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65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一、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一)涵义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形成一种弹劾式诉讼制度。
所谓“弹劾式诉讼制度”,是指个人享有控告犯罪的绝对权利,国家审判机关不主动追究犯罪,而是以居中仲裁者的身份处理刑事案件的诉讼制度。
其主要特征有:第一,私人告诉,不告不理;第二,原告与被告诉讼地位平等;第三,裁判者在诉讼中处于消极的仲裁地位。
(二)评价弹劾式诉讼制度是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产物。
这种诉讼制度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替代性方式。
以公力救济替代私力救力,防止社会陷入无序的争斗和混乱。
弹劾式诉讼制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反映程序公正。
原告与被告的诉讼地位平等;法官居中裁判,是一种典型的“三角型”结构。
它的缺点在于不利于实体公正。
被害人的诉讼能力的不足以及裁判者的消极作用妨碍准确查明事实,惩罚犯罪。
二、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一)涵义公元五世纪,欧洲进入封建时代。
欧洲大陆国家逐步发展出来一种纠问式诉讼制度。
它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
所谓“纠问式诉讼制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职权主动进行追究和审判的诉讼制度。
其主要特征有:第一,司法机关主动追究犯罪,不再取决于被害人的控告;第二,控诉权和审判权不严格分离,由统一的司法官负责履行职能;第三,对被告人实行有罪推定,成为刑讯逼供的对象;第四,审判通常不公开进行,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
(二)评价纠问式诉讼制度是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产物。
这种诉讼制度起源于基督教的教会法庭,并传播至世俗国家。
这是加强王权统治,打破地方封建割据,确立民族国家的需要。
纠问式诉讼制度的优点在于以实体公正为追求目标,充分维护国家利益和被害人的利益。
它的缺点在于控、审不分导致程序结构的失衡,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保护不足,程序出现不公正;同时,刑讯逼供有可能导致错判案件。
三、近现代辩论式诉讼制度(一)涵义自十八世纪末开始至今,欧洲大陆国家开始改造传统的纠问式诉讼制度,实行一种辩论式诉讼制度。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演变中国刑事诉讼法是指用于中国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律体系和规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理念的深入,中国刑事诉讼法也经历了漫长而种类繁多的改革过程。
这些改革旨在保护公民的权利,提高司法效率,并推动司法公正的实现。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与演变。
1. 古代刑事诉讼法古代中国的刑事诉讼法主要以《刑律》为基础,此为古代法律家根据社会情况和治理需要制定的一套法规。
在这个时期,刑事诉讼程序主要以秩序为重,审判主体以官员为中心。
2. 新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建立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刑事诉讼法迅速得到了新的发展。
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中国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对被告人的权利保护,确立了以人民法院为中心的审判方式。
新中国的诉讼法实施了公开审判制度、法庭辩论制度和询问制度,并且规定了严禁刑讯逼供和非法证据的使用。
这些改革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 修订刑事诉讼法的挑战和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刑事诉讼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为了加快司法程序,提高司法效率,中国政府陆续进行了多次刑事诉讼法的修订。
这些改革主要包括:提高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增强辩护权力、加强法庭审判公正等方面。
4. 2012年修订刑事诉讼法2012年,中国实施了一项重大的刑事诉讼法修订。
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提高审判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假释制度,加强了对取证过程的监督,强化了律师的参与,规定了更多对被告人权益的保护措施。
5. 当代刑事诉讼法的未来展望目前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审判公正、律师参与程度、诉讼效率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改革。
未来,中国刑事诉讼法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推动诉讼体系的完善,使其更好地符合法治建设的需要,并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益。
总结:中国刑事诉讼法经历了多次改革和修订,从古代的秩序为重到现代的注重公正和保护公民权益。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演变中国刑事诉讼法是指针对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刑事诉讼法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演变,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司法改革的需要。
本文将围绕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演变进行详细探讨。
一、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修订1979年是中国刑事诉讼法开启演变历程的重要节点。
在这一年,中国政府进行了对刑事诉讼法的第一次重大修订。
此次修订主要是在法律条文中增加了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规定,例如要求律师参与刑事辩护、限制刑事拘留期限等。
这一修订使得中国的刑事诉讼程序更加公正合理,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二、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修订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的开放和发展,1996年,中国再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订。
此次修订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在这次修订中,注重了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出发,要求法官在审理刑事案件时要严格遵循证据的规则,保证刑事案件审判的公正性。
同时,还规定了刑事诉讼法中的教唆犯罪、抢劫犯罪的定义,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刑事案件的新需求。
三、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订2012年,中国刑事诉讼法迎来了新的一轮修订。
这次修订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司法体制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旨在提高案件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在修订中,增加了违法行政案件审判流程的规定,规范了违法行政案件的审理程序。
此外,还对刑事案件的取证和询问证人的程序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进一步提高了刑事案件的审理质量。
四、2021年的刑事诉讼法修订近年来,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司法改革也在不断进行。
2021年,中国再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形势下司法事业的需要。
这次修订主要侧重于提高证据规定和程序保障,强调更加注重人权保护和公正审判。
此外,还规范了刑事案件调解的程序和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司法公正性。
综上所述,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演变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司法改革的要求。
每一次修订都是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提高刑事案件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