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乡村旅游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30.13 MB
- 文档页数:62
长庚养生文化村位于台湾桃园龟山乡,占地约34公顷,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绿化完善,由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投资500亿元(新台币),依托长庚医院建成。
全村3600户,凡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都可申请入住,有病者还可住旁边的长庚护理之家。
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村内附属有超市、书店、银行等服务性设施,村内居民除了自己做餐外还可到餐饮区的小吃店、餐厅就餐、或选择送餐服务;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宗教活动场所,以便开展运动养生、娱乐交谊、民俗活动和宗教活动等,是非常适宜老年人生活休闲的场所。
养生村还依托长庚医院的优势资源,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设立全天候监控中心,每户有紧急呼叫设施,确保高效率的紧急救护。
这一系列措施都充分体现了该村包括“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社区”、“体验”、“教育训练”等七大主题在内的设计理念。
在台湾桃园龟山乡高速公路旁,有一个由台塑集团出资建立的占地34公顷的环境优美,绿化景观象公园的长庚养生文化村。
长庚养生文化村倾注了该企业前董事长王永庆对老年人的敬重与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怀,是台湾较大的“银发社区”。
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小时安全保卫,进出村庄需刷卡。
村内附属有超市、书店、银行等服务性设施,村内居民除了自己做餐外还可到小吃店、餐厅等餐饮区就餐、或选择送餐服务。
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运动养生,娱乐交谊,艺文技艺、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等。
据村负责人介绍,村内的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设立全天候监控中心,每户有紧急呼叫设施,确保高效率的紧急救护。
台湾经典休闲农业案例参考台湾经典休闲农业案例参考2015-03-23国农互联1、台湾香格里拉休闲农场香格里拉位于宜兰县冬山乡大元山、海拔二百五十公尺山麓上,年均气温约25度,气候舒适、景色迷人,坐在园区内的荡秋千上,可俯瞰整个三星平原。
走进农场,迎客的是一片台湾原生种的树林,包括古早人用来做砧板的乌心石、做红木家具的肖楠木等,都属珍贵树种。
行走在农场间,还不时可见供人休憩的凉亭,或也可到观景台,一边惬意的荡荡木秋千,一边欣赏山下的兰阳平原美景。
随着四季变化,整个视野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漫步于林野之间,耳边不时传来孩子们的笑声,随处可见的笑容,这也是回归农村生活的充分放松,让我们满怀一颗好奇的心,一起来探索蕴藏乡野间的原始趣味吧。
夜间的香格里拉不忘浪漫,每年四、五月间园内荧光闪烁飞舞,蔚为奇观,您要拜访萤火虫,请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如果你想亲手在天灯上写下祈福心愿,看着天灯在夜空中冉冉施放,或是回味属于童年记忆的围坐搓汤圆体验;在点点星空下,空气瞬间发酵成醉人的浓度氛围,所有人嘴角上都挂着一抹微笑。
香格里拉休闲农场曾是台湾第一个观光,也是台湾第一座休闲农场。
精采的果园区,从杨桃、番石榴、火龙果,到柚子、金枣、橙子、桶柑……,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可以观赏采摘。
宜兰香格里拉休闲农场也是一间最丰富的自然教室,里头的生物种类包罗万象,有猕猴、树蛙、萤火虫、蝴蝶(凤蝶)和各式植物,年纪不分大小,都适合来这里学习属于大自然的珍贵知识。
傍晚,美味的地方料理准备上桌,食材不是来自农场自种的野菜,便是当日采买的在地蔬菜,经过女主人的调教料理,便成一道道深具特色的风味佳肴。
晚餐后,还有一连串民俗活动:打陀螺、布袋戏、放天灯、搓汤圆,可以体验到台湾早期农村生活的娱乐。
隔天若能早起,不妨到观日楼欣赏美丽日出,或者沿着乌心石步道漫游果园,感受置身自然农庄的恬静和乐。
2014年,在香格里拉,定位顶级山林度假品牌─松罗馆正式诞生。
农业案例:台湾大湖草莓休闲庄园精耕细作+农会协作,晋升“草莓王国”概况:台湾产量最多、种植面积密度最高、草莓种植技术最成熟的地方,是台湾名副其实的“草莓王国“。
规模:整乡草莓种植面积达450公顷之多,占全台草莓栽培面积的六成以上区位:位于台湾苗栗县大湖资源:以草莓文化园为核心,融合当地温泉资源,展示当地草莓文化及特色草莓衍生品,成为大湖乡草莓观光体验的引擎产品草莓园自然集聚,农会牵头整合并完善配套,三产联动发展休闲农业运营机制:以大湖农会为引导和创新主体,同时作为联结游客和农民的中间体,引导大湖乡整体旅游发展。
三产结合:草莓产业为基础,向二三产业链延伸,形成“大湖草莓”品牌效应。
生产运用培肥管理、品种改良等生产技术上的突破,使草莓品质更优从户外种植到高架式方式,到网室栽培及户外的生态的自然农法种植,充公完善和丰富消费者的采摘体验。
研发草莓文化区内有酒庄自产的草莓酒、草莓果酱、草莓酒香肠、草莓冰淇淋、草莓蛋糕、草莓布丁等草莓加工制品,亦有草莓娃、草莓马克杯、草莓抱枕等周边文创产品。
据统计,假日园区内仅草莓酒香肠这一单品即可售出3000+个/天。
