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乡村旅游产品定位之研究-以大湖草莓园为例
- 格式:pptx
- 大小:930.91 KB
- 文档页数:35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都市的压力和疲惫,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在中国台湾,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一直都是该地区发展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模式及其经验。
1.景区运作模式景区是中国台湾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景区运作中,通常会采用独立运作模式。
景区将建设、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包揽在一起,采用专业的团队负责景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节,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式把景区、游客和社会进行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休闲农业模式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旅游中加入特色的农业体验和休闲娱乐元素,实现农业和旅游的结合,促进农业和乡村的发展。
台湾的休闲农业通常采用示范农场、休闲农庄和生态农场的模式,主要包括多种单项农业体验和多种休闲娱乐项目。
3.特色主题村落模式特色主题村落是以某一特殊主题为切入点,通过建设特色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设施,打造出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特色主题村落是将乡村旅游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也是乡村旅游以及地方经济的有力推动者。
1.发挥地方特色和文化台湾的乡村旅游离不开它独有的地理和人文背景。
通过发掘当地的文化和特色,深度挖掘其优势,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并通过精心的规划和管理,将其变成乡村旅游的竞争品牌。
如:茶园、樱花园、柿子湾等主题乡村旅游,都是通过深挖当地资源和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2.利用扶贫资源优势台湾的一些贫困地区,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产业和旅游,实现了扶贫的目的,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台湾基层农业合作社以及乡村土地改革和农村公路建设等都是利用扶贫政策实现农村发展的例子。
3.创新营销手段在台湾的乡村旅游中,除了各种电子媒体广告,活动宣传、线上线下结合等也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被人们称道的营销手段,是通过定制化服务,打动游客的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像绣花一样做农业——探寻台湾精致农业的奥秘作者:王雪梅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4期本刊记者王雪梅最近,记者随全国“十佳农民”团组赴台走访参观“小而精”的台湾现代农业,即人们常说的“精致农业”。
所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在对其深入探访中,处处展现出来的那种精益求精,把种地这种粗活当成绣花一样的艺术来创作;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心经营、追求极致的精细化管理,留下了深刻印象。
台湾人多地少,三分之二面积为山地与丘陵,现有农业人口296 万,占台湾总人口的12.8%。
这和大陆南方一些省份的情况很相似。
提起“精致农业”,大家都很熟悉,大陆现在也正在做,只是台湾早发展了20 多年。
从客观层面看,台湾通过发展“精致农业”,依托“新农业运动”等系列农业政策调整,以及“三生”“三力”等政策的全面推行,不仅较好地保全了农业不可撼动的基础地位,同时也形成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现代化水平、科技贡献率、地区竞争力都达到较高水平。
从具体感受看,台湾的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争奇斗艳,百花齐放。
从实地比较看,两地农业有些差距,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差距,更有理念、思路方面的差距。
小而美——“农地+ 创意+ 文化+ 教育”台一生态休闲农场,位于素有“山之城、水之乡、花之都、艺之镇、健之邑”的台湾南投县浦里镇。
这座占地13 公顷的农场集合花卉造景、自然生态与悠闲住宿休憩于一体,走进农场,不难发现园内设计概念是将花卉、植物融进建筑、屋顶、墙面,就连卫生间也在一片绿荫丛中……置身其中,每一个小角落都会有不经意的花花草草与你偶遇,仿佛欣赏了一场小型花博展。
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前身“台一种苗场”,1991 年由台湾神农奖得主张国桢创建,起步只是一个小规模的苗圃,以培育花卉和蔬菜的种苗为主。
2001 年开始发展观光农业。
2002 年,兴建了亮眼雅致且温馨舒适的花卉驿站;2003 年,设计了充满浪漫和新奇感的水上花屋;2010年兴建南芳花园宴会厅,推出花餐养生料理。
农业案例:台湾大湖草莓休闲庄园精耕细作+农会协作,晋升“草莓王国”概况:台湾产量最多、种植面积密度最高、草莓种植技术最成熟的地方,是台湾名副其实的“草莓王国“。
规模:整乡草莓种植面积达450公顷之多,占全台草莓栽培面积的六成以上区位:位于台湾苗栗县大湖资源:以草莓文化园为核心,融合当地温泉资源,展示当地草莓文化及特色草莓衍生品,成为大湖乡草莓观光体验的引擎产品草莓园自然集聚,农会牵头整合并完善配套,三产联动发展休闲农业运营机制:以大湖农会为引导和创新主体,同时作为联结游客和农民的中间体,引导大湖乡整体旅游发展。
三产结合:草莓产业为基础,向二三产业链延伸,形成“大湖草莓”品牌效应。
生产运用培肥管理、品种改良等生产技术上的突破,使草莓品质更优从户外种植到高架式方式,到网室栽培及户外的生态的自然农法种植,充公完善和丰富消费者的采摘体验。
研发草莓文化区内有酒庄自产的草莓酒、草莓果酱、草莓酒香肠、草莓冰淇淋、草莓蛋糕、草莓布丁等草莓加工制品,亦有草莓娃、草莓马克杯、草莓抱枕等周边文创产品。
据统计,假日园区内仅草莓酒香肠这一单品即可售出3000+个/天。
销售内设专门的制酒中心和品尝中心供消费者参观与品尝,文化馆供大家参观、学习、交流大湖酒庄是台湾九大酒庄里唯一不接受批发订购的酒庄,消费者需要亲自走访文化园,才能购买到大湖酒庄出产的酒类产品。
节庆休闲文化休闲园区主导文旅发展深化,休闲观光撑起产值半边天参与式活动:草莓园采摘、草莓烘焙体验、运动休闲活动、美食体验、原创美食、经典美食、特色度假居住、农家民宿、特色民宿、购物、特色文创、特色农产品。
文章来源:田园综合体怎么搞,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案例一—橘之乡体验馆—单品品牌+营销体验的品牌运营宜兰被称为是「金桔的故乡」,橘之香食品有限公司秉持著「自己不敢吃的东西,不能卖给别人」的理念,出产多样化的美味蜜饯制品,更研发出全世界第一颗透明的水晶金枣,是众多品项中的人气商品。
