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图绘制要求和定位夹紧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13
数控加工程序的管理方法摘要:为了保证数控加工设备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行,提出了数控加工程序的管理方法,涉及到加工程序的职责、编制流程、加工流程、更改、归档、特殊电加工的电参数、数控程序调用单的填写、数控加工程序验证记录单的填写等方面。
关键词:数控加工程序管理编制加工1、引言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机械加工单位中几乎包含有加工中心、数控铣、数控车、数控磨、数控电火花、数控线切割等数控加工设备,怎样对数控加工程序各个方面进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2、职责产品零件承制造车间负责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流程、数控加工程序的加工流程、更改、归档的控制。
车间上级工艺技术部门应该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查,并对关重零件的数控程序文件进行审定。
3数控加工程序的流程见数控加工程序管理流程图数控加工程序管理流程图修改试制加工工I 调用制数控程序月、年度检查4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流程 4.1数控加工内容的确定普通机床无法加工、难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加工效率低、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加工内容。
4.2数控加工程序的生成方式a )手工编程:适合中等复杂程度以下,计算量不大的编程。
3自动编程:由 UG 、MasterCAM 、Powermill> Cimatron 、Pro/Engineer 、CATIA 等计算机软件生成, 适合复杂程度高,计算量比较大的编程。
4.3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和审核检查要求 4.3.1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原则上由零件的主管技术人员编制生成,对单一位置点位程序的加工,如加工一个位置孔,可以 由数控加工操作者编写。
要求编制思路正确,加工轨迹、切削参数选择合理。
加工周期最短、通用性工艺确定数工加容月、年度检查修改定型加工工艺专用脑硬盘保彳弓 修改反馈定型数控呈序需要 月、年度查填写控程序调用通知单检查合 加工U 步检查 T填写数控程调用通知单填写数控程序调用通知单填写数控程更改通知单修改试制数控:调用保存的 调用保存的程序定型最终数控程试制最终数程序 编制数控加工工艺 试制产品零 是编制并审核数序不合格 是需要加工合不填写数控工验证记录 数控程序优加工初步检查不是试加工并现场fc 程不加工初步检查专用脑硬盘保存 临时反馈修改数控程序加工格不试加工并现场修改程序检查合不试加工并现场修改程 不加工合不需专用电脑S 保存E 试制反馈改数控程需要数控程序优 工艺变不需要强。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一、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艺部分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设计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课程进行工艺和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并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工艺部分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是进行后续部分课程设计的基础。
学生通过机械制造工艺部分课程设计达到下列要求:(一)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二)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三)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掌握和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
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四)能够熟练运用目前常用CAD或者PRO/E软件。
二、设计的要求机械制造工艺部分课程设计题目一般定为:设计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设备。
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
要求完成下列内容:零件图 1张,毛坯图1张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3张,(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工艺装备设计1套工艺装备主要零件图1张某零件在CAD或者PRO/E中的造型、毛坯、刀具和机床的定义、数控加工刀位轨迹的生成及仿真、后置处理及数控程序的生成。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选定,经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后发给学生。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设计总学时数一般为1周,其进度和时间大致分配如下:熟悉零件,画零件图约占10%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和工艺尺寸,填写工艺卡片(或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约占25%工艺装备设计(画总装图及主要零部件图)约占25%编写设计说明书约占10%答辩约占5%三、课程设计方式1. 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的专门教室及机房进行;2. 教师授课2学时,提出设计任务,介绍设计方法,发给学生设计指导书,推荐参考资料;3.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设计工作。
实验指导书组合夹具的设计和组装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保证加工精度,工件必须正确安装在机床上,用于安装工件的工艺装备称为机床夹具。
夹具通常可分类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成组夹具、组合夹具以及随行夹具。
组合夹具是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元件组装成的专用夹具,它在使用时具有专用夹具的优点,当产品变换时又可重新组装成新的夹具。
因此它不仅适用于新产品试制和单件小批生产,也适用于较大批量的生产。
本次实验内容为工件定位、夹紧方案的设计和中型槽系组合夹具的设计与组装。
