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及传播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与节目类别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图像◆文字(一)声音◆声音的类别:◆语言◆音乐◆音响1.语言——内容的主要载体◆狭义层面上的语言,主要是指广播电视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线性结构)语言的三种基本形态◆播音、解说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特点:◆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信息形式:规范性信息新闻播音语言的3种表达样式◆播报式◆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变成了每分钟280字◆邢质斌 329◆张宏民 350◆李瑞英 265◆李修平 343◆罗京 280◆徐俐 340◆宣读式讲述式陈鲁豫陈晓楠新闻报道语言◆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播音语言◆规范性标准相对降低◆采编一体化的结果3.实况语言◆实况语言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其本质是口语与信息源的同一性。
◆两大类别:◆与采访语境无内在关联的采访活动引发的语言——实况语言◆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语境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现场实况语言2.音乐节目音乐的作用:◆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填充时间空档3.音响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两种实况音响的作用:(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球场、会场上的背景声)(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实况音响的作用(4)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5)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一)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广播电视传播符号的种类、特点、作用和使用要求等,为学生在后边的专业学习中逐渐培养驾驭广播符号的能力打基础。
(二)主要内容及教学重点1、语言:语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多种作用;广播电视语言的风格即决定风格的因素;广播电视对语言的基本要求。
2、音响:音响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广播电视音响的种类;音响使用的基本要求。
3、音乐:音乐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广播电视节目音乐于音乐节目的区别;广播电视音乐使用的基本要求。
4、图像:广播电视图像的特性;图像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图像组接。
5、字幕:广播电视字幕的种类及作用;广播电视字幕使用的基本要求。
6、传播符号的综合运用。
【重点】语言、音响、音乐、图像、字幕的种类及作用;声音与图像的搭配关系。
第一节声音(4学时)一、声音的性能1、物理性能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
它是发声体的振动所产生的一种波(即声波),借助媒介的传送,被人的听觉器官所感知。
声音由三部分组成:音调:音的高低。
由声波振动的频率决定。
音量:音的强弱。
由声波振动的幅度决定。
音色:音的品质。
由声波的结构决定。
一种声音的声波不是只有一个,而是由多个频率和振幅不同的声波组成。
它们都叫做纯音。
其中频率最低的纯音叫基音。
它决定整个声音的基本高度和响亮程度。
其它的纯音统称为泛音。
2、社会性能声音被人类所利用和感受,因而具有了社会性能。
声音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①、人类利用声音表情达意。
②、人们以各自特有的心理活动去感受和理解所接收到的声音。
二、语言这里主要指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有声语言(注意与被采访者的语言不同,被采访者的语言或当事人的语言我们放在音响里讲)。
它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
一般统称为解说词。
1、语言的作用①、独立表意在节目中没有画面或其它声音的参与,独自承担表达信息含义的任务。
这种作用的语言突出的特点: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完整性。
②、解说解释、阐述或说明其它符号所包含的意思。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本章的考核要求:一、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1.识记--传输网络的概念;传输网络的构成2.领会--传输网络的功能与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二、广播电视的符号系统1.识记—符号系统的概念;广播的符号系统;电视的符号系统2.领会—符号系统与传输系统相结合,赋予广播电视传播方式以怎样的基本属性三、广播电视传播特点1.识记—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的主要表现;以及有何缺陷2.领会—广播电视传播特点是其传播优势与劣势的对立统一四、广播电视语言1.识记—广播电视的广义语言概念;狭义语言概念;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特点(诉诸口说耳听的语言;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口头语言;精练化的口头语言)2.领会—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要求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与制式一、传输网络1.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包括了发射网、传送网,和接收装置三个部分。
