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及传播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36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与节目类别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图像◆文字(一)声音◆声音的类别:◆语言◆音乐◆音响1.语言——内容的主要载体◆狭义层面上的语言,主要是指广播电视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线性结构)语言的三种基本形态◆播音、解说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特点:◆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信息形式:规范性信息新闻播音语言的3种表达样式◆播报式◆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变成了每分钟280字◆邢质斌 329◆张宏民 350◆李瑞英 265◆李修平 343◆罗京 280◆徐俐 340◆宣读式讲述式陈鲁豫陈晓楠新闻报道语言◆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播音语言◆规范性标准相对降低◆采编一体化的结果3.实况语言◆实况语言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其本质是口语与信息源的同一性。
◆两大类别:◆与采访语境无内在关联的采访活动引发的语言——实况语言◆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语境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现场实况语言2.音乐节目音乐的作用:◆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填充时间空档3.音响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两种实况音响的作用:(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球场、会场上的背景声)(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实况音响的作用(4)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5)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之广播电视节目概述一、广播电视节目及构成要素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就一个台来说,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时间的顺时链;2、一个节目,即在特定时间段、连续播出的具体内容整体;这个节目既是顺时链的一环,自身又可由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多次节目组成自成一体的历史链,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本层,又称作栏目;3、一次节目,即在当天某一特定时间播出的具体内容的整体,他是节目历史链的具体环节,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
这三个层次以统辖——隶属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台的有机节目系统。
如果一个台有几套节目,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几个节目在播出。
这些节目之间又形成了共时链的关系。
整个系统形成了梯级构建。
而作为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的一次节目,本身也是完整的微观系统,往往包含着一系列下属概念,如报道形式、样式、体裁等。
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着多种分类。
如按内容性质,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按播出方式,分为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按播出时间,分为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分为首播节目、重播节目和滚动节目。
广播的传播符号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各种声音按不同的特征,被划分为三个类别:语言、音响和音乐。
广播语言是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用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
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一种叫做新闻播音语言,一种叫做新闻报道语言,一种叫实况语言。
新闻播音语言,是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所使用的语言,其特点规范。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一、广义上的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天线向一定地区或区域传播声像节目。
二、狭意的广播:以声音的传播为主要手段的传播。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座领有护照的电台,美国远兹堡的KBKA,1920年11月2日开播。
我国1940年12月延安新广播电台(中央人民电台的前身)。
一、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电视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结晶。
1、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公司建立第一个电视台,将此日定为电视台诞生日。
2、我国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试验播出,9月1日正式播出。
一:广播电视的分类,四个角度:①传播信号:电台广播au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②传输方式: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卫星广播、网上广播③覆盖范围: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国际广播④技术标准:模拟广播、数字广播。
二、广播电视基本属性:电子化的大众传媒媒介(以一定的方式向广大的、不定量的受众连续发送信息的物质中介)三、广播电视的传媒属性:新闻性。
①新闻: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②新闻性:真实性,新闻性,重要性,时效性,公开性。
③新闻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因(5个“w”)四、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①对象广泛:不受文化程度局限,适于各类人群。
②时效性强:创作周期短,甚至可以现场直播。
③丰富直观:不仅包括各种新闻和艺术形式,而且还可以包括多种题材内容,直接刺激人的视听感官。
④接受随意:节目和频道选择随人所愿,任意选择。
⑤顺序接受:必须按照节目播出顺序和时间收听收看。
⑥转瞬即逝:声音和图像无法保留(排除录制)。
五、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①广播的要素:语言、音乐、音响②电视的要素:画面(动态图像,静态图片、文字)、声音(语言、音乐、音响、动效)六、广播电视的媒体特征:①播出时间固定化②节目连续化③节目栏目化④节目包装的统一化七、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①传播新闻: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传播新闻信息②社会教育:传播知识,传播社会规范③文化娱乐:广播电视除了能兼容几乎所有艺术形式之外,还有自己独立的形式和参与性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符合媒体特点:广播电视新闻写作需要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的以下传播特点:(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广播电视在时效性上具体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可以实现现场直播,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高度重视时效性;(2)线性传播:广播电视按时间顺序播发节目内容,在写作中要注意不断出现小高潮点,吸引受众;(3)受众广泛,对象性强:广播电视直接诉诸于受众的听学和视觉器官,较少受文化程度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受众范围广泛,适应这一特点,广播电视写作中应注意通俗易懂;(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广播电视可以运用声音或图像再现人物和事物现场,给受众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应注意运用好这一点,激发受从的接收兴趣;(5)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广播电视的信息符号是声音和活动图像,稍纵即逝,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扬长避短,少用抽象、复杂的内容,便于受众掌握。
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面广播,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可听性: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学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也听得懂,要求“上口”和“入耳”,便于口说耳听。
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
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
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
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形的意见。