一. 实验目的1. 理解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作用;2. 深入理解六点定位原理、过定位、欠定位、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设计基准等基本概念;3. 了解组合夹具的主要特点以及槽系组合夹具各种元件及其功用;4. 了解组合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基本组装知识;5. 学会根据一个零件的工序工艺要求,设计并组装该工序加工需要的合理的组合夹具;6. 学会检查、调整组合夹具中的定位尺寸;二. 实验装置及工具1. 中型系列槽系组合夹具元件;2. 零件图;3. 工件毛坯若干件;4. 组装夹具需用的工、量具等;三. 中型系列槽系组合夹具简介夹具具有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以及扩大机床工艺范围的作用。
采用 6 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可以限制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六点定位原理)。
组合夹具分为槽系和孔系两个系列,孔系组合夹具是在槽系之后发展的柔性夹具,由于其便于计算机编程,所以特别适合于在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和柔性生产线上作为工装或随行夹具。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槽系组合夹具元件主要靠键和槽来定位,而孔系组合夹具元件主要靠定位销和精密孔来定位。
槽系组合夹具元件按其主要的结构要素设计了三个型别:大(D )、中(Z )、小(X )。
槽系组合夹具具有元件品种规格多,组装灵活性大的特点,但其本身刚度低,需要考虑刚度问题,适合普通钻床、车床、铣床使用。
工件的定位与定位基准的选择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工件的位置精度和用调整法获得尺寸精度时,工件相对于机床与刀具必须占有一正确位置,即工件必须定位。
而工件装夹定位的方式有:直接找正、划线找正和用夹具装夹三种方式,下面我们讨论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问题。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涉及到定位原理、定位误差、夹具上采用的定位元件和工件上选用的定位基准等几方面的问题,有关定位误差的计算和定位元件的选用在夹具设计一章讲授,这里只介绍定位原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定位原理1.六点定则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的目的,是要使同一工序中的所有工件,加工时按加工要求在夹具中占有一致的正确位置(不考虑定位误差的影响)。
怎样才能各个工件按加工要求在夹具中保持一致的正确位置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讨论与定位相反的问题,工件放置在夹具中的位置可能有哪些变化?如果消除了这些可能的位置变化,那么工件也就定了位。
任一工件在夹具中未定位前,可以看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自由物体,它可以沿三个坐标轴平行方向放在任意位置,即具有沿三个坐标轴移动的自由度X,Y,Z;同样,工件沿三个坐标轴转角方向的位置也是可以任意放置的,即具有绕三个坐标轴转动的自由度X,Y,Z。
因此,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一致的正确位置,就必须限制工件的X,Y,Z;X,Y,Z六个自由度。
图2-16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为了限制工件的自由度,在夹具中通常用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一个自由度,这样用合理布置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完全确定,称为“六点定位规则”,简称“六点定则”。
例如用……使用六点定则时,六个支承点的分布必须合理,否则不能有效地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在具体的夹具结构中,所谓定位支承是以定位元件来表达的,如上例中长方体的定位以六个支承钉代替六个支承点(图2-17c),这种形式的六点定位方案比较明显,下面再介绍其他形式工件的定位方案。
2.对定位的两种错误理解我们在研究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时,容易产生两种错误的理解。
工序简图绘制方法
1、按大概的比例缩小(或放大),应保证图形在图框内,且各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
尽可能用较少的视图绘出,视图中与本工序无关的次要结构和线条可略去不画。
2、主视图方向尽量与工件在机床上的装夹方向一致。
(如:卧式车床加工时加工面轴线水平,且加工面在右方;在立钻或摇臂钻上加工时孔轴线应垂直放置。
)即工人站在工作台前平视方向为主视图方向。
3、本工序加工表面用粗实线表示,其它表面用细实线表示。
4、图中应标注本工序加工后应达到的尺寸(即工序尺寸)及其上下偏差、加工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公差等,必要时可用括号注出工件外形尺寸作为参考用。
5、工件的结构、尺寸要与本工序加工后的情况相符,不要将后面工序中才能形成的结构形状在本工序的工序简图中反映出来。
6、图中应用符号表示出工件的定位及夹紧情况。
其中定位符号附近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出该处表面定位所能限制的自由度数。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47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1.1.2 要求本次设计要求编制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按教师的指定设计其中一道工序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设计说明书。
学生应认真、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必须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作的技术决定、数据和计算结果,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期使整个设计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生产中是可行的。
1.2 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大致如下:(1)确定生产类型(一般为中批或大批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零件-毛坯合图)。
(3)拟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和选择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4)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工序卡片(也可视工作量大小只填部分主要工序的工序卡片)。
