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聊城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82.59 KB
- 文档页数:8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用石块修筑长城 B.用泥土烧制陶瓷C.用指南针指引航海D.在甲骨上刻文字2.(2分)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液氢B.冰水混合物C.干冰D.生铁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4.(2分)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讯工具,一款智能机通常含有41 种以上的化学元素。
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A.透光性好B.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C.易溶于水D.见光易分解5.(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A.2个铝离子:2Al3+B.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氧分子:O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O6.(2分)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生产,可尽量多用C.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D.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便利,但会造成“白色污染”7.(2分)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C.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D.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8.(2分)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9.(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用途不一致的是()A.干冰﹣CO2﹣人工降雨B.小苏打﹣NaHCO3﹣发酵粉C.纯碱﹣NaOH﹣治疗胃酸过多D.生石灰﹣CaO﹣做干燥剂10.(2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一定只有一种生成物 B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生成D .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化合反应的通式是A+B+AB →…,所以生成物一定只有一种物质,符合题意;B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也可能是化合反应,例如,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 、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有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D 、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也可能是其他反应,例如,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区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方法是掌握它们各自的反应通式,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 A+B+→…,置换反应:A+BC AC+B →,复分解反应:AB+CD AD+CB →。
2.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法,其中方案一不可行、方案二可行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 【解析】 【详解】A 、方案一:铁锈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加稀盐酸能除去清洗铁制品表面的斑斑锈不符合题意;B、方案一:一氧化碳中含有少量水蒸气,不能点燃,错误;方案二:NaOH溶液不能吸收水蒸气,错误。
不符合题意;C、方案一:水不能导电,氯化钠溶液能导电,试验其导电性可鉴别两种物质,正确;方案二:水和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都是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滴加石蕊试液不能鉴别两种物质,错误。
不符合题意;D、方案一:验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可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用铁和氢氧化铜不能验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错误;方案二: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验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时,先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铁丝插入滤液中,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正确。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1.(2分)下列变化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浓硫酸在纸上写字B.海水晒盐C.铁生锈实验探究D.燃烧条件的探究2.(2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B.水的硬度较大时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D.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3.(2分)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
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观察C.假设D.做结论4.(2分)豆腐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每100g豆腐中平均含磷119mg。
这里的“磷”指的是()A.磷元素B.磷单质C.磷的氧化物D.磷的化合物5.(2分)泰安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美化乡村”的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A.城市生活垃圾定点存放,集中处理B.农村田地上的秸秆及时焚烧处理C.市民吸完烟后的烟头不能随意丢弃D.农村牲畜粪便及时收拾,集中入厕6.(2分)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B.C.D.7.(2分)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HClO B.Cl2C.HCl D.KClO38.(2分)小明发现自家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杆软弱容易倒伏,他应该施用下列化肥()A.KNO3B.CO (NH3)2C.K2CO3D.Ca3(PO4)39.(3分)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7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10.(3分)“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1.(3分)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12.(3分)“中国航天,给力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可用反应2Na2O2+2CO2═2R+O2来提供氧气,物质R的化学式是()A.CO B.Na2O C.NaOH D.Na2CO313.(3分)C22H19FN4O2为抗癌新药西达苯胺的化学式。
聊城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氯化钠C. 空气D. 蒸馏水答案:C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是()A. 碳+氧气→ 二氧化碳B. 镁+氧气→ 氧化镁C. 锌+硫酸→ 硫酸锌+氢气D.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答案:B3.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氢气B. 氧化铜C. 氯化钠D. 氧气答案:B4.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金属中,排在氢前面的是()A. 铜B. 铁C. 银D. 锌答案:B5.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碳酸钠B. 硫酸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答案:B6.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硫酸铜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硝酸银答案:B7.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钙C. 氯化钠D. 硝酸银答案:C8.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水D. 氧气答案:B9.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河水B. 空气C. 蒸馏水D. 石油答案:C10.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氯化钠C. 氧化铜D. 氢氧化钠答案:A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电子层数的关系是: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有____层电子,原子序数为3-10的元素有____层电子,原子序数为11-18的元素有____层电子。