而橘之乡蜜饯形象馆则是以介绍金枣蜜饯文化为主,不仅有视听简报及专人导览,还有透明化厂房的参观回廊,让您了解新鲜金枣是如何制成蜜饯,并且展示多种的特色商品,同时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一个占地10亩左右的小型观光工厂如何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
一个占地10亩左右的小型金桔观光工厂,拥有员工十几人,在整个大环境都比较萧条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日均游客千人左右,年均游客30万左右,年产值5000万人民币。
产品+时尚成为他经营的秘诀。
学习借鉴:1:高度竞争的农产品如何做出差异化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高度认知?2:如何把传统食品通过环境体验变成时尚产品?案例二—- 卓也小屋民宿—乡村文化+乡村体验的品牌运营之道「卓也小屋」是一间非常复古的乡村式民宿,从街道摆设到谷仓设计的房间,完整重新呈现了乡下农村的生活风情,就连餐厅中所用的食材,也是民宿主人自己种植的,而为了保存传统的农村技艺,对于蓝染文化与许多的农村建筑,「卓也小屋」主人都十分用心予以保存。
卓也经营十几年一直坚持保持台湾早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没有时尚元素、没有大场面,只有淳朴,正是这种淳朴吸引了很多东南亚客人慕名而来,在台湾2万多家民宿中,脱颖而出。
学习借鉴:1、如何利用好本地资源优势实现在地创造,打造文化品牌?2、原生态文化如何和现代慢生活结合实现用户的口碑影响?案例三—花露休闲农场—唯一性的精致创意运营之道一年四季都有百花争艳的庭园景观,花露农场分为植物区、花卉区、特殊果树园区、精油博物馆、特色民宿等,占地一万多平。
游客可亲眼目睹自己用的香水精油来自哪些植物,了解香草植物种植与应用常识等,如果有兴趣,还可在专人指导下学习调制天然滋润的乳液或气味独特的香水,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研学亲子文创:台湾最成功的7个农场摘要▼亲子农场之所以很火,核心是亲子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在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在中产阶级越来越重视孩子课外/户外教育的情况下,这种以农场为载体的亲子农业迎来了大的发展机遇。
不同的亲子农场有不同的主题,但归根结底都是把农业和人之间的互动性、亲密性和情感联系挖掘出来。
亲子农场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动植物的互动,通过这种互动来增强小孩对自然的认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心。
二胎生育政策的放开,“二孩”经济必将是未来一个火热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产业也将会朝着这个市场涌入。
同样,亲子农场作为孩子们成长的大自然课堂,已经成为休闲农业产业中发展最为突出、收效最为显著的细分市场之一。
亲子农场之所以很火,核心是亲子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在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在中产阶级越来越重视孩子课外/户外教育的情况下,这种以农场为载体的亲子农业迎来了大的发展机遇。
不同的亲子农场有不同的主题,但归根结底都是把农业和人之间的互动性、亲密性和情感联系挖掘出来。
亲子农场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动植物的互动,通过这种互动来增强小孩对自然的认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心。
下面这几个农场案例中有一个特别的亮点——步道,其特色步道的设计值得我们重点借鉴,根据场地机理、结合地形地貌和不同功能来设计特色步道,从而形成农场的一大亮点。
亲子农场火爆的原因是什么?原因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愿望。
调查表明,年轻父母们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大,有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在首位。
很多家长不惜一掷千金,为得是让子女抢得学习能力与智力开发的先机。
原因2:随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没有体验过农村的孩子特别多,而亲子农园给孩子们创建了体验农耕的平台,使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孩子在玩乐中学习获得知识、获得快乐。
原因3:亲子农业的'回归大自然,享受原生态',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无比喜爱。
村旅游景点规划方案乡村旅游规划应该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强化乡村旅游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在规划中,要充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
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文化浅化,保持乡村旅游的本真和独特性。
二、景点规划乡村旅游景点规划是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景点规划应该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景点的数量、类型和布局,充分发挥景点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一)景点规划原则1、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景点的数量和类型,注重景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点。
2、景点布局应该合理,注重景点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旅游线路和旅游区域,提高旅游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3、景点规划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保护和利用好乡村旅游资源。
二)景点规划建议1、农业观光景点农业观光景点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乡村生活的风貌。
景点规划可以包括农业示范园、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和乡村文化。
2、生态旅游景点生态旅游景点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特色,可以让游客领略乡村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景点规划可以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农庄、生态旅游村等项目,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3、文化旅游景点文化旅游景点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可以让游客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俗。