销售内设专门的制酒中心和品尝中心供消费者参观与品尝,文化馆供大家参观、学习、交流大湖酒庄是台湾九大酒庄里唯一不接受批发订购的酒庄,消费者需要亲自走访文化园,才能购买到大湖酒庄出产的酒类产品。
节庆休闲文化休闲园区主导文旅发展深化,休闲观光撑起产值半边天参与式活动:草莓园采摘、草莓烘焙体验、运动休闲活动、美食体验、原创美食、经典美食、特色度假居住、农家民宿、特色民宿、购物、特色文创、特色农产品。
文章来源:田园综合体怎么搞,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规划到开发,台湾休闲农业案例深度解读导语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随着现代人对回归大自然的渴望,休闲农业正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
案例一宜兰休闲农业项目介绍宜兰位于台湾岛东北部,面积2137平方公里,人口46. 6万。
农业一向是宜兰的重要产业,主要作物为稻谷。
渔业是宜兰另一项重要产业,绵长的海岸线使得南北渔业发达。
宜兰是个多山的县,山的环抱致使兰阳平原形如畚箕,宜兰森林茂密,乔木丛林栉比。
近年,成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成功典范。
发展规划1、健全的协会组织。
宜兰现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宜兰县休闲农业策略联盟、宜兰县国际会议展览协会、宜兰县乡村民宿发展协会。
2、丰富的会展活动。
现有宜兰绿色博览会、宜兰国际绿色影展、宜兰好礼农产展售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宜兰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3、拓展培训产业。
宜兰开展台湾休闲农业“休闲农场管理”培训以及新兴科技重点发展产业科技人才职业培训等,已经形成拓展培训产业链。
4、丰富的节事体验活动。
仲夏宜兰农村夏令营、2007罗东溪休闲艺术节、罗东运动公园定向越野嘉年华、2005东山茶米节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观光活动。
5、宜人的休闲环境。
香格里拉休闲农场、永兴茶园休闲农场、乡村休闲教育农场、古忆庄休闲农场构成了宜兰丰富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开发借鉴宜兰以休闲农业搭建科技农业与服务业之桥,拉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
通过贯穿全年的节、会、展、演、赛以及以特色文化元素叠加促进休闲农场的体系构建。
依托专门组织进行休闲农业、会展观光业的整体营销,开发创意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案例二福寿山农场农场简介福寿山农场位于台湾台中县台家梨山南侧,海拔1800-2584公尺,群山环抱,视野开阔,总面积803公顷。
云雾变化万千,加上拥有独特的田园景观,被誉为“台湾小瑞士”。
案例一—橘之乡体验馆—单品品牌+营销体验的品牌运营宜兰被称为是「金桔的故乡」,橘之香食品有限公司秉持著「自己不敢吃的东西,不能卖给别人」的理念,出产多样化的美味蜜饯制品,更研发出全世界第一颗透明的水晶金枣,是众多品项中的人气商品。
而橘之乡蜜饯形象馆则是以介绍金枣蜜饯文化为主,不仅有视听简报及专人导览,还有透明化厂房的参观回廊,让您了解新鲜金枣是如何制成蜜饯,并且展示多种的特色商品,同时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一个占地10亩左右的小型观光工厂如何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
一个占地10亩左右的小型金桔观光工厂,拥有员工十几人,在整个大环境都比较萧条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日均游客千人左右,年均游客30万左右,年产值5000万人民币。
产品+时尚成为他经营的秘诀。
学习借鉴:1:高度竞争的农产品如何做出差异化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高度认知?2:如何把传统食品通过环境体验变成时尚产品?案例二—- 卓也小屋民宿—乡村文化+乡村体验的品牌运营之道「卓也小屋」是一间非常复古的乡村式民宿,从街道摆设到谷仓设计的房间,完整重新呈现了乡下农村的生活风情,就连餐厅中所用的食材,也是民宿主人自己种植的,而为了保存传统的农村技艺,对于蓝染文化与许多的农村建筑,「卓也小屋」主人都十分用心予以保存。
卓也经营十几年一直坚持保持台湾早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没有时尚元素、没有大场面,只有淳朴,正是这种淳朴吸引了很多东南亚客人慕名而来,在台湾2万多家民宿中,脱颖而出。
学习借鉴:1、如何利用好本地资源优势实现在地创造,打造文化品牌?2、原生态文化如何和现代慢生活结合实现用户的口碑影响?案例三—花露休闲农场—唯一性的精致创意运营之道一年四季都有百花争艳的庭园景观,花露农场分为植物区、花卉区、特殊果树园区、精油博物馆、特色民宿等,占地一万多平。
游客可亲眼目睹自己用的香水精油来自哪些植物,了解香草植物种植与应用常识等,如果有兴趣,还可在专人指导下学习调制天然滋润的乳液或气味独特的香水,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台湾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