2.发射网—主要设施是发射台;传送网包含微波中继传播、电缆传送、光缆传送、卫星传送;广播的接受装置是收音机,电视的接收装置是电视机。
二、制式1.广播的制式调制—将声频电流载运到高频交变电流上的过程;广播的调制方式可以根据高频交变电流的幅度,频率和相角三个变量中某一个随声频电流变化而分成三种:调幅、调频和调相。
需要指出广播只使用调幅和调频两种方式。
2.电视的制式首先要明白电视制式是彩色电视的制式。
根据发、收端对红、绿、蓝三基色的编码,解码方式,扫描参数,视频信号宽带以及图像载频与伴音载频间距等的不同,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系统。
目前世界存在三大彩色电视制式:(1)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是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的英文缩写,称为正交叉平衡调幅制,主要用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PAL(Phase Alteration Line),前联邦德国布鲁赫1962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
主要应用于西欧、澳大利亚、非洲及中东地区;(3)SECAM,由法国工程师亨利·弗朗斯1956年提出,1967年采用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机,主要应用于法国、独联体国家、东欧、沙特阿拉伯等国。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传播符号及其特性1.声音声音的特性包括:(1)声音的物理性声音的存在形式是波状的①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②声波的波长和频率。
声波的波长为声波振动一周所传播的距离,频率是表示每秒重复波形的数量。
声波的频率还表示音调的特性。
③声速。
声波传播的速度决定于媒质的特性,即其密度、弹性等。
④声音的方向性。
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时,声波比较均匀地向各个方向传播;当声波波长小于声源尺寸时,声波集中向声源正前方一个尖锐的圆锥体形状范围传播。
⑤声波的反射、折射。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时,会视障碍的材质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⑥声波的衍射和绕射。
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小于波长的障碍物时,会绕过障碍继续前进。
⑦声波的可叠加性。
(2)声音的生理性①声强。
声强即音重、响度,声场中任一点上的声强是每秒钟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它表示声音的强弱,指声音的力度,即声波振动的幅度。
声强又称音量。
②音调。
音调又称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③音色。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即使两个声音具有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也能根据音色区分出不同乐器或人声。
④声音的方向感。
对于人来说,声音具有方位感与运动感。
这是由人的双耳定位形成的感受。
(3)声音的表情性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节奏都具有表情作用。
不同的内容需要相应的感情表达方式,需要传播者以不同的语音、语调、语速、停连、音量等去处理和把握。
(4)声音的心理性①对声音的选择;②耳朵的掩蔽效应;③广播电视声音类:语言,内容的主要栽体;音乐,写意用;音响,写实用。
2.图像(1)构成①活动影像,是指图像内容活动、连续变化,如我们平日的视觉观察所见景物状态的实景记录,是电影、电视中多数画面的表现状态。
此外,连续画面还包括动画、特技图像等人类创造的视觉对象。
②静止图像,是指图像内容凝固不变,仅有一个固定状态的情况,包括照片、图画、图表和示意图等视觉形式。
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结构要素1)传者——发出信息的人2)受者——接收信息的人(受众)3)媒介——传输设备及介质4)节目——传送的内容二、广播电视传播特性分别是什么A、迅速及时的时效性B、高度综合的连续性C、深入社会的渗透性D、传播过程的参与性三、电视传播符号符号:使用者赋予意义或价值的事物,物体、颜色、声音、气味、物体的运动等,都可以充当符号的形式,但其意义和价值却远超出物理本身构成要素: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有声语言(播音语言、现场语言);文字语言(屏幕文字、画内文字)非语言符号:图像语言(角度、构图、色彩、光线、镜头运动、图表图片);音乐;音响;有声语言的副语言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特点时空限制性小;可作为意义流通的“一般等价物”;语言是思维的线性表现;语言符号具有自我解释功能非语言符号具有以下特性视听嗅触觉等同时进行;信息传输是连续性的;人类对非语言符号的操控大多是无意的包含含义:1)索绪尔所研究的层次语言(能指与所指)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音、形象,或者意象构成,是“有声意象的统一体”所指:符号的概念与意义。
2)符号传播的特定内涵3)由符号引发的观众的主观感受的介入电视传播符号的优势1)电视传播符号的集纳性,使其信息容量大大扩大,而符号间的协同性,又使电视传播产生了其它媒介很难比拟的大信息量效果。
2)电视传播符号具有直观性和中转环节少的特点,多维性更容易使受众对事物和信息进行精准定位。
四、作为机构的广播电视传播者(一)坚定的政治立场(二)良好的道德修养:A、要提倡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坚持真理。
B、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