景点规划可以包括古村落、古建筑、文化博物馆等项目,让游客领略乡村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魅力。
以上是乡村旅游景点规划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乡村旅游规划中,保护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避免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
设计服务设施时,应该遵循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避免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使建筑物与乡村旅游内涵相符合。
台湾园艺产业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一、台湾园艺产业发展概况台湾种植的园艺作物主要有水果、蔬菜、花卉、特种作物。
2009年台湾水果面积345万亩,产量260万吨,主要水果种类有芒果、荔枝、菠萝、番石榴等,特产有槟榔、莲雾、咖啡等。
蔬菜种植面积255万亩,产量300万吨,主要种类超过90种。
花卉种植面积约1.4万公顷,年产值128亿元新台币(约合27.8亿元人民币)。
虽然花卉种植面积在台湾仅占总体农业生产面积的1.78%,但是花卉产业亩产值高达1.4万元,高居各类农作物之首。
台湾花卉种植地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彰化、南投、台中、台南及屏东等县,包括切花、兰花、盆花、苗木、球根和种子等6大类,品种多达200多种,其中切花类和苗木类栽培约占总面积的90%。
目前,台湾的蝴蝶兰、文心兰与大花蕙兰等种植面积约600公顷,年产值约27.7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6亿元)。
其中蝴蝶兰出口额达5200多万美元,占花卉出口总额的48.5%,每年出口到香港、新加坡及欧洲等地的成株种苗3000万株。
二、台湾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区域特色明显从20世纪70年代起,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按不同区域条件,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
我们考察的云林县共辖19个乡镇,每个乡都有其1-2个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二)农会组织功能齐全运行规范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
农会分为乡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
农会的主要功能有:一是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
二是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
三是兴办农业金融业务,乡级农会信用机构遍及台湾农村各个角落,实行“广存专贷”,存款可来自农会会员、选助会员和其他团体、机关,放款则仅限于农会会员。
发展乡村旅游心得体会范文最近,本人通过在市委党校学习,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也更加开阔,特别是《现代领导战略思维》一书,对我启发很大,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年轻的乡镇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任职一届,造福一方”的信心和决心,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胆略。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地方经济,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从战略的高度,超前思维,找准新的发展路子,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__创建__省旅游名镇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大力发展现代乡村旅游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乡村旅游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城市现代人开始由传统的名胜古迹与山水风光旅游转向回归自然、反璞归真、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乡村休闲旅游。
“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已成为当今旅游一大时尚。
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因此,__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打造文明新村,创建旅游名镇。
一、__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__,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和__平原一个勃然兴起的水乡旅游名镇,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与众不同的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区位优越的地理环境,具有极大的发展优势和美好的开发前景。
1、文化底蕴深厚。
__1500年悠久的历史遗存着灿烂的文化瑰宝,留下了丰富深厚的人文文化、风水独具的地理文化、风韵神秘的宗教文化、风情浓郁的民俗文化、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格奇异的建筑文化等六大文化遗产。
这里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
既是民俗文化活动的聚集地,又是宗教文化的荟萃地,不仅集回、汉、满、蒙古与土家等;取消乡村旅游项目创办过程中的所有行政性收费,根据有关政策可对从事乡村旅游项目经营的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
四是要招商引资,强力推进。
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是主体,招商引资是关键。
台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7条发展经验台湾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领先于大陆各省,在创意、文化、技术、品种等方面值得国内借鉴,现小编精选7条台湾休闲农业的先进经验如下,希望能够对从事这个领域的朋友有所帮助。
1定位准确,主题鲜明台湾休闲农庄主题鲜明、个性突出,这些主题包括水果采摘、竹、香草、茶叶、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鱼、鸵鸟等体验,创新不断,使游客始终充满新奇感。