答案:1;2;312.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反应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答案:1:813. 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答案:100:8014.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 2H2↑ + O2↑,反应中水的质量与氢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
初中化学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考试题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6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氢气【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2.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水果榨汁B.冬瓜腐烂C.铁锅生锈D.l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 B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7.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甲醛浸泡虾仁B.焙制糕点时添加含小苏打的发酵粉C.用霉变的谷物做饲料D.为防止骨质疏松,长期摄入过量的钙元素【答案】 B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C.蒸发食盐水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9.201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B.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D.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1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C.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D.用肥皂水涂在蚊虫叮咬处止痒【答案】 C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1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从某同学记录的化学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A.敞开浓盐酸试剂瓶口冒出白雾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1.4C.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无色无味气体D.马铃薯片遇到碘酒后颜色不变【答案】 A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12.很多饮料中都含有柠檬酸(C6H8O7).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C.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答案】 C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13.下列有关物质的归类错误的是()选项物质归类A白酒、糖水、食盐水常见溶液B蛋白质、油脂、维生素营养物质C风能、氢能、太阳能清洁能源D生铁、玻璃、玻璃钢复合材料A.Al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15.“类推”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产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产FeCl3和H2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1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NaCl溶液(Na2CO3)Ca(OH)2溶液过滤BKNO3(NaCl)H2O蒸发、过滤CN2(O2)足量铜粉加热D稀硫酸(稀盐酸)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A.AB.BC.CD.D【答案】 C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二、填空题(共4题)1.规范书写是我们学习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图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写成“Co”的原因.(1)“Co”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名称);(2)“CO”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元素(填名称)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答案】(1)钴;(2)碳和氧;化合物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2.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东昌湖某区域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淡黄色,有异味;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1)将水样经过沉降、过滤、__________________、杀菌消毒等步骤,可初步净化为自来水.(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3)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__________________.(4)铁制品在空气中锈蚀的实质就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等发生了化学反应.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氮气.【答案】(1)吸附(2)+1(3)硬水(4)AC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3.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氛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甲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决定的.A.最外层电子数B.核外电子数C.电子层数D.质子数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2)图乙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水.【答案】(1)A,离子;(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溶剂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答案】(1)=;(2)甲;(3)140;A.难度:偏难知识点:各地中考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2)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3)组装好A装置后,该同学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另一端浸入水中,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__________________放在桌面上.【答案】锥形瓶;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检查装置气密性;2H2O22H2O+O2↑;正难度:偏难知识点:各地中考2.呼吸面具中“氧气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2NaOH+O2↑【提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对白色固体作出如下猜想:猜想Ⅰ:氢氧化钠猜想Ⅱ:碳酸钠猜想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Ⅲ正确【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氯化钙溶液;Na2CO3+CaCl2=2NaCl+CaCO3↓;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密封存放干燥处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四、计算题(共1题)1.现将10g铜锌(Cu﹣Zn)合金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1%的溶液.据此请完成下列问题:(1)生产氢气__________________g;(2)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g;(3)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y,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z,Zn+H2SO4=ZnSO4 +H2↑6598161 2z y 100g×16.1% xx=0.2gy=9.8gz=6.5g(1)生产氢气的质量为0.2g;故填:0.2;(2)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是9.8g;故填:9.8;(3)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35%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35%.