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 格式:ppt
- 大小:5.63 MB
- 文档页数:57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人发展:1.田园诗——陶渊明;2.山水诗——谢灵运;3.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韦柳王孟韦柳——盛唐:王维孟浩然;中唐:韦应物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主题一、山水田园,潇洒闲适1.歌颂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描绘秀逸雅致的林泉山川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闲适自由的人生境界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4.营造幽美自然的无我之境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二、遣兴抒怀,寄托失意入世与出世、真隐者与假隐者、终南捷径与怀才不遇、儒家政治功利与道家自然无为的永恒矛盾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三、理想人格,澄明境界1.隐者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禅意人生: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3.心之灵境: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王维·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盛唐田园诗派名词解释
盛唐田园诗派是唐朝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其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盛唐田园诗派的作品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崇尚自然美,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陶醉和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该流派的作品常常呈现出清淡自然、恬静闲适的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
盛唐田园诗派的兴起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密切相关。
唐代初期,政府重视生产,生产力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繁荣,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他们能够饱览山水田园,创作诗歌。
同时,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思想也为诗人的漫游、隐居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思想基础。
总结起来,盛唐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作品中呈现出的自然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对后世诗歌创作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盛唐的诗歌流派有哪些?
1、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以描写秀丽山水各恬静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舒雅,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2、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3、浪漫诗派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名词解释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指唐代盛唐时期出现并繁盛的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诗歌流派。
以下是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盛唐:指唐朝初期(618年-907年)的繁荣时期,以贞观之治为代表,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社会繁荣,文化艺术达到鼎盛。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迎来了巅峰发展。
2. 山水:指山川河流、湖泊、泉水、瀑布等自然景观。
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美的象征和精神寄托。
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诗人们以感受山水之美、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情感为创作主题。
3. 田园:指农村田野的景象和农民的生活场景。
田园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主题,代表着朴素、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注重描绘乡村田园的自然风光、农民的耕种生活以及鄙土百姓的真实情感。
4. 诗派:指一种特定的诗歌流派或风格。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在盛唐时期形成并繁荣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诗歌流派。
这个诗派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追求自然真实和情感真挚,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物的情感体验。
5. 唐诗:指唐代创作的诗歌作品。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其鼎盛时期就是盛唐。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作品数量众多,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6. 名词解释:解释诗中出现的一些名词,以便读者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常常使用具象的、有形的景物来象征抽象的、无形的情感或思想。
通过对名词的解释,诗人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总而言之,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其真实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形象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于中国的文学史和艺术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诗派的诗人们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他们对自然美、生活美以及人性美的思考和感悟。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派的产生及其特点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二、孟浩然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
山水田园诗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派赢得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共鸣,虽然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人物没有李杜那样的盛誉,但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
从严羽《沧浪诗话》看,虽然他标举李、杜,但实际上倾向于王、孟。
李白的豪放飘逸无人能及,因此虽然在诗坛地位颇高,但在后世却很寂寥,实在是座不可攀登不可模拟的高峰。
相对于李白,杜甫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情形,同为诗歌的巅峰,杜甫却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无数追随者争相模仿,成就了一批大诗人,也造就了一批只知道模拟甚至剽窃的庸人。
无论怎么样,李杜在后人的眼里,地位都是那么高高在上的。
而王孟不同,同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目录诗派介绍诗派产生及其特点时代背景特点代表人物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储光羲常建谁开创了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
他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有济苍生,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却有因不肯为“乡里小儿”折腰而“归去来”,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生性疏懒、嗜酒成癖,但又常常无钱买酒,于是便有了“我醉欲眠”、“渊明漉酒”、“白衣送酒”等佳话;他的诗文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在唐宋之后,却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一、青年时代陶渊明(公元365一427年),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是当时很有权势的政治人物。
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也做过安城太守。
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之女,外祖父孟嘉对陶渊明的影响很大。
陶渊明八岁丧父,家道更为衰落,与母亲和五岁的妹妹相依为命。
虽然生活很贫苦,但因家教优良,他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读了许多书,包括《老子》、《庄子》、"六经",以及文、史、神话、小说等等。
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曾把自己描绘为"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从读书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但是他读书并不是字斟句酌,而是"不求甚解",以期与古人心灵某合。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也曾有过远大的志向,他曾回忆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在《拟古》诗其二中,诗人又特别赞扬田畴:"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田畴的主要功绩是协助曹操平定鸟丸,陶渊明对他深怀敬佩之情。
二、辞官还乡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两大诗派的成因及社会背景;掌握这两个诗派及其代表人物王孟高岑等重要诗人的创作特征;熟悉其代表作品。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两大诗派的成因及社会背景;掌握这两个诗派及其代表人物王孟高岑等重要诗人的创作特征;熟悉其代表作品。
在使学生理解盛唐诗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若干重要作品,并从中总结和印证这一时期的诗风和创作特色。
在掌握课件内容的基础上,还需扩充阅读教材中选录的其他诗作。
注意把握自己的阅读体验,必要时可试着写些感受性的文字。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成因和创作特征开(元)、天(宝)盛世,经济繁荣,物质富裕,环境和平,社会安定,释道思想广为传播,士大夫中或企求"终南捷径",或逃避现实矛盾,纷纷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这就是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思想基础。
当时,出现了大批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还有綦毋潜、祖咏、刘眘虚、裴迪、卢象、丘为等人。
他们多以五言的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
他们学习六朝,比之陶渊明,少了一些执着的追求和真切的劳动体验,但面对盛唐气象,也没有谢灵运的感伤和颓丧。
然而他们有些作品,过于清冷空寂,远离社会现实。
在艺术上,他们能综陶谢所长、熔陶诗浑成和谢诗工巧为一炉,并有所发展,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成的画面,形神 兼备。
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和意象的合一,情和景的交融,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们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高峰,嗣后,李白、杜甫的山水诗就是以他们积累的艺术经验为基础而更上一层楼的。
二、佛禅思想对王、孟的影响在王、孟等人的隐逸心态里,有一种脱情志于俗谛桎梏的义蕴;其心无滞碍、天机清妙的精神境界,比前人单纯心系归隐的山林歌咏要高一个层次。
这也使他们向往的隐逸,超出了一般意义上苟全性命的避世隐居,具有更为丰富和新鲜的思想文化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