(5)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绘制装配总图和主要零件图1~3张。
(6)撰写设计说明书。
1.3 设计注意事项1.3.1 对设计的图纸基本要求(1)本次设计所需绘制的图纸包括:零件图、毛坯图、专用夹具装配总图和主要零件图;(2)所有图纸的幅面、标题栏格式和明细栏格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3)绘图时,比例的选择、线型的设置及应用、视图的布置及表达、尺寸与公差配合的标注、技术要求的书写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1.3.2 对工艺文件填写的要求(1)本次设计所需填写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工序卡片。
(2)所有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工序卡片格式见附录3。
(3)零件简图的绘制。
在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上要求绘制零件简图,在其上应标注主要的加工尺寸;各加工表面可用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标明,如图形过大,允许另用纸绘图附在工艺卡片上。
洛阳理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设计课题:钻床专用夹具设计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 月月 日日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内容:内容:为盘类设计一套钻模夹具,便于摇臂钻床的加工。
为盘类设计一套钻模夹具,便于摇臂钻床的加工。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1.在钻床上加工2-Φ10,10,对对C 面垂直度面垂直度>0.02 >0.022.2.要求绘制要求绘制A0夹具装配图一张、夹具装配图一张、A3A3零件图一张、设计说明书一份。
零件图一张、设计说明书一份。
3.3.夹具设计要求合理,有利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加工夹具设计要求合理,有利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便于批量生产。
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便于批量生产。
设计(论文)开始日期设计(论文)开始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设计(论文)完成日期设计(论文)完成日期 年 月 日年 月 日课程设计评语院系:机械工程系院系: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 钻床专用夹具设计钻床专用夹具设计 班级:班级:B140231 B140231 学号:学号:B******** B14023113 姓名:殷彦强姓名:殷彦强 课程设计篇幅:图 纸 2 张说明书 24 页指导教师评语:目录前 言 ................................................................................................................................................ (5)5 一. 专用夹具设计专用夹具设计................................................................................................................... .................................................................................................................. 77 1.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 77 1.1.1. 明确工件的年生产纲领明确工件的年生产纲领..................................................................................... .................................................................................... 77 1.1.2. 分析工件零件图和工序图分析工件零件图和工序图................................................................................. ................................................................................ 77 1.1.3. 确定加工方法确定加工方法..................................................................................................... .................................................................................................... 88 1.2. 总体方案的确定总体方案的确定............................................................................................................ ........................................................................................................... 88 1.2.1. 确定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确定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 ........................................................................ 88 1.2.2 确定夹紧方案,设计夹紧装置确定夹紧方案,设计夹紧装置........................................................................... .......................................................................... 99 1.2.3 确定导向装置确定导向装置..................................................................................................... .................................................................................................... 1111 1.2.4. 