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台湾乡村旅游案例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6
山合水易:台湾、欧美、日本亲子农业发展现状及案例分享。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和教育已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亲子农业“成为农业与亲子教育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模式,诸如农业嘉年华、亲子采摘、农业教育课堂模式等应运而生。
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一系列旅游及休闲农业政策的出台、2.5天等带薪休假制度的制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落实,也令亲子游得到了有利的政策支撑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将大多数儿童的休闲乐趣被禁锢在室内或者虚拟世界,忽略了大自然带来的教育。
而亲子农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的过程中开发兴趣、学习知识,让家长近距离观察到儿童的兴趣所在,给予儿童发展正确的引导。
这对于农业产业转型和儿童教育的开展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欧美的亲子农业园,更像是大自然学园、农业乐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休闲娱乐的亲子基地。
台湾亲子农业的精耕细作、对文化要素的挖掘、对资源优势的发挥利用,使其成为亚洲亲子农业的典范。
相比之下,我国大陆地区亲子农业起步较晚,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欧美和台湾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可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本文剖析了我国台湾地区及国外发达国家亲子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案例,从而为我们发展亲子农业提供一些参考。
◆欧美亲子农业发展现状:欧美亲子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的,具有引导城市家庭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
他们认为,发展亲子农业旅游必须真真实实将农业生产经营好,如果将农业生产表演化,那就势必失去乡村旅游的原汁原味,削弱乡村旅游对外来游人的应有魅力。
欧美亲子农业的发展比较成熟,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租赁模式——亲子开心农场;森林幼儿园模式——自然教育法;融合发展模式——绿色假期;乡村博物馆模式——历史大课堂;农业创意节庆模式;乡村休闲娱乐模式。
◆日本亲子农业发展现状:日本人多地少,国土可居住面积比例小,城市与农村之间距离很近。
中国、台湾、日本休闲农业分析中国、台湾、日本休闲农业分析 (1)1. 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分析 (1)1.1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2)1.2总结 (5)2台湾休闲农场 (5)2.2台湾休闲农业活动设计的创意剖析 (7)2.3台湾休闲农业农产品开发的创意剖析 (9)2.4结语 (9)3日本一村一品案例解析 (10)3.1种植、种质(资源)创新 (10)3.2农产品品牌打造 (10)3.3包装流行创意 (10)3.4流通购销形式 (11)3.5泛农业产品创新 (11)3.6日本“一村一品”5个成功案例 (12)1.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分析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及农村之生活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兴起于2o世纪3O~4o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
目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己经进入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一租赁。
而我国的体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虽然发展前景较好,但是,经过20多年的建设,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竞争力,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不相适应。
1.1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1)中国休闲农业产业规模20世纪90年代中国休闲农业开始发展,到2l世纪初,休闲农业己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新态势。
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特色农户(农家乐)己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至12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900亿元左右1J。
目前,休闲农业产业几乎各县都有,在东部沿海城市郊区尤为多见。
仅绍兴一县,休闲农园到2007年就有48家,其中从投资规划看,100元万以下的7家,占15.2%,101万~500万的23家,占50.0%,500万~1000万的8家,占17.4%,1000万以上8家,占17.4%。