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1.(2分)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 B.刻舟求剑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2.(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2 个氧元素:2O B.2 个氢原子:H2C.钙离子:Ca+2D.2 个氯分子:2Cl23.(2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及所属类别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固体干冰氧化物A.NaOH 烧碱盐B.CO2C.NaHCO小苏打酸D.Hg 水银非金属34.(2分)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滴加少量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过滤液体A.A B.B C.C D.D14.(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向二氧化锰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C.向pH=1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D.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15.(3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16.(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NaOH和NaCl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少量水溶解B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Na2SO4先加入Ba(NO3)2溶液,后过滤C除去H2中少量的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D鉴别化肥KCl和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17.(6分)分析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食物中,不能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较多能量的是()A.黄瓜B.牛奶C.米饭D.红烧肉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3.(2分)下列关于碳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俗称“纯碱”,属碱类物质B.它的化学式是NaCO3C.常用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D.碳酸钠易溶于水4.(2分)如图是某同学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其中错误的是()A.B.C.D.5.(2分)《舌尖上的中国》是一档很受观众欢迎的电视栏目,该节目主要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制作方法.“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使食物更加美观大量使用色素B.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C.馒头为了更好吃使用增白剂D.在煲好的鸡汤中加入碘盐6.(2分)对比法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的实验不是运用对比法进行研究的是()A.铁生锈条件探究B.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C.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D.燃烧条件的探究7.(2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工艺简洁效率高.其主要反应如下:①NH3+H2O+CO2═NH4HCO3②NaCl(饱和)+NH4HCO3═NH4Cl+NaHCO3↓③2NaHCO3Na2CO3+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反应是化合反应,②反应是置换反应B.③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③反应后的H2O和CO2可以被循环使用D.反应结束后,只得到一种产物Na2CO38.(2分)许多变化都会放出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镁与酸反应放热B.“暖宝宝”利用铁粉缓慢氧化放出热量C.生石灰与水化合放热D.电熨斗通电后放出热量9.(2分)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氧气和液氧都可以助燃﹣﹣物质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10.(2分)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村地区使用的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B.太阳能如果不注意节约使用会渐渐枯竭C.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待开发的新能源11.(2分)李敏同学记录的下列实验数据中,不合理的是()A.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4.3B.用10ml的量筒量取7.5ml水C.测得某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94.50%D.用托盘天平称得食盐15.8g12.(2分)节约和开发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下列思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是()A.寻求特效催化剂使水变成天然气B.寻求高效催化剂使水容易分解产生氢气C.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产生氢气D.利用地热能使水高温分解产生氢气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4分)13.(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目的是隔绝;用来生产食品袋、保鲜膜的聚乙烯塑料属于(填序号).①金属材料②无机非金属材料③合成材料(2)研究证明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请你推断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制备“84消毒液”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4)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5)某服装面料的主要成分是棉花、聚酯纤维,区别棉花、聚酯纤维方法是.14.(4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只写一个).(2)B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仪器a的名称,广口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实验中烧瓶内预先收集某气体,然后迅速倒入某无色液体后立即塞紧瓶塞,发现气球涨大,写出瓶内气体和加入液体的一种组合.15.(4分)如图中A~F分别表示一种常见化合物,A、B都是氧化物,A通常为气态,F常用于实验室制取A(部分生成物已略去).(1)F的化学式为.(2)B→D反应的现象是:(3)写出A→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4)A~F中还能相互反应的两种物质是(用字母表示).三、实验探究题(7分)16.(7分)小强在网上看到一种神奇的蜡烛,买回后点燃发现怎么也“吹不灭”,对这种蜡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和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1.5分)下列书写符合要求的是()A.氧离子:O﹣2B.2个氢原子:H2C.氢氧化镁的化学式:Mg(OH)2 D.铁离子:Fe2+2.(1.5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铱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77B.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gC.铱元素的质子数是115D.铱元素不是金属元素3.(1.5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H<7的雨水叫酸雨B.pH越小,酸性越弱C.证明溶液里面含有Cl﹣,只需要加入AgNO3溶液D.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4.(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检测酒驾的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厨房发生燃气泄漏应马上开灯检查5.(1.5分)下列用途正确的是()A.生石灰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B.混合施用硫酸铵和草木灰(碳酸钾的水溶液呈碱性)可增强肥效C.氧气可做火箭燃料D.含磷衣粉粉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磷元素,提倡大量使用6.(1.5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H2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反应结束后先停止通入H2B.稀释浓硫酸实验中,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固体药物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D.