夹具体的设计夹具体的设计................................................................................................... .................................................................................................. 112 1.3.夹具装配图绘制夹具装配图绘制............................................................................................................ ............................................................................................................ 1133 1.3.1. 夹具装配图尺寸、公差的标准夹具装配图尺寸、公差的标准..................................................................... .................................................................... 1133 1.3.2. 夹具的定位、夹紧分析夹具的定位、夹紧分析................................................................................... .................................................................................. 113 1.4. 绘制夹具零件图绘制夹具零件图............................................................................................................. ............................................................................................................ 114 1.4.1.钻模板零件图钻模板零件图 ..................................................................................................... .................................................................................................... 114 1.4.2.辅助支承零件图辅助支承零件图................................................................................................ ................................................................................................ 115 1.4.3.六角螺钉零件图六角螺钉零件图................................................................................................. ................................................................................................ 116 1.4.4.夹具底座零件图夹具底座零件图................................................................................................... .................................................................................................. 117 二.夹具装配图相关要求夹具装配图相关要求................................................................................................................ ............................................................................................................... 119 2.1. 夹具装配图上标注的尺寸夹具装配图上标注的尺寸 ............................................................................................. ............................................................................................ 119 2.2. 夹具的制造误差夹具的制造误差 ............................................................................................................. ............................................................................................................ 119 2.3. 装配图上标注的技术要求装配图上标注的技术要求 ............................................................................................. ............................................................................................ 220 2.4. 确定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 ................................................................................................................ 220 三.最终的设计结构最终的设计结构........................................................................................................................ ....................................................................................................................... 221 四. 致 谢........................................................................................................................................ ........................................................................................................................................ 222 五.感 想.......................................................................................................................................... .......................................................................................................................................... 223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224)前 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各种新材料、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