比如位于桃园观音乡的“青林农场”,一年四季都栽种着向日葵,且免费开放参观,还有专门种植食虫植物的“波的农场”,种有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瓶子草等。
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特色,如以香草为主的“熏之园”,以奶牛为主的“飞牛牧场”,以兰花为主的“宾朗蝴蝶兰观光农园”,“花开了农场”则栽植了大量珍贵的树林与奇花异草。
2持续创新,创意缤纷例如头城农场的传统项目叶拓T恤,不断有新的图案推出,时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断反复前来消费。
金勇DIY农场每年都会增加新的番茄品种,将来自各国的西红柿组合在一起的“联合国西红柿礼盒”,让游客在一个礼盒中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各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多种口味的西红柿。
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建了一个人工湖,在湖边立起几个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够体验地震的摇晃感觉,并将小船名之为“摇晃的记忆”。
3融入感情,彰显个性台湾休闲农庄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建设休闲农庄的初衷,有的甚至是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想,他们不追求短时间的暴利,而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不断融于自己的创意,将农庄比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客人可以明显感受庄主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追求。
4深度体验,其乐融融台湾休闲农庒都设有可供多人同乐的设施,例如烤肉区、采果区、游戏区,农耕体验区等。
有的还设有充满台湾农村乐趣的烘烤区,提供游客享受土窑烤地瓜、烤土窑鸡的乐趣;有的不定期举办农业有关的教育活动、趣味比赛;有的提供与场内动物接触的机会,游客可以借喂养小牛、挤牛奶、喝生奶的过程,体会牧场农家的生活。
1102018年7月下半月刊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雷 扬台湾地区乡村旅游起步早,成功案例多。
本文在休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台湾地区一些休闲农业发展成功的实际案例,分析其先进经验,总结其共同特征与规律,以期带动其他区域乡村旅游的加速发展。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概况乡村旅游,在台湾称之为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是指利用自然生态、农园景观、农业文化、设施农业等各类资源,结合农林牧渔产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为民众提供观光、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体验的一种新颖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一种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生产、生态与生活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就已逐步出现,开始萌芽。
迄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休闲农业经营类型以产业类型和功能为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牧场、休闲渔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圃)、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度假民宿和农村文化活动等。
二、台湾乡村旅游先进经验(一)主题鲜明,特色创意台湾山多、地少、面积小,因而开发休闲农业项目,不刻意追求项目规模,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做精做深。
在台湾,许多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几乎都具备有极富个性的鲜明主题。
经营者们非常注重精细管理,有意识地培植特色,融入创意,提升品质。
为体现特色,不少休闲农业项目甚至选择单一主题,不一定非要开发多大的面积规模,种植多少作物,养殖多少动物,获得多高产量。
一看很多休闲农业项目的名字,就知道其所经营的主要项目内容。
如“飞牛牧场”,以奶牛为主的;“胜洋水草”,以水草为主;“养蜂人家蜂采馆”,以蜜蜂产业为主;“大湖草莓休闲酒庄”,以草莓为主的。
(二)就地取材,精深加工在台湾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将农业产品和观光、体验相结合,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
以前往休闲观光的旅游者为市场,对自有农副产品、特产进行开发设计,精深加工,从农作物产品鲜食、储存保鲜、制炼干果到深度提取有效成分生产护肤美容品等衍生产品,一系列的农业资源开发技术,一应俱全。
台湾农业为什么这么牛?(7个典型案例分析)为什么小小的台湾农业能够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里面一定有其它地区的农业不可替代的东西。
走进台湾,探寻台湾农业的秘密,“文脉”这个让无数人忽略的无形的东西,让台湾农业拥有了硬实力。
来源/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作者/胡晓云台湾农业发展也经历了由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的三个发展时期,目前已进入了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台湾率先提出发展“精致农业”,推动了农产品分区产出和分级销售体系的建立。
后来,又提出发展“休闲农业”,推出一批“休闲精品”,引领台湾农业向更高层次迈进,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
天隅一角,人多地少,何以成就引领世界的台湾农业?基于资源的局限性,台湾农业在文创转型方面做出了范例,在加强农产品的精细化、生态化发展的同时,更体现了在地适应性——以文创化带动产业整合,获得更大的价值提升空间。
大陆农业,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也应当采用在地适应性发展。
如浙江、江苏、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同处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的资源格局中。
如何利用文创价值,将文创转型作为未来农业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形成适合的农业发展战略?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我认为,台湾农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在品牌创造过程中,充分尊重文脉,有意识的传承文脉,并不静态的复制文脉,而是在文脉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整合创新,提升了农业的消费价值。