日本“一村一品”5个成功案例:开创休闲农业新天地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6年第10期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创新,具体来讲,则分为几种模式:种植、种质(资源)创新;农产品品牌打造;包装流行创意;流通购销形式;泛农业产品创新。
“农产品谋新”:开创休闲农业新天地“农产品谋新”,主要指农产品本身在种植、加工、包装、流通、销售等方面的创意改良或革新,“谋新”可以使农产品形成差异化,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增值。
从休闲农业的角度讲,“农产品谋新”也势在必行。
“农产品谋新”不仅可以刺激旅游特产和纪念品的销售,也能为休闲农业带来更多、更有创意的休闲项目和观光景观,至少,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灵感。
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创新,具体来讲,则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 种植、种质(资源)创新种植创新指不断更新、提升种植技术,从而产生新的种植品种,如冰淇淋西瓜、迷你苹果、紫色土豆等。
新型种植模式最常见的为“移花接木”,比如嫁接、异花授粉等,由此可培育出月季树、李杏等。
2 农产品品牌打造无论是品牌标志、品牌口号还是形象代言,农产品品牌的打造都应独具匠心。
按照农产品的性质,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原生农产品的品牌塑造,如:佳沛奇异果、加州杏仁、知谷稻米、神户牛肉等;二是深加工农产品,如:汇源果汁、三元奶制品、张裕葡萄酒等。
另外,其他行业产品的成功塑造,也可借鉴应用到农产品上来。
3 包装流行创意包装是一切产品的外部形式,好的包装对于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营销都是功不可没的。
创新包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给普通农产品加上新颖的包装物,如茶叶包装,设计成衣柜的效果,小衣架挂起茶叶包,方便又美观;不同水果形象的果汁包装盒,既使果汁口味一目了然,也使其更加生动化;二是利用模具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的外观形态,如方形西瓜、娃娃型人参果。
4 流通购销形式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形式和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农超对接”。
古建家园-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日本最美乡村”合掌村,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借鉴!合掌村被称为“日本最美乡村”,早在1995年就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跑到这个偏僻的山村里。
近年来,随着国内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推进,合掌村作为典型案例成为国内相关自媒体不厌其烦的吸粉题材、论坛高概率引用案例、游学必到打卡地。
实际上,“合掌村”并不是正式的村落名称。
日本岐阜县西北部白山山麓的白川乡,地处日本豪雪地带,每年12月至3月都会下雪,积雪高度平均在2~3米,最高积雪纪录为4.5米!为了抵御大自然的严冬和豪雪,白川乡的村民需要团结起来,于是,创造出了适合大家族居住的建筑形式。
他们就地取材,整座房屋不使用一根钉子固定,而是以木头、茅草通过卡榫、结绳建造而成。
屋顶为防积雪而建构成60度的急斜面,形状有如双手合掌,因此被称为“合掌造”,“合掌村”的“绰号”也由此而来。
刚刚走进合掌村,就被村口的民宿吸引。
20世纪60年代,日本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和良种化。
农村人均收入逐渐提升,但乡村的居住环境却越来越差,农村的吸引力相对于城市持续下降。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日本开展了造村运动。
造村运动并不主张“完全回归农村时代”,而是“从生长的地方寻求文化根源”,并不进行推倒重来和大量投资的工程建设,而是立足和利用当地自身资源和发展基础。
在造村运动中最具知名度且对亚洲各国都产生影响的形式,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在1979年提出的“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一村一品”并不限于农特产品,也包括旅游、文化资产等项目,例如文化遗产、地方庆典等。
可以说,合掌村是造村运动的成功典范。
不但在日本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旅居民宿养老国外案例咱来唠唠国外旅居民宿养老的那些事儿。
一、日本。
1. 合掌村。
在日本的白川乡合掌村,那可真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当地的民宿古色古香的,房子都是那种传统的合掌造建筑,屋顶尖尖的像双手合十一样,超级有特色。
老人们住在那儿呢,就像住在童话世界里。
每天早上被鸟儿叫醒,然后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远处的雪山和层层叠叠的稻田。
民宿的主人会准备超级精致的日本传统早餐,什么新鲜的鱼、自家腌制的咸菜、热气腾腾的味噌汤之类的。
老人们还能参加村里的一些传统活动,像制作和纸。
合掌村的村民都特别热情,老人们能和他们一起围着火炉,一边喝着抹茶,一边唠家常,感觉就像融入了一个大家庭。
而且周边的环境很适合散步,空气清新得不得了,对老人的身体可好了。
2. 轻井泽。
轻井泽这个地方,在日本可是很有名的度假和养老胜地。
那里的旅居民宿种类繁多,有现代风格的,也有传统日式风格的。
比如说有些民宿就在森林旁边,老人们可以在森林里漫步,去寻找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像松鼠啦、野兔啦。
轻井泽的温泉也很出名,老人们住在民宿里,随时都能去泡个温泉放松放松。