C、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D、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
(三)过硬的业务技能:广泛的知识基础、专深的报道领域、技术素养“笔头、口头、镜头、机头”四项过硬的能力:“笔头”——采访写作和编辑稿件的能力;“口头”——播音业务和语言表达能力;“镜头”——电视画面的艺术运用能力;“机头”——录音录像用专业设备的使用、维修、技能、技巧等。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及传播特性▪学习要求:了解作为广播电视传播符号要素的声音与画面面的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着重讨论声音与画面两种要素组合的相互关系。
重点了解声音传播元素中的语音、音乐、音响各自的特点、作用;理解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符号“是传播中可以还原成意思”的要素。
——“意思”不是符号所固有的,是来自公众对用什么符号代表某一意思的一致意见。
——符号一般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包括语言与文字,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言——口头语言——共时性——直接符号外在形式:声音内在形式:意思文字——书面语言——历时性——间接符号外在形式:字形内在形式:意思非语言符号大体分为三类:——体语(动作、姿势) 有人统计: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仅有7%借助语言;其余93%都是靠体语。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凡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都可视作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凡是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都可视作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第一节电视传播符号系统一、电视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电视语言符号包括抽象性音响语言、文字语言。
▪(一)抽象性音响语言的分类与作用▪抽象音响语言指电视广播中能够准确传达内容、情感的有声人类语言,包括画内语言和画外语言。
也被称为“人声语言”。
1、画外语言的分类及作用画外语言指的是:在画面所反映的现场图景中,实际并不存在的有声语言,是后期编辑制作时加进去的。
包括新闻性节目的播音语言、纪录片及其他艺术类节目中的解说,电视剧中的旁白、独白。
(1)播音语言:指电视新闻的专职播音人员用以传播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是贯穿新闻的“主线”,是联系整个新闻的脉络。
▪播音语言的特点: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作用:叙述事实、展示资料、表达理念(2)解说(词)解说是指从客观叙述者的角度,直接用人声语言来交代、说明或评论的一种画外音表达方式,他在电视艺术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及传播特性“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但人类是否能享受到它的好处,主要取决于我们运用它的智慧,是否能与发明它的智慧并驾齐驱。
”——施拉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一)——声音第二节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二)——图像第三节符号系统的关系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语言与广播电视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广播电视语言,是指凡是在广播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想或者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方式方法。
简单来说,广播电视语言就是广播电视媒体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
一、语言声音:构成广播的唯一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没有声音就没有广播。
用声音传播信息的是广播的主要特点,听觉感知是广播的本质属性。
——施旗《广播电视语言》声音是广播媒介传播的唯一手段,广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响、音乐三大要素。
这里的语言的意义是狭义的,指有声的口头语言。
在广播中,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语言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他能够将一个个具体的意义,用与之相对应的符号表现出来,从而在符号的排列中体现出不同的语义,语气特色。
在新闻类广播电视当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一)新闻播音语言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1.新闻播音语言的特点基本定位是“转述”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信息形式:规范性语言2. 新闻播音语言的基本节目形态和表达样式演播室口播新闻是基本形态报道词口播新闻是常见形态各种特写、专题节目乃至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旁白在新闻节目的串联上如内容提要、串联词等需要新闻播音语言来整合表达样式:播报式宣读式讲述式(二)新闻报道语言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
现场报道,从消息到特写,新闻专题报道、记者述评、人物专访,等可采用报道新闻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