(1)新闻报道中体现客观中立的立场;(2)新闻报道中注意消息来源的多样性,确保报道的客观准确;(3)采用多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巧用背景材料说话、借用他人言论说话、用情节细节说话等等。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结构线索单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让受众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掌握报道要点。
一、广播电视采访1.1新闻采访1.含义:新闻采访是指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的活动。
作为新闻报道的起点和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
1.1.1 待机采访和脱机采访1.概念:脱机采访:采访者只通过纸笔进行记录,这个是传统式的采访方式。
带机采访:利用摄像机、录音笔等来记录采访者对被采访者的采访过程中语言说词、表情等,属于现代式的采访方式。
电子媒介记录与采访共生的采访形式(关键性信息)2.区别:脱机采访更多地承担外围性信息的收集任务,而把关键性信息的采访交由带机采访来完成。
3.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采集,还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传达。
因此,它不仅涉及所采集新闻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也涉及所采集新闻信息形式的表现性。
在这里,记者不仅要考虑问什么问题,还要考虑以什么方式发问;不仅要考虑采录到了什么内容,还要考虑是以什么方式来采录的;不仅要考虑到被采访者语言内容的准确性,还要考虑到其语言表述的生动性等。
1.1.2 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1.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报道的起点和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2.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求新性。
突击性。
灵活性。
广泛性。
持续性。
1.2 采访选题1.含义:选题是指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2.选题标准选题的确立的标准: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政策标准和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选题的确立,首先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
新闻价值的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其次,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第三,要看是否合乎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1.2.1 新闻线索的特点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它一般没有过程,没有细节,不是一个完整的事实,新闻要素更是残缺不全的。
2.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由于新闻事实的发生和存在的特点,有很多新闻是短暂的,时间一过就会失去价值,新闻线索的出现也常常是短暂的。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一、广播电视节目及构成要素电视的传播的符号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和图像。
图像在形式上大致可分为:1、文字(一是画面内的文字;二是编辑制作时加上去的文字)2、示意图与图表3、照片与图片4、影像电视影像的要素1、镜头与蒙太奇。
由电视摄录系统记录的一段连续的动态影像流程称为一个镜头,它是电视语言基本表意单元和叙事单元,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汇。
蒙太奇又称镜头语言。
即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含意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特殊的语言形态具有以下三个层次的意义:1、作为影像表达反映现实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即直观视听形式的思维2、作为影像作品基本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3、镜头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2、画面构图3、光线。
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4、拍摄角度。
(1、平角2、俯角3、仰角4、正面5、侧面)5、运动镜头。
变焦距镜头、摇镜头、移动镜头。
1、变焦距的镜头。
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头。
2、摇镜头。
摇镜头的获得过程称作摇摄。
摇摄是指摄像机镜头以固定支点为圆心做旋转运动进行拍摄。
3、移动镜头。
所谓移动镜头,就是摄像机在运动中所拍摄到的镜头。
它可以全方位地变换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和拍摄角度,形成推、拉、移、降、跟等各种运动方式。
6、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1、易于接收接受;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广播传播的优势和劣势广播的传播优势包括: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广播的传播劣势是: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
、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1、信息符号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
中国广播与电视的传播特点和功用与传统的印刷媒介相比,广播电视在传播手段上呈现出更为生动丰富和快捷方便的特点。
与报纸、杂志、书籍以静态文字、图像作为传播介质的手段不同,广播电视是以更具视听享受的声音、影像作为基本的表达媒介的。
这种传播手段的应用使广电传媒具有了自己的传播特点:首先,广播电视传播的时效性更强。
在现代化传播手段的支持下,广播电视的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传播几乎可以做到与事实现场的同步。
其次,广电传播的受众覆盖面也更为广泛。
目前,我国已成为真正的广电大国。
据统计,我国广播电视现在的覆盖率已达94.48%、95.81%。
以13亿作为人口基数来折算的话,中国现在约有12.28 亿和12.46 亿人口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我国广电传媒的受众层次分布也十分丰富和广阔,从儿童到老人,从文盲到高知,基本上都能无障碍地接收到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
大容量的信息、高自由的选择度让广播电视成为现代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除了技术手段上的这些特点外,中国广播电视还呈现出自己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和体制化特征。
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毫无疑问地是国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构成中的一份子。
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中国电视论纲》中,对我国的电视事业性质做了如下的界定:“中国电视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电视台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机关,中国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性是中国电视事业的根本属性之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电视事业的最显著的标志(广播也同样如此——笔者注)”1。
这一界定从根本上说明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传播属性和新闻组织原则。
从宏观建设的角度上来讲,以明确的目的和自觉的意图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贯彻传达中央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和生活环境服务就成为了中国广电传媒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传媒特点体现。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社会主义放在广电传播的首位,不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成为中国广电媒体宣传工作中不可偏废的有机整体。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广播电视是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通过广播信号和电视信号将信息传递给广大观众群体。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主要包含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
首先,广播电台是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电台通常设立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通过天线和广播信号发射机将信息传送到广播接收设备上。
广播电台根据不同的频率和波长进行分区,以覆盖不同的地区和群体。
通过广播电台,人们可以收听到各种形式的音频信息,如新闻、音乐、电台剧等。
其次,电视台是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台通过电视频率和电视信号发射机将信息传送到电视接收设备上。
电视台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观众。