而且当地有很多特色的小店,老人们可以慢悠悠地逛,买点手工艺品或者当地的特产。
在轻井泽的民宿养老,就像是在享受一场悠长的度假,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二、法国。
1. 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可不得了。
想象一下,老人们住在普罗旺斯的民宿里,周围全是大片大片的薰衣草田。
那紫色的花海,随风摇曳,香气扑鼻。
民宿的建筑风格也很迷人,有的是那种石头砌成的老房子,充满了历史感。
民宿主人可能是个热情的法国大妈,她会做超级美味的法式大餐,什么松露煎蛋、红酒炖牛肉之类的。
老人们可以在院子里晒太阳,品着当地的葡萄酒,看着远处的山峦。
普罗旺斯还有很多古老的小镇可以探索,老人们可以慢悠悠地走在石板路上,感受法国南部的独特风情。
2. 卢瓦尔河谷。
卢瓦尔河谷的旅居民宿也是养老的好去处。
这里有好多古老的城堡,有些民宿就坐落在城堡附近或者干脆就在城堡改造的建筑里。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一、国外经典案例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
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
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
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
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1)发展现状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
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当地文化、风俗和自然风光的旅游方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下面将介绍几个国内外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
1.桂林杨家山村,中国桂林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其壮美的山水而著名。
乡村旅游在桂林已经发展了许多年,其中杨家山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这个村庄位于桂林城市郊区,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开展农家乐和开发乡村旅游路线,杨家山村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当地美食,还可以参观古建筑和参加各种传统活动。
2.富士山五湖地区,日本富士山位于日本,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富士山周边的五湖地区也是一个成功的乡村旅游案例。
这里保留着传统的日本乡村风情,游客可以沿着湖泊漫步,欣赏壮丽的富士山景色。
五湖地区推出了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如绿茶农场参观、传统手工艺体验和庭院参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3.夏特皮亚基地区,芬兰夏特皮亚基地区位于芬兰北部,是一个拥有大片原始森林和湖泊的乡村地区。
这里的乡村旅游以自然观光和户外活动为主,例如森林徒步、湖边露营、野生动物观赏等。
夏特皮亚基地区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
他们通过提供精心设计的乡村住宿和组织当地传统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4.马赛利奥镇,阿根廷马赛利奥镇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是一个迷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这个小镇有悠久的农业传统,以葡萄酒和橄榄油生产而闻名。
马赛利奥镇通过开展葡萄酒和橄榄油品尝活动、乡村露营和农庄观光等旅游项目,吸引了许多游客。
此外,他们还开设了当地手工艺品工作坊,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制作。
这些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展示了乡村旅游的潜力和吸引力。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开展当地文化活动和提供独特的体验,乡村旅游可以为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体验,并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
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借鉴(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
欧美洲开展乡村旅游的历史达百年以上。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轨道。
如爱尔兰、法国、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过度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保护、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1、法国(1)发展历程:成立于1953年的法国农会(APCA)于1998年专门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并联合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建立了名为“欢迎莅临农场”的组织网络,有3000多户农民加盟,2004年,法国农村地区接待了全国28.2%的旅游者,本国公民在本国乡村旅游的消费额约为200亿欧元,影响巨大。