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置于烧杯中央7.(1.5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质量的溶液稀释时加入水质量与溶质质量的变化B.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C.向NaOH溶液中加盐酸时,溶液pH的变化D.用AB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A中加入了二氧化锰8.(1.5分)蛋糕是青少年爱吃的食物,已知蛋糕中的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化学式为C18H3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式脂肪酸不是有机物B.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反式脂肪酸由54个原子构成D.反式脂肪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19.(1.5分)已知某反映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5:2C.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D.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改变10.(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区别NaOH、Na2CO3两种固体B.除去NaCl中的Ca2+和SO42﹣,可以先加入过量的Na2CO3,再加入过量的BaCl2 C.用稀硫酸除去Ca(OH)2中的CaCO3D.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1.(10分)如图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1)写出装置的名称:①,②(2)组装装置完毕,装药前要;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实验中观察到水槽中气泡(刚一冒出或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污染性的气体,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来制取,则进行该反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收集二氧化硫选用的是D装置,因此可知二氧化硫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的密度,F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足量的,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12.(8分)A~H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D是无色气体,B、E是红色固体,F为白色沉淀,H为红褐色沉淀,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l C-12 0-16 Cl一35.5 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白酒B.碘盐C.液氧D.食醋2.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B.剪纸成花C.瓷碗破碎D.食物腐烂3.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符的是A.干冰 CO2B.苏打 NaHCO3C.熟石灰 CaOD.纯碱 NaOH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B.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5.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6.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出液体体积B.测溶液的pH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8.今年我市部分地区的小麦得了“软骨病”,出现倒伏现象,为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应提前施用的化肥是A.NH4H2PO4B.CO(NH2)2C.K2CO3D.NH4HCO3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可预防坏血病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D.治疗胃酸过多可用小苏打10.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1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稀盐酸B.MgSO4溶液Fe CuC.Mg FeSO4溶液 CuD.MgSO4溶液Fe Cu(NO3)2溶液12.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选项物质归类A 甲醛、霉菌毒素、可卡因有毒物质B 煤、酒精、天然气化石燃料C 甲烷、二氧化碳、醋酸有机物D 钢、不锈钢、玻璃钢复合材料13.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2019·德州)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鞭炮爆炸发声B.蜡烛燃烧发光C.煤燃烧火力发电D.电水壶通电放热【答案】D【解析】鞭炮爆炸、蜡烛燃烧和煤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能量;电水壶通电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2.(2019·东营)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甘蔗榨汁B.自行车胎爆裂C.炭包吸附异味D.鲜奶制成酸奶解析甘蔗榨汁、自行车胎爆裂、炭包吸附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鲜奶制成酸奶,生成乳酸,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3.(2019·菏泽)“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使用火药B. 指南针指引航海C. 用泥土烧制陶瓷D. 冶炼金属【答案】B【解析】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使用火药、用泥土烧制陶瓷、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2019·济宁)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B. 海水晒盐C. 钢铁锈蚀D. 沙里淘金【答案】C【解析】冰雪融化、海水晒盐、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2019·聊城)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B.酒精挥发C.煤气燃烧D.水果榨汁解析分离液态空气、酒精挥发、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6.(2019·威海)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B. 海水制“碱”、海水淡化C. 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D. 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答案】C【解析】工业制氧气、海水淡化、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化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A.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2.【答案】C【解析】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不能用明矾区分硬水和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汽油能溶解油污,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液的质量,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考点】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特征,溶解原理,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3.【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答案】D【解析】A .禁止放烟花爆竹,符合“共享水城碧水蓝天”理念;故选项错误;B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共享水城碧水蓝天”理念;故选项错误;C .增大绿化面积,美化居住环境,符合“共享水城碧水蓝天”理念;故选项错误;D .生活垃圾集中后露天焚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符合“共享水城碧水蓝天”理念;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5.【答案】A【解析】A .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质量大小,有的分子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小,故A 错误;B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2O 和3O 两种不同的分子,故B 正确;C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可以构成原子,因此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C 正确;D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所以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故D 正确。