实际上,这已经是国家连续第四次在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相对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遍地开花的繁盛阶段,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且富有文化特色,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都建立在深度挖掘当地资源、注重生态保护、加大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对于开发休闲农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
于是休闲农业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
台湾地区第一家农业观光园成立于1954年,属于农民自发组织,当时的农业观光主要以节省采摘劳动力、吸引游客兴趣为主,初步兴起结合自然环境与社会旅游的模式,是为休闲农业的雏形。
发展至2015年约有1100家左右的休闲农场,其中53%在近5年成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转变阶段。
台湾休闲农业二、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经验分析从上世纪70年代起源发展至今,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台湾上规模的休闲农场已有3000多家,每年有大约5000万人次的旅客量,推动着台湾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台湾当局适当的引导、扶持和规范下,得到蓬勃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台湾休闲农业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提升“服务”品质上,最近5年内,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台湾休闲农业三、台湾休闲农场典型案例1、休闲农场——香格里拉休闲农场(1)项目概况台湾休闲农场的鼻祖:香格里拉农场位于宜兰大元山的山麓上,占地55公顷,海拔250米,四面环山,景致十分清丽,年平均25℃的气温非常舒适,适合度假。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一、国外经典案例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
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
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
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
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1)发展现状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
一、综合景区研究主题案例:国内外乡村旅游度假景区优秀案例乡村旅游作为市民短时旅游消费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
而随着乡村旅游休闲化升级步伐的加快,乡村旅游产品也经历着从“观光”到“休闲”,从“农家乐”的简单模式到“休闲度假”的体验模式,从传统乡村旅游到现代乡村旅游的转变。
这就需要在产品供给的角度和设计的角度,与时俱进,加以提升。
以下对日本和台湾的乡村旅游发展为例进行研究。
一、日本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及案例(一)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期,政府和民间共同推进了高级度假村的开发与经营。
日本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长野县的农民在冬季农闲时期,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设滑雪场和民俗旅馆,吸引了大批游客。
第二阶段:泡沫经济破灭后,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为了改善经济泡沫带来的恶劣旅游环境,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水果采摘型农业园区的发展。
第三阶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时期。
随着周末休息时间延长,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
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农业的萎缩,日本农业、农民也需要增进与市民的交流,加大宣传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作用。
城乡居民的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并使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城市与农村距离近,一日游类型的观光农业居多。
⏹过半数的农业休闲观光景点由政府机关或当地集体组织开发经营。
⏹重视当地的特色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三)案例分析景区边缘与都市郊区型和歌山县白滨町位于关西大都市圈区域内,距离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府驾车1小时的距离。
该地区早期的乡村旅游主要依托附近的温泉、白良滨浴场、熊野古道等著名景区景点的二次客源开发民宿旅馆,以较低的价格和富有特色的旅游内容、接待设施满足游人需要,并与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活动相互错位,成为其重要补充。
