战略位置、经济区位等几个方面回答。
提问、学生小组代表总结归纳,余组代表补充。
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归纳精讲:
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优越。
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海陆位置优越。
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3.战略位置优越。
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
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七、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过渡:
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辐射全国,起着什么中心带动作用呢?
请大家阅读课文18页、19页及20页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北京都有哪些主要的城市职能呢?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并回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提问,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是:
1.全国政治中心。
2.全国文化中心。
3.国际交往中心。
学生回答过程中,多媒体展示关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有关图片,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归纳: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
此频繁召开。
作业布置
1.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海。
2.北京属带气候。
3.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夏季。
4.北京是全国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课堂总结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水系、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