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
- 格式:docx
- 大小:16.81 KB
- 文档页数:4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人发展:1.田园诗——陶渊明;2.山水诗——谢灵运;3.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韦柳王孟韦柳——盛唐:王维孟浩然;中唐:韦应物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主题一、山水田园,潇洒闲适1.歌颂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描绘秀逸雅致的林泉山川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闲适自由的人生境界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4.营造幽美自然的无我之境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二、遣兴抒怀,寄托失意入世与出世、真隐者与假隐者、终南捷径与怀才不遇、儒家政治功利与道家自然无为的永恒矛盾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三、理想人格,澄明境界1.隐者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禅意人生: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3.心之灵境: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王维·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列举盛唐三大诗人群
一、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以描写秀丽山水各恬静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舒雅,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三、浪漫诗派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名词解释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指唐代盛唐时期出现并繁盛的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诗歌流派。
以下是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盛唐:指唐朝初期(618年-907年)的繁荣时期,以贞观之治为代表,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社会繁荣,文化艺术达到鼎盛。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迎来了巅峰发展。
2. 山水:指山川河流、湖泊、泉水、瀑布等自然景观。
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美的象征和精神寄托。
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诗人们以感受山水之美、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情感为创作主题。
3. 田园:指农村田野的景象和农民的生活场景。
田园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主题,代表着朴素、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注重描绘乡村田园的自然风光、农民的耕种生活以及鄙土百姓的真实情感。
4. 诗派:指一种特定的诗歌流派或风格。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在盛唐时期形成并繁荣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诗歌流派。
这个诗派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追求自然真实和情感真挚,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物的情感体验。
5. 唐诗:指唐代创作的诗歌作品。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其鼎盛时期就是盛唐。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作品数量众多,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6. 名词解释:解释诗中出现的一些名词,以便读者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常常使用具象的、有形的景物来象征抽象的、无形的情感或思想。
通过对名词的解释,诗人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总而言之,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其真实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形象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于中国的文学史和艺术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诗派的诗人们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他们对自然美、生活美以及人性美的思考和感悟。
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二、山水田园诗派的发展起源:东晋田园诗派——陶渊明南朝山水诗派——谢灵运、谢朓盛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宋: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但其境界上已远比不上唐朝。
杨万里、范成大明清:走向衰退,尚模拟,少独创。
三、田园诗的典型物象:1.景物(意象):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梨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锸【chā铁锹】、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松、竹林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鸟鸣、猿啼四、描写景物的手法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五、如何概括意境特点(方法)(一)审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
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
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
(二)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派的产生及其特点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二、孟浩然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
古代诗人王维的资料古代诗人王维的资料王维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之一,王维的资料大家还是知道一点点的。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王维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维人物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拥有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目录诗派介绍诗派产生及其特点时代背景特点代表人物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储光羲常建谁开创了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
他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有济苍生,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却有因不肯为“乡里小儿”折腰而“归去来”,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生性疏懒、嗜酒成癖,但又常常无钱买酒,于是便有了“我醉欲眠”、“渊明漉酒”、“白衣送酒”等佳话;他的诗文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在唐宋之后,却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一、青年时代陶渊明(公元365一427年),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是当时很有权势的政治人物。
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也做过安城太守。
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之女,外祖父孟嘉对陶渊明的影响很大。
陶渊明八岁丧父,家道更为衰落,与母亲和五岁的妹妹相依为命。
虽然生活很贫苦,但因家教优良,他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读了许多书,包括《老子》、《庄子》、"六经",以及文、史、神话、小说等等。
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曾把自己描绘为"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从读书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但是他读书并不是字斟句酌,而是"不求甚解",以期与古人心灵某合。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也曾有过远大的志向,他曾回忆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在《拟古》诗其二中,诗人又特别赞扬田畴:"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田畴的主要功绩是协助曹操平定鸟丸,陶渊明对他深怀敬佩之情。
二、辞官还乡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唐诗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山水田园诗人继承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思想风格,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繁荣的原因:从文学自身发展来看,盛唐时代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思想,是形成山水田园诗质朴淡雅、恬静风格的内在审美需求。
从社会思想来看,唐代道、儒、佛三教并存,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思想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产生的情感社会基础。
唐代的隐逸之风,是形成其冲淡空灵、玄远飘逸特征的内在趋动力。
唐代经济的繁荣为文人们歌咏山川田畴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
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征:主要描写山水田园表现隐逸生活,抒写闲适感情。
语言清新自然,具有很高展现自然美的艺术技巧。
体兼陶谢田园山水题材,融合陶谢所确立的精神旨趣与审美观照方式,多写方外之情,艺术表现上始终以崇尚陶谢为本。