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解析——台湾桃米村自201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以来,各地纷纷响应,大大小小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上马落地,顿时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但是,一年多过去了,仔细观察,发现真正成功的田园综合体案例却少之又少,大部分项目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田园综合体这条道路行不通?菜好不好吃,食材不是重点,关键要看厨师怎么炒。
同样,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能不能成功,主要还得看有没有创意,是否能打造出本地的特色产品。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田园综合体,最好的方法是解析其中的成功案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台湾桃米村的前世今生,探究桃米村的成功奥秘。
1.桃米村的前世桃米村位于台湾南投县西南方,占地面积18km2。
21世纪之前,这里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产业落后,经济衰落,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逃亡到都市谋生。
由于埔里镇的垃圾填埋场就在村落附近,所以桃米村又被称为“垃圾村”。
祸不单行,1999年台湾南投地区发生了“9·21”大地震,使得全村396户中的228户房倒屋塌,村里顿时变为一片废墟。
台湾淘米村位置图2.桃米村的重建如何重建废墟中的桃米村呢?政府、学界以及当地村民都陷入了思考当中。
“穷则变,变则通”。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不能再简单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要从环境中找出路,结合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走一条生态发展的新生路。
于是,青蛙成了村里的“老板”,男女卫生间也被命名为“公蛙”和“母蛙”。
村子里的墙上描绘着青蛙母子挑水的卡通画、展示着蜻蜓繁殖过程的示意图,餐厅和游乐园的设施、招牌上,都有着活灵活现的动物造型。
为了给村民们树立生态观念,当地政府还请来专家给村民办生态培训班,讲授动植物保护知识。
青蛙卡通画3.桃米村的今生如今的桃米村,拥有极其丰富的生物种类——蛙类23种、蜻蜓56种、蝴蝶151种、鸟类72种——成为台湾首个以青蛙观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村。
其对外宣传的口号是:3月看青蛙,4月观萤火虫,5月赏油桐花,6-7月览独角仙(一种甲虫),8-9月上暑期生态课堂,10月份之后做教育团。
台湾的桃米村,从“脏乱差”到“在地化”生态旅游开发,实现年收3500万!值得借鉴经过十余年建设,桃米生态村已从一个环境杂乱、发展无力的边缘社区,转型成为一个融有机农业、生态保育、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乡土生态建设典范。
每年产值超过一亿五千万新台币(3500万人民币)。
01桃米村整合很多团队将生态资源进行了彻底梳理:早年,这里在山林间辟地种植地瓜、稻田,一直以农业为生。
1990年代初期起以麻竹笋为主要产业,辛劳一年的农民收入水平低下。
这个地方虽然接近日月潭,但台湾游客都不知道这个地方,要人文没人文、要历史没历史、要风景没风景,但是青蛙却很多。
经过了对当地资源挖掘以后,桃米社区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产业——建立了全台首个青蛙观光特色社区。
桃米村面积占台湾的0.05%,却拥有台湾青蛙种类的72%,蜻蜓种类的31%,鸟类种类的16%,生态资源比较优越。
在产业重塑的过程中,桃米村还通过NGO组织新故乡文教基金会邀请了大学的教授团队,帮他们开了600个小时的体验游、深度游观光概念的课,让他们知道未来的后现代经济有什么可能性让农村富裕。
桃米村除了坚持生态涵养,还着重在强化特色上下功夫。
例如,对于二十三种青蛙种类及分布的介绍,采取了拟人化的手法,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强化了知识性。
另外,台湾2014年有一部非常重要的3D立体动画电影,以桃米作为原型,以青蛙家族寻找桃花源过程,完成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桃蛙源记》。
桃米社区的产业从青蛙观光、生态、旅游,走向了影视、媒体,产业链条将不断延伸和生长。
现在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观光休闲网络,村民们在这里都找到了自己的“行当”,民宿也由最初八家业余的发展到现在十几家专业的。
早期民宿业的发起人,目前一年收入好几百万新台币,是新毕业大学生的3倍还多;相关的文化产品发展在不断的开发。
02重建10年,“生态为体,产业为用”的思想在桃米得到了实践。
部分废耕使桃米社区物种多了50倍,游客们可以3月份来桃米看青蛙,4月份看萤火虫,5月份看油桐花,6月份欣赏独角仙,8、9月份暑假期间,桃米还是小朋友们的生态课堂,白天在湿地看水生动植物,夜间抓蛙观鸟。
台湾乡村旅游的精致之美及对福建省的启示(图)作者:佚名日期:2012年03月15日来源:福建旅游之窗【字体:大中小】点击数:190 {SQL_我要评论()}核心提示:台湾清境农场绵羊城堡台湾清境农场左上图:苗栗县姜麻园右上图:南投县猫头鹰之家中图:老英格兰民宿左下图:民宿总台右下图:民宿客房内景应台湾乡村旅游协会邀请,2月17日至24日,福建省首批乡村旅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专题交流考察,考察了台南县走马濑农场、立川渔场养殖区、南投县清境民宿村、苗栗县大湖酒庄等20家知名乡村旅游景点,体验了浓郁的台湾乡村风情,受益非浅,给我省发展乡村旅游带来深刻的启示。