故选:A 。
6.【答案】D【解析】A .缓慢氧化也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但不属于燃烧,故错误;B .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人为不能降低,故错误;C .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需要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D .煤加工成粉末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炭充分燃烧,故正确。
故选:D 。
【考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7.【答案】B【解析】A .电解水时,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故A 错误;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B 正确;C .2CO 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试液变成红色,故C 错误;D .把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研磨,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了氨气是结论不是现象。
故D 错误。
故选:B 。
【考点】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性质8.【答案】A【解析】A .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数为58,故A 错误;B .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为“铈”,其偏旁部首为“金”,则属于金属元素,故B 正确;C .由图中的信息可知,铈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e ,故C 正确;D .由图可知,名称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说法正确;故选:A 。
【考点】元素周期表9.【答案】D【解析】A .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
【考点】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0.【答案】B【解析】A .亮氨酸(化学式6132C H NO )是含碳化合物且具有有机物的性质,属于有机物。
错误;B .亮氨酸(化学式6132C H NO )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6:113:14:16272:13:14:32⨯⨯⨯=,所以亮氨酸(化学式6132C H NO )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正确;C .6:13是亮氨酸(化学式6132C H NO )中碳氢原子个数比而非质量比。
错误;D .亮氨酸(化学式6132C H NO )是亮氨酸(化学式6132C H NO )分子构成而非原子直接构成。
错误; 故选:B 。
11.【答案】D【解析】A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一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 +,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B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镁原子可表示为2Mg ,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C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氢气分子可表示为23H ,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D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0x +++-⨯=,则3x =+价,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故选:D 。
【考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12.【答案】C【解析】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氩气、液氧、铝粉都是单质,故A 正确;B .钙、碳、氧都是常量元素,故B 正确;C .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态氮肥;铵态氮肥要有铵根,而尿素没有铵根,不是铵态氮肥,故C 错误;D .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都属于新能源,故D 正确。
故选:C 。
【考点】单质的概念,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新能源和铵态氮肥13.【答案】D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2NO+2CO N +2CO 催化剂。
A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A 分析不正确; B .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生成物有一种是单质不是氧化物,故B 分析不正确;C .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 分析不正确;D .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2:1,故D 分析正确。
故选:D 。
【考点】分子构成的模拟图14.【答案】A【解析】A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虽然把盐酸除去了,却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A 错误;B .可将混有少量CO 的2CO 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铁粉末把一氧化碳除去,故B 正确;C .点燃棉线的烧纸的气味,点燃羊毛线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C 正确;D .由于43NH NO 固体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通过分别加少量水溶解,把二者分开,故D 正确。
故选:A 。
【考点】化学与生活15.【答案】C【解析】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氢氧化钠中,氢元素化合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价是1B.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放热,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例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氮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氮气不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16.【答案】B【解析】A.炭粉在氧气、空气中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速率较快,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考点】物质的性质二、填空题N17.【答案】(1)2(2)CaONaHCO(3)3KNO(4)3N。
【解析】(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常作保护气的物质,其化学式为:2(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aO。
NaHCO。
(3)碳酸氢钠可用作发酵粉,其化学式为:3KNO。
(4)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可用作化肥,其化学式为:3【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元素18.【答案】(1)36.5(2)2:5(3)降温结晶【解析】(1)1t ℃时,NaC1的溶解度是36.5 g ,因为在该温度下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36.5;(2)t2℃时,将2340g Na CO 固体加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23Na CO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0 g 50g 25==::;故答案为:2:5;(3)若23Na CO 中混有少量的NaC1,提纯23Na CO 应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氯化钠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考点】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溶液的计算,溶液结晶的方法19.【答案】(1)米饭(2)缺铁性贫血(3)吸附(4)B【解析】(1)红烧排骨富含油脂;西红柿鸡蛋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米饭富含糖类;(2)铁元素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的疾病是缺铁性贫血症;(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中的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4)车身主要采用的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1)米饭;(2)缺铁性贫血;(3)吸附;(4)B 。
【考点】生活与化学20.【答案】(1)2O(2)44CuSO +Fe FeSO +Cu =(3)置换【解析】(1)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