(2)产品类型:法国乡村旅游产品涵盖了农场客栈、农产品市场、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等九大系列,法国郊区农业旅游也出现多种形式,包括家庭农场、教育农场、自然保护区、家庭农园等,活动类型多种多样。
(3)经验做法:①加强宣传。
法国出版了专门的宣传和指导手册,大力促销乡村旅游旅游。
②制定相关计划。
法国推出了的“农庄旅游”计划使1.6万户农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馆。
③社区参与,实行本地化策略。
法国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加强了培训和引导,新兴的“绿色度假”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2、美国(1)发展历程:美国有着悠久的乡村旅游传统,根据美国旅行行业协(Travel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2006年对1300位乡村旅游者的抽样调查表明:亲近自然的乡村旅游最受旅游者青睐。
二战以后,乡村旅游成为中产阶级生活的一部分,假期经常在城边不贵的乡村食宿接待设施和私人农场中度过,旅游食宿设施的形式一般是乡村旅馆和农场上私人闲臵房间。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与典型案例
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早的单纯农业观光演变为结合农业体验和休闲度假的形式。
以下是台湾休闲农业的几个典型案例:
1. 石门地区:石门是台湾的著名休闲农业区域之一,以山脉、水库和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
这里的休闲农业场所提供了带有农业体验的活动,如果园采摘、乳制品制作等,同时还提供住宿、用餐和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休闲体验。
2. 南投鱼池:南投鱼池地区以茶园和农田为主,拥有优美的田园风景。
这里的休闲农业场所经营茶叶采摘、茶叶制作等活动,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其中,了解茶叶的生产过程并品尝新鲜的茶叶。
此外,鱼池还开设了农耕体验区,让游客参与传统的农耕活动,体验农民的生活方式。
3. 苗栗头份:苗栗头份地区以稻田和农村景观为主要资源,发展了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
这里的休闲农业场所提供了稻田体验、田园小车、水稻美食等活动,游客可以亲身参与稻田的管理、收割等工作,并品尝到以稻米为原料的美食。
以上是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几个典型案例,它们通过结合农业体验、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农村体验和乡村风情。
这些休闲农业场所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远离喧嚣的融合自然和休闲的场所。
台湾乡村案例
台湾有许多著名的乡村案例,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例子:
1. 鹿港古镇:位于台湾彰化县的鹿港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乡村,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
这里的街道、庙宇、巷弄等都别具特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古镇的魅力。
2. 东势村:位于花莲县的东势村是一个环保乡村的代表,这里注重生态保育和可持续发展。
村民们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民宿等方式,保护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 高美湿地:位于台中市的高美湿地是台湾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一个知名的乡村旅游景点。
这里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以及美丽的湖泊和草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自然风光。
4. 旧屋改建:台湾许多乡村地区都有旧屋改建的案例,通过修缮和利用废弃的老房子,将其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民宿、艺术工坊等。
这些旧屋改建项目不仅保护了传统建筑的风貌,还为乡村地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经济效益。
以上只是台湾乡村案例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乡村地区,如三义、六甲等。
这些地方都展示了台湾乡村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妖怪村旅游开发经典案例妖怪村一、背景妖怪村位于台湾南投县溪头。
9.21大地震后,原有的蜜月度假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以老人休养为主,年轻人鲜有知晓。
为了重振地区经济,以动漫创作与衍生品开发为手段,妖怪村借助传播范围局限在村内的“妖怪传说”文化,逐步营造起了极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乡村。
二、故事传说(一)森林传说——八豆、枯麻的故事传说,明山的创办人松林胜一先生年轻时到森林里工作,遇到了瘦弱的小云豹及小黑熊,豢养牠们并取名为“八豆”及“枯麻”。
后来松林胜一曾在深山的夜里遭受鬼妖的攻击,是“八豆”及“枯麻”挺身相救,奋力抵抗,最后鬼妖落荒而逃,但“八豆”也不幸身亡,而“枯麻”也受伤逃躲至深山中,不再出现。
所以在溪头的沿途,可以看到许多“小心枯麻出没”的标示。