一、台湾乡村的“精致之美” 一是景点全面开花。
台湾清境农场绵羊城堡台湾清境农场左上图:苗栗县姜麻园右上图:南投县猫头鹰之家中图:老英格兰民宿左下图:民宿总台右下图:民宿客房内景应台湾乡村旅游协会邀请,2月17日至24日,福建省首批乡村旅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专题交流考察,考察了台南县走马濑农场、立川渔场养殖区、南投县清境民宿村、苗栗县大湖酒庄等20家知名乡村旅游景点,体验了浓郁的台湾乡村风情,受益非浅,给我省发展乡村旅游带来深刻的启示。
一、台湾乡村的“精致之美”一是景点全面开花。
历经40多年的发展,台湾乡村旅游已呈全面开花之势。
据统计,台湾现有休闲农庄1244家、民宿1386家、休闲农渔业区超过300个,观光果园385处。
漫步台湾乡村,如同走进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步步惊艳,其魅力风情吸引着大批境内外游客。
今年元宵节期间在鹿港古镇举办的“2012彰化灯会”,盛况空前,创下了10天期间吸引1200万游客前来观灯的奇迹。
二是创意无处不在。
注重创意,使台湾乡村旅游进入了创意驱动、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点石成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如立川渔场养殖区,就是从一颗海边极为常见的“蚬”开始,通过注入“黄金蚬”的创意,发展成为一家位居世界前列、集生产、研发、观光、体验、购物于一体的的大型企业集团,年产值高达60亿元新台币。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与典型案例
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早的单纯农业观光演变为结合农业体验和休闲度假的形式。
以下是台湾休闲农业的几个典型案例:
1. 石门地区:石门是台湾的著名休闲农业区域之一,以山脉、水库和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
这里的休闲农业场所提供了带有农业体验的活动,如果园采摘、乳制品制作等,同时还提供住宿、用餐和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休闲体验。
2. 南投鱼池:南投鱼池地区以茶园和农田为主,拥有优美的田园风景。
这里的休闲农业场所经营茶叶采摘、茶叶制作等活动,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其中,了解茶叶的生产过程并品尝新鲜的茶叶。
此外,鱼池还开设了农耕体验区,让游客参与传统的农耕活动,体验农民的生活方式。
3. 苗栗头份:苗栗头份地区以稻田和农村景观为主要资源,发展了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
这里的休闲农业场所提供了稻田体验、田园小车、水稻美食等活动,游客可以亲身参与稻田的管理、收割等工作,并品尝到以稻米为原料的美食。
以上是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几个典型案例,它们通过结合农业体验、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农村体验和乡村风情。
这些休闲农业场所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远离喧嚣的融合自然和休闲的场所。
台湾乡村案例
台湾有许多著名的乡村案例,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例子:
1. 鹿港古镇:位于台湾彰化县的鹿港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乡村,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
这里的街道、庙宇、巷弄等都别具特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古镇的魅力。
2. 东势村:位于花莲县的东势村是一个环保乡村的代表,这里注重生态保育和可持续发展。
村民们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民宿等方式,保护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 高美湿地:位于台中市的高美湿地是台湾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一个知名的乡村旅游景点。
这里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以及美丽的湖泊和草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自然风光。
4. 旧屋改建:台湾许多乡村地区都有旧屋改建的案例,通过修缮和利用废弃的老房子,将其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民宿、艺术工坊等。
这些旧屋改建项目不仅保护了传统建筑的风貌,还为乡村地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经济效益。
以上只是台湾乡村案例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乡村地区,如三义、六甲等。
这些地方都展示了台湾乡村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