解读“三图一卡”绘制组合机床“三图一卡”,就是针对具体零件,在选定的工艺和结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机床总体方案图样文件设计。
其内容包括:零件工序图、加工示意图、机床尺寸联系总图和生产率卡等。
1、被加工零件工序图是根据制订的工艺方案,表示所设计的组合机床(或自动线)上完成的工艺内容,加工部位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加工用的定位基准、夹压部位以及被加工零件的材料、硬度和在本机床加工前加工余量、毛坯或半成品情况的图样。
除了设计研制合同外,它是组合机床设计的具体依据,也是制造、使用、调整和检验机床精度的重要文件。
被加工零件工序图是在被加工零件基础上,突出本机床或自动线的加工内容,并作必要的说明而绘制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1)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和主要轮廓尺寸以及与本工序机床设计有关部位结构形状和尺寸。
当需要设置中间导向时,则应把设置中间导向临近的工件内部肋、壁布置及有关结构形状和尺寸表示清楚,以便检查工件、夹具、刀具之间是否相互干涉。
(2)本工序所选用的定位基准、夹压部位及夹紧方向。
以便据此进行夹具的支承、定位、夹紧和导向等结构设计。
2、加工示意图是在工艺方案和机床总体方案初步确定的基础上绘制的。
它是设计刀具、辅具、夹具、多轴箱和液压、电气系统以及选择动力部件、绘制机床总联系尺寸图的主要依据;是对机床总体布局和性能的原始要求;也是调整机床和刀具所必须的重要技术文件。
在加工示意图中表达和标注的内容有:机床的加工方法,切削用量,工作循环和工作行程;工件、刀具类型、数量和结构尺寸;铣刀刀头、铣夹头、主轴之间的连接方式及配合尺寸等。
(1)尽量缩小铣削头到工件端面之间的距离。
(2)标注切削用量:轴的切削用量应标注在相应的主轴后端。
其内容包括:主轴转速、相应刀具的切削速度、每转进给量和每分钟进给量。
(3)动力部件工作循环及行程的确定:动力部件的工作循环是指加工时,动力部件从原来位置开始运动到加工终了位置,又返回到原位的动作过程。
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的注写在装配图上尺寸标注与零件图不同。
零件图要注出全部尺寸,而装配图上只需注出与机器或部件性能、装配、安装和运输有关的尺寸。
同时各个工厂的习惯不同,装配图上尺寸标注的差别较大,下面是几类常用的尺寸。
1. 特性尺寸(规格尺寸)。
它表示部件的性能或规格,在装配图中要直接注出。
2. 装配尺寸。
在装配图上要直接注出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和主要的相互位置尺寸,作为设计零件和装配零件的依据。
3. 安装尺寸。
是将部件安装到其他零、部件或基座上所必需的尺寸。
4.外形尺寸。
表示部件的总长、总宽和总高5. 轴向设计尺寸。
在有些部门的装配图中,为了便于计算和检查,注出了轴上所有零件的长度尺寸,同时也保证了在拆画零件图时尺寸一致。
如右图。
6. 零件的主要结构尺寸。
在设计新产品的装配图上,常直接注出一些主要的结构尺寸,以限定零件的主要形状、大小和结构。
这类尺寸标注很灵活,要看实际需要而定。
(1)夹具的总装图1)夹具总装配图的绘制。
夹具的总装配图应反映其工件的加工状态,并尽量按1:1的比例绘制草图。
工件用假象的双点划线画出,并反映出定位夹紧情况。
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假想体,都看作透明体,不能遮挡后面的夹具结构。
夹具松开位置用双点划线表示,以便掌握其工作空间,避免与刀具机床干涉。
刀具机床的局部也用双点划线表示。
改装夹具的改动部分用粗实线,其余轮廓用细实线。
2)夹具总装配图上应标注的尺寸。
①最大外轮廓尺寸。
若夹具上有活动部件,则应用双点划线画出最大活动范围,或标出活动部分的尺寸范围。
②影响定位精度的尺寸和公差,包括工件与定位元件及定位元件之间的尺寸、公差。
③影响对刀精度的尺寸和公差,主要指刀具与对刀或导向元件之间的尺寸、公差。
④影响夹具在机床上安装精度的尺寸和公差,主要指夹具安装基面与机床相应配合表面之间的尺寸、公差。
⑤影响夹具精度的尺寸和公差,包括定位元件、对刀或导向元件、对刀或导向元件、分度装置及安装基面相互之间的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
为满足飞机设计的减重要求,不少零件采用薄壁结构,图1所示是飞机前起落架减震支柱上的衬套, 该零件材料为30Cr Mn S iA ,其特点是薄壁,尺寸精度、位置精度要求很高。
以往按一般方法加工,产品合格率很低。
其加工路线是:(1) 粗车:车内孔Ø33 H8 ,长度36f 9 留磨量,端面A 与内孔一次车成,为以后工序作定位基准。
(2) 粗铣:以A 面为基准( 精密虎钳夹紧) , 铣D , E 两平面, 36h8 留磨量。
(3) 粗磨:磨D , E 两平面( 用精密虎钳装夹磨出任一面, 然后吸在平台上磨另一面) , 留出精磨余量, 保证D 与A 面的垂直度0 .05mm 。
(4) 钳制:以A 面定位( 用专用钻模) , 钻铰Ø18 H8 孔,留磨量,保证孔轴线与B 面的垂直度要求。
( 5) 铣削:铣外型面。
( 6) 热处理:等温淬火σb = 1175M P a ±100M P a 。
( 7) 磨削:以A 面定位, 精磨C 面, 保证尺寸。
( 8) 磨削: 粗磨D , E 两平面, 保证与A 面的垂直度误差0 .05mm 。
(9) 磨削:精磨内孔Ø33 H8 , Ø18 H8 。
按上述常规工艺路线加工的产品, 合格率仅为80 %左右。
经过反复加工、试验,断定装夹方法是造成产品报废的关键。
因为这个工艺路线以A 面作定位基准, C 面压紧。
其磨床专用夹具如图2 所示。
在定位—夹紧—磨削过程中, 由于零件刚度低, 装夹以两点接触, 夹紧时受力不均, 迫使具有薄壁多孔特征的零件变形。
经磨削后, 检验员在夹具上测量孔径Ø33 H8 , 千分表读数是合格的, 但当零件从夹具上取下后再测量孔径时, 圆度误差往往超差, 见图3 。
经工艺分析认为, 从夹具的定位夹紧形式看, 定位基准只选择了A 面, 报据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 仅限制了3 个方向的自由度, 沿Z 轴和Y 轴的移动没有受到限制, 加工时由于磨削力图2 磨床专用夹具Fig. 2 S p ecial fixt u re o n grind ing machine图3 零件从夹具卸下前后的变化Fig. 3 Change befo re and af t er rem o ving p art f r o m fixt u re的作用点不断改变而引起工件振动, 而且夹紧时支承面是2 点,工件夹紧不稳定, 所以本工序最终的加工要求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