在继承陶谢基础上,形成了融兴寄于观赏、寄情性于鲜明画面之中的表现方式,以及通过虚实关系的处理创造意境,具有韵外之致、象外之趣的共同特色。
传统上,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集中在盛中唐,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为代表。
王,孟创造的静逸明秀之美,展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高超的艺术成就,是盛唐诗的典范之一。
其在山水田园的描写中,抒写闲适、退逸的思想感情,较少反映社会现实。
诗歌色彩清淡,意境深幽,风格恬静闲逸,精美含蓄,体裁多为五言古诗和五言律绝。
在继承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山水诗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达到山水田园诗的高峰。
其中王维、孟浩然成就尤高。
王诗融诗情、画意、乐感于一体,“高华精警,极声色之宗”(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孟诗虽境界稍狭,题材稍窄,然其诗孤清冲淡,自然浑成,亦颇具特色。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一、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盛唐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成为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重点介绍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并对两个诗派进行比较分析。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为主要特点。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兴起,与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1.特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们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对大自然怀有深厚的情感。
他们借助诗歌的力量,将自然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如身临其境。
2.代表作品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品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的微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清晨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生活的向往。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八首之一》:描绘了秋夜的静谧和凉爽,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三、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另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相对照,以描写边塞地区的景色、英雄壮丽的事迹以及对战争的思考为主要特点。
边塞诗派的诗人们生活在边塞地区,亲身体验了边塞地区的艰苦和战乱,他们用诗歌记录下了那段历史。
1.特点边塞诗派的诗人们借助诗歌的形式,表达他们对边塞地区的痛苦和对英雄的赞美。
他们的诗作多以壮丽的景色、英勇的将士和对战争的思考为主要内容,凸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2.代表作品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除了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品外,也可以归为边塞诗派。
诗中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边塞的守将英勇的形象,表达了对边塞英雄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忧虑。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回家的渴望。
1、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2、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该诗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了高、岑外,还有王昌龄,崔颢、王之涣等。
3、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的四位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风格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4、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这一诗派的突出表现就是以奇崛险怪之风矫大历诗风的衰顿之气。
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要求有创造性的诗思和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尚雄奇怪异,代表人物还有贾岛,卢仝等。
《南山》、《苦寒吟》。
5、元白诗派: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派,他们重写实、通俗晓畅,指事明切。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是对杜甫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
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他们除在诗歌语言通俗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外,还通过诗歌咏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
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等,元稹的代表作有《乐府古题》等。
6、花间词派:五代时,后蜀赵崇祚的《花间集》收了唐温庭筠及韦庄、欧阳炯等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他们词风相近,故称花间词派。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二、孟浩然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1 / 6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
本文是关于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二、孟浩然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
能超凡拔俗。
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
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
如《春晓》用语极为平淡自然,而明媚的春光中,又透露着伤春的意绪。
又如《宿建德江》在移舟日暮、野旷江清的景色里抹上了“客愁”的孤寂心绪。
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
二、王维
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
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
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
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
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
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
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
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
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作品讲读]
一、王维《山居秋暝》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它描绘了山村秋天雨后傍晚清新恬美的山林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乐于归隐山林的生活意趣。
2.诗的首联点明地点、季节、时间、天气,概括地勾勒出整个画面的背景,并且点明了“山居秋暝”这一诗题。
颔联写景,诗人以画家的眼力去捕捉秋景意象:月、松、泉、石,从动、静、声、色不同的角度给以描绘。
颈联由景及人,诗人抓住了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从听觉到视觉描绘了纯朴的山村生活。
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由外物的描写转入内在心志的书写,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情志,揭示了全诗的主旨。
3.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这首诗突出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作者以画家的匠心布勒画面,既有背景的布置,又有精彩的写景镜头,而且景中有人,恬美的秋日晚景中点缀着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活动场景,使画面顿时鲜活起来。
而更重要的是诗人把隐逸的情怀、淡泊悠闲的心境和高远雅洁的志趣,与自然恬淡的外在形象描写完全巧妙地融铸为一炉,给形象注入生命的活力。
其次,诗人写景状物,体察入微,以动静结合,声色并用的手法予以细致地表现。
如“空山”、“新雨”、“竹喧”、“莲动”都体现了细致的感受;颔联静中有动,颈联纯写动态,“明月”、“清泉”着重色彩,“竹喧”、“莲动”着重声态,色彩与声态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此外,诗歌构思精巧,语言凝炼,风格清新,意境优美。
二、孟浩然《过故人庄》
1.这首诗是孟浩然田园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全篇以老农邀请作客为内容,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表现了朴实真挚的友情。
2.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朴素的白描手法,把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人际的淳朴诚挚的友情融合一气,创造出了恬静闲适的意境。
首联起笔平平叙述,故人鸡黍相邀,似家常语极为平淡自然地点题开篇。
颔联写途中所见自然风光,由近及远,画面层次分明,句式工对,色彩明丽,而“合”、“斜”两个动词的运用使画面又有生动感,整个画面显得清静而幽雅。
颈联前句交代环境,后句写宾主欢饮畅谈农事,透视着田园生活的意趣和亲切的友情。
尾联写临别表示重阳节再来赏菊,淡淡的两句透视着主客的亲密关系和诗人作客的愉悦心情。
诗歌通篇都用叙述描写的手法,没有直接的抒情,然却洋溢主客的深情厚谊,也体现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此诗浑然天成,妙在篇法。
沈德潜称此诗“篇法之妙,不见句法”(《唐诗别裁集》)。
它不追求锤字炼句,只以平淡自然的家常语,对被邀、访问、辞别作了一番简略的平平叙写,便觉一往情深,真可谓词浅而情深,语淡而味浓,的确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