通过电视台,人们可以观看到各种形式的图像信息,如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体育赛事等。
除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还包括相关的设备和技术。
例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来接收、制作、编辑和传输信息。
这些设备和技术包括摄像机、录音设备、调音台、编辑软件和传输设备等。
广播电视具有以下几个传播特点。
首先,广播电视以集中传播为主要特点。
广播电视可以同时传送信息给大量的观众,实现信息的集中发布和传播。
其次,广播电视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
观众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广播电视进行互动和反馈。
这种双向传播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沟通效果。
再次,广播电视具有广泛覆盖的特点。
通过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使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各个地方。
最后,广播电视具有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广播电视可以实时传送信息,观众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新闻和娱乐内容。
同时,广播电视可以传播多种形式的信息,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和喜好。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媒介由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组成。
广播电视具有传播信息集中、双向传播、广泛覆盖、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为观众提供各种形式的音视频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
它被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
广播的优势:受众多、覆盖面广,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声情并茂,引发联想;参与性强,及时反馈;技术简便,成本低廉;广告便宜,相对回报比较实惠。
广播的局限性: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容易产生歧义;线性传播的制约性电视传播特点: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视听兼备多元信息符号;时效性强;家庭式收视;电视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显著的广告效应。
电视传播的局限: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选性差;不良电视节目给社会的负面影响更为直接。
电视之父:英国人白尔德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
调幅波与调频波的区别:①调幅波抗干扰性能差;调频波抗干扰强,音质逼真②调幅波声音保真度较差;调频波声音保真度较高③调幅波除直线传播外,还能通过地面绕射,电离层反射,所以传播距离远,可达数千公里以上,但容易造成电台互相串音或差拍啸叫。
而调频波是直线传播,传播距离较近,一般只达一两百公里,需用微波中继传送才能达到远方。
(卫星传播当然就更远了)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无线电波的传播因波长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反射的情况还与电波本身的频率有关;无线电波的传播与电离层中的带电粒子——电子和离子的密度有关。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
.电视传播的制式:NTSC 制、塞康制(SECAM)、帕尔制(PAL)。
中国PAL制(帕尔)俄罗斯SECAM制(赛康)美国NTSC 美国四大广播电视网:NBC、CBS、ABC、CNN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起先导作用;广播电视事业需要先进的管理;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广播电视事业的运行环境。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及所有的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等。
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定义一、广播电视的定义(什么是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电子传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
既传送声音,又传送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广播新闻的定义广播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的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一、基本规律:二、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直线律(线性传播规律)报纸新闻是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有选择地阅读。
广电新闻是按时间顺序直线传播的,受众只能顺着时间观看或收听,不可逆转。
2、顺序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的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般顺着时间顺序,不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广播电视新闻在运用人物现场讲话声或记者现场采访的对话声时,必须运用完整的意思,不可断章取义。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优势1.快捷及时,先声夺人广播新闻制作过程比印刷媒介比如报纸要简略,传输,接收环节少,免去排版,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工序。
与电视比,广播新闻的制作和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庞大的直播设置装备,只需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
广播新闻中的现场报道、现场实况传播等,可以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几乎同步进行。
在突发大事件的新闻传播中,广播在时效性上更是屡屡扮演了先声夺人角色。
如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报道等。
2.广泛渗透,伴随性强广泛渗透(传播范围)电波的特性,使它不受地域,位置等因素干扰,使广播的传播范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在与卫星结合后,电波传送的信息可以覆盖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
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播送声音广播电视的特点:一、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二、生动传真,感染力强三、传播画面广,渗透力强四、线性传播,难以捕捉。
广播电视的弱点:1、选择性差2、保留性差3、反映存在一定的表面性。
广播电视具有和社会功能: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二、思想宣传,引导舆论三、传播知识,开阔眼界四、提供娱乐,丰富生活五、提供服务,方便受众。
广播电视的声音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
音乐存在的三种形式:1、音乐节目2、节目音乐3、实况音乐。
音响是指除去语言和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
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或转借来的声音。
实况音响是客观物质声波运动的真实再现,具有现实还有现实还原的特点。
电视影像(画面)是指电视摄像机在特定时空中所摄取的连续画面。
电视屏幕上的文字语言有两种: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屏幕文字语言是指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上的文字。
屏幕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有三种:1、标题式或提要式2、插入式或行进式3、整屏文字阅读式电视造型符号包括形体符号、服饰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图表符号、纪实照片屏幕符号。
广播电视语言是介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
广播电视语言和规范包括:1、语音的规范2、词汇的规范3、语法的规范现代汉语标准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新闻节目是以播发消息为主,旨在迅速及时反映客观实际的重要发展变化,借以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引导社会舆论的节目类型。
新闻节目的目标是传播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引导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社会功能。
新闻节目的4种节目构成:1、综合性新闻节目2、专题性新闻节目3、整点新闻节目4、特别新闻节目。
新闻性专题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具有特定内容取向、以提供尝试报道为主、按一定周期播出的节目类型。
新闻性专题节目分类:公众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
新闻性杂志节目是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借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节目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