这些流传在溪头森林中的故事,也许会让人们有些期待,那幻想中的英雄,也许会再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兄弟传说日本战败后,久保田与松林胜一相约饮酒话别,松林胜一特别将喝剩的酒埋在大树,也就是现今青山食堂内的杉木下。
久保田回日本后过得并不如意,松林胜一寄钱协助度过难关,多年后,久保田亲自到台湾将这笔钱送还老友,两人还把埋藏树下20多年的酒取出痛饮。
1974,松林胜一80岁那年,他收到久保田来信,说他请人在日本刻了一个枯麻(台湾黑熊)的木雕要赠予作为生日礼物,但松林胜一因健康因素始终无法成行,甚至在多年后得知久保田过世的消息,心中充满遗憾的松林胜一在过世前交代子孙,一定要把木雕运回台湾。
2009年,林家后代子孙收集有关两人书信资料及相关讯息到日本,并取得久保田后代的认证,终于顺利把台湾黑熊(枯麻)的木雕带回,并在会馆中展示。
巧的是,久保田是鸟取人,鸟取也有“鬼太郎妖怪村“,林家后代前往时,曾到村子去走走看看。
加入先人当年口述的森林传奇,并注入年轻人的创意,八豆、枯麻都成了灵感来源,半年前,溪头妖怪村成型。
现在不仅有松林町,二町也正在建设中,假日安排街头艺人表演,是非常成功的造村典范。
一、综合景区研究主题案例:
国内外乡村旅游度假景区优秀案例
乡村旅游作为市民短时旅游消费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
而随着乡村旅游休闲化升级步伐的加快,乡村旅游产品也经历着从“观光”到“休闲”,从“农家乐”的简单模式到“休闲度假”的体验模式,从传统乡村旅游到现代乡村旅游的转变。
这就需要在产品供给的角度和设计的角度,与时俱进,加以提升。
以下对日本和台湾的乡村旅游发展为例进行研究。
一、日本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及案例
(一)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期,政府和民间共同推进了高级度假村的开发与经营。
日本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长野县的农民在冬季农闲时期,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设滑雪场和民俗旅馆,吸引了大批游客。
第二阶段:泡沫经济破灭后,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为了改善经济泡沫带来的恶劣旅游环境,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水果采摘型农业园区的发展。
第三阶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时期。
随着周末休息时间延长,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
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农业的萎缩,日本农业、农民也需要增进与市民的交流,加大宣传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作用。
城乡居民的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并使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
城市与农村距离近,一日游类型的观光农业居多。
过半数的农业休闲观光景点由政府机关或当地集体组织开发经营。
重视当地的特色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三)案例分析
景区边缘与都市郊区型
和歌山县白滨町位于关西大都市圈区域内,距离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府驾车1小时的距离。
该地区早期的乡村旅游主要依托附近的温泉、白良滨浴场、熊野古道等著名景区景点的二次客源开发民宿旅馆,以较低的价格和富有特色的旅游内容、接待设施满足游人需要,并与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活动相互错位,成为其重要补充。
近年,随着日本国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对休闲农业认知度的提高,白滨町在发展景区边缘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同时,抓住机遇,发挥距离大城市较近的地理优势,建立了多处农产品直销所,旨在满足周边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和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的同时,针对乡村旅游消费的新特点,为城市居民提供当地新鲜、安全的农产品,显现了乡村旅游的绿色化,提高了当地农产品附加值。
闲置农地开发利用型
饭田市是位于长野县最南端的一个不足11万人口的中心城市,东西紧挨着赤石山脉与木曾山脉。
饭田市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四季分明、环境优美、农业历史悠久、生物资源丰富的资源特点;充分发挥该市位于日本本州的中心位置、连接东西日本的区位优势,成立南信州观光公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具体措施是,首先通过发挥农业教育基地的作用吸引年轻游客群来了解农业生产,体会农村生活的乐趣,规划市民农园;吸引中老年游客群
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增加农村人口流动,带动地区活力和增加人气。
在此基础之上,当地政府出资修建配套设施,开发滞留型市民农园,吸纳城市居民来此创业、居住,最终达到解决耕地荒废、农家住宅闲置等问题的目的。
近年,饭田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繁荣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服务业发展,增加了农户与城市居民的互动参与性,为搞活当地农村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及案例