“文脉”(Context)一词,原指语言学中的上下文关系,又被引申为某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其它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相关“文脉”分析研究,原着重于语境的特殊性,引申意义则强调一个事物和它事物之间的渊源关系。
有学者曾简明地将其概括为“一种文化的脉络”,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拉柯亨曾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
”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则曾以符号系统诠释文脉,并强调:人对外部事物意义的认知就是对符号意义的破译工作。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作者:张昌辉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12期近年来,中国台湾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历经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呈现出多元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无论是其独特的建筑景观或者是田园风貌,还是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农场,都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回顾性分析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台湾乡村旅游景点模式种类、主要经验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4点启示。
引言中国台湾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历经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呈现出多元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该行业目前在国际上走在前沿,是台湾经济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相比城市,台湾的乡村更具吸引力。
无论是其独特的建筑景观或者是田园风貌,还是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农场,都吸引了众多游客。
近期,笔者到台湾考察,亲自感受到了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特点和模式,认为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台湾在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大陆一样,也是基于农业,积极发展工业,并且注重其他产业的发展。
但因为农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农业生产经验规模过小,农民的收入偏低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这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样。
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同时又能解决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后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台湾省开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于是,以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主要特点的乡村旅游产业,在台湾迅速兴起,并不断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出现了观光农园。
之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牧场、花园和渔场等业态相继面向游客开放。
20世纪80年代末,观光农园更向着内容异常丰富的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农户提供土地,以供市民参加农田耕种的市民农园也开始在台北等地出现。
1999年9月大地震后,台湾结合灾后的重建工程,以资金补贴方式,鼓励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形式,成为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分水岭。
台湾生态休闲农庄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遍地开花的繁盛阶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台湾休闲农场的鼻祖项目概况:香格里拉农场位于宜兰大元山,四面环山。
农场原来只栽种果树,后来逐步增设农产品展售区、乡土餐饮区、品茗区、住宿度假区、农业体验区及森林游乐区等。
这里生物种类包罗万象,有猕猴、树蛙、萤火虫、蝴蝶(凤蝶)和各式植物,是一间丰富的自然博物馆。
借鉴价值:1、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多种特色文化,提升农场内涵。
如开发稻草文化、风筝文化、木屐文化等。
2、主动参与体验,加强互动。
3、多业态共同发展,提升农场盈利水平。
既有满足休闲娱乐的观光果园、生态美景,又有极具参与性的体验活动及各种特色节庆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2、初鹿牧场——农产品与旅游业结合的典范项目概况:初鹿牧场于1973年成立,位于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面积约900亩,终年可供应青割牧草。
初鹿牧场饲养的奶牛从加拿大进口,生产出的牛奶品质绝佳。
牧场内设有露天茶座、露营烤肉区和森林浴场,并供住宿。
规划有干草制造区、青割牧草区、放牧饲养区和森林步道区。
借鉴价值:1、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维持农业本身生产、生态和生活等特色。
牧场养畜的牛均为优质牛奶,绿色、科学饲养,从而出产优质的奶制品。
2、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游憩、服务及学习功能。
3、飞牛牧场——全台湾最具特色的观光牧场项目概况:该牧场以乳牛养殖为主。
它以“自然、健康、欢乐”为创园宗旨,提供优质的休憩空间及三生合一(生产、生活、生态)的农村休闲体验生活假期。
周末很多家庭聚集于此,diy、生态教育、牛奶火锅,好不热闹。
借鉴价值:1、主题鲜明。
2、多元化的娱乐体验。
4、台一教育休闲农场——以自然生态教育为主项目概况:这里有一座全亚洲最大的蝴蝶生态馆和甲虫生态馆、押花生活馆、亲子戏水区、浪漫花屋、可爱动物区、渡假木屋、景观花园及各类生态标本区等。
农园专设观光部,负责旅游推介、接待与导游业务,同时还制作与花卉有关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