(一)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入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观光果园在台湾一些地区应运而生。
历经20多年的发展,台湾观光农园已经处于普及阶段,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
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观光农园的管理体制已相当健全。
另外,文化因素的渗透也在不断提升观光农业的层次和水平。
(二)相关案例
1、台湾清境小瑞士花园
清境农场成立于1961 年, 坐落于中横公路台14甲线雾社北端8km 处, 空气清新、林木苍郁、繁花遍野、具北欧风光, 有“雾上桃源”之称。
此地海拔1 750m , 每年5~9 月份平均气温15~23 ℃左右。
该农场属“行政院退辅会”经营的休闲农场,设有宾馆、青青草原、畜牧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游客休闲中心、寿山园生态区、清境小瑞士花园、特色步道, 将自然景观与农牧生产相结合以发展休闲农业。
清境小瑞士花园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5-23 度,可谓全台最佳避暑胜地,主题花园随春夏秋冬更换,园区遍植世界各国奇花、异草与自然休闲景观,在广场品尝熏衣草花茶套餐,让人彷佛成为置身欧洲花园啜饮花茶的王室贵族。
园区主要景观景点有挪威森林广场、精致餐饮中心、纪念品贩卖部、阿尔卑斯双塔、欧式喷泉花园、主题花园、幽谷溪瀑、如茵桥、摸鱼区、天鹅湖、星空野营区、野营服务站、亲水健康步道、清境观景台、落羽松步道、香花植物区、赏枫区等等。
另外,花园设有大型停车场、露营烤肉区、精致餐饮中心、露天咖啡广场、印地安花屋等,景观优美,是一座真正的世外挑源。
项目环境制胜,避暑胜地,结合西岭雪山的夏季避暑,增加游客互动及参与性强的产品,。
2、台湾走马濑农场
走马濑农场位于台南县玉井乡、大内乡交界处,由台南县农会于1988 年开发经营, 第一批获颁合法风景游乐区标章。
以专业种草起家, 再转型升级为观光休闲农场,农场面积近120hm2 , 除40hm2 的新西兰风情的牧野草原外, 尚有30 余项休闲游乐设施。
据调查,走马濑农场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野生动物多达150多种; 走马濑农场分成一般游憩、果园游憩、牧场游憩三大系统, 游乐设施从骑马、滑草、射箭、到人体动力的协力车、单车、山训场; 水上游乐的脚踏船、碰碰船、体能训练场、高尔夫迷你推杆场、跑马场及露营烤肉区以及大型滑水道的戏水世界等等。
除此之外位于田园艺廊旁边的古农具区, 还能体验不同的农业体验, 从水车、风谷、石磨到古亭畚。
休闲酒庄及简易制酒体验场除提供酿酒制程教学外, 并有南瀛甜香酒品系列及酒食点心展售。
还研发并贩卖自有产品如牧草包子、馒头, 牧草冰品(棒冰、冰淇淋) 牧草茶、香草茶及各种香草加工用品。
六:启示
1、日本经验对于国内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启示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点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充分依托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拓展新的产业链。
休闲农业作为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引导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
这是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及客源开发的优势之一。
城市居民可以在农园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自己经营管理。
因此,休闲农业必须针对旅游消费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高附加值的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
其次,要处理好自然景与人工景的关系。
与大自然拥抱,零距离的接触大自然是休闲农业的重要功能之一。
发展乡村旅游也要注意对当地环境及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的保护,切忌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当地的资源、环境,影响地方的长远、持续发展。
2、台湾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大陆的启示
要发展休闲农业,首先应大力加强休闲农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立足城郊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步骤之一;其次,国家农业部门应重视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组织、规划、研究,从而推动大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为发展农村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最后,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与旅游的结合。
台湾农委会主要负责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工作,而旅游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闲农场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
所以,农业部门和园区经营者应积极
与旅游部门联系,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
3、综上所述,台湾与日本的休闲农业,大部分有农业产业支撑,延伸了